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房价究竟平潮房价会不会涨降

  2017年房地产七大预测
  ?销售额有望再次超市场预期。新房销售额同比增速预计为0~5%,其中增长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房价不会大跌。2017年上半年将维持平稳,下半年将重回上升趋势。
  ?城市层面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但不会发生根本扭转。
  ?随着调控政策效果渐弱,一、二线城市预计将在2017年下半年反超三、四线城市。
  ?房贷的边际收窄(预测2017年新增房贷总额5.5万亿元,同比下降15%)不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实质性影响。
  ?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仍将作为开发商的重要支撑(2016年约为4万亿),为开发商拿地等活动提供充裕的外部资金。
  ?稳定的政策预期:短期内将不会有显著调整。
  房价会跌吗?二手房跌10%
  整体态势:预计2017 年上半年销售均价将持平,下半年重回上升趋势。但对于二手房市场,成交价可能会有5~10%的调整。
  新房推动因素:1)开发商资金充裕;2)一线城市与核心二线城市短期内供应缺口难以得到根本解决;3)高地价。
  趋势结论:虽然在行政措施干预下,2016 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新房销售均价表现将持平,但我们预计会有三大推动因素支撑其在下半年重回上升趋势。
  2017 年核心城市仍面临住房供应短缺
  中金认为一、二线城市供不应求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难以彻底解决,因此房价继续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
  目前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一、二线城市的库存去化月数分别为9.3、9.4 个月,情景分析显示2017 年供需关系不会有太大改观。
  基本情景:可售资源增长15%,地产销售下降15%。该情况下一、二线城市库存去化月数将提高到12.6、12.7 个月,但仍处于10~14 个月的健康区间内。
  悲观情景:可售资源增长30%,地产销售下降30%(可能性极低)。该情况下一、二线城市库存去化月数将提高到17.3、17.5 个月,仍低于一、二线城市的历史高位(分别为18.5、30.4 个月)。
  高地价激发开发商提价意愿
  出于对利润率的保护,2016 年昂贵的土地成本和显著的溢价将激发开发商的提价意愿,在2016 年拿地过于激进的开发商压力尤甚。
  二手房:小幅调整在所难免
  中金认为二手房销售均价会出现合理的小幅调整(约5~10%),原因有两点:
  1、短期内挂牌价和成交价均增长过快,增幅过高。一些城市(如北京、广州)二手房成交价格增速甚至超过新房,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合理的,考虑到新房普遍有品质的改善或提升。
  2、二手房市场是C2C 而非B2C,因此与新房相比,二手房市场价格更加灵活,议价空间更大。
  需求减少?会,但只是暂时的
  由于政策扰动,短期内销量将会出现显著同比下滑,但将会在2017下半年重拾上升趋势。长期来看,中金对于中国新房销售量并不悲观。
  1、2016 年四季度和2017 年一季度:参考 年政策收紧时期的经验,近期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0~40%是在预期范围内的。
  2、2017 年二季度:销售面积下滑幅度预计将收窄到10~20%。
  3、2017 年下半年:销售面积再次回到同比正增长。
  长期来看:预计中国新房销量将在未来三年将维持目前每年11~12亿平米的水平,之后将缓慢下行,进入21 世纪30 年代和40 年代后将降至每年7~8亿平米。
  2016 年四季度和2017 年一季度: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0~40%
  受调控政策影响,销售面积将在2016 年四季度呈弱势,并将持续到2017 年一季度。
  2010 和2013 年调控政策实施后,销量同比下降20~30%。
  此轮调控还额外引入行政措施,在过热城市(超过20个一、二线城市及部分三、四线城市)重建房地产市场秩序,带来更加显著的影响。
  二季度开始改善 下半年见底回升
  中金预计一、二线城市销量下滑幅度在2017 年二季度收窄到10~20%,2017 年下半年重回增长态势。
  进入2017 年二季度,当调控措施在价格控制方面逐渐取得成效,政府对一、二线城市地产市场的态度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严厉,这将有助于改善市场情绪。
  一线城市供应短缺难以改变
  由于中央政府“因城施策”框架的指引,我们认为城市层面的供求关系短期内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会彻底扭转,这意味着:
  1)此次政策收紧的热点城市供应缺口将持续存在;
  2)三、四线城市供应过剩的问题难以根本解决。
  房贷杠杆过高?在可控范围内
  虽然2016 年中国居民房贷大大增加,但整体杠杆水平(从贷款总余额来看)仍未超过全球其他国家,尚处“合理范围”内。
  各项杠杆比率均未超过其他可比国家
  我们不否认,2016 年新增住房贷款的增速或许超过了合理水平,并有可能带来潜在风险,但我们不能夸大边际影响,因为中国居民目前的杠杆水平仍然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
(本文转自南方网)
关注公众号【搜狐焦点成都站CD-Focus】
成都楼市最新资讯全掌握!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龙年房价究竟会不会降?
龙年房价究竟会不会降?
字体 [   ]  [
&&&&1月27日,很多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头天中午播发的调查性报道,题目是“大量房企快速消失或迎来市场新一轮调整”。这篇报道从北京快速消失473家房企说起,经过对专家学者、房企老板、中介企业员工等方方面面的深入调查,虽然没有得出房价肯定下降的结论,比如标题中还有个“或”字,但报道的基调还是龙年的房价要下调。
&&&&和许多报纸一样,《新京报》也在9版头条刊发了新华社的这篇报道,但是,该报却“旗帜鲜明”地在2版配发了社论《房企大量消失不代表房价会降》。社论指出“楼市不同于一般市场,是有浓重政策主导色彩的‘政策市’。政策放松时,楼市便进入春天,房价高歌猛进,当政策收紧时,楼市便要收缩,房价涨幅也踩下了急刹车(是房价涨幅而非房价)。”
&&&&社论进一步指出,“开发商资质被注销也并不代表房企就此消失,完全退出市场。……在房价看涨之时,资本热衷楼市,投资成立房企参与土地交易、房地产开发的案例比比皆是。楼市调控后,资本从中抽离,部分空转房企因此注销资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当调控放松,房价反弹,房企也会迅速回归市场,大不了换个名字重新开张。一拥而上,一哄而散,这便是资本的特性所在。类似的场景在上一轮调控中已经上演。因此,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减少而断言房价进入下行通道,为时尚早。”
&&&&由此,《新京报》社论得出结论:“(与其)期待房企消失房价下降,不如期待调控继续。”
&&&&《新京报》的这篇社论看上去有点和新华社“唱对台戏”的味道。然而仔细品味新华社的报道和《新京报》的社论,我以为还是可以找到殊途同归的感觉的。比如新华社的报道虽然认为房企大量快速消失是房价下调的先兆,“降价或是今年主旋律”,但其政策背景是“楼市调控仍将从严从紧”。换言之,如果离开这个政策背景,那就难讲了。这也是“或”字的根由所在。而《新京报》的结论“(与其)期待房企消失房价下降,不如期待调控继续”,恰好是对政策背景的强调,是对有关方面的提醒和督促:楼市调控绝不能动摇!不能为眼下的房企消失所迷惑。因为房企消失房价不一定甚至不可能下降。
&&&&应该说,《新京报》其提醒是非常及时的。若要达到中央政府提出的“房价合理回归”的目标,路还很远,对眼下的房企大量快速消失,只能静观其变,不可轻易断言:房价下降是今年的主旋律。
&&&&龙年的房价究竟会不会下降,我不敢妄言。但我敢说,只要中央调控政策不动摇,房价必然下降。这其实不是我说的,你只要仔细看看新华社的报道和《新京报》的社论,必然得出这个结论。(江锡钰)
来源:东方网
(编辑:李国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房价会不会下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