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济学怎么自学经济学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苹果/安卓/wp
积分 1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图片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58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我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是一名大三的经济学学生,三年的学习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至今仍未得到解决。那就是——经济学到底怎么了?
回看到目前为止大学前两年4个学期的课程,每个学期学分最高的课程分别是:数学分析1(6分)、数学分析2(6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分)、计量经济学(3分),清一色的数学,除此之外的数学课程还包括:数学分析3、线性代数,由数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课程则有: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国际经济学。那抛开数学,真正能让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学生应该掌握的经济学知识的课程呢?只有一门:政治经济学。
除了学校的课程安排,据我所知,无论是学校招收研究生还是与经济金融相关的公司招聘的时候,即使毫无经济学学习的背景,数学系学生的抢手程度甚至远大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
我想知道,经济学到底怎么了?我承认我数学不好,不喜欢数学,所以在被数学虐了千百遍之后我的脑子里产生了既可笑又可怕的想法:诺贝尔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唯独没有设立数学家,而数学家并不甘心,从而攻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说句可能有些偏激的话,如今我在学习的并不是我高考报名时所想象的那样,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的经济学,现在的经济学根本就是以经济学为背景题材的数学应用题所集成的学科。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尽管我对高等数学比较头疼,可是我基本的逻辑还是有的。而不管在教科书中还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把经济学问题抽象为数学推导的过程在我看来毫无逻辑。如若果真如此,那即使数学演绎的过程再繁琐,所用到的模型再复杂又有何用处呢?
数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滥用已经太过了,如果说数学的应用让经济学研究前进了50年,那也许数学的滥用一定会让经济学研究停滞100年。
我觉得也许错的并不是我,而是经济学。
之前提到过,在教科书中的叙述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中,数学的演算确实越来越复杂,但内含的逻辑却毫无章法可循,对此我想各举一个例子:
教科书:经济学领域中的模型不论复杂还是简单都绕不过经济学最基本的两个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这想必大家都知道。在这两个前提假设的基础之上,西方经济学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模型、进行推导、得出结论。我想说,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我还记得学习高中物理时,因为数学能力有限,所以题目中经常会给出类似“假设摩擦力为零,假设斜面光滑”之类的假设,尽管实际上并不存在假设说的所谓光滑斜面,但这样一来却可以让我们在数学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锻炼我们的物理思维能力。而等我们学习了相关的高等数学之后,我们便可以拿掉这样的假设,通过同样的思想,进行完整的运算。
但经济学呢?似乎经济学家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理性人和完全信息”是作为假设的存在,反而将其奉为真理,在这基础之上乐此不疲地开发模型、得出结论、发现与实际不符······
这是在开完笑吗?如果说我定一个前提假设说“人类全部死光了”之后得出结论“经济就不存在了”从逻辑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这样的结论有用吗?
我想说的是假设是一种简化问题的过程,通过假设我们可以首先在一定假设限制下得出一个较为简单的结论,之后通过一定手段将假设还原,回归到实际的结果中来。想想我之前提到的物理学,不就是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进行光滑斜面的假设,再通过摩擦系数,真真切切的将假设还原到现实之中,得到真正的结果。
那经济学呢?有谁将在假设条件下开发的模型成功地还原到现实中来了?没有,因为没有这两条如此强的假设,他们的模型根本站不住脚。经济学的发展难道不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而是任由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任性地开发模型争夺诺贝尔奖?希望不是这样吧。
之前所说的总结起来就是“经济学假设的未还原”问题,这并不是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只是一个基于利益、名声等因素考虑过后,作为一个实实在在需要生存的人所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很多人都知道这样得出的结论不靠谱,但问题是现在的学术界就认这个东西,而且理性人假设也是前人所做的奠基,即使以后被推翻也无关己事。
真正设计到逻辑问题的是“理性人假设”,关于这个假设本身的荒谬我想以后再谈,现在就算我承认这个假设,我想从逻辑层面展现一下有关理论的逻辑是多么混乱。
理性人假设说的是人类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或者说是矛盾的。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法做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举个例子,对小孩子来说,玩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小时候玩的太疯了会影响学习,学习不好意味着长大之后在求职结婚甚至在吃饭问题上都面临诸多困难,所以小孩要好好读书,做到将来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一旦好好读书,小时候的利益又有了损失。类似这样的情况,我倒想知道,怎么做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很明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致命逻辑缺陷就在于对于时间,它没有区分。再比如对于一家只生产一种商品的企业,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种商品的价格升高销量就会下降,但是对企业来说,一件商品的利润与销量的乘积一定会有一个最大值,而企业做的最优决策就是确定乘积最大时的利润。这样是不是做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见得吧,利润与销量乘积的最大值是在现有的情况下定义的,但如果说我的企业在短时间内给出明显低于市场的定价,将竞争对手都挤死,之后作为一个垄断生产商,那时的利润到底和原先相比究竟是高是低很难说清楚吧。
这样一说应该很明显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本就是一个悖论,因为它根本没有对时间做出一个有效的区分,更甚者,利益的实现所涉及到的是未来的时间,而实际上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比如也许小孩子玩疯了长大一无所成但也许偏偏就因为玩启发了他的创造力呢?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实证或者推导,从逻辑上来说理性人假设本身就是个悖论,根本不能作为一个前提假设不是吗?
另外一个例子是在经济的实际应用方面,是有关学校食堂优化的问题,我想明天再来和大家分享。
我的见识不多,基础也不扎实,我的很多想法都可能是错的。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希望能在数学的统治下找到和我不谋而合或是想背而行的想法,尽管我也找到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类似想法的论文和书刊,给我很大的启发但我觉得很难说得上系统更提不上是一种理论。所以我希望能听到更多人的声音,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我只希望能不带立场地找寻经济学的真理,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也许这篇文章发在行为经济学板块能得到更多认同,但我明白发在这里能听到更多理性的反对的声音,这样能让我更多地思考,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真实的想法一起分享。
附:(一些我觉得有些想法的书,也希望大家能推荐好书)
保罗·罗默《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数学滥用》
托马斯·索维尔《被掩盖的经济真相》
方宇军《经济学的新思维 : 兼及西方经济学的评判》
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
赵凡禹《经济学会撒谎》
迈克尔·舍默《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德曼《失灵 : 为什么看起来可靠的模型最终都会失效》
萨维奇《平均值缺陷》
布拉斯兰、迪诺《数字唬人 : 用常识看穿无所不在的数字陷阱》
琼斯《谁说图表不会说谎》
达莱尔·哈夫《统计数字会撒谎》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总评分:&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经济学表面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进行有效配置的学科,但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数学与经济学没有必然的关系。数学是逻辑工具,只要是科学,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数学的作用仅仅是提供更加严谨的逻辑推理而已。你不能说物理学有数学,物理学就是数学的应用。其实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比如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发明了微积分,热力学的发展促进了热力统计学的发展;经济学也如此,博弈论的产生正是经济学对数学的贡献。
有困惑很正常,但要知道困惑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只顾着拿分数,而没有思考学科和问题本身的缘故。这是学习的最大弊端,毕竟提出问题,理解现象,学会思考才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真谛。
建议看看经济学家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他是比较实际的一位经济学家,很少运用数学工具。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许成钢:经济学到底是不是科学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许成钢
  -2日,由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由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和中信出版社协办的《经济解释》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搜狐财经进行了媒体支持。香港大学经济系许成钢教授在会上发表了演讲。以下是致辞全文了演讲:
许成钢:香港大学经济系教授
  谢谢大会邀请我到这边来分享一点我的见解,这里我要讨论的内容是计划要为科斯先生创办的刊物的投稿,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所以我讨论的问题是从科斯的若干跟经济学的方法论的讨论来的启发。
  我大体上是想讲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基本问题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讨论经济学,第二个是从经验研究的角度来讨论经济学,第三个是想从经济学研究的动力、基本动力,三个角度。但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我每一个方面都只能讲非常简略,我没有办法展开了。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经济学的性质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就是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变成了一个重大辩证的问题。实际上经济学是不是科学,从来是一个辩证的问题,金融危机以来就更是一个重大的辩证问题。在科学界和哲学界,一个通常的人们使用的标准讨论,一个学科是不是科学,是要看这个学科里面的主题是不是可以证伪的,这个就是20世纪以来通用的一个讨论学科是不是科学的标准。比如说意识形态,比如说宗教,比如说语言、文学等等这些,因为它的主题是不能够证伪的,所以这些就不是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数学,所谓的证伪是指的用事实去证伪,由于数学也不是可以用事实证伪的学科,所以按照这样的标准,数学就不是科学,但经济学是不是呢?如果我们去看经济学里面若干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的大家,对经济学的讨论,比如说我们看一下Samuelson,至今仍然是经济学里发行量最多的教科书,如果看一下他的教书书,就可以看到他把尽可能定义成为一组分析工具或者是一个工具箱,就是经济学定义成为工具箱。其实这也不是Samuelson发明的,这个东西一直可以往回追,比如说密斯瑟?罗宾斯(音译),也是这样的,比Samuelson更早有这样的讨论。关于这个问题,科斯有相当一些批评意见,如果我们把经济学定位成为一个工具箱,按照通常的讨论,这个学科是不是科学的角度看呢?工具箱是不能证伪的,因此这就出了基本问题了。
  下面,和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就是经济学是不是数学,经济学是不是哲学,如果经济学就是工具箱,这个问题就跑出来了,这里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知道数学是什么,数学是构造了从公理和结果之间营造了这么一个逻辑关系,因此数学本身并不关心外在世界的现实。而和数学不同的是经济学是做什么的呢?经济学关心的是经济世界,关心的是社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它关心的是经济世界、社会,这个是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个社会科学,因此从基本的主题上讲,它跟数学应该是有基本差别的。
  最近关于经济学是不是科学的讨论量非常大,其中有一些科学哲学家出来挑战,说经济学不是科学,原因是因为经济学不能证伪,其中的一个支持道理比如说金融危机,他说经济学没有能够预料金融危机的发生。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了解所谓的证伪和科学道理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归根结底科学关心的是任何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现象的规律性的部分,规律性的部分我们关心的是理解它的机制,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比证伪,就是说作为一个预测,是不是能够精确地预测,比这个更深刻。这里有一个稍微具体一点的例子,比如在自然科学里面讨论火山,讨论地震,讨论台风,这些是不是科学?这没有辩论,这是科学。但是如果我们把证伪给它缩窄到了确切的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确切地预测火山爆发的时间,确切地预测台风准确的登陆等等,我们至今也在自然科学里也是做不到的。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去辩论跟地震、火山、台风相关的这些学科,是不是科学呢?原因是因为它帮助我们认识到了它们产生的机制。只要我们知道了它产生的机制,我们在定性的方面,甚至是粗的定量的方面,我们是有所认识的。实际上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跟这个就很相似,就是经济学至今对相当一些复杂的经济现象并不能够确切地去预测,就如果把证伪给混同为确切的预测,实际上是有一些基本概念的混淆了。
  下面我想要讨论一下经济学的理论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理论呢?理论就是用来组织我们观察到的事实的,理论和我们观察到的事实,不同的地方是它是以更确切的理解或者是规律性的内容,以一致性的方式,就是它的逻辑上是一致的,以这种方式来组织观察的。那么作为科学的理论,它的起点是事实,它的重点或者目标仍然是事实,这个才是科学的理论。换句话说这是和数学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数学的起点是公理,它的重点是定理,公理和定理之间就是数学的核心内容,至于公理是不是事实,这不是重要的,这在数学上不是问题。至于它的定理是不是事实,在数学上也不是问题。所以当把科学跟数学混为一谈的时候,就产生了误导的现象。我之所以讲这些,是因为在经济学里面,这种误导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
  关于跟事实的关系,我这里有意要引用一下马赫,马赫是19世纪末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我引用一下他的讨论,就是关于到底科学是什么意思。他说,科学的目的就是用最简单的和最经济的抽象的办法来表达的事实。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读列宁的著作,马赫是被列宁骂得狗血喷头,我这里引用马赫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反对列宁,我之所以要引用他,是因为马赫是对爱因斯坦的思想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就是马赫的时间跟爱因斯坦的时间是重叠的,爱因斯坦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马赫正是特别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深刻着影响着爱因斯坦后面的发展。实际上20世纪产生的科学哲学的大量基本想法是来自于马赫,所以我这里有意识地要讨论这个。因为经济学家有意识地在模仿物理学家,那么物理学里面的重要发展,科学、哲学上讲,因为他本人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又是哲学家,这是很重要的根源。
  在马赫的讨论里,他说我们在科学上发现的这些规律,我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以最经济的方式表达的事实,但是任何我们发现的那些规律,一定比事实少,意思是它一定没有那些细节,因为他只关心这些抽象的规律性的内容。
  下面我想简要地提一下什么是好的理论,这里当然我们关心的主要是经济学的理论,但实际上它和物理学等等是一样的。一个好的理论,首先它要能够解释已经知道的事实,同时一个好的理论一定还能够帮助我们预见到我们尚未知道的事实,否则理论是没有用的。所以一定是理论是关于事实,首先它是从已经知道的事实来,然后它能够预见到我们尚未知道的事实。稍微再具体一点讲,一个好的理论实际上是一个人造的结构,这个结构它的起点,我们基本把它叫做基本假设或者是原理。这些起点叫做原理或者是基本假设的部分,实际上是一些以直觉的方式来概括的我们知道的事实,具体的例子比如说物理学里面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并不是一个证明的东西,是牛顿抽象出来的一个假设,是为了构造这个理论自己造了这么一个假设。还比如说在经济学里我们常用的一个基本假设,实际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对于事实,对观察到的事实的一个抽象当然今天经济学家对于Rationality的假设,有重大的辩论,这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前沿之一了。另外一个经济学里面特别重要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个也是一个基本假设叫(英文),这个基本假设就是来帮助我们构造理论的,理论的第二步,就是从基本假设出发理论的第二部关于它逻辑上的一致性,实际上是它构成的在假设和结果之间的那个部分,而这个部分通常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不是数学的,比如说像张五常先生的工作,就大部分是不用数学的,科斯是完全不用数学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不用数学很难,最难的部分是不用数学的,天才才可以做。所以重要的就是推理无论是数学的推理还是语言的推理,最后你得到的是你的预言,你得到的是你能不能够把我们已经知道的一组事实概括在一起,同时还有预言。
  这里面我想要提到一点,就是当把理论和数学等同的时候,这是严重误导的,因为逻辑构造的过程中,数学是可以很有帮助,但是这个东西不是唯一的。即便是在自然科学里也有及其重要的最基本的科学的发展跟数学并没有关系,比如说遗传学,比如说进化论,这些都是重大的突破,里面是完全没有数学的。再比如说经济学里的科斯定理里面一行数学也没有。
  我这里想要用物理学作为一个例子,非常概要地提一下,就是好的科学理论是怎么样产生的,我讲三个基本的例子,第一个基本例子是牛顿,牛顿其实是整个现代科学的基本的突破,这个重大的基本的突破,它的来源是什么?这种通常人们说的故事,是严重地歪曲了实际发生的事情,牛顿的重大突破的起点实际上是当时已经存在的若干个基本事实的观察,第一个基本事实的观察是伽利略关于地球上的事情的基本观察,所以是若干伽利略总结出来的道理。第二个基本观察是当时已经积累的内容,二百多年的非常详细的天文观察到了开普敦那个地方已经,已经总结成了一套规律性的内容,面对这两组的天上和地下的对基本事实的系统观察,这两组系统观察中间是连不上的,牛顿相信上帝造的世界,一定天上地下是连着的,一定不可能是分开的。于是他就构造一个逻辑把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在构造这个逻辑的时候他发明了微积分,他需要创造几个基本原则,其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牛顿定律。第二个基本的例子是马克思威尔,是关于电磁学的。由于时间的原因,这几个就不讲了。
  我这里面想要讨论的关于经济学理论里面,非常重要的在主流经济学里面的重要的结果,我把它概括成五个最基本的结果,而这五个最基本的经济学的结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五个结果通通的都是没有制度的,所以我把它叫做无制度的经济学。而这五个无制度的经济学的道理,实际上都是为我们研究制度、研究现实打开了一个门,为它创造一个基准,其中的第一个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我们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条件下产权的原始的分配方式,是对经济没有影响的。所以换句话说实际上它在告诉我们,为什么产权是不起作用的。那么正是由于有一个科斯定理,才帮助了我们知道在什么条件下产权才会起作用,我们为了要知道在现实中为什么产权起作用,要回到科斯定理里面去知道,在这两个条件下产权就没有作用,这两个条件第一个当然大家都熟了,我就不讲了。张五常教授的工作和现在主流里面的工作等等,实际上都是以科斯定理这个基本的内容作为基准才发展出来了我们对产权的理解。
  经济学里面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在制度不起作用的情况下的结果。我这里面因为时间原因都不展开了,我这里面只想提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般均衡理论里面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的结果是两个浮力定理,这两个重要的结果从哪里来,这个非常重要。这两个最重要的结果从哪里来呢?正好是关于制度相关的问题,这两个重要的工作是Oskar Lange提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为了当时他提出来的市场社会主义,为了讨论市场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做得一样的好,因此他提出了我们今天知道的两个一般均衡里面的定理把这个东西归到一般均衡理论里面以后,绝大部分的经济学者并不知道这个背景,绝大部分的经济学者会以为一般均衡理论是和制度无关的。但是我想非常简单地概括一句话,就是一般均衡理论讲的基本道路和科斯定理讲的基本道理是一回事,就是说在科斯定理里,在科斯定理两个基本条件下,我们得到了最有效的对资源的配置,无论产权是怎么分配的,在一般均衡理论道理里是一样的,所以一般均衡理论用非常复杂的数学,有两个人得诺贝尔奖,其中一个人就是数学家,科斯定理里面一行数学也没有,但实际上道理,科斯定理用非常简洁的方法,已经把一般均衡理论里面的最基本道理概括出来了。由于时间原因我就讲到这里,我的经验科学方面全部都跳过了。
  最后关于研究的动力的问题,我也没时间讲了,就概要一句话,我这里面是想对现在我们这个领域,经济学的领域,尤其是主流的领域里面,它的激励机制的问题,我提一点我的看法。我们这个领域里面的激励机制,基本上是我们所谓的获得终身位置的过程。整个过程都定义在所谓的到Opintment(观点)到包括市场的竞争,所有的这些都定义在所谓的(英文)中,而这个所谓的(英文)实际上是什么内容?实际上是什么性质?它其实就是起源于Referee的性质。我的意思想说,整个过程里面存在非常基本的弊病,而这个非常基本的弊病导致是最爱经济科学的创造性发展,阻碍经济科学的突破性的发展,因为Referee的过程,一般更鼓励的是小的改进,技术上的改进,小步子的改进,而突破性的改进在Referee的过程中有基本的困难。我原本列了一系列的重要的例子,哪些突破性的、革命性的变化在Referee的过程中都出现重大的问题,时间原因,我就没有办法讲了。我最后想要说的就是这种我们经济学里现在流行的激励机制,在经济学的道理上讲是属于这种High Powered external,就是说这个东西依赖的是外来的动力,实际上科学的重要发展一定依赖的是内在的动力而不是外来动力,内在动力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好奇心。
(责任编辑:沈路)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图文】2014版非专业经济学精简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版非专业经济学精简版
大小:2.2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自学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