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 英文发展村级经济帮助群众增收带着问题先后深入

&&天气预报:
全文检索: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长效富民强村○吴龙福 吴玉华  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按照“激励引导,增强‘造血’功能;分类指导,全面巩固提升”的工作要求,以增强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为重点、以夯实村党组织建设为关键的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着力构建长效化的富民强村增收体系,全区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成为2012年度首批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省级示范县的基础上,全区2013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1508万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61万元,全区13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35个,占村总数的26%,70-100万元的村96个,占村总数的72%,武家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位居全市之首。  一、坚持政策扶持,工作推进合力明显增强  1.工作机制完善,责任落实明确。及时调整完善由区委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四有一责”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四有一责”建设工作,协调解决项目、资金等问题。健全了由区委组织部、农工委牵头,区民政、工信、财政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责、镇村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各镇村成立推进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为重点内容的村级“四有一责”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年度推进计划,细化目标,明确责任,扎实促进村级集体收入增长。  2.突出政策扶持,加强分类指导。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区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村级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强化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村级集体收入增长的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目标要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11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镇村配套一定资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持从各村实际出发,加强对各村产业发展、服务阵地、先进网络以及村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指导,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3.细化目标任务,严格奖惩考核。将村级集体收入增长作为镇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千分”考核、部门“双百”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分解纳入到“强基工程”、新农村建设“123”工程考核体系,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措施和具体考核细则,采取定期督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真考严核。对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认定为“强基工程”不达标,所在村党组织书记不享受“强基工程”激励政策;连续2年不达标的村,取消村集体评优评先资格,所在村党组织书记取消其享受的“强基工程”激励政策。  4.统筹各方资源,开展共创共建。结合“双学双争”、“三争一创”、“牵手行动”、“村企共建”等活动,按照“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作要求,采取部门与村结对、村与村结对、村与企业结对等方式,完善了区领导挂钩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社会力量帮村的长效帮扶机制。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挂钩1个村,101个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81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20多万元,实施帮扶项目62个,为民办实事324件。  二、坚持激发活力,村级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突出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长。  1.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产业特点,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的发展模式,选择村级经济实力强的村,采取成立“联村党委”等方式,通过资源、信息、技术共享,有效破解弱村发展“瓶颈”,带动弱村加快发展。坚持一村一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地处丘陵区域以农业为主的村,充分利用本村山林资源发展食用菌、早园竹、经济林果、生态旅游农业等“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对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的村,兴建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对在学校、开发区或沿公路周围的村,投资兴建老年公寓、外来民工公寓、工商企业配套储运设施、三产经营用房等,搞好对外租赁经营,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2.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取得突破。坚持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加大38个经济薄弱村20.5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招商力度,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200多万元。连续两年落实1200万元区财政专项资金,完成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25个区级经济薄弱村标准厂房建设,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50多万元。对低收入纯农户较多的村,注重发挥各村自然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农家乐以及“房东”经济。  3.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依托各镇村产业优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80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6家,专业合作社成员6.6万人,带动农户10万户。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124家,累计流转土地15.46万亩,涉及农户8.25万户。加快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成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119家,占总村数的89%,社区股份合作社成员3166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2%,量化折股净资产2.81亿元。鼓励引导农民组建农家乐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农民消费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坚持夯实基础,村级班子建设明显加强  1.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创业致富能力”为主要内容,每年组织实施“培育百名村官、推动百村创建”培训计划。建立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利用“周末课堂”、党员远程服务平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载体,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办班、技术培训、外出参观等形式,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新素质、新本领、新眼界的农村基层干部骨干,使其更好地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领头雁”的重任。年,对区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全覆盖专题轮训,分二期举办了“双百干部进浙大”主题培训班。镇村举办各类专题学习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20多班次,培训农村党员1.6万人次。  2.更加注重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出台《加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不断完善村党组织承诺责任制、任期目标考核以及议事规则、“双述”、“双评”等各项制度,细化落实村党组织在推动富民强村、加强基层组织、推进村级民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责任。扎实开展“连心结对”、“牵手行动”等结对帮扶活动,5600多名农村党员作出公开承诺事项1.3万多条,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3031个。积极推进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创新,大力推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三级联建”、“阳光村务”工程、村级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建设,“村官”防腐保廉体系建设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  3.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定三有”政策,明确村书记在职时有合理待遇、干得好的有发展前途、离职后有生活保障。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任镇领导干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激发了全区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加快了全区新农村建设进程。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委农工委 吴为副主任)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 09:36:00
&&如何迅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源泉,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落后,囿于体制束缚。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素质偏低,不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而解放思想,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有些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公家的事&。&
  2、机制不创新,缺乏良性的投资经营机制。缺乏既安全、收益率又高的投资项目,是村集体资产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行政村集体没有投资经营意识,极少的村财疲于应付日常运转。在土地征用费收入的处置上,不少村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把大部分用于没有经济收益的项目,这样势必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从子孙后代手上预支本钱。总之,我镇村级集体经济仍处于一种原始的、自然积累阶段,要步入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任重而道远。&
  3、思路不开阔,不能变资源优势为新兴产业优势。在深化农业改革过程中,许多村干部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只会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没有用&,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领导无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难混。殊不知,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势可找、都有潜力可挖,如水域宽的地方可以搞立体养殖,还可以利用山野风光、历史文化积淀,开发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等等,通过挖掘发挥资源优势、树立品牌意识,村集体还是有增收的新途径可找的。&
  二、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环节。农村&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才能调动干部积极性,达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证,确保农村经济及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有钱办事&是实现&三个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现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1、严格制度,加强管理,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推行重大村务票决制和村财使用票决制等。&
  2、加强激励扶持,做到&输血&和&造血&并重。资金困难是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强化帮扶措施。&
  2.1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2.2要健全完善促集体经济增长的激励扶持政策。把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研究制定具体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同时对村级在村内或城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民营经济、创办工商企业的,要在财政政策、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全方位扶持。&
  2.3发挥驻村任职干部作用,扶持发展相对薄弱后进村集体经济。利用省、市、县下派驻村任职干部这一契机,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等不足,努力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3、培育主导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集体经济要想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发挥其带动农户家庭经济同步发展的作用,仅仅依靠从农户收取的部分剩余价值是难以长久维持的。因此,必须依托自身优势,挖掘内在潜力,集中培育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1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因村制宜,不能千篇一律。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与本村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地线优势的,必须借助城市的辐射和牵动作用,以工兴村;有资源优势的,必须大力搞好资源的深度开发,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使干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干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与农民增收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千方百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公益事业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用农民增收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使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
  3.2挖掘潜力,千方百计化解债务。从实际出发,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宗旨,努力挖掘村级化债潜力。&
  (作者单位:151800黑龙江省巴彦县德祥乡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本文TAGS: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本站专注于、、及各类服务,联系QQ:(企业版多工号),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0808380(多线路)
联系地址: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 610065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苏ICP备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          
数码娱乐DVD导刊双语学习报
当前位置:
合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凌云赴联系点调研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来源:&&作者:
山石 许超众
  昨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凌云深入长丰县岗集镇斗镇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调研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她强调,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牢牢把握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第一要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斗镇村位于岗集镇北部,通过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环境变美了,居民收入情况又如何?凌云对此非常牵挂,并进行了实地走访。在困难群众唐立刚、李生丛家中,凌云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并叮嘱镇村相关负责人要大力拓展扶贫项目,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随后,凌云在斗镇村部召开了座谈会。在认真听取村“两委”班子工作情况汇报后,凌云指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经果林、光伏扶贫等行之有效的手段,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长效机制,让群众安居乐业。要充分利用空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用语等上墙,让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浓郁的文明氛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凌云强调,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认真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做到位。要进村入户,根据每个家庭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要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需,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真正把斗镇村打造成为一座居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的美好乡村。
  凌云还实地调研了合肥万和新能源项目建设情况。(合肥日报)
延伸阅读:
 06月14日
 05月23日
 04月24日
 05月23日
 12月21日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级增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