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提高英语口语看,增加总需求能否提高产出水平

主流经济学的总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总需求曲线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数I=I(r),储蓄函数S=S(Y),货币需求为L=L1(Y)+L2(r),货币供给m=M/P。在名义货币量M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函数可以从IS=LM下列模型中得到:
  I(r)=S(Y)&&&&&&&&①
  L1(Y)+L2(r)=M/P&&&&&②
  从中消去利息率,即得到总需求函数。
  在图形中,对应于不同的价格总水平,既定的名义货币量表示的实际货币量相应地不同,从而LM曲线发生变动。对应于不同的LM曲线,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将决定不同的总需求量。并且,如果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货币量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减少,从而经济中的总需求量减少。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主流经济学的AS曲线是如何得到,相应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在生产技术等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的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量的基本过程是,价格总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就业量通过厂商的生产影响经济中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因此,总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劳动市场的均衡分析、生产函数再到总产出量的过程而得到的。
  不同派别在推导总供给曲线过程中的区别在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按照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价格总水平对短期和长期的劳动需求和供给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总供给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l)在短期内,由于工人具有货币幻觉,只注重货币工资,并且经济中货币工资通常具有下降刚性,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结果价格总水平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在充分就业前和就业后有很大不同。
  (2)在长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如果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工资下降,那么厂商愿意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但劳动者并不愿意在这一实际工资下提供厂商所需要的劳动。结果,货币工资必然会升高直到劳动市场再次处于均衡状态为止。
  (3)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的均衡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经济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此时增加总需求,导致均衡产出水平增加。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增加总需求只会影响价格而不增加总产出。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基本假设前提?其主要结论如何?
  随着对凯恩斯理论的动态化。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了基于凯恩斯理论的增长模型,后被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这一模型的基本假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全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
  (2)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3)资本一产出比保持不变;
  (4)储蓄率,即储蓄在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保持不变;
  (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6)人口按照一个固定速度增长。
  根据上述假定,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的基本公式是
  式中:v为资本一产出比;s为储蓄率。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一产出比呈反比。
  实现经济在充分就业下的稳定增长。需要实际经济增长等于资本家意愿的或者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率。第一个条件表明,只有实际的与意愿的经济增长率相等,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实际经济增长等于人口增长率意味着经济增长不会受到劳动力的制约,也不会产生失业。因此,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充分就业下的稳定增长条件表示为式中:GA,Gw和GN分别为经济中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
  然而,哈罗德-多马模型并不认为经济总能实现上述经济增长。如果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即GA&Gw,那么在储蓄率既定的条件下,实际资本一产出比小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一产出比。这样厂商就会增加投资以便提高资本一产出比。投资增加使得产出量增加,实际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提高。结果实际经济增长率会更大。同样的道理,在GA&Gw时,资本家的投资行为将使得实际经济增长更低。这表明,不存在一种自发的力量使得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故哈罗德将上述稳定增长条件形象地称为&刀锋&。
  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何借鉴意义?
  索洛等人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可以概括为sf(k)=k+nk。该模型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其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
  借鉴意义:要实现人均产出量的增加,有三种途径:①在人均资本占有量既定的条件下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增加产出。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变资本-劳动比,从而实现经济均衡增长;②提高储蓄率,使得人均资本增加。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收入低,用于储蓄部分也较低,因而有必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增加积累;③降低人口出生率。如果实现低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可以配备更多的资本。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如何利用制造衰退来逆转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的总需求。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一个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经济衰退。制造衰退一方面可以减少来民急需求对价格总水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下降。下面的例子说明了通过制造衰退来逆转通货膨胀的过程。
  假定一个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0%,政府希望把它降下来,于是人为地制造5%的衰退。进一步假定人们习惯地按照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形成下年度的预期,而衰退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系数是0.4,那么该经济的价格调整方程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这样,在政府政策的作用下,第一年,尽管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为10%,但衰退使得通货膨胀率下降到第二年,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由原来的10%下降到8%。若政府继续人为地制造5%的衰退,则该年度的通货膨胀率为如此继续下去,政府通过每年制造5%的衰退可以在5年内把通货膨胀率降到零。
  通过上述例子还可以看到,政府制造的衰退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越快。这涉及到政府医治通货膨胀的指导思想。通过大规模制造衰退来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案被形象地称为&冷火鸡&;通过逐渐制造衰退来逆转通货膨胀的做法则被称为渐近主义。
  论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由于宏观经济运行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因而通货膨胀的成因也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
  (l)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增加都会对社会总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如图2-16所示,在总供给曲线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在经济处于不同状况时,需求拉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也不相同。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总需求增加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较小;而在经济处于潜在或充分就业状态时,由于总供给增加会遇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而总需求增加主要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供政府采取的方案是人为地制造衰退。既然通货膨胀是由于超额总需求所致,那么降低总需求水平,从而增加失业,减少产出,则会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制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也就越快。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实践中,工会对工资增长率的要求以及垄断厂商借用市场支配力索要高价都会对生产成本增加产生影响。如果要素收入的增长超过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就会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既定的条件下,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表现为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提高。
  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政府主要采取收入政策逆转通货膨胀。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对货币收入和价格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政策。收入政策往往借助于工资价格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一定的税收政策来实现。
  政府采取的工资价格管制手段主要有:对工资和价格进行直接控制;对工资和价格规定作指导性指标;对厂商和工会进行道义劝告。通过这些手段,以期达到限制产品价格和工资上涨幅度的目的。这种手段一般短期内较为有效,但长期内会对市场机制起到限制作用。
  收入指数化是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等收入与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收入也随之上升。例如政府规定,工人工资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收入指数化政策限制了要素所有者过分追逐收入的上涨,但这种要求往往出现在通货膨胀之后,因而收入指数化政策更侧重于消除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
  (3)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因而政府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并是非单一的,往往是各种政策搭配便用。
  货币主义基本观点的评述?
  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
  (1)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最要紧,货币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标准;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资币量的变动,从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的政策来加以调节。
  (2)利用新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论证了传统的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①货币量变动与价格:短期内领先于价格变动,长期中滞后现象消失。②货币流通速度于利率:短期内会受利息率的影响,长期中是一个常数。③货币量变动与产出:短期内可以影响产出,长期中则不会发生影响。
  (3)利用自然率假说说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认为经济中存在着一个自然的就业水平。如果政府希望提高就业率,就必须以一定的通货膨胀为代价。但是,人们会根据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不断地调整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政府旨在提高就业水平的政策只能以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为代价。结果,长期中,通货膨胀率提高将不会对就业率产生太大的影响,即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4)自由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①反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认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对私人总需求的挤出效应,从而是无效的。②也不主张逆经济方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往往产生各种滞后,反而会加剧经济波动。③主张单一货币规则,即货币以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的速度增长。
  (5)评价:货币主义是在与凯恩斯理论论战中发展起来的,透过它可以发现凯恩斯理论存在的某些缺陷。例如,财政政策的效果以及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等都被西方经济学界所认可。此外,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的分析也值得我们注意。但是,把资本主义的所有问题都归于货币,也掩盖了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矛盾。
  供给学派的理论、政策主张与借鉴意义?
  (1)供给学派是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流行的学派,主要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问题。①恢复&萨伊定理&。②降低税率,刺激供给。拉弗曲线。③降低政府开支。④放松政府干预,加强市场调节。⑤主张限制性货币政策,以便降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2)该学派①强调供给方面值得注意。在我国,供给缺乏效率是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关键。因此,从制度上重新塑造微观主体是我们无法回避的。②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注意。高税率不一定能高税收;相反,发挥市场机制效率,改革部分税制将是必要的。
  比较分析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
  (l)新古典主义。这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引申。它承袭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以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为基本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于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在这方面,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又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如果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是被公众预期到的,那么总供给曲线就随总需求曲线的提高而提高,从而抵消总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因此,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只影响价格水平面不影响实际产出。如果货币供给冲击是没有预测到的,在人们对价格预期既定的条件下,来自于货币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可以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之所以人们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不能随时调整,原因是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备。因此,货币因素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根据这一分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政府的政策一般来说是无效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实际因素的变动解释经济波动。该理论认为,货币数量是适应产量的变化而调整的,产量的变化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经济波动。导致实际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生产技术的革新、新产品开发、气候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变动等。
  关于经济政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的支持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尽管该理论也承认政府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会产生影响,但由于经济当事人理性预期的作用,这种影响的效果也难以界定。因此,该理论主张借鉴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
  (2)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强调对市场失灵的微观原因的探讨。其基本的理论假定是:非市场出清和经济当莫人的最大化与理性预期。
  关于非市场出清,新凯恩斯主义主要是从工资和价格黏性来加以说明的。相应于来自需求的各种冲击,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从而市场出现非均衡。
  至于工资和价格黏性,新凯恩斯主义者从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不同方面作出解释。例如,菜单成本论认为,价格调整之所以缓慢,原因是调整价格具有成本;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则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不完全竞争论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使得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等。
  在价格和工资黏性的基础上,新凯恩斯主义用短期总供给曲线对经济波动进行了解释。在价格总水平上升时,厂商的生产可以尽快地进行调整,而由于工资黏性的作用,以预期价格决定的劳动供给则不能进行迅速调整,因而与原有的凯恩斯理论一样,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对应于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急需求的变动不仅影响价格总水平,也影响实际产出量。
  基于上述分析,新凯恩斯主义不仅认为短期内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仍然是有效的,而且主张政府在协调市场失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便在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迅速地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3)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不难发现,两个流派在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分歧可谓是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延续。具体来说,从假定条件来看,市场出清和非市场出清成为最初的分水岭。新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新凯恩斯主义则重视市场不完全的方面。由此引申出来的政策结论也就与此截然相反。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不同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由于价格的滞后性,市场经济从;凯恩斯理论对战后的西方各国经济的恢复、增长和稳定;第二节乘数原理;上一章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个简单的需求均衡模型,这一;乘数原理(multipliertheorem)是;重要方面;乘数过程;我们首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乘数的变化过程;表4-1投资变动的乘数过程单位:亿元;上述乘
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不同的经济政策。由于古典经济理论崇尚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因此反对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任何干预。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由于市场机制能够通过自身的稳定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对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不会有影响,反而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波动。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即使在萧条时期,政府的任何支出增加中会产生“挤出”私人投资的效用。
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由于价格的滞后性,市场经济从不平衡到平衡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并且会伴随着经济的剧烈波动。而且,实践也证明,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调节的经济,往往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经济,这一经济会始终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徘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政府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经济推向充分就业的水平。根据这一理论,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从而提高产出水平,减少失业。也可以通过压缩政府开支或增加税收以抑制过旺的需求,从而降低产出水平,以消除通货膨胀。而且,在萧条时期,政府开支的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刺激更多的私人投资,不会起挤出私人投资的作用。同样,政府也可以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产出水平。增加货币供给,可以降低利率,以提高投资需求,从而促使产出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货币供给,利率就会上升,这样就可以压缩投资需求,以抑制通货膨胀。
凯恩斯理论对战后的西方各国经济的恢复、增长和稳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进入70年代后,尤其是两次石油危机后,凯恩斯提倡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始显现其弊端,那就是由于政府的过分干预,形成了过高的财政赤字,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高涨。同时,这种持续的通涨还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失业率的上升,这就是8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后凯恩斯主义者”开始吸纳古典经济理论中的优点,对凯恩斯理论进行改造,形成了目前众多的经济学流派。尽管如此,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国民产出决定理论仍然是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
第二节 乘数原理
上一章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个简单的需求均衡模型,这一模型假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这一章我们将模型进一步拓展。在模型拓展前,我们先引入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multiplier theorem)是凯恩斯国民产出决定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所谓乘数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每增加一笔需求支出(如增加投资△I),由此而引起的国民产出的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支出,而是原来支出的若干倍。这一原理是我们理解凯恩斯理论的
重要方面。
我们首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乘数的变化过程。假如由于利率的降低导致投资增加10亿元,这10亿元的投资增量对国民产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最初,这10亿元的投资由于增加了需求,导致国民产出增加10亿元。由于国民产出的增加会使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如果一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增加的10亿元收入中有8亿元用于消费,这8亿元新增的消费又会使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8亿元。这是经济对增加投资后的第二轮反应。接着,第二轮增加的8亿元收入按0.8的边际消费倾向,会再增加6.4亿元的消费,从而使GDP和可支配收入再增加6.4亿元。这是经济中的第三轮反应。这个反应过程会一直继续下去。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因此随着这种连锁反应过程的继续,GDP的增量和消费的增量会一轮小于一轮,直到趋于零,所以GDP增量的总和将收敛于一个常数。表4-1展示了这一过程。
投资变动的乘数过程
单位:亿元
上述乘数过程表明,乘数的大小实际上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在每一轮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就高,乘数的值就大。
上述乘数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4-1) 1-b
上式中,△Y表示收入的增量;
△I表示投资的增量;
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其公式为b?
上式中?C。 ?Y1就是乘数。由于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因此投资乘数也可以1-b
表示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投资乘数就越小。
乘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解释国民产出的波动和用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由于乘数的作用,任何支出的自发波动会引起国民产出更大幅度的波动,所以国民产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支出的自发波动。另一方面,当国民产出的均衡水平偏离充分就业水平时,经济会出现失业或通货膨胀现象,政府力图通过对经济的干预使国民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会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如增加政府投资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起到刺激总需求,减少失业的目标。但是,支出应该增加到什么水平才能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呢?支出太少对产出的影响不大,支出太多则会使产出在乘数的作用下趋向过旺。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有必要估量乘数的作用,使支出的增加既保证充分就业,又不至于产生较严重的财政赤字。
我们可以通过图示进一步说明乘数的概念。假定政府为刺激需求而增加公共工程的投资,其增量为△I。如图4-3所示,投资支出的增加使总支出曲线从C+I0向上平移至C+I1的位置,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从Y0增加到Y3。
增加投资的乘数效应
然而,国民收入的水平并不是从Y0直接增加到Y3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连销反应后,由原均衡点逐步趋向新的产出水平均衡点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初的投资增量使产出水平从Y0增加到Y1,其增量相当于投资的增量。然而,Y1实际上并不是均衡产出水平,因为在第一轮投资过程中增加的收入会有一部分按b的比例用于消费,从而使消费增加了b?△I,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企业生产的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即从Y1增加到Y2。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下去,通过乘数作用才使国民收入最终增加到Y3的水平。
价格水平变化对乘数的影响
凯恩斯理论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在理论论证方面是假定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因此,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假定国民收入变化只是由总需求自发变化而引起的产出水平变动。
在经济萧条时期,国民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距较大,经济中存在着大量未得到利用的生产资源,如闲置的设备、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失业的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当总支出增加时,由于乘数的作用会使国民产出成倍的增加。然而,随着产出水平逐渐接近潜在产出水平,未利用的生产资源越来越少,总支出与总需求的增加就越来越可能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所以,较真实地描述现实情况的短期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产出水平越高,对应的价格水平也越高。而且,产出水平越接近潜在产出,总供给曲线AS的斜率就越大,支出变化的乘数作用就越小,直到乘数作用消失。
价格水平变化对乘数的影响
图4-4说明了价格水平变化对乘数作用的影响。假设投资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右移到AD1,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1点。在这个均衡点上,价格水平是P1,国民产出是Y1。如果价格水平保持在原来的P0上,投资的增加会使国民产出水平增加到Y2,投资支出的乘数效应等于?Y2。但是,由于价格水平的变化,投资的增加只能使国民产出?I
?Y1?Y1?Y2。显然,&。这一变化过程表明价格?I?I?I从Y0增加到Y1,投资的支出乘数等于
水平的变化会削弱支出变化的乘数作用,也就是说,支出乘数会因为价格水平的上升而缩小。
价格水平变化对乘数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引起的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就越大,支出乘数的值就越小。当产出水平接近或超过潜在产出水平时,短期总供给曲线趋于垂直,这时,即使总需求增加,企业由于生产资源已充分利用,没有可能提高产出水平以增加总供给,因此只能使价格水平上升。
由此可见,乘数这个分析工具,只是在经济不景气或经济衰退时期有用,在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时期就不适用了。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总需求与国民产出决定理论57等内容。 
 第四章 国民产出的决定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A.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B.计划投资超过储蓄 C.总需求超过实际产出 D.不存在非...  (√)15. 凯恩斯定律是指市场不能完全出清。 (√)16.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17.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  4.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5.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为 y=c+i 。其中 c,i 是指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 消费...  解: (1)Y=)MPC=0.75 MPS=0.25 (3)y=3840 总需求(总供给)与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1.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 C=20+0.8Yd (Yd=Y-T+Tr...  估计理论 50页 免费 总需求与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26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案例分析 3: 蜜蜂的寓言与总需求决定理论案例材料: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决定经济...  浅谈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决定理论 浅谈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决定理论管创 0901 薛玉宁 ...他认为,不是供给本身会 创造需求,而是有效需求决定了产出和就业从而决定了供给...  4.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5.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为 y=c+i 。其中 c,i 是指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 消费...  ( 【参考答案:正确 7、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 【参考答案】 :正确 8、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参考答案...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 均衡产出 总需求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乘数 投资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节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期提高英语口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