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怎么还是没有放开wto汽车关税年限呢,多久放开

篇一:我国关税制度的演变及效应分析
我国关税制度的演变及效应分析 摘要 关税的制度改革是个漫长的调整过程,我国自建国以来施行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改革开放进一步增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逐步实现了自己对于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我国的对外税率和经济结构调整。所以,研究我国加入WTO前后关税效应的不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对于税率改革的整个流程回顾和税率对于不同时期不同体制下的中国有着不同的效应,以及WTO带给中国的收益变化,有着宏观数据的具体支持。通过对于关税效应的具体分析,区别大国小国对于关税变化的反应弹性,对中国的关税政策给予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阐明我国的关税政策对于中国的就业外贸与就业等产生的影响。最后,对于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客观的提出对于中国当下经济政策,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优化关税结构、调整关税结构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改革 关税效应 改革建议 Abstract Tariff system reform is a long process of adjustment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fter our country joined the WTO in 2001, and gradually achieved his commitment to the WTO. Gradually reduce our country's foreign tax rates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Research, therefore, before and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ariff effec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the our country is to review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form of tax and tax rate to the different period under the system of China has a different effect, and the change of WTO brings to China's earnings, with specific support of macro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tariff for effect,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powers for tariff change in elastic reaction, to China's tariff policy objective of full system analysis, to clarify China's tariff policy for China's employment of the impact of foreign trade and employment etc. Finally, the summary for the above content, objective for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future, how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tariff structure,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ariff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 reformEffect of the tariff
Reform proposals 第一章 关税政策演变 关税政策是指一国为保护、促进其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国家关税收入,利用关税手段实现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目标而规定的关税准则。具体到每国到底施行什么样的关税政策,主要受其国家经济水平,国家运行机制,经济发展模式等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 第一节
国外关于关税政策的演变 1. 英国的托马斯孟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代表,他的主张是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高额关税保护本国商品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同时免除本国关税,鼓励本国出口。 2.自由贸易主义,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学说。主张贸易自由化理论,应该降低关税。马歇尔和俄林提出的H-O定理是对上述自由理论的发展。 3.美国的汉密尔顿和李斯特是幼稚保护理论的倡导者.汉密尔顿主张美国应该利用关税政策保护当时美国尚不成熟的工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保护,来发展白身的工业产业,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李斯特认为白由贸易主义只有在两个工业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下实行才有利于实现双方互利,而那些落后的国家必须通过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 4.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超保护主义理论把关税和就业理论联系了起来,他认为通过关税限制来促进顺差,进而可以促进国内需求,来刺激就业。 5.保罗?普雷斯、辛格从发展中国国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外围一一中心”理论,他们认为白由贸易只对发达国家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因而他主张发展中国家使用保护关税政策对其国内产业进行适当保护,主张合理建立合理的关税保护制度,既不要过分放开也不要过分封闭,循序渐进的放开关税,通过适度的放开来使本国的厂商和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第二节 我国关税改革历程及其政策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关税手段被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国际贸易规则视为透明度最高的对外贸易调节工具。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制度 1950年-1984年,实行全面保护关税政策。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在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条例》,并与同月16号实行。根据新的税则和实施条例,自日起,凡经准许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除我国有规定外,均应按照我国海关法即海关进出口税则。由海关机关征收进口税和出口税。该税法一直实施到1958年,是税法税制的革命性变革。1985年-1991年,有“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强调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很总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发挥关税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等作用,我国对原有的关税制度进行了恢复和修改: 1.恢复海关总署,实行单独计征关税并取消了出口税 2.对进出口税率惊醒了修改 3.制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4.制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发展我国区域经济 5.加强了关税对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 ,加强了对关税制度的法制建设 二.中国加入WTO前的关税政策 1980年一月一日开始,中国开始实施由海关来计征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此以后,改革促进了财政政策在中国社会的发挥,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十年间中国的税收呈上涨趋势,但总体比例还是较高。 从1992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海关税收计划。通过对对外贸易的促进,虽然比例正在下降,但是总体数额依然呈上涨趋势。关税收入从1992年的212.75到2001年的840.52,实现了翻倍的飞跃。以下是此时期的宏观经济数据: 篇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内容摘要: 我国每年关税收入一直占据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比例,是GDP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关税的政治经济效应分析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论围绕关税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制度发生的变化,来进一步借助数据和小、大国进出口贸易模型和拉弗曲线模型分析这一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依据分析结果针对入世后关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WTO规则;关税的经济效应;优惠政策;关税征管制度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core word of tariff system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regarding tariff system changes after China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using further data and theoretical model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arose from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ffects. Tariff is not only one of the expressions of a country’s sovereign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hole nation's finance. The changes of the tax level of the tariff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ll the time.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study of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he tariff system.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not only has changed the world's trade pattern , but also has made China's own development take an unprecedented leap. This leap manifests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tariff, and the high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will b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Key words: WTO tariff and poli P Tariff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第一章 绪论 ................................................ 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 (二)文献综述 .......................................... 1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3 (四)研究创新点 ........................................ 4 第二章 我国入世前后关税制度概述 ............................ 5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关税制度 .................. 5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关税制度 .................. 7 (三)中国入世前后关税制度的比较 ........................ 9 第三章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探析入世后关税变迁的经济效应 ....... 11 (一)我国入世之后关税制度的财政效应 ................... 11 (二)我国入世之后关税制度的保护效应 ................... 13 (三)我国入世之后关税制度的调节效应 ................... 14 (四)从经济模型分析结果看我国关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 16 第四章 改善我国关税制度的建议 ............................. 17 (一)削弱关税的优惠政策 ............................... 17 (二)完善海关估价制度 ................................. 18 (三)改进和完善进出口退税制度 ......................... 18 (四)构建现代关税征管制度 ............................. 19(五)正确定位关税的经济效应 ........................... 20 结语 ...................................................... 21 参考文献 .................................................. 22 致谢 ...................................................... 24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各个国家逐渐融入经济贸易一体化之中。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论从对本国经济的促进还是对国际贸易的交流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必须履行其成员国应负的义务,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成员国的权利。不管是经济全球化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税减让皆是其中核心步骤和重要环节。在经济的区域一体化中,关税减让这一举措能够很好地促进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同时这也是WTO规则为全球贸易造福的行为动机,所以围绕着关税减让,我们国家也作出了相应的努力。 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日,我国正式提出恢复中国在GATT中的缔约国身份,自此开始了长达15年的入世进程。1992年以来,为了更好的履行我们国家WTO成员国的义务,我们在与其他国家协商和不损害本国经济的基础上对我国关税做出了很大的减让。到了2001,我国成为了其正式成员国之一,开始按照《加入议定书》的要求对关税进行调整,履行关税减免义务。从此,我国的关税制度也就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关税的政治经济效应也随之进入日常经济学家研究的日程。 研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关税制度有利于研究并揭示我国为加入世贸而做出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对整个贸易链产生的变化影响着我们国家的进出口情况。贸易制度是贸易得以进行的根基,只要贸易制度发生改变,其背后产品的生产率及劳动率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对整个宏观经济结构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研究关税的政治经济效应有利于发现现行关税制度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帮助国家及时发现进出口短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大推动我国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的有序进行。 (二)文献综述 对于关税的经济效益分析,学者对其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海关本身特殊的独立性及专业性,国外学者涉及相对较少。我国关税经济效益研究的学者的研究对于我国优化关税结构完善关税制度具有的现实意义。 吕伟东提出,从整体产业的角度量化研究关税效应,分析保护关税率和有效保护率,探讨关税的价格效应和保护效应等问题,有助于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篇三: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许栋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03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当前所实行的财税制度已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然而,我国在实行财税体制改革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该文从我国财政税收收入的现状出发,探析了财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解决财税体制改革所面临问题的一些对策。 财税体制是指政府以税收作为主要财政来源以实现政府职能的相关举措和制度。财税体制维持国家体系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共同致福”的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现行的财税体制在财政收入比例、财政收入分配以及税种制定方面都存着很多的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财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了解我国财政税收收入的现状,探究财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应对财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财政税收收入的现状 以2013年为例,我国财税收入的现状如下:中央财政收入60174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6%),比上年增加3999亿元,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8969亿元,比上年增加7891亿元,增长12.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1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国内增值税28803亿元,比上年增长9%;地方增值税8275亿元,增长22.8%;国内消费税8230亿元,比上年增长4.5%;营业税1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9.3%;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4003亿元,比上年减少799亿元,下降5.4%;关税2630亿元,比上年减少154亿元,下降 5.5%;企业所得税22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扣除年度间退税等不可比因素后增长约8%;个人所得税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工薪所得税4092亿元,增长14.4%,财产转让所得税664亿元,增长38%[2]。 由上我国2013年部分税种的税收以及增长情况来看,我国财政收入的中央收入增幅较小,地方收入增幅较大,但是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例仍然较大。另外,我国税收还是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在税收收入中仍然不占主要部分。 2.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部分,其面临着很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篇四:浅谈中美税收现状比较及中国税收制度改革 浅谈中美税收现状比较及中国税收制度改革 摘要:税收是美国支撑提供财政经费来源,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因美国经济兴衰、战争的爆发、政府的更迭以及立法的修改而波动。经过上百年的不断修改和更新,美国的税收制度可谓是非常完善。 中国的税收体系复杂,税收环境混乱,既推高了税收成本,又阻碍了公民的纳税热情。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复杂的东西,效率往往越是低下。因此,化繁为简是中国税收改革的一个方向。基于这样的现状,中国政府有必要对税收体制进行改革,以达到“税收合理合法充足,公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样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中国税收,美国税收,比较,改革 一、 中美税收现状比较 (一)法律层面 税法是调整税收活动中发生的社会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并不是按照传统的划分部门法的方式而划分出的部门法,而是一个综合的领域。其与其他法学部门诸如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都有着相当广泛而紧密地联系。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税收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比较法的观点来看,中国现行的税法结构无疑是“独树一帜”。这种以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为主导的税收法律体系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到目前为止,只有四部与税法有关的法律,而且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常常被行政法规甚至行政规章有意无意的被篡改着。这种税法体系的不健全,突出的体现在宪法上涉税条款的缺失。在作为“母法”的宪法上对税收有意无意的忽略,体现了国家的税收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阶段。而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步,但是还有诸多的不足。税收法治在整个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当起到先导的作用。而实现税收法治的第一步就应当是税收立宪。这也就是要讨论宪法上涉税条款的必要性的所在。 美国有联邦宪法和州宪法两套宪法,二者并行。联邦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和国民之间的关系,州宪法规定了州政府和州民之间的关系。依据宪法和州立法,除各级政府外,还有数量众多的虽然不是一层政府但却有征税权的校区教育委员会和收费权的特别专区。有些校区和特别专区的服务对象甚至是在州内跨地方的。地方政府的层次设置和事务范围因州而异,全国并不完全统一。各州的权力集中度有很大的差别。每级政府依据其自身制定的法律法规实施税收政策。 (二)政府权利层面 政府权利过于集中,已经超出了法律管辖范畴,此外,在实际开展税务征收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的行政法规,改变法律原本规定的征收范畴,造成了,目前国内各行各业税务负担过重的结果。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我国的纳税痛苦指数排名世界第二。而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有近1/4的收入交由国家政府。 而在美国,由于实行联邦、州、地方政府三级政府制度,使得政府的征税权分离,这更有效的保证了“税收法定”原则的实行。此外,美国每一级政府还实行“征管查”三分离的制度,这更好的体现了公正的原则。 (三)税收体制层面 中国目前的税收体制尚不健全。近几十年以来的税收制度,主要是延续民国时期的制度,另外借鉴外国的税收管理经验。但是,这些并不适合现今的中国社会。从纳税体制的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税源监控不完善,对于各个纳税人的监控不完善,导致了严重的偷税漏税状况。2、税收人员专业化程度低。3、税收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在整个税收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并没有发挥的应有的水平,很多时候还是在使用人工、纸质的方式。4、税务代理社会化程度低,纳税人的认识里还主要停留在依靠政府,履行纳税义务上,并没有很好的发挥社会中的专业组织(注册会计师、律师)。5、税务部门服务体制不合理,中国目前实行的服务体制是收入管理型,俨然将税务部门定位为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服务者。6、中国特有的“发票税收”制度,本意是希望通过以票代税来简化税收过程,但同样是这样的方式,也导致了偷税漏税大行其道。 相较于中国,经过近百年的演变,美国的税收体制已经相当完善。通过“统一的社保号”“大额交易必须通过银行转账”这两项措施,保障了对税源的监控。政府对于税收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考试,采用试用期制度,另外还有众多的专门院校,这都保证了税收人员专业化的要求。在税收系统信息化方面,政府采取“税务部门、银行、保险公司、企业联网”的制度,从税源监控到税务征收,一直到税后服务都实现了税收系统的全面信息化,保障了税收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由于美国律师、会计师数量足够多且专业化程度高,一般居民都是通过这些社会性组织进行申报和纳税。相较于中国,美国税务部门的服务体制采取的是典型的“执法服务型”体制。 二、中国税收体制改革 (一)美国税收体制可借鉴方面 1、 多轨征管 采取多个渠道,多种方式进行税款的征收,这样更能保证税款征收的全面性,防止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 2、 税收金额定制放法 例如,美国高速公路的税收定制规则:汽车在平行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上行驶相同的距离,比较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所能节省的钱数,并以此来制定,高速公路应该收多少税款。这样的方式客观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3、 捐赠慈善事业可以抵税(二)中国税收体制改革 1法律层面 为更好的贯彻“税收法定”原则,并做到依法治国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定便是在宪法中加入有关税收的条文,使税收这项政府活动真的做到有法可依。此外还需增加明细的税法,改变以往“以行政为主导,税收法律数量少”的状况,以期做到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支撑整个税收过程,又能保证公民的权利。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一直存在的外企“超国民待遇”也应禁止,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的公平性,同时,有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 2、政府层面 鉴于中国目前的政府权利状况,应该对于政府体制做出改革,形成“征管查三分离,相互监督制约”的局面,这才更有利于税收过程的高效、公平的进行。此外,还需要适当减轻纳税人的税务负担。税少了,企业更有动力去发展,那么政府也就能收到更多的税款,一次达到双赢的局面。最后,改革发票税收制度,这种制度看似合理简单易行,实则隐藏着众多的危机,只有改革了这样的制度,才能更有效的实行税款的征收。 3税收体制层面 采用税银、税企联网的制度,来提升税务系统的信息化,以求达到信息公开透明化,更能进一步完善对税源的监控。政府也要做好对于注册会计师、律师的管理工作,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借此推动税务代理的社会化。另外,税务部门要认真的改革,由“收入管理型”向“执法服务型”转变,做好服务的工作,可以借鉴“流程再造”的模式开展,以为纳税人提供最好的服务为目标。建立多方信息反馈渠道,只有这种互动式的体制才能真正的发挥好政府的只能。 综合以上所有观点,可以看出,中国现状的税收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中国和美国在税收体制上的差距也很大,美国有许多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了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政府需要在税收上作出重要的改革。对此,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相关热词搜索:您现在的位置:
&& 文章内容
中国加入WTO的秘密!丧权辱国啊!
红歌会网| 作者:左大培 | 点击:6858 |
时间:日 01:50
  左大培------中国加入WTO的秘密!&
  请全国人大全面检讨我国加入WTO十多年来经济产业所受到的全面的控制和损害,检讨我国绝大多数人民因此受到的控制和伤害,果断退出WTO,或者重新谈判相关条款,同时对造成目前经济乱象危局的相关人等要追究相应的责任
  后面的文章是左大培先生2003年就中国加入WTO所作出的巨大让步问题向全国人大写的信件,可惜我们今天才看到(转自强国论坛),中国为了加入这个所谓的国际贸易组织,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几乎在所有领域都丧权辱国,我们再来看看全国人大就加入WTO所作出的授权: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展情况的报告》,对我国政府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
  会议认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也是建立完整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的需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并坚持权利与义务平衡、循序渐进开放市场的原则,以确保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
  根据第十五次会议以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新的进展情况,本次会议决定:同意国务院根据上述原则完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和委派代表签署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经国家主席批准后,完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程序。”
  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再回过头来看看人大要求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并坚持权利与义务平衡、循序渐进开放市场的原则,以确保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
,可以说基本落空,造成我国经济的全面不设防,对民族产业造成全面损害,当下的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不是殖民地的殖民经济境地,中国加入WTO的条款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附庸地位,对于一个所谓崛起中的大国而言,结局将会十分悲惨!全国人大应该负起该负的责任!
  左大培:就修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条款问题的建议
  我于一年前的今天——日,向你们寄出了《就外经贸部某些官员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利益问题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信》。时至今日,一年已经过去,我却没有得到你们对我的信的任何回答,甚至连一份你们已经收到我的信的通知都没得到。爲了提请你们注意我曾经寄出过这样一封信件,我特将日的那封信附在本信的后面,供各位查阅。
  在写出那封信的当时,我就已经感觉到,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某些官员当时发出的那些言论,与中国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所作的让步有关。不过那时我还得不到确实可靠的信息来说明,中国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承诺作了哪些让步。今天,我已经占有了有关这些让步的清楚可靠的资料。根据这些数据,我可以断定,中国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所作的让步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我要求你们切实行施人民赋予你们的权力,否决那些将严重损害中国经济未来的贸易政策让步。
  美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詹姆斯·P·朱姆沃尔特所写的《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一文,扼要地概括了各种正式文件中所规定的中国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主要承诺:
  降低关税:
  ——对美国厂商最爲重要的工业品关税将从25%降到7%;
  ——对美国农牧民最爲重要的农业品关税将从31%降到14%。
  对服务业的承诺:
  ——大幅度开放范围广泛的服务业,包括如银行、保险、电信和专业性服务等重要行业。
  体制改革:
  ——在透明度、通知和咨询、执法一致和司法审议这些方面的广泛改革,将有助于消除外国公司在中国做生意的障碍。
  遵守现行WTO协定:
  ——中国将承担起现行WTO协议所规定的多种义务,涵盖范围涉及农业、进口许可、知识産权、贸易及同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技术障碍等等。
  专门涉及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条款:
  ——3年内直接与中国客户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权利;
  ——在加入WTO的3年内在中国销售所有産品的权利(化肥和原油及精炼石油除外,这些産品在加入WTO的5年后可以批发销售,化肥在加入WTO的5年后可以零售);
  ——对投资和进口的批准不再受制于那些会造成贸易扭曲的要求,如有关技术转让、外汇平衡、出口表现和本地原材料含量比例等要求;
  ——不需在中国投资注册即有对中国出口的权利;
  ——逐步取消对数百种産品的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在日前取消与WTO规定不符的所有非关税措施;
  ——取消国营贸易公司对工农业産品的进口垄断;
  ——要求国营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决定必须完全基于商业的考虑;
  ——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及工业品的进口替代和出口补贴。
  保障机制:
  ——美国和其它WTO成员可以在15年内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中继续使用特别的非市场经济方法来衡量倾销情况;
  ——根据一项专门涉及中国的保障机制,美国和其它WTO成员可以在12年内限制扰乱其市场的中国进口品的增加。
  我要特别提请各位人民代表注意:中国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这些承诺中,有许多并不是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必须履行的条件,更不是每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都必须实施的政策。如果中国政府真正忠实地履行这些承诺,我国政府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将在许多方面大大弱于一个正常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从而将中国企业置于比外国企业更差的法律保障环境中。由此而造成的对中国企业的不平等待遇主要体现在:
中国是作爲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但是发展中国家最高可以保留15%的平均关税率,而中国在度过过渡期之后却必须将其平均关税率降到10%。
1997年通过的世界贸易组织信息技术协议规定取消200种最主要的信息技术産品的关税。本来WTO的成员国也可以不加入信息技术协议,但是中国承诺了加入该协议。这就意味着没加入信息技术协议的WTO成员国可以向中国对其出口的信息技术産品征收关税,而中国对由其进口的産品却不能征收关税。
  3. 中国加入WTO之后将允许外国电信资本在中外合资电信公司中拥有49%的股份,而美国和法国却不允许外国资本占本国电信企业的股权超过20%。
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发展中国家对进口的农产品征收24%的关税,而中国却只能征收17%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对美国关注的农产品更是只征收14.5%的关税。
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对配额类农产品在配额内进口部分征收23%的关税,而中国却只能征收3%;把非关税壁垒折合成的混合关税税率,别的WTO成员国可以达到百分之几百,而中国到2005年却必须降到4%。
WTO成员国15年内可以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中继续把中国当成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与此相应的特殊方法来衡量倾销情况,而正常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绝不会受其它成员国如此对待;
WTO成员国可以在12年内限制扰乱其市场的中国进口品增加,中国所受到的这种对待也是正常的WTO成员国所不会遭受的;特别是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来说,这样的承诺等于承认了美国的一系列特殊保障条款(如特别301条款)在这12年内有效,而这些条款并不合乎WTO的规则,只不过因爲美国在法律上规定国内法先于国际法,美国才能采取这些行动。
  与上述承诺相关,协议虽然规定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只生效到2005年,但是又另外规定,如果在年期间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激增,美国就可以采取限制中国出口的紧急进口措施,包括重新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采用原先的纺织品配额。而世界贸易组织的现行协议只允许将进口纺织品配额制使用到2005年。
  8. 承诺了政府不再干预国有企业经营,这也是专门针对中国的特殊约束。
  9. 同意美国财政部向中国证监会提供证券业务方面的咨询者,这就爲美国政府参与调控中国资本市场打开了大门。
  这样一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将中国变成了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受虐待者,使中国无法享受一个正常的WTO成员国在出口上所能够享受的外国开放其市场的待遇,同时却必须在进口上比同类的成员国更多地向外国産品开放市场。而且,即使中国不受这样的虐待,能够享受到同类的WTO成员国的正常待遇,中国也必须因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大幅度降低其进口关税和针对外国进口産品的其它保护措施。这必将严重冲击中国的农业、制造业和战略性的服务行业,特别是对中国的産业升级和长远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
  在我国于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2002年我国的出口增加了20%,不仅比进口增长的速度快,而且出口增长率比2001年高了十几个百分点。那些主张以受虐待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人利用这一点掀起一阵鼓噪,说“加入WTO之后的形势比我们预料的要好”,以此爲由来论证接受这种屈辱的条件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大于弊”。
  其实2002年的出口高速增长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一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五年过渡期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外国对我国承诺在五年过渡期后要实行的开放市场措施大部分已经兑现,而我国承诺的五年过渡期后要实现的开放进口措施兑现得相对少得多。这就造成了“出口受益多、进口受害少”的政策环境,而这种政策环境在今后五年中将会逆转。
  2002年的出口高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口强劲增长的继续。这个时期中国出口增长特别迅速,除了特殊的政策刺激之外,一个重要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出口産业还能够以极低的工资来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放进口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许多措施同时又使大批城市居民和农民进一步贫困化。
  在这方面,这个时期不断进行的开放进口起了特别坏的作用。本来中国面向国内市场的産业已经多半是低收入的行业和産业。而开放这些産品的进口对其国内生産者的影响无非两种:或者是这些産品的生産者在进口産品的冲击下仍能坚持,但是他们还是必须忍受更艰苦的劳动和更低的收入;或者是他们在进口産品的冲击下无法再从事原来的行业,而必须改营它业,特别是出口産业。这样给出口産业提供的高素质、低工资劳动力,是中国出口産品竞争力的根本来源。
  这里出现了一个残酷的因果链条:“开放进口以制造竞争压力”—进口竞争産业的生産者贫困化—他们被迫转变生産结构,可能还转向出口品生産—由于他们更贫穷,因而生産的出口品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出口增加。其实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出口的激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造成的。
  这样靠使劳动者贫困化来增加出口只能是暂时的。要使这样得来的出口增长维持下去,就只能不断使人民更贫困,而这种贫困化总有其限度。更重要的是,这样作不可能不引起严重的社会动荡。何况这样取得的出口增长只是标志着人民的贫困,它不应当成爲我们发展经济的目标。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促成2002年出口快速增长的还有其它一些重要因素:首先是美元相对于欧元和日元的贬值,这使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也相对于欧元和日元贬值;其次是美国经济在2001年的衰退后有一点恢复增长的迹象,而中国的出口受美国的经济形势影响极大;刺激中国出口增长的还有放开出口经营权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当然外国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在某些方面开放对中国産品的市场也起了一点作用。但是最不光彩的是,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提高出口退税的比率、增加出口退税额、一年损失几百亿元税收换来的,某些国有外贸企业还在爲配合政治要求而不惜亏损以增加出口。这样的进出口增加是对中国人民利益的损害,有何成就可言?以上这些因素都是不可能持续存在的,不能靠它们维持中国出口的长期高增长。
  现在就预言中国今后一些年会有多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口和出口会有多快的增长,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但是,不管今后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会有怎样的增长,都不可能抹煞现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给中国带来的损害。按这样的协议加入WTO根本就不是“利大于弊”,而是弊远远大于利。
  以中国的出口和净出口一年增长了多少来衡量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对中国的利弊,这本身就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衡量方式。衡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对中国是否利大于弊,唯一正确的方法只能是把实施这个协议下的中国经济与如果不实施这个协议时的中国经济相对比。在作了这种对比之后,如果实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总体上来说加快了中国经济的産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那实施这个协议对中国就利大于弊;而如果由于实施这个协议导致放慢了中国经济的産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施这个协议就对中国弊大于利,甚至有弊无利。任何懂得真正的经济分析和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的人都会同意,这是衡量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对中国的利弊的真正科学标准。
  按这个科学的标准衡量,履行现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项协议对中国肯定弊大于利,其原因就在于它将导致大大放慢中国的産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中国的技术密集型産业几乎全部属于幼稚産业,其发展速度甚至能否生存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阻止外国産品进口的保护措施。爲了足够有效地保护并促进技术密集型産业的发展,15%的平均关税率远远不够,需要20%的实质性关税的保护。而现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将工业品的平均关税降低到7%,中国急需发展的信息技术産品的关税甚至降到零,又不准中国给予进口替代补贴,这会使中国的制造业得不到足够的保护,从而严重地伤害中国的産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除此之外,现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规定大幅度降低中国的农产品关税和配额内进口农产品关税,这将对中国的农民造成巨大的进口冲击,严重损害中国农民的经济利益;规定开放中国的服务业,实际上是将中国脆弱的金融业置于优势外国企业的攻击之下,并且将蓬勃发展的中国电信産业的优厚利润奉送给外国资本,从而加剧中国的投资不足和金融风险。对于现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所有这些有害后果,我最近所写的《我们今日爲何陷入困境》一文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鉴于现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对中国经济将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我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各位代表:真正行施中国人民赋予你们的权力,指示政府的有关部门与世界贸易组织及有关国家重开谈判,要求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作出重大修改,其核心是加强对中国国内産业的保护程度。这种修改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提高中国的整体关税水平,允许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15%;大幅度提高对中国産业升级具有关键意义的工业品的关税保护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的农产品关税和配额内进口农产品关税;加强对关系国家命脉的战略性服务産业的保护程度;恢复在批准投资和进口时提出有关技术转让、外汇平衡、出口表现和本地原材料含量比例等要求的权力;恢复对工业品给予进口替代补贴的权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向世界贸易组织郑重声明:如果世界贸易组织及有关国家阻止了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作出上述修改,中国就将退出世界贸易组织。按目前这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中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只是片面地开放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让外国资本摧垮中国的企业和经济上的未来。按这样的协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得到的只是一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虚名,丧失的却是高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比这样高昂的开放国内市场的代价,“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虚名其实一文不值。与其爲了这个虚名留在世界贸易组织之内,还不如退出WTO以获得实在的经济发展空间。
  只要不贪图这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虚名,留在世界贸易组织之外就并没有什么可怕,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代价,甚至不妨碍推行“WTO迷”们所热衷于推行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台湾在2001年之前一直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但是却成功地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1万美元,并且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就是按照台湾的经验,我们也满可以等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1万美元之后,再谈接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严酷条件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目前国内的政治和舆论形势使我确实并不指望哪个决策者会真的接受我的上述建议。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写下并向你们寄出了这封信。我写出这样一封信,至少还可以挽救我作爲一个有见地的经济学家的名誉,爲未来而留下一份历史性的文件。留下这样一份文件的目的,是让世人知道,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就有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反对中国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那些承诺;那些主张作出这些承诺的人,将来决不可能有理由说“当时没有人反对作出这些承诺”。
  未来的中国可能因爲接受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严酷条件而发生经济和金融危机。依历史的经验,那些对作出承诺而促成危机负有责任的人,那时很可能将会以“大家都默认了”作借口来爲自己开脱。那时他们会说,爲加入WTO所作出的让步即使是错误的,这个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爲“当时国内没有人反对承诺作出这些让步”。我的这封信就是爲了及早戳穿他们未来的谎言,预先留下一个证据,证明这样说的人是在进行欺骗:因爲在中国加入WTO的当时,就有正直而有洞察力的经济学家坚决反对这些贸易政策上的让步。那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出卖了中国利益的人,不要幻想拿我们——有良心的中国经济学家作挡箭牌,逃避自己应负的历史责任!
  我将向全世界公布我的这封信。寄给你们,就是要立此存照。是非功过,后人自会评说。我欢迎时间的检验和众人的评议。
  请各位代表真正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我的报告和提议,作出你们的选择。
  一个真正中国人的敬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左大培
关注红歌会网官方微博,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4 (6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7 (59次打分)
【已经有188人表态】
[感动最多的]
[路过最多的]
[高兴最多的]
[难过最多的]
[搞笑最多的]
[愤怒最多的]
[无聊最多的]
[同情最多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to汽车关税保护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