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精英定义是怎么定义的?他们年薪标准一般是怎样的?

公务员的待遇怎么样,要详细真实的 不要复制一大堆的东西过来,最重要是真实 公务员自谈“薪情” 一位自称“今年毕业于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在上海某较好系统的公务员”在网上发帖子谈了自己的收入状况,基本收入、补贴收入再加上非现金福利,年薪达到了9万以上。由于公务员工资跟地区财政有较大的联系,此贴在网上引起了各地不少公务员的关注。 不少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位自称来自陕西省陕南三市的公务员称,“我参加工作4年,市直机关部门工作,现在每月工资670元,加上福利和奖金,每年收入是11760元左右。”一位自称是黑龙江省某直机关的公务员称,“为老百姓服务了11年,正科职,每月工资只有1800。”而北方某城市的大机关的公务元称自己年近不惑,经常加班,“全部收入不到30000元,差距太大了。”而一位自称同样身在上海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要打对折的原因,在于部门有别。 一些来自北京、广东以及上海本地的网友则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收入情况。有的认为,上海的公务员一般年收入在8万至15万之间。一位深圳公务员说到,“其他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就广东珠三角这一带,由于公务员待遇提高,吸引了很多精英进来。” 另据了解,北京公务员现在主要是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另外还有职务补贴、工作津贴和绩效奖金。处级公务员一般月收入为4500元左右,科级为3000元,而新录用的科员级别公务员在2400元左右。在地处西部的四川省,公务员收入就要低一些,在省委某研究室工作了两年多的张小姐,属科员级别,月收入不到2000元。 仅从工资收入上看,我国高低级公务员的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房改后,高低级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却在扩大。尤其是副部级以上的干部与一般干部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主要表现在福利住房和汽车等实物享用和分配方面。除此以外,各地区同级公务员之间也有差距。虽然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但由于各地区财力不同,使其工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各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在全国各个行业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以最新数字2003年为例(2003年后国家公务员没有再统一调整工资),全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为15487元,但是实际收入差距却很大。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主要反映在东西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西部落后地区收入则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收入最低的陕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为2.8:1。 由于各地区自行设立和出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较多,由于中央国家机关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区,因此也就没有工资之外的各类地方补贴等收入,使中央国家机关的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各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 目前,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资机制。按照法律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稳定”是否最重要? 根据可锐职业顾问公司的一项调查,参加2005年公务员考试的白领比2004年增加了17%,涨幅较大;另外,参考的白领中女性仅比男性多2%,而且,女性的总人数下降了4%,男性成为了上年度白领报考公务员人数增加的主力军。 报考公务员的白领,一般都月薪在4000元以下,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职位级别在经理级以下,属于中低端白领。行业主要集中在IT、物流、生物制药等处于快速转型、成长期的企业中。 据有关人士介绍,报考者都是瞄准了公务员这份工作的“好处”: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的可靠性。然而,“相对于别的职业来说,公务员确实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把它当作‘铁饭碗’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据其介绍,每年经过考核辞退退职的人一个省就有数百人。在公务员考核办法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一年内不得晋升;对不称职的人员,降低一职使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就被辞退。 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泛滥,造成社会不公,给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日前本刊记者收到北京某机关一位工作人员的名片,没有任何领导职务,但名字后却标着“享受副局级待遇”字样。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工作人员原是该单位副局长,因某种原因被撤了,但仍然享受在位时的级别待遇。(《了望》新闻周刊) “公务员”这个名字从字面上就很容易解释,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应该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公职人员,再进一步说就是人民的公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原有的名称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殊待遇”身份的代名词,其含义完全变了。还有些人误以为“公务员”是一个终身职业,只“能上不能下”,就应该享受像离休老干部一样“待遇终身制”。也许是这个原故,就有人非常热衷于这个职业,希望能够得到这种“终身待遇”。有趣的是,在一些报刊上、文件里也经常能看到某某的名字后面有个括号,里面写有“享受XX级待遇”之类的字样,从最低的“副科级”到“副军级”、“正部级”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被老百姓戏称为“括号待遇”。当然,“这些级别决不仅仅是写在报刊上、文件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相伴终生的待遇。”公务员热是否由此而引发,笔者暂时不去下结论。 近几年来,公务员是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每年在全国都举行公务员资格考试及评选,可谓是声势浩大。可能会有人说,能够竞争上公务员这个岗位真是不容易,比高考要难地多的多,如果说把高考比作“独木桥”的话,那么考公务员就好比走“钢丝绳”了。因此,考上公务员的人会说(在腾讯网上就有这样的留言),我容易吗,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没错,能够考上公务员的确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考上公务员是不是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此以后就可高枕无忧地坐享其成了,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我怀疑公务员的考试制度有严重的问题,不然,为什么会有“待遇终身制”? 实际上这已经成为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公务员的“待遇终身制”等问题正在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并且派生其他的如信任危机等问题。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要警惕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危害,国家除给新中国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特殊待遇外,应尽快深化公职人员人事制度改革,把有关资金从这类‘待遇’中转移,去解决更多百姓的民生问题。”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泛滥,造成社会不公,给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日前本刊记者收到北京某机关一位工作人员的名片,没有任何领导职务,但名字后却标着“享受副局级待遇”字样。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工作人员原是该单位副局长,因某种原因被撤了,但仍然享受在位时的级别待遇。(《了望》新闻周刊) “公务员”这个名字从字面上就很容易解释,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应该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公职人员,再进一步说就是人民的公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原有的名称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殊待遇”身份的代名词,其含义完全变了。还有些人误以为“公务员”是一个终身职业,只“能上不能下”,就应该享受像离休老干部一样“待遇终身制”。也许是这个原故,就有人非常热衷于这个职业,希望能够得到这种“终身待遇”。有趣的是,在一些报刊上、文件里也经常能看到某某的名字后面有个括号,里面写有“享受XX级待遇”之类的字样,从最低的“副科级”到“副军级”、“正部级”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被老百姓戏称为“括号待遇”。当然,“这些级别决不仅仅是写在报刊上、文件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相伴终生的待遇。”公务员热是否由此而引发,笔者暂时不去下结论。 近几年来,公务员是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每年在全国都举行公务员资格考试及评选,可谓是声势浩大。可能会有人说,能够竞争上公务员这个岗位真是不容易,比高考要难地多的多,如果说把高考比作“独木桥”的话,那么考公务员就好比走“钢丝绳”了。因此,考上公务员的人会说(在腾讯网上就有这样的留言),我容易吗,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没错,能够考上公务员的确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考上公务员是不是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此以后就可高枕无忧地坐享其成了,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我怀疑公务员的考试制度有严重的问题,不然,为什么会有“待遇终身制”? 实际上这已经成为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公务员的“待遇终身制”等问题正在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并且派生其他的如信任危机等问题。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要警惕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危害,国家除给新中国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特殊待遇外,应尽快深化公职人员人事制度改革,把有关资金从这类‘待遇’中转移,去解决更多百姓的民生问题。”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公务员自谈“薪情” 一位自称“今年毕业于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在上海某较好系统的公务员”在网上发帖子谈了自己的收入状况,基本收入、补贴收入再加上非现金福利,年薪达到了9万以上。由于公务员工资跟地区财政有较大的联系,此贴在网上引起了各地不少公务员的关注。 不少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位自称来自陕西省陕南三市的公务员称,“我参加工作4年,市直机关部门工作,现在每月工资670元,加上福利和奖金,每年收入是11760元左右。”一位自称是黑龙江省某直机关的公务员称,“为老百姓服务了11年,正科职,每月工资只有1800。”而北方某城市的大机关的公务元称自己年近不惑,经常加班,“全部收入不到30000元,差距太大了。”而一位自称同样身在上海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要打对折的原因,在于部门有别。 一些来自北京、广东以及上海本地的网友则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收入情况。有的认为,上海的公务员一般年收入在8万至15万之间。一位深圳公务员说到,“其他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就广东珠三角这一带,由于公务员待遇提高,吸引了很多精英进来。” 另据了解,北京公务员现在主要是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另外还有职务补贴、工作津贴和绩效奖金。处级公务员一般月收入为4500元左右,科级为3000元,而新录用的科员级别公务员在2400元左右。在地处西部的四川省,公务员收入就要低一些,在省委某研究室工作了两年多的张小姐,属科员级别,月收入不到2000元。 仅从工资收入上看,我国高低级公务员的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房改后,高低级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却在扩大。尤其是副部级以上的干部与一般干部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主要表现在福利住房和汽车等实物享用和分配方面。除此以外,各地区同级公务员之间也有差距。虽然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但由于各地区财力不同,使其工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各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在全国各个行业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以最新数字2003年为例(2003年后国家公务员没有再统一调整工资),全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为15487元,但是实际收入差距却很大。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主要反映在东西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西部落后地区收入则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收入最低的陕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为2.8:1。 由于各地区自行设立和出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较多,由于中央国家机关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区,因此也就没有工资之外的各类地方补贴等收入,使中央国家机关的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各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 目前,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资机制。按照法律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稳定”是否最重要? 根据可锐职业顾问公司的一项调查,参加2005年公务员考试的白领比2004年增加了17%,涨幅较大;另外,参考的白领中女性仅比男性多2%,而且,女性的总人数下降了4%,男性成为了上年度白领报考公务员人数增加的主力军。 报考公务员的白领,一般都月薪在4000元以下,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职位级别在经理级以下,属于中低端白领。行业主要集中在IT、物流、生物制药等处于快速转型、成长期的企业中。 据有关人士介绍,报考者都是瞄准了公务员这份工作的“好处”: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的可靠性。然而,“相对于别的职业来说,公务员确实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把它当作‘铁饭碗’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据其介绍,每年经过考核辞退退职的人一个省就有数百人。在公务员考核办法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一年内不得晋升;对不称职的人员,降低一职使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就被辞退。 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泛滥,造成社会不公,给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日前本刊记者收到北京某机关一位工作人员的名片,没有任何领导职务,但名字后却标着“享受副局级待遇”字样。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工作人员原是该单位副局长,因某种原因被撤了,但仍然享受在位时的级别待遇。(《了望》新闻周刊) “公务员”这个名字从字面上就很容易解释,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应该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公职人员,再进一步说就是人民的公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原有的名称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殊待遇”身份的代名词,其含义完全变了。还有些人误以为“公务员”是一个终身职业,只“能上不能下”,就应该享受像离休老干部一样“待遇终身制”。也许是这个原故,就有人非常热衷于这个职业,希望能够得到这种“终身待遇”。有趣的是,在一些报刊上、文件里也经常能看到某某的名字后面有个括号,里面写有“享受XX级待遇”之类的字样,从最低的“副科级”到“副军级”、“正部级”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被老百姓戏称为“括号待遇”。当然,“这些级别决不仅仅是写在报刊上、文件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相伴终生的待遇。”公务员热是否由此而引发,笔者暂时不去下结论。 近几年来,公务员是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每年在全国都举行公务员资格考试及评选,可谓是声势浩大。可能会有人说,能够竞争上公务员这个岗位真是不容易,比高考要难地多的多,如果说把高考比作“独木桥”的话,那么考公务员就好比走“钢丝绳”了。因此,考上公务员的人会说(在腾讯网上就有这样的留言),我容易吗,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没错,能够考上公务员的确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考上公务员是不是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此以后就可高枕无忧地坐享其成了,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我怀疑公务员的考试制度有严重的问题,不然,为什么会有“待遇终身制”? 实际上这已经成为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公务员的“待遇终身制”等问题正在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并且派生其他的如信任危机等问题。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要警惕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危害,国家除给新中国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特殊待遇外,应尽快深化公职人员人事制度改革,把有关资金从这类‘待遇’中转移,去解决更多百姓的民生问题。”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公务员自谈“薪情” 一位自称“今年毕业于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在上海某较好系统的公务员”在网上发帖子谈了自己的收入状况,基本收入、补贴收入再加上非现金福利,年薪达到了9万以上。由于公务员工资跟地区财政有较大的联系,此贴在网上引起了各地不少公务员的关注。 不少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位自称来自陕西省陕南三市的公务员称,“我参加工作4年,市直机关部门工作,现在每月工资670元,加上福利和奖金,每年收入是11760元左右。”一位自称是黑龙江省某直机关的公务员称,“为老百姓服务了11年,正科职,每月工资只有1800。”而北方某城市的大机关的公务元称自己年近不惑,经常加班,“全部收入不到30000元,差距太大了。”而一位自称同样身在上海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要打对折的原因,在于部门有别。 一些来自北京、广东以及上海本地的网友则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收入情况。有的认为,上海的公务员一般年收入在8万至15万之间。一位深圳公务员说到,“其他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就广东珠三角这一带,由于公务员待遇提高,吸引了很多精英进来。” 另据了解,北京公务员现在主要是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另外还有职务补贴、工作津贴和绩效奖金。处级公务员一般月收入为4500元左右,科级为3000元,而新录用的科员级别公务员在2400元左右。在地处西部的四川省,公务员收入就要低一些,在省委某研究室工作了两年多的张小姐,属科员级别,月收入不到2000元。 仅从工资收入上看,我国高低级公务员的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房改后,高低级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却在扩大。尤其是副部级以上的干部与一般干部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主要表现在福利住房和汽车等实物享用和分配方面。除此以外,各地区同级公务员之间也有差距。虽然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但由于各地区财力不同,使其工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各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在全国各个行业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以最新数字2003年为例(2003年后国家公务员没有再统一调整工资),全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为15487元,但是实际收入差距却很大。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主要反映在东西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西部落后地区收入则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收入最低的陕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为2.8:1。 由于各地区自行设立和出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较多,由于中央国家机关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区,因此也就没有工资之外的各类地方补贴等收入,使中央国家机关的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各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 目前,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资机制。按照法律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稳定”是否最重要? 根据可锐职业顾问公司的一项调查,参加2005年公务员考试的白领比2004年增加了17%,涨幅较大;另外,参考的白领中女性仅比男性多2%,而且,女性的总人数下降了4%,男性成为了上年度白领报考公务员人数增加的主力军。 报考公务员的白领,一般都月薪在4000元以下,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职位级别在经理级以下,属于中低端白领。行业主要集中在IT、物流、生物制药等处于快速转型、成长期的企业中。 据有关人士介绍,报考者都是瞄准了公务员这份工作的“好处”: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的可靠性。然而,“相对于别的职业来说,公务员确实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把它当作‘铁饭碗’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据其介绍,每年经过考核辞退退职的人一个省就有数百人。在公务员考核办法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一年内不得晋升;对不称职的人员,降低一职使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就被辞退。 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泛滥,造成社会不公,给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日前本刊记者收到北京某机关一位工作人员的名片,没有任何领导职务,但名字后却标着“享受副局级待遇”字样。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工作人员原是该单位副局长,因某种原因被撤了,但仍然享受在位时的级别待遇。(《了望》新闻周刊) “公务员”这个名字从字面上就很容易解释,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应该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公职人员,再进一步说就是人民的公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原有的名称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殊待遇”身份的代名词,其含义完全变了。还有些人误以为“公务员”是一个终身职业,只“能上不能下”,就应该享受像离休老干部一样“待遇终身制”。也许是这个原故,就有人非常热衷于这个职业,希望能够得到这种“终身待遇”。有趣的是,在一些报刊上、文件里也经常能看到某某的名字后面有个括号,里面写有“享受XX级待遇”之类的字样,从最低的“副科级”到“副军级”、“正部级”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被老百姓戏称为“括号待遇”。当然,“这些级别决不仅仅是写在报刊上、文件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相伴终生的待遇。”公务员热是否由此而引发,笔者暂时不去下结论。 近几年来,公务员是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每年在全国都举行公务员资格考试及评选,可谓是声势浩大。可能会有人说,能够竞争上公务员这个岗位真是不容易,比高考要难地多的多,如果说把高考比作“独木桥”的话,那么考公务员就好比走“钢丝绳”了。因此,考上公务员的人会说(在腾讯网上就有这样的留言),我容易吗,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没错,能够考上公务员的确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考上公务员是不是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此以后就可高枕无忧地坐享其成了,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我怀疑公务员的考试制度有严重的问题,不然,为什么会有“待遇终身制”? 实际上这已经成为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公务员的“待遇终身制”等问题正在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并且派生其他的如信任危机等问题。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要警惕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危害,国家除给新中国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特殊待遇外,应尽快深化公职人员人事制度改革,把有关资金从这类‘待遇’中转移,去解决更多百姓的民生问题。”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公务员自谈“薪情” 一位自称“今年毕业于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在上海某较好系统的公务员”在网上发帖子谈了自己的收入状况,基本收入、补贴收入再加上非现金福利,年薪达到了9万以上。由于公务员工资跟地区财政有较大的联系,此贴在网上引起了各地不少公务员的关注。 不少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位自称来自陕西省陕南三市的公务员称,“我参加工作4年,市直机关部门工作,现在每月工资670元,加上福利和奖金,每年收入是11760元左右。”一位自称是黑龙江省某直机关的公务员称,“为老百姓服务了11年,正科职,每月工资只有1800。”而北方某城市的大机关的公务元称自己年近不惑,经常加班,“全部收入不到30000元,差距太大了。”而一位自称同样身在上海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要打对折的原因,在于部门有别。 一些来自北京、广东以及上海本地的网友则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收入情况。有的认为,上海的公务员一般年收入在8万至15万之间。一位深圳公务员说到,“其他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就广东珠三角这一带,由于公务员待遇提高,吸引了很多精英进来。” 另据了解,北京公务员现在主要是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另外还有职务补贴、工作津贴和绩效奖金。处级公务员一般月收入为4500元左右,科级为3000元,而新录用的科员级别公务员在2400元左右。在地处西部的四川省,公务员收入就要低一些,在省委某研究室工作了两年多的张小姐,属科员级别,月收入不到2000元。 仅从工资收入上看,我国高低级公务员的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房改后,高低级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却在扩大。尤其是副部级以上的干部与一般干部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主要表现在福利住房和汽车等实物享用和分配方面。除此以外,各地区同级公务员之间也有差距。虽然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但由于各地区财力不同,使其工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各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在全国各个行业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以最新数字2003年为例(2003年后国家公务员没有再统一调整工资),全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为15487元,但是实际收入差距却很大。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主要反映在东西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西部落后地区收入则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收入最低的陕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为2.8:1。 由于各地区自行设立和出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较多,由于中央国家机关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区,因此也就没有工资之外的各类地方补贴等收入,使中央国家机关的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各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 目前,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资机制。按照法律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稳定”是否最重要? 根据可锐职业顾问公司的一项调查,参加2005年公务员考试的白领比2004年增加了17%,涨幅较大;另外,参考的白领中女性仅比男性多2%,而且,女性的总人数下降了4%,男性成为了上年度白领报考公务员人数增加的主力军。 报考公务员的白领,一般都月薪在4000元以下,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职位级别在经理级以下,属于中低端白领。行业主要集中在IT、物流、生物制药等处于快速转型、成长期的企业中。 据有关人士介绍,报考者都是瞄准了公务员这份工作的“好处”: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的可靠性。然而,“相对于别的职业来说,公务员确实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把它当作‘铁饭碗’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据其介绍,每年经过考核辞退退职的人一个省就有数百人。在公务员考核办法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一年内不得晋升;对不称职的人员,降低一职使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就被辞退。 公务员自谈“薪情” 一位自称“今年毕业于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在上海某较好系统的公务员”在网上发帖子谈了自己的收入状况,基本收入、补贴收入再加上非现金福利,年薪达到了9万以上。由于公务员工资跟地区财政有较大的联系,此贴在网上引起了各地不少公务员的关注。 不少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位自称来自陕西省陕南三市的公务员称,“我参加工作4年,市直机关部门工作,现在每月工资670元,加上福利和奖金,每年收入是11760元左右。”一位自称是黑龙江省某直机关的公务员称,“为老百姓服务了11年,正科职,每月工资只有1800。”而北方某城市的大机关的公务元称自己年近不惑,经常加班,“全部收入不到30000元,差距太大了。”而一位自称同样身在上海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要打对折的原因,在于部门有别。 一些来自北京、广东以及上海本地的网友则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收入情况。有的认为,上海的公务员一般年收入在8万至15万之间。一位深圳公务员说到,“其他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就广东珠三角这一带,由于公务员待遇提高,吸引了很多精英进来。” 另据了解,北京公务员现在主要是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另外还有职务补贴、工作津贴和绩效奖金。处级公务员一般月收入为4500元左右,科级为3000元,而新录用的科员级别公务员在2400元左右。在地处西部的四川省,公务员收入就要低一些,在省委某研究室工作了两年多的张小姐,属科员级别,月收入不到2000元。 仅从工资收入上看,我国高低级公务员的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房改后,高低级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却在扩大。尤其是副部级以上的干部与一般干部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主要表现在福利住房和汽车等实物享用和分配方面。除此以外,各地区同级公务员之间也有差距。虽然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但由于各地区财力不同,使其工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各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在全国各个行业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以最新数字2003年为例(2003年后国家公务员没有再统一调整工资),全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为15487元,但是实际收入差距却很大。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主要反映在东西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西部落后地区收入则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收入最低的陕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为2.8:1。 由于各地区自行设立和出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较多,由于中央国家机关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区,因此也就没有工资之外的各类地方补贴等收入,使中央国家机关的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各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 目前,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资机制。按照法律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稳定”是否最重要? 根据可锐职业顾问公司的一项调查,参加2005年公务员考试的白领比2004年增加了17%,涨幅较大;另外,参考的白领中女性仅比男性多2%,而且,女性的总人数下降了4%,男性成为了上年度白领报考公务员人数增加的主力军。 报考公务员的白领,一般都月薪在4000元以下,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职位级别在经理级以下,属于中低端白领。行业主要集中在IT、物流、生物制药等处于快速转型、成长期的企业中。 据有关人士介绍,报考者都是瞄准了公务员这份工作的“好处”: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的可靠性。然而,“相对于别的职业来说,公务员确实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把它当作‘铁饭碗’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据其介绍,每年经过考核辞退退职的人一个省就有数百人。在公务员考核办法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一年内不得晋升;对不称职的人员,降低一职使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就被辞退。 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泛滥,造成社会不公,给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日前本刊记者收到北京某机关一位工作人员的名片,没有任何领导职务,但名字后却标着“享受副局级待遇”字样。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工作人员原是该单位副局长,因某种原因被撤了,但仍然享受在位时的级别待遇。(《了望》新闻周刊) “公务员”这个名字从字面上就很容易解释,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应该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公职人员,再进一步说就是人民的公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原有的名称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殊待遇”身份的代名词,其含义完全变了。还有些人误以为“公务员”是一个终身职业,只“能上不能下”,就应该享受像离休老干部一样“待遇终身制”。也许是这个原故,就有人非常热衷于这个职业,希望能够得到这种“终身待遇”。有趣的是,在一些报刊上、文件里也经常能看到某某的名字后面有个括号,里面写有“享受XX级待遇”之类的字样,从最低的“副科级”到“副军级”、“正部级”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被老百姓戏称为“括号待遇”。当然,“这些级别决不仅仅是写在报刊上、文件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相伴终生的待遇。”公务员热是否由此而引发,笔者暂时不去下结论。 近几年来,公务员是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每年在全国都举行公务员资格考试及评选,可谓是声势浩大。可能会有人说,能够竞争上公务员这个岗位真是不容易,比高考要难地多的多,如果说把高考比作“独木桥”的话,那么考公务员就好比走“钢丝绳”了。因此,考上公务员的人会说(在腾讯网上就有这样的留言),我容易吗,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没错,能够考上公务员的确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考上公务员是不是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此以后就可高枕无忧地坐享其成了,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我怀疑公务员的考试制度有严重的问题,不然,为什么会有“待遇终身制”? 实际上这已经成为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公务员的“待遇终身制”等问题正在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并且派生其他的如信任危机等问题。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要警惕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危害,国家除给新中国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特殊待遇外,应尽快深化公职人员人事制度改革,把有关资金从这类‘待遇’中转移,去解决更多百姓的民生问题。”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泛滥,造成社会不公,给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日前本刊记者收到北京某机关一位工作人员的名片,没有任何领导职务,但名字后却标着“享受副局级待遇”字样。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工作人员原是该单位副局长,因某种原因被撤了,但仍然享受在位时的级别待遇。(《了望》新闻周刊)

“公务员”这个名字从字面上就很容易解释,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应该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公职人员,再进一步说就是人民的公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原有的名称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殊待遇”身份的代名词,其含义完全变了。还有些人误以为“公务员”是一个终身职业,只“能上不能下”,就应该享受像离休老干部一样“待遇终身制”。也许是这个原故,就有人非常热衷于这个职业,希望能够得到这种“终身待遇”。有趣的是,在一些报刊上、文件里也经常能看到某某的名字后面有个括号,里面写有“享受XX级待遇”之类的字样,从最低的“副科级”到“副军级”、“正部级”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被老百姓戏称为“括号待遇”。当然,“这些级别决不仅仅是写在报刊上、文件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相伴终生的待遇。”公务员热是否由此而引发,笔者暂时不去下结论。

近几年来,公务员是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每年在全国都举行公务员资格考试及评选,可谓是声势浩大。可能会有人说,能够竞争上公务员这个岗位真是不容易,比高考要难地多的多,如果说把高考比作“独木桥”的话,那么考公务员就好比走“钢丝绳”了。因此,考上公务员的人会说(在腾讯网上就有这样的留言),我容易吗,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没错,能够考上公务员的确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考上公务员是不是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此以后就可高枕无忧地坐享其成了,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我怀疑公务员的考试制度有严重的问题,不然,为什么会有“待遇终身制”?

实际上这已经成为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公务员的“待遇终身制”等问题正在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并且派生其他的如信任危机等问题。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要警惕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危害,国家除给新中国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特殊待遇外,应尽快深化公职人员人事制度改革,把有关资金从这类‘待遇’中转移,去解决更多百姓的民生问题。”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公务员自谈“薪情”

一位自称“今年毕业于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在上海某较好系统的公务员”在网上发帖子谈了自己的收入状况,基本收入、补贴收入再加上非现金福利,年薪达到了9万以上。由于公务员工资跟地区财政有较大的联系,此贴在网上引起了各地不少公务员的关注。

不少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位自称来自陕西省陕南三市的公务员称,“我参加工作4年,市直机关部门工作,现在每月工资670元,加上福利和奖金,每年收入是11760元左右。”一位自称是黑龙江省某直机关的公务员称,“为老百姓服务了11年,正科职,每月工资只有1800。”而北方某城市的大机关的公务元称自己年近不惑,经常加班,“全部收入不到30000元,差距太大了。”而一位自称同样身在上海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其相比要打对折的原因,在于部门有别。

一些来自北京、广东以及上海本地的网友则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收入情况。有的认为,上海的公务员一般年收入在8万至15万之间。一位深圳公务员说到,“其他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就广东珠三角这一带,由于公务员待遇提高,吸引了很多精英进来。”

另据了解,北京公务员现在主要是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另外还有职务补贴、工作津贴和绩效奖金。处级公务员一般月收入为4500元左右,科级为3000元,而新录用的科员级别公务员在2400元左右。在地处西部的四川省,公务员收入就要低一些,在省委某研究室工作了两年多的张小姐,属科员级别,月收入不到2000元。

仅从工资收入上看,我国高低级公务员的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房改后,高低级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却在扩大。尤其是副部级以上的干部与一般干部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主要表现在福利住房和汽车等实物享用和分配方面。除此以外,各地区同级公务员之间也有差距。虽然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但由于各地区财力不同,使其工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各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在全国各个行业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以最新数字2003年为例(2003年后国家公务员没有再统一调整工资),全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为15487元,但是实际收入差距却很大。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主要反映在东西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西部落后地区收入则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收入最低的陕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为2.8:1。

由于各地区自行设立和出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较多,由于中央国家机关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区,因此也就没有工资之外的各类地方补贴等收入,使中央国家机关的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各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

目前,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资机制。按照法律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稳定”是否最重要?

根据可锐职业顾问公司的一项调查,参加2005年公务员考试的白领比2004年增加了17%,涨幅较大;另外,参考的白领中女性仅比男性多2%,而且,女性的总人数下降了4%,男性成为了上年度白领报考公务员人数增加的主力军。

报考公务员的白领,一般都月薪在4000元以下,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职位级别在经理级以下,属于中低端白领。行业主要集中在IT、物流、生物制药等处于快速转型、成长期的企业中。

据有关人士介绍,报考者都是瞄准了公务员这份工作的“好处”: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的可靠性。然而,“相对于别的职业来说,公务员确实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把它当作‘铁饭碗’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据其介绍,每年经过考核辞退退职的人一个省就有数百人。在公务员考核办法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一年内不得晋升;对不称职的人员,降低一职使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就被辞退。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务员的待遇是比较优厚的,而且福利待遇比较好,社会地位比较高。希望能帮到你。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狙击精英3自定义步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