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揭穿拍卖公司骗局套路

揭秘各大拍卖公司的做局精彩内幕
作者:同庆堂(台湾资深收藏家 神州收藏网专家顾问)只有傻瓜才相信,天价成交是真的。日,伦敦佳士得,以天价卖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媒体争相报道,不但在收藏圈子里引起震动,就是街头巷尾,小民们的闲谈中,也少不了谈起,可以说全国骚动。我在十几年前认识的长辈同好朋友L君,早已告诉过我,拍卖人司猫腻多,我听了以后,虽然震惊,却没有在意,然而,除了他以外,还有几位圈内的朋友,也都是这么说的。虽然他们言言,但是我还是止于听听而已。吴树先生在《谁在拍卖中国》第四章P111,“天价中国文物的若干问号”,又一次的叫我震惊,我一看再看,大意是说:拍卖公司“做局”。从此以后,我就特别用心去注意,有关这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后续发展,以及拍卖公司疑似做局的蛛丝马迹,果然有了收获。2006年,伦敦佳士得卖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得标者,是美国古董商ESKINAZi(以下简称艾某),艾某是世界知名的大古董商之一,得标当时他宣称,是代人买的,可是成交后的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看见过一次他的照片。这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就在他的身边。又一次是去年上海博物馆元青花特展,也是由艾某提供这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供展,这么一来,就叫我怀疑,这些年来,这只罐子一直在他的手中。一只近2.3亿人民币买下的一件国宝级的古瓷,主人不好好的珍藏宝爱,却一直寄放在别人(艾某)的手中,这似乎是不合常理的事。如果这件鬼谷子下山图罐是艾某的东西,那么他当初为何要说谎,说谎就是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内幕。圈内其他朋友们的“做局”说,不但言之有物,甚至是亲身经历,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我们之间的利害关系,都没有骗我们的现由。一而再的听说,使我不得不相信,做局是真有这一回事的。上个月24日中午,电视报道,某人以3美元在跳骚市场上买到一只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碗,两天前在纽约苏富比[微博],以222.5万美元卖出。我听到以后,在第一时刻脱口而出的大叫“骗局”,Lisa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她不解的问我,什么事值得如此大惊小怪的?我告诉她,北宋定窑刻花碗真品,根本不值多少钱,在台北的古董店,就卖几万块钱,那种碗只是宋瓷的入门货,如果我们送这种碗去拍卖 ,他们会收吗?再说,得标者又是艾某,应该是骗局?
几天以后,我和长辈同好Y君谈及此事,他说另一位资深同好,也是与我相同的看法,并且说,拍卖公司不是强调“来源有序”吗?这只碗没有来源,苏富比收了,拍出高价,然后大做,广为宣传,确实有大大的疑问。我又重申,这种碗,几年前在光华,几千元就能买到,是大陆货,好东西是既开门又精美,甚至是特殊器型的(如图),才值得我们收藏的宝爱。拍卖公司噱人的招数很多,炒高价格造成跟风追抢,是最常见的,翻开记录,自从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天价以后,佳士得连续推出元青花大器,都卖得高价,是元青花的最大得利者,连带的古瓷的价格高涨,拍卖公司大家受惠,佳士得是拍卖公司的龙头之一,得利更多。这就是伦敦佳士得疑似做局的大收获,我真是笨啊,当了好多年的傻瓜。同庆堂 日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揭露艺术品收藏圈中的那些骗局
- 希财新金融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揭露艺术品收藏圈中的那些骗局
1354&&&&&&&&&&&&
59yly056&&&&&&
&&&&&&来源:网络转载
  艺术品收藏圈内行骗和欺诈行为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品市场投资的投机性太强。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逐渐升温,借艺术之名行牟利之实的骗术也层出不穷。时值&315&之际,本报在此为读者揭露艺术品收藏圈中的那些骗局。   案例一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警方打掉了活动在东便门明城墙的诈骗团伙,该诈骗团伙用假冒的&开光&玉雕貔貅等,以转运、发财等噱头忽悠游客。游客透露,在销售人员的忽悠下,这些所谓开过光的&玉貔貅&和&玉天吼&价值竟达9300元,而在珠宝鉴定研究所检验后,其实只是大理石和蛇纹石等质地,市场价也就100元左右。该团伙通过这种手段,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敛财高达500万元。   案例二   日,海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海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海南泰达拍卖有限公司和海口泰特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北京美丽道艺术中心的法人代表沈桂林,涉嫌诈骗10亿元后&失踪&。日,专案组在老挝将犯罪嫌疑人沈桂林抓获。经审讯,沈桂林对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自2010年以来,沈桂林以个人名义,用海口泰特典当责任有限公司做担保,允诺月利息2%至3%的高息借贷手段,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用于投资发展其他产业和还本付息及个人消费。据警方初步统计,涉案受害人有200余人,已有150多名受害人报案,涉案金额约8亿元。   案例三   2014年1月,多名投资者向警方举报,一家名为中华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香港公司在运营3个月后,发现在中创信贷网上平台不能提现支付,推测该平台资金链可能出现问题。据悉,该公司与内地的关联公司――深圳市中瑞隆信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3个网贷平台合作,吸引大批内地客户参与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今年初,交易平台提现突然停止,老板郑旭东卷走近7亿元,随后中华文化产权交易所及其网贷平台崩盘,被称为新年第一网贷案。   案例四   辽宁省西丰县一家成立了4年多的私人博物馆,打着&研究、考古、鉴定&的幌子,背地里却非法集资上亿元。这起案件的主犯为只受过高中教育的57岁老太太程红,她采用并不复杂的手段,建起一座私人博物馆,并以此为&抵押&,高息吸纳资金。今年1月案发时,程红带走资金,留下了价值有待鉴定的文物。据了解,登记涉案人员400余人,涉案金额上亿元。   案例五   近日,广州警方接到举报,广州历藏文化公司下属的广州古今通宝拍卖公司的一批价值千万元藏品下落不明,委托拍卖的客户上门追讨委托拍卖的藏品及图录费。目前,警方已受理与历藏公司相关的一系列诈骗案件。从受骗人数的表格上看,签名人数达140名。其中,被骗金额最高达3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有13人,其他大部分集中在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涉案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   一夜暴富的艺术梦   上述几起案件虽然性质不同,涉案金额有差异,但都与艺术品收藏相关,艺术品虽非直接敛财工具,但在这些案件中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艺术品收藏圈内之所以行骗和欺诈行为层出不穷,原因在于艺术品市场投资的投机性太强,太多人指望艺术品投资升值或一夜暴富。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上升期,各门类艺术品都有突出的表现,尤其是近现代书画和当代油画,其价格是其他行业无法企及的。以一位市场表现突出的&80后&油画家陈飞的作品为例,2010年,其2009年创作的作品《熊熊的野心》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30.24万元的价格成交,2013年,该作在北京苏富比的成交价高达542.8万元,3年时间,升值幅度近18倍。艺术品市场分析师梅建平表示,过去50年,艺术品市场走势和美国的蓝筹股价格走势相同,所以艺术品的长期价格和蓝筹股的价格几乎一致。艺术品或将取代房地产,成为未来投资的新选项。   在股市萧条、楼市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仅20多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于黄金期。一方面,艺术品增值属性较强,比其他投资产品更吸人眼球;另一方面,作为精神财富,艺术品难以定价,在市场发展仍处于初期的情况下,艺术品的属性自然成为最好的行骗工具。很多不法机构和个人也看中了艺术品这块蛋糕,借艺术之壳,在资本层面&暗度陈仓&。   比如,据知情人介绍,沈桂林最早是从事典当生意的,因其典当业务受挫,导致资金链断裂,在看到艺术品市场有利可图之际,希望通过艺术品投资这一途径赚钱填补空缺。沈桂林通过资本腾挪术,其下属的美丽道艺术中心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焦点。沈桂林也凭借这种关注度和各种附加职位、头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而随着拍卖的火爆,社会上的&李鬼&拍卖公司也层出不穷,除了广州古今通宝拍卖公司,安徽汇德等拍卖公司也在最近曝光涉嫌欺诈。在拍卖行业,挂羊头卖狗肉的欺诈性拍卖公司为数不少。他们以升值空间大、转手牟取高额利润为诱饵,收取图录费、保险(放心保)费、宣传费等各种费用,欺骗没有经验的委托人。更有一些所谓的文化传播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并没有依法取得拍卖资质,借由&拍卖&的幌子,欺骗敲诈委托的金钱和藏品。   这些伎俩已是业内普遍现象,然而,这种低级的&骗局链&频繁生效,很多妄图通过艺术品投资一夜暴富的受害者也难辞其咎。在各类艺术品欺诈案中,被害人以不具备识别收藏品真伪的基本常识者居多,在带着侥幸暴富心理,获取利益的诱惑下落入圈套。例如,相比动辄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拍品而言,区区几百元、几千元的图录费微不足道,很多中小拍卖公司也是利用委托人的这一心理,骗取图录费等费用作为盈利手段。   欠缺经验的艺术品投资市场   随着艺术品体量的增大和关注度的提升,艺术品也成为基金、信托、私人银行关注的焦点,然而,回顾前几年的艺术品基金与信托热潮,甚至是盛极一时的文交所,对艺术品市场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其所带来的益处。这些打着艺术品投资的旗号,意图在短暂的周期内实现增值,而不是从艺术品市场以及艺术品升值的规律考虑,只为投资不为艺术。   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处于整体调整时,金融资本的迅速撤出,也使得盛极一时的艺术品基金在短时间内出现退出难的问题,那些盲目跟紧的投资人也损失惨重,甚至退出市场。业内专家分析,在这一波基金热潮时,资本运作艺术品的方式并非不能操作,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不够成熟,艺术机构的经营理念、操作模式、资金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最终导致投资失败。   而艺术品投资的相关配套也不完善,在国外,艺术品的抵押融资已发展得很成熟,很多国家的银行业很早就开办了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而我国艺术品估价、典当,抵押融资等方面的业务尚处于试水阶段,并没有模式上的创新,艺术品投资只是幌子,背后是资本参与的虚假游戏。   此外,国内艺术品市场缺乏良性的市场机制和以学术研究为判断依据的收藏体系。   缺乏相应管制   相关专家表示,艺术品收藏圈之所以骗局频现,另一个重大原因在于制度建设跟不上,没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权力监管在人治的环境中严重缺位,尤其是发展迅猛的艺术品市场行业。   &金缕玉衣&骗贷10亿元,文交所上演&黄河咆哮&,艺术品被金钱绑架,艺术品市场缺乏公正的评估鉴定机构、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处于法律盲区,这些都为行骗者创造了客观条件。艺术品收藏圈的诈骗之所以难以识破,还在于案件的隐蔽性强。比如,在多起案件中,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受害者间多是亲戚朋友关系,只有东窗事发,才能揭发骗局。   此外,在多起案件中,与一些地方领导亲自站台助阵、拉人投资密不可分。比如,沈桂林具有多重身份:美丽道艺术机构负责人、海南泰达拍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海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海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等。各项荣誉和身份成为其行骗资本,而很多领导人的助阵,为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诈骗提供了条件。集资者回忆程红的民办博物馆开业时说:&省里、市里、县里都来领导了,老百姓就开始都相信他们了&。   艺术品市场需要资本参与运作,本身就是市场行为,有其合理、正常的一面,但若运用不当,反作用于艺术市场,对其发展伤害更大。中国艺术品市场还不完善,资本和人为因素凌驾于规则之上,出现诸多不规范的运作,又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诈骗事件频发也在常理之中。对于收藏家和投资者而言,防止、打击艺术品诈骗,需要投资人摈弃暴富心态、戒除贪念,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艺术品收藏。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新金融”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您也可以后再评价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卖公司骗局套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