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ipad能源,还可以怎么做

中国储能网讯:3月31日,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题论坛举行,吸引了超过200位参会代表来到现场,可以说是本次大会最热门的分论坛之一。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主任保罗&弗兰克尔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良忠共同主持分论坛,来自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摩根士丹利、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10位嘉宾精彩演讲,分享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真知灼见,并与与会代表热烈互动。
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的关键点是什么?新能源发电直流汇集与送出技术的前景如何?可再生能源输送和消纳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未来电网将采用哪些技术消纳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消纳对环境又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是这场分论坛最受关注的话题,技术研究、消纳并网、项目示范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在发言中,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能源系统工程中心主任本&科鲁普斯基分享了美国现代化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最新研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峰探讨了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中的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技术,摩根士丹利董事经理黄守仪则预测了全球城市化发展中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对问题的探讨,对现状的分析,还是对趋势的预测,嘉宾们的精彩发言传达出的,是各国能源电力行业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的信心和期待。
发展新能源需建设现代化电网
●本&克鲁普斯基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能源系统工程中心主任
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如安全问题的威胁、极端天气的挑战、规模越来越大的清洁能源并网需求等,这些挑战都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建设现代化的电网,不仅是美国,这是全世界都应考虑的问题。
美国能源部对未来现代化电网的愿景是,传统与可再生能源、储能、大型分布式发电实现无缝连接;成为服务全球清洁能源经济繁荣、竞争、创新的关键平台;给消费者提供弹性、可靠、灵活、安全、可持续和可负担得起的电力,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需要电力。
美国规划到2050年50%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并网,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如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研究,在夏威夷岛上部署应用智能电表先进技术,通过开发应用智能的逆流器来应对电压波动的情况。再比如在波多黎各岛上开展小岛式的光伏系统研究,通过自动化控制来控制光伏发电量,实现对频率的控制从而保障较为可靠的能源供给。要实现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并网,需要进行集中化的管理,现在电网系统中有成千上万的小型分布式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光伏板、电动汽车等,需要对分布式的并网模式进行有效的控制。
此外,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都要通过互联方式实现并网,确保网络安全非常重要,包括保障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跟配电网络并网。
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张家口示范
●王志峰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中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项目是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一个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就地消纳一部分新能源不仅是解决并网问题的一个途径,也是解决就地排碳问题的一大途径。
就地消纳的重点在建筑采暖,例如,张家口采暖期有138天,283万吨标准煤的能耗在建筑用能方面。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可以为建筑供暖。新能源就是风能、太阳能,包括光伏还有地热、还有生物质能。
首先是空气源热泵,这个适合于5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但空气源热泵的问题是虽然节能,但需要消纳电。电的来源是否应该在张家口,因为就地消纳能源,是否能用自己产生的清洁电力,这是一个问题。第二种是太阳能热泵。太阳能热泵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小、运行成本低、热泵还可以自动选择最佳工况运行,但也存在成本及耗电问题。第三种是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是我们普遍采用的,是有地暖管或者是土壤源的热泵。还有一个可再生能源采暖的方式,那就是太阳能。太阳能可以用跨季节储热系统方案,德国和丹麦做得非常好。这是丹麦的例子,已经做到了跨季取热。虽然投资更高了,但是只有水泵的消耗,没有电能的消耗,运行费用很低,接近于现在消费的二分之一。
甘肃要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示范基地
●李明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甘肃新能源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可装机容量可达到8200万千瓦。截至2015年,甘肃装机容量已达到4642万千瓦,新能源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已经超过了总容量的40%。与此同时,甘肃新能源发展也面临着电网的消纳矛盾突出、电网的调峰能力不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不断增加等挑战。
全球能源互联网框架下的新能源消纳,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十分重要。国网甘肃电力开展了包括两项国家&863&和一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的课题攻关,先后建成两个甘肃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组织相关研究。其中包括电网电源负荷协调控制示范工程、河西走廊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新能源调相运行特性优化研究及示范应用等。
全球能源互联网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坚信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通过甘肃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示范基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甘肃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有利推动甘肃新能源客观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实践,真正能够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落地积累成功的经验,打造中国的样板。
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大的市场在中国
●黄守仪 摩根士丹利董事经理,亚太电力、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清洁技术投资银行部主任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非常了不起的愿景,一方面能够满足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推动化石能源燃料的替代,促进跨国乃至洲际的特高压电网建设和联网。
实际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很多特征在中国已经实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挑战已经非常严峻。中国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建成了多条远距离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而且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承诺2030年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实现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20%的目标,将推动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对可再生能源来说,上网电价、利用小时数等问题能够成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下,全球能源互联网日益成为全球的现实。
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发电装机和可再生能源方面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目前,风能和太阳能还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以及海外的市场仍然需要电价、上网等方面的补贴,通过激励机制推动发展。中国企业是全球节约成本的领先企业,在接下来的五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通过中国企业的不断推动,风能和太阳能能够实现上网电价同等的竞争力。
中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把全球能源互联网项目推广到海外加以实施。国家电网公司是中国企业中最先走出去的,推动了全球输电网络的一体化。
在亚洲之外,全球能源互联网最有吸引力的市场就是欧洲。欧洲已经实现跨洲电网互联,整个欧洲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共享,这些输电运营商实现并网之后,还需要投入资金提高装机容量,将输电网进一步升级到特高压,未来能够接受更多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网提供到负荷中心。中国在欧洲电网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有所作为,中国企业有能力在欧洲倡导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亚洲、在全球都是非常有前景的。
发展可再生能源要破除技术障碍
●保罗&范&松 RWE中东、北非及土耳其分公司总裁
从再生能源装机量看,欧洲和中国几乎是相等的,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方面是世界第一。
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消除技术上的障碍,实现协同效应,尽可能减少弃风弃太阳能的情况,降低成本,为整个电网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这方面透明度非常重要,我们要确保建立起健全合适的市场价格信号机制。另外,储能、蓄能技术非常重要,比如迪拜70%的用电负荷是用于满足降温、空调的用电需求,这是沙漠地区的一个特点,也是我们未来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特点。
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从2010年到2015年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各国在不断扩大、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量。首先是建立工程数据库,在数据库当中,记录了所有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并且把这个项目是否跟电网联网记录在内,还记录了每一个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稳定性和一些技术参数,提供了有关区域项目相关信息,而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要实现这种协同效力。在中东、非洲地区,太阳能的资源很充沛,而在欧洲有一些风力发电资源,如果把这些有效的地区连接在一起,我们能够节省预计30%的成本,所以我们做了很多的电力互联研究。
可再生能源更加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托马斯&卡博格 可再生能源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
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发展的经济性问题和成本问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有人曾提出,随着发展风能、太阳能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其成本必然会下降,也使得风能、太阳能发电比传统发电技术具有成本上的优势。目前,应该对仍然不具备盈利能力的新的发电技术进行补贴,使得新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比传统发电技术更具竞争力。早些时候德国的补贴以及后来中国的上网电价补贴,使得风电产业化大规模发展。2014年的报告显示,在新的发电技术中,风电成本最低,葡萄牙EDP有一份报告称,风电比燃煤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的成本低了26%。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否有竞争力,主要依赖于已有装机容量多大,装机规模多大,同时这个国家或市场的金融行业是否有丰富的经验,向太阳能行业提供高效的融资。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太阳能和风电已经成为富有竞争力的技术。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太阳能和风电的成本会停止下降,而且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容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太阳能,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作为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不断上升,已经超越了核能。
与化石能源相比,经济发展得越好,部署的可再生能源越多,成本反而越低。所以,可再生能源更加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对于世界各国人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价值点。
应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弃风问题
●高虎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来,已经建立起完备的政策。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补贴,二是弃风。中国大规模风电和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需要加快建设输电网络,才能更好地解决资源与负荷之间的问题。
中国在大量消耗燃煤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消纳清洁能源,减少弃风?比如,2011年,中国选择在弃风最严重的吉林省启动风电供暖示范项目。项目的核心是探讨风电供暖的经济可行性。该项目选择了一个城镇的供暖热力站,用风电供暖示范项目替代两台燃煤锅炉中的一个。假如风电没有被弃掉,而是直接并网,同时又能够实现风电供暖,那么对投资商而言,这将是很好的收益。
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还不够健全。去年我国出台了6个配套文件,核心要建立这样的电力市场,如果能够通过很好的价格机制,让风电更好地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那么风电能更好地发展。
中国近年来雾霾频频出现,特别是东北地区。一边是弃风,一边是雾霾,这种矛盾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更好地去解决。
工业电气化
太阳能将为工业能源需求
做出重要贡献
●何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在全球的能源终端总消耗中,建筑和工业过程中的耗热量占世界终端能源的一半。从国际能源署提供的太阳能供热和路线图可以看到,到2050年,工业过程中的加热已经变成太阳能热利用中最主要的部分。
根据工业领域用热温度要求,热利用通常可以分为低温、中温、高温热利用。95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区间为低温,包括常规的供暖需求和工业过程中的用热需求,比如清洗、漂洗和食品加工;95摄氏度至250摄氏度的温度区间为中温,一般是以蒸汽的形式供热;大于250摄氏度的温度区间为高温,用于金属制造、套图和玻璃制造。
太阳能在工业过程中的热利用目前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却是太阳能热利用领域里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工业能源需求占总能源需求量的28%,并且大部分用热量低于250摄氏度,可在食品、运输设备、化学、防治等工业领域应用。可以说,太阳能热利用非常契合工业过程中的热的需求。将来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太阳能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太阳能将为工业能源需求做出重要贡献。
美国的电气化减排之路
●托马斯&威尔逊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项目经理
美国制定了详细的减炭目标,年电力行业减少32%的排放量,2050年减少80%的碳排放。整个美国2025年的目标是减少28%的碳排放,然后2050年整个美国经济体是减排80%。
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电力行业能发挥巨大作用。根据2011年的数据,美国碳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火电厂、交通行业、工业、天然气发电、石油。美国已经推出清洁能源法律或监管政策,严格监管高污染行业。
美国电力行业如何能够实现80%甚至是85%的减排?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一条可行之路,如何实现不同的可再生能源之间的补偿是关键问题。美国风电资源比较丰富,配合强大的输电网络,电力行业实现减排目标相对容易。而交通运输业对化石能源依赖度强,减排则并不容易。另外,在建筑行业,美国绝大多数的家庭供暖通过天然气或者热泵实现,有相当大的减碳可能性。
结合相关技术,我们预测了未来不同行业用电量的情况。未来五年内,美国用电量会上升16%,如果引入碳税收的话,对于减排格局会有一定影响。
美国也在考虑加快电气化过程,推动实现电力行业减排,建立整个经济体绿色发展模式。为了达到整体减排的目标,不仅电力行业要减少碳排放,其他行业也应该做到这一点。
电气化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赛德里克&菲利伯特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高级分析师
如果工业能够更好地实现电气化的话,就可以建立多样性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工业的能耗尤其是加工热能,占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各国围绕着太阳热能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利用太阳热能洗车、做饭等。在丹麦,甚至已经建成一个项通过这样的热能技术,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不是用天然气,而是通过热能来。
电气化也在进一步普及发展当中。在黑色有色金属行业中、在先进制造业当中,能够实现整个行业上游的节能。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高效的电力供热技术,比如说电阻技术能够与现在的燃煤锅炉短暂共存作为过渡性解决方案。
在工业系统中还有很多的机会来实现工业系统的低成本化和灵活性。如果应用到工业化当中有很多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在那些电力行业含碳量很高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充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建设输电网络,甚至还能让电力出口。我认为还可以通过在工业事业企业当中颁发绿色认证、证书这样的方法,推广清洁电力的应用。
相关阅读:
【该信息共被浏览了394次】 【】 【】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 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 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 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科学,生活
提供能量的物质
常用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
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简介/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风力能源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关于能源的定义,约有20种。例如:《》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
能源产业/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2012年前三季度,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加之极端不利气候影响较往年减少,全国能源消费增长放缓,能源资源供应充足,能源供需呈现了近几年少有的宽松态势。预计全年电力等主要能源品种消费增长将低于年时期水平,创历史新低。前景预测&
随着宏观经济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回暖,且在国内外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企业补库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工业生产将企稳,这将拉动对能源的需求。预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需求仍将维持一定的宽松状态,但随着经济企稳基础夯实,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从下半年开始,煤炭、电力和油气等主要能源产品消费量将重新快速增长,届时全国能源供需形势仍将回到以往的偏紧状态。
分类/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能源按来源分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建设大事记/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2003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重大决策。2005年2月,国务院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煤矿瓦斯防治的重大问题。2005年以来小组会议每年召开一次。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从产业布局、市场准入、产业技术、企业组织等方面明确了鼓励性、限制性和禁止性政策。2007年12月,我国发电装机迈上7亿千瓦新台阶。2002年至2007年五年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约3.5亿千瓦,相当于新中国成立至2002年50多年的总和,也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发达国家电力装机的总和。2008年底国家石油储备一期项目全部建成,并储满原油,我国石油安全有了初步保障。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年)》,国家石油储备二期于2009年初启动,项目建设已全面展开,其中独山子、兰州项目已建成投用。2009年8&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四级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按照风力资源优劣,划分出四个区域,并划定相应标杆上网电价。风电标杆电价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日,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年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成功建成“海上大庆油田”,我国由此跨入海洋油气生产大国行列。2010年底,中国风电装机总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风电装机世界第一大国。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布,提出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改变了过去敞开口子供应能源的发展思路。日,中国石油(8.60,-0.07,-0.81%)海外油气作业年产量突破1亿吨、权益产量达到5000万吨,“海外大庆”高水平、高质量建成。2012年5月,国家能源局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页岩气发展规划()》,大力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以增加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有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按能源性质分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海洋能)。人类利用自己体力以外的能源是从用火开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等。现正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当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但地球上这些燃料的储量有限。未来铀和钍将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人类实际上将获得无尽的能源。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分可分为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等。太阳能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分可分为和新型能源。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他分类人们通常按能源的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可燃冰新能源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凡进入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商品能源。国际上的统计数字均限于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农作物残余(等)。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约为0.6太瓦年,相当于6亿吨。据估计,中国1979年的非商品能源约合2.9亿吨标准煤。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人们对一次能源又进一步加以分类。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反之称为。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地热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从地球内部巨大的蕴藏量来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质。核能的新发展将使核燃料循环而具有增殖的性质。核聚变的能比核裂变的能可高出5~10倍,核聚变最合适的燃料重氢(氘)又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能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支柱之一。
现状/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一、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的开发。三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四、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五、能源资源结构先天存在缺陷。多煤少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先天缺陷。我国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石油年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能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26%上升至2011年的57%。与此同时,我国油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进口通道受制于人,能源安全保障压力巨大 。
状况与政策/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能源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能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一、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22.1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1.8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二、能源节约效果显著。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钢、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三、消费结构有所优化。中国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四、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国能源科技取得显著成就,以“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煤炭工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在电力工业方面,先进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普遍应用,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初步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高温气冷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烟气脱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高。正负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五、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也把减少和有效治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为其主要内容。2006年,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近100%,烟尘排放总量与1980年基本相当,单位电量烟尘排放减少了90%。2006年,全国建成并投入运行的脱硫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04亿千瓦,超过前10年的总和,装备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六、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中国能源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能源工业改革稳步推进。能源企业重组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工业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电力工业实现了、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价格机制不断完善。
节能/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节能的中心思想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能源资源的开发到终端利用,更好地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以达到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费。由于常规能源资源有限,而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则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节能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节约常规能源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因为这些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尤其是石油,它的世界贮量相对很少),千方百计地寻求代用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
定价改革/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能源价格成美经济风险2012年以来,中国能源市场化定价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调价逐渐走向透明。预计2013年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将推出、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扩大或推向全国、煤电联动有望进一步推进。2012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多次强调,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望“择机出台”。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油价和国内通胀较低的时候,是新机制出台的良好时机。隆众石化网分析师认为,新机制可能呈现三种形态:涨跌4%幅度不变,调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涨跌4%幅度不变,调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三地参考原油现货中的辛塔替换为阿曼;取消涨跌4%的调价界限,调价周期硬性规定为10个工作日。李彦说,不管是哪种模式,调价周期缩短势在必行。在各界的期盼之下,预计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将于2013年面世。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从长远来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应与成品油流通市场的改革同步推进。在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合理消费的同时,通过打破相对垄断、形成一个竞争更加充分的市场,在竞争中倒逼炼油企业降低成本,使价格进入更合理的区间。在天然气领域,《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建立上中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东方油气网天然气市场分析师吕颖认为,2013年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有望进一步推进,对于门站价采用市场净回值法,下游采取上下游联动机制。林伯强也预测,2013年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将扩大或推向全国。吕颖表示,未来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可能随着采购成本变化而变化,即天然气出厂价格上涨、中游门站价及下游终端销售价格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煤价并轨良机已经来临。发展改革委已就2013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定调,核心政策包括三点:首次取消煤炭重点合同;首次放开铁路运力配置;继续完善煤电联动机制。同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的《关于取消重点合同推进电煤价格并轨》的报告已上报国务院。另外,就2013年煤电合同谈判,发展改革委已就《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据业内人士透露,取消重点合同后,煤矿企业和用户企业不分所有制和隶属关系,可以公平自主衔接订货,优质优价?同时,国家不再规定哪些是重点行业和重点保障领域。对于煤价并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从市场化角度来看,煤价有必要进一步放开?但在煤价市场化的同时,下游电力市场的改革也需要跟上?电价也要有弹性,实现煤电价格联动。专业人士认为,并轨后电煤整体市场价格水平会降低,介于市场煤价格和合同煤价之间?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煤价并轨之后,煤企不再需要通过合同煤向下游用户让利?另一方面,如果煤企不需要廉价出售合同煤,那么也就不必过多提高商品煤售价以抵消合同煤的损失。对于本来合同煤比例小,或者根本没有合同煤的中小电厂来说,如果整体煤价不再走高,电厂受影响也不大?电煤的市场化也有利于电力行业的良性竞争。不过,在目前电价无法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真正的电煤市场化改革依然步履维艰?虽然并轨后的全面市场化有利于煤价回归合理水平,也会进一步推动煤电联动的进程,但煤电联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很难实现。
生物能源/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又名生物质能)是利用有机物质(例如植物等)作为燃料,通过气体收集、气化(化固体为气体)、燃烧和消化作用(只限湿润废物)等技术产生能源。只要适当地执行,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质能燃料是如何产生出来。
目前全球范围正在炒做用玉米、小麦、食糖等粮食来制造汽油等能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过高价格带来的过高成本。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挑战/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约束突出,偏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中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预测  /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世界石油价格世界石油价格定义为石油精炼企业的年平均进口原油收购成本。基准情景代表了当前对可能行为的判断,OPEC可以通过调整产量使世界石油价格维持在22-28美元/桶范围内。据估计,OPEC将是中期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供应者,因此它的产量决策将对世界油价有很大影响。世界低油价情景代表未来市场石油生产竞争激烈并且供应充足。高油价情景代表OPEC出于非经济原因,制定较低的石油产量目标,内部团结且能够形成市场垄断。世界石油供应据预测,2025年的世界供应将比2001年增加4400万桶/天。产量的增加不仅来自OPEC国家,也来自非OPEC产油国。然而,总增加量中可能只有40%来自非OPEC国家。在过去20年中,非OPEC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导致OPEC的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其历史最高市场份额1973年的52%。新的勘探和开采技术、工业成本降低、政府对厂商的财税优惠政策都有利于非OPEC产油国石油生产量的继续增加。未来20年中石油需求增加量中的60%将由OPEC成员国产量的增加来完成,而不是依靠非OPEC产油国。预计在2025年OPEC石油产量比其在2001年的产量高出2500万桶/天。预计OPEC组织2010年的生产能力比前期预测的略少。一些分析家提出OPEC可能通过保留生产能力扩张的策略来追求价格继续攀升。储量与资源量石油资源基准可以分为三类:已探明储量(已探明但未开采的石油),储藏增长值(主要由于技术因素增加了油气的,导致储量的增加),未发现储量(有待通过勘探发现的资源)。美国、前苏联、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的较快,而前苏联和中南美洲的未发现储量较大。世界其他机构预测的价格数家分析机构对石油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的差别较大。原油价格在未来的20年中,价格基本维持在20~25美元/桶的水平。
转化  /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各种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转化,在一次能源中,风、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种风力机械(如)和水力机械(如)转换为动力或电力。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一般是通过燃烧将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将热能通过各种类型的热力机械(如、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转换为动力,带动各类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工作;或是带动发电机送出电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发电和交通运输需要的能源占能量总消费量的很大比例。据预测,20世纪末仅发电一项的能源需要量将大于一次能源开发量的40%。一次能源中转化为电力部分的比例越大,表明电气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先进,生活水平越高。
危机/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传输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伴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两次世界大战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法国总理克莱蒙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可见,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时便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能源安全的内涵得到极大拓展,特别是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也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二百年(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20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呈现出与历次石油危机明显不同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它不仅仅是能源供应安全问题,而是包括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格、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的瓶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启示  /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1.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中国能源安全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趋势/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汽油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IEA)对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总体上偏低,一方面是与不同国家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据IEA的预测研究,在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增加它的竞争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与多种因素有关,因而成本预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些预测结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成本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并制定颁布了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在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和空调的使用具有同样特性,如大规模开发必将导致区域地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太阳能发电具有布置简便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在德国甚至接近全国发电总量的5%-8%,随之而来的问题令我们意想不到,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风力发电在19世纪末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的独孤求败,由于它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首选,然而,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我们又一困惑。早在2001年,MUCE就为了开拓稳定的海岛通信电源而开展一项研究,经过六年多研究和实践,终于将一种成熟的新型应用方式MUCE风光互补系统向社会推广,这种系统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和太阳能发电进行10:3地结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电力输出。在建筑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灯、海岛均进行了实际应用,获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数据。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H型)突破了传统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启动风速高、噪音大、抗风能力差、受风向影响等缺点,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理论,采用了新型结构和材料,达到微风启动、无噪音、抗12级以上台风、不受风向影响等性能,可大量用于别墅、多层及高层建筑、路灯等中小型应用场合。以它为主建立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具有电力输出稳定、经济性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也解决了太阳能发展中对电网冲击等影响。
中国政策/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发展情况
中国能源发展情况概括讲,大致有五个特点:
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大国。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其中,原煤产量35.2亿吨,原油2.03亿吨,天然气1027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五和第六。电力装机容量已突破11亿千瓦。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了13亿人口的能源需求。
第二,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有明显进步。过去的6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下降21%,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3亿吨。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目前,中国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到70%以上,火电每千瓦时发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08克,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第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速。中国水电装机已超过2.5亿千瓦,居世界第一。核电投运机组15台,装机规模125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6台,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风电并网装机超过5500万千瓦,成为世界风电大国。太阳能发电增长强劲,今年底装机容量将突破700万千瓦。
第四,能源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完善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气田采收率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备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装置设计和制造能力。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0%以上,井下600万吨综采成套装备全面推广。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80万千瓦水轮机组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形成了完整的研发和制造产业链。
第五,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2.6吨标准煤,人均用电量达到3500千瓦时。过去10年,我们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电网改造,提高了农村居民用电可靠性,同时还解决了3500多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2.1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先后建成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1.8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能源节约效果显著。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钢、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国能源科技取得显著成就,以“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煤炭工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在电力工业方面,先进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普遍应用,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初步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烟气脱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高。正负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的能源政策也把减少和有效治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为其主要内容。2006年,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近100%,烟尘排放总量与1980年基本相当,单位电量烟尘排放减少了90%。2006年,全国建成并投入运行的脱硫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04亿千瓦,超过前10年的总和,装备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中国能源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能源工业改革稳步推进。能源企业重组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工业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电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价格机制不断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中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青藏高原发现新能源可燃冰至少350亿吨油当量。日在北京介绍,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洪涛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他介绍,初略的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发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其中包含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政策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几个方面。规划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
新能源/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旧能源新效率无热引擎出新路:索罗斯投资(投机)新能源的另解
发动机效率趋向100%的旧燃料新能源
氢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新能源的方式,只是能量利用多步骤中前移的一环。而被忽视,潜力巨大的发动机或做功原理、观念的革新更是未来能源开发的第一大方向!
现在的能量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惊人。经典的热机做功方式,能量做功的有用效率只有25%(1/4),最高也就1/3(33.3%).而100%能量中的75%(3/4)、或66.67%(2/3)都作为无用的热浪费掉了。另有意外,“班克斯热机”是利用记忆合金制成的不要燃料,不耗电力的高效发动机。
热机做功的原理是燃料产热=微观粒子的无序运动。这个热运动,平均说三维空间上每个方向的能量各占1/3,而热机做有用功的也就三维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维度。其他二维方向上的能量只好作为废热浪费掉!
几十年前已经开始冷落的“绝热发动机”没有像“古典热机原理”预测的那样提升发动机的效率。证明古典热力学机理模型有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热机出口温度与入口温度的比不是决定发动机效率的关键因素!“绝热”显然已经不是提高热机效率的好创意。原因何在?源自“新热力学发动机原理”!“无热发动机”。当热已经产生,无序运动已经出笼,魔兽就控制不住了!引擎的效率被这1/3或1/4极限桎梏住了。陶瓷“绝热”只是没有诊断对的“错方”,用错药就是必然。
当旧能源(包括新能源)没有产热,新引擎100%做功才会成为可能!也就是旧、新能源微观做有序的一维的运动,发动机的效率才能回归100%,浪费的2/3或3/4能源才可引尔能发,不向或少向环境排泄废热,污染环境,节约大自然的资源!
充分利用好旧能源,为新能源的完美浮出打好前站,做好基础!
可持续发展/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和是能源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资源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一两年,从中央到国务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中部地区发展。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可持续能源研究研究是一本关注能源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由发行主要刊登太阳能、、、沼气能等各种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能源与经济、环境、政策等关系的学术论文和成果评述。本刊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并致力于学术的繁荣,旨在为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研究者、能源工作者等研究并关注能源发展的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能源持续性发展的交流平台。研究领域: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核能天然气水合物能二次能源蒸汽能沼气能氢能激光能能源系统工程能源科学技术其他学科能源消费的环境影响可持续能源政策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22:18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更好地利用ipa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