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没资源,怎样从0到1,六步打造创业打造特色农庄公司品牌

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新融资求报道
新公司求报道
新产品求报道
创投新闻爆料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36Kr股权投资
汇集行业内最优质创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平台
聚集15家顶级投资机构的专业互联网融资平台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没钱没资源,怎样从0到1打造创业公司品牌?
品牌这个事,有钱不见得能砸对地方,没钱不见得做不到广泛传播。
本文首发于馒头商学院(ID:mantousxy),内容源自青山资本副总裁、前腾讯新闻中心主编李倩。
首先,我想说,创业公司打品牌有什么用?
我们要把自己的品牌从很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把它打响,对于我们增加用户量,扩大客户群等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还有名气带来的价值,大家都能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感受到。还有很重要的是:很多朋友跟我说要去做个创业者,一方面你要去做事情,另一方面,你要让地球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情吧?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搭建品牌前,需要清楚这5个问题
这些问题非常关键,因为经常有朋友聊到这个问题,我发现大家很多时候是把没有做好的事归咎到了品牌,归咎到了市场。很多问题是你没有做好,那么你的品牌和市场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这五个问题是:
1、你的产品准备好了吗?
好比你的饭做熟了没有,你就开始卖?卖没做熟的饭是坑人的,营销做得再好都要出bug的。这个侥幸心理不能有。产品得踏实。
2、产品是否跟得上?
大量的人蜂拥而至,你的产品是不是能满足那么多人的需求?因为一旦这些人满怀期望蜂拥而至的时候,你的产能如果跟不上,那么这些人将愤然离去,是不会再给你机会再回来的。
3、你对品牌的依赖合理吗?
很多CEO对于品牌的依恋有点执念,他会觉得只要有品牌,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的,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东西。我必须要泼一盆冷水,品牌绝对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东西,它只是锦上添花。去翻遍所有的品牌类书籍,没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说,品牌是决定你成功的一个要素。
4、团队内部有没有达成一致?
因为很多合伙公司都有两到三个合伙人,团队成员很多,有时候老大上午一个想法,下午又是另外一个想法。那么团队内部怎么做,多大尺度去做,内部有没有达成一致,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5、找到合适的人了吗?
必须要强调的是,合适两个字。现在好像所有的公司都在招人,这个世界进入了一个人找人的状态当中。可是如果大家找到的不是合适的人,或者不是合适你现阶段状况的人的话,很可能结果反而是负面的。
刚才问到的这五点如果你已经在心里默默地回答说我准备好了,那么我们接下来讲创业公司搭建品牌会遇到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做对事,第二件事是找对人。
关于做对事,我总结了6个步骤,它结合了跟100多家创业公司的经验和聊天。创业公司做好这6步就完全可以达到知名公司的阶段了。关于找对人,我设计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关于我们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人,这样一个方法论。
6步让你的品牌被大众熟知
下面详细说一下这6步。
定位,好像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跟很多创业者谈论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定位”这个词,但是大家都没有搞清楚“定位”的意思。好的定位一定是像一个飞镖在一百米之外直中靶心,讲求的是精准,而且好的定位讲究的是差异性。
我们回顾下,在我们知道的品牌中,举个简单的例子,经常说开宝马,坐奔驰,最安全的车是沃尔沃,那么他们是怎么给自己的品牌定位?
宝马一向是用自己的操控性、驾驭感著称,他强调的是开起来比较舒服。奔驰呢,大家一看就想到一个成功企业家翘着二郎腿坐在松软的皮质后座上,那么这个就是奔驰给大家的感觉,内室精良、乘坐舒适。那么沃尔沃呢,最近几年它的品牌后劲很足,突然间就很多人买,因为他强调的是安全性,坊间传播说他经常会强调说,沃尔沃的车主素质是最高的,学历是最好的,最聪明的,这也是他在强化自己的一个定位。
所以说大家做的事情和项目来说,一定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位。以前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朋友聊到,他说我们是一家非常安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首先,互联网金融他是一个行业定义,而不是一个定位,其次就是非常安全的,这并不能造成很大的差异性。因为安全性本身不是一个差异化特别强的定位。
我们定位首先要知道我们是什么,我们这个东西本身的物理属性是什么。因为有些新的创业模式,可能创始人自己解释半小时还没搞清楚我做的这个事到底是什么。我们首先要说清楚的是,我是什么,第二我这个东西跟同行有什么不一样,有多大程度的不一样,这是定位我们的差异性。
同时,最重要的,大家可能会忽略的精神气质上的定位。大家一提到你的时候会想到什么会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在精神层面上的定位。
有的朋友跟我说,我们有定位啊,我们的精神定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个不是精神定位,因为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你是不是真正在做这方面的事情,而且什么是高端,哪方面算高端?同样是女明星,范冰冰也好,王菲也好,其他明星也好,他们为什么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所以大家一定要考虑清楚,实际上所有好的品牌,尤其是在互联网阶段,它不仅能一句话告诉你我是做什么的,他还能让你在知道它的定位之后,对他产生一些精神层面的想象。
很多朋友说,我以前是技术出身的,我没有媒体资源,我没有线下资源,提到这个很发愁。但是我要很残酷地说一句,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你说没有资源不是傻,而是懒。打开你的电脑,进到36氪,虎嗅等科技类网站,还有财经类的媒体,大家用心就会发现每篇作者投稿的最后都有他自己的微信,每个网站都留着免费给创业公司做报道的邮箱地址,甚至有些网站还会留有记者的电话微信等等,这些全都是可以找到的,所以资源不是找不到,而是大家懒得去发掘。
现在还有大大小小的活动,论坛,积累资源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打听一个人的联系方式不会像以前那么难了。那么我们就要迅速建立自己的资源,建立资源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要寻找我们行业里边的媒体啊,户外啊,线下啊这些资源,以及我们做的这个事情,我们大概需要哪些资源。有传统媒体资源,有新媒体资源,有几大门户,还有科技类网站,还有社交类媒体的资源,比如豆瓣,知乎等。
其实大家只要拿一张白纸列出一个表,然后把你能想象的资源全部都列出来,然后你再像填空一样,没有就抓紧时间自己去建立这些资源。
在找资源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这些媒体怎么都不理我,加了联系方式也不理我。他们不理你是因为你提供的信息缺乏新闻点,在找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吸引力。不能说上来就说“你好,我希望你来采访我们,给我们出篇软文吧”,这样他肯定不理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是把项目讲得特别有意思,甚至说不是约你采访,而是说你过来体验我们这个东西,他就会很感兴趣。
所以构建和搭建资源,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朋友做的项目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说帮人去停车,线上停车场的项目,这样的项目你们为什么不约人家来体验你的项目呢,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搭建和构建自己的资源呢?
同时,搭建资源的过程中不要贪多。要搭建主要的核心的资源,大家看到的这些资源里边,可能你意识到的,当下对你最重要的资源一定要想尽办法去搭建。
有个创业公司的朋友真的是非常勤奋,挨家挨户去拜访这些媒体。大家应该主动出击,然后在过程当中找到最重要的媒体资源,迅速通过合作,体验,沙龙,反馈,报道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去搭建资源,这一步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手里完全没有资源的时候,后续做起来压力就会非常大。
现在大家都把讲故事看作贬义词。一提到讲故事,就说这个卖情怀的又来了。这边说的讲故事应该说不是讲一个莫须有的故事,我们自己产品也好,商品也好,商业模式也好,我们要学会包装,要学会升级。
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东西,我们要怎么把他包装起来,包括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创始人,我们的初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我们做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多大程度的便利,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讲故事的部分。所有的故事都讲究起承转合,讲究吸引人,回忆一下,好的故事,好的段子手,他们往往在起承转合,在吸引人方面做的非常到位,所以他们才会成为流传的故事。
会有很多人说,我没有名校背景,我没有很好的长相,甚至项目也是做的普普通通,我一切都没有,那怎么去把自己给包装起来呢?
那我首先要问你,产品是不是靠谱,因为很多的靠谱产品,前期也没看到他做很多很多的故事,但是产品靠谱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在确定了产品靠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包装我们的故事呢?每一个人身上都是有故事的,比如网络上《伟大的安妮》,《滚蛋吧,肿瘤君》,这样一些在互联网上隔一阵子都会传播的很火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大家要学会讲故事,并且用不一样的形式和不一样的形态来讲故事,当所有人都学会用漫画的形式来讲故事去包装自己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考虑语音?当年的罗辑思维,就是因为所有人都用文字,老罗就选择了一分钟的语音推送,把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卓尔不群。很多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下载体和形式,当别人都在用语音推送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考虑视频,比如对着自己拍一段视频?当别人都在做视频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做线下的纸张的东西?
春节放烟花,一下子很多烟花非常绚烂,同时绽放,讲究什么道理呢?就是你把你配好的资源,做好的这些事情,选在一个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全部一起爆发出来。创业公司钱少,资源少,能用来传播的故事少。本来就少,我们还要把比如说10万元的包装费分配到20个月去用,那可能每个月都会给大家一种小投入没产出的印象。因为在品牌推广这个市场上,一定是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没产出。
所以大家要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故事让他在短时间内瞬间爆发,这个可以提高咱们的命中率。
到这一步,前期知名度的打造应该说是非常非常成功的。我们看到在一两个星期内有集中爆发的媒体采访,有非常好的线下推广渠道,创始人也在那两个星期内频繁地接受采访和参加一些线下活动的。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放了一场非常漂亮的烟花,非常绚烂非常漂亮的一仗。
我们在制造了一些噱头之后,应该怎么把我们的品牌一步一步地打下去?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打算,比如有的下一步是要推什么东西,有的是希望等一等产能上来,有的是要把创始人推出去,每一家公司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大家要在一场绚烂的烟花之后,坐下来好好想想我们的下一步是什么?定期的高潮是要有的,不然的话,几个月不发出声音,大家就会把你忘记。
需要时不时制造小的高潮,比如Uber,他很多创意策划和市场活动,都让我们每个人眼前一亮,可以去看看Uber做的每一场活动,他的每场活动之间的活动间隔,怎么在定期制造活动小高潮,怎么做自己的营销,还有自己的打法。
任何一家公司不可以COPY别人的打法和节奏,每家公司状态不一样,阶段不一样,所以打法和节奏因人而异。
大家知道创业公司在垂直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每一个创业公司,都有很多的直接竞争,这时候一定要抢前三坐席,这个很重要。大家抢座位的过程中一定要巧妙地抢座位,刚才不是讲过你已经积累一些资源了,那么在媒体写稿子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可以想办法进入到一二三的文字描述里,在一些活动、论坛、沙龙要尽量作为行业代表出现,去为行业发出声音,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公司格局里面。代表行业去说一些东西,让大家一提到行业就说,我知道这家公司。
大家还要尽量将公司名称和行业名称关联,比如说打车租车,滴滴,打车租车,Uber;互联网金融,陆金所;互联网金融,积木盒子。大家尽量在强调公司和细分行业的时候,尽量建立起这样一种关联。因为创业公司大家都在快速进行抢占式的传播阶段,我们把关键词的任务一定要抢下来,跟这个行业的关键词一定要经常出现在一起。
所以当发出这个声音的时候,也是很好的代表这个行业的机会。对于一些排名不是很确定已经进入前几名的公司来说,你可以让自己经常跟第一第二名呆在一起,这个方法听上去挺好笑,但是是有奇效的。老和第一第二名呆在一起,你显然是第三名了!如果你是第四第五名的公司,你去抢了第三名,就已经成功了。
这里面需要强调2点。第一:这只是创办品牌的一个最初阶段需要的6步。第二:一切品牌的建立需要在一个有长远规划的基础上。
如何找到一个对的人?
比如现在招了一个人,我应该让他从哪里开始一步一步做起,创建搭建算是完成,一直做到抢位置阶段。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依赖一个对的人,甚至一群对的人来干活。那么怎么去找这样一个人?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雷达图,是我结合日常做品牌公关的人的能力,我提炼出的这个行业主要依赖的人的五个方面,我来分别阐述一下。
第一个是专业知识,理论和能力,就是这个人他对这个行业专业的,理论的是不是了解很多;
第二个是案例经验和教训,就是他有没有做过很多案例,这方面的经验甚至教训;
第三个就是人脉资源和包装,即使这个人在这个行业里有多少的人脉,他有多少资源,会不会包装一些事情,故事和产品。
第四个,他有没有全局观,流程搭建能力怎么样?就是我在做整个市场公关的过程中,他自己能往前看几步,往后看几步?
第五点是这个人的创新性和方法论,大家现在做的都是互联网方面的创业,对创新性的要求非常非常高,传播的创新性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假设每一点的满分是5分,蓝色的线是我们设置的及格线,就是三分,达到三分的时候我们是可以默认他在这一项是及格的。红色是针对这个人的绘制的能力模型。
可能有个人的理论和专业很好,四分或者五分,这个人我们可以理解成专家或者理论人才。如果其他几项差不多,但是案例和经验丰富,可以理解为经验型人才;如果人脉和包装能力特别强,就是社会型人才;如果各项差不多,但是全局观流程搭建,就是领导型选手;如果创新性,方法论特别旺,这个人就是点子王,创新型人才。
要招聘的人一定是来补充我们的不足的,但是我发现有很多团队喜欢招聘跟自己一样的人,那么你自己在这方面已经很厉害了,再找一个更厉害,但是不行的方面还是不行啊!所以要找互补的。
比如这个团队是经验型团队,那么就要招聘90后,鬼点子多,创新性,方法论没有受污染的,特别新鲜的血液。如果团队案例经验和流程搭建比较扎实,而人脉资源奇缺,那么引进的人一定是人脉和资源上有大量积累的人,这样这个人一来,马上就能补足我们欠缺的人脉资源。
搭建品牌,一定有0成本的办法
1、不要急躁,切忌错误的炒作
搭建的过程中,不要急躁,创始人总希望“一夜成名天下知”,甚至会去做一些炒作,或者让大家一提到你就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不管怎样,饭也要一口口地吃,品牌搭建也是一样。靠着不择手段的方式取到的浮名不会持续太久,会掉粉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扎扎实实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名声,比如放烟花,跟空城计一样,让大家一下子感觉到怎么最近听到这么多这个公司的声音,其实只是我们所有的钱短时间花在这一个星期里,做出了很大的动静。
2、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没产出
既然决定做市场推广,就不要说“我们花点钱试试”,如果你有试试的拿捏不准的想法的时候,那就一分钱都不要花。
因为我看见好的创意来自两方面,第一就是花了很大很大的价钱,获得一个很好很好的创意,找了非常好的公关公司做创意;另外就是一分钱都不花情况下,团队逼出了一个绝妙的创意。大家可以回顾下,真正好的创意不需要什么钱,比如冰桶挑战,需要什么钱?所以在你的资金和物力没有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不要烧钱,一定要想着,想好了就集中投入。
3、深刻沟通、保持一致
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对的人,他开始来给你干活了,建议你和请来的这个做品牌和市场的人做一个非常深入的沟通,这个沟通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不找你,你都要找他沟通,你可以告诉他你认为这个岗位怎么才叫做得好,什么算好什么算不好。你也可以问问他,他认为好和不好是什么。
同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还是要尊重科学,很多时候大家对品牌还是态度很诡异的,有的时候觉得品牌是救命稻草,有的时候又觉得品牌是个感性的东西,没有道理存在。所以作为在品牌上有一些工作年头的人,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品牌一定是一门科学,虽然中间会有不科学的事情发生,但是他一定是一门科学。这里面是有规律可寻的,一旦找了做品牌的人来干活,就必须非常信任他,给他充足的授权。
4、结合自身,不断调整和完善
最后,我们做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改善,我所说的这些只是工具和模型,不是死的,每个公司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中间会发现有的阶段可以快一点,有的可以慢一点,都是可以调整的。
木木博客(),个人微信:,公众号:mumuseo,这是一个什么都谈谈的营销运营号,新鲜、有趣、有料。产品运营、新媒体经验、市场营销、广告文案,都谈谈。不要假装你都懂,你那些麻烦问题可能都会在这解决!等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从0到1,我是怎么做创业公司内容运营的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从0到1,我是怎么做创业公司内容运营的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卡卡罗特  Hi,我是卡卡罗特,和很多看这篇文章的互联网运营大牛相比,我只是一条菜狗。  一、真正的从零开始做运营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团队的运营背景:  团队运营背景  1、三个创始人都是金融或是市场的背景,没有任何互联网运营经验;  2、我阅读完Leo兄写的《从零开始做运营》,还有鸟哥等公众号的一些文章之后,就一个人走上了运营的征程;  3、我曾经是War3和DOTA的半职业选手,在Replays.net和Sgamer等知名游戏论坛担任过很长一段时间大区版主,曾经并且建立过自己的粉丝群,见证并且参与过电竞圈各种“门”事件的炒作和运营,可能这算是唯一的运营经验。  再来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运营背景:  公司运营背景  1、西瓜理财虽然是一款比较垂直的工具类产品,但是我们用户必须是已经有过互联网理财经历的投资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和金融理财类产品一起做运营方面的竞争;  2、团队虽然拿到天使轮融资,但是天使期更多的是要花费在团队扩张、打磨产品和日常开销上,所以留给运营方面的资金并不宽裕;  3、期间的运营人员只有一个实习生运营经理和我两个人;  4、虽然我不是行家,但是公司其他两位合伙人无条件支持我的任何运营计划,只要方案确立,必将众志成城。  二、产品的真空期我做了哪些事儿?  由于西瓜理财的团队从今年年初开始组建,所以要经历4-5个月的开发期。What the fxxk!?那么长时间的产品真空期,我又没任何运营经验。那我应该做什么呢?  学习,思考,尝试;  学习,思考,尝试;  学习,思考,尝试。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在没有产品的基础下,并不是没有办法做运营,所以这里这里就来看一下,我做了哪些事儿:  1微信公众号“西瓜成长日记”是怎么诞生的  最初我们讨论了一个方案,决定先从准入资格零门槛的微信公众号入手,来寻找运营的感觉。但是我们并没有做“西瓜理财”这个公众号,原因一是当时已经有类似P2P日报、互联网金融等比较成熟的行业内公众号了,二是仔细研究了一下,哪怕是现在这些国内最好的互金垂直自媒体的日均阅读量还是比较一般的,说明行业用户基数不大,受众不广,如果重新做一个行业内的公众号那简直就是作死。  然而我们这个创业团队除了产品本身的金融色彩之外,另外的特性就是我们是一个带有90后属性的创业团队,目前90后创业的社会热度很高,这个人群创业的特点就是——资源贫瘠、经验稀缺、战略远大、勤奋自强。  而当时的市场上并没有一个公众号,针对这个社会群体做优质的内容产出。那切入点就来了——做一个90后创业故事、心得分享的自媒体,让西瓜理财这个品牌在产品诞生之前就形成一定的曝光度。  2意见领袖“卡卡罗特”这个品牌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理财这个行业是非常需要意见领袖的,意见并不是骗钱,领袖也不是骗人。意见领袖的就是要抛出一个逻辑严密的行业见解,让大家去认同,成为热门话题,然后让大家与时俱进的追问不断变化的行业热点,形成社交闭环。  由于西瓜是使用花名制度的,所以我就用卡卡罗特这个ID在互联网金融媒体媒体,凭借自己在银行工作中积累的金融知识,以及之后不断在互联网上学习新的金融知识,开始撰写行业见解类文案并且进行投稿。  与此同时,我也会在知名网贷社区、知乎等,发一些讲解如何做网贷投资的微观战术技巧。在“西瓜理财”产品诞生之前,首先建立“卡卡罗特”这个品牌。  3推广资源寻找与西瓜用户群体契合的其他产品合作  运营离不开市场推广,由于频频发文,在年中的有一段时间甚至还成为过高产作者,所以很快就混入到意见领袖群体之中认识很多行业高层,我从中寻找与西瓜用户群体契合的其他中前期产品进行合作。  三、这些事儿让我们获得了什么?  说一大堆理论不如举几个实际点的例子:  1.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最早在1,2月份做公众号的时候,我们也会分享一些创业心得。譬如说如何去找最合适自己的办公场地,早期招聘渠道的梳理与分析……每次觉得自己的内容其实是花功夫做的,但阅读量总是就在几百之间徘徊。  我们知道肯定与粉丝数是挂钩的,其次,就是觉得其实创业内容的受众还是不大的,自己朋友圈里,估计10个人有7个人是不关注创业的,那内容肯定也是得不到传播。这下有趣了,公众号和朋友圈传播都有限,那岂不是进了个死胡同?  忘记哪个大佬说过:当下的社会是整合资源的社会,而不是埋头苦干的社会。我们在一次创业活动上认识了一个做创业者内容社区的媒体,他们有非常多的创业者粉丝,并且很擅长搞内容传播。立马就计划合力搞一次微信直播的活动运营,我们出内容,他们帮传播。  最后报名参加直播的人数有2个整群,满满的1000人,当天公众号新增的粉丝转化率达到75%。相信很多朋友也应该是看过这篇文章《为了聊怎么写能拿钱的商业计划书,我们献上了自己的BP》。  2.男人,就是要持久  我一般每次都会花一整个半天写一篇行业分析,边写要边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有了想法还有查阅专业资料去举证,最早的时候我的专栏还总是阅读数比别人低很多,这让我非常捉急。  当时我也想过为什么:可能我是一个新的专栏,所以关注度还不够高;可能我这个ID在行业知名度不够高;或是我的见解粗浅,不如其他大牛。想来想去也没想到最切实的点是什么,反正当时我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干,那就继续写呗。  写着写着就没想到在一个教用户学网贷系列文章之后,人气飙升,并且有很多粉丝前来加了我的微信和QQ,我也顺势创建了卡卡罗特交流群,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建立。  上周写了一个同样作为分析陆金所事件的文章,阅读量数据就能看出与年初区别,后者为一周推荐的第二名:  个人品牌建立之后,6月份的时候在理财社区发了两个精华帖,均获得了10000 的阅读量。据不精确计算,下面第一张图的帖子,至少有500人通过添加我微信好友下载使用了我们产品,第二张图的帖子至少有人阅读后下载使用了我们产品,而第三张图是该论坛普通帖子的阅读量情况。  3.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进入意见领袖的圈子之后,结识了很多行业内人士。发现我们这个产品最能吸引到的就是中高端理财用户、以及理财薅羊毛人群。因为他们会去投资很多平台,获得更高的收益,而我们的记账和资产分析功能正好打到了这两个人群的痛点。  我观察一段时间后,开始与这些用户群体相关的产品高层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写一些东西,在行业内进行传播。或写一些优质的见解,在他们平台独家首发。  而待及我们产品上线之后,就有平台给我们免费打了1个多月的Banner广告,也有高端网贷用户社区的运营者帮我们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产品使用体验分析,在理财社区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曝光。  西瓜理财自6月3日上线后一个月内,新增20000 的精准用户,也算是让我之前长达4个月的内容运营积累,有了一个收获。经历这段时期,我总结一下,内容最重要就是四点:  No.1标题打动用户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No.2用户受众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内容?  No.3哪些话题会引起热议?  No.4 周而复始的重复前面三点。  大家普遍认为转化率最低的内容运营,可能会出现出其不意的效果。  产品推出之后,我们的运营策略也有了新的方向,各大市场的投放,ASO优化的调整,转化漏斗的分析,成为了卡卡继续学习、思考、尝试的方向,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创业的一个缩影。只不过每天早上打开卡卡罗特交流群就能看到:“卡卡!某某理财平台靠不靠谱?”我总能感觉到一丝欣慰,谁又不是呢。  最后,欢迎关注卡卡罗特知乎,与我一起讨论金融、理财、创业、两性等一切能聊与不能聊的话题。打开知乎后搜索“卡卡罗特”,会有好几个同名者,看上去感觉是我的那个ID,那就是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专注于打造互联网理财投后管理的理财“神器”。
不管是资金端还是资产端,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建立自己的风控模型…
30岁开始创业或许并非意味着风险,一万失败了,肯定是一次对自己…
平台方在监管成熟、完成真正的金融脱媒后,就是一家纯线上的券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打造创业孵化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