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利群百货上市新况肯拉泽上市没有

  对“低头族”来说,每到一处公共场所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免费WiFi连接。就在这连接的几秒钟内,从事IT行业的山东青岛80后小伙肖成波嗅到了商机,他免费给商家提供的商用WiFi,抢占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第一入口,打造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本地化O2O电商社区平台“贝壳公社”。肖成波创立的公司于去年底在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市场估值达到千万。从两年前集资5万元创业,到如今的市值千万元,肖成波并没有满足,他表示自己创业的路还很长,仍要努力前行。  免费WiFi里的商业模式  在黄岛汽车总站,正在等候乘车的旅客小王根据车站内的提示,登录车站提供的免费WiFi,打开WLAN连接“贝壳WiFi”,打开浏览器,点击任意链接弹出欢迎页面,向左滑动至最后一页,期间,扫了屏幕上的广告两眼,然后点击连接上网,悠闲地看起了电影。  “这里的无线网络是由5台无线发射设备所构成,信号覆盖半径约200米,支持300台左右的手机、电脑终端同时连接使用,下载峰值可达20M。”站在一旁的“贝壳公社”创始人肖成波向记者介绍,该无线网络的登录使用也非常便捷,搜索可看到5个开放接入点,点击任意一个后,手机浏览器将自动登录网络。“这套设备我们是免费为车站提供的,采用了最主流的技术支持,可对网络服务进行优化,防止了单个用户过多占用网络资源,保证了网速;在安全方面,可有效抵制黑客攻击,并对设备的可疑行为进行监听和限制,阻止了不法分子对网络的攻击,为旅客的出行带来了便利。”肖成波说。  “这也正是我们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用户通过登录我们提供的免费WiFi,在滑动页面时不经意地就浏览了我们推送的广告。此后,用户就可以免费使用我们提供的无线网络。”肖成波说,当然,这仅仅是最初的模式,当提供的免费WiFi热点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做起“贝壳公社”社区的平台,在社区里,用户可以找到与吃喝玩乐有关的信息,打造一个通过无线网络社交的平台。  仅两个多月就开始盈利  “当时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用户需求还是很大的,竞争也不是很激烈,很容易就"铺进去",而且我们都是免费送的。”去年6月,肖永波开始与各个商铺直接谈合作,免费给对方铺设WiFi,短短两个月时间,就给300家店铺免费铺设了WiFi。到了8月,公司开始为自己前期铺设的WiFi平台拉广告。“一开始先从小的入手,海参、水晶、窗帘这样的小广告都做,9月就开始盈利。”基于后台的数据量,广告用户可以精准地了解到点击量,因此广告客户越来越多。  2014年10月开始,利用之前铺设的免费WiFi,肖成波开始运营“贝壳公社”,这一平台整合了附近商家的信息,在统一平台上投放广告。现在仅凭借本地区广告招商,公司月盈利就能达到10万左右,此外,在哈尔滨、银川等地,肖永波还有十几个品牌代理商,每月也能提供数目不菲的加盟费。  目前,肖成波的“贝壳公社”已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车站、商场、饭店等人流密集区域架设了700多个免费WiFi热点,在国内其它省市也有了2000多个免费WiFi热点。“通过免费商用WiFi的全国性铺设,抢占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第一入口,打造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本地化O2O电商社区平台。”肖成波说。  蓝海挂牌借力资本市场  去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蓝色之星”创投会议上,肖成波迎来了首笔注资,当年年底,他创立的青岛汇云无限物联网有限公司又在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有了更多与外部投资人对接的机会,借力资本市场,企业估值1000万元。这也是省内首家四板挂牌上市的商用WiFi建设与WiFi共享平台运营商。“创业是个九死一生的事情,要本着这样的心态,才有可能成功。 ”眼下,肖成波仍然保持着原来“连轴转”的工作强度,他的创业路还在继续。  “互联网带来很多机遇,从事互联网项目创业的人也很多,大部分是年轻人。但是互联网行业泡沫很大,这个行业需要稳扎稳打,前期需要一个很长的培养期来做大用户群,通过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能够支持企业的稳步发展。”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肖成波没有急功近利,他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判断。  “WiFi市场很庞大,现在全国覆盖率不到百分之一,发展空间很大,我们将避开WiFi广告起步较早的大城市,主攻三线城市,也为国家倡导的创建智慧城市、无线城市贡献一份力量。”肖成波说。  幕后  辞去国企工作来青创业  2009年,肖成波大学毕业后,学习交通运输的他顺利进入了牡丹江公交集团从事运营工作。当年,能进入这样的国企工作,别人看了都觉得眼红,但肖成波心底却一直有个创业的念头。“早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有创业的想法,但当时经验、资源和地点等条件都不允许,我就暂时保留了这个想法。”  随着时间推移,个人发展遇到瓶颈的肖成波决定辞职。“感觉国企的氛围不太适合我,不能把我全部精力发挥出来,当时公司还不放人,先给我放了半个月假。”肖成波先后到了杭州、青岛多个城市旅游。原本公司是想让肖成波趁旅游这个时间好好考虑考虑,打消辞职的念头,没想到最终却坚定了他离职的念头。“我来到青岛,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这里的城市风格、生活环境,都让我心动。”肖成波说,2011年9月份,他不顾家人反对,辞职来到青岛的西海岸“闯荡”。  “刚到青岛真的是一无所有,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工作。”然而跟很多人找工作仅为了维持生计不同,肖成波工作的目的则是积累经验,以此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消费习惯。在一家做智能家庭娱乐终端的科技型企业里,肖成波从事的是销售岗位,除了做营销策划外,还要到处跑市场、各地出差,孤身一人在完全陌生的城市打拼,辛苦可想而知,但肖成波却说,自己的特点就是“抗造”,在这家公司拼搏的两年时间里,他一点一滴地积蓄着能量。  2013年8月,已经做好准备的肖成波创立了青岛汇云无限物联网有限公司,公司初创时,加上他自己,公司只有4个人,启动资金也仅有5万元,租完办公场地买完家具,公司账目上只剩下了不足3万元。“一开始创业没有业绩,我们每个人定的工资只有1500元,基本只能维持生活,就这笔工资有时还没法按时发。”肖成波说,整支团队完全是被创业的梦想激励着,一起走过最艰难的阶段。  优势  高校助力攻克技术难题  在技术研发阶段,肖成波最注重网络安全问题。“贝壳公社”与山科大的校办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研发出不用验证就可直接登录WiFi热点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用户信息泄漏、恶意软件的入侵,保障网络安全。  肖成波介绍,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免费的WiFi热点,但是要想免费上网需要验证用户信息,例如验证姓名、手机号等,很多用户觉得信息被泄露,而且存在网络安全隐患,用户的认可度不太高。肖成波和同事们研发的WiFi不需要验证,只要找到WiFi热点,在手机屏幕上划过几个广告页面就可以直接上网,消除了用户怕信息泄露的顾虑,这种模式也受到了广告客户的青睐。  互动  创客故事请你推荐  在人人都能创业、人人都是创客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有许多成功的创业者,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色彩。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一个个奇迹改变着生活。创客成了改变生活的魔术师。如果你是一名创客,或你身边有精彩的创客故事以及你对创客的理解,请发短信至向我们推荐,记者整理后将和读者一起分享优秀创业者的故事。修相科:为什么青岛出不了互联网巨头 -科技先生
科技先生-微信公众号:itechsir
&2014年春节前,青岛市发布了2013年度地方纳税50强企业名单。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港集团、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青岛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青啤集团、青岛农商银行等名列榜单。是的,这里面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甚至连跟互联网贴边的媒体、IT、动漫等行业企业都没有。有的只是银行、保险公司、房地产以及传统制造企业。青岛的互联网企业,去哪儿了呢?
&&&&先来数一下青岛现有的互联网企业吧,大体上可以分为下面这四类:传统行业进军互联网领域所创办的企业、传统媒体所创办的互联网企业、草根创业者所创办的互联网企业、全国性互联网企业在青岛所开设的分站。&&第四类基本是属于在青岛捞钱的,即便做成功也不是青岛的互联网企业。
青岛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前途不明
有一次跟诺动科技的赵培军聊天,席间还有一位青岛上市企业的高层,他们有意借助行业优势,建立一家面向全国的行业网站,实现掘金互联网市场的梦想。赵培军的观点是:目前所有成功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一家是传统行业进军互联网圈之后做起来的。也就是说,传统行业进军互联网企业,一般都只是死路一条。上市企业的朋友很不服:我们有资源、有资金,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就买,为什么不行?本来人家是请我们给新网站做咨询的,没想到说了实话差点干起仗来。直到现在我还是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的。其实青岛的这些个大企业,从来就没有放弃互联网行业,并且也在不断尝试。日晚,新闻联播头条聚焦&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海尔作为两个案例之一被重点报道&&另外一个是小米。那么我们就来说说海尔吧。
海尔商城在2001年便已推出,比还早。2008年转型B2C商城,还未出世。2012年海尔商城宣称完成3亿销售额,这与海尔当年1600亿的营收比不过九牛一毛。除了海尔商城外,海尔旗下的综合物流服务品牌日日顺早在2010年底便已推出&日日顺乐家&商城。定位于家庭一站式购物平台,但是运营也并不顺利,2012年底&日日顺乐家&便宣布停止运营,转到海尔与英国零售商Argos合作的爱顾商城。2013年2月底,爱顾商城宣布解散,现已无法访问。
青岛的另外一家商业企业利群集团,也在十年前开始试水互联网。利群商城于2004年底上线,2007年利群商城销售额突破2000万,2009年利群商城销售额突破3000万。2012年实现翻番超过了6000万元,在苦拼九年之后,终于在2013年突破1亿元大关。与此相对比,台东利群单店销售额在2010年就突破了15亿元,更令人心急的是,利群商城1亿元的销售额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利润,至今仍是亏损状态。利群内部的规划是在2015年线上业务实现盈利。
在我看来,青岛的&海尔们&屡败屡战的动力在于防御性布局;屡战屡败的根源在于自有电商是左右手互博,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很难。
谁都没有想到,互联网会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小米开始卖手机的时候,传统家电企业也许还是一个看热闹的心态;当乐视开始卖电视机的时候,海尔们就开始坐不住了。互联网企业对传统行业的侵袭是颠覆式的,而这一切都是以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为基础的。海尔们对传统渠道的垄断性占领,逼着互联网企业另辟蹊径,只是没想到的是,这条华容小道正被踏成一条康庄大道。海尔们在意识到危机到来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进行防御性布局,然而问题在于,防御性布局往往都是被动的行为,无法做出引领性的动作,这也是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海尔们无法在互联网领域取得长足发展,远不是自身在互联网行业内的定位这么简单,在我看来最直接的三个原因是:左右手互博、急功近利、学习成本高。
年前跟一家青岛本土农业企业的经理聊天,他们也在试水网络销售农产品,问及情况如何,她摇摇头说:光跟电商的经理打仗了。&&她是负责传统销售渠道的经理。网络销售压缩了传统销售渠道的利益分配环节,提高了价格透明度。但是在自身通过渠道、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品牌形成的优势正在弱化时,青岛的传统企业被倒逼着纷纷触网。新模式对传统利益格局的打破重建,于是线上和线下渠道开始左右手互博。即便是实行线上线下同价也直接影响了短期利益,到一定阶段甚至会形成骑虎难下的局面。青岛这些传统渠道商(比如利群)和依赖传统渠道的企业(比如海尔)痛苦的是,如果痛下狠心全面拥抱网络渠道,此前在传统渠道的投入成本难以回收不说,利润等也将受到大幅影响。于是,这些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想走,又不敢走的太远,自我限制,自然无法做大做强。
前面提到的青岛一家上市企业高层的想法,也颇具代表性。青岛有一些企业在已经在某个垂直行业内占据领头地位,甚至形成垄断性局面&&比如特锐德之于箱变研发生产、软控之于橡胶机械、东方铁塔之于钢结构生产。于是他们也想在互联网领域内对这个行业继续保持压制性优势,进而在互联网领域赚取更多利润,这也是他们进军互联网领域的原始动力。于是,三年盈利五年上市的宏大目标就在闭门造车中制定了出来。等他们真正开始运作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时候,才发现,原有的经验、资源、人才根本无法将一个网站的流量做到运营级别,更别说是驾驭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了。当急功近利遇到企业的学习成本,青岛的传统企业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也就到此止步了&&并且青岛互联网市场的诡异之处在于:你有钱也请不来一流的互联网人才。至于原因,我们后面再分析。
插个话,这篇文章自2月8日在编辑网bianji.org发表之后,引起的反响超乎想象。感谢朋友们的转发与传播,尽管作者没有署名,但是尊重一下原发媒体,标注一下来源呗。(本文来源:编辑网bianji.org)
青岛的媒体网站集体进入发展瓶颈
媒体网站只是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极小的分支,这一点要特别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是存在误区的: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有像青岛新闻网、半岛网这样的网站才是互联网企业。因为对于全国大部分的网民来说,很多人的上网启蒙是从门户网站开始的。在青岛也不例外,很多人认识互联网是从广电系统的TOP86、网通的青岛信息港、报业集团的青岛新闻网这些地方新闻门户开始的。不可否认的是,青岛的互联网领域因为有了青岛新闻网而在全国媒体圈声名鹊起,这家网站一度每年要迎接上百个参观学习的团体。
互联网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门户网站的存在。地方门户网的定位其实非常明确就是和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地方广播一样是地方媒体。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地方广播如何管理你就如何管理,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地方广播如何推广你就如何推广,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地方广播如何盈利你就如何盈利。地方新闻门户以内容取胜,靠广告收入立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站做大做强。
青岛媒体网站集体进入发展瓶颈,主要是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前几天有朋友看到李春声的文章后跟我交流。他说,青岛现在一年的网络份额能有5个亿吗?这个数字看起来很惊人,掐指一算,也差不多。这5个亿,其中有一半被百度和分类网站拿走了,有四分之一被网络游戏公司拿走了,还有四分之一被门户网站瓜分了&&而门户网站瓜分的这四分之一中有一半是房地产企业贡献的,真正给地方门户留下的份额其实真不多。当然,有人愿意反向解读这个事儿,在知乎上就有人说了,&根据著名的卖鞋理论,青岛现在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确,青岛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这些潜力都是从传统媒体抢来的,更可悲的是,这些份额的大头被全国性的互联网公司抢走了。站在传统媒体广告市场龙头的半岛都市报和青岛广电集团肯定不会轻易将这一块市场拱手让人。
无论是辛梅执掌的青岛新闻网、李春声执掌的半岛网还是韩丽楠执掌的青岛网络电视台,背后都有传统媒体来强力支撑。按理说,有传统媒体支撑的这些地方门户可以在传统媒体的庇护下得到迅速发展。实际情况是,传统媒体觉醒之后的一系列的狙击动作,会大大限制青岛媒体网站的迈出的发展步伐&&这一切源于青岛目前媒体市场的有趣格局。青岛最强的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已经完全可以脱离母体青岛报业集团自由飞翔搏击长空;半岛网的一些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还需要加上一句&我们是半岛都市报的网站&来给对方加深印象,因为青岛影响力最强的纸媒仍是网站最大的资本。
我的前同事常常感慨&强报弱网&,半岛网和青岛网络电视台这两家后起的、又在青岛网络媒体市场不得不提的门户网站,显然还没有成为有独立人格的媒体而存在。这是为什么呢?前一章我们在分析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行业屡战屡败的时候,有这么一说:防御型布局和左右手互搏。传统媒体担心在新媒体时代掉队,于是布局互联网市场;媒体操控者担心新媒体抢走市场份额,有意无意压制网站发展。无论是2011年经营总收入12亿的青岛广电,还是2010年经营总收入8.6亿的半岛都市报,最大的假想敌都将变成网络&&尽管即便是做得最好的青岛新闻网还不到1亿,但是一想到单伟国的搜房青岛站在房地产市场掘走0.5亿元的份额,就无法让人淡定了。
地方门户太像传统媒体了,无论是人员素质、部门配置,还是网站气质、盈利模式,就是另外一个媒体。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今天互联网上的产品虽然千变万化,实际上挣钱的模式只有三个。第一个,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子商务;卖理财产品,叫互联网金融;卖虚拟服务叫O2O。第二个就是广告,也就是我们现在大部分门户网站在做的事情。第三个是增值服务费,这个增值服务可以面向你的用户,也可以面向你的广告客户,比如看房车,不仅给客户做了广告宣传,还给他们提供了人气解决方案,这个就是增值服务。地方门户开拓一下思路,多带着互联网思路来看事情,也许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未来青岛地方门户网的竞争也必然是无比惨烈的,从2011年开始各大网站通过设立分站、连锁、加盟等形式纷纷落子青岛。青岛的门户网站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热闹,全国和省级门户的强势介入,新公司新人的不断进入及互联网发展的不断创新变化,地方门户市场越来越难做。但风险与机会并存,任何一个地方门户网站如果能注重客户体验,持续开发并探索总结出有效的推广套路,必然也能获得一个发展机遇。除实力之外,发展无捷径,就是看谁更专一、更专注。
但是,想在地方门户市场出现一家可以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难!(本文来源:编辑网bianji.org)
青岛的草根创业者们正苦苦探路
给青岛的草根创业者说一句鼓劲儿的话:目前世界上、全中国,最牛逼、最成功、过得最滋润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从草根起来的。青岛的草根互联网创业者是有牛人的&&不算已经死掉的,现在扒拉出来的几个,所运营的互联网企业业务都在正常运营,并且活得都很滋润。
许长智1997年开始互联网创业,2000年,创立了雷迅在线(leixun.net),给青岛地区的中、小企业做网站、申请域名和网络营销等互联网增值服务,曾经拿到过2000万美元的风投。
董云亮1999年创办我国最早的纺织专业网站&&锦桥纺织网(),这也是我国最早的纺织行业B2B网站。
初殿松1998年创办青岛英网资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人力资源互联网服务品牌,1999年投资创立HR伴侣网站(),给员工发汽车当年终奖名噪一时。
谭文胜曾经在青岛开过十几家手机连锁店,2000年成立北斗手机网()在网上卖手机,虽然谭文胜后来出走青岛,也算是在青岛起家的草根创业者。至于他与雷军的恩怨情仇,那是最近的事情了。
姜欣2001年成立商至信(),如今已经是百度胶东半岛总代理,每年帮助百度从青岛拿走2个多亿的互联网广告。
张敏军1999年开始给人建站,2001年成立公司,2010年投身移动互联网,成立掌众科技(),致力于手机客户端体验平台开发,在资本市场备受瞩目。
张凯2003年成立乐购商城,他应该是青岛最早发现流量可以变钱的人,成功挖掘了SP业务的最后一桶金,如今软媒()旗下产品已经有十几个。
赵培军的诺动科技()、候方顺的艾特信()、祁海江的五脉泉、马金照的爱维互动(.cn)&&虽然有些人年龄也不老小了,但是从他们的创业时间和产品来看,都是青岛草根互联网创业者的后起之秀,手里面的产品和用户放在全国的互联网圈也都是可以很靠前的。
赵培军解决了手机耳机插孔音频信号转换成稳定电流的问题,申请了一堆专利,目前上市的产品是狗鼻子甲醛探测仪。知名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扫码卫士&就出自他手,这款软件在苹果商店工具类长期排名第二,全球有数百万装机量。
祁海江是一名海归博士,刚刚来青岛创业,他推出的产品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算法&&&以图搜图&,为大型图片库快速搜索相似图片元素的算法提供底层解决方案,目前这个技术只有百度和谷歌掌握,他算是第三家。
侯方顺掌握的是尖端的网站安全技术,为数万家网站提供安全检测与解决方案,在全国的网站安全领域很有名气。
爱维互动的主打产品是体感游戏,他们的产品可以将任何一部智能手机变成体感游戏手柄,在一些电子展上大放光彩,公司一度传出要在海外上市的消息。
我们再来看这些草根互联网企业,林林总总,各种类型都有。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新技术、网络营销&&这些企业为何都无法成为互联网巨头呢?
电子商务是最为依托现实经济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这也不难理解为何锦桥纺织网率先从青岛起步,因为青岛在中国纺织行业&上青天&的版图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青岛,以及青岛周边除了纺织行业,缺乏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只有几个大型的企业支撑青岛的经济,没有像温州、常州那么多的小型的加工企业和制造企业,这使得青岛的电子商务缺乏发达的企业资源网络支撑。
与上海的情况类似,青岛缺乏的是平台级互联网公司。本来,最早起步的雷讯在线、英网、商至信也是有机会的,后来的爱维互动也是有机会的。这些公司的执掌者不仅在互联网领域挖到了第一桶金,更带领自己的企业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他们普遍是经营高手,却不是互联网创新高手;他们是出色的企业家,但却不是出色的互联网企业家。
要成为一个平台级的互联网企业,首先要有强大的流量支撑,也就是说需要有庞大的用户群来做市场占有率,从而为企业扩张做基础;第二要有持续的资金流入,这个需要企业的商业基因来塑造,或者通过自身造血或者通过外来资金注入,保证企业有持续的资金投入;第三需要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大佬们还没有觉悟到的时候,已经将产品做得非常完善了。
我们从上面列出的这些草根互联网创业者发现,早期青岛的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都有这强大的商业基因,这在创业初期是保证企业活下去的好事儿;但在公司发展后期,却会给互联网创新基因带来消极的影响。而这些后起之秀,开始注重互联网用户的产品需求,开始注重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我做一个什么东西满足用户的某种基本需求。其实说到底是,青岛还没有出现一个将商业基因与创新基因有效结合的互联网企业。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商业基因和创新基因是一对矛盾,特别是对于人员和资金实力都不够强大的草根创业者来说,这对矛盾甚至无法调和。商业基因可以保证企业持续盈利却缺乏持续发展动力;创新基因保持企业不断在产品上有所突破却带来长久发展风险。
青岛的互联网创业者也在不停地吐槽无法得到长足发展,他们更多是在环境和氛围上来说的。大家普遍有这种感觉:青岛缺乏一种创业的氛围,本地人都有种无知的优越感,高房价高消费又阻碍了外地英才来青岛发展。政府对IT和互联网行业的扶持力度也不够,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园里大多数是做BPO和贸易相关的,真正搞开发的月入才3000多,稍微经验丰富的IT人早跑北上广了。青岛高校太少,大部分高校的学生以山东省内居多,缺少多元文化的交流。人才匮乏,直接导致青岛缺乏创业的氛围和导师文化。在北上广经常有些活动、竞赛、交流活动,这也是互联网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个行业特别需要导师启蒙和成功故事的激励。一位中国海洋大学的毕业生跟我说,他的同学毕业后去了北京,他留在青岛,两人同时创业,做的项目也都差不多,一年之后在北京的同学已经拿到创新工场的投资,他自己守着十几万粉丝苦苦考虑如何变现。同样,在青岛创业成功的张凯也是受到章征军的启发才意识到流量可以变成钱的。
因为有了蔡文胜,厦门的互联网创业氛围一直很好,在一个人口总数还不如青岛互联网用户多的城市,涌现了一批成功的创业者。而青岛,没有蔡文胜。山东人官本位很强,青岛更没有慧眼识珠的伯乐,本土的投资人更愿意把钱投在房地产、金融这些保险的行业内,几乎没有人愿意在靠冒险和创新取胜的互联网行业里投钱。一些知名的互联网VC、PE和天使在青岛也没有分支机构,创业者要找钱,只能奔北上广而去。一位济南的创业者说,他融资那会本来是想找山东本土的投资人的,打听了一圈,根本没戏。去北京找钱,一个饭局15个人有9个是搞投资的。这个段子一直在山东的互联网创业圈里被津津乐道。
有人认为整个山东的互联网产业环境都比较差,特别是青岛的几个大的企业如:海尔、海信等公司业务比较大也有关系,资源都在他们那里,但是这些公司又不是专业的互联网公司,平台很大创新能力却不足。青岛本地商业文化氛围也是重要原因,大企业获取了过多的资源,导致弱势的互联网行业,能获取的资源就少了。青岛的大企业很轻松就能申请到政府的扶持资金,青岛一家国有企业专门设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只有两个人专门写各种申请报告,一年能拿到2000多万元的政府扶持。当然,也有草根创业者能找到这样的资源,也有一年拿到百万元扶持的私营企业。毕竟能摸到这种门路的人还是少数,小公司缺少支持资源匮乏,别说是申请资金扶持,就连房租、税收这方面的优惠政策都很难申请到,他们也没有足够丰富的薪水来吸引人才,于是恶性循环无法长久发展。(本文来源:编辑网bianji.org)
青岛为什么出不了互联网巨头,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
政府层面:缺乏支持政策,也有一些政策草根创业者不知道或者很难申请到;
人才层面:工资低房价高,互联网人才择良木而栖,不来青岛;
环境层面:互联网从业者太少,缺乏氛围,无法在交流与碰撞中发现新的商机;
企业自身层面:没有将商业基因与互联网创新基因有效结合的企业;
经济发展层面:互联网用户数量不大,对互联网新科技的接受程度不高。
要想在青岛做成一家互联网巨头,路漫漫也!
别问我是谁 ,请与我相恋。我的真心,没人能够体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官方公众号: itechsir
微信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itechsi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上市公司名单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