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股权纠纷》读懂什么是股权

我的位置:
要看懂《人民的名义》,必须了解的两个金融常识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张杨
过桥贷款,股权质押,你搞得清楚吗?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火了,而片中的核心问题——大风厂股权之争,也引起了不少观众的讨论。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要理解两个金融常识。
第一,大风厂股权问题的由来,是一个典型的“过桥贷款”悲剧,这是观众需要了解的第一个金融常识。所谓过桥贷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贷款企业或个人,短期内极缺资金,虽然已经与银行谈妥了一笔贷款,但放款还有时日,于是去找民间资本商量先借点钱,等银行的贷款下来了就还上。二是有的企业或个人在银行的上一笔贷款到期了,为了继续获得贷款只能先找民间资本借钱还清上一笔贷款,等新一笔贷款到位再还钱。无论哪种情况,都改不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本质,所以“过桥”的说法十分形象。这种短期的贷款,大都利率很高,充满了风险。一旦银行后续借贷资金没跟上或者抽贷,企业资金链就会断裂。
让我们回顾一下剧情:大风厂区即将划为高档住宅区,地价马上就要飙升到十个亿。于是在得知大风厂生产资金周转不开时,山水集团借给了大风厂所需的6000万,约定还贷期限6天,日息千分之四,抵押物就是大风厂的全部股权。如此高的利息,年化达到了146%,也有人敢借?大风厂老板蔡成功敢,因为他已经跟京州银行的欧阳菁谈好了,6天之内会放一笔贷款,用于还山水集团的钱。只要按时还钱,什么事也没有。但问题在于,欧阳菁或者说银行,变卦不贷了。大风厂还不上钱,过桥贷款就成了高利贷,利滚利后变成了大风厂不利偿还的债务。三个月后,法院根据贷款协议直接判处大风厂的所有股权归山水集团所有。回头再看,这就是山水集团联合各方设的一个局。
这一幕很熟悉是不是?在不久前轰动全国的“刺杀辱母者”一案,就是过桥贷款引发的悲剧。不同的是,苏银霞丧失的是房产和尊严,而大风厂丧失的是一千多名员工的温饱。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小微民营企业在获取优质信贷上的确存在着天然弱势,管理混乱财务不清,很多银行在贷款时卡得很严,这也使得过桥贷款屡有发生,甚至还有银行员工参与其中。
第二,了解了“过桥贷款”,我们再来看一看另一个金融常识——“股权质押”。股权质押就是公司股东以自已拥有或有权处分的的股权作为质押,为某个经济行为作担保的行为,说白了就是拿股权换贷款,通常发生在股东急需流动资金而又无法变现股份的情况下。在股权质押担保法律关系中,股权被称为质押物,提供股权方为出质人,接受股权质押方为质权人。剧中,大风厂老板蔡成功就是出质人,以自己的股权和厂里其他员工的股权为质押物,来向质权人山水集团提供担保,换取贷款。
只是,一位法律界人士指出了剧中的不妥之处。首先,大风厂股权中,蔡成功持有51%,职工持股49%,他又如何能质押所有股权呢?据剧中描述,职工对蔡成功与山水集团签订股权质押的事并不知情,而大风厂应该是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担保法》第78条规定:“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公司法》第72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经其它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如此看来,蔡成功与山水集团签订的股权质押合同从源头上就不合法。
此外,山水集团能一口吞下大风厂的所有股权,也遭到质疑。《担保法》第40条规定:“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也就是说,在贷款合同中,即便大风厂还不上钱了,也不能直接将股权转移给山水集团。同时,在债务人不能按时归还债务的情况下,可以与质押人协议以质押的股权折价还款,也可以就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也就是说,即使法院通过判决处置大风厂的股权,按照法律规定,其他股东即大风厂的工人们也是应当依法享有优先购买权的,并不会导致大风厂被山水集团借由法律的名义侵占。
需要提醒的是,法律规定,质物折价或拍卖、变卖后,其价款如超过质押合同约定的担保范围,超出部分归出质人所有;如有不足,出质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不足部分作为普通债务由债务人承担。换句话说,如果山水集团申请法院拍卖大风厂股权的形式执行判决,考虑到大风厂的地块已经大大升值,所得价款应该会远远超过山水集团借给大风厂的6000万,所以拍卖还款后的余款仍应归大风厂所有。
但在本剧中,只是简单说已经经过法院审理,股权全部归质押权人山水集团所有,显然有些草率。当然,剧中环境复杂——企业设局,政府协力,银行帮凶,司法腐败,环环相扣。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切的不合理情节和不合法行为似乎都可以用“腐败”来解释了。
题图设计:邵竞
素材来源:视觉中国
输入您的评论
在@后输入空格完成输入
登录并发表
&&评论内容
登录并发表
没有会员号请
上海辟谣平台
第二届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人民的名义》你真的看懂了吗?这些金融知识一定要了解_中国城市金融网
“一带一路” 金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秉持“中国金融门户网站”的定位...
“新丝路经济带”金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市...
对于即将诞生的“非传统”总统,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秘书长汉斯o斯塔克(Hans Stark)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下一任法国总统,不仅需要在总统大选中赢得多数选票,同时还...
继中国官方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来,截至目前,已有31家中央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策划,展开前瞻性研究,推进建设服务雄安新区的相关工作。
王中磊,满族,1970年出生于北京,影视投资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任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执行总裁、副董事长兼总经...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间,冯小树共计参与了43个项目的审核,包括34个IPO(首次公开发行)项目、3个增发项目、5个可转债项目、1个可分离债项目。其中,34个IP...
截止到4月21日,上市银行披露年报的城商行共计12家,其中资产规...
入股三家拟上市公司,累计套现2.27亿元,最高回报超过73倍。深交...
一系列政策指向非常鲜明:严防加杠杆炒作和交叉性风险,减少资金...
4月17日,承载着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总装测试厂房,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天舟一号货...
雄安概念股继续涨停,“国家队”却疑似涨停板出货。4月11日,多只雄安概念股尾盘遭遇资金砸盘,且卖出的时间点基本一致。经对比...
一带一路概念股领跌,沪指收报3129.53点,跌幅1.37%。
股市直通车
走近新三板
中非发展基金对非投资已达40亿美元
越南成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这三年,乌镇发生了什么?
一图带你了解神秘的国度——柬埔寨
《人民的名义》你真的看懂了吗?这些金融知识一定要了解
摘要:要问现在最火的电视剧是什么,估计十个里面有八个会说是《人民的名义》。在目前已经播放的剧集中,有一条主线是紧紧围绕着大风厂的拆迁而展开。剧情虽然不算复杂,但却涉及到了许多金融和法律知识。
要问现在最火的电视剧是什么,估计十个里面有八个会说是《人民的名义》。在目前已经播放的剧集中,有一条主线是紧紧围绕着大风厂的拆迁而展开。剧情虽然不算复杂,但却涉及到了许多金融和法律知识。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解析。
&大风厂案&剧情回顾:
在《人民的名义》已播放的剧情中,蔡成功将大风厂股权以5000万的价格质押给山水集团做过桥贷款,日息4&,事先约定使用6天,从京州商业银行拿到贷款后再偿还给山水集团。但问题在于,欧阳菁或者说银行,变卦不贷了。大风厂还不上钱,过桥贷款就成了高利贷,利滚利后变成了大风厂无力偿还的债务。三个月后,法院根据贷款协议直接判处大风厂的所有股权归山水集团所有。但是公司的部分员工是持股的,不是蔡成功一个人的公司,所以肯定不会同意拆迁,因此也就有了种种冲突。
背后的金融知识点:
(1) 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就是公司股东以自己拥有或有权处分的股权作为质押,为某个经济行为作担保的行为,简单说就是拿股权换贷款,通常发生在股东急需流动资金而又无法变现股份的情况下。在股权质押担保法律关系中,股权被称为质押物,提供股权方为出质人,接受股权质押方为质权人。剧中,大风厂老板蔡成功就是出质人,以自己的股权和厂里其他员工的股权为质押物,来向质权人山水集团提供担保,换取贷款。
(2) 过桥贷款
过桥贷款过桥贷款是一种特殊的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弥补借款人短时间内的资金缺口,通过过桥资金达到与长期资金对接的条件。具体来说,当企业归还了上一笔贷款,又遇到下一笔贷款资金还没发放的情况,就会需要借入短期资金维持运营。这笔短期资金连接着上下两笔贷款的&两岸&,就像是一座过渡的桥一样,所以被称为&过桥资金&。
过桥贷款存在三大风险:
一、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调查显示,过桥贷款的融资成本高达40%以上,企业规模及借贷资金越小、时间越短,利率就越高,使用该贷款就相当于饮鸩止渴。大风厂借用5000万资金使用6天,需要偿还利息120万,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二、企业的资金流断裂风险。一旦企业资金流断裂无法还上贷款,那么会牵涉到多方利益,会导致一系列的金融风险。
三、银行员工的道德风险。有些员工重视自己的业绩考核,并且希望从过桥贷中获取私利,银行高层也不加阻拦,纵容了员工的非法行为。一旦员工卷款私逃,银行、客户及资金提供方都将遭受重大损失。
(3) 高利贷
央行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目前这个4倍利率一般是指24%。最高法指出:24%至36%则作为一个自然债务区,法院尊重既成事实。
剧中,蔡成功以日息4&获得山水集团的过桥贷款,折算成年华利率是146%,远超国家规定的4倍利率。按照最高法的解释,超过36%部分无效,不予保护。
(4) 员工持股
大风服装厂原是国有企业,在二十年前国有企业搞改革,政府抓大放小,主动出让了在大风厂的股权,公司49%股权由职工成立持股会持有。
员工持股的定义: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而使其获得激励的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在实践中,员工持股计划往往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
(5) 企业破产清算顺序
在本剧中频繁提到了大风厂职工的安置问题,这一问题也引起达康书记和剧中其他高层的重视,假如大风厂破产,清偿顺序为:
1、有财产担保的债权
2、破产费用和公益债务
3、职工债权
4、社会保险和所欠税款
5、无财产担保的普通债权。
而股权在破产债权中将一文不值。
责任编辑:王娜
备案号:陕ICP备号 &&
法律顾问: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 &&
技术支持:了解了这些背后事,你也就看懂了《人民的名义》
&&首推于&17.04.12
浏览(94)|回应(0)
  最近,《人民的名义》火的不要不要的,不过,你敢肯定地说你真的看懂了吗?咱们暂且不说官场的那些套路,仅围绕着大风厂拆迁而牵涉的系列金融知识,比如说股权质押、员工持股及过桥贷款、高利贷你了解多少?  剧情梗概  山水集团董事长高小琴因有内幕消息,提前得知大风集团厂区即将划分为高档住宅区,地价马上就要飙升。在得知大风集团生产资金周转不开后,采用过桥借贷方式①,借给了大风集团5千万。还贷时间6天,日息4‰,年化146%,以大风集团的全部股权做质押②。大风集团董事长蔡成功(图片来源:《人民的名义》)  大风集团总经理蔡成功之所以敢借这么高的贷款,是因为他已经跟京州银行高管欧阳菁谈好了一笔贷款,用于还山水集团的钱。但由于贪污腐败因素,京州银行在规定的6天内并没有放出贷款,大风集团还不上钱,过桥贷款就成了高利贷③。  三个月的利滚利后,大风集团失去了全部的股权。但是公司的部分员工是持股的④,不是蔡成功一个人的公司,所以肯定不会同意拆迁,因此引发了种种冲突。  该剧剧情不复杂,但却牵涉到了金融业中的诸多术语。下面我们一一来解析:  一、过桥贷过桥贷(图片来源:《人民的名义》)  所谓过桥贷款,是一种特殊的短期的贷款,主要用于弥补借款人短时间内的资金缺口,通过过桥资金达到与长期资金对接的条件。  具体来说,当企业归还了上一笔贷款,又遇到下一笔贷款资金还没发放的情况,就会需要借入短期资金维持运营。这笔短期资金连接着上下两笔贷款的“两岸”,就像是一座过渡的桥一样,所以被称为“过桥资金”。  听起来好像是“救急不救穷”的“慈善之举”,但“过桥贷款”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金融鸦片,因为这种短期贷款,往往利率比较高,最大的风险是一旦后续借贷资金跟不上或者抽贷,企业资金链就会断裂。  经典案例:“刺杀辱母者”一案  前不久“刺杀辱母者”一案也是过桥贷款引发的悲剧。不同的是,大风集团失去的股权,苏银霞失去的是房产,大风集团可能是虚构的剧本,而源大工贸却是冰冷的现实。  二、股权质押股权质押(图片来源:《人民的名义》)  股权质押是公司股东以自已拥有或有权处分的的股权作为质押,为某个经济行为作担保的行为。通俗点说,就是拿股权换贷款,一般发生在股东急需流动资金而又无法变现股份的情况下。  股权质押时间短、方式灵活,还不稀释股权。但如果通过股权质押融来的资金不能解决经营困境的话,非常有可能重复陷入经营现金流困境。这时,企业面临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导致股权无法解押。然后股权就有可能被折价、或者被拍卖,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  经典案例:辉山乳业  日,已经横盘一年半之久的辉山乳业股价在临近午盘时“闪崩”,并以85%的跌幅创下了港股历史上的股票单日最大跌幅。这种情势下,大股东杨凯质押的股权是否会因此失去对辉山乳业的控制权?  三、高利贷  央行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目前这个4倍利率一般是指24%。最高法指出:24%至36%则作为一个自然债务区,法院尊重既成事实。  剧中,蔡成功以日息4‰获得山水集团的过桥贷款,折算成年华利率是146%,远超国家规定的4倍利率。按照最高法的解释,超过36%部分无效,不予保护。  四、原始股  股权是指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利。而如果该公司还没上市,那么股权又可被理解为原始股。电视剧中大风集团员工不惜烧伤也要守住的股权就是这个。部分员工持有大风厂股权(图片来源:《人民的名义》)  一方面,是因为原始股一向是盈利和发财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获得股权不容易。股权的持有者多为与公司有关的内部投资者、公司有限的私募对象。  员工持股计划,是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而使其获得激励的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在实践中,员工持股计划往往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  是不是惊叹编剧金融知识渊博,那是因为《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股神,他自导自演了一部从300万巨亏逆袭的股市大片!《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编剧:周梅森先生  早在1994年,周梅森进入证券市场,将自己辛辛苦苦赚的稿费几乎全都投入股市。在2005年,中国迎来了股权分置改革。当年一家名叫“金丰投资”的上市公司开启了股改,提出了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10送3.2股,以获得全流通资格。当时周梅森持股约70.25万股,成为金丰投资的第一大股东。但因A股连年下跌,他在此股上损失惨重。  面对如此困境,周梅森对于股改方案感到不满,他认为对价应该在10送4股,最起码也要在3.8股以上,呼吁中小散户团结起来,投票否定大股东的股改反对票。  然而在投票过程中,41%的股改反对票,并未达成法定赞成比例而被否决。金丰投资也成为全面股改开始后,唯一一家因中小流通股东维权被否决的上市公司。而周梅森也被形容为“一个名人杀掉一家上市公司”,“发动了一场股民起义”。他以文学化的语言写道:“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您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站出来,对所有侵权方案投反对票!”  2005年,周梅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炒股十年,净输300万。然而,随着之后大牛市的出现,也给周梅森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增长。2007年,周海森在采访中表示“我的财富增长率至少和股指同步,至少是5倍。”“参与了这轮牛市,一下子增加了10年的财富。  不仅如此,2014年,周梅森卷入徐州一家地方银行的股权纠纷官司中。他称数年前匿名持有的该银行股份被代持的“朋友”违规抵押了,“朋友”资金链断裂,银行要收回股权。手持股权证的周梅森由此陷入一场涉及金额高达4000万元左右的股权纠纷官司。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话果真一点也不假。周梅森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人民的名义》有了广度,也有了厚度。如果《人民的名义》有第二部,你最希望的剧情走向是怎样的?不妨到下方说出你的想法。编辑:罗子轩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懂人民的名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