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商业地产并购基金金的情况多吗?

并购基金大起底:资产荒的背景下,并购的盛宴多了商业银行这个重要参与者!    ');资产荒背景下,并购基金成为银行资产配置新选择。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出现收益倒挂现象,优质资产难觅。与此同时,并购基金发展亮眼,各类投资机构竞相参与其中。在此情况下,如何分享并购基金的盛宴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报告摘要
  资产荒背景下,并购基为银行资产配置新选择
  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出现收益倒挂现象,优质资产难觅。与此同时,并购基金发展亮眼,各类投资机构竞相参与其中。在此情况下,如何分享并购基金的盛宴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监管限制尚未成为银行开展并购基金业务的“拦路虎”
  一方面,认购并购基金需占用银行非标份额,或将成为银行考虑非标投资的限制因素;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不能直接进行股权投资,需借道下属机构或以通道的方式参与投资。
  “名股实债”成为银行参与并购基金业务的主流模式
  银行通过充当优先级LP的方式参与并购基金业务,具体方式可分为债权型融资和股权型融资两种。在项目选择方面,银行应着重考察回购方实力,以保证自身资金安全。在盈利模式方面,银行参与并购基金的综合收益约为5.5%-8%,夹层融资收益约为10%,具体视期限、标的企业价值、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否兜底和杠杆比例而定。
  有效进行风险缓释是银行参与并购基金业务的关键
  首先,银行在参与并购基金业务初期应开展详尽的尽职调查,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其次,银行应努力争取项目管理话语权,尤其是股权性融资项目;再次,银行可引入回购协议、股权质押、股票质押等多样化的担保方式,构建资金安全网;最后,银行应加强对资金去向的监管,设立资金托管账户,实现破产隔离。
  并购基金,顾名思义即专注于企业并购投资的基金。它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标的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整合、重组及运营,待企业经营改善之后,出售其所持股份或资产而退出。近两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的推动下,并购基金发展迅速。在目前实体投融资需求不足、高收益资产稀缺的情况下,并购基金或将成为“资产荒”的下一个出口。基于此,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涉足并购基金业务,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而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机构,商业银行从事并购基金业务具有资金和客户资源的天然优势,如何在优质资产争夺战中成为最后赢家是目前银行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众里寻他,并购基金或成银行资金新归处
  (一)金融机构纷纷发力并购基金业务
  2010年后并购基金迎来发展的春天。从并购基金募资的LP构成来看,截至2016年(以募集完成时间为准),各类金融机构作为LP募集的基金数量超过100只,占比约为20%。其中,银行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占比仅为0.3%;非银机构中,PE/VC和投资公司占比较为可观,保险和信托的参与比例仍较小。
  不过,各类金融机构都在加大对并购基金投资的支持力度。2016年3月保监会出台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为险资加码并购基起绿灯。
  券商对参与并购基金也是大力支持。2012年《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第十九条规定直投子公司及其下属机构可以设立和管理并购基金,为券商系并购基金的设立提供了监管依据。在参与模式方面,券商主要通过与私募股权基金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直投子公司设立等方式参与基金运营。随着各类机构竞相涌入,未来对并购基金的争夺将更为激烈。
  商业银行在并购基金的浪潮中也不落后。近些年来,银行主要采用和PE/VC合作的方式参与一级市场股权类投资。其中,、、、等股份制银行率先发力,纷纷推出一站式并购融资服务,走在了行业前列。2013年8月,联合20多家并购服务机构设立中国并购合作联盟,共同组成“并购服务集成商”,致力于打造资源互通、信息共享、服务共赢的合作平台。
  (二)并购基金有望成为银行未来投资新蓝海
  1.优质资产难觅,并购基金发展亮眼
  随着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强,非标投资受到日益严格的限制,加之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大量流动性留存在银行体系内,资产端和负债端出现收益倒挂现象。在此情况下,并购基金以其轻资本、轻资产占用的特点,成为银行未来资产配置值得考虑的选项。在与PE/VC合作的过程中,银行为企业并购提供了融资支持,同时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目前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产品单一的困境。
  2.完善银行并购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银行可以通过表内和表外两种方式参与并购融资,表内即并购贷款和并购债,表外主要是并购基金等。并购贷款有限制条件繁杂、门槛较高的特点,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并购融资的需求,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2015]5号文)的出台对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风险防范的要求更加严格,进一步加大了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压力;而并购债券对发行主体、发行、审批时效等要求较高,导致其与市场化并购行为脱节。在此情况下,参与并购基金业务成为银行完善自身并购服务体系,满足并购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式。
  3.为推动银行实现战略转型提供有效途径
  一直以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扮演了传统放贷者的角色,开展并购基金业务有利于实现银行的角色转变,使其由贷款提供者向融资组织者转变,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从而加强自身竞争力。
TOPS995゜1957゜2845゜3835゜4684゜5568゜6489゜7474゜8474゜9354゜1011578゜110467゜29748゜37412゜46524゜54977゜64126゜73882゜83496゜93439゜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其他轮 3200万港币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ICP证100902京公网安备32号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1.10.3&&>&&>&&>&&>&&>&
【字号: 】 【】 【】
并购金融产品匮乏,“倒逼”商业银行并购基金规模日趋扩大
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并购活动中,融资问题往往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就目前国际市场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市场往往具有很多融资渠道,包括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以及混合性融资以及丰富的证券化和衍生金融产品等,丰富的融资工具和灵活的融资形式保证了发达资本市场上,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并购市场上,融资渠道的局限及金融产品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并购市场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正式的并购相关产品只有并购贷款和刚推出没多久的并购债券。而当前的并购贷款的高门槛和多种限制条件与市场化并购交易脱节,导致很多并购交易中无法使用并购贷款,并购贷款余额也只占信贷余额的很小比例,甚至其与上市公司的产业并购交易的信息披露和审批时效等要求无法无缝对接,使即使是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使用并购贷款也困难重重,更别提许多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了。另外,并购债券对发行债券主体、审批时效、发行程序和相关要求,也导致市场化并购无法顺畅的通过债券发行的方式完成要求高效决策、信息保密的并购交易。而在发达资本市场上,各类债券及证券化产品、优先股、股权投资是并购交易融资的最重要方式。  日趋活跃的并购交易市场倒逼银行推出其他金融产品,满足并购交易的要求。并购夹层基金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各个商业银行都陆续以并购夹层基金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权益性融资,解决并购贷款和并购债券无法满足的并购融资需求。并购夹层基金逐渐成为并购市场不可替代的重要金融产品。近年来,股权投资类并购基金也出现在并购市场,成为财务投资者的又一投资领域和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新蓝海。目前,并购基金出现了多主体的介入,包括本土私募并购基金、外资并购基金、券商系并购基金、商业银行并购基金、实业资本并购基金、二级市场并购基金等。其中,商业银行通过与基金管理机构合作,推出以夹层融资为主的并购基金是并购市场的中坚力量。商业银行严谨成熟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能使得基金的稳定性更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发展并购基金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必经途径。各个商业银行在并购基金方向都投入了较多的精力,除工农中建交等大型国有银行外,股份制银行进步神速。比如,民生银行跟随贵州省政府规划,推动贵州煤炭行业整合,联合合作伙伴推出了200亿规模的贵州能源产业基金,首批50亿元并购融资已经发放到企业。另外,民生银行正在按行业推进在地产、冶金、能源、交通等行业的专项并购基金。相信,随着我国并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购基金的规模和市场也将加速扩大,也为未来并购证券化产品打下了资产基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公网安备-1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指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