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海洋经济将中国的美推向世界快速航道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

新兴产业助力厦门海洋经济腾飞 打造千亿产业链_新浪福建闽商服务_新浪福建
新兴产业助力厦门海洋经济腾飞 打造千亿产业链
日10:26厦门日报
  【数据】
  2014年
  厦门海洋产业总产值2045.9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增加值410.5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高于全市GDP增长速度4.8个百分点。
  2015年
  我市的海洋经济发展目标是,力争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470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
  随着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自贸试验区的落地,三面环海的鹭岛,再一次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国际海洋合作与对外交流,加强管护海洋生态环境,深度推进挖掘海洋文化,突出海洋经济特色是厦门海洋事业下一步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厦门,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的中坚力量。2014年,厦门海洋产业总产值2045.9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增加值410.5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高于全市GDP增长速度4.8个百分点,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千亿产业链。在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一批海、湾、岸、岛、滩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渔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现代渔业建设坚定迈出新步伐。海洋专项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管控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际海洋周等世界性海洋活动的举办也取得了对外交流的新成就。
  今年,厦门将以更高站位谋划海洋发展新征程——以涉海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大力度培育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制品等领衔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以海洋经济为支撑,全力服务加快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厦门邮轮母港的落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握国家和地方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厦门海洋文化的影响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5年,注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厦门将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奋力开创厦门海洋强市、美丽海洋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展望2015】
  2015年,我市的海洋经济发展目标是,力争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470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以海水淡化、串岛游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千亿产业链,实现海洋经济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今日,本报将通过几个“关键词”为您解读2015年厦门海洋经济的发展任务。
  打造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城市
  在厦门打造海洋经济千亿产业链的规划蓝图中,海水淡化及相关产业链已被提升到了众多涉海产业当中的领头羊位置。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将厦门建成海峡西岸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城市,将海水淡化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成为我市继水库水源、九龙江之后的“第三水源”,做大做强海水产业链。目前,我市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已经箭在弦上,目前前期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明年正式启动。
  多方筹资助力海洋产业发展
  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筹资5000万元成立涉海创业投资基金。拟设立的创投基金由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各拨款25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共同投资海洋高端装备等海洋产业,其中还有一部分将定向投资于厦门企业,新成立的创投基金无疑将为我市海洋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一股新动力。
  同时,为积极扶持涉海中小企业的发展,市海洋渔业部门联合市财政部门和我市银行,将开展“助保贷”业务——计划通过财政投入作为政府风险补偿资金,为合作银行1亿元贷款额度提供增信,缓解我市海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投建无居民海岛示范项目
  市民十分关注的无居民海岛“串岛游”有了最新进展,用于无居民海岛示范项目建设的一亿元资金已经拨付到位,大兔屿和火烧屿是首批进行系统性开工建设基础设施的无居民海岛,项目预计将于今年8月开工。厦门是全国最早开启无居民海岛保护的城市,我市秉持的态度是在保护中利用这些岛屿。2013年,我市启动无居民海岛的生态修复工程,这为“串岛游”的实现扫清了障碍。为了实现“串岛游”规划,有关部门还将在海沧大桥边建设一个对接码头,使陆岛能够顺利地互相“串门”。
  规划建设欧厝对台渔业避风港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正规划建设厦门欧厝对台渔业基地避风港工程,该工程规划建设成国家一级渔港,远期规划建设为国家中心渔港。工程建成后,将与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国家中心渔港)一起构成厦门市两大水产品流通枢纽,促进对台渔业交流,帮助渔民转产转业,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及提供较好的避风条件。
  完成2000万方清淤工程量
  今年,厦门将推动建立海域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实施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观测预报工作,提供精细化预报产品;加快海域清淤整治工程进度,完成2000万方清淤工程量;开展淤泥调配再生利用论证,协调推进杏林大桥两侧、大嶝海域等片区的退养工作;继续推进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等项目建设。
  【回顾2014】
  海洋新兴产业展翅腾飞
  去年,海洋经济纳入千亿产业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得到我市高度重视,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要大力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千亿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壮大产业链条。实施龙头企业促进计划取得成效,充分利用我市“1+7”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平台,推进海洋生物制药制品、邮轮游艇、海水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廉价牡蛎壳,经过高科技“改头换面”后,成为具有抗菌、防霉等功能的海洋生物纺织材料,被人穿在身上;在生物发酵罐内以葡萄糖喂养海洋单细胞微生物、微藻,从中提取油脂等成分制成比植物油营养价值更高的食用油……这些高科技技术工艺,目前就在厦门孕育孵化当中。近年来,厦门的海洋生物制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达威、蓝湾科技、朝阳生物、汇盛生物等一批企业新增厂房11.2万平方米、生产线36条,扩大生产规模。在海洋生物产业方面,开发海洋多糖、胶原蛋白等海洋功能性食品,我市着力于打造国家级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示范工程。医用藻酸盐纱布等海洋生物材料科研项目陆续投入研发与生产,海绵等药源生物的高值化养殖成果也陆续开花结果,海洋生物制药制品产业已成为厦门发展海洋经济的中流砥柱。
  2013年重启的远洋渔业,在去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首批30艘远洋渔船全部投产,远洋渔获物产量10928吨,产值约1亿元。目前,厦门正积极推动本地远洋渔业企业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远洋渔业项目,并与印尼巴淡岛、苏门答腊及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就开发远洋渔业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去年,台湾远洋渔船首次直接靠泊厦门码头卸货,全年共引进台湾远洋水产品2万多吨。
  以项目作为引擎,带动海洋经济巨轮出港。厦门积极争取国家海洋经济项目,连续三年共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28项,争取国家项目经费2.8亿元,项目全部执行到位。紧抓海洋经济和南方中心专项项目的落实,加强去年立项的22个在建项目管理,总投资近18亿元,支持经费近1亿元,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约5亿元,该批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计划进度的99.4%。
  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加速
  去年,我市海洋经济在大环境中逆势增长,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1.8∶32.3∶65.9调整为1.7∶30.7∶67.6,传统支柱产业继续保持优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厦门的“海洋人”认识到,要将海洋经济推向快速航道,必然离不开科技的创新驱动,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就是推动海洋经济巨轮不断前进的“助推器”。两年多来,“南方中心”创建“产学研用”新机制,成功搭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间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桥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组织产业化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构建项目成果对接平台,加速成果转化。在项目带动下,厦门海洋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方中心”立项的海洋经济项目涉及公共服务平台、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制品等领域,在去年“海洋周”期间举办的南方中心第一届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上,共签约启动42个项目,总投资6.5亿元, 在引领海洋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年多来, 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平台相继落户我市。同时,厦门也积极对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利用市级财政建立了厦门海洋功能生物分子筛选平台、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市级平台。目前,厦门在建及拟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总计15项,总投资万元。海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为厦门海洋科技研发提供保障,通过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统一整合,出台共享机制,将实现各平台的高效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解决企业科研设备不足以及高校、研究机构重复建设问题。平台建设将引领现代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从而促进厦门海洋经济迈步向前。
  超额完成海域清淤整治任务
  厦门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呵护”海洋生态环境。厦门海域整治工程总体包括三项任务——全面清淤整治,海堤开口改造和围堰吹填造地。2014年,全市上报省、市重点清淤整治项目14个,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19.2亿元,超额完成海域清淤整治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清淤产物——淤泥还可变废为宝。据介绍,淤泥一要用来“填补”退养后的养殖池,经过软基处理后形成新的建设储备用地;二来将为厦门翔安新机场围堰造地提供部分原材料。
  随着路面引导标识陆续落户厦门各进出岛通道,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的面貌日渐清晰。从2011年起,为建设国家级海洋公园,我市展开了一系列岸线修复工作,长1公里的天泉湾鹅卵石段已经完成,而由五通至长尾礁的另一段沙滩重建修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随着滨海岸线修复工程渐近尾声,厦门海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显著,生物指标能很好地佐证这一点。据海洋渔业部门观测,近期黄厝、前埔沙滩的文昌鱼、花蛤和沙虫等海洋生物的数量有了明显上升。厦门海域的“瑰宝”——中华白海豚也得以在厦门海中自由自在地畅游。
  APEC海洋部长会议在厦召开
  厦门的海洋综合实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的关注。去年8月,APEC第四届海洋部长会议在厦门召开,这不仅是APEC海洋部长会议首次在我国举办,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海洋领域举办的政府间级别最高、参加成员最多的国际会议。包括美国等19个经济体(其中11个部级代表团)和3个国际组织270多人参会。厦门会务保障工作安全周到热情,国家海洋局为此专门发来感谢信予以表扬。
  此外,已成功举办10届的厦门国际海洋周如今已有了三个重要的“头衔”——成为14个重要的海洋国际组织都联合参与主协办的全球性海洋盛会,成为与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相媲美的世界唯一的海洋周,成为中国与世界海洋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为积极建设21世纪海洋丝绸之路的重要阵地,去年,厦门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的落户与建设。国家已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优先发展名录(三年滚动),拟致力打造成为落户厦门、立足福建、服务全国、服务东盟的国际区域海洋合作中心。该中心落户厦门将为我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号外!福州一下岗网红“再就业”,摇身一变成地铁吉祥物。……
在这个很难不坑爹的世道里,他们身先士卒地做起了不坑爹的表率。……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doc9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
言 -5- 第一章 发展基础 -6- 第一节 发展现状 -6- 第二节 发展环境 - 12 -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5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5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6 - 第三节 战略定位 - 18 -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9- 第三章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21- 第一节 打造妈祖文化蓝色经济带 -21- 第二节 建设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 -22- 第三节 重点拓展八大产业园区 -24- 第四章 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27- 第一节 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 28 - 第二节 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 - 34 - 第三节 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39- 第四节 扶持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 - 44 - 第五章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 51 - 第一节 促进海洋人才集聚 - 51 - 第二节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 53 - 第三节 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 54 - 第六章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 57 - 第一节 科学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 57 - 第二节 合理开发海岛 - 59 - 第三节 加强海洋与海岸环境保护 - 61 - 第四节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与示范项目 - 63 - 第七章 完善涉海基础设施与海洋防灾减灾体系 - 64 - 第一节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 64 - 第二节 加强临港工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67 - 第三节 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 -69- 第四节 健全海洋防灾减灾体系 - 70 - 第八章 深化海洋经济开放与合作 - 72 - 第一节 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 - 72 - 第二节 加强海洋经济区域协作 - 74 - 第三节 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 - 76 - 第九章 保障措施 - 78 -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 78 - 第二节 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 - 78 - 第三节 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 80 - 第四节 健全完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 - 80 - 附件:莆田市“十三五”海洋与渔业重大建设项目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全球海洋经济三大模式_管理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全球海洋经济三大模式
  如何发展海洋经济,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身特点有关,有强大的内陆腹地,可借鉴美国模式;资源贫乏,可借鉴日本模式;港口发达,可借鉴新加坡模式。
  文|罗天昊&&刘彦华
  如何发展海洋经济,与各国自身特点有关。目前,全球的海洋经济,主要有三种模式。
  美国模式:大陆立国,海洋突破
  美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发展相对均衡的大国,这种均衡包括多个方面,既有内陆各个城市和区域的均衡,还有大众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均衡,以及工业与农业的均衡。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既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竟然也是全球第一大农业国。
  同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既是大陆型强国,也是海洋强国。但是,美国更主要的,还是一个大陆强国,其广袤的疆域,赋予美国先天的大陆强国的特性。
  美国是面临和的海洋大国,全国海岸线漫长,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资源丰富。同时美国也是个海洋经济强国。目前,海洋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是农业的2.5倍,美国海外贸易总量的95%和价值的37%通过海洋交通运输完成,而外大陆架海洋油气生产还贡献了全美30%的原油和23%的天然气产量。
  美国的经济中,80%的GDP受到了海岸地区的驱动,40%以上是受到了海岸线的驱动,另外只有8%是来自于陆地领域的驱动。海岸经济和海洋经济对于美国整体经济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分别占到就业率的75%和GDP的51%。
  在此情况下,美国的海洋经济总量领先全球,但是,就相对值而言,美国的海洋经济本身所占比重却不高。
  美国是最早开展海洋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国家之一。1999年美国成立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国家咨询委员会,并实施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NOEP)。
  由于大陆经济的发达,美国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则显得比较从容,相对于日本在海洋经济方面涸泽而渔,引起众怒,美国则非常注意保护性发展。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詹姆斯?特纳认为,应重视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海洋和海岸地区环境质量造成的破坏,应关注气候变化对于海洋生物资源产生的不良影响,避免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带来的致命性打击。他呼吁必须要平衡对海洋环境与资源的管理,使其与经济发展之间达到平衡。
  而本届奥巴马政府,则非常注重再生能源产业。奥巴马在2010年制定的预算中,将美国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增加了一倍。而据美国电力研究机构预计,水动力的能力来源将会在未来满足10%的美国能源需求。&
  一直以来,美国的海洋经济在发达国家中算是发展非常缓慢。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能源危机以及其他经济问题的压力下,美国才开始发力海洋经济。鉴于美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和国家禀赋,美国的海洋经济,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
  美国政府直接出面领导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据相关报道,美国政府现有研究与开发实验室700&多个,聘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国的3/5,政府每年的投资达到了270&亿美元。在密西西比河口区和夏威夷,美国开办了两个海洋科技园。前者主要从事军事和空间领域的高技术向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开发的转移,加速密西西比河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后者以夏威夷自然能实验室为核心,主要致力于海洋热能转换技术的开发和市场开拓,同时从事海洋生物、海洋矿产、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产品开发。这些海洋科技园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强大的大陆经济,使美国并不需要在海洋经济方面下大赌注,而强大的大众产业,亦使美国在保证民生的情况下,在海洋经济领域更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未来,美国模式最可为中国借鉴,即:未来以大陆经济为主,致力于中西部振兴,而以海洋经济为辅;在大陆城市发展大众产业,而沿海除石化之外,多发展海洋医药、海洋能源等产业。
  目前,中国大陆比较发达的区域,适合此种模式,如青岛、深圳、广州等地,因为“大陆经济”的发达,海洋经济可以作为补充,而且,在产业选择上,应该主要以高新技术为主。
  日本模式:陆海联动,全面开发
  日本是个典型的岛国,陆地资源极其匮乏,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丰富的海洋资源。日本由四国、九州、本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和几千个小岛组成,海岸线漫长曲折,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广阔,达45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12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把经济发展的重心从重工业、化工业逐步向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转移,迅速形成了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现代海洋经济结构。
  日本陆地国土狭小,而海洋经济,则需要大陆的依托,为此,日本的一个特点,就是陆海联动,以大型港口为依托,以拓宽经济腹地范围为基础。
  日本在建立近海产业集聚区之前,陆地原有产业区的发展,已经先行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此依托海洋发展的产业,起点本身就很高,且与陆地原有产业连为一体,陆海产业的现代化互为依托。大陆经济成为海洋经济的腹地,海洋经济成为大陆经济的延伸。而这种模式,很容易形成产业聚焦,目前,日本已经认定19个地区建设产业集群,形成了多层次的海洋经济区域。
  相对中国的湛江、茂名等地本土经济不发达,而主要依靠“外来和尚”的模式,日本模式完全不同。
  由于先天不足,海洋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其全体国民开发海洋的意识非常强烈。其开发战略可以总结为“向纵深推进、全方位开发”。
  海洋开发主要指两个方面,即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技术开发。近年来,日本已形成了近20种海洋产业。构筑起新型的海洋产业体系。其中,港口及海运业、沿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等四种产业,已经占日本海洋经济总产值70%左右。其他的如土木工程、船舶工业、海底通讯电缆制造与铺设、矿产资源勘探、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制药、海洋信息等等,也都获得全面发展。
  日本非常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科技开发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大,并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海洋再生能源试验研究、深海等领域取得阶段成果。
  日本对于海洋经济的依赖,几乎是全球登峰造极的。日本有效国土的缺乏,使其成为全球最疯狂的围海造田者。同时,早期的急功近利,亦使日本成为全球海洋公害,日本通过建造人工岛,已向海洋索取土地达到200多平方公里,严重影响了海洋地理生态。日本疯狂扑鲸,置国际公约于不顾,造成了对海洋生物的严重破坏,而日本将大量从第三世界国家购买的矿产品藏在海洋里,也对海洋水质形成污染,破坏了海洋体系的平衡。为此,日本经常受到全球国家诟病。
  因此,日本后来在发展海洋经济时,有一些补偿性的措施,如,日本现在更多发展高新技术,并且实施海洋循环经济战略;健全油污染防除体制、充实油污损害赔偿保障制度、加强海洋环保调研与技术开发以及对海上环境违法进行查处等。而如今,日本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虽是“先举屠刀,后成佛”,也总算是修成正果。
  而日本模式,主要应用于既是岛国,同时又有大国雄心的国家,最典型的除日本外,即是英国、荷兰。
  内陆资源贫乏的浙江省,主要可以借鉴日本模式。
  新加坡模式:以港兴市,工业为辅
  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国”,却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瞩目,成为举世闻名的繁荣富庶之地。在此过程中,海洋经济居功至伟。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自由港。
  而自由港的特点是,既是全球重要的港口、海洋性战略枢纽,同时贸易发达。
  这种特点,使其海洋经济以航运为主,临海工业、旅游为辅助,而其他海洋产业则基本是作为补充。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自由港,新加坡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咽喉,是东西方向海运的全球枢纽。这种地位,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具战略地位的航运港口。全球有超过600个港口与新加坡通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全球每5个中转箱中就有1个是由新加坡码头处理的,堪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而新加坡的贸易对象,主要包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美国和日本。同时,新加坡亦与全球其他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新加坡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属外贸驱动型,外贸总额是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
  贸易的兴盛,使新加坡港口运输发达。同时,物流业所占比重日益重要。目前,物流业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贡献超过8%。
  新加坡刚崛起时,还是以工业立国。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之后,还是发展工业,裕廊工业区于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红山和大巴窑等地也建立了轻工业基地。十年左右的时间,新加坡就迅速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
  同时,新加坡加大了对于临港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蚬壳石油和埃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时至今日,新加坡形成了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旅游服务业等几大支柱产业。而在新加坡的产业比重中,工业已经退居次位,港口运输、旅游等第三产业,则成为第一大产业。至今天,每年来新加坡旅游的人次超过1000万,几乎等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新加坡的模式,是典型的港口兴市,而目前,这种模式,最流行的是在自由港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巴拿马、中国澳门等。
  目前,国内的城市中,能够部分借鉴新加坡模式的,主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港口城市。如,作为欧亚大陆桥起点同时又是东部港口的日照,作为北部湾战略要地同时又是南方大港的湛江。
  中国海洋省份海洋经济发展一览
  地区 概貌 制约因素 进展动态
  辽宁 大陆岸线全长2292公里,&面积在500平米以上的岛屿266个 科技和生态环境;海洋总体开发不足,&以渔业捕捞和养殖为主的传统海洋产业增长方式粗放,&海洋资源和沿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 日,将“率先实现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写入规划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天津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兄弟省市的横向竞争激烈;巨大的资源压力;优势产业欠缺; 2010年11月,天津市海洋局正式启动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浓海水机械热压缩精制盐和化学资源利用工程研究示范》
  河北 海岸线长487公里,海岸带总面积11379.88&平方公里;有海岛72&个 是目前泛黄海地区沿海六省市中海洋经济总量小、发展最落后的省份:海洋产业总体上说基础比较薄弱;水资源比较贫乏,&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海洋科研水平较低;海洋产业类型单一 今年1月,河北省九三学社建议,河北应强化海洋意识;农工党河北省委今年的提案对于海洋经济的关注更具体一步,将目光锁定了新兴海洋产业
  山东 海岸线长3121公里,海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600多种 发展现状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渔民转产转业压力大,&投入力度不够;海洋资源过度利用和开发不足现象并存 今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2月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会、项目推介会上共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额达2549.4亿元
  江苏 海岸线全长954公里,海域3.75万平方公里;可建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130km,港航资源10多处 开发层次偏低,产业雷同,布局分散;沿海产业布局定位不明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沿岸海洋的无序开发带来大量的环境问题 今年初,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把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南北共建园区和临港产业园作为重要载体,协调推进苏南及沿江地区的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建设沪通、通苏嘉、湖苏沪、宁安铁路,推进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整治工程
  上海 海岸线共526.4公里,沿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大陆岸线为186公里,水深在10米深水岸线长达78.6公里,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三 海洋产业结构不平衡,&总体上依然偏重于传统产业,&海洋高技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海洋咨询和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比重过低 根据上海市制定中的“十二五”规划,上海海洋经济工作将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大基地,即国际重要的船舶及配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国内海洋工程与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国内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信息服务基地。&
  浙江 海岸线6500公里,海域26万平方公里;浙江海域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丰富多彩的滨海及海岛旅游资源分布广泛、配置协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海洋开发未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理念;海洋综合管理滞后,法制不够健全;海洋科技力量薄弱,海洋开发人才相对缺乏;海运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域资源承载力下降;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低 今年2月25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正式获批
  福建 海岸线线3324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海洋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关联度低,带动能力弱;海洋渔业结构不合理;海洋开发不平衡,海洋管理滞后;海洋人才、品牌与质量意识淡薄 “十二五”期间,该省将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以海湾为依托推进海洋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加快形成“一圈一带一体六湾十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广东 第一海洋经济大省,有336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31个海岛、2042平方公里的滩涂以及41.9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洋区域发展不协调;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遏止;综合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汪洋表示,明确广东等省份作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提出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沿海沿边地区布局
  广西 海岸线1595公里,有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51个,面积8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531.20&公里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的初级阶段,海洋科技总体水平相当低,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部分海域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政府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健全工作机构,实现2011年“保障有力,保护有效,工作有序,开拓有成,亮点明显”的年度工作目标
  海南 海岸线18000公里,6500个海岛,海域300万平方公里;管辖的海域上分布着600余个岛、礁、滩和沙洲 发展相对滞后,生产力有待释放;海洋科技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低;海洋管理体制与海洋经济发展不相称;信贷资金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海洋保险缺位 3月9日,国家发改委根据两会期间海南代表团提出的建议,在《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增加一句话“积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向市场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