什么是农村普惠金融金融多元化

农村金融有哪些特点
农村金融有哪些特点
10-01-11 &匿名提问
农村金融特点论述一、农户金融需求及其层次性对于需要借贷的农户而言,其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基本生活性货币需求、基本生产性货币需求和一般经营性货币需求。基本生活需求主要包括生老病死、孩子教育以及突发性灾难引起的生活资源的暂时性短缺等。基本生产需求主要是农业生产所急需的货币性投资,如种子、化肥、农药、一般生产机械等。一般经营性货币需求主要是从事非农业经营的农户因货币周转困难或扩大经营规模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通常情况下,货币需求者总是设法首先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即基本生活性需求;只有在较低层次的货币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农户才会寻求更高层次货币需求的满足,或基本生产性货币需求,甚至更高层次的一般经营性货币需求。农户不同层次货币需求的弹性有很大不同。基本生活性货币需求的弹性极小,贷款利率的高低一般不会影响到借贷的规模;基本生产性货币需求的弹性也较小,但当借贷利率过高的时候,便会影响借贷的规模;相比前两种而言,一般经营性货币需求的弹性较大,如果借贷利率高出其经营的利润率时,借贷关系一般不会发生。货币资金需求的层次决定借贷的规模,同时也会对高利贷利率的确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现在农村普遍情况是工商业的平均收益率要远低于高利贷所需要的利息率,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虽然高利贷资本愿意借贷,但受利润率的限制,农村工商业要么不敢借贷,要么借贷之后由于还贷能力的欠缺而失去信用。这种情况对于小型的、分散的企业更为严重。因此,无论从需求角度还是从供给角度,农户借贷的资金很难有流向非农业生产领域的内在动力。农村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在资金需求和获得方面对非农业生产都产生了很大的替代和挤压。二、农村资金的流失和信贷供给短缺1.农户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刚性农民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为非货币收入,受劳动力流动、就业机会的获得及农村非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农民的货币收入仍呈刚性。在支出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医疗和教育投资的增加等都呈稳定的上涨趋势。这种趋势的长期存在,一方面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农村获得货币的能力,使农村处于货币短缺状态。2.二元经济下城市经济对货币的吸纳在二元经济体制下,城市经济对农村货币的吸纳一直是农村货币短缺的根本性原因。一方面,农民工本来就不高的货币收入为了支付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而流失。另一方面,一部分在城市有能力发展的个人往往把得自于城市的收入进一步投放于城市部门。即使有一部分货币被带回农村,但农民的高额储蓄倾向促使这些货币被储存到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所、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这些农村金融机构是商业化的,利益最大化追求促使这些金融机构把得自于农村的储蓄进一步投放于城市部门。因此,农村得自于城市的货币收入用于其自身发展的极其有限。3.农户长期储蓄对短期储蓄的替代和挤出在长期储蓄利率和短期储蓄利率存在差别的情况下,农户会更倾向于进行长期储蓄。这种现象在农村是很普遍的,其结果就是长期储蓄对短期储蓄的挤出和替代,农村很大一部分货币被长期储存在各种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往往使其放贷具有很强的城市化倾向,致使农村通货逐渐退出农业领域,从而加剧了农村货币短缺。4.农村贷款的困难现阶段,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撤走分支机构,农村借贷现金的途径受阻。首先,农业银行发展方向的移位,使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少,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其各业贷款的10%。其次,农业发展银行只是一个供应和管理粮食收购资金的银行,不能有效地提供政策性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和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离一个政策性发展银行应发挥的功能相差甚远。再次,农村信用社由于其资金有限,不良贷款占比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的政策缺乏兼容性,为农户提供贷款非常有限。此外,农村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也加剧了农村资金的流失。上述情况的出现,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借贷的交易成本,其结果必然使农村货币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货币短缺在农村越来越严重。三、农村金融市场的放开及其局限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资金供给短缺是经济因素和国家金融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由于对金融机构的限制较为严格,农村金融市场长期没有对外资和个人资本放开,农村的货币需求,特别是农户的部分生产性和经营性货币需求并不能从正规渠道得到有效的满足。农村的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着需求远大于供给,农村的借贷货币是非竞争性的,处于寡头垄断的状况,这也促使了农村高利贷的盛行和私人借贷利率的高居不下。为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村地区资金外流和信贷供给短缺等问题,日,中国银监会发出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在县(市)和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和100万元;在乡(镇)和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和10万元。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从理论上讲,由于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大量货币将流入到农村,原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将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从而降低农村的借贷利率。农村的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更大的满足。但是,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货币需求还是有限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贫困地区,进入门槛仍然偏高。如文件规定,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注册资本仍然在10~30万元,对一些贫困地区,这个资金限制额仍然偏高。因此,贫困地区能不能出现自己的银行或合作社还很难说。即使是有资本进入,但其数量肯定有限,这能不能使该地区的金融市场由原来的垄断发展为竞争或垄断竞争,还是个无法估计的问题。其次,对农户不同层次的信贷需求没有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农户的基本生活性信贷需求和生产性信贷需求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为了基本生存,后者则是为了获得利益。前者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这也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后者需要商业性资金的满足,属于商业金融范畴。上述农村金融市场的放开,是为了通过引入更多的信贷供给主体,为农户提供商业性信贷,但也把政府的责任外在化于金融机构和农户。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即使能够借贷到资金,也往往首先用于基本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强化生活性借贷需求对生产性借贷需求的替代和挤压。再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借贷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这次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从以单一模式为主转变为以多元化模式为主,以此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农村金融供给的多元化。此外,还希望通过多元化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打破正规金融机构的垄断,建立农村金融的良性市场环境。理论上而言,多元化可以促使竞争,使农村资金需求者通过竞争低价而获得金融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可以扭转当前正规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撤资所造成的金融支持短缺状况。但是,多元化经济主体的注入是基于市场供给主体利益的获取这一基础之上。离开利益(或利润)的获取,即使能通过强制力在短时期内维持市场供给的增加,但长期而言,市场供给主体会理性地退出农村市场。因此,没有相关优惠政策的提供,就不能真正促成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第四,不能真正促使资金的回流。从上述政策设计上看,政府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调动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农村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是吸引城市的资金回流到农村。但是,受农业弱质产业的限制和政府优惠政策的欠缺,资金很难回流到农村。因为在二元经济体制固化的情况下,城市部门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即使从农村地区撤出的资金投放到城市部门,由于资金的充裕和竞争的加剧造成该部门总体获利水平的下降,但是通过商业创新,这些资金会转移到其他城市部门,而不会主动流回到农业部门。此外,长期以来,农业部门价格和价值的偏离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农业部门的利润率水平一直低于平均利润率水平。由于获利能力的限制和利润率水平偏低,农业部门的利润水平并不肯定比借贷资本的平均利润率高。受此限制,农业部门要求以更低的借贷利率来满足这部分货币需求,而借贷资本显然不会以低于平均利润率的利率把货币资本借贷出去。这样,就会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农村货币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供给,这部分农业经营也会因此受到限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中国农村金融之共生法则:多元化
中国农村金融之共生法则:多元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院博士,全球共生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参加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嘉义)的主题论文。
摘 要:中国农村金融的出路也应顺应宇宙发展的普遍性真理,即共生法则,构建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在这种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服务的本土化。
关键字:共生;农村金融;本土化
一、理论逻辑:多元化是共生法则的体现
生命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一篇宏大的共生史诗!从最初的海洋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生命到陆地生命,从简单生物到复杂生物,这些折射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多元化的生命发展谱系。从少量个体到大量个体的同体共生,从零星物种到繁多物种的异体共生,都反映出了多元化的共生法则。
Live and letlive,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是共生法则的朴素性表达,也是构建多样化生存格局的基础。实质上,“共生”之“共”就含有“多元化”之意;缺乏多元性,何以立足于“共”?因此,笔者认为多元化就是共生法则的一种体现。
共生法则,或者说其多元化的价值,就是要有众多的生存主体。那么,从中国农村金融的实际出发,则是要有众多的金融主体共生,共同构建出普惠的金融生態体系。然而,怀疑论者会不禁地发问:多元化虽说是共生法则的体现,但也未并能证明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得遵守这一定律?中国农村金融是否可以以少量的金融服务模式或主体,脱离共生法则,置于共生圈之外呢?遗憾的是,中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也不能远离共生法则的约束。一方面这违背了共生法则颠扑不灭的真理性,另一方面也脱离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外在逻辑。
二、内在逻辑:多元化是中国农村实际的需要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多元化取向是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的,也是农村需求的内在反映。从当前中国农户的生产条件和经济状况来看,大致可以将农户分为以下三类:贫困农户、一般农户和市场化农户。这三类农户都具有对农业生产资金的需求,资金需求量从小到大依次为:贫困农户、一般农户和市场化农户。
贫困农户处于整个农户类型结构的最下端,其窘迫的生活状態、匮乏的资本水平、低效的生产方式都决定了其金融需求以“维持型需求”为主:借贷的发生基本不可以扩大生产和资本增值为导向,而是主要用于维持低水平的生活和生产。一般农户主要是指脱离赤贫状態并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农户群体。一般农户的信贷需求表现出较强的“扩张型需求”特征:除了常规季节性的农业资金需求外,还包括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部分商业性借贷和人力资本投资(主要用于子女教育)。市场化农户处于整个农户群体的最高端,代表着未来农户发辗转型的主要方向。这部分农户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低效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其资金需求更多地体现为“发展型需求”,风险逐渐也从自然风险转变为市场风险[1]。
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应是三类农户都能享有金融产品服务。然而,由于三类农户的特征、资金需求、风险程度的差异,还很难构建出单一的覆盖全部农户需求的普惠性金融机制。因此,必须依据各类农户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金融产品。有针对性的前提是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只有多元服务的存在,才会瞄准所有目标群体,最终才能实现农村金融的普惠性。所以,金融服务的多元化是中国农村的内在需求。
三、外在逻辑:多元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呼声
不仅仅是中国农村金融要走多元化的道路,从历史实践来看,中国的发展也应走向多元化。中国的问题从来都是复杂的、多样化的,即使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地方表象也不一样。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实则奉行的是单一化的发展路径。例如,五十年代的合作社、人民公社运动,全民大炼钢铁,这些是举国体制下的单一发展模式;六七十年代的阶级斗争,也是全国倡导的单行发展路径。八九十年代后,中国的发展模式仍就单一,依靠人口红利、资源消耗的增长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这些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中国不能再走单一化的模式了。多元化已是中国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一,政治已现多元化。“一国两制”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国家体制的多元化;提出开展党内多种形式的民主决策机制,这是政治决策的多元化。第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已成未来的主题。这种多元化已成趋势,其来源也有着历史的实践。最初,我国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随着经济特区的成功,改革开放的浪潮在中国再次叠起。尔后,各地效仿成立经济开发区、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带。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各地发展思路趋同,但是内容却是多元的。及至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出台,笔者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揭开了多元化发展的序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各地资源、人口、环境和经济状况,将国土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国土空间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定向。多元的区域定位,旨在实现全国资源的宏观配置,构建高效、恊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因此,在未来,全国的发展必定是多元的。中国农村金融的走向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浪潮之中。在多元化的时代里,市场供需是多元的,市场环境是多元的。任何单一的农村金融机制都无法适应多元的环境,外在的压力也会要求农村金融的走向是多元的。
四、中国农村金融体行共生之路:多元化
(一)中国农村金融多元化路径
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旨在满足农村广大群众的资金需求,其根本途径是编织多样的金融服务体系,而不是孤独的现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单一的服务主体。具体路径如下:
第一,金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目前中国农村金融的关键问题在于服务主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普惠性程度尚未深化。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应是由众多金融服务主体共同筑成的堡垒,而不是某单一主体能承担的工程。未来中国农村金融的走向,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户实现服务的多元化。
一是针对贫困农户,设计出以微型金融机构为主的服务机制。目前,已有的微型金融机构有资金互助社、扶贫基金、小额信贷、社区发展基金等,但还应继续探索、扩大微型金融机构的种类,提升金融服务覆盖广度与深度。
二是对于一般农户,建立以农信社为主的服务形式,扩大其它金融机构融资。农信社是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与正规军,积累了涉农贷款的丰富经验与管理办法,多元化的金融路径不能少了农信社的参与。此外,逐步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同时,不断丰富类似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主体,力求形成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竞争的格局。
三是对于市场化农户,有必要将更多的商业银行引入农村,填补正规金融机构中高额贷款在农村地区的空白。这是因为目前农信社的小额信用贷款还尚不能满足市场化农户资金需求,需要商业性金融机构介入。
第二,融资模式的多元化。目前全国各地在融资模式上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这些创新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信贷配给中的两大难题:信息不对称与农户担保品不足。换言之,就是如何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些创新,例如“三权”抵押担保,是担保品的丰富;农业价值链融资,是信息传递与担保的双重创新;合作社担保贷款,是担保主体的多样化;扶贫贴息贷款,是以国家扶持的形式降低银行风险。以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中,还应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不断地丰富融资管道、完善融资管道,降低风险,切实解决信贷配给问题。
(二)本土化是多元金融服务体系的保障
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应该依据各地区的实际进行主体丰富与模式创新,即实现本土化。从共生理论来看,本土化是完成金融服务体系与地方生態系统的完美对接。只有这样,移植的金融服务体系才能在地方找到生存空间,同时也不威胁当地既有生存格局,真正实现“Liveand let live”。
笔者认为本土化是中国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项新的事物或理论实践从一个地区植入另一个地区时,都需要一段适应改造期,即本土化的过程。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一二三次结合与飞跃,都体现了本土化的特征。在中国农村金融机制设计中,不管是主体的多元还是融资模式的创新,都要密切结合当地的实际。例如,单纯为了丰富金融服务主体,就将扶贫基金引入富裕农区,必然会造成“水土不服”,导致扶贫基金作用难以发挥、金融资源高度浪费。或者说将某地具有产业特征的农业价值链强行安排到不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也会导致仅有融资形式,没有资金流动。
本土化是保障金融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是克服“水土不服”的有力手段,是农村金融多元化体系的延续
[1]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论纲[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第58-60页
图片来源:全球共生研究院
俯念苍生,文信忠行,喜乐全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期待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更开放
日07:28 &&&作者:汤敏
  银监会出台的放宽农村地区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给农村金融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但目前的政策还只是一个框架,还不完全具备可操作性。一些规定过于严格,可能会成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的障碍。在当前,政府的准入政策、监管政策以及其他各种支持政策对未来农村金融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有责任来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在一个更开放的金融环境下,借力于民间资金,中国一定能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从去年年初起,开始推动只贷不存的小额公司试点。去年末银监会又出台了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这是新中国农村金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意味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终于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的新路。  我们根据国内外发展农村金融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准入政策”的一些建议。  适度放宽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的要求。“准入政策”规定,村镇银行应有至少一家境内银行作为发起人,而且股份比例不得低于20%。这条规定保证了村镇银行的专业性,安全性。但与此同时,很可能成为筹建村镇银行的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首先,按有关规定,国内商业银行是不准进行股权的。这可能会阻碍商业银行投资村镇银行。即使这一条放开,也涉及商业银行愿不愿意参股这些小银行。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年中纷纷从农村与落后地区退出,现在也看不出有什么激励机制,能让这些银行重返或是进入贫困的农村地区。退一步说,即使这些银行真的愿意为农村做贡献,从风险控制、操作成本等角度来看,他们可能更应该直接成立自己的农村网点。这比让他们入股一个全新的县级小银行更具操作性。因此,这一条规定就可能使村镇银行极度难产。即使有个别的银行愿意做一两个试点,这种模式也很难大规模推广。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做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修改这条规定。  取消贷款公司由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全资设立的规定。与上面同样的理由,商业银行也不愿意去成立全资的贷款公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它要对这样的贷款公司承担与自己开营业所一样的全部风险,但却不能吸收贷款。从人民银行已在部分省份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情况来看,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股东们承担所有风险。实践证明,这样的贷款公司对社会的风险却很小,因此可以完全由民间资本来成立。一些商业银行愿意参一点股,也未尝不可,但并不需要全资拥有。即使将来有些贷款公司得到大的金融机构或政策银行的批发贷款,这些贷款机构也会像他们给任何企业的贷款一样,先要进行大量的尽职调查。因此,贷款公司由商业银行全资设立的规定,完全可以大大放宽。  尽早出台社区信用合作组织的审批与管理条例。与上面提到的设立村镇银行与贷款公司相比,社区信用合作组织的规定在当下更具可操作性。农村已经存在着大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协会,农民的合作意愿很强。只要在这些组织中赋予金融内容,找专业人员操作,很多社区信用组织立刻就可以成立。现在缺的是一个细致的社区合作组织的审批与管理条例,有关部门可以先集中力量,参照国内外合作金融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地出台社区合作组织条例。在条例中,应该特别研究通过什么渠道能使运作良好的社区信用组织从商业银行或政策银行得到批发贷款。  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政策的配合。国际经验证明,农村金融能否成功与利率政策关系极大。农村金融数额小、成本高、风险大。要使农村金融机构能有人去投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比工商业贷款更高的利率。另一方面,不要低估农民对利率的承受能力,不要用对工商业的贷款利率来简单地套用对农民的小额的、无抵押的农副业贷款的利率。各国的经验都证明了,哪里放开了小额贷款的利率,哪里的正规金融活动就能顺利地开展起来,农民就能得益。反之,低息的农业贷款,受益的都是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富人,农村金融就萎缩。因此,希望人民银行把已有的在部分省份展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利率政策,即不超过基准利率四倍的上限,推广到银监会组织的进一步的试点中,摸索出经验后及时向全国推广。  迅速增加对农村金融监管的投入。亚洲开发银行曾经在几年前对亚洲各国小额贷款的监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小额贷款组织一般不需要审慎监管,通过行业自律等就够了。而对较大规模吸收贷款的小型贷款机构则要严格监管。因此,有关部门应从人员配置到资金配置上采取更灵活的机制,不要造成因审批人员不够而挫伤了农民与民营资本参与农村金融的积极性,耽误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机会。  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我国的农村金融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关键时刻,农村金融大有可为。在当前,政府的准入政策、监管政策以及其他各种支持政策对未来农村金融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有责任来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在一个更开放的金融环境下,借力于民间资金,中国一定能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
[] [] []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相关新闻/评论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农村金融应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抓住这一契机,在农村同样可以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为农村经济提供一条龙、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创新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方式,为“三农”创造银行融资的条件。
责任编辑:AP015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改为@)为什么说农村金融的 “黄金时代” 已经到来?
来源: 编辑:中商情报网
在中国的传统体系中,农户多是被排斥在外的底层群体,尤其体现在资金的流入上,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态度是相当谨慎。银行对涉农贷款惜贷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农户无法保证还款的稳定性。众所周知农村生产经营项目模式单一,多以土地、种植、养殖为主,这一类的生产活动基本是看天吃饭,一旦爆发自然灾害,就会给涉农贷款带来不可预估的逾期、坏账风险。
另一方面是农村缺少金融市场认可的标准化抵押物。在处置上金融机构往往无法有效确认抵押物的权属和估值难题,从而会加大涉农贷款的风险性。基于这样的农村市场现状,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惜贷、控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底层贫困人群也就慢慢地被排除在金融服务系统之外了。然而近两年来,的崛起不仅对固有的传统金融体系造成了冲击,也逐渐改变了传统金融领域对农村市场的偏见,更有望将“普惠金融”的宗旨真正渗透到农村地区。
金融服务理念更迭
国内金融领域之所以愿意重拾农村市场,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从业者受到格莱珉模式的影响及启发而促成的。格莱珉模式的主体是格莱珉银行,是由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尤努斯一手创立,旨在为社会底层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格莱珉银行首次全面、彻底地颠覆了传统银行业不给穷人贷款的原则,专门为贫困农户(尤其是贫困家庭中的妇女)提供小额、短期的无抵押贷款。尤努斯自创立格莱珉银行以来,为此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迄今为止孟加拉全国46620个村庄里已经诞生了1277个格莱珉分行,服务了超过600万人次的贫困群体。
除了市场规模的扩大,格莱珉模式在业务上也呈现出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格莱珉银行的还贷率高达98%,资金回收率更是达到了100%。格莱珉模式的成功影响了全球将近60个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这种金融理念的启示。尤其是中国,中国人口超过9亿人次,占比超过50%,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但中国的农业人口大都分布在偏远贫瘠的乡村地区,各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建设也远不及想象中容易,由此农村的贫困状况越发严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仍存在近2亿人次的贫困人口,脱贫成了国家减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已经成功帮助约64%的农户实现脱贫的格莱珉模式,对中国传统金融领域的影响十分深刻,因此一经引入便受到了国内众多人士的鼓励及推崇。
三农政策整体利好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策不同程度上的补贴与扶持。2014年,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2014)》的发布会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的陆磊就以“农村金融扶持政策逐步形成体系”来概括了国家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扶持力度,由此可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对政策的依赖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为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发展,近十年以来,仅银行业就颁布了多达24份针对农村金融的相关政策文件,其中包括通过调整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健全过程中,中央的政策扶持也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与银行业重在引导传统金融机构涉农不同的是,国家的扶持主要是以农民权益为核心,通过完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来唤醒农民的增收意识,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现代金融体系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众多的三农政策中,有两项举措最能体现中央的“惠农”理念。一是农业税的废除。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的税收负担得以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新的调动,以村镇为代表的县域经济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革。二是农村土地确权政策的实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除了常规的储蓄业务,包括贷款在内的传统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十分匮乏,传统金融机构更是不具有涉农意愿。造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真空的主要原因则是农村地区的先天不足,在土地确权政策之前,农民对土地只有经营权,不具备所有权,无法利用土地、房产等市场化的金融抵押物来进行贷款,既增加了借贷的风险性,也拔高了金融机构的风控成本。
而土地确权的开展,一方面通过赋予农民产权流转权力能够部分缓解眼下的农民融资难题;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建立起来的一套产权清晰、规则明确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将能够降低农村抵押物在金融市场的变现难度,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传统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偏见。
农村市场条件日益成熟
所谓的条件成熟,主要体现在市场空间、市场条件、市场环境、市场前景等方面。首先,随着农村地区原有经济结构的改革,现代农村经济很快呈现出了更为旺盛的资金需求,而当今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生产性贷款需求及理财需求。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创收渠道主要是种养殖、个体工商户(门店)、个体铸造业(小工厂)、家庭个体户(短工、、收购)等,基本涵盖了农村地区的贷款种类。
种植户想收购土地、果园或山林需要资金支持,个体户每次进货都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来确保周转,小厂子为了购置、建立厂房、实现生产规模化,也需要贷款;某家庭个体户要收购农产品需要资金等等,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性,几乎每一天都会产生无数的贷款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外出打工人口的增多,农村家庭收入结构不仅更加多元化,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而伴随着农户的富裕,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也已经由单一的储蓄需求转变为财富的保值、甚至增值需求,亦即我们所说的理财需求。虽说近年来依靠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农村金融网点正在恢复及增加,但供需失衡的现象还远远没有调整过来,而这段过渡期就是有意涉足农村市场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契机。其次,在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还未全面恢复农村地区布局的前提下,又遇上了在农村地区的大范围普及、互联网对农村地区的渗透、城市观念对农村传统思维的冲击,无一不是在为新兴金融业态布局农村市场提供便利。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农村网民占全国网民总数比例为27.9%,规模达1.86亿,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突破了30%。一方面,诚如上文所说,中国仍有将近9亿人次的农业人口,巨大的人口基数为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红利;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迅速增长的网民数量,为电商平台的入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布局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近几年来,以京东、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巨头,早就以渠道下沉的名义进入了农村市场,有意建立县域电商生态体系,直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此之后,互联网对农村市场的野心更是由满足基础的需求扩大到了个人的金融需求。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font color="#ff163&&
相关事宜请联系:4 邮箱:
大家都爱看
中商情报网讯,坚朗五金3月21日下午公布新股中签号。......
中商情报网讯,坚朗五金3月21日下午公布新股中签号。中签......
中商情报网讯,坚朗五金3月21日下午公布新股中签号。中签......
中商情报外讯,赛福天将于3月22日晚间公布新股中签号,祝......
《美人鱼》电影海报
本周凭借疯狂动物城的持续给力......
《神战:权力之眼》电影海报
本周凭借疯狂动物城的......
《女汉子真爱公式》电影海报
周一全国市场大幅降温......
2016中国10大超级豪宅排行榜揭晓,北京、上海各有3家,深圳、重庆......
2016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排行榜(1-100强)
日全国今日玉米价格最新行情趋势汇总
山东省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产品多元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