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杂感45:真有中国股市2018年大牛市市吗

【投资】投资杂感之24——不想大牛市
来自: (时间永远分叉,空间平行交错)
从07年10月到现在,已经近4年了,市场整体处于调整之中,跌多涨少。很多人还缅怀06-07年如火如荼的大牛市。“大牛市何时来”、“近期有无大牛市”等等问题经常见诸媒体。
可以理解这种期盼。大牛市中,赚钱实际上是捡钱,不需要智慧、不需要勇气,实际上,不需要“投资”。如果在生活中,有人告诉你,从某天开始天要下金条了,你只要接住就行,恐怕这种愿望会当成笑话。但在股市上,很多人常抱这样的期待。
为了使这种期盼成为现实,很多人又会找来很多理由:宏观经济如何了、管理层政策又如何了、国际形势又如何了……。实际上,回顾历史,这种理由实在是牵强附会,因为根本没有一个方法能像物理定律预见自然现象那样确定地预见何时有大牛市的。A股1996年的大牛市现在看来仅仅是当时的一次降息触发的,但以后的很多降息为何又不能触动大牛市呢?哦,原因复杂了;2006年大牛市又是什么宏观经济指标造成的?更复杂了。用宏观经济来解释、期待牛市,在我看来与用走势图、技术指标等方法相比,至少在效率上没什么差别。
统计一下A股历史,可以看到,牛市的时间总是少数,20年来,持续的单边牛市按月份统计加起来仅8年左右。如果投资人只能在牛市中赚钱,那么在大部分时间里就只能失望(这还不包括能否识别、抓住牛市来临的日子)。如此,投资就变成了猜谜语的游戏。
回顾一下美国股市年的17年间,道琼斯指数17年间仅是横向的大幅波动,如果只期待牛市的来临,那么可以说这17年间投资人是不能投资的。但是,像巴菲特、林奇以及很多美国同期的其他指数如一些小股票指数等,同期都取得大幅超越指数的收益率。投资价值者远远战胜投资指数者。
经济和股市一样总是在波动的,如果投资总是依靠市场波动才能赚钱,那么只能把精力放在猜测周围环境(宏观经济)、别人的行为(所谓“主力”)上来。这样的投资人不能说不会成功,但肯定是胜算较低者,或很辛苦者。而投资企业,投资企业的价值,总会发现即便在各种不同的经济背景下,优秀的企业也是层出不穷的。依我很狭窄的观察,A股中这类例子足够目前大多数规模的资金取得不错的收益率(比如从几亿到几十亿的机构资金)。问题是,是否找到了这样的企业。借口由于熊市而放弃投资,或者由于市场“整体估值”不便宜而放弃投资,或许也是一种投资风格,但与我们理解的投资企业、投资企业价值的观念并不相符。实际上,A股中在各个时期都有非常值得投资的企业,这全在于如何认识、发现。
当然,大牛市何时出现、大牛市怎么才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总会吸引大量头脑精明的投资人,这还是留给他们去研究吧。徐星公司的主要精力和主要积累就在于对企业价值的研究上。而估值的高低对我们而言只有个股的意义,整体的估值高低并不代表所有的公司都一样。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这样的投资有更确定、更长久的持续收益率。大牛市?该来的总会来,时候未到时怎么盼也不会来。来的时候当然欢迎,没来时不要去期盼。我们幸运地生在当今的中国,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这种投资信心和乐观态度。
推荐到广播
348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第三方登录:重阳投资王庆:不要期待有大牛市 _股市要闻_市场_中金在线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重阳投资王庆:不要期待有大牛市
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者: &&&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由中国证券报主办、国信证券协办的“第八届中国私募金牛奖颁奖典礼暨高端论坛”于日在深圳举行,东方财富网全程图文直播,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论坛上表示,不要期待有大牛市。
  王庆认为,影响股票市场有四个基本面因素,就是经济以及跟经济有关的企业业绩表现、市场利率、投资者风险偏好、制度因素。
  王庆指出,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和资本市场形势下,权益类资产尤其是股票类资产,现在各大类资产中相对来讲最有投资价值。这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以及周期性特点得出的判断。第二,我们认为不要期待有大的牛市,因为考虑到利率因素以及资金环境的因素,大的牛市的资金的必要条件是不具备的。第三,鉴于我们市场在年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实际上股票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应该释放相对充分,所以股票市场下行空间也不大。这是基于投资者风险偏好作出的判断。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对市场将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而结构性特征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最新的变化。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投资杂感47:&&股灾暴跌是投资人必须的经历
投资杂感47&&股灾暴跌是投资人必须的经历
记得在03年4月,一场“非典”来袭,国家媒体天天公布感染甚至死亡的人数,周围一片紧张恐怖的气氛。各地的人员流动也基本停止。股市更是连续大跌。一天一位朋友从深圳机场回来,无不丧气的说,太凄凉了,偌大个机场,就没几个人。回来的路上一位学医的人还告诉他,可能非典对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都将产生不可预料的负面影响,以后人们都不能近距离接触了。因为非典病毒传播无孔不入。股票?别提了。国将不国了,还什么股票啊?!
他的这话也让我陷入难以名状的悲哀。一个病毒就让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那样的社会还将是社会吗?
但直觉和常识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人类文明已经几千年了,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一个病毒就能把人类社会改变了?后来,非典肆虐也就半个多月左右就销声匿迹了。人们的生活和股市以后也很快恢复了正常。
人类社会面临突如其来的各种危难并不罕见。股市是对人们心理波动反映最敏感的地方,常常会夸大各种因素,尤其是一些非常态的事件。统计表明,市场可以在公司的经营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年平均波动50%。如果要有突发事件,那波动就更大了。
高波动率,正是证券市场的典型特征。暴涨暴跌更是市场经常性的家常便饭,这与市场“成熟”与否无关。近一个月来,A股市场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下,又出现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急速下跌。与一个月前市场的狂热和信心爆棚相比,宛如隔世。这个时候,与其去找所谓的暴跌原因或想着未来如何避免暴跌,还不如认真审视一下作为一个投资人,如何在暴跌中保持理性,因为只要你把投资当成个事业,那么就不要指望能完全回避暴跌。
可以说,如何面对暴跌暴涨,是一个投资人投资能力的主要构成方面之一。一个投资人是否理性,在平时难以看出,而在极端市场中,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投资思考的一致性,就容易显示出来了。正是在极端市场时的理性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长期投资业绩。巴菲特选择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考察投资人是否具有对人性、市场的理解、风险意识及控制自己情绪上的能力。马克.赛洛尔在《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巴菲特》一文中所提到的“在大起大落的市道中能否保持一致的思维“,并称这是最难达到的。比如,在面对暴跌时,人们往往受情绪影响而失去理性的判断,这会严重地影响其投资业绩。
首先,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完全不需要担心暴跌。暴跌只会阶段性地降低你持股的市值,而不会影响你的长期投资收益率。要知道,你的持股成本,决定了你长期投资的复合收益率,与阶段的性的股价波动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一个长期投资者,根本不需要担心暴跌。还有,一些人在暴跌中总有这样的心理:总是担忧别人在暴跌后的成本比自己的低。一个长期投资者,应该关心的是其买入的成本是否划算——就是预计的长期收益率是否能令自己满意。别人的成本是否比你低,与你能获得的长期收益没有任何关系。
其次,要记住,无论任何危机,都会过去。危机过去后一定会发现,危机期间曾有那么便宜的股价。如同上面的道理,对于平日里还有钱的长期投资人,暴跌期间追加投资无疑是增加你投资收益率的大好时机,为何不欢迎反而难过恐慌害怕呢?即使是一直满仓的投资人,只要你确信你投资的企业是你信任的,持股成本是合理的,危机总是会过去,你持股的市值终究要回到正常的估值状态,使得你的长期投资收益率不受影响。
最后,理解暴跌的基本诱因只是对前期大涨的修正。理解了这一点,才是头脑能保持清醒的关键。有价值的公司的市值趋势一定是向上的,只要没有过分的高估和偏离内在价值,任何暴跌都是逆这一大趋势而不可持续的,这种暴跌只是对之前的持续大涨或市场过热的一种修正,而突发事件只是导火索。相反,如果股价过高,稍微有点不利的事件都会导致股价的暴跌。比如,2001年6月中旬开始的熊市,有人将之归为“国有股减持”政策的颁布,但却无视当时已经连续上涨多年、估值高的离谱的事实。后来国有股减持政策被迫取消,仍然阻挡不了市场的持续下跌。无论是哪种情况,对暴跌怨天尤人,怪管理层、怪政策、怪某某主力或庄家的阴谋等等,这都是最不好的心态,是对股票价值无知,会扭曲你理性的投资思考和正确的投资行动。而如果你确信股价是合理的,那么任何暴跌都将是阶段性的、不可持续的。
作为一个投资管理人,不仅自身要有理性客观面对暴跌的心态,如果他的客户也具备这样的素质,那么投资事业才能有真正的保障。7月10日,是今年我公司今年3月份发行的“徐星1号”产品的开放日,在很多同行近期纷纷应付由于市场暴跌而带来的赎回压力、流动性危机时,徐星公司的客户却在这时选择了大幅申购的理性行为,这一天产品的申购量竟然达到了资产市值的近60%。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客户朋友而深感自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市2018年大牛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