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效应是在什么地方,有的回答是黄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世界领先。回答1—4题。小题1: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小题2: 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最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丁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小题3:“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A.张衡《二京赋》B.(西晋)左思《三都赋》C.曹雪芹《石头记》D.(宋)王溥《唐会要》小题4: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不到冲击 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④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世界领先。回答1—4题。小题1: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小题2: 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最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丁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小题3:“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A.张衡《二京赋》B.(西晋)左思《三都赋》C.曹雪芹《石头记》D.(宋)王溥《唐会要》小题4: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不到冲击 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④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世界领先。回答1—4题。小题1: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小题2: 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最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丁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小题3:“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A.张衡《二京赋》B.(西晋)左思《三都赋》C.曹雪芹《石头记》D.(宋)王溥《唐会要》小题4: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不到冲击 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④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④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
小题4:C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黑龙江省双鸭山市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
&&&&&&&&&&&&&&&&&&&&&&&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显赫地位的主要原因
& A.创制耒耜,“能殖嘉谷”   &&&&& B.使用大镰收获  
& C.使用铁铧犁        &&&&&& D.推广牛耕技术
2.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的地区是
& A.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 &&&&&&&&&&&&&B.黄河流域与珠江流域
& C.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D.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
3.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
&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
&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4.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
&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工具应为
& A.翻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直辕犁
6.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
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7.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8.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 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9.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更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①种植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资源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10. 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
A&&&&&&&&&&&&&&
B&&&&& &&&&&&&&&&&&&C&&&&&&&&&&&&&&&
11.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公田的大量抛荒
& 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商鞅变法
12.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兴起的顺序是
& ① 棉纺织业&&& ② 冶炼业&&&&&&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13.公元一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著名《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
& 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中国炼钢业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夏朝&&&&&&&&&&&&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14. 中国是世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人们开始使用煤作燃料是在
A.汉代&&&&&&&&&&&&&
B.北宋&&&&&&&&&&&
C.南朝末年&&&&&&& D.明朝
15.“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
B.棉&&&&&&& &&&&&C.毛&&&&&&&&&&&&&
16.在一座古墓葬中发现了彩瓷,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秦朝&&&&&&&&&&&&&
B.唐朝&&&&&&&&&&
C.元&&&&&&&&&&&&&
17.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已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在
&& A.宋朝   &&&&&&& B.明朝   &&&& C.元朝  &&  && D.清朝
18.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是指
&& A.征役制&&&&&&&&&&&
B.雇募制&&&&&& &&C.工官管理制&&&&& D.匠籍制度
19.《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20.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1.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秦汉&&&&&&&&&&&&
B. 隋唐&&&&&&&&
C. 宋代&&&&&&&&&&&&
22.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⑤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
&⑥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2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
&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24.“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能反映的当时问题是
& ①商人众多②商业繁荣③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25.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新航路的开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其依据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播基督教
& C.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D.强化王权的需要
27.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 ①商人对东西方贸易高额利润的追求&&&&&
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 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8.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做的重大贡献是
& A.提出了地圆学说&&&&&&&&&&&&&&&
B.火药的发明
& C.造船技术的传播&&&&&&&&&&&&&&&
D.指南针的应用
29.新航路对世界历史作出最主要贡献    
& A.推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B.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 C.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本&&& D.给东方带来欧洲文明
3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31.17世纪中叶,国际金融中心是在       
& A.里斯本&&&&&&&&&
B.伦敦&&&&&&&&&&&
C.纽约&&&&&&& D.阿姆斯特丹
32.荷兰在国际竞争中采取的重要竞争手段是
& A.依靠发达的运输业和别国展开竞争&&&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 C.垄断通往东方的航路&&&&&&&&&&&&&&&&&
D.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展开竞争
33.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   
&A.17世纪&&&&&&&& B.17世纪下半叶&&&&& C.18世纪上半叶&&&&&
D.18世纪下半叶
34.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 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35.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 B.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 C.经济发展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英国人口、资本流动自由
3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
& A.雇佣关系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
& B.使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劳动的工场
& C.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先导作用突出
& D.同时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37.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方面的最突出成就是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
B.汽车的发明
& C.飞机研制成功&&&&&&&&&&&&&&&&&&&&&&&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广泛应用于生产
38.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哪些部门的产生和发展
& A.煤炭开采业和石油开采业&&&&&&&&&&&&&
B.机器制造业和石油开采业
& C.机器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
D.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
39.工业时代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工厂&&&&&&&&&&
B.手工工场&&&&&&&&&&
C.大企业&&&&&&&&&&&&&
40.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王祯《农书》书影
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 材料一:&&&&&&&&&&&&&&&&&&&&&&&&&&&&&&&&&&&&&&&&&&&&&&&&&&&&&&&&&&&&&
曲辕犁模型
&&&&&&&&&&&&&&&&&&&&&&&&&&&&&&&&&&&&&&&&&&&&
曲辕犁模型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
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
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
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
山深人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6分)
(3)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修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4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43.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开始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的世界市场。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4分)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述新航路开辟中主要航路及开创者(4分)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
(3)概述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的影响?(6分)
&&&&& 高一历史阶段性测试& 答案&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0& ACBBB&&
DCCBB&& 11——20& ABBAD&& CBBAC
21——30 CBBCB&&
CBDBC&& 31——40& DBDDC&& BDDAD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41、(14分)
(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6分)(答出任何四条即可的满分)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6分)(答
&出任何三条即可的满分)
(3)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2分)
& 42、(12分)
(1)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4分)
(2)工商皆本;重农抑商。(4分)
(3)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4分)
43、(14分)
(1)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519到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4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4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
&& 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6分)当前位置:>>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演进、农具改进、水利工程),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行业主次、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水利兴修等方面)。  
【问题检测】  
1.(09浙江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2.中国古代第一次将人力解放出来的生产方式是&&   
          
                                        
牛耕&&&& 铁农具&&&& 翻车&&& 筒车  
A &&&&&&&&&&&&&B&&&&&&&&&&&&&& &&C&&&&&&&& &&&&&&&&&D  &&&&&&&&&&&&&&&&&&&   
【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起源和产业结构  
1.起源:采集——种植  
2.格局:南稻北粟  
3.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六畜)  
二、生产工具、技术改良  
1.原始:石、骨器(耒耜)  
2.商周:金(青铜)石并用  
3.春战:铁器、牛耕出现——提高效率,农业变革  
4.汉代:犁壁——牛耕得到普及和推广  
5.三国:翻车(灌溉)  
6.唐朝:筒车(灌溉、解放人力);  
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三、著名水利设施  
1.春战:芍陂、都江堰(成都平原)、郑国渠  
2.两汉:坎儿井(西域)、治理黄河、漕渠、白渠、  
四、农学理论的发展  
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2.元代:王桢的《农书》  
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耕作方式的变化  
1.商周:千耦其耘  
(1)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2)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  
2.春秋后:个体农耕  
(1)原因  
①生产力进步:铁农具、牛耕  
②生产关系变化:土地私有制出现  
(2)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一家一户的小生产;  
②封闭性:不以市场为目的,自给自足  
③落后性: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工具技术长期不变,容易满足的心里状态,很难扩大再生产;  
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  
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   
(3)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评价:  
A、积极:对农民—稳定,拥有生产积极性;  
&&&&& &&&对国家—赋税军队来源,巩固统治  
&& &&&&&&对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  
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B、消极:  
很难扩大再生产,后期阻碍生产发展;  
抵抗天灾人祸能力较弱  
&&& 人地矛盾加剧,恶化生态环境  
【疑难解惑】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产业比重:(种养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方式:(精耕细作)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普遍的经营模式.  
(4)从水利兴修:(重视水利)历代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5)从土地所有制:(地主私有)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2.精耕细作的含义:天地人:参见《导与练》特别提示  
【能力训练】  
3.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4.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都比较注意保护自耕农,主要原因是  
A.自耕农是封建政府的主要税源&&   
B.受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C.接受前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   
D.稳定自耕农是发展农业的保证  
5.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北宋宗皇帝属狗,于是下了圣旨:“禁天下杀狗。”宋徽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壬戌年  
6——改错题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农耕经济最早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规模。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精耕细作。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开始被使用。隋朝发明的江东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推动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唐朝的翻车和三国时期的筒车等。而生产力的提高也推动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以及东汉时期的漕渠、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由于地域差异,古代农民也因地制宜,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起源于西晋时期的坎儿井就是代表。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产生了自耕农经济。自耕农出现于战国时期,他们拥有许多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以家庭手工业为补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特点。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自耕农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到了近代以后则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7——选择题: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使井田制瓦解②导致地主阶级兴起③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④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简答题——王少晶  
材料一  我国感到人口的压力,始于清代。中国汉代人口约6000万,明万历时期(16世纪末)增殖到1.5亿,到清初又降到1.2亿。康熙末年(17世纪末)人口恢复到明代万历中期水平后,继而出现空前的人口高峰期。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册人数1.83亿。道光十三年已达4亿,80年间增长了一倍多。  
材料二 & 清代处于“近代前”的经济增长期。边陲地区的开发,高产作物甘薯、大米的引进,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社会安定与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所谓“康乾盛世”比历代时间都长。而且康熙、雍正和乾隆祖孙三代主政时间长达134年,有利于保持政策连续性。……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下诏:“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继而实施“摊丁入亩”和赋税改革,历史上首次取消了人头税。  
问: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哪一社会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原因。  
9.选择题——王少晶  
9.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①刀耕火种& ②铁器牛耕&& ③曲辕犁&& ④翻车、筒车&& ⑤都江堰& ⑥农学知识理论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 材料体现了( )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由“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变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特点  
)满足农民自给自足的需求,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  
)已使用曲辕犁和牛耕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B.(1)(2)(3)
D.(1)(2)(3)(4)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D   
6.答案: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农耕经济最早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形成规模。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精耕细作(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开始被使用。隋朝(唐代)发明的江东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推动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唐朝(三国时期)的翻车和三国时期(唐朝)的筒车等。而生产力的提高也推动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以及东汉时期(西汉)的漕渠、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由于地域差异,古代农民也因地制宜,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起源于西晋时期(西汉时期)的坎儿井就是代表。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产生了自耕农经济。自耕农出现于战国(春秋时期)时期,他们拥有许多(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以家庭手工业为补充,形成了“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特点。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自耕农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到了近代以后则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8.答案:问题:人口空前膨胀,是近代以前人口最多的朝代。  
原因:①新的农作物的引进有利于解决增加人口的吃饭问题。②康乾盛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③摊丁入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生产关系的范畴看)  
【问题检测】  
3.(09辽宁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知识梳理】  
一、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看:土地所有制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集体耕种)  
2.奴隶社会:井田制  
(1)原因: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2)特点:“公田”、“私田”  
(3)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私有);  
(4)历程:  
①产生——商  
②鼎盛——周  
③瓦解——春战&   
A.原因  
根因:生产力的发展;  
直因:各国税制改革——原因、表现、影响:相地而衰征(齐);初税亩(鲁);商秧变法(战:秦)  
B表现:私田出现,公田抛荒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土地国有制  
(1)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A. 时间:北魏——唐前朝  
B. 前提:政府掌握支配大批无主荒地。  
C.作用: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促进发展、增加财政;促进融合  
(2)土地私有制  
①确立:战国,商鞅变法法律上确认  
②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主体)  
A来源:贵族转化;军功赏赐;买卖获得&   
B发展:土地兼并——扩大地主私有的主要途径  
a.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历程:汉、宋、明清  
c.危害:经济上: 减少财政;政治上:激化矛盾,威胁统治  
d.解决措施:“限田”、“均田”、鼓励垦荒(宋朝“不抑兼并”的原因及后果)  
e.结果影响:无法根治;租佃关系普遍化  
二、从产品分配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看:  
1.田庄经济  
(1)产生:东汉  
(2)特点:  
①规模大  
②聚族而居  
③拥有私人武装  
④自给自足  
⑤农民与庄主有强烈的依附关系  
2.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原因:土地兼并  
(3)发展历程:  
A战国:产生  
B汉代:普遍:分成租——关心生产,加强控制  
C宋代:仅次自耕农经营:定额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放松控制  
D明清:成为主体,遍及全国  
a.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  
b.表现:契约租、永佃租、货币租  
c.影响  
对农民:关系减弱;提高生产自主权,调动积极性;  
对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对生产关系:明清时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能力训练】  
&2.“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  
A.租佃关系&& B.自给自足  
C.互助关系&& D.雇佣关系  
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4——选择题-许莹莹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周密 ,不易田,故贫者凭田者以耕,亦其势也”。以上这则材料说明的问题是(& )  
A.租佃农民与地主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B.租佃关系在农村很盛行  
C.租佃经营成为无地农民的主要途径  
D.农民只能耕种十亩地  
5.选择题-—王少晶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请问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地主阶级对贫民的剥削   
B.社会动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贫民们不思进取  
D.土地公有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6.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进行积极土地改革  
B.农民无法拥有所有权,失去生产积极性  
C.铁器牛耕的出现,提高生产力  
D.集体耕作的方式阻碍了经济发展  
7.简答题——王少晶  
以下材料分别说明了田庄制经济的什么特点:  
材料一:田庄姓氏相同,庄主也是族长  
材料二:水浒中有一段是宋江带领梁山众兄弟三打祝家庄。  
材料三:“客皆注家籍”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C 7.宗法色彩浓厚。田庄拥有私人武装。劳动者与田庄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南宋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标要求】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从经营状态、经营方式、主导地位、与农业关系、世界地位方面)。  
【问题检测】  
1.如图,此剑距1965年出土已在地下埋藏了  
二千三百多年,但出土时仍完好如新,拔剑出鞘,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全剑长 55.6厘米 ,刀薄锋利,试之以纸,二十余层一划而破。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说明当时已经  
出现了块炼钢技术。  
B.反映出当时青铜器  
工艺精湛,种类齐全。  
C.说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  
已经相当成熟。  
D.说明当时的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  
2.新疆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有禽兽文饰的图案;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说明(& )&   
A适应外贸的需求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汉唐时期民族间联系加强  
D体现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知识梳理】  
一、手工业成就:技术领先世界  
1.金属冶炼技术  
(1)青铜冶炼:   
A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时期——春秋末  
B商周:技术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全、工艺精湛  
(2)钢铁冶炼—推动生产力发展  
A春秋:冶炼生铁和块炼钢  
B南北朝:灌钢法  
(3)冶炼燃料——延缓水土资源破坏  
A煤炭:汉代开始,北宋普遍(中国最早)  
B焦炭:南宋末开始,明朝普遍  
2.纺织业技术  
(1)丝织业——有利于丝绸之路开辟与发展  
A上古: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  
B西周:丝织较大发展  
C汉代:远销欧洲,“丝国”称号  
D唐朝:缂丝技艺  
(2)棉纺织  
A宋元:棉植向内地传播  
B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织技术, 松江成棉纺织中心  
C明代:棉布成主要衣料  
3.陶瓷  
(1)新石器:发明陶  
(2)东汉晚:青瓷   
(3)南北朝:白瓷  
(4)元:青花和釉里红,彩瓷  
(5)明:斗彩 ,五彩瓷  
(6)清:粉彩和珐琅彩  
二、手工业经营形态(形式):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1.家庭手工业  
(1)特点:  
A与农业相结合;  
B规模小、技术落后、分散;  
C自给自足  
(2)评价:  
A稳定小农经济;  
B妨碍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地位:西周至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特点: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技术高;从征役制到募役制  
(3)评价:  
A积极:代表最高水平  
B消极:效益低下;阻碍市场发展和新技术传播   
3.私营手工业  
(1)地位:兴起于春秋战国,明代中叶以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2)特点:规模日益扩大  
(3)评价: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明中后产生雇佣关系。  
三、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从经营状态:三种经营状态长期并存(家、私、官)  
2.从经营方式(私营):  
唐前: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  
唐宋:商品化程度加深  
明中后:大规模手工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从主导地位:官营长期占主导,私营在明中后占主导。  
4.从与农业关系:手工业是农耕经济的补充,在地位上从属农业,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5.从世界地位:技术先进,长期领先世界  
6.从布局看:手工业中心布局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能力训练】  
3.选择题-吴雅漩  
3.古代某收藏家的收藏物有青铜器 、青釉四系瓷罐、青花瓷海水龙纹瓶、素纱褝衣,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  
A& 春秋&&&& B& 汉朝&& C& 元代&& D&& 清代  
4.官私手工业的消长(根据表格填空)-王少晶  
&&&&& 发展演变历程  
 经营特点(优、劣)  
&开始于&&& 西周,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优: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优:&&&&&&&&&&&&&&&&&&&&&&   
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质量优;  
劣:&&&&&&&&&&&&&&&&&&&&&&   
限制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打击了其积极性  
&兴起于&&&&&&& 春秋战国;唐宋以后显著发展;明代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中后期,雇佣劳动出现,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优:&&&&&&&&&&&&&&&&&&&&&&   
开发劳动人民的才思,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劣:&&&&&&&&&&&&&&&&&&&&&&   
规模较小,易受各方面阻力,发展慢.  
【参考答案】  
1.C 2.A 3. C 4.见上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商人、商品、商路;货币、贸易、市场和城市),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发展阶段、市场管理、政府政策、城市功能、区域商帮等)  
【问题检测】  
1.选择题-王少晶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的介绍,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末期,商品交换的特点是以物易物 ②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 ④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⑤明清时期,形成微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邦  
 A.②③④  &&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政治:政府政策的影响  
3.环境: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  
4.其他:货币的统一、内外交通的便利  
二、商业发展的概况(见书)  
1.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原因:剩余、分工)  
2.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工商食官”  
4.春战:私商  
5.隋唐:  
(1)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  
(2)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3)外商云集  
6.宋代(空前繁荣):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集镇、夜市兴盛。  
7.元代(新高峰):纸币广泛流通  
8.明清(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城市化),  
(2)货币经济(白银)占据主要地位,  
(3)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概括商业发展规律  
1.从商人:从官商到私商(春战),从个体到商帮(明清)  
2.从货币:从无到有(商);从多样到统一(秦);从金属到纸币(宋);从单一到并行(明清)  
3.从贸易:从陆路到海陆并用;贸易范围扩大,对外贸易日益兴盛。  
三、城市的繁荣:  
1.周秦迄唐代:  
(1)城市管理: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2)城市格局:坊市分开  
(3)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2.宋以后:  
(1)城市管理: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2)城市格局: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出现夜、晓、草市。&   
(3)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明清  
(1)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2)手工业技术发达  
◆概括城市发展的规律  
1.规模数量扩大;  
2.政府政策渐松;  
3.经济功能增强;  
4.区域分布向南;  
5.伴随商贸发展:丝绸贸易型(汉唐、西部);陶瓷贸易型(唐宋、东部);区域贸易型(明清、江南)  
四、重农抑商  
1.原因:农业重要性、商业不利性  
(1)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2)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A、经济上: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B、政治上:商人流动性大,不利社会稳定  
C、思想上:商人奸诈,败坏社会风气  
2.发展历程:  
战国产生——汉代发展——中唐后松动——明清时期强化  
3.评价:   
(1)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违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阻碍新经济因素(资萌)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五、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从发展阶段看:历史悠久,曲折发展,宋代空前繁荣。  
2.从与农业关系:依赖于农业,是农业的补充,处于从属地位。  
3.从城市管理看: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政府对商业控制减弱  
4.从分布区域看:区域性和季节性强,内地、边境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5.从商人群体看:一直活跃,组织性渐强,商业精神日益丰富。  
6.从对文化影响: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能力训练】  
改错题-庄艺婷  
2.唐朝时期,一队来自福建的商帮在长安城的西市落户进行贸易。他们当时都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便利于商品交易。因为西市市场的规模和商业贸易的规模很大,所以这队商帮所带的商品很快销售一空,赚了盆满钵盈。在空余时间,商帮中的商人到御街游玩,他们最常到当地最负盛名的桑家瓦子消遣。到了归期,回到福建后,他们即到刺桐港等待来自印度的预定货物。港口船舶无数,货物堆积如山。  
3.(09辽宁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4.(09全国2 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5.(09广东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蒌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6.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  
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  
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  
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w.w.w.k.s.5 u.c.o.m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2.答案:  
唐朝时期,一队来自福建的商帮(商帮形成于明中后期)在长安城的西市落户进行贸易。他们当时都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明清时期才广泛使用),便利于商品交易。因为西市市场的规模和商业贸易的规模很大(唐代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宋代后才得到发展),所以这队商帮所带的商品很快销售一空,赚了盆满钵盈。在空余时间,商帮中的商人到御街游(存在于宋朝时期)玩,他们最常到当地最负盛名的桑家瓦子(存在于宋朝时期)消遣。到了归期,回到福建后,他们即到刺桐港等待来自印度的预定货物。港口船舶无数,货物堆积如山。  
3.D 4.B 5.C 6.D  
第6课 近代前夜(鸦片战争前的明清)的发展与迟滞  
【课标要求】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问题检测】  
1.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和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发展&&&&&&&&&   
C.苏州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的剥削关系  
D.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知识梳理】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1)技术领先;  
(2)产量增加;  
(3)(新)物种补充;  
(4)区域种植;  
(5)结构变化(产业、衣食);  
(6)商品化程度提高  
2.手工业:私营占主导地位  
3.商业:——政策调整: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1)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量大、进入流通和生产领域)  
(2)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  
4.国力强盛:耕地扩大、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城市份额、对外贸易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含义: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雏形。其特征主要是商品生产及自由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其本质是雇佣关系  
2.原因:   
(1)根因:生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高度发展&&&&&&&&& (原料、技术、市场)  
(2)生产关系的调整:赋税制度改革 (货币、自由劳动者)  
3.概况:  
(1)产生:明中后期江南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丝织业)中稀疏出现  
(2)表现:苏州、景德镇  
4.发展(但缓慢):  
(1)地域扩展:江南——东南  
(2)部门增多  
(3)领域扩展:手工业——农业生产  
5.发展缓慢:(课标要求)  
(1)表现:  
A.范围——局部地区、局部部门出现;  
B.阶段——萌芽阶段,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C.地位——无法扫荡旧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原因: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①经济障碍:自然经济(市场狭小、生产规模小)  
②政策障碍: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  
A.影响:妨碍国内市场的扩大、自由劳动力的形成、资本的积累、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海禁政策  
A.原因:军事: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思想:清朝统治者愚昧自大  
B.影响: 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但失去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契机  
③思想障碍: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重本抑末”等的价值观念  
④科技文化: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7C ——1840年中)对比)  
1.表现(见《导与练》单元总结)  
2.结果:  
(1)力量对比逆转。  
(2)鸦片贸易后,中国陷入危机。  
【能力训练】  
选择题-苏清汝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②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③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  
④缺乏必要的民主政治环境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王少晶  
5.填图。请根据你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的认识将下列序号填入相应的框里  
             
 &                                                         
出资      
出力      
经营      
利润      
劳动      
工资             
&&& &&&&  
&&&&&&&   
6.简答题-王少晶  
6.“资本在它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 &——马克思《资本论》  
问:针对 “资本的萌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西方的“国家政权”分别以怎样的态度应对?其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     
      
 &     
 &                         
出资      
出力      
经营      
利润      
劳动      
工资      
 &          
6.中国的“国家政权”以“抑商”“禁海”的政策压制萌芽的发展,而西方“国家政权”则以“重商主义”政策推动萌芽的发展。中国的政策没有顺应历史潮流,致使其一步步走向衰落,而西方国家则凭此增强实力,为海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 &单元小结:古代农耕经济  
一、古代农耕经济的长期领先(农、手、商)  
1.农业:产业比重、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土地制度、人身依附关系、区域重心转移  
2.手工业:主要成就、经营状态、经营方式  
3.商业:发展历程、城市演变、政府政策  
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发展:  
(1)旧生产因素发展:农、手、商、国力  
(2)新生产因素产生:资萌(含义、产生原因、概况、发展、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迟滞:表现、结果  
反思:线索清楚,讲练结合,以让学生出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复习历史的积极性,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也一定程度上减弱复习课的枯燥性的单调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务员制度最早形成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