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智能制造新模式申报书专项资金补助多少

智能制造新模式5大关键要素及浙江首次发布的智能制造评价办法
我的图书馆
智能制造新模式5大关键要素及浙江首次发布的智能制造评价办法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等国家权威文件的发布至今,我国关于实践智能制造的理念、技术、方法、案例、模式在各行各业中不断涌现。今天杨凯给您分享智能制造新模式都有哪些,并且看看它们分别对应的浙江省首次发布的评价办法。新模式1、离散型智能制造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先进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高度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高效协同与集成。离散型智能制造评价办法序号项目及分值评分内容分值1工厂设计数字化(满分8分)(1)工厂/车间总体设计已建立数字化模型2(2)工厂/车间工艺流程及布局已建立数字化模型2(3)上述(1)(2)的数字化模型已进行模拟仿真2(4)上述(1)(2)的数字化模型相关数据已进入企业核心数据库22产品设计数字化(满分10分)(1)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设计和工艺路线仿真、可靠性评价等先进技术,实现产品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仿真3(2)已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3(3)产品信息能够贯穿于设计、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PLM43制造过程自动化(满分18分)(1)制造过程现场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能够充分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6(2)制造过程关键工艺参数在线测量采用机器视觉等职能感知技术3(3)工业机器人等核心职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应用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3(4)自动化生产线上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的国产化率80%以上34数据互联互通(满分15分)(1)工厂已建立实时数据库平台5(2)实时数据库平台与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互通集成,建立车间级的工业通信网络,在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3(3)实时数据库平台与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3(4)工厂生产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现场数据可视化、信息共享及优化管理3(5)数据互联互通系统的国产化率90%以上35制造执行系统MES(满分12分)(1)已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排产、生产、检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5(2)所建立的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已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2(3)所建立的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为国产化系统56企业资源计划ERP(满分12分)(1)已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其中供应链管理模块能实现采购、外协、物流的管理与优化5(2)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2(3)拥有可靠的信息安全技术,确保智能工厂的信息安全2(4)所建立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为国产化系统37智能制造总体技术先进性评价(满分15分)(1)信息深度自感知5(2)智慧优化自决策5(3)精准控制自执行58智能制造综合指标先进性评价(满分10分)(1)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2.5(2)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2.5(3)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2.5(4)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2.5(5)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2.5本项达到其中4个指标,即评满分新模式2、流程型智能制造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智能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高度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流程型智能制造评价办法序号项目及分值评分内容分值1工厂设计数字化(满分10分)(1)工厂/车间的总体已建立系统模型2(2)工厂/车间的工程设计已建立系统模型2(3)工厂/车间的工艺流程及布局已建立系统模型2(4)上述(1)(2)(3)的系统模型已进行模拟仿真2(5)上述(1)(2)(3)的系统模型相关数据已进入企业核心数据库22生产过程自动化(满分18分)(1)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据采率90%以上3(2)工厂自控投用率90%以上3(3)关键工艺参数/质量指标采用在线分析仪/智能传感器等3(4)关键生产环节实施先进控制3(5)关键生产环节实施在线优化3(4)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率90%以上33数据互联互通(满分15分)(1)工厂已建立实时数据库平台5(2)实时数据库平台与过程控制系统实现互通集成3(3)实时数据库平台与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3(4)工厂生产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现场数据可视化、信息共享及优化管理3(5)数据互联互通系统的国产化率90%以上34制造执行系统MES(满分12分)(1)已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成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的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的动态跟踪5(2)所建立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已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2(3)所建立的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为国产化系统55企业资源计划ERP(满分20分)(1)已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其中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了原材料和产成品配送的管理与优化5(2)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5(3)拥有可靠的信息安全技术,确保智能工厂的信息安全5(4)所建立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为国产化系统56智能制造总体技术先进性评价(满分15分)(1)信息深度自感知5(2)智慧优化自决策5(3)精准控制自执行57智能制造综合指标先进性评价(满分10分)(1)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2.5(2)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2.5(3)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2.5(4)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2.5(5)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2.5本项达到其中4个指标,即评满分新模式3、网络协同制造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企业间研发系统、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可横向集成,信息数据资源在企业内外可交互共享。企业间、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实现集聚与对接,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实现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网络协同型智能制造评价办法序号项目及分值评分内容分值1网络协同型智能制造平台(满分35分)(1)建立网络协同型智能制造平台,实现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间资源、信息共享,企业间、企业部门间的创新资源与生产能力按市场需求十年集聚与对接,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实现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25(2)所建立的网络协同型智能制造平台为国产化系统102并行工程技术(满分20分)围绕重点产品,采用并行工程,实现异地的设计、研发、测试、人力等资源的有效统筹与协同203资源配置功能(满分20分)针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开展动态分析,在企业内实现制造资源的弹性配置,在企业间实现网络化协同制造204智能制造总体技术先进性评价(满分15分)(1)网络平台先进性:信息、资源的高效统筹与异地共享,制造需求和制造资源的高度优化5(2)企业间协同水平:企业间在研发、生产、测试等环节实施过程中跨界、跨区域协同能力5(3)企业内协同水平: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管理架构实现敏捷响应和动态重组的能力55智能制造综合指标先进性评价(满分10分)(1)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2.5(2)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2.5(3)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2.5(4)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2.5(5)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2.5本项达到其中4个指标,即评满分新模式4、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可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组合;建有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各层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能提供用户需求特征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实现集成和协同优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型智能制造评价办法序号项目及分值评分内容分值1模块化设计方法(满分15分)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152个性化定制平台(满分20分)建立基于网络的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并与用户实现深度交互,定制要读具有引导性和有效性203个性化产品数据库(满分15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快速生产产品定制方案154敏捷柔性智能制造(满分20分)(1)企业的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与个性化定制需求相匹配10(2)产品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实现集成和协同优化105智能制造总体技术先进性评价(满分20分)(1)产品模块化设计的组合性5(2)个性化定制平台的交互性5(3)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完备性5(4)敏捷柔性智能制造的敏捷性56智能制造综合指标先进性评价(满分10分)(1)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2.5(2)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2.5(3)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2.5(4)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2.5(5)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2.5本项达到其中4个指标,即评满分新模式5、远程运维服务建有标准化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自动诊断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和故障索引知识库;可实现装备(产品)远程无人操控、工作环境预警、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自修复;建立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平台、核心配件生命周期分析平台、用户使用习惯信息模型;可对智能装备(产品)提供健康状况监测、虚拟设备维护方案制定与执行、最优使用方案推送、创新应用开放等服务。远程运维服务型智能制造评价办法序号项目及分值评分内容分值1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满分30分)(1)建立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具有多通道并行接入能力,对装备运行数据与用户使用习惯数据进行采集20(2)应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自动生成装备运行与应用状态报告,并推送至用户端102远程运维服务软件(满分30分)(1)以云服务平台和应用软件为创新载体,为用户提供在线监测、远程升级、故障预测与诊断、健康状态评价等服务15(2)提供装备远程无人参考、运行性能优化、基于预知维修决策、备件库存管理优化等增值服务153远程运维服务核心模型(满分30分)(1)装备(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平台5(2)装备核心部件生命周期分析平台5(3)用户使用习惯信息模型5(4)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5(5)基于预知维修决策模型5(6)装备(产品)运行性能优化模型54远程运维服务综合指标先进性评价(满分10分)(1)装备(产品)停机时间缩短20%以上3.3(2)装备(产品)维修成本节约10%以上3.3(3)装备(产品)备件资金减少20%以上3.3(4)远程运维服务业务收入新增10%以上3.3本项达到其中4个指标,即评满分在本版的评价方法中,国产化率的指标占据了一定比重,直接影响了整个评分,《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用中国人自己的信息技术去实现智能制造。
TA的最新馆藏积极申报实施智能制造专项—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
中国轴承行业网网员
企业报送员
&您好,欢迎光临中国轴承行业网&&&&&&&&
积极申报实施智能制造专项—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来源:
一、智能制造的定义
智能制造是一个不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的过程,是基于新一代数字与网络信息技术,贯穿于用户、设计、工艺、生产、检测、管理、服务,及上下游企业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化自决策(多参数人工智能)、精确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可控并可远程控制的具有反馈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主攻方向
1、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为三个“一”:
一个目标: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
一条主线: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两化融合)为主线。
一个主攻方向: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2、智能制造是德国“工业4.0”的实施目标
“工业4.0”属于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联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智能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新生产模式。
“工业4.0”就是人(机器人)、智能化设备、产品之间通过有线无线、宽带、移动、泛在的网络(物联网即工业互联网)联系、链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制造。
可以这样理解——
“工业4.0 ”= 智能化设备、产品 +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实现智能制造
三、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导向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通过组织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对智能制造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
其中,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每个行业限定评选一家。现已批准了46家。只挂牌子,不给资金支持。
智能制造专项每年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项目不超过15个。每个项目按采用的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的投资的30%给予财政资金补助。
对于我们轴承行业的企业,宜申报“智能制造专项”中的“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一般应为“流程型制造模式”。
四、我国轴承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轴承行业优势企业处于工业3.0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在工业2.0阶段,甚至还有企业处在工业1.0阶段,我们要实现从工业3.0,工业2.0,甚至工业1.0向工业4.0的跨越,走一条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五、实施智能制造的几个要点
1、目标产品
智能制造应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的配套轴承,特别是其中的高端轴承为目标产品。产品应具有知识产权归属明确的核心技术,产品技术参数和功能有重大突破,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十大重点领域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农机装备;
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
要组建联合体实施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用户、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核心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等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组建成系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体,承担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任务。组建的联合体须突出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强化技术、资本等内在纽带、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书,明确联合体组织方式和运营机制、成员单位责权利、承担新模式应用项目的实施方案和任务分工、联合体长期发展计划等。联合体要逐步发展成具有长远商业效益、以服务带动制造业智能转型的专业化队伍,形成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长效机制。
3、核心智能装备
提高高智能制造所需“短板装备”创新应用水平,每个新模式应用项目中至少采用8种以上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应用,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详见附件)
建立企业中央数据库,把生产设备、工艺生产、经营管理、客户需求等各种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传输、加工和执行。构建面向企业全业务、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以数据流为核心,人、机器、产品互联互通,人人互联、人机互联、机物互联、机机互联,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企业内部所有环节无缝对接,建设互联企业生态系统。
以物联网信息系统为核心,构造多阶段混联离散型生产模式,以传感器、企业服务总线(ESB)、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为支撑,对生产系统、产品、设备工作状态实时动态监控,物流智能拉动,在充分满足大批量生产的同时,满足多品种、小批量混线生产,提高企业的柔性生产能力,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
六、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模式应用项目的考核指标
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同时适当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集成创新。重点支持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推广应用。满足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测、物流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智能化要求。项目考核指标如下:
1、综合指标
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2、技术指标
离散型智能制造: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车间互联互通网络架构与信息模型,产品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仿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制造过程现场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现场数据与生产管理软件实现信息集成,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高效协同与集成,数据分析与优化。
流程型智能制造: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工厂互联互通网络架构与信息模型,生产工艺仿真与优化,生产流程实时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现场数据与生产管理软件实现信息集成,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3、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
申请2项以上发明专利,登记3项以上软件著作权,形成3项以上企业标准草案/行业标准草案/国家标准草案。
4、安全可控核心智能制造装备
提高智能制造所需“短板装备”创新应用水平,每个新模式应用项目中至少采用8种以上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应用,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共2条记录&&第1页&&&nbsp&nbsp&&&2)?2:this.
location='/index.php/Home/Infoforum/infodetail/code/ATHF4UK?&page='+page+''}" style="width:25margin-right:10">2)?2:this.previousSibling.
location='/index.php/Home/Infoforum/infodetail/code/ATHF4UK?&page='+page+''" >&
买轴承吗?去轴承CBD吧!关于2016年度台州市本级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财政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公示
气象局发布:
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2016年度台州市本级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财政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公示
发布时间: 10:13:16
根据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台州市财政局《关于组织申报2016年度市本级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的通知》(台经信技装﹝号)要求,经各区推荐上报,市经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对项目材料进行了审核,部分项目经过专项审计,拟定2016年度市本级符合补助条件的技术创新类项目共计18项,现予以公示。如有意见和异议,可向市经信委或市财政局反映。公示时间:日—9月25日。联系电话: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8
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台州市财政局2016年9月19日
2016年度台州市本级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公示名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智能制造新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