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反对的婚姻很反对我做电销保险,我确实干了两年了还贴了不少钱,我该怎么办

&p&合格的销售,是你要什么,就卖什么。自感销售能力不佳,主要是以前做惯市场的,看到想到的和别人有所不同,因此一些观点就显得非主流了。&/p&&p&说说个人看法吧,家庭尚未成型、收入暂时有限、双亲需要赡养。。。此时不适宜索要和对比产品,而是先掂量一下钱袋子,盘算一下现在与未来5年的必要花销与可能支出(宝宝)。&/p&&p&然后给出一个白扔水里不怎么心痛的金额,在这里面做文章。提醒一记,可不是一次性的哦,而是长达20年甚至30年的持续性支出!&/p&&p&至于先保个10年,或保到退休年龄,还是保终身?依旧发表个人观点,同样也是经验之谈。最理想是第一种,最差劲是末尾那个。&/p&&p&很多消费者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既然出了钱,当然保得时间越长越好。&/p&&p&保险具有时效性,没有任何一款保险经得起时间的推敲。&/p&&p&若干年后的大环境变化谁也无法预料,市场发展、需求转变同样会使产品进阶。&/p&&p&各年龄段的保障需求有很大不同,对于成人来说,为人父母直至退休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真所谓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而当退休之后,子女已成年可独立生活,对于家庭所赋予的使命已完成大半,此后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享受人生为目标。&/p&&p&重疾险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于补偿无法工作后的收入损失,以维持家庭成员的必要生活。那么退休后,是否还要继续维持这样一个高保额?何况随着保费的逐年缴纳,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同样在逐年递减,减弱保障的作用。&/p&&p&另一个因素,保险市场的发展,导致保险产品的更新非常频繁。一年一更新,三年即可形成代差。可能当下的主流产品,没过几年就被归入淘汰行列。&/p&&p&相比一劳永逸的保障实行模式,以阶梯式分步骤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更为妥当。&/p&&img src=&/v2-4eae1a64aedc6a42e5fbd27b7e9d670b_b.pn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6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v2-4eae1a64aedc6a42e5fbd27b7e9d670b_r.png&&&p&前几年还流行另外一种理论“买定投余”,买保费低廉的定期消费型险种,将多余的保费预算投资别的渠道,今后的收益远远超过返还型保险。&/p&&p&这种理论非常适合收入有限、经济状况暂时不佳,以及具备良好投资理财观念和渠道的群体,即用小钱规避大风险。&/p&&p&但如果一味地追求便宜而忽视了对今后的长远打算,很有可能会“买定花余”。当定期险种满期之后,造成保障真空。再购买医疗险护理险等,高保费支出又会挤占养老金的份额。&/p&&p&科学的方法,从现在开始,有目标有计划地将年度结余的一小部分,用于专项健康医疗基金储备,与重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习惯等相结合,尽可能远离健康风险,同时为将来做好准备。&/p&&p&。。。看过之后,如果还坚持要买终身险,当我啥都没说。。。&/p&
合格的销售,是你要什么,就卖什么。自感销售能力不佳,主要是以前做惯市场的,看到想到的和别人有所不同,因此一些观点就显得非主流了。说说个人看法吧,家庭尚未成型、收入暂时有限、双亲需要赡养。。。此时不适宜索要和对比产品,而是先掂量一下钱袋子,…
&img src=&/v2-3b55feacec779fb608c718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3b55feacec779fb608c718_r.jpg&&&p&本文系【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p&&p&保险产品永远在更新换代,不说升级的内容,光从前期各种宣传的噱头来说,已经赚足了人们的眼球,经常会有读者拿着新产品来问,&strong&“X产品怎么样,据说足够PK掉医保”“X产品要不要买,好多大V都发声说完爆香港保险”。&/strong&&/p&&p&站在从业者的角度讲,我自然希望市场上的产品可以不断更新完善,但站在消费者一方,我又忍不住说一句,&strong&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们到底该相信谁?&/strong&&strong&国民保险,是不是足够“国民”,哪些地方“出卖”了它们的本质,不同险种的国民保险又是怎么设计的?我&/strong&&strong&今天和大家扯一扯。&/strong&&/p&&br&&h2&&strong&一、泛滥的国民保险,不明真相的群众&/strong&&/h2&&p&在正式打脸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国民”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符合国民保险称号的又要具备哪些特征: &/p&&p&大家早期熟悉的国民一词来源于泡菜国的娱乐圈,通常用来形容亲民、广受认可和欢迎的艺人,后来用它来形容老公或男朋友,&strong&称得上国民的,至少都需要满足平易近人、人心所向的品质。放到保险产品上来说,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strong&&/p&&img src=&/v2-ee9e770c5cbfd1f0b88a31_b.png& data-rawwidth=&1307& data-rawheight=&8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7& data-original=&/v2-ee9e770c5cbfd1f0b88a31_r.png&&&blockquote&&strong&1. 价格友好,经济&/strong&&/blockquote&&p&国民类型的产品,肯定离不开亲民的价格。&/p&&blockquote&&strong&2. 产品内容不错,实用&/strong&&/blockquote&&p&保障相对全面,在此基础上不少产品还会有自有的亮点。以重疾险为例,无论是疾病种类,还是赔付次数,或者是对特定疾病的增额赔付,附加特殊的医疗服务等,&strong&最重要是实用,符合大多数人对重大疾病风险的保障需求。&/strong&&/p&&blockquote&&strong&3. 核保科学,投保门槛相对低&/strong&&/blockquote&&p&&strong&所谓“核保门槛”,主要体现在健康告知问卷的设计,以及非标准体的核保流程上。&/strong&在健康告知问卷中,保险公司会就被保险人的实质危险事项、道德危险事项提出问题,&strong&包括是否有列举的疾病、症状;是否进行过某种诊疗手段;是否在某个时限内,存在某种病症等。&/strong&&/p&&p&&strong&近期体检结果、家族病史、健康状况、过往严重疾病史和生活习惯都是保险公司会询问的。&/strong&是不是谁都可以投保,真正的门槛就在这里!&/p&&p&大多数人并不能够及时的建立风险意识,往往在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才想起了保险。&strong&如何在不符合告知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投保,核保流程简单清晰的同时,还能获得更科学的核保结果,会是决定一款产品是否真正“国民”的重要条件。&/strong&&/p&&blockquote&&strong&4. 短期险续保条件清晰,条件相对宽松&/strong&&/blockquote&&img src=&/v2-3b9bfc1ebf3_b.jpg& data-rawwidth=&747&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7& data-original=&/v2-3b9bfc1ebf3_r.jpg&&&p&现在推出的“国民保险”,短期医疗险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strong&除了保险利益足够国民,续保条件如何,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更重要。&/strong&&/p&&p&&strong&好的产品对续保有着清晰的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续保,什么情况下不能,续保时的费率会不会进行个人调整,这些都需要列明在条款中。&/strong&部分产品还会给出更宽松的续保条件,比如不会因为理赔情况和身体状况影响续保、单独调整保费,承诺连续续保,这也是相当具有善意的。 &/p&&p&当然,续保约定本身跟医疗险的产品形态有直接关联,我给大家一个小tips,&strong&免赔额越低的医疗险,保险公司的续保管理和条款中的续保约定会越严格&/strong&,这是因为低免赔额决定了产品的理赔频率较高,大家可以自行去验证下。&/p&&p&看完国民险的特征,我们看下时下的“国民保险”,又表现如何:&/p&&br&&h2&&strong&二、小试牛刀,“打脸”国民保险&/strong&&/h2&&blockquote&&strong&1. 产品对比错漏多,性价比成迷&/strong&&/blockquote&&p&保险产品测评一直是圈内嚼不烂的话题,难度不算大,但效果十足。只要把投保须知、保障内容、免责条款、保费,统统拉出来比一圈,产品优劣看起来马上高下立判。因此,&strong&不少新上市的产品为了突出产品优势,通常都会在宣传页面做产品对比,但并不是所有对比都成立。&/strong&&br&&/p&&img src=&/v2-589c1f7d395acf310ba7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589c1f7d395acf310ba7_r.jpg&&&p&这是一款最近在推的医疗险,在产品详情页面挂出了&strong&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对比,看起来医疗险似乎性价比更高,一年以重疾险三分之一的价格,获得3-10倍的保额,没有疾病限制,等待期也更短,承保年龄也更高。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么?砸我头上了?&/strong&&/p&&p&稍微有点保险常识的童靴们,都知道,&strong&两者无论从产品形态、赔付标准乃至定价模型上都有着千差万别,严格意义上,根本不具可比性。&/strong&&/p&&img src=&/v2-5c613d97de89fbd7d8ac7f_b.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v2-5c613d97de89fbd7d8ac7f_r.jpg&&&p&重疾险属于定额给付型,在罹患合同约定的重疾时赔付保额。医疗险属于费用报销型,在限额内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医疗费用的补偿。&/p&&p&&strong&这张图还没告诉你的是:医疗险的健康告知要求会更严格、投保门槛更高;医疗险可续保年龄高,但并不保证续保;要找医疗险报销,你要自己先垫付所有医疗费&/strong&,所以,给你300万额度,你能全部报完的前提是你有300万的预支能力。况且在国内公立医院近的普通部治疗,你也未必用得到300万这么多。&/p&&p&更多的差别在此我就不赘述了,&strong&很想提醒各路保险商家,在销售页面进行不同险种的对比,容易引导消费者产生误解,甚至可以说是保险销售误导。&/strong&&/p&&p&在另一款&strong&号称“完爆香港保险”&/strong&的终身寿险中,宣传页的产品对比图,&strong&疑似是用一份普通型终身寿与一份分红型终身寿做比较,两款产品在死亡保险责任的设计上也有非常大的差异&/strong&,前者赔付保额,后者赔付现金价值与保费的较大值,前者的保障成分重,后者的储蓄成分高。两款解决不同需求的人寿产品,&strong&直接放在一起比较,是有失公允的。&/strong&&/p&&img src=&/v2-b05b69a9ff3aa930f8967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b05b69a9ff3aa930f8967_r.jpg&&&img src=&/v2-d86b349bccccd2d8b08d6db4e1627090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v2-d86b349bccccd2d8b08d6db4e1627090_r.jpg&&&p&当然,我不否认这款产品在国内普通型终身寿险中的性价比优势,但就正如我跟一个读者聊天时所说的一样:&strong&选保险,不是光比价格就完了。&/strong&&/p&&p&&strong&这款产品能否能否符合你的保障需求,核保要求严格吗?按照你的身体情况能买吗?按照你目前的财力能买到足够的保额吗?想清楚这些问题才来谈产品和价格吧。&/strong&&/p&&blockquote&&strong&2. 责任提示不清晰,告知严格&/strong&&/blockquote&&p&不少产品的购买页面,十分简单,美其名曰是简化投保流程,提升投保体验。&strong&对于最重要的健康告知内容,提示模糊,有些甚至被放置在了不显眼最下方,默认勾选。如果一时大意,未仔细查看,出险的时候,很可能因为违背如实告知而被拒赔。&/strong&&/p&&br&&p&除此之外,&strong&部分国民保险的健康告知要求过为严苛,并且不提供科学的核保结果,一项不符,直接不能投。&/strong&&/p&&img src=&/v2-0737536dff1abde8dd2e_b.jp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21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v2-0737536dff1abde8dd2e_r.jpg&&&p&&strong&在告知内容上&/strong&,部分国民重大疾病险表现不尽人意,和市场其他产品做对比,结果也并不占优势:&/p&&p&&img src=&/v2-290b8c450d505a6b7dc0b0311aaa8554_b.jpg& data-rawwidth=&954&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4& data-original=&/v2-290b8c450d505a6b7dc0b0311aaa8554_r.jpg&&&strong&在核保标准上,其实,市场上有两款产品已经给“国民”保险做了很好的示范,贴心的给消费者提供了在线核保系统,可以直接给出科学的核保结论。&/strong&即使有既往症,身体不太健康,也可以根据过往和现在的身体状况,得到清晰的指引,最终给出“部分除外”或者“标准体投保”等合理的核保结果,不再一刀切。&/p&&img src=&/v2-bfc95c00b0769faa7e10c6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bfc95c00b0769faa7e10c6_r.jpg&&&blockquote&&strong&3. 续保条件不列明,承保年龄像是口头承诺&/strong&&/blockquote&&p&我在上文提到的“PK医保”的一款医疗险中,&strong&产品条款找不到任何关于续保条件的信息,续保时间、续保限制、续保方式都没有列明,仅注明续保不受等待期限制。&/strong&虽说承诺可投保的年龄为80岁,但连普通的续保方式都无法告知,不免让人担心,所谓的续保年龄是不是只是口头承诺。&/p&&p&国民保险,&strong&虽然现在并未完全达到预期,但不代表不能实现,从产品设计方面来看,也有一些产品做的不错,怎么识别,我研究了一下:&/strong&&/p&&br&&h2&&strong&三、常见“国民”保险的产品套路&/strong&&/h2&&p&目前市场上“国民保险”的产品方向大概就三个:医疗险、重疾险和寿险。&/p&&p&从产品设计角度说,都有一些套路可以抓。&/p&&blockquote&&strong&1. 医疗险&/strong&&/blockquote&&p&&strong&a. 免赔额做微创新&/strong&,允许社保报销部分参与抵扣,或者首次患癌后不计免赔&br&&/p&&p&&strong&b. 核保的微创新&/strong&,提供在线告知既往症和在线核保结论&/p&&p&&strong&c. 限制疾病种类为某几类危重疾病&/strong&,提供海外转诊安排,以及相应的医疗费用垫付&/p&&p&&strong&点评:&/strong&除了免赔额和核保环节的微创新,&strong&建议保险公司推出垫付服务,现在的个人预付再报销的规定,在大病重病面前,依旧给很多家庭带来非常大的经济压力。&/strong&&/p&&blockquote&&strong&2.重疾险&/strong&&/blockquote&&p&&strong&a. 纯重疾给付型重疾险&/strong&,拿掉死亡保险责任,单次重疾赔付+多次轻症疾病赔付&br&&/p&&p&&strong&b. 增加重疾种类,但是不额外增加预定重疾发生率&/strong&,这就是为什么不断新出的国民重疾险,重疾种类越来越多,价格却不涨&/p&&p&&strong&c. 降低预定费用率为0&/strong&&/p&&p&&strong&d. 在基准预定死亡率基础上打折&/strong&&/p&&p&&strong&点评:&/strong&&strong&我不否认纯重疾给付型重疾险在重疾保障上的性价比优势,但&/strong&&strong&如何在严告知要求下,让更多非标准健康体的消费者得到合理的核保结果,是目前这些“国民”险急需做到的事。不过建议给成年家庭支柱买这类产品时,一定要搭配定期寿险。&/strong&&/p&&blockquote&&strong&3. 寿险&/strong&&/blockquote&&p&&strong&a. 在基础死亡发生率上打折,降低保费&/strong&&/p&&p&&strong&b. 放宽健康告知要求,降低投保门槛&/strong&&/p&&p&&strong&c. 减少除外责任&/strong&&/p&&p&&strong&d. 可投保保额越高,定期寿险的价值越高 &/strong&&/p&&p&&strong&点评:&/strong&&strong&价格便宜、核保相对宽松、能买的保额相对高&/strong&,是一款亲民的寿险的标记。&/p&&br&&h2&&strong&保乎 · 小结
&/strong&&/h2&&p&&strong&国民保险的出现,本身是件造福消费者的事,也可以帮助消除大家长久以来对保险的成见,让保险更亲民一些。&/strong&但我们不能只走所谓“全网最低价”的性价比策略,而&strong&忽视了“健康告知严苛”、“缺乏科学的核保流程”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已经将不少消费者挡在门外。&/strong&&/p&&p&极致的定价用严格的核保规定,我本身并不反对,因为这是符合风险定价逻辑的。&strong&但各家险企、平台与其忙着如何找大V站队摇旗,不如想想如何在严格的健康告知要求下,给消费者更好的如实告知和健康核保工具。&/strong&&/p&&p&对于科学的保险消费观念,我还得说多两句。&strong&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strong&,这几年更新太快主要是因为有保监会推动普通型人身险改革这个大背景。但&strong&保险尤其是长期型保险,好似耐耗品,买、换、加,都需要根据你的财务目标做长远规划。况且,你是不是一定有把握分辨的出,下一份“国民保险”是真情,还是假意呢?&/strong&&/p&&br&&p&&b&保乎笔记(公众号ID:baohunotes)&/b&&/p&&p&&b&这份笔记由北美精算师主笔,旨在传播你需要的、你能听懂的保险知识。&/b&&/p&&p&&b&您也可以来&a href=&/zhi/mp/people/808512& class=&internal&&值乎专栏&/a&,向我提问,也欢迎回听我的&a href=&/lives/693248& class=&internal&&往期Live《精算师如何建立自己的保险保障体系》&/a&!&/b&&/p&
本文系【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保险产品永远在更新换代,不说升级的内容,光从前期各种宣传的噱头来说,已经赚足了人们的眼球,经常会有读者拿着新产品来问,“X产品怎么样,据说足够PK掉医保”“X产品要不要买,好多大V都发声说完爆…
&p&&b&先说一句有用的废话:重疾险是家庭保险中排第一的刚需,要趁早买,年纪越大,保费越贵,它只对年轻人打折。&/b&&/p&&br&&p&&b&下面我们的选购指南分成三部分&/b&&/p&&p&&b&第一:常识普及--重疾险是什么鬼;&/b&&/p&&p&&b&第二:解答疑惑--照亮选购中的盲点;&/b&&/p&&p&&b&第三:伸手党福音--产品大比拼。&/b&&/p&&p&并且申明:本人和文中提到的保险产品均无利益关系。&/p&&br&&p&&b&第一:常识普及--重疾险是什么鬼?&/b&&/p&&p&重疾险,全称重大疾病保险,是对一些常见的重大疾病提供保障,一旦你确诊患了保险合同中规定的那些重疾,保险公司就会赔付你一笔钱,注意,&b&是赔付,不是报销&/b&。赔付是确诊后一次性给你一笔钱,而报销是治病后按医疗费用单报销。&/p&&p&这些疾病主要包括6种: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p&&p&人一辈子得重疾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一定年龄之后,甚至达到90%以上。&/p&&p&多数重疾往往需要3-5年的治疗时间,花费在30-50万不等,并且在患病期间,你很可能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收入来源断流,整个家庭生活质量急剧下降。&/p&&p&如今,哪怕是大都市中光鲜的新中产,还是小城镇的小康家庭,在重疾面前都脆弱的不堪一击。重疾不一定会致死,有的重疾治愈率能达80%以上,但患上重疾大概率让普通家庭致贫。&/p&&p&重疾险产品,这个1983年由一位南非心脏病医生创立的险种,正是为了帮普通家庭避免这样的人生悲剧。&/p&&p&重疾险的要义,不在于赔偿患上重疾后的医疗费用(那是医疗险的意义),而是帮你减轻因患重疾、长期养病导致的家庭财务困难,避免你因重疾而一夜返贫。&/p&&br&&p&&b&第二:解答疑惑--照亮选购中的盲点&/b&&/p&&br&&p&&b&1、大公司的产品更安全?&/b&&/p&&p&如果你是担心公司倒闭、保险失效的话,大可不必。事实上我国对保险公司的准入要求非常高,监管很严格,“小公司”的重疾险也是可以放心购买的。&/p&&p&重疾险属于人寿保险,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如果我们购买重疾险的保险公司倒闭了,保监会指定其他保险公司托管它的所有保险业务。我们继续交保费,保单依然有效,保障依然在。&/p&&p&&b&2、小公司理赔难?&/b&&/p&&p&理赔是保险公司的主要日常业务之一,理赔支出成本在产品设计时已计算在内,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是以不赔付作为营业目标的。&/p&&p&在理赔的难易问题上,公司规模其实并不是决定因素。大型保险公司也会有因理赔数量多,理赔效率低的,因此,没有必要为了保险公司规模多花冤枉钱,只根据产品性价比购买就好。 &/p&&p&&b&3、什么都保的复合险种是不是性价比更好?&/b&&/p&&p&复合型保险产品往往是保险公司套路最深的部分。把重疾险和寿险、意外险等多种产品打包起来,价格经常比分开单独购买还高。&/p&&p&更重要的是,这类组合而成的产品往往给大家造成保障全面的错觉,其实各项保障可能都不足以覆盖对应的风险。&/p&&p&&b&4、短期重疾险更便宜?&/b&&/p&&p&许多一年期重疾险产品,看起来好像每年只要几百块,比同样保额的长期重疾险年缴费要低很多。不过这里要留意一个坑。&/p&&p&重疾保险的保费,很自然年纪越轻保费越低。短期重疾险的保费会随年纪递增,长期重疾险的年缴费则是多年的均值。&/p&&p&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目前市面上的一年期重疾险,基本都不保证续保。也就是说,如果年纪大了或身体状况变差,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保,此时再想买长期重疾险可能就来不及了。&/p&&p&所以家庭财务状况宽松的话,还是建议大家一次到位,买能够保障到老的长期产品。&/p&&p&&b&5、终身型重疾太贵,性价比低?&/b&&/p&&p&重疾险有定期型和终身型两种,定期型重疾险往往只保障到70或80岁,终身型保一生,但价格更高。&/p&&p&可能会有人觉得到几十年后现在的保额已经不值钱,不如省下保费用来做投资,到老了用投资赚来的钱做保障。&/p&&p&就不在这里做具体计算了,简单说结论:还是要看家庭的预算情况,预算有限的当然买定期;如果财力不成问题,买终身险也可以。&/p&&p&&b&6、返还型重疾险更划算?&/b&&/p&&p&不划算。推荐大家买消费型重疾险,也就是到期没得病不返还保费的保险。&/p&&p&为什么不推荐购买到期返还保费的返还型重疾险呢?这类保险其实是相当于在消费型保险的保费基础上,让你多交一份钱给保险公司打理投资。&/p&&p&但保险公司投资的回报率是很低的,不比银行理财高,还不如自己直接拿去投。 &/p&&p&&b&7、重疾保障种类越多越划算?&/b&&/p&&p&保监会公布的我国重大疾病发病率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重大疾病都集中在6种重疾中,分别是: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p&&p&重疾数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重疾险产品宣传的噱头,但其实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个人来说最好还是根据家庭预算来购买,重疾保障数量并非越多越划算。&/p&&p&&b&8、附加轻症要注意些什么?&/b&&/p&&p&很多重疾险产品还增加了常见轻症疾病的保障。有轻症保障当然更全面,但是大家要关注两点:在价格和保障相近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有轻症豁免、且不占用重疾保额的产品。&/p&&p&如果轻症赔付额不占用重疾保额,那么在轻症治愈之后,如果诊断出重疾,仍可获得全额赔付。&/p&&p&轻症豁免条款是个好东西,是指如果被保险人确诊轻症,除了能获得轻症赔付外,以后的保费也不用再缴,而保险合同仍然有效,即以后如再确诊罹患重疾,仍可获得赔付。&/p&&p&&b&9、填写《健康告知书》时所有病都得告知?&/b&&/p&&p&在投保重疾险时,保险公司会让投保人填写一份《健康告知书》,对投保人身体状况进行询问。如果隐瞒疾病,那么将来可能被保险公司拒绝理赔。&/p&&p&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既往病史都回忆出来告知保险公司。《健康告知书》上没有询问到的部分,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告知。&/p&&br&&p&&b&第三:伸手党福音—产品大比拼&/b&&/p&&p&伸手党的福音来了!&/p&&p&从市面上常见的几十种重疾险产品中,在强调保障性的前提下,我们筛选了下面4款性价比高的进行比较。&/p&&p&我们以30岁的成年男性,保额30万举例,根据保额、保障责任、保费等几个指标来测评,列出下表:&/p&&img src=&/v2-89d010f1c91d17b889a2547aed7c73f4_b.png& data-rawwidth=&901&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1& data-original=&/v2-89d010f1c91d17b889a2547aed7c73f4_r.png&&&br&&p&解释下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的点&/p&&p&1. 表格中保额是相同的,保费简单明了。弘康的最便宜,华夏的最贵,但都各有其道理。&/p&&p&保额越高、保障范围越高,自然保费也就越贵。因此,挑保险产品自然不能只看保额或者只看到保费的高低来决定。&/p&&p&2.保障责任范围,主要看疾病保障和寿险保障。&/p&&p&疾病保障又分为重疾保障和轻症保障。&/p&&p&重疾保障40-50种左右都是比较好的产品,这几款产品重疾覆盖都已经足够。&/p&&p&轻症保障是对重疾保障的补充,比如轻微脑中风和极早期恶性肿瘤,达不到重疾的程度,但花费也不低。&/p&&p&华夏和安邦两款既有重疾保障又包含轻症保障,不过安邦的轻症保障可以自由选择。华夏保33种轻症,赔付20%保额,最多可赔付5次;而安邦保障10种轻症,只赔付一次。两者都有得了轻症以后豁免后期保费的规定,这一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p&&p&寿险保障的意思就是,患了重病会赔保额,身故以后也会赔保额。这四款产品中只有华夏这款有寿险责任。&/p&&p&3.关于身故保障。&/p&&p&阳光和安邦的产品身故也可以领一笔钱,不过是退保费。而弘康作为单一责任的重疾险,只在得重病的时候保险公司才会赔钱,没得重病就去世,是拿不到钱的。&/p&&p&每款保险产品往往适合不同的人群,就像可乐和果汁一样。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条件和避险偏好的那款。&/p&&br&&p&&b&最后,是对于选择困难症的个人建议:&/b&&/p&&p&1. 如果你刚入职场,不妨先购买一个纯保障重疾、价格低的产品图个安心,比如弘康的30万保额,等到手里资金宽裕,再补充保障;&/p&&p&2. 如果你既想要性价比、还想要够高的保额,阳光关爱e生这款很适合;&/p&&p&3. 如果你还想增加轻症保障,安邦和谐健康性价比不错;&/p&&p&4. 当然如果你资金充足,想要更全面的保障,甚至包括身故全残,那么可以选择华夏健康人生。&/p&&p&再提醒大家一句,有种重疾险非常便宜,比如众安保险的尊享e生重疾险,像30岁男性买30万保额的,只要500多块。这种看起来性价比超高的保险,其实少了重疾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保证续保”条款。如果没有这条保证,那么你的续保就是有条件的,在你身体出现问题后,保险公司可以拒绝续保。那这个保险就白买了……&/p&&p&最后,&b&再重复一遍最重要的结论:重疾险是家庭保险中排第一的刚需,要趁早买,年纪越大,保费越贵,它只对年轻人打折&/b&。&/p&&br&&p&本文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无马识财”(ID:wumajinrong)&/p&&p&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沙包大的小拳拳捶你后脑勺~&/p&
先说一句有用的废话:重疾险是家庭保险中排第一的刚需,要趁早买,年纪越大,保费越贵,它只对年轻人打折。 下面我们的选购指南分成三部分第一:常识普及--重疾险是什么鬼;第二:解答疑惑--照亮选购中的盲点;第三:伸手党福音--产品大比拼。并且申明:本…
&blockquote&34,女,单身,25w/年。无大病史,3年前做过一个小手术(皮下肿块)。未来有贷款购房计划。父母年纪大了,不需要我负担。希望防范意外和大病对生活的冲击,万一发生不幸,给父母一定保障。分红理财只是锦上添花,不强求。 50-80w重疾,100-200w身故(身残,身故,意外,疾病,具体怎么保不太懂。。)求推荐性价比高的保险。这样的需求保费支出大约是多少?
另:消费VS返还,定期VS终身,大病种类和保费的最优选择,单次赔付VS多次赔付,保费豁免…考虑因素非常多,求高手指教!
朋友推荐中宏的长保安康尊享版,感觉保费比较高,是这款本身不太适合我还是我心里保费预期太低? &/blockquote&&br&&p&首先,因为题主的朋友推荐了中宏,看来&b&中宏的”费率“&/b&着实把题主吓得不轻,中宏的费率在市面上数一数二。很早前做的分析了,对比表里是中宏的长保安康,当时40种重疾+10种轻症。现在已经升级为80种重疾+40种轻症。参见下图,&/p&&br&&img src=&/v2-d8b06dfa95fc1f_b.png& data-rawwidth=&1877&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77& data-original=&/v2-d8b06dfa95fc1f_r.png&&&br&&p&可以参看之前的一个回答:&/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宏的重疾险怎样?需要买分红的吗? - 知乎&/a&&br&&p&&b&题主希望了解的问题,梳理一下。&/b&&/p&&p&&b&1、50w~80w重疾,100w~200w寿险,大概的保费支出区间?&/b&&/p&&p&参见上图,如果是终身型重疾,大概的费率区间就包含在里面了。另外,50w~80w,是50万还是80万,为什么是50万,为什么是80万?
寿险为什么是100万,为什么是200万,why?&/p&&br&&p&&b&2、哪一种形态的产品更适合题主?&/b&&/p&&p&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因为答案是理论需求和实际心理需求的结合体。题主给出的信息,显然是无法给出有价值的需求建议的。&/p&&blockquote&&b&消费VS返还,定期VS终身,大病种类和保费的最优选择,单次赔付VS多次赔付,保费豁免 &/b&&/blockquote&&p&产品,最终对应是题主希望解决的问题,定期保费低,保额高,但是身体健康程度要求高,题主有提到曾经做过小手术,具体是怎样的情况?&/p&&p&&b&3、楼主的【保费预期】是如何来的?&/b&&/p&&p&这个预期,其实是一个假预期吧,参见前面问题1、2.&/p&&br&&br&&br&&br&&br&&br&&br&&br&&p&另外,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eefeaf40a312& data-hash=&aeefeaf40a312& data-hovercard=&p$b$aeefeaf40a312&&@蔡师傅&/a& 说的 制定保险方案的思路:&b&保费推保额&/b&和&b&保额推保费&/b& ,请教一下蔡师傅,了解一下您说的。&/p&&br&&p&&b&保费推保额&/b&&/p&&p&我认识很多代理人朋友,制定方案依葫芦画瓢,似曾相似。想问一下&b&保费推保额&/b&,”推“在哪里?如何推?投保人自己推吗?&/p&&p&&b&保额推保费&/b&&/p&&p&保额既然已经量化出来了,直接测算保费不就得了,何来“推”?&/p&
34,女,单身,25w/年。无大病史,3年前做过一个小手术(皮下肿块)。未来有贷款购房计划。父母年纪大了,不需要我负担。希望防范意外和大病对生活的冲击,万一发生不幸,给父母一定保障。分红理财只是锦上添花,不强求。 50-80w重疾,100-200w身故(身残,…
&img src=&/v2-c7e7d4ff59ae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c7e7d4ff59ae_r.jpg&&&p&目前购买的保险对于今天完全够用,但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p&&p&保险公司为我们考虑得更长久,替我们将来做好了更远的打算。&/p&&p&比如说&b&105&/b&重疾保障可&b&4次重疾&/b&赔付的&b&「健康源(优享)」。&/b&&/p&&br&&p&买保险最关心什么?保费、保障范围、公司或服务?&/p&
&p&这些需要考虑,见仁见智,每个人出发点不同。&/p&
&p&先说一点,被多数人忽视了。&/p&
&h2&保险纠纷离我们有多远?&/h2&&h2&&b&~~~~~~~~~~~~~~~~~~~~~~~~~~~~~~~~~~~~~~~~~~~~~~~&/b&&br&&/h2&&p&&b&看一看2017年保监会新发布的一组保险纠纷数据。&/b&&/p&&blockquote&2016年,中国保监会共接收保险消费投诉&b&31831&/b&件,其中财险占52%;人身险占47.71%,约计&b&16039&/b&件。可以说每一天平均有40件人身险的纠纷事件发生。&/blockquote&&p&&b&保险合同纠纷是保险纠纷的主要雷区。&/b&在保监会公布的2016年保险消费投诉统计,保险公司的合同纠纷占比91.4%。合同纠纷中最重要的一块&b&理赔&/b&&b&/给付纠纷占&/b&50.27%。超过一半比例的保险投诉涉及到理赔。保险纠纷主要涉及是否能够理赔,而是否能够理赔,看什么?看保险法和保险合同。&img src=&/v2-c26bbaaa226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c26bbaaa226f_r.jpg&&&/p&&p&
2016年保险消费纠纷情况统计表)&/p&&p&题外话,上表可以看到保险中介也有纠纷事件,所幸的是中介的纠纷比例只占0.29%,一个原因国内保险中介比如经纪人发展刚刚起步,处于发展早期,规模不大;另一个原因保险中介的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度高于传统普通的保险代理人(这个优势会随着时间不断拉大)。&/p&&blockquote&中国风险研究院院长王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b&保险合同纠纷始终是保险业的难题,主要原因一是保险合同条款制定不合理;二是投保人法律意识不强;三是代理人怠于履行说明义务和审查义务;四是投保人缺乏诚信,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五是保险人怠于履行保险义务,拖延理赔现象普遍。”&/b&&/blockquote&&p&谈到保险投诉事件,顺便也分享大家关心的保险公司的事,哪些公司纠纷多,哪些公司纠纷少,肯定是大家热心知道的。&/p&&p&只谈人身保险保险投诉量排名前10的公司详见下表&/p&&img src=&/v2-e0bbeee67e5569cdecb4df_b.jpg& data-rawwidth=&4000& data-rawheight=&1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00& data-original=&/v2-e0bbeee67e5569cdecb4df_r.jpg&&&p&
2016年保险消费投诉前10 公司 )&br&&/p&&p&仅仅用投诉量反应不客观,国寿和平安的保费规模大,自然投诉多;保费规模小的公司,因为基数小,投诉自然就少了,光比较数量不公平。解决可比性,保监会选取了新的评价指标,万张保单投诉量。&/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span&&/span&万张保单投诉量=当期投诉件总量/公司保单总量,单位:件/万张。
&/code&&/pre&&/div&&p&2016年,人身险公司万张保单投诉量平均值为0.12件/万张。其中,万张保单投诉量居前10位的公司和排名靠后10位的公司我帮你列出来啦。&/p&&img src=&/v2-6baaafb424fd4a_b.jpg& data-rawwidth=&3661& data-rawheight=&30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61& data-original=&/v2-6baaafb424fd4a_r.jpg&&&p&
2016年保险消费投诉前10 和后10 ,单位:件/万张保单)&br&&/p&&br&&br&&h2&&b&保险合同纠纷是如何产生的?&/b&&/h2&&p&&b&~~~~~~~~~~~~~~~~~~~~~~~~~~~~~~~~~~~~~~~~~~~~~~~~~~~~~~~~~~~~~~~~~~~~~~~~~&/b&&/p&&p&&b&既然保险合同纠纷是保险消费纠纷的主要雷区,&/b&今天先从合同细节来评析一下天安人寿「健康源(优享)」,对比同类型的重疾险才有可比性,同方全球的新产品「康健一生(多倍保)」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产品属性均很相似,可以同类相比,就用来评比分析优劣吧。&/p&&br&&p&&b&容我先吐槽下两款产品的合同&/b&:&/p&&p&&b&1.
&/b&&u&&b&第一个超级大bug是同方的「康健一生(多倍保)」责任免除的漏洞&/b&,且看图片说明。&b&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故意杀害导致死亡,保险公司还向投保人赔付现金价值&/b&。0RZ!&/u&&br&&br&“第2条,您对被保险人的故意杀害、故意伤害”。加上后方的发生上述第2项至第7项情形导致被保险人身故的,本合同效力终止,我们向您退还本合同的现金价值。(见下图)&/p&&p&一般人都知道,被保险人被投保人杀害,保险公司当然应该赔付给被保险人的继承人,怎么也不该配发给杀人犯吧。&/p&&p&&img src=&/v2-90aa0fd0dff7aa4b8496f37_b.png& data-rawwidth=&604&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v2-90aa0fd0dff7aa4b8496f37_r.png&&
多倍保免责条款异议 )&/p&&p&&b&2.&u&「&/u&&/b&&u&&b&康健一生(多倍保)」bug2号&/b&,重疾第80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轻症第23条“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已放置心脏起搏器”不是同一个病吗?&br&&br&到底是谁草拟的合同,有没有医学常识?完全房室传导阻滞难道不是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关键是一个在轻症,一个在重症,见下图描述,赔付标准一模一样。确诊疾病怎么赔付?怎么赔?怎么赔?&br&&/u&(说明:有一个医学背景的老公就是好,多听听枕边话也能收获不少,嘿嘿嘿~~)&img src=&/v2-5ea1ea2719f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v2-5ea1ea2719f_r.jpg&&&br&&/p&&p&
多倍保 房室传导阻滞疾病异议 )&br&&/p&&p&&b&3. &/b&天安人寿&b&「&/b&健康源(优享)」大力宣传保障重疾105种,号称保障宇宙责任最全,保障疾病最多。&b&我仔细阅读条款,很多种重疾种类前后反复重叠,根本是玩弄文字游戏,就像国内楼价,泡沫和水分太多,名不符其实&/b&。比如说:&br&&/p&&p&&b&3.1
&/b&&u&&b&重疾险29条“主动脉夹层瘤”和75条“主动脉夹层血肿”&/b&,完全重复。&br&&br&主动脉夹层瘤和主动脉夹层血肿,难道不是一个疾病吗,劈开来分出一个主动脉夹层血肿,要求开胸或开腹手术才能赔付,有这个必要么?&b&「&/b&康健一生&b&(&/b&多倍保)&b&」&/b&一条主动脉夹层瘤重疾顶这两个重疾。&/u&&img src=&/v2-c6a389ce33e23f24456bb0_b.jpg& data-rawwidth=&857&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7& data-original=&/v2-c6a389ce33e23f24456bb0_r.jpg&&
健康源-优享 主动脉夹层瘤异议 )&br&&/p&&p&&b&3.2&/b&
&u&&b&重疾险22条“严重运动神经元病”&/b&定义明显包括了后面的76条“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后遗症”和90条“婴儿进行性脊肌萎症”,为什么后面又单独列出来这两条。不想多说了,详细看下图吧。&b&「&/b&康健一生&b&(&/b&多倍保)&b&」&/b&22条“严重运动神经元病”一顶三了。&/u&&img src=&/v2-49e090feafb70ec5a5bb2e_b.jpg& data-rawwidth=&841&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1& data-original=&/v2-49e090feafb70ec5a5bb2e_r.jpg&&&/p&&p&
健康源-优享 运动神经元条款异议 )&br&&/p&&p&&b&3.3 &/b&&u&&b&重疾险11项是“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b&,难道104条“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和105条“进行性风疹性全脑炎”不属于“脑炎”范畴?而且这三条赔付条件一模一样,非要分出来三条说明吗?(见下图)&b&「&/b&康健一生&b&(&/b&多倍保)&b&」&/b&11条“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一顶三。&/u&&img src=&/v2-722ffe607ef59cf79cd69ed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7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v2-722ffe607ef59cf79cd69ed_r.jpg&&
健康源-优享 脑炎或脑膜炎后遗症条款异议 )&br&&/p&&p&&b&
3.4 &/b&&u&&b&重疾险49项“非阿尔茨海默病所致严重痴呆”&/b&难道不是已经包含了101条“血管性痴呆”、102条”额颞叶痴呆”、103条“路易体痴呆”。为什么非要再拿出来反反复复的重复。有意义吗?(见下图)「康健一生(多倍保)」51条“非阿尔茨海默病所致严重痴呆”一条顶四。&/u&&img src=&/v2-32addcdae0d2f54c0f85a4ba6d6da988_b.jpg& data-rawwidth=&822&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2& data-original=&/v2-32addcdae0d2f54c0f85a4ba6d6da988_r.jpg&&&/p&&br&&p&
健康源-优享 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条款异议 ) &/p&&p&&b& 3.5「健康源(优享)」的轻症也有不容忽视的泡数字沫。制图太累,就不一一放图了,^^&/b&&/p&&p&&b&
3.5.1「&/b&康健一生&b&(&/b&多倍保)&b&」中轻症第&/b&&b&8&/b&&b&条“&/b&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b&”&/b&&b&,此处被分成两项条款,&/b&分别是第6条“脑垂体瘤和脑囊肿”,第7条“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瘤”。&/p&&br&&p&&b&
3.5.2「&/b&康健一生&b&(&/b&多倍保)&b&」第&/b&&b&20条“双侧卵巢或睾丸切除术”,此处被分为两项条款,&/b&分别是第26条“双侧卵巢切除术”,第27条“双侧睾丸切除术”。&br&&/p&&br&&br&&p&&i&保障是否够全面,并不只是单单看病种的数字,个中的小九九,就交给专业的人来梳理吧,多点时间陪陪孩子、老婆、家人、小三(这个最好不要有)不是更好么?&/i&&/p&&br&&br&&h2&&b&到底哪家重疾保障强?&/b&&/h2&&p&&b&~~~~~~~~~~~~~~~~~~~~~~~~~~~~~~~~~~~~~~~~~~~~~~~~~~~~~~~~~~~~~~~~~~~~~~~~~&/b&&/p&&p&&b&产品基本责任过一遍,&/b&毫无疑问,天安人寿的「健康源(优享)」各项指标很好看。&/p&&p&「健康源(优享)」等待期内出现轻症如何处理,合同未见说明,默认是不理赔不终止合同,继续保障,这一点上,多倍保相较于老版「康健一生」是退化了。&/p&&br&&p&&b&咋一看,「健康源(优享)」轻症有&/b&&b&明显优势&/b&,「健康源(优享)」50种轻症不分组,不同轻症最多赔付5次,每次30%基本保额,而且间隔只有90天,比「康健一生(多倍保)」缩短了赔付间隔时间,轻症赔付更轻松。&/p&&img src=&/v2-222badc4df35d3d393a16c27e85fb1e3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v2-222badc4df35d3d393a16c27e85fb1e3_r.jpg&&&p&
健康源-优享和康健一生-多倍保主要责任对比 )&br&&/p&&br&&p&&b&魔鬼藏在细节里,我们用放大镜找一找不同保障责任的差别。&/b&&/p&&p&共有的保障疾病下面会展示,包括重疾和轻症,两者共有的保障重症78种、共有保障轻症24种。&/p&&p&共有疾病只是疾病名称相同或相似,严谨对照,重症只有54条赔付标准一致或相似,24条赔付标准有差异;轻症只有19条赔付标准一致或相似,5条赔付标准有差异。&/p&&p&下图列举了两重疾险赔付标准完全一致的&b&54条重疾&/b&,前25条是行业协助制定的重疾险金标准,约80%以上重疾理赔均发生于在这里了,不再累述。&/p&&br&&br&&h2&&b&共同覆盖,且定义相同的重症和轻症&/b&&/h2&&p&&b&~~~~~~~~~~~~~~~~~~~~~~~~~~~~~~~~~~~~~~~~~~~~~~~~~~~~~~~~~~~~~~~~~~~~~~~~~&/b&&/p&&p&&img src=&/v2-763b1faef2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763b1faef2_r.jpg&&
健康源-优享和康健一生-多倍保共同定义重疾 )&br&&/p&&p&下面是赔付标准相同的共同的轻症示例,此处19例,实际上&b&前6大高发重疾对应的轻症两个产品均包含在内。&/b&&/p&&img src=&/v2-89d80ba824ae5d31c93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89d80ba824ae5d31c93f_r.jpg&&&p&
健康源-优享和康健一生-多倍保共同定义轻症 )&/p&&br&&br&&h2&&b&共同覆盖,但定义不同的重症和轻症&/b&&/h2&&p&&b&~~~~~~~~~~~~~~~~~~~~~~~~~~~~~~~~~~~~~~~~~~~~~~~~~~~~~~~~~~~~~~~~~~~~~~~~~&/b&&/p&&p&&b&两个重疾险共同疾病名称却包含不同的疾病定义,或者说不同的赔付标准,才是两者最不同的地方。两者不同重疾定义24项,不同轻症定义有5项。&/b&&/p&&p&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导致的HIV感染,天安人寿的「健康源(优享)」包含职业更多,包含警察、救护车队员,狱警等职业。&b&具体细节没有绝对性一边倒,没有绝对哪个好坏。&/b&&/p&&p&比如:植物人状态,优享对于酗酒导致的植物人状态不赔付,多倍保可以赔付;严重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多倍保观察90天,优享需要观察180天;严重心肌炎,多倍保观察180天,优享仅需要90天。&/p&&p&&b&&u&下图是重疾名称相同,定义不同的重疾,但如果你细心观察,稍作统计,会发现「康健一生(多倍保)」重疾赔付定义相对轻松。&/u&&/b&&/p&&p&&img src=&/v2-b4a3360ebf59a2d42df801f3da97022b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6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v2-b4a3360ebf59a2d42df801f3da97022b_r.jpg&&
健康源-优享和康健一生-多倍保共同重疾不同定义 )&/p&&p&&br&&u&&b&下图是轻症名称相同或相似,定义不同的轻症,这里很容易发现天安「健康源(优享)」轻症赔付定义相对轻松。&/b&&/u&&br&&img src=&/v2-237f5c451dd1b25d99cf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237f5c451dd1b25d99cff_r.jpg&&&/p&&p&
健康源-优享和康健一生-多倍保共同轻症不同定义 )&br&&/p&&br&&h2&&b&两家独立保障的重症和轻症&/b&&/h2&&p&&b&~~~~~~~~~~~~~~~~~~~~~~~~~~~~~~~~~~~~~~~~~~~~~~~~~~~~~~~~~~~~~~~~~~~~~~~~~&/b&&/p&&p&「健康源(优享)」独有重疾28种,独有轻症24种(注意:此处包含了上述吐槽的重复的疾病)。「康健一生(多倍保)」独有重疾2种,独有轻症4种。&/p&&p&「健康源(优享)」保障的重疾之所以如此多,一些伎俩开篇给大家介绍了,其实还有更多,等待群众共同发现,大家一起找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br&&/p&&p&&b&但也不能说105种重疾没有杀伤力,「健康源(优享)」大比例增加了儿童高发的重疾。&/b&&/p&&p&比如: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小肠移植、严重结核性脑膜炎、脊柱裂、脊柱侧弯的矫正手术。这些疾病在儿童病患中的比例明显比成人高得多。&/p&&br&&p&&img src=&/v2-dec0ba1f7f38be8bbe51d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3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v2-dec0ba1f7f38be8bbe51d_r.jpg&&
健康源-优享和康健一生-多倍保独立保障的重疾 )&br&&/p&&p&&b&对于轻症,这一点不吐不快了!&/b&「康健一生(多倍保)」的独有轻症“&b&冠状动脉介入手术&/b&”,在「健康源(优享)」中缺席了,遗憾一万吨!&br&&/p&&p&自1958年美国的sones开创冠脉介入的先河,时至今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冠心病患者,将他们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夺回来,&b&目前PCI和PTCA绝对是治疗冠心病最最常用的方式&/b&(具体是啥请百度)&b&。&/b&&/p&&p&「健康源(优享)」略鸡贼,避轻就重,偷梁换柱,&b&规避保险的高发风险优先保障原则&/b&,增加一堆罕见病,减少常见高发病病种。哎!!!如果你有一款强劲的心脏,可以忽略此症,反正小女子我不敢只买这样的产品。&/p&&p&「健康源(优享)」也有值得褒奖之处。&b&轻症中增加脑部疾病保障&/b&,比如“轻度脑炎或脑膜炎后遗症”、“颅脑外伤手术”和“微创颅脑手术”,是真实的亮点。&/p&&p&因为颅脑上面的疾病发生率不低,轻度后遗症更接地气,更容易得到理赔标准。微创手术也符合目前高科技,快节奏的治疗要求。如果对头颅疾病特别警惕,选择「健康源(优享)」,很有针对性。&/p&&img src=&/v2-74abdc7d3f284d3fdc9e7e850bdfbda2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3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v2-74abdc7d3f284d3fdc9e7e850bdfbda2_r.jpg&&&p&
健康源-优享和康健一生-多倍保独立保障的轻症 )&br&&/p&&br&&h2&&b&总结&/b&&/h2&&p&&b&~~~~~~~~~~~~~~~~~~~~~~~~~~~~~~~~~~~~~~~~~~~~~~~~~~~~~~~~~~~~~~~~~~~~~~~~~&/b&&/p&&p&&b&对比了两个晚上,也差不多了。至于分组与不分组的比较,意义已经不大,有空我继续和大家探讨。&/b&&/p&&p&&b&开头说过,目前购买的产品绝对够用,同样费率下有更多的保障肯定是好事,希望以后的合同更加严谨。&/b&&/p&&p&一方面需要监管能够加大对保险公司处罚力度,使得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制定合同上更多考虑消费者是否明白;&/p&&p&另一方面 保险从业证专业需要加强,不能误导销售,忽悠消费者。&/p&&p&最重要,消费者也需要提高风险和法律意识,对自己负责,对购买的产品负责,认真谨慎对待。&/p&&br&&p&&b&对比了这么久,孰优孰劣,我也一脸懵逼,你们看着办吧。&/b&&/p&&p&没有最好的产品,适合的就好。根据不同的需求搭配不同的产品,尽量覆盖风险敞口,转嫁不能承担的风险损失,减少经济损失,发挥保险最大功效,道阻且长。&/p&
目前购买的保险对于今天完全够用,但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保险公司为我们考虑得更长久,替我们将来做好了更远的打算。比如说105重疾保障可4次重疾赔付的「健康源(优享)」。 买保险最关心什么?保费、保障范围、公司或服务?
这些需要考虑…
&img src=&/v2-9c8e6f4720bdb4faab5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9c8e6f4720bdb4faab59_r.jpg&&&p&涉及保费试算的部分,计算口径均以下面为准:&/p&&p&&strong&30岁男性,10万保额,20年缴费&/strong&&/p&&p&HERE WE GO&/p&&br&&br&&br&&p&&strong&1、简要认识重疾险&/strong&&/p&&br&&p&来,今天介绍你们正式认识一下,这位是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br&&br&&/p&&p&如你所见,重疾险很单纯很不做作:&/p&&br&&p&被保险人患有合同中约定的疾病时,保险公司给付被保险人合同保额。简单说,就是生病后给钱;&strong&这笔钱,你爱怎么怎么花&/strong&。&/p&&br&&p&什么病才算重疾?2007年,保监会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和使用规范》,制定重大疾病的行业标准,有25种疾病被定为“重大疾病”;&/p&&br&&p&其中,前六种疾病为重疾险必备项目——也就是说,只要是重疾险,就必须包含这六种疾病,他们是:&/p&&br&&p&为什么一定要包含这六种病?&/p&&p&因为这六种疾病的患病率、致死率极高,占比达到96%以上。时至今日,重疾险包含的病种早已经超过25种了;而在病种上的竞争,俨然一副军备竞赛的样子。&/p&&p&你出50种?好,我出80种。来啊,来战啊。数字拿出来吓唬吓唬人还行,其实并没多大必要。&/p&&p&回到产品上来,下面这几个保障责任,是重疾险中最常见的;了解了这几个责任,就熟悉了重疾险的脉(套)络(路)。&/p&&br&&br&&br&&p&分别来看:&br&&br&&/p&&p&? 重疾:即“重大疾病保险金”,患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即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br&&br&&/p&&p&? 防癌:一种专门针对癌症的重大疾病保险,也就是重疾种类只有“恶性肿瘤”(癌症)这一种。癌症不论从患病率、致死率都在所有疾病中名列前茅,防癌险应运而生。&br&&br&&/p&&p&? 轻症含豁免:保险合同会约定一些将不危及生命的、或某些重大疾病极早期的、治疗费用相对较少的病症为“轻症”,并对轻症给予赔偿,这个保额一般为重疾保额的20%~30%。&/p&&br&&p&经常同时出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strong&轻症豁免&/strong&”,也就是患有轻症后,剩余保费不必再交,保险合同依然成立。&br&&br&&/p&&p&这是一项很人性化的条款,市面上主流的重疾基本都包含这项责任。&br&&br&&/p&&p&? (重疾)多次给付:也是最近非常火热的概念。通常,重疾赔偿过一次之后,合同就终止了;多次给付顾名思义,赔完一次后合同依然有效,重疾可以赔多次。&/p&&br&&p&目前主流的产品形态是,对重疾分组,每组重疾只能赔一次;多次赔付之间有半年到一年的等待期。&br&&br&&/p&&p&? 特定病种额外给付:合同约定,在保额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多赔付一部分。比如儿童重疾险,多会对白血病进行额外给付;针对女性的产品,多会对乳腺癌进行额外给付。&br&&br&&/p&&p&? 身故或全残:目前的重疾险多包含寿险责任,也就是在重疾没有赔偿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去世或者残疾,也赔付保额。(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保额而不是退还保费)&br&&br&&/p&&p&买重疾险买的是什么?就是上面这些。&br&&br&&/p&&p&通过上面也可以看出,&strong&重疾险提供的几乎是同质化服务:生病了给钱&/strong&,再加上各家保险公司在保监会的强力监管下,核赔、理赔速度都相差无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挑选重疾险的终极标准,也就是:&br&&br&&/p&&p&&strong&先选择需要的责任;在相同责任的前提下,选便宜的那个。&/strong&&/p&&p&很多人说要选大公司,大公司服务好。&/p&&p&但请你仔细想想,品牌大小和上述责任有关系吗?除却这些主要责任,保险公司还能给你提供什么服务?这些服务核心吗?&br&&br&当然,如果你担心公司破产赔不起的问题——我想,这恐怕是你心里的固有偏见,就算我拿着保险法和监管政策给你叨叨一万遍你可能都不一定会信。那干脆也就别买保险了。&br&&br&想明白了这些,事情就容易了。&/p&&br&&p&&strong&2、四个步骤,教你挑选合适的重疾险&/strong&&/p&&br&&strong&(1)选防癌还是选重疾&/strong&&p&&br&第一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定产品种类,到底是重疾还是防癌。&/p&&p&&br&我的建议:&/p&&br&&p&从经济角度来说,虽然癌症只是重大疾病的一种,&strong&但防癌险并没有比重疾险便宜特别多&/strong&。考虑到多出来的那部分保费产生的边际保障来说,重疾险还是非常划算的。&/p&&br&&p&注意,这是对年龄低于60岁的人讨论的结果。年纪变大之后,可选择范围非常小,基本圈定在防癌险上。&/p&&br&(2)&strong&要不要身故责任&/strong&&br&&p&第二步,思考要不要寿险责任,也就是身故或全残。&/p&&br&&p&实际上,包不包含寿险责任,这是重疾险价格的一个分水岭。&/p&&br&&p&市场上一批“性价比非常高”、“极致保障”的重疾险,都是不含身故或全残责任的,也就是只保障重疾,我管他叫【纯重疾】——因为纯粹,所以便宜,所以极致。&/p&&br&&p&请记住&strong&【纯重疾】&/strong&的内涵,下面会多次提到。&/p&&br&&p&怎么选呢,给你几个可供参考决策的事实:&/p&&br&&p&第一,当做经济问题来计算:其一,在没发生重疾之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即可以当重疾用,也可以当寿险用;其次,如果考虑好重疾和寿险都要配置,买纯重疾+纯寿险的价格,比带身故的重疾多30%。那么,这就是个预算问题了,对吧?&/p&&br&&p&第二,从市场情况来看,带身故责任的重疾普遍包含更多病种。补充一个关于重疾的事实:从患病率和致死率来说,保监会规定的前6种重大疾病占比96%以上。&/p&&br&&p&&strong&我的建议:&/strong&&/p&&br&&p&如果你是一个充分理性的人,“纯重疾”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有需要,我也会建议你再配置一份单纯的寿险。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顾虑和限制,那么带身故责任的重疾中性价比较高的,也是不错的选择。&/p&&br&(3)&strong&轻症和轻症豁免&/strong&&p&这是一条非常人性化的条款,也几乎成了重疾险的必备条款,决策没有难度。&/p&&br&(4)&strong&花里胡哨的责任要不要?&/strong&&p&还剩下两个:特定疾病额外给付,重疾多次给付&/p&&p&&br&先说特定疾病额外给付。&/p&&p&&br&说说我的观点,有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也就是说,&strong&这不构成你是否买一款重疾的核心决策&/strong&。如果特别担心某几种疾病,附加该特定疾病的一年期产品会是更好的选择。&/p&&p&&br&再说重疾多次给付的问题。&/p&&p&&br&这种产品问世的初衷,是解决“重疾赔过之后无法再购买”的顾虑;而实际上,产品形态、责任和初衷确是大相径庭:&/p&&br&&p&第一,&/p&&p&所有的多次给付重疾,都不能解决复发问题——就是赔不了。而据我所知,癌症复发是非常值得担忧的问题。&/p&&br&&p&第二,&/p&&p&多次给付的产品都进行了分组,同组内只能赔付一次。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重疾组建相关性微乎其微,如果真的出现赔两次的情况,那是真当的上“黑天鹅”这个词。这个情况也反应在产品价格上,最近火热的同方多倍保(分组可赔付三次),多次赔付与该公司的单词赔付产品,价格仅相差9%。&/p&&p&成本低价格才能下来,对不。&/p&&br&&p&&strong&我的评价:&/strong&&br&&br&&/p&&p&&strong&如果购买多次给付产品是因为担忧二次治疗的费用,那不如直接购买单次赔付的纯重疾,把保额买高。&br&&br&&/strong&&/p&&p&以两种形态中业内的佼佼者为例,一款不分组多次给付,一款纯重疾:&/p&&br&&br&&p&前者是后者近1.7倍;在这个价差下,如果用两倍保额的纯重疾替换多次给付产品,保费投入上不吃亏,同时也获得更大的稳定性。&/p&&p&&br&就这样,轻松挑选适合自己的责任。&br&&/p&&br&&p&多说两句。&/p&&p&我并不提倡单纯比较性价比,即便大类型相同,产品之间仍然有细微差异,你比我多个病种,我比你便宜几块钱,这么纠缠没有多大意义。&/p&&p&同时,这只是在大类上做了区分,没有涉及过多细节。这个步骤是一个地图,让你在面对产品推荐和产品对比时,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进而判断适不适合自己。当然,适不适合自己,还得考虑预算、家族遗传病等诸多因素。这篇文章,能保证你在产品的大方向上,不吃亏。&/p&&p&我也一直认为,信息是免费分享的,知识和服务是值得付费的。&/p&&p&剩下的事情,要么自己劳力费心地自助购买,自己规划保险;要么找个合胃口的经纪人/代理人,让他帮你处理方方面面的细节。比如如此靠谱的我,举贤不避亲啊,哈哈。&/p&&p&唉~知乎一言不合就甩方案、推产品的风格,真是有点不适合我……也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如果我走了,请来 无趣的Dora 找我,在哪里你懂的~&/p&&img src=&/v2-2aff0898e11ade93b7ec3cee2f7c204b_b.jpg& data-rawwidth=&1232&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2& data-original=&/v2-2aff0898e11ade93b7ec3cee2f7c204b_r.jpg&&
涉及保费试算的部分,计算口径均以下面为准:30岁男性,10万保额,20年缴费HERE WE GO 1、简要认识重疾险 来,今天介绍你们正式认识一下,这位是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 如你所见,重疾险很单纯很不做作: 被保险人患有合同中约定的疾病时,保险公…
&b&2016年5月重要更新&/b&&br&&br&如果想要了解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可以参考我下面链接中的新回答,里面不仅仅包括具体的保险产品,还有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希望这帖子可以在知乎里让你一次性了解商业保险。本重疾回答多数内容也被重新编辑后放到这个新回答中。我更建议大家阅读下面这个链接里的回答,因为更全面。&br&&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 李元霸的回答&/a&&br&&br&&br&当然您愿意,你也可以只看下面这个仅关于重疾的内容。&br&===========================================================&br&&b&原正文:&/b&&br&&br&&b&谢谢大家,我这一次更新的时候,赞3435,收藏5833......但是如果您现在才看到本回答,如果读完之后您觉得有用,请点赞吧,点赞比收藏可以让更多人能看到!要知道自诩作为资深保险从业者的我们平时为客户提供咨询业务的收费可一点也不便宜的哦&/b&&br&&br&按:本来下面这段话是打算放在文章最后的,但是由于太多人问了,我直接先拿到开头:&br&&br&&u&只要保障宣传里出现了“储蓄”、“满期金”、“每年返还”、“返本”、“不出事保费返还”等字样的重疾险产品,无论它是哪家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中资公司还是外资公司,甚至是香港的跨境地下保单,也无论它是过去还是未来推出的,无论宣传材料写的如何玄乎。除非您是那种平时只会存定期连余额宝这种最简单现金基金都不会用的人。否则,我一概不推荐大家买,一定不划算!一定不划算!一定不划算!(重要的事说三遍)概无例外!概无例外!概无例外!(重要的事再说三遍)&/u&&br&&br&这里才是原来正文开始:&br&&br&在考虑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简称“重疾险”)前,我建议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商业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一些背景。商业保险的范畴对应的是社保,但目前国内社保其实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疾病保险的。而即使在保险公司内部,除了少数几个部门的个别人员,也不是每个人完全弄得懂什么是商业保险的,更别说什么是重疾险了。&br&&br&&b&&u&1. 目前国内多数人重疾保障是不足的&/u&&/b&&br&&br&相对于定期寿险或者意外险等其他纯保障型产品,纯保障型的重疾险因为发生率相对较高,成本贵,因而保费会比较高。请先看一下您工作所在公司或单位是否为员工投保了员工保险福利计划,也就是商业性团体保险。如果就职所在公司或单位已为员工购买了商业团体保险,可以进一步看一下保障计划组合内是否有提供相关的重疾保障。&br&&br&但事实上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雇主,甚至是在知乎内备受吹捧的一些公司,为了省那一丁点人力成本是不投保团体保险的,即使投保了也保障不全(只保便宜的意外责任,但不保价格较贵的重疾乃至团体社保补充医疗)或者保障不足(比如重疾保额在5万以下)。其实为员工购买团体保险的费用与薪金支出这种相比其实很低很低,而且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抵税,但这是题外话了。&br&&br&&u&&b&2. 重疾产品的类型和重疾的定义&/b&&/u&&br&&br&可能各位看到市面上重疾险的时候都会看到“大病”、“保费返还”、“储蓄”等字眼,但对于精算人员来说,绝大多数重疾险按给付方式只分为两种:&br&&br&&b&提前给付型&/b&:重大疾病保险金与产品或产品组合里包含的任何身故保险金责任共用保额,也就是身故或重疾哪个先发生就先赔保额,但&b&只赔付一次&/b&,赔付完之后,保单即终止失效,因此产品价格较额外给付的产品便宜。&br&&br&&b&额外给付型&/b&:只要发生重疾就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保额,保单继续有效,后续如果身故并且产品或产品组合里有提供身故责任的相关保险,再给付一次身故保险金,很明显由于它有&b&可能赔付两次&/b&(先重疾一次、身故再赔一次),所以它的价格要比提前给付型产品要贵。&br&&br&除了上面说的给付方式,保险期间、缴费期间、保额、年龄、性别等的保险产品属性也会影响保费高低。比如保险期间短的肯定比长的价格通常要便宜,大家用常识推理就知道为什么了,这里就不作解释了。&br&&br&然后说一下什么是重疾保障,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简单来说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产品监管要求,能冠名重疾产品的保险产品必须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的重疾定义(见下链接)提供这6种保障:&b&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b&只有保障了这6种核心重疾的产品才能被命名为“XX重大疾病保险”,这6种重疾占一般人群一辈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br&&br&&a href=&///?target=http%3A//www./zhuanti/zhongjixian/%25D6%25D8%25BC%25B2%25B2%25A1%25D7%25A8%25CC%25E2.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u&/span&&span class=&invisible&&anti/zhongjixian/%D6%D8%BC%B2%B2%A1%D7%A8%CC%E2.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为了避免消费者迷惑,保监会未来有可能会规定“重大疾病保险”更名为“危重疾病保险”,但保障内容其实是一样的。&br&&br&另外,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种较常见重疾的定义,组成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这6种/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都是一模一样的。&br&&br&很多公司甚至会提供甚至100种重疾的覆盖,这多数是在再保险公司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定拓展,但对于99%的国人来说,遇到超过行业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保险公司推出这种产品更多是出于增加噱头的意思。&br&&br&&u&&b&3. 是否存在买了重疾险但是最后保险公司不赔的情况?&/b&&/u&&br&&br&知乎这里有无数朋友问我,是否会发生买了重疾险后保险公司以后不赔的情况。这种担心我能理解,毕竟目前保险业因为各种销售端问题产生了很多误导。&b&但只要是发生了符合行业重疾定义的重疾,无论你上网上购买还是通过保险代理人购买,除非发生像&/b&&b&投保时&/b&&b&故意隐瞒既往严重病史的情况,保险公司一定会理赔,概无例外。因为,重疾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达到这个定义的门槛是一定要赔的!&/b&&br&&br&还有请注意我反复强调理赔的基础是必须要符合行业标准的重疾定义以及保险条款的定义(针对25种重疾以外的疾病)。如果没达到标准,保险公司是不可能赔的。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如果连“程度很轻的重疾”都要赔,重疾产品的价格就会非常高了。&br&&br&为了进一步说明,我来说一个常见的误区:绝大多数重疾保险是不保障原位癌的。这在重疾标准定义里已经详细指出了。原位癌虽然带个癌字,但多数可以治好,严格意义不属于恶性肿瘤,不能威胁人的生命,治疗成本也在大多数人接受范围内。从成本考虑,一般重疾险是不包括这个责任的,但有些保险公司的有些产品也会把原位癌等“轻度重大疾病”加到保险责任里作为市场细分,保费自然会贵相应提高。&br&&br&其实,市面上绝大多数重疾险后面还有再保险公司参与分保,&b&再保险公司也会掏钱的好么&/b&。有时候保险公司更愿意赔,反正后面有人兜着,又不是大头部分它掏钱,它也是付过再保险费的好么。所以,保险公司故意不赔的概率以我这么多年所见实际为0。&br&&br&&u&&b&4. 重疾险应该买多少保额?以及我的推荐产品&/b&&/u&&br&&br&根据我们医学专家的建议和理赔经验,建议重疾保额最好能在50万元人民币,一般重疾治疗整体费用大致在30万-50万左右(我们的医学专家说的很直接:50万都治不好,人也快完蛋了,不要再浪费钱了)。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可以买更高的保额,比如到100万,这样对患病期间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也能有一定的补贴(比如:患病的父亲仍然能资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br&&br&不过,投保超过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多数保险公司都会要求体检,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风险控制(保险术语:选择/selection,评估你是否“值”那么多保额、是否需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加费)&br&&br&=========以下是2014年11月之前第一次回答时的推荐,现在不推荐了============&br&&i&最后自诩并臭屁一下,作为业内资深人士,我就直接推荐市面两款比较便宜的重疾产品,可能还有比他们更便宜的,但这两家的这两个产品综合来说我目前非常推荐的:&br&&br&泰康人寿的泰康e生健康重大疾病保障计划(终身保障;身故+提前给付重疾)&br&&a href=&///?target=http%3A///ecs/EstablishSession%3Fprocessorid%3DeciFlow%26flowid%3D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ealth/ehealth&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人保寿险的&a href=&///?target=http%3A///product/health/detal-121.html%3Fpv%3D1%7E398%7E763_741_6_E%7EInsurantDate_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保寿险精心优选定期寿险&i class=&icon-external&&&/i&&/a&(定期保障;身故+可选附加提前重疾)。不过吐槽一下这款人保寿的,只能中介渠道购买,购买体验很一般。但是幸好投保完成后的服务还是由人保寿负责。&br&&/i&==============以上是2014年11月之前的推荐,现在不推荐了=================&br&&br&&br&&b&以下是2015年我编辑之后唯二推荐的重疾&/b&&br&&br&第一款:弘康人寿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C款&br&&br&购买链接如右:&a href=&///?target=http%3A//www./newPage/product/RC031.js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弘康人寿&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保50种重大疾病,价格非常便宜,我非常推荐各位都购买。弘康虽然是本土小公司,大家可能会担心赔付的问题。但再说一遍,其实重疾保险的定义非常清晰,只要符合定义的重疾保险公司是不可能不赔的。&br&&br&为什么我推荐它?我推算了一下,中国(含香港、台湾)有商业保险史以来最便宜的重大疾病保险,没有之一。未来10年也可以预见是最便宜的重疾保障类保险。唯一不足的是它最长只能保障到70岁。对不起,这不是营销,它非常便宜,以至于我非常乐意免费为它打广告!如果需要重疾保障,我建议都可以买买买这个产品,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br&&br&缺点是目前只能在北京、河南和江苏投保。&br&&br&第二款是2014年双11阳光人寿推出的阳光关爱e生重大疾病保险系列,有A到D款,分别保癌症、6种核心重疾、25种标准重疾和42种扩展重疾。A到D款其实就是保障范围逐渐增大,由于费率低廉,建议直接买D款即可。&br&&br&购买链接如右:&a href=&///?target=http%3A///product/166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健康随心保重疾保障计划&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阳光这个虽然贵了点,但考虑阳光属于国内前十左右的大型险企,推荐给那些不放心小公司的朋友。并且投保城市比弘康的多不少。&br&&br&对于香港重疾产品费率的问题,评论中 &a data-hash=&e2b4ac412eb52a45a2095b& href=&///people/e2b4ac412eb52a45a2095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于东晖& data-hovercard=&p$b$e2b4ac412eb52a45a2095b&&@于东晖&/a& 朋友评论到&br&&blockquote&阳光这款产品如果单从价格来看确实不贵,至于有没有便宜到香港保险那个程度还得有更精确的数据来支持,因为从精算报告上看这款产品是按照3.5%的预定利率定价的,比2.5%预定利率的产品大概有20%的价格优惠幅度,但是一般香港产品是按照4%-5%的预定利率来定价,所以应该是更便宜才对。另外这款产品的观察期180天,有点长,而且这种保额递增的产品在投保的前两年相当于交了3倍保额的钱,但只能得到1倍与2倍的保障,万一出险得到的理赔金就会少几十万。所以看一款保险产品是否划算还要更多的从条款和保障责任出发,单纯价格比较不能涵盖所有的方面。当然如果有既便宜保障责任又好的产品是值得推荐的。&/blockquote&&br&我的回答是:&br&&br&确实香港可以采用更高的定价利率,以我经验普遍在4.3-4.5%。但是香港给代理人的佣金也是非常高的,甚至连5年期缴的首年直接佣金给超过100%保费的比比皆是,更别说续年了,这些都是打进保费成本内的(阳光人寿这4个产品声称无附加费用,无佣金)。另外对于等待期180天和首两年保障打折的问题,主要是保险公司针对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做出的自我保护,毕竟这款产品是免体检、网销并且除外责任与一般的7-9条不一样只有3条,我没有仔细看他们的精算报告,但是我相信在定价里面,他们已经考虑了免体检和首两年的因素,精算的均衡保费已经公平反应出承保的成本了,毕竟定价时乘以一个系数即可。&br&&br&以某人不才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两岸三地的保险产品,这款重疾在费率方面确实已经做到相对极致了(不是最极致,因为还有一点向下的空间,他们毕竟还留了一手)。&b&(这段话是我2014年11月写的,后来发售的弘康做到了更极致)&/b&&br&&br&&u&&b&5. 其他常见问题&/b&&/u&&br&&br&&b&文章结尾,再次提醒一下,保险产品形态不一样,保费会差很多,比较时不要光看着保额了。保险期间等条件也是决定保费大小的因素。&/b&&br&&br&对于一些朋友关心的重疾保障是不是只有年轻人才有必要买的问题,而是否老年人购买的必要性不大?其实随着年龄增长重疾风险是几何级数增长的,某些重疾如恶性肿瘤一定是年纪越大整体发生率越高。我随便找了几个重疾产品看了下定价发生率,80岁发生某个重疾的概率是30岁时候的90倍!对没错90倍!老年人高发的脑中风后遗症终末期肾病这些都妥妥的重疾,而年轻人明显概率会小很多。&br&&br&买终身重疾也好,买保障一段时间的重疾也好,保险费率已经充分考虑并反映了这些成本了。多数长期险产品采用均衡保费定价方式,也就是你的保费不会随时间增长而增长,而是一开始就“平均好”,这样最大的优点是客户容易接受。如果您愿意花钱,买个终身重疾保障有何不好?&br&&br&而能说服我不买终身重疾的唯一理由是,保费太贵了。但没办法,终身重疾风险就是那么大,也就是一分钱一分货。投保重疾保障在任何年龄都是划算和必要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闲钱”去交保费...&br&&br&&b&文末声明,本人虽然从事保险业,但与本文提及任何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的保险产品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同时本文意见主张及产品推荐仅与本人个人立场有关,与供职单位及行业无关。最后,哥用不到做托哦~&/b&
2016年5月重要更新 如果想要了解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可以参考我下面链接中的新回答,里面不仅仅包括具体的保险产品,还有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希望这帖子可以在知乎里让你一次性了解商业保险。本重疾回答多数内容也被重新编辑后放到这个新回答中。我更建议大家…
&img src=&/6293fdab529ac9d5b51053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293fdab529ac9d5b510534_r.jpg&&&p&题图又是来自百度,”精算”真是多得当年某位想到用日语里这个词作为中文翻译的前辈,要知道日语里我们现在中文说的精算或者actuarial science完全不是用”精算”这两个字,倒是很多国人看到这个词自然联想“精打细算“、“精确计算”诸如此类,觉得你精算师很牛逼了。&/p&&p&闲扯完好像没有什么用的知识,回到正题。&/p&&p&以下十个问题是在我知乎保险相关回答中评论或者私信里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整理了一下集中在本文中再次回答大家一次,希望能减少我的私信或者评论重复劳动的情况(然而估计并不会)。&/p&&p&如果您需要系统了解一下中国的保险业状况或者考虑为自己购买保险,请务必先阅读一下本人以下链接内的回答再考虑继续阅读本文,很多人阅读后反馈收获很大(嗯,我自卖自夸)。&br&&/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231&/span&&span class=&invisible&&639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p&&u&如果您已经阅读过我上面链接内的回答,您就可以开始看下面的内容了。以下涉及的保险如非特别说明都是指人身保险(即非财产险)。&/u&&br&&/p&&p&&b&第一个常见问题:“我现在购买的保险保额是50万元,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后如果考虑通胀这50万元是不是不值钱了,到时一点用都没有?”&/b&&br&&/p&&p&其实我为这个问题已经专门写过一个回答,当然知乎的页面结构似乎不太容易启发读者去作者的主页内看看是否有进一步相关的回答,而选择在我一些回答的评论内反复留言。&/p&&p&简单来说,保险公司已经在你购买保险当今这个时点,通过保单预定定价利率间接考虑了通胀的影响。比如30年后50万保额在你购买保险的这个时点是按照(打个比方)18万元的保额现值计算保费的,而计算今年保额50万元用的现值当然是50万元。50万元和18万元之间的差额你可以认为是保险公司通过预定利率间接为你考虑的通胀成本。&/p&&p&如果需要进一步理解,请点击下面的回答链接。&/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137&/span&&span class=&invisible&&883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p&另外,完全对冲通胀风险的保险产品乃至金融产品目前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通胀挂钩债券这种也都差那么点意思。&/p&&p&&b&第二个常见问题:&/b&&b&“我居住的城市是某三四线城市,为什么你推荐的保险不能购买,有没有其它推荐?”&/b&&br&&/p&&p&首先,如果你是指阳光那款产品(见本文第一个链接中回答长文的后半部分)的销售地问题,建议你用电脑打开链接看看,用手机打开的城市列表好像少了一截。&/p&&p&然后,很多“便宜”的保险产品由于风险控制的原因,主要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销售,因为这些地方的生活和医疗水平较高,同时人们受教育水平较高,政府部门或者医院等公立机构工作比较规范,保险公司各种风险控制手段和各种客户沟通比较容易在这些地方有效率地实施,自然风险相对较低了,能提供的产品价格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优惠。&/p&&p&但是像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虽然大家都说市场潜力巨大,但实际所谓的逆选择甚至骗保很多发生在这些地区(一线城市也有但比例相对少很多),而由于各种原因,保险公司无法控制这些恶意投保成本。比如,即使可能完全是自己问题也很容易激动说保险公司赖帐而上访,这种生意不是每个保险公司敢做的,即使敢做,保费其实也需要定贵点去承担这种额外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地方买不到便宜保险的原因。&/p&&p&&b&第三个常见问题:“我父母或者长辈今年50或60或70岁了,我非常想为他们投保,但你推荐的产品好像50岁以后就不能投保了,你有其他推荐吗?”&/b&&br&&/p&&p&我其实在别的回答里已经说过,无论从发生率角度还是出险后的沟通成本,老年人的保险风险相当大。老年人自身很难从统计学角度理解自身的风险如此巨大,比如,实际上保险行业的重疾标准发生率表70岁要比20-30岁的年轻人高几十倍,而他们一般最多自认为高个10倍已经了不起了。这样造成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女对老年人保险的保费有个错误感觉就是,你们保险产品贵得不合理,你保险公司是不是在坑我们?即使他们风险真的比他们能认知的要大很多。&/p&&p&保险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也是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纯粹的老年人产品从消费者最能直接感知的“保额保费比”来说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p&&p&而且保险公司和老年人的理赔纠纷中通常处于弱势位置,稍微在理赔处理上被误以为怠慢或者没达到某些预期就会有不利于保险公司的举动。PS,上访可不是他们唯一可能采取的举动哦。&/p&&p&所以保险公司很多不愿意开发销售这些纯粹的老年人产品,要么要求你必须从年轻点的时候就开始投保,才能保障后面老年时期的责任;要么在定价的时候加很多安全边际,去弥补可能的额外成本。&/p&&p&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产品自然和便宜就沾不上边了,我也就不推荐了。我也经常说,&u&对于老年人的保障,也许储蓄存钱可能是更好的选择。&/u&&/p&&p&&b&第四个常见问题:“你推荐的产品虽然很便宜,但是我有很小的甲状腺结节或乳腺增生或等等很常见的小毛病,如果投保你推荐的产品在填写健康问卷后我就无法通过投保流程被拒保了?”&/b&&br&&/p&&p&目前市面上最便宜或者说性价比最高的的人寿保险产品(不讨论团险)一般都是网上销售的,虽然网销产品投保流程相对简单,&u&但其实它的核保规则是保险公司所有渠道最严的&/u&。因为网销渠道历来是逆选择最严重的渠道,所谓“逆选择”的意思就是被保险人知道甚至感觉自己有一些不利情况,无论是否有主观意愿想故意隐瞒,可能都会想办法赶紧找个保险买一买,如果到时万一发现真有事,也能有机会找保险公司索赔(不管是否会真的成功)。&/p&&p&别看保险公司设定那么多风险控制措施,但真正实施起来,由于各种原因,能绕过的还真不少。保险公司即使有充分理由拒赔,有不少案子最后由于“维稳”或者需要维护品牌形象等原因,不该赔的也可能会赔。&/p&&p&为了防止这种额外成本,保险公司在设定网销保险的投保规则会非常严,他们会拒绝一些其他渠道可能会正常承保的业务,比如被保险人有很小很小的甲状腺结节,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控制承保业务的风险在可控制范围。&/p&&p&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网销保险的保额也不会非常高,就是为了防止那些核保规则都无法拦住的逆选择风险进来后,保险公司在认栽的时候也不会栽地太惨。&/p&&p&所以便宜是有代价的,就是你要在保险公司眼里最大可能的(保险意义上)的健康!&/p&&p&&b&第五个常见问题:“请问你自己的商业保险配置是什么?”&/b&&/p&&p&嗯,作为一个精算从业人员,无论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一直被人问这个问题。其实在之前的live里我已经分享过一次,我的社保及车险以外的保险配置如下(车险尽量挑服务好的;因为可能有个人信息问题,我删除了我们工作单位为我购买的团体保险部分),是不是很简单?都是“纯保障型的”。&/p&&br&&img data-rawheight=&309& src=&/e7ff2fd832c811203acce_b.pn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7ff2fd832c811203acce_r.png&&由于我工作单位已经为我和我的家庭购买了不少我认为很充足的员工福利计划保障(商业团险),我其实自己额外购买的商业保险都是作为补充的,主要是为了如果以后我离开现在工作单位也能有一定保障。&p&以上保险配置只是一个给一线城市工作居住人们的投保参考范例,但并不是投保建议。每个人对自身风险的预期不同,请按自身情况谨慎考虑是否购买保险和购买哪种保险。&/p&&p&&b&第六个常见问题:“请问(同一个保险)是应该买保到60岁、70岁还是买保终身?”&/b&&br&&/p&&p&我本来以为这种问题的答案非常显而易见,就是:“保险时间越长肯定风险越高成本越大嘛,有钱的买保障时间长的,没钱的买保障时间短的。” 这还有什么好问的,这不是正常人都能想出来的答案么。&/p&&p&但偏偏就是我认为如此简单的问题,竟然是我私信还有评论留言里问题种类能排前三的。&/p&&p&我仔细想了想,可能保险产品定价还是对一般人比较神秘,大家可能总是想买最划算的,可能在大家眼里保到60岁、70岁和保到终身(其实就是最多保至105岁,因为中国法定生命表里105岁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也就是你即使那时还活着,保险公司或者至少在精算工作者眼里也当你死了,会赔你身故保险金)有一个才是最划算的,毕竟保险期间相差那么多。&/p&&p&其实保险公司在定价同一个产品的时候,不同缴费期限或者保险期间对应的发生率假设这些,其实几乎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费用假设会有一点差异,但水位是差不多的。正常公司同一个保险产品不会一个保险期间的会很便宜另一个则会很贵(不同产品间倒是经常会),从精算来说,他们都是一个相对价格水平上的。&/p&&p&所以说到最后,还是你有没有钱的问题。&/p&&b&第七个常见问题:“请问(同一个保险)是应该趸交保费也就是一次性交保费,还是比如分20年交好?”&/b&&br&&p&我的答案是,缴费期限选择越长越好,有二十年缴选20年,有三十年缴选30年。&/p&&p&但我放弃用什么见鬼的预定利率角度解释了,我换个直白点的。&/p&&p&打个比方,现在有一份20年保险期间的重疾险(限于长期险,每年续保保险也就是事实上的短期险不在讨论范围),缴费期间有趸交和20年交两种。大家应该知道,如果其他保险内容一样,趸交保费是要高于20年交的每期保费的。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趸交,然后他第一年就出事理赔了,而另外一个人选择了20年交,只交了1期保费,也在第一年出事理赔了。&/p&&p&虽然这两位朋友都享受到了保险保障的功能,但是后一位朋友省下了剩余19期未交的保费,就冲这种给你省保费的感觉,你们也一定要选期缴,有多长缴费期限就选多长缴费期限啊。&/p&&p&你们就这样认为好了,虽然其实我们精打细算师都是已经算好的。&/p&&b&第八个常见问题:“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保险姿势水平?”,这个似乎都是保险代理人问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星说父母反对的婚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