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投资者清风过度反应了吗

简介/过度反应理论
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即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及(Overconfidence Theory)。
定义/过度反应理论
过度反应理论是西方投资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说明了市场总是会出现过度反应的现象,人们由于一系列的情绪与认知等心理因素,会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加强的投资心理,从而导致市场的过度反应。
非理性因素&/过度反应理论
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理论认为,个体在投资活动中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进行理智的分析,当股票价格低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时,投资者开始买入股票;而当股票价格高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时,开始卖出股票。证券市场也由此形成了一种价值投资的氛围,但事实并非如此。投资领域中存在着价格长期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未来的价值本身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投资者的心理上的非理性因素,投资者共同的非理性投机形成了市场的暴涨和崩盘现象。
主要内容/过度反应理论
耶鲁大学的教授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他在2000年3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 Exuberance)一书,将当时一路涨升的股票市场称作“一场非理性的、自我驱动的、自我膨胀的泡沫”。一个月后,代表所谓美国新经济的纳斯达克股票指数由最高峰的5000多点跌至3000点,又经过近两年的下跌,最低跌至1100多点。互联网泡沫类似于荷兰郁金香、南海公司泡沫,在投资领域中屡见不鲜。为什么人们总会重犯同样的错误呢?Robert ShiUer认为:人类的非理性因素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而历史教训并不足以让人们变得理性起来,非理性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局限性。Shiller教授曾在一个研究中发现: 当日本股市见顶时,只有14%的人认为股市会暴跌,但当股市暴跌以后,有32%的投资者认为股市还会暴跌。投资者通常是对于最近的经验考虑过多,并从中推导出最近的趋势,而很少考虑其与长期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换句话说:市场总是会出现过度反应。 Richard Thaler和Werner De Bondt在1985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当牛市(bull market)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bearmarket)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除了从众心理(herd )在其中起作用外,还有人类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当市场持续上涨时,投资者倾向于越来越乐观。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盈利,这种成功的投资行为会增强其乐观的情绪状态,在信息加工上将造成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好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空消息麻木。这种情绪和认知状态又会加强其行为上的买入操作,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当市场持续下跌时,情况刚好相反,投资者会越来越悲观。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亏损,这种失败的投资操作会加强其悲观情绪,同样也造成了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空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好消息麻木。因而,市场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过度反应现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32:5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中国吓坏全世界?经济学家说这是反应过度_环球老虎财经
中国吓坏全世界?经济学家说这是反应过度
"中国股市暴跌及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股市之前的上涨并不是由基本面驱动的,而如今的大跌也并不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被夸大了。"
中国股市暴跌及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股市之前的上涨并不是由基本面驱动的,而如今的大跌也并不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被夸大了。
周二(8月25日),上证指数继续暴跌,但一些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表示,中国股市的这场风暴反映的并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宏观状况。
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在周二的一份名为《关于中国的恐慌被夸大了》的报告中写道,&股市泡沫的破裂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中国经济的情况。&
&事实上,最近的数据比新闻标题更积极,经济的大部分仍然保持强劲,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仍然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放松政策。&他说。
周二,上证指数开盘大跌6.4%,延续周一的跌势。今年1月至6月中旬间大涨了近60%的股市已被抹去了今年的全部涨幅。最终,沪指跌破3000点关口,报2964.97点,创下今年以来最低点位,跌幅达7.63%。
&一年前开始的股价飙升是投机性的,而不是由基本面的利好驱动的。数据疲弱以及政府不出手是造成今日股市暴跌的原因,但更大的图景则是我们正在见证不可避免的股市泡沫内爆。&Williams表示。
&同样的,中国股市的暴跌也不会是引起更大范围内甚至国外经济危机的原因。&
Williams指出,近期中国的经济数据是喜忧参半的,而不是像近期的新闻标题所显示的那样只有消极的一面。
最新一轮的暴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低于预期的8月财新PMI初值引起的,但我们应该更谨慎地看待这个数据。
&一方面,在过去几年里,PMI指数对于工业的导向意义越来越弱了;另一方面,经济的其他方面看起来都要好得多。&他指的是7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创11个月新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最近建筑和重工业的走弱和服务业的强劲表现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经济正在朝着可持续的模式再平衡。&
而且,中国政府手中还有大量的工具可以使用,中国还有进一步放松政策的空间,可以刺激增长,Williams指出。
&结果是我们会很快看到增长。也许这不会成为中国股市的拐点,但是既然市场与经济之间缺乏联系,我不清楚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要在意这一点。&
Williams并不是唯一一个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脱节的经济学家。
&(周一的)恐慌是一个交易事件,而不是经济事件。&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 的总裁Leland R. Miller表示。该公司是纽约的一家数据服务机构,每个季度都对中国各地的私营商家做问卷调查,以衡量中国的经济活动。
&《中国褐皮书》数据显示,全年中国股市的表现都与实体经济的表现脱节。&他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股市却大幅上涨。&
《中国褐皮书》显示4月至6月的这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因为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的复苏,而不是因为股市的财富效应。
根据《中国褐皮书》的数据,股市繁荣的提振效应有限可能是因为每30个中国人中,只有1人持有股票。(文章来源:CNBC)
(老虎财经 仇烨编译)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或独家投稿给环球老虎财经发表,并经环球老虎财经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环球老虎财经)及本页链接。
请选择举报类型
诈骗、色情
常识性谣言
隐私信息收集
其他侵权(冒名、诽谤、抄袭)
举报描述:
谢谢反馈!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吴玉慈:莫对投资中国反应过度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吴玉慈)中国政府今年将目标GDP 增长率从8%调低至7.5%,引发部分投资者抛售中国股票。市场的这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投资者短期内降低与中国相关的资产配置时,应该有选择性地减持,以维持行业的核心资产配置。谨慎还是过度反应?早在今年二月份,国务院下属的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合作,共同发表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需要更多市场导向的政策,减少对国有企业的依赖。这说明中国将继续依循整体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一份报告或许不能完全反映政府的意见和改革措施的落实,尤其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改革需要极大的政治决心。随着人口城市化,中国毫无疑问会继续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所以问题不在于中国是否会继续改革,而在于改革的速度。从这个角度看,近期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政治方面的关注似乎有点过度反应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全球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对任何风吹草动都风声鹤唳。不久前,投资者还在担心中国经济和投资过热,也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而事实上,中国政府当时在金融系统注入了大量资金,以维持经济增长。银行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在2008 年至2009 年间跃升了95%。这使得投资和基础建设带动经济增长,抵消了萎缩的出口,令中国避开了经济衰退。现在,通货膨胀由于政府信贷紧缩的政策而终于开始缓和,投资者的情绪又有所转变,担心GDP 增长率小幅调降而抛售中国股票。从某种程度上讲,市场的抛售行为反映投资者过度紧张的心态,多过反映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如果投资者此前担心中国内地出现过度投资和经济过热的现象,那么现在政府对房地产行业采取选择性紧缩,施行有利于首次购房者的措施,应该会令投资者感到安心。同样,国内现在的信贷紧缩政策主要针对地方政府融资,但鼓励银行多向中小型企业放贷。当然,中央的政策及期望与实际的成效可能有所出入,因为一些银行可能对缺乏信贷记录的中小企业仍有所犹豫。但这些政策至少表明,政府对防止经济过热及保持经济增长同样重视。一般的中小企业和民营公司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国有企业更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因此,除了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短期内投资者该关注的指标是中小型企业与民营公司的信贷增长,而不只是整体的贷款扩张。资金仍然放在消费行业我们也不要忘记,中国正处于平衡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从投资主导转变为消费主导。2008 年之后的一系列措施,是避免经济衰退的短期策略,目标明确。现在,政策开始向长期转变。在这一过渡时期中,目标GDP 增长率虽然稍有降低,但仍为较高数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中产阶级的增长将保持这种趋势,而中产阶级本身的定义也将持续演变。“中产阶级”是个模糊的概念,意指既不富裕也不贫穷。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拥有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即被视为中产家庭。今天,在中国一线和二线城市,“中产”的意思却更为丰富,可能包括自购房产、汽车,及每年到海外旅行等。增长背后的长期动力,不仅是城市化家庭数量的增加,也因为中产家庭持续改善及提高他们的生活期待。所以,投资者若因政府调低GDP 增长目标及政治上的人事变动而在短期内略减与国内有关的投资,这无可厚非。然而,我建议投资者可考虑减少与中国投资及基础建设相关的行业投资,但宜维持对中国消费相关的资产配置,避免错过中国消费增长这个大趋势。
[责任编辑:xanthew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本类论文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农学专业毕业,专注农业基层技术的推广工作,分享自己的一些工作体会和收集的资料,为祖国的三农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_毕业论文
下载积分:4000
内容提示: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_毕业论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4|
上传日期: 22:43: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中国股市异象——过度反应_毕业论文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市投资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