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街道养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心,在什么位置

西城持续改善民生 提升幸福指数
来源标题:西城持续改善民生 提升幸福指数
创新社会治理 促进公共服务 均衡社会资源
19所小学、12所中学整合到优质学校,新增优质学位4085个;组建264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签约30.03万户;建成23个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2011年以来,西城区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均衡教育资源
新增优质学位4085个
自从西城区基础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序曲奏响以来,3年时间,全区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学区制、集团办学等教育综合改革,有力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
在西城区的教育系统流行这样一句话:不挑好学生、要教好学生;不比升学、比办学;不比成绩、比成长,学生的成长才是学校的成就!全区教育改革的&总号角&吹响以来,头等大事便是优化整合了学校资源,本着&做大优质校、做强中等校、做精特色校&的原则,西城区先后有19所小学、12所中学整合到优质学校,新增优质学位4085个,保峰填谷,补齐&短板&,抬升&下限&,盘活了全区教育资源,强化了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度。同时,通过&政府主导、名校牵头、专家支持、政策保障&的制度设计,全区在对2012年成立的4个教育集团,进行试验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到2014年教育集团总数增加到17个,涉及中学43所、小学31所,覆盖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67%,新增优质学位4680个,着力使集团办学发挥了名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了优质校和成员校的共同发展与提高。
想上好中学,是所有家庭的祈盼。今年,西城区通过完成学区派位、九年一贯制直升录取、小学对口直升派位等入学方式的招生工作,使超过8成的小学应届毕业生进入优质中学就读。
小学对口直升入学是2015新增的入学方式。如今,在西城,凡具有中学附小、对口直升中学的小学连续六年学籍的中国籍应届毕业生,均可自愿申请参加对口直升派位。小学对口直升派位人数比例为符合报名条件并自愿申请参加对口直升的应届毕业生人数的30%,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0%。
在&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继续推行学区制改革,深化教育集团办学改革,加大名师和名校长的交流力度,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整合医疗资源
创建264支家庭医生团队
&赵大妈,这是预约转诊单,您明天就可以到北大医院的泌尿科做进一步诊断了。&自从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北大医院建立了信息平台以来,早早就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赵阿姨,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轻松挂到我区辖区内优质医疗资源的专家号,看医院专家将不再是难题。
2014年起,西城区逐步整合驻区三级医院、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卫生资源,现已构建起以家医签约服务为基础、以社区首诊和分级诊疗为目的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西城区建立了100个优秀全科医生名字命名的家庭医生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主动健康管理、全科诊疗、双向转诊、预约下次门诊、健康咨询等服务,原则上每次诊疗时间不低于10分钟,让社区卫生服务从&医生主导&转变为&医生居民互动&。目前,西城区共组建264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签约30.03万户,50.9万人。
自逐步开展社区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工作以来,西城区受益患者人数逐年递增。2014年,西城双向转诊近3万人次。全科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还可通过&医联体&服务模式,转诊到辖区的大医院,且24小时内就能完成大医院的预约挂号。目前,西城区已建立了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友谊医院、宣武医院、复兴医院五大&医联体&,个中医医联体、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辖区全覆盖。
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成功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无人照顾,老人们平时的饮食起居都比较困难,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驿站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难题。
2014年9月,本市首个&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照料中心在西城区金融街街道运营。中心由街道办事处投资建设,位于长椿街地铁附近,门口挂两个牌子&&金融街老年公寓、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与其他养老机构不同的是,照料中心拿出700平方米的地方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站。换句话说,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嵌入&在老年公寓中,免费使用养老公寓的地方。对外,它面向全社区老人服务;对内,一条绿色通道可以在1分钟内将公寓里的老人推进医院。社区卫生站为公寓内所有老人建有健康档案,每周到公寓巡诊两次,老人在卫生服务站看病拿药可医保报销。这种医养结合的方式打破了&医是医,养是养&的分割局面,让养老院真正回归本位&&对困难老人的&护养功能&上,而非传统的对优抚老人的&疗养功能&。
2014年至2015年,西城区共建成23个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实现了全区每个街道至少建有一家养老照料中心的目标。据介绍,养老照料中心具备完善的为老服务功能,它既是一家拥有百余张床位的养老院,能够为失能、失智或高龄老人提供全托养老服务;也能够为社区老人提供长期的临时托管服务;同时还能够提供送餐、洗澡、看护、照料、康复等各种上门服务。它不分公办或者民营,而且打破了医疗、民政、老龄办、残联、街道办等机构各自为政的窠臼,重新整合这些机构的为老服务功能。
今年,牛街街道驿站式养老照料中心正式启动,驿站式养老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娱乐、就餐、助浴等服务项目,并不提供长期养老床位。驿站式养老照料中心将作为服务平台,其所有服务项目都可实现护理员上门服务,可为老人提供陪同就医、送餐、家政服务、短期护理、康复训练等专业养老服务,让老人不离社区就近享受方便快捷的为老服务。除了为在中心日间托管的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外,驿站式养老照料中心还提供居家上门延伸服务。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不但解决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问题,也避免了独自在外养老的种种不便,颇受老年人青睐。
以街道养老照料中心为重要节点,西城区将逐步强化其在居家助老、社区托老、服务派送、技能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枢纽和辐射作用,到2020年养老照料中心和老年餐桌覆盖率预计将达到100%。同时,西城区将利用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的类型、功能、标准等手段,确保辖区内各类设施梯度清晰、功能衔接,提高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为老服务能力。到2020年,机构养老床位数将达到4500张。
创新便民服务
每个街道每平方公里形成一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
&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紧急需求不出家门。&这一美好的生活愿景目前已在西城区居民身上得到实现。2014年,西城区在北京率先发布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内实现了明确每个街道每平方公里形成一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各街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务格局,256个社区实现商业便民服务基本功能全覆盖。
位于西黄城根南街45号院旁的西长安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是街道全面提升街道生活类服务水平的试点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服务周边8个社区近3.6万人,服务内容主要有菜篮子、早餐、24小时便利店、家政服务、美容美发、修理等。中心引入好邻居品牌便利店,增设了早餐、家政、洗衣、家电维修等便民项目。此外,还引入专业的非营利社会组织&&睦邻社会工作事务所,同时广泛发动地区志愿者,成立&睦邻之家&,开展纠纷劝导、公共秩序维护等服务;面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出上门服务等帮扶项目。
出台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西城区新建和改造便民菜店38家,新建早餐规范店35家,百姓生活服务中心24家。创新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德胜街道&3+6+N&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广内街道&惠民兴商卡&、金融街街道金融街无线交互服务平台APP等一批创新亮点。目前,全区现有以菜篮子、早餐、便利店等七类业态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网点7669个,总营业面积超过68万平方米,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已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便民服务格局;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目前全区13个街道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已上线商户1312家,基本覆盖了地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等日常生活所需,有效盘活了社区中小商业资源。
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
累计2.7万余户居民受益
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真正实现百姓安居乐业,2015年4月,白纸坊棚户区改造项目被纳入2013年至2017年全国1000万棚户改造计划。2016年3月,西城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棚改项目&&光源里、菜园街及枣林南里两个项目正式启动征收。两个项目总占地29公顷,包含简易楼32栋、危旧楼43栋、各类平房3500余间,总建筑面积26.54万平方米,涉及居民近5600户。区域内房屋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房屋样式混杂,结构老化,基础设施十分不完善,且房屋形成历史复杂,自建房、私搭乱建情况较多。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西城区坚持群众路线、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完善的货币补偿、安置等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民意立项、土地使用权一次性招标、居民工作协调委员会等工作方法。同时,坚持以棚改项目牵引带动居民生活环境整体改善,协调实施老旧房屋改造修缮与配套工程建设,加大平房翻建、抗震加固工作力度,优化生活服务业网点布局,完善小公园、健身休闲空间、停车设施;统筹抓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定向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一户一水表、供暖管网和煤改电工程,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配套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三年来,西城区相继实施了百万庄北里、菜园街等一批重点棚改项目,累计2.7万余户居民从中受益,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政策温暖。
资源共建共享
400万奖励单位开放资源
西城区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资源开放共享工作,5年来,相继有近400家社会单位参与到资源开放共享工作中,以无偿或低偿方式向居民提供&活动场地、文体教育、便民服务、就餐、医疗、停车、综合&七大类资源。其中,市政府机关停车场、北京丰汇公寓、什刹海体校等单位共协调停车位1839个,供周边居民错时停车,缓解了当地的停车难问题。
据介绍,为撬动西城区社会单位为老就餐、停车、便民服务等各类资源的开放共享,自2009年起,西城区政府共投入305万元,奖励了75家在资源共享上卓有成绩的各类单位组织。2015年,西城区拿出400万元,推动辖区单位资源对社会开放。
位于槐柏树街的市府大楼周边多是老旧小区,居民停车车位紧张。西城区政府经过与相关部门协调,将机关内110个车位开放给社会使用。光大大厦北侧紧邻长安街、复兴商业城、职工之家等繁华地段,南侧为真武庙地区的老旧居民小区。大厦共有地上、地下停车资源300个,2012年新建一座4层立体停车楼,新增机械式停车泊位44个。为响应西城区号召,公司将大厦内部办公车辆全部导入地下停车库,腾出立体车库,白天供给周边大厦写字楼及商场工作人员停车,晚上供给小区居民停放车辆,附近商厦职工、小区居民的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日前,北京宣布3年投资6亿补助社区商业。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北京的社区商业发展现状如何?有何特殊性?同样面临老龄化威胁的日本是怎么做的?
在中东战场节节败退、即将歇菜的IS为什么能够击破英国乃至欧洲的反恐铁壁呢?
它们是北京公租房供地市场最新加入的一股新势力!点开了解
想知道怎么在这里找到商机么?
有一种总统的反击叫“越反击越悲剧”!热门搜索:
李立国调研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
来 源: 社会福利管理处&&&&& 日 期:
1月31日上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同志专程到北京市调研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西城区、朝阳区,实地考察了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朝阳区三里屯幸福夕阳托老中心、双井恭和苑养老院,看望慰问了机构入住老人和工作人员。在恭和苑养老院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关于我市养老工作总体情况和乐成集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情况汇报。民政部副部长邹铭,副市长王宁等一同调研。
王宁指出,近年来,我市将养老问题作为全市社会领域重点关注和着力破解的关键问题之一,金龙书记、安顺市长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多次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北京“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养老工作;市人大专题审议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并将养老议案作为1号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为养老工作“十三五”开局打下了良好基础。他强调,今年养老工作要抓好五个重点:一是理顺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老龄办统筹协同职能,推动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二是推进政策创新,研究制定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意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意见,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加强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实现养老设施“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内容”,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四是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壮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五是发展和促进老年产业,加大老年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丰富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人性化、大众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李立国在听取汇报后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把养老作为最大的德政民生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创造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投身到养老事业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全社会敬老爱老和为老服务氛围日益浓厚。此外,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化特点突出、信息化效果显著、产业化初露端倪,破解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难题、积极稳妥推进公办机构改革、加大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等做法对全国有借鉴意义。
就继续推进北京养老服务业发展,李立国强调,一是要立足首善之区,加快发展具有北京特色的养老服务业。紧紧抓住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优化环境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业上能动参与作用,打造养老服务业的首都特色、首都品牌和首都形象,为全国作出表率。二是突出创新创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坚持政策创制与督查落实并重,把已有法规政策,特别是用地、医养结合、社会力量扶持等政策落到实处。要从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优先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完善老年人服务照顾性政策、积极扶持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服务标准化等方面探索经验,条件成熟的,要向全国推广。要注重发挥好养老机构在制定标准上的首创精神,使工作标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三是发挥引领作用,有序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经济转型的有利契机,将养老服务纳入服务业发展大局,制定好《北京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好《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通过缓解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矛盾、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有序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
民政部办公厅主任张卫星、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俞建良,西城区区委书记卢映川、区长王少峰,朝阳区区委书记吴桂英、区长王灏等参加调研活动。&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北京近期将公布80家养老照料中心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椿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