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新体验

昆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思考
昆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思考
日 11:49:10
】 【】 【】&
  乡村旅游是以“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并以乡村文化、自然景观、乡村民俗、农耕生产等为主要卖点,通过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休闲健康和体验农村生活等需求的旅游方式。昆山素有“上海后花园”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昆山市牢固树立“乡村让城市更休闲”的发展理念,从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昆山”的要求出发,不断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步伐,乡村旅游在苏州地区乃至全省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市拥有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5个,苏州市级以上星级农家乐12个,各类休闲农庄、农家乐餐馆等乡村旅游区点30多处。
  1 昆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 立足资源优势,做大乡村旅游“蛋糕”。“如诗画般的水乡美景,悠远恬静的小桥流水人家”为昆山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而优越的资源。近年来,昆山市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统筹布局、点线结合,大力建设融水乡观光、文化体验、农业旅游、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一是着力提升拓展水乡古村镇旅游。周庄先后开发了浪漫的爱渡风情小镇以及花间堂、正福草堂、贞丰轩等160家民居客栈群,1086慢生活街、古琴雅集等新“周庄十二坊”文化体验项目;千灯古商业街恢复重建,基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锦溪大力引进锦溪宣卷馆、马若特泥禅坊等文化休闲项目,走向了主题体验游、深度休闲游的发展模式。二是着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旅游。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先后包装、推出丹桂园、大唐生态园、三维花卉、鳄鱼谷、海峡两岸花博园、金谷农庄等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全面唱响“春赏花、夏尝瓜、秋摘果、冬品鲜”的农业观光旅游四季歌。三是着力打造极具江南特色的亲水型休闲旅游。依托阳澄湖、淀山湖滨湖生态,着力推动滨湖旅游产品开发。阳澄湖水上公园、崇宁古寺、巴城老街、淀山湖梦莱茵帆船、旭宝高尔夫、星期九休闲农庄、巴城万亩葡萄基地等,成为昆山市生态休闲旅游新亮点。“品阳澄湖鲜、尝巴城葡萄、饮庄园美酒”日渐成为昆山市又一旅游金字招牌。四是着力引进台湾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以台湾老街为起点,昆山创意生活度假农庄、绿洲庄、尚昆氏千亩梨园、欧耕尼克等一批台湾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先后进入昆山,带来了全新的“台式”农业休闲旅游新体验,使昆山乡村旅游内容更加丰富。
  2. 保护利用并重,做足乡村旅游文章。坚持保护利用并举,注重产业链延伸,大力挖掘乡村生态、文化、物产等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深度开发。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乡村风情,确立巴城绰墩山村等120个历史、文化底蕴较深的自然村落长期保留,为开发乡村旅游填上生态和人文底色。同时,以道路建设为重点,配套交通指示牌、公共停车场等旅游公共设施,并综合配套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庄现代化水平。二是以水乡文化为底蕴,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加大对古镇水乡元素再提炼,包装推出锦溪宣卷、鱼鹰捕鱼、打连厢、广场舞等独具江南特色的民俗风情活动,拓展马晓晖二胡沙龙、《四季周庄》、台湾纸箱王等音乐、演艺、文化展示等文化业态。动静结合,提升突显渔文化特色的江南采珠游、联湖渔家村,体验农耕文化的富贵园、丹桂园,崇尚生态休闲文化的森林公园、阳澄湖品蟹游、淀山湖游艇欢乐游等旅游景观的文化吸引力。三是以深度体验为亮点,展示乡村旅游的田园风情。围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全力让游客在体验中充分感受田园乐趣。目前,乐享四季张浦、星期九农庄、大唐生态园等乡村景点已成为都市人的向往。此外,更加注重游客情感和生活的体验,如张浦将草莓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制品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等融为一体,形成以果品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四是以土特产开发为抓手,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立足产业链延伸,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商品,让游客在观赏乡村美景的同时,有事可做、有趣可找、有物可购,实现了“农业+旅游+购物+N”的多赢模式,拉动了以土特产为主要特色的相关产业发展,打响了阳澄湖大闸蟹、张浦金华腊肉、商鞅湖甲鱼、巴城葡萄、千灯石浦羊肉等一批乡村土特产品牌。
  3. 推动提档升级,做优乡村旅游环境。近年来,昆山市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环境品质化、服务规范化、形象品牌化。一是构建了畅通、便利的旅游交通体系。主要乡村旅游点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开通2条旅游专线车线路,城乡公共自行车实现全覆盖。深度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构筑景观节点与廊道,着力完善自驾车、自行车骑游等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具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的阳澄湖、淀山湖“两湖”休闲度假片区慢行空间系统。二是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加快对乡村旅游区游览步道、旅游厕所及电力、污水管网的改造,建设设施完备的景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在主要乡村旅游点新建了一批停车场、公共绿地和休闲广场,并增加了游憩座椅、垃圾桶等设施。三是实施了“四个一”服务体系建设。以建设一个服务中心、发行一张旅游年票、上线一个网络、举办一系列活动为重点,加大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游”,发行了昆山旅游年票,在各个主要乡村旅游点基本建设了集信息咨询、农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展示展销、休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 四是强化行业管理走品质化发展之路。以创A升星为抓手,加大对乡村旅游点的星级评定,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品质化。
  4. 强化宣传推广,做响乡村旅游品牌。主动适应乡村旅游业态特点和游客需求变化,推动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由单一的形象宣传向主题推介、活动营销等方式转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一是实施整合包装重点推介。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市旅游宣传促销的重点内容,推出以大唐村、炎武社区等为代表的文明乡村旅游,以姜杭村、绰墩山村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以星期九农庄、大唐生态园等为代表的观光农业旅游,以梦莱茵帆船、旭宝高尔夫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10多条组合线路,并推动旅行社、各地组团社到各个乡村旅游点考察线路、市场对接。二是开展节庆营销。以举办旅游活动为平台,积极向市民和游客传播生态的乡村旅游方式。通过国际文化旅游节、大型骑游活动、最美乡村评选、寻访中国最美古镇以及姜里庙会、阳澄湖蟹文化节、石浦羊肉节、巴城葡萄节、千灯油菜花节等活动,有效推介了乡村旅游产品。三是策划主题活动营销。组织水乡风情、金秋美食、四季采摘、精品客栈等主题采风,重点推出昆山乡村旅游新亮点,并顺应游客互动体验的需求,组织@周庄新年祈福、乐享四季张浦采摘季、自驾游、玩转大都会等活动,策划实施台商家眷昆山微博采风行、锦溪微博摄影大赛等网络营销,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25)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途径
一、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与意义
&&&&&1、城市与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充满压抑。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主要生态旅游形式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由于现代都市化社会的出现,都市人口快速增长,使得公园、绿地、休闲活动空间和设备不足,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旅游空间。随着经济收入增加,人们在衣、食、住方面的消费逐年降低,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消费逐年增加。由于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结果,人们休闲旅游的时间增加,加上道路与交通条件的改善,汽车数量增加,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2、乡村资源环境
&&&&乡村地域辽阔,自然景观多样,且绝大多数地方保持着原有的自然风貌,加上各地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使乡村旅游在活动对象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特点。乡村环境质量优异,污染少,空气新鲜;空间开阔,使人感觉自由和放松。秀丽、清新、和谐、健康的乡村环境是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绿色旅游的好去处。乡村无公害、无污染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尤其是各种野菜、野味,更是城市居民的喜爱,到乡村品尝美食和购买各种绿色产品,土生的农副产品,也成为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乡村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悠久的农耕文化,古代的村落建筑,在乡村地域上形成“古、始、真、土”的独特景观,具有城市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优势,为游客重返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条件。
&&&&乡村环境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具有降尘、灭菌,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等多种保健功能。医学界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在700个/cm3以上有利于强身,1000个/
cm3以上可以治病。乡村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据研究测定,在城市里污染较重的地方,空气负离子浓度为40-100个/
cm3,城市一般场所为100-200个/ cm3。与之相比,乡村原野区空气负离子浓度一般为个/
cm3,多者可达个/
cm3。乡村原野上,空气清新,灰尘少,噪音小,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少,细菌含量少。城市一般公共场所的细菌含量为个/
cm3,而菜市场、火车站等人口高度密集区细菌含量高达个/
cm3。相反,乡村原野的大部分地方细菌含量少于1000个/ cm3,甚至有些地方细菌极少,成为高度洁净区。
&&&&&3、乡村旅游的意义
&&&&&1)为旅游领域拓展了新天地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天地,借农业经济之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之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发展乡村旅游将更加丰富中国农业大国旅游业的特色与内涵。
&&&&&2)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利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园区,既可高效地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又可发挥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扩大农业生产范围,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3)为城市旅游热点扩散提供广阔场所
&&&&目前,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近极至,各旅游“热点”的发展已近饱和,各个旅游景点已人满为患,必须经过一定的手段向外扩散,减轻城内压力。过热的城内景区要向外扩散,发展城市边缘地区的乡村旅游是分散城市旅游热点的最佳策略。乡村容量大,承受力强,可以疏散城市旅游热点的游客压力。乡村旅游能充分满足城市游客走近自然、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缓解城市生活压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更新人们的旅游观念,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新的前景。
&&&&&4)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市和乡村存在明显差别,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密切城乡联系,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使城市人更多的了解农村、关心农村,有的还投资于农村。乡村人可以更多的了解城市信息,学习城市人的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转变农民的观念,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二、乡村旅游的涵义、特征与功能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区域,既包括乡村居民点,也包括乡村的农田、森林、草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有的称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乡村农业观光旅游,是以农业经营活动为基础,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活动、农耕文化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采摘、休闲、劳作、体验农业的旅游经营活动。它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属于产业部门旅游业,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是利用乡村民俗文化、民族风俗、民俗生活、民间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活动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欣赏、休闲、体验、增长知识的旅游经营活动。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是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丰富的绿色食品、舒适的居住条件、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娱乐、食宿、度假的旅游经营活动。
&&&&&2、乡村旅游的特征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旅游分布的地域性。乡村既有南北乡村之分,又有山地平原乡村之分,还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乡村之分。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旅游时间的季节性。乡村农业生产活动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夏、秋季节农业旅游火爆,冬、春季节旅游冷淡。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4)旅客行为的参与性。乡村旅游不仅单一的观光旅游活动,而且还包括劳作、垂钓、划船、喂养、采摘、加工等参与性活动。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5)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渔鹰捕鱼、采药采茶、还有乡村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6)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乡村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而创造的和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既保持着原来自然风貌,又有浓厚的乡土风情,乡村这种“古、始、真、土”的乡土特点,使乡村旅游具有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7)旅游经营的低风险性。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多功能化、生态化的过程。开发难度小,见效较快,风险较小。
&&&&&3、乡村旅游的功能
&&&&&1)经济功能。发展绿色农业,直接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益。
&&&&&2)游憩功能。提供绿色休闲活动空间,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享受乡野风光及大自然的乐趣。
&&&&&3)社会功能。增进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民的人际关系,缩小城乡差距。
&&&&&4)教育功能。提供机会让城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
&&&&&5)环保功能。为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旅游必须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6)医疗功能。乡村旅游有利解除情绪紧张,降低生活和工作压力,达到舒畅健身作用。
&&&&&7)文化功能。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以使乡村文化得以继续延续和传承,并可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三、国际乡村旅游的发展
&&&&&1、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最早起始于欧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55年,法国巴黎市的贵族就组织到郊区乡村度假旅游。到1865年,意大利制定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到二战以后,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建筑物的高度密集,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生活在城市的居民都要求到城郊乡村休闲旅游。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把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多种休闲项目,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务农学校、自然学习班、培训班等,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此后,乡村旅游在德国、美国、波兰、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这些国家旅游者的最喜欢的旅游方式之一,他们称乡村旅游为“绿色度假”,住在农民家里,吃着农民自产自制的新鲜食品,观赏农庄周围的自然风景,到附近池塘里钓鱼,与农民一道参与各种农业活动,学习农民制作面包、果酱工艺等,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此时,世界各国乡村旅游不再是对大田景色的观看,代之以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观光休闲农业园,旅游活动以观光为主,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营,并相应地产生了乡村旅游专业从业人员,乡村旅游也从农业和旅游业中独立出来,并且找到了旅游业和农业共同发展、相互结合的交汇点,标志着新型交叉产业的产生。到80年代,随着人们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性质向休闲、度假、操作、体验、教育、环保等多功能扩展,于是就出现了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的休闲农场、度假农庄、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等。到90年代,一些国家又推出了乡村文化旅游,包括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农舍建筑、节庆活动等,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层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
&&&&纵观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兴起阶段,在19世纪初,城市人开始认识农业旅游价值,并参与了乡村农业旅游,如法国、意大利。2)观光—发展阶段,在20世纪中后期,乡村观光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如西班牙、日本、美国;3)度假—提高阶段,在80年代以后,观光农业由观光功能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多功能扩展,如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乡村旅游已形成以下八种类型:1)观光旅游型;2)休闲度假型;3)参与体验型;4)文化娱乐型;5)学习教育型;6)品尝购物型;7)疗养健身型;8)回归自然型。
&&&&&2、主要国家乡村旅游发展
&&&&&1)法国。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他们品尝野味,乘座独木舟,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伐木种树,清理灌木丛,挖池塘淤泥,观赏田园,学习养蜂,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重新认识大自然的价值,加强城乡人民之间交往,增强城乡人民友谊。法国巴黎大区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但仍然有着非常发达的农业。巴黎的城郊农业除了生产以外,十分强调生态和景观功能、休闲和教育功能。农业逐渐成为一种城市内在的不可或缺的生态、景观和教育的需要。巴黎郊区乡村农业休闲旅游的形式有:①家庭农场,主要进行生产活动,同时也起到生态绿化功能。②教育农场,政府租用土地,为农业部门所属培训的教育农场,或者辟为“自然之家”教育中心。③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景观遗产,还要保护村落和农业,首先是保护功能,然后才是开辟游客观光游览的场所。④家庭农园,主要是利用土地让市民休闲地体验劳动,同时作为城市的景观。目前,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休闲度假,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2)意大利。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蓬野营,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休闲旅游者骑马、钓鱼、参与农活,借此暂时离开繁华、喧闹、紧张的城市,在安静、清新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食用新鲜的粮食、蔬菜、水果,购置新鲜的农副产品。意大利农业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一支新兴的生力军,称为“绿色假期”,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到90年代已成燎原之势。目前,意大利的农业旅游已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文化现象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它对乡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截止1996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开展了乡村农业旅游活动,为“绿色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农庄已达7500个,尤以托斯卡那地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达到20万人以以上。
&&&&&3)德国。德国的乡村旅游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形式是休闲度假型的“度假农庄”和“市民农园”。“度假农庄”主要是吸引游客前往农场度假,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住在农家,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亦能尽情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游客对象多是全家旅游和夫妻旅游,60%的游客一次停留在“度假农庄”一周左右,有一半的游客每年有2-3次的度假农庄游。度假农庄的民宿房舍大多利用农家空出来的房间或农舍稍加改建整理而开放经营,政府为了防止农庄走上商业化经营,也规定农庄民宿床位,一般为2-6个房间,可提供4-15个床位,低于这个限度可以享有免税优惠。“市民农园”是利用城市地区或近郊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地出租给市民收取租金,承租者可以在农地上种花、草、树木、蔬菜、果树或庭院式经营,让市民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以及接近大自然的乐趣。“市民农园”强调环境保护及休闲功能,提供绿野阳光的空间为城里市民所享受,以符均衡身心发展之需要。
&&&&在19世纪后期,德国来比锡城市的许瑞伯(Schreiber)医生有鉴于城市居民生活的紧张压力,倡导舒解压力,放松心情之重要性,故大力推动市民农园,以期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体验农耕活动,享受田园生活情趣,来恢复身心疲劳,调节生活之单调,以及消除紧张压力,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后来德国政府为了促进市民农园的发展,并引导正确发展方向。在1919年,制定了市民农园法,成为世界最早的市民农园法。到1983年,政府又修定了市民农园法。由此,德国市民农园也由生产导向的经营方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并规定了市民农园五大功能:1、提供体验农耕之乐趣;2、提供健康、自给自足的食物;3、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的场所;4、提供自然、绿化、美化的绿色环境;5、提供退休人员或老年人最佳消磨时间地方。德国的市民农园由于适应了德国城市市民的要求,故至今还有较强的生命力。
&&&&德国市民农园的存在,表明农业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性功能和为人们观光、休闲、体验、娱乐提供空间的生活性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城市和农业是可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而非绝然分割的。
&&&&&4)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办观光农园的国家之一。日本岩水县小岩井农场是一个有百余年的民间综合性大农场。自1962年起,农场主结合生产经营项目的改造,兴建多种游览设施,先后开辟了40多公顷的观光农园。农园内设有动物广场、牧场馆、农具展览馆、花圃、自由广场、跑马场、射击场等,每年冬季农园都举办大型冰雕展,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展示农家风情为主,同样吸引了许多游客。在农场旁边是由废水车改装成的列车旅游馆,深受怀古思旧的游客和青年人的欢迎。小岩井农场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各具特色的设施和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平均每年约接待79万人次,为农场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日本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文化异质性的增加,农村对城市居民的吸引越来越强烈,游客已经不再单纯地满足于观赏,更多的希望实践,亲身体会一下农趣。神户市新神西镇兴建了农业公园,园内有各种旅游设施,游客在此可以观看葡萄园,品尝葡萄酒,亲自体验充满乡情的农家生活。在盛产水稻的新泻县和大和町,旅游者和当地农民一起下地劳动,挥镰割稻,挖红薯,收获蔬菜。水果之乡青森县川世牧场里有一个国际少年旅行社,专门组织游人去草场放牧、牛棚挤奶、果园采果。在沿海区的岩手县,设有捕捞红鳟鱼、加工海带的基地,每户渔民每周可接待2-7位旅客,按季节安排劳力参与劳动。北海道是日本观光休闲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每年接待几百万游客,大多数是青年人,其中大学生占一定比例,其余则来自公司、银行、工厂的白领阶层,旅游者在农园中玩赏一日大约需花费6-7千日元至2-3万日元不等,居住三、五日则需2至10万日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日本出现了农场租赁农园,农场主把一个大农园划分若干小园,分块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队。这些农园平时由农场主派人负责照料,并按照租赁者的意愿更换、增添农园内种植、养殖的品种,假日里由租赁者尽情享用。在这种租赁经营中,农场主不仅可赚取高额的土地租金和管理费,而且有时还可获得农园的农产品。日本静冈县岩田家庭出租农园,每小区50平方米,各种设备齐全,年租赁费60000日元。京都府城阳市专为老年人之间进行交流推出了“宫之谷银色农园”共350个小区,每个小区15平方米,60岁以上老人可签订三年合同,租赁费每年30000日元。
&&&&&5)美国。早在1941年,美国农业旅游开始发展,当时有许多美国城市居民驾车到乡间,以每小时0.6-1.5美元的价钱向农民租马来消磨时间。在1962年以后,由于政府政策上的鼓励,农业旅游迅速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的经营。美国农业旅游活动类型主要有:①农产品购物型,城市居民开车到乡村购买农产品和农民自制的加工品,同时可享受一顿乡村风味的菜肴。②观光农作型,城市居民到乡村参观农业生产过程,并享受一片绿意的开放空间及点心、产物;利用周末和假日回到其农场耕作、经营牛群、种植蔬菜,以度过休闲时间。③农业展示型,开办农业博物馆,其内容包括:农业机械、耕作方式、作物种类、农庄动物、农舍甚至农人衣着,供城市居民参观。④农业景观型,注重乡村农业景观保护,发挥绿化、生态、景观功能。
&&&&到197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在美国辛辛那提州有个农场,专门用瓜果、蔬菜塑造人物形象,如大鼻子尼克松、甜瓜里根、南瓜散切尔等,这些艺术品售价低廉,供不应求。在勘萨斯州有一个38岁的壁画家斯坦、赫德以农田为画布,以播种机为画笔,以各种庄稼作色彩,在田野里种出一幅大约二、三十亩的“庄稼艺术画”,供城市居民观赏,深受欢迎。在费城西南白兰地山谷中的“长木花园”,占地50英亩,园内花木荟萃,四季百花争艳,如芒果树、芙蓉树、仙人掌等,多种多样,花的世界。
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1、乡村旅游的兴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均收入增加,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3元,到2001年达到6860元,增长了20倍。恩格尔系数也由当时的67.7%降到47.7%,下降了20个百分点。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有了变化,从过去只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转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要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们日益向往郊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草、开阔的田野,于是许多人开始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增进健康。另一方面,1995年我国实行了每周五天工作日和每年三个长假期制度,使中国公民的公共假期和双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说,每年上班的人用于休息的时间接近于全年总天数的1/3。同时,由于经济收入增加,私人家庭小汽车增多,外出旅游休闲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这些都为城市人到郊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地发展,而且在重视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主要城市和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主要在大城市周围地区,这里区位条件好,市场广阔,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优势条件。现将主要城市和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分述如下:
&&&&&1)深圳市。中国乡村旅游首先是从观光农业开始的。在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市首先开办了荔枝园,并举办荔枝节,主要是吸引城市人前往观光、采摘和娱乐、休闲,并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商贸洽谈,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效果。随后,深圳市又办起了“青青观光农场”、“现代绿色庄园”、“海上农业公园”等,对全国城市发展郊区乡村旅游起到了带头作用。
&&&&&2)北京市。北京市乡村旅游开始于90年代初期,1994年,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提出:都市农业是该区“农业发展战略选择”,把具有旅游、观赏、无公害等特点的都市农业列为朝阳区经济发展的六大工程之首。1996年北京市把观光农业列为全市六大农业产业之一。1998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到2001年北京市观光农业项目累计达到1589项,全年接待游客2856万人次,观光农业总收入17亿元。主要观光农业园有:昌平区“小汤山农业科技观光园”、海淀区“锦秀大地农业观光园”、大兴区“庞各庄西瓜园”、门头沟区“妙峰山樱桃园”等,还发展了密云遥桥峪村、怀柔神堂峪村、昌平菩萨鹿村、房山西庄子村等民俗文化旅游村。
&&&&&3)上海市。上海市乡村旅游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双体日到郊区看一看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尝一尝新鲜无公害蔬菜、水果,感受一下清新的田园风光已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新时尚。目前上海乡村旅游的景区正在逐步形成:(1)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观看现代农业设施,到果园、菜园观光、采摘。(2)崇明岛绿色农业休闲游和“农家乐”游
,可以观光、采摘、垂钓、体验农家生活。(3)南汇海滨东海农场、康登园艺场和中华花卉培训基地,观花、购花、休闲旅游。(4)松江九亭花卉园艺中心、新桥花卉市场和泗圣菜园、蔬菜市场,观赏田园风光,购买无公害蔬菜。
&&&&&4)广州市。广州市周围地区乡村旅游也在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召开了“全国首届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和“广东农业生态旅游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许多鼓励和扶持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到目前为止,珠江三角地区有各类观光农业景点50多个,平均每745平方公里拥有一个观光农业园,规模较大的观光农园接待游客多达30多万人次,小的也有上万人次,每逢节假日有10万人次参加农业观光游。农业观光游正在成为珠江三角洲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农业旅游景区:(1)以珠海农科奇观为代表的“三高农业”展示型;(2)以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型;(3)以番禺新垦百万葵园为代表的农业主题公园型;(4)以化龙农业大观园为代表的综合型观光农园;(5)以番禺横木历度假农庄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型;(6)以中山岭南水乡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型。
&&&&&5)台湾。台湾观光休闲农业游开始于70年代末,当时由于台湾农业生产萎缩、外国农产品倾销、以及农村劳动力缺乏等原因,开始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农业旅游。1990年台湾政府制定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计划。1994年—1996年制定了观光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观光休闲农业设置标准、观光休闲农业标章等,有力地推动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目前,台湾观光休闲农业经营类型主要有:(1)休闲农场,活动内容有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2)休闲林场,在森林环境里,观看森林景观,呼吸新鲜空气,倾听鸟唱、虫鸣、流水自然音响。(3)休闲鱼场,可以发展亲水活动、垂钓、捕鱼及游泳,划船、水上度假、体验鱼民生活。(4)休闲牧场,可以放牧、喂养、挤奶、骑马等。(5)观光果园,可以观光、品尝、采摘。(6)观光茶园,可以品茶、买茶、制茶、饮茶。(7)观光花卉,可以参观、购买花卉园。(8)教育农园,可以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和自然生态知识。(9)市民农园,可以租赁农地种植花草、蔬菜。(10)度假农庄,可以食宿、休闲、度假。(11)农村文化活动,可以了解农村民俗文化,体验农家生活。
&&&&&3、乡村旅游的分布与发展特点
&&&&&1)乡村旅游分布
&&&&①都市郊区:这是目前我国比较普遍、比较成熟、市场潜力较大、效益较好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充分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发展起来的。这种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是城市,基本定位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游憩的“后花园”。是城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北京、上海、广州市郊区乡村旅游就属此类。
&&&&②景区边缘区:主要依托各地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发展起来的。这种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是风景区观光旅游的伴生物,是旅游者对自然风景观光之余,对周围村庄和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的观光游赏。如云南大理、丽江风景旅游区和西双版纳旅游区周围的乡村旅游就属此类。
&&&&③特色村寨。特色村寨是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缩景,也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交织在一起,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和村落建筑特色。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川底下村的明清建筑群、福建的客家土楼、贵州的苗乡“寨子”、安徽黄山下的牌坊群等均属此类。
④特色农业基地,是指利用当地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农业技术,开展观光、品尝、购买、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如新疆吐鲁番葡萄基地、山东半岛的苹果基地,北京妙峰山玫瑰花基地等均属此类。
&&2)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①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旅游项目以农业旅游为主,农业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体现了“农、游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②乡村旅游以观光功能为主,休闲功能为副,主要包括观赏、品尝、购物、劳作、娱乐、农技学习、乡村文化欣赏、农民生活体验等。旅游功能比较单一。
&&&&③乡村旅游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郊区、特色农业区和风景名胜区。体现了乡村旅游靠近大城市、靠近市场的特点。
&&&&④乡村旅游分工管理,一般观光农业旅游由农业部门管理,旅游部门配合。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由旅游部门管理,农业部门配合。
五、乡村旅游产品经营类型
&&&&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经营类型可分为五大方面:
&&&&1、农业观光游
&&&&观光果园:利用成熟果园,开展观赏、品尝、采果、购果等旅游活动。
&&&&观光花园:利用大型花卉基地,开展观光、赏花、购花、园艺劳作、学习插花技术。
&&&&观光瓜园:利用大型甜、西瓜基地,开展观赏、品尝、购瓜,参观西、甜瓜文化博物馆。
&&&&观光菜园:利用现代大棚温室、蔬菜园,开展观赏、采菜、购菜、学习种菜技术。
&&&&观光茶园:利用成片的茶园,开展观赏、采茶、泡茶、品茶、参观体验茶文化。
&&&&观光竹园:利用成片竹林,开展观光、赏竹、学习竹编、购置竹艺制品、体验竹文化。
&&&&观光中草药园:利用中草药基地,开展观赏、采药、购药、学习中草药知识。
&&&&观光生态农业园:通过种植无污染、无公害农作物,开展观光、购买、学习技术。
2、休闲度假游
&农业公园:按照公园规划建设标准,将一定面积的农田规划为景观区、生产区、消费区、休闲娱乐区,开展公园式的农业休闲活动。&&&
&&&&鱼场垂钓园:利用大型湖水和鱼池,开展划船、捕鱼、垂钓、烧烤、特种鱼餐等活动。
养殖牧场:利用大型畜、禽、鸟养殖场,开展放牧、喂养、骑马、狩猎等活动。
休闲农场:利用规划建设农场,开展休闲、度假、娱乐、农作、垂钓、食宿等活动。
休闲农家乐:利用乡村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休闲、娱乐、体验、旅游活动。
休闲度假村:利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区,兴建休闲、娱乐、疗养、度假村(区)。
3、民俗文化游
民俗村游:利用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文艺和农耕文化,开展观光、游憩、休闲旅游活动。
古村落游:利用村落房屋、园林、牌坊、祠堂、书院、古桥、古井、古树、古堡、古道、古庙等,开展观光、考古等旅游活动。
民族村游:利用少数民族风情、习俗、民族文化、民族建筑、民族生产活动,节庆礼仪、婚庆歌舞、工艺技术等,开展观光、体验、休闲旅游活动。
水乡游:利用河流水网密布的特点,营造荷塘、蕉林、蔗林、鱼跃禽鸣的水乡乡村,开展观光、休闲、尝景旅游。
4、体验教育游
体验农园:利用农业园区,开办参与农耕活动、学习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农业经营管理等活动,使游客体验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
教育农园:利用农业园区,开办农业“博物馆”,展示当地农业生产历史和现状,介绍农业生产工艺,并可在农业园区建立演示区,再现农业生产过程与发展。
租赁农园:指农民将农地划分小块出租给城市市民种植瓜果、蔬菜、花草、粮食的园地,多数出租者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由农园人代管。目的是使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
5、自然生态游
森林公园:利用乡村地形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开发为乡村森林公园,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避署、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野营地: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利用帐蓬、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开展郊野旅游或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
自然风景区:利用乡村优美自然环境,开展自然生态游,使游客实现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六、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虽然有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说:观光农业好听、好看、不赚钱,有的说:观光农业“未老先衰”,有的说:该给观光农业泼冷水了,等等。当前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其原因何在?应该认真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缺乏正确认识
过去总认为发展旅游只是“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有啥风景,有啥“看头”?因而对发展乡村农业旅游不重视、不支持,旅游的投资建设都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而对开拓乡村旅游新天地,缺乏认识和行动。另一方面,对乡村旅游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而有的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而单纯地搞旅游,靠卖门票来维持,结果越办越差,最后关门停业。更有甚者,开办农业旅游,大兴土木建设,过多地搞人文景观,把农业旅游区变成文化娱乐区,结果游客少,只好停业。
2、缺乏整体规划
近年来,一些地区的领导或经营者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既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还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农业旅游富起来,自己也忙于搞旅游,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就利用现有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搞起旅游来,结果因低层次开发,产品品位不高,配套设施和环境较差,则逐渐衰落而停业。如沿海大城市郊区虽然靠近大城市,市场客源潜力大,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各区县都争着上乡村农业旅游项目,有的区县都有十几个项目,到处都是采摘、垂钓等,结果造成各区县间盲目竞争,使许多项目门庭冷落,很少有游客光顾,效益很差。
3、缺乏市场调查分析
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目前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没有全面调查和分析城市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等情况,也不了解周围相邻地区有无竞争的同类旅游项目,就盲目上项目,搞乡村旅游,结果是相互竞争,游客少。
4、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乡村旅游尚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5、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般说,乡村旅游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旅游区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正常,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也难以留住游客。
6、经营不规范
目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不规范表现在:.①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很多项目没有申办报告,没有经专家论证,没有一定的审批手续,自发、盲目发展。②旅游项目尚未纳入旅游部门的正式管理范围之内,其开业、停业都较随意,有的村、户根本不具备经营条件也开张经营。③价格不合理,任意定价,价格过高,甚至有蒙客、宰客现象。④管理和导游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⑤对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考察和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度。⑥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纳入政府行政职能,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管理不协调,扶持和支持力度不大。
7、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开办观光农业园区,虽是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但园区建设和市场营销等都需一定的资金。然而,乡村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又得不到政府的扶持,招商引资更困难。所以,发展乡村农业旅游,资金缺乏是一重要问题。
8、缺少政策和法规
目前,农民群众具有兴办旅游的积极性,但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尚未制定优惠政策,也没有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
七、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今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强调提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各地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创办农业旅游专业村,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户。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强调旅游业也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应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突出解决“三农”问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的旅游功能,高度重视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在抓好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开辟乡村农业旅游的新空间、新天地。通过发展乡村农业旅游,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乡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2、因地制宜,搞好规划
由于中国乡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历史文化差异显著,发展乡村旅游也要因地制宜,搞好整体规划,突出特色。规划的原则:1)区位优势原则。尽可能靠近城市及旅游区,以便就近吸引更多的游客;2)资源优势原则。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最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3)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4)综合效益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规划的内容:1)调查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农产品优势和市场客源条件;2)科学地确定乡村旅游业的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3)划分旅游功能分区,搞好旅游项目和景观布局;4)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5)制定营销策略,加强促销措施,扩大旅游市场。通过规划,可以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和农耕文化,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强吸引力。通过规划,进行区域比较,形成明显主题,保持“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独特地位,防止出现旅游项目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乡村旅游业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新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1)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要以提高农民收益为出发点,服务于城市游客,最终要富于农民,发展农村经济。2)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乡村农业旅游坚持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二者互相补充、协调发展。3)重视生态保护。乡村农业旅游属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范围,发展农业旅游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环境质量,防止农业污染,杜绝“开发性”破坏,保护农村自然景观,维持自然生态平衡。4)重视农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要实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5)城乡旅游开发一体化战略,将乡村旅游开发纳入城市旅游大系统中统一规划和建设,可以科学开发和合理布局区域乡村旅游项目,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减少投资失误,提高开发效果;可以使城乡之间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旅游淡旺季平衡,市场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资金、技术等优势条件,加大投入,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4、加强规范化管理
发展乡村旅游,加强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重要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政府主导、各方支持,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指导和管理方法。成立乡村旅游领导机构,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2)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通讯、水电、门票收费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实行优惠扶持政策,以促进发展和壮大。3)多方集资。广泛发动和吸引社会上各种投资者,包括国内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以及外商参与兴办乡村旅游项目,实行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4)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实行经营者申请、专家论证、领导审批正规手续,防止随意、盲目发展。5)经营者申请开办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四证齐全,包括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证。6)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分类和评估。一般从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价格标准、游客反映等十多个方面对旅游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不达标准者,停止营业。7)加强从事乡村旅游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学习旅游知识、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8)制定相关法规,使乡村旅游的运营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章程和法规,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5、完善础设施条件
要加强乡村旅游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要完善水电设施,饮水源要清洁、干净,供水设施要达卫生标准。要兴建排水系统,尤其在雨季,避免洪涝灾害发生。电线电路要合理布局,保证正常供电照明。乡村旅游要与乡村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农村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护历史民俗民舍的同时,兴建体现乡村特色的新民舍,供游客观光游览。
八、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1、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多样的旅游景观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类型复杂,形成了多样的乡村农业景观。从全国范围看,可以划分为北方旱作农业景观,南方水田农业景观,西北草原牧业和灌溉绿州景观,西南山地高原农业景观,青藏高原高寒牧农业景观,沿海地区现代农业景观,等等。这些各具特点的乡村农业景观资源,为发展中国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丰富的民俗文化
中国是农业大国,又是农业古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广大乡村,尤其是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生活、民族建筑、民族节庆活动等丰富多彩,是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
3)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工作和生活环境日趋恶化,导致城市居民到郊外乡村旅游的愿望更为强烈。加之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休假时间增多,交通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市场。
2、国家的重视,农民的要求,农业和旅游部门的支持
中国是个农业和农民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引起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以人为本,以提高农民收益为中心,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正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结合,一产业和三产业结合的新途径,是发展乡村经济的一个新亮点。广大乡村农民也开始认识到利用本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城里人来观光旅游,以推销农产品,收取旅游费,增加收益。同时,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和信息交流,转变农民观念,促进乡村开放。不少乡村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经济收入,扩大了劳动就业,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尝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甜头,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各级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也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努力为解决“三农”问题作贡献,加快旅游业向乡村拓宽,开辟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新天地。
3、总结经验,正视问题,加快乡村旅游迅速而健康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如,注意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开拓客源市场,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注意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合理运行机制;扩大宣传力度,等等。这些经验是值得总结和发扬的。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又不做规划设计,管理又不规范,导致一些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我们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不能因为有了问题,就不发展,甚至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应该从爱护、支持的愿望出发,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找出路子,使其健康发展。中国具有发展乡村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市场巨大,前景广阔。未来的中国不仅是旅游大国,而且也应该成为世界乡村农业旅游大国。展望未来,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将在中国大地上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发展成一项很有生命力的新型产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乡村旅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