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进一步小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大,最需要政府哪些方面支持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
莆政综〔号
【发布日期: 17:09:00】 【点击量:】
【字体显示: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建筑业,优化产业结构,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发展壮大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3〕44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15〕68号)的规定,结合《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莆政综〔2013〕77号)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支持企业办公和基地建设
  (一)鼓励集中购买办公用房。企业注册地在本市的,按照1000元/平方米标准给予购房补助,本市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享受补助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享受补助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二级总承包企业可以享受补助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鼓励本辖区内的建筑企业集中购买办公用房,房地产企业要给予适当优惠。购买办公用房补助,企业注册地在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和秀屿区的,补助资金由企业注册地政府补贴80%,市政府补贴20%,企业注册地在本市其他地区的由同级财政自行承担。
  (二)实行办公用房租赁补助。本市特级、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享受办公用房租赁补助政策。在本市租赁办公用房的,按照每月20元/平方米标准给予租房补助,补助面积特级总承包企业不超过2000平方米,一级总承包企业不超过1000平方米,补助期限为2年;企业已申请购买办公用房补助的不得重复申请享受租赁补助。企业租赁或购买办公用房的,不可转租或出售,仅限公司自用。企业注册地在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和秀屿区的,补助资金由企业注册地政府补贴80%,市政府补贴20%,企业注册地在本市其他地区的由同级财政自行承担。
  (三)落实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在工业园区内安排相对集中土地,用于建筑企业生产基地用地,原则上特级总承包企业供地25亩,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供地15亩,二级总承包企业供地10亩,具体由县、区(管委会)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二、积极引进外来企业
  积极引进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企业,重点引进具有公路、铁路、港航、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和桥梁、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央企全资或控股企业及上市企业。引进企业注册本市并书面承诺10年内不离开本市的,按照本地建筑企业晋升特级总承包和一级总承包资质予以奖励;给予搬迁补助费100万元;给予企业办公装修补助,补助金额为300元/平方米,补助面积特级总承包企业不超过2000平方米,一级总承包企业不超过1000平方米;当年度在本市产生税收的企业,以当年度在我市的建筑业产值指标考核,再给予产值奖励:
  (一)按市统计局统计年度产值在2亿元及以上、15亿元以下的,企业每增加1亿元产值给予5万元奖励,但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70万元。
  (二)按市统计局统计年底产值达到15亿元及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在此基础上,企业产值每增加10亿元,奖励金额增加50万元。
  (三)按市统计局统计年度产值达到10亿元及以上的,可以享受办公用房补助优惠政策。在我市租用办公用房的,按照每月2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租房补助,补助期限2年,补助面积特级总承包企业不超过2000平方米,一级总承包企业不超过1000平方米;在我市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按1000元/平方米给与补助,补助面积特级总承包企业不超过2000平方米,一级总承包企业不超过1000平方米。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其中一种办公用房补助方式,但不得重复享受。
  上述奖励补助资金为企业注册地迁入当年度补助,除租房补助外,均仅补助1年。如在承诺期间迁离本市的,必须退回上述所有补助资金后,工商、税务和住建等部门才给予办理外迁手续。企业注册地在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和秀屿区的,补助资金由企业注册地政府补贴80%,市政府补贴20%,企业注册地在本市其他地区的由同级财政自行承担。
  三、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
  (一)服务外出承接业务手续办理。市住建局、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对本市企业赴外地承接业务需办理的诚信证明、介绍信和《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等业务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企业更好地拓展外地建筑施工任务。
  (二)鼓励企业拓展省外市场。
  1.本市企业在省外承接的工程项目,在本文件生效日以后,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杯)的,可在参与我市综合评分的大型项目(单项合同1亿元及以上)时,给予加0.5分鼓励;
  2.本市企业上年度外出经商回莆上缴的所得税在300万元以上600万元(不含600万元)以下的,可在参与我市综合评分的大型项目(单项合同1亿元及以上)时,给予加0.3分鼓励;在6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不含1000万元)以下的,可在参与我市综合评分的大型项目(单项合同1亿元及以上)时,给予加0.6分鼓励;1000万及以上的,可在参与我市综合评分的大型项目(单项合同1亿元及以上)时,给予加1分鼓励。缴纳的所得税税金以税务部门出具的证明为准。
  以上两项加分奖励总得分不超过1分;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杯)的,须在奖项(杯)发布之日起1年之内采集,在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网公示、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2年;缴纳的所得税税金得分奖励,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1年。
  四、积极财税扶持政策
  对本市规模以上建筑业企业凡当年度外出经商回莆上缴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由属地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下同)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150万元(不含150万元)以下的,按13%奖励企业;在150万元(含150万元)以上400万元(不含400万元)以下的,按18%奖励企业;在400万元(含400万元)以上的,按23%奖励企业;企业已和政府签订奖励协议的,可按原协议奖励标准执行。对市外特级、一级资质企业直接在市区注册或通过收购兼并本地企业后在市区注册的,自迁入之日起3年内,按企业上缴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50%给予奖励,并列为重点企业予以扶持,若符合总部经济条件的按照总部经济财政优惠政策执行。
  五、鼓励企业资质升级
  对在本市注册的建筑企业新晋升特级总承包资质的,给予300万元奖励;新晋升一级总承包资质的,给予20万元奖励,新晋升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给予5万元奖励,奖励资金由企业注册地人民政府承担。增项或晋升甲级勘察、设计、监理或综合检测资质的,参照晋升一级总承包企业资质予以奖励。对新晋升公路、铁路、港航、水利、电力施工总承包资质和桥、隧道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奖励标准为上述标准的1.5倍。
  六、创新职称评审机制
  (一)完善评价办法。构建由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对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给排水、园林绿化工程等专业初级、中级职称逐步实行“以考代评”。支持海峡人才市场和特级大型骨干施工企业组建职称评审组织,开展土建系列补充渠道的职称评审。
  (二)拓宽职称评审通道。根据实际需要,市住建局组织的社会化评审和市工商联组织的土建系列补充渠道评审,每年可多次组织,人社部门及时予以确认评审结果。社会化评审和补充渠道评审的职称具有同等效力。对取得非公企业补充渠道评审的中高级职称,可破格申报社会化中级职称评审。
  (三)放宽破格评审条件。非公建筑企业专技人员,不具备规定学历的:
  1.对获得省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市优工程奖的项目经理,可破格申报中级工程师;
  2.对通过福建省省级工法及以上的完成人,通过福建省行业标准及以上的参编人员,可破格申报中级工程师;
  3.凡二级注册建造师满三年以上且完成二项本专业施工项目可破格申报工程师。凡一级注册建造师满二年以上的可破格申报工程师;
  4.对非公企业中获得技师、高级工、中级工的技术工人,分别可视同具备工种所对应专业的本科、大专和中专学历,参加土建系列相应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审。
  (四)加强远程继续教育。鼓励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有继续教育资质单位举办的远程教育,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便利和学时认定支持。
  七、解决企业人才子女就学
  为促进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以注册地企业的税收贡献度,每年适当安排企业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就学名额,当年度最高不得超过5名,具体方案由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制定。
  八、推进产业现代化进程
  (一)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15〕68号),加快筹备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一体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建设;县(区)人民政府尽快出台扶持装配式建筑的措施和优惠政策。
  (二)应用推广使用机制砂。为提高工程质量,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在2017年底前至少建设1个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机制砂生产基地。对市住建局、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质监局、地税局、林业局等八部门共同出台的《关于全面推广应用机制砂的通知》(莆建质安〔2015〕61号)要予以落实。
  九、其他
  (一)勘察、设计、监理甲级资质企业可参照总承包一级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本文件奖励补助资金由企业注册地人民政府兑现,市级承担部分由市财政通过财政上下级结算安排给企业注册地人民政府。
  (二)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以前文件规定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莆田市人民政府[]|||||||&&&&
        
 用户登录
自动登录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发展壮大十条措施的通知
发文文号:
闽政[2013]44号
发文部门:
发文时间:
实施时间:
法规类型:
所属行业:
所属区域:
阅读人次:
评论人次:
页面功能:
发文内容: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各大企业, 各高等院校:
  为推进我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现就支持我省建筑业发展壮大提出如下措施:
  一、培育发展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发展集设计、咨询、施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拓展上下游建筑产业链,着力打造&海西建筑航母&企业,提升福建建筑业品牌竞争力。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各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建筑业企业通过贷款、投标保函等表内外业务给予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骨干企业倾斜配置信贷资......
您需要登录来阅读本条法规。目前,我们对编辑时间超过15日的法规,需登录才可阅读。如有问题,请致电:021-69(工作时间)
我来说两句 / 我来有奖纠错
25个金币奖励,非登录用户请在纠错中写下你的注册用户名字以便加分
您要为您言论的后果负责,请各位。
请在验证码框中输入
沪地税流[2007]
丽地税政[2009]
哈尔滨市人民政
国税函[2000]24
温人社发[2015]
豫建建[2014]47
黑地税函[2005]
海南省地方税务
杭政[2015]2号
云地税发[2011]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 版权所有
上海市青浦区蟠龙路200号(201702)
联系电话:021-69(编辑)021-(广告)
工作时间:8:30-16:30 
传真:021-鼓励汽车服务业发展 加快壮大第三产业——区政府与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闽南网
鼓励汽车服务业发展 加快壮大第三产业——区政府与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来源:洛江新闻网
6日,区政府与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协会,就我区《进一步鼓励汽车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事前协商。
区政府区长苏汉庭、区政协主席江贻万、副区长杜韶山、区政协正处级干部王泽淮及区政协协商议政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区直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列席会议。杜韶山主持会议。
苏汉庭要求,要全力抓紧抓好会议意见的吸收,根据会议讨论意见,进一步对《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尽快出台实施,让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招商引资,争取多引进和建设一批好项目,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强区政府与区政协的工作协商,除了每年召开的联席会议,继续支持区政协履行职能,完善落实联席会议、参会议会、重要事项事前协商等制度,发挥政协联系面广、人才聚集的优势,共同凝聚发展合力。要充分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政协委员都是各行业的精英,通过开展专题调研等各类履职活动,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提出富有前瞻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帮助和改进政府工作,共同推进洛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上,区政协协商议政小组成员就进一步鼓励汽车服务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统筹规划方面,要挖掘潜在地块及其多样化功能,扩大汽车服务行业规模,逐渐完善产业链。在金融信贷方面,要创新模式,在把控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在薪酬、购房、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补贴,丰富从业资格认证课程,为行业发展增添助力。在宣传推广方面,要抓住自身特色,利用多层次平台大力宣传,提高洛江汽车行业的知名度。
中国留学生章莹颖在美国失联最新消息事件始末真相回顾现场图片照片
48小时点击排行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最需要政府哪些方面支持-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_星空五金网
你的位置:&&&文章正文……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最需要政府哪些方面支持
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最需要政府哪些方面支持
业对政府的要求,给予相关的支持4、以国家层面做好各类行业的发展规划、政府要做好宏观经济的调控工作,应该让位与市场来掌控、市场的环境6、统计,及行政成本7、政府应该逐步减少干预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积极的引导、扶持,政府应该简单化,并如是的落实执行到位3,在企业在经营的各类需政府通过的手续程序、制定好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法律,实现公平的、调研,有宏观的有微观方面的,我认为重要的有如下几点:1、活跃2,保持市场经济的繁荣、减少企业运营的税收、企业需要服务性的政府、主动化5
税务减少一点,物流和人才方面支持力度大一点,就够了
企业对政府的要求,有宏观的有微观方面的,我认为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1、政府要做好宏观经济的调控工作,...……
看多几遍觉得题目本身有些矛盾:扩大内需,就是要多建房屋,多修高速路,铁路等等.虽然说家庭是一个主要的...……
首推上海策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整合企业综合信息的EABP管理平台,EABP管理平台的出现,给...
五金者,指金、银、铜、铁、锡五项金属材料之称,五金材料之产品,通常只分为大五金及小五金两大类。大五金指钢板、钢筋,扁铁、万能角钢、槽铁、工字铁及各类型之钢铁材料,小五金则为建筑五金、白铁皮、锁类铁钉、铁丝、钢铁丝网、钢丝剪、家庭五金、各种工具等等。就五金之性质与用途,应分钢铁材料、非铁金属材料、机械机件、传动器材、辅助工具、工作工具、建筑五金、家庭五金等八大类
Copyright & 2017
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保证,有事情请发邮件到xkynjf#(把#换成@)立足长远保生态
壮大产业促发展
为使丽江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再创新业绩_政务简报_其他文件_市政府_丽江公文数据库
丽江政务---丽江之窗政务频道
&&&&&&&栏目导航&&&&
&&共有 208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立足长远保生态
壮大产业促发展
为使丽江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再创新业绩
公文文号:2009年第19期
&&发表日期:日&&
&&&&【编辑录入:】
&&&&&&&&&&&&&&&&&&&&&&&&&&&&&&&&&&&&&&& 2009年5月4日
按:生态产业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进我市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大举措。4月2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产业发展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安排部署全市生态产业发展和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会上,市长王君正对全市在生态产业发展和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中作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思想认识、形势任务、工作思路等方面对我市生态产业发展及山区综合开发作了深入分析,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好2009年生态产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市长的讲话,任务明确,措施有力,对全市生态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和山区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为使丽江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再创新业绩。现将市长的重要讲话部分内容印发,请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立足长远保生态& 壮大产业促发展 &
为使丽江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再创新业绩&
――市长王君正在全市生态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措施完善,推进有力,2008年生态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共完成88.27万亩。超额完成了去年确定的2007年―2012年期间,每年发展70万亩基地的目标任务。其中完成种植核桃64.4 万亩,花椒1.2万亩,桉树2.2万亩,膏桐9万亩,水果类5.5万亩,中药材6万亩。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可以说对生态产业的推进相当于过去全市五十年的历史发展总和。全市上下在玉壁金川大地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绿色革命”浪潮,切实将生态产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是:
(一)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产业发展呈现喜人局面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认真分析适宜本地产业发展的林果品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完成了全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膏桐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县(区)结合本地实际也做了相应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写了《项目建设作业设计》。并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划分了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着重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发展生态产业。二是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工作思路,加快了特色经济林、中药材、食用菌和森林生态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的发展速度,截止2008年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157.7万亩,同比增长109 % 。三是加强种苗质量管理,确保了产业基地建设成效。严把育苗、出圃、定植关,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四定三清”制度,确保了种苗质量。四是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产业建设质量。坚持科学的态度,强化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户在品种选育、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推动了全市生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发展生态产业意识明显提高
一是组织乡、村级干部以及种植大户到产业发展较成功的地区进行考察。建立了6个高质量、高标准的万亩核桃典型示范基地,建成5000亩以上的核桃基地11个。二是以成功事例示范带动,用发展典型正确引导,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生态产业发展巨大潜力,消除了疑虑,更新了观念,切实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三是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和带动,全市几乎所有的乡镇都参与了产业建设,涉及农户6.79万户。人民群众对发展生态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有很多农民自愿拿出好田好地采取林药、林粮、林烟间作的方式来发展产业,确保了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依靠科技,加强培训,严把种植质量关
一是统一种植规范规程。严格按照“一个标准塘、一棵合格苗、一块地薄膜、一担定根水、一百斤底肥”的“五个一”标准实施种植,提高了种苗的成活率,确保了产业建设成效。二是强化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栽培技术培训班,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培训,受训人次达43500人次,发放《核桃栽培技术手册》、《雪桃栽培技术手册》等五万多册。三是严格按作业设计检查验收。严格按照编制作业设计的要求,图、文、表一应俱全,做到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未开展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图、文、表不全,种植地块与作业设计不一致的坚决不予验收,确保了产业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
(四)整合项目,筹措资金,产业投入明显增加
2008年省级财政对我市核桃产业投入765万元,市级财政投入近1000万元左右,县(区)级财政分别投入100―400万元不等,共计全市共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种植户和管理部门给予奖励和种苗补助。同时积极整合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巩固成果、沙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扶贫等项目资金2300万元,用于生态产业的建设,确保了生态产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我市生态产业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二是林业、农业龙头企业“小、散、弱”,带动作用不强,缺乏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离产业化发展水平差距还很大。三是木本油料良种繁育基础工作不扎实,良种供应与需求矛盾突出。四是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生产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五是资源培育业与加工利用业联系不够紧密。一方面,资源培育分散在千家万户,难以满足加工企业对资源数量和品质要求;另一方面,加工企业不能准确地把需求信息传达到资源培育者,难以引导资源培育的行为。这样,既不能发挥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也不能发挥下游产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六是产业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不够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市场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市场、政策、科技等服务十分薄弱,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市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生态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生态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的特点,它既是一项传统产业,也是一项新兴产业。作为传统产业,它具有分布广、门类多和劳动力密集等优势,是适合我市当前发展阶段特别是农村现状的重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它能够不断拓展第一产业发展领域,丰富发展内容,增强发展功能。
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结果。而生态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生态产业发展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同时又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生态产业发展可以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我市建设成生态产业发展基地的目标,正是基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要求而确立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坚持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是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实现兴农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途径。我市山区面积广,山区人口多。“依山脱贫,靠林致富”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山区综合开发,把我市种类繁多的物种资源潜力和农、林、畜产品市场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通过良性互动发展,以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山区综合开发,以山区综合开发推动生态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保障,对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绿色、环保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地食用天然绿色的生态食品和药材,越来越多地享受生态景观和文化内涵。海内外游客云集我市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同时,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是我市实施“水能富市”、“旅游强市”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基础和保障。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应该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创新举措、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生态产业发展、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正确思路,领导生态产业发展、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实际能力,促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实现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地、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又要正确分析发展产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二是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主动地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山区综合开发,必将有力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自觉主动地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工作,为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三是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我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还会加重。但同时,也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必须以务实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金融危机对生态产业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产业在促就业、促增收、拉动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推进山区综合开发
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在临沧召开全省山区综合开发现场会,动员部署加快我省山区综合开发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市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农业大市,全市92.3%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和半山区,有75.8%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半山区,绝大部分困难群众都集中在山区,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农业产值的60%以上出自山区半山区,山区的发展在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为了山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山区人民的幸福,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长期不懈的努力,为全面推进山区综合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物质基础。但我市山区发展仍然滞后,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山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差、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山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识山区、研究山区,增强加快山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山区综合开发作为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重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山区群众的满腔热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山区综合开发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区基本条件。重点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区农村“路、站、运一体化”网络建设;认真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山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山区社会事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到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山区延伸,努力实现全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力度,支持鼓励基层农林科技服务人员面向市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类专业协会,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发展山区文化、卫生事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山区劳动力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山区群众的文化、科学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建设山区的主力军。加强山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山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要强化开放合作,为山区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
山区综合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尤其是生态产业发展,是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山区综合开发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抓好生态产业的发展就是抓住了山区综合开发的主要矛盾,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现实要求。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力促2009年生态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09年全市生态产业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完成产业基地建设80万亩,其中玉龙县核桃20万亩,其它1.5万亩;古城区核桃4 万亩,其它0.2万亩;永胜县核桃18万亩,其它3万亩;华坪县核桃8万亩,其它3万亩;宁蒗县核桃20万亩,其它2.3万亩。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按照既定的产业发展思路,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生态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完善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牵头抓、相关单位协助抓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管措施到位。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二是建立由市、区县级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产业发展的制度,责任到人,严格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着力加科技创新和产业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支撑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体系、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以适应现代生态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干部职工推动产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二是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讲座、培训等方式,继续深入宣传和广泛动员,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产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思想,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致富观念。三是要充分发挥榜样和典型的影响力。要把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法,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从我做起,亲办示范林、样板林,以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将其办成高产示范样板,加速推进产业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搞好科学规划
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结合各区县的气候、土壤条件、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交通、市场等因素,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区域优势互补的市场经济观念,继续完善区县、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各单项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培育区域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提高生态产业化水平,培育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区域优势支柱产业,形成大规模、大产业、大效益的产业集群效应。集中力量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产业做强做精,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块状经济新格局。立足实际,对产业发展规划指标作适当调整,更好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使产业规划更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下大力气抓好原有林果产业的提质增效,雪桃等水果产业应向交通、市场条件好的最适宜区集中,发展规模要适度,与干果产业的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果种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规模,连片种植。注重主导产业的选择,培育独具丽江特色的产业品牌。在发展林果产业的同时,加强对发展林下产业和药材产业的研究,使之逐步成为与林果配套发展的重要产业。积极推进木本油料基地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的重大举措,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通过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打造木本油料林优质高效基地。
(四)进一步形成多元投资格局,确保生态产业资金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认真研究和制定生态产业发展中的配套扶持政策,在苗木补助、产业基地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找准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生态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的潜力和优势,积极争取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扩大产业投资规模。二是积极争取上级对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积极主动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同时加大地方投入,启动实施一批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带动力强的产业重点项目。三是积极吸引社会投资。畅通产业渠道,完善产业政策,为社会投资生态产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条件,吸引社会投资向产业流动。进一步形成多元投资格局,确保生态产业资金投入。四是调整完善投资结构。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资金投入要有利于推进生态建设,有利于培育主导产业。
2008年,市财政继续安排生态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集中用于生态产业发展。为加快产业发展,各县(区)财政也要加大对生态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可以采取由金融机构贷款、政府贴息和实施小额信贷等办法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整合生态环境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移民搬迁、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重点发展生态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生态产业发展方面的有关政策和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认真研究与生态产业配套的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使改革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五)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服务体系
一是注重生态产业发展中后续产业的培育和开拓,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科技投入,加强科技队伍的培养和科技人才资源的共享。搞好优良品种的研究引进推广和病虫害防治等种植管理技术服务。健全品牌的打造和包装等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及研发模式,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尤其要加大与省林科所的合作研发力度,建好云南薄壳山核桃育苗和示范基地,力争通过3-5年时间,把我市建成云南薄壳山核桃优质基地。二是充分调动专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采取技术承包、科技服务等多种方式,使科技人员与产业紧密结合,做到利益共享。三是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协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技术能手的带动作用。四是严格贯彻落实种苗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和种苗标签制度,强化种苗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五是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搞好各个方面的服务工作,确保生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六)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申报工作,努力推进项目实施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生态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我市的生态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项目和资金,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和管理。目前我市上报了26个生态产业建设项目,16个储备项目。对争取到的项目,要按国家和各级部门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和支出范围,确保有限的资金发展最大的效益。同时要做好项目跟踪、检查、验收工作,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七)进一步加强后期管理,确保产业建设成效
要改变以往“重种植、轻管理”只种不管的现象,切实加强后期管理工作。一是市生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验收工作。不定期到各县、区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对林木株数保存率、面积保存率、抚育管理合格率等,每年进行一次检查验收,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兑现奖惩的依据。同时要求各县(区)每年进行一次逐地块、逐小班的检查,并形成自检自查报告上报市生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二是各县(区)要派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加强后期管理的宣传指导,认真做好管理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把防寒防冻的具体措施传授给老百姓,将其作为确保成活率的一个关键环节抓好抓实。三是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种优种好”才能致富的思想。四是要切实加强林、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林、农产品消费安全,提高产品竞争力。
(八)进一步加大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
发展生态产业龙头企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农民增收的助推器,也是农村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龙头企业的最大特征在于它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展产品销路,增强市场竞争力,是以农业促进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的一架金桥。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是产业化经营中的“主角”。我们要围绕我市生态产业建设,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
目前,我市己评定了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7家市级龙头企业,第三批的评定工作正在开展,地方各级林、农部门要切实加强林、农龙头企业的评定和管理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增加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要把解决林业、农业企业的实际困难当作日常工作来抓。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尤其在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给企业提供方便。其次是结合林改,积极培育林业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搭建平台,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广泛优质的服务。三是要积极为企业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育苗、造林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林权证抵押贷款等方面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要为企业积极争取贴息贷款或财政补助,加大产业投入,积极推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
&&& 热门文章:
&? [39352]
&? [28601]
&? [25723]
&? [23629]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丽江政务---丽江之窗政务频道
主办:丽江市人民政府
建设与维护:丽江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网络支持:云南省电信有限公司丽江市分公司联系电话:(86)8
联系邮箱:Copyright&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发展壮大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