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阿里巴巴不在香港上市为什么要在香港上市

彭博商业周刊:阿里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 而不是纽约 - 推酷
彭博商业周刊:阿里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 而不是纽约
据《商业周刊/中文版》独家获悉,阿里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而不是去纽约;不排除让步的可能,也不一定非要在今年内完成上市。
全球最受瞩目的IPO仍然处于胶着状态,但可能性的转机正在微妙发生。北京时间9月27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的大股东之一、日本软银公司发布声明称,“这些年来,阿里巴巴为股东们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成绩惊人。阿里巴巴特殊的企业文化,是其成功的核心,保持这种文化对企业继续向前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非常支持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当天下午,阿里巴巴的另一大股东、美国雅虎公司也发表声明,表示全力支持阿里巴巴采用“合伙人管理架构”,“作为阿里巴巴重要的股东之一,雅虎相信,阿里巴巴管理层的努力,是为了在兼顾股东权益的同时,保持公司运营的长远成功。
当天更早时候,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副董事长蔡崇信也发表公开信,回应此前一天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写的网志,再谈合伙人制度,“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但我们确信香港应该认真探讨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监管环境。”蔡崇信隔空喊话:“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蔡崇信否认此举威胁到了香港监管机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说合伙人制度不同于双重股份结构,“充分保护了股东的重要权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选举独立董事的权利、重大交易和关联方交易的投票权等。”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给员工的邮件中也强调说:“我们不在乎在哪里上市,但我们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
知情人士指出,阿里巴巴和通常意义上合伙制企业不同,它只是在公司制的框架下引入了合伙人制的管理方式。“合伙人制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引入到公司制企业和公司章程中,但前提是股东大会同意,即大股东甘愿放权。”
这几天,其实是阿里巴巴今年赴港上市窗口期的最后几天了。阿里巴巴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发声。一方面再次强调了其“合伙人”的创新机制,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最适合上市的地点很可能不是香港。
据匿名人士透露,阿里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而不是去纽约
蔡崇信的表态,从时间点来看颇有意味。因为本周是阿里巴巴在港上市的决定性时刻,公司若要赶及在保荐人新例实施前,提出上市申请,本周是最后限期,否则在10月保荐人新例实施后,上市公司最少要在提出上市申请前两个月委聘保荐人,届时阿里最快要在12月才能提出上市申请,应赶不及今年内上市。
结合外界的传闻来看,蔡崇信的表态说明,阿里巴巴或已经在着手准备转赴美国或者其他香港外的市场上市。蔡崇信在公开信中开章明义,也承认了香港作为上市地点的优势,“作为一家主要业务都在中国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们上市的优先选择。”
此前,阿里集团新任CEO陆兆禧在香港被问及上市问题时也表示,香港和纽约都是公司上市的合适地点,不过阿里巴巴更加熟悉香港的操作过程,“我们会更多考虑上市地点是否对我们的业务和客户有帮助,而不会主要考虑估值高低的问题。”陆兆禧说。
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岗公开表示过,仍然希望阿里巴巴可在本港上市,不过同时要平衡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不可因方便小部分企业而放弃监管准则。
总而言之,让阿里巴巴犹豫在香港IPO的一个障碍是香港
监管部门对“合伙人”制度的模棱两可的态度。
蔡崇信透露,阿里巴巴从未考虑过采用双重股权结构(Dual Classs)的方案。香港监管机构早已修例禁止发行A、B 股,尽管在过去,港股也有上市公司同时发行A、B 股,如连卡佛、会德丰地产及格兰酒店等,但已悉数被私有化。
接近阿里上市交易的内部人士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并不在合伙人里面,但是,这两家公司已经批准了这项计划。即使股东们否决了提名的董事,合伙人仍可以继续提名,直到董事会主要由合伙人提名的人选构成。
对外界某些人将合伙人提案视为创始人想要保留公司的掌控权的说法,蔡崇信也继马云后再次明确予以否认,称“14年来,我们从没想过用股权结构的设置来控制这家公司,此时此刻,我们更不会!”
香港著名财经评论员高智仁也认为阿里的“合伙人制”董事提名安排,对香港投资市场是一项创新,不过市场需要时间了解。他更称这可能是香港为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开创共融文化的新机遇。这个方案其中一个潜在好处,是容许管理层在“同股同权”的前提下,获最大限度的董事提名自主权,使创办人辛苦建立的管理文化,不会轻易地随公司上市,被资本市场文化侵蚀。
一位匿名人士评论说,阿里巴巴已经言明,合伙人本身也是股东一份子,因此他们的利益方向和普通的小股东是一致的。诚然管理权应由股东授权产生,但对于某些行业,管理层的稳定极重要,如果管理层撤退随时影响公司的运作(可以设想一下腾讯没有马化腾,搜狐没有张朝阳的情况),在这情况下管理权是否应独立于股东的权力呢?毕竟对小股东而言,在乎的是能不能让他赚到钱而已,更何况,股东购买该股前已经知悉没有投票选举董事的权力了。
上述消息人士指出,蔡崇信的这一发腔并不一定意味着阿里巴巴是完全关上了在港上市的大门。因看好香港这个华人市场及其对东南亚的辐射影响能力,能够与提供旗下淘宝网天猫等电子商务的业务拓展,不排除阿里巴巴最终让步的可能性。
另据透露,蔡崇信近期与银行界人士见面时表示过,阿里巴巴不一定非要在今年内完成上市,他透露阿里集团还有其他包括进行海外收购等更优先的计划。
阿里在为赴美上市做两手准备吗?
根据去年雅虎和阿里巴巴集团的股票回购协议,阿里巴巴集团的IPO只有在满足若干条件时,才可以继续回购雅虎手中剩余股份。这些条件包括,IPO须至少筹集现金(扣除各类费用前)30亿美元;每股发行价格须达到去年回购价格的110%;IPO其中一个全球协调人为雅虎指定;IPO地点须在香港或美国,或在特定条件下在中国内地。
从过往来看,具有双重股份结构的企业为了保住控制权,往往会选择于美国上市,这也就是所谓的“不同表决权股份结构”,亦即通常科技股中比较常见的说的AB股,这一方法可以保证创始人在上市融资后依然把握企业发展方向。GOOGLE、GroupOn、Zynga这些公司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双层股权结构,国内的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也采取这一方式,新发行的A类股每股一份投票权,而B类股每股则有10份投票权。
坊间有说法认为,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最大横亘问题是VIE。但从今年6月份兰亭集势成功登陆纽交所后,即说明中概股的窗口已经重新打开。“中概股危机已经告一段落,美国投资人的信心在恢复,美国股市跌创新高,也带动了中国概念股的修复。”William blair董事吴同伟表示。随着美国投资人的信心在恢复,对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而言,VIE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美国投资者已经慢慢地接受,VIE是中国某些行业准入条款导致的,他们最主要关注公司的治理情况,审计是否透明。
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上任伊始,在香港即言明,“此次上市和2007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当年阿里巴巴打算上市集资主要想帮助中小企业客户过冬。”陆兆禧表示,“目前集团的现金流量非常充裕,筹资主要出于集团未来发展规划,拟用于收购和投资。”
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投资人对科技和TMT的理解更为成熟一些。一位国内投资人表示,“尽管美国投资者或许不懂中国市场,但对于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Facebook的公关经理Ashley Zandy近日离职并加入阿里巴巴,据称负责阿里在国外的企业及财务沟通。阿里内部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在美国类似岗位的招聘过程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而在美国也已经有好几位负责PR沟通的同僚。这是不是阿里巴巴在为赴美上市做两手准备呢?
围绕阿里巴巴的上市,另一个焦点仍然集中在这个千亿帝国的价值上。投行ABR投资战略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阿里巴巴上市后其市值将轻松突破千亿美元,并对阿里巴巴旗下各业务逐个分析,统计所得阿里巴巴的市值应为1170亿美元。但大多分析师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时的估值预期在6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之间。
其实,对阿里巴巴而言,在二级市场以特别高的市值上市并非是其想达到的目标,Facebook上市后股价低迷就是其前车之鉴。相反,能够在一个比较长时间里,维持一个优良的股价走势,更为重要。
蔡崇信在公开信结尾引用了刘禹锡的一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也意味深长,其下一句是“病树前头万木春”,隐喻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或许,等阿里确定上市事宜之后,马云更希望像中国另一个商界大佬任正非曾经写文章引用的诗句那样感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撰文/王长胜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中金财经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传阿里在香港上市,为什么?
新浪科技 陈然
  编者按:阿里巴巴并不愿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大量信息供其审查。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据国外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集团或将准备避开美国市场,而选择仅在香港市场进行其备受瞩目的IPO。该消息对全球各大交易所造成不小的打击。
  阿里巴巴预计最早于今年第四季度进行IPO,估值为600亿美元到700亿美元。该集团此前表示尚未选定承销商及交易所。但据与阿里巴巴进行过相关接触的3家来自美国和亚洲的金融机构称,该集团在美国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据透露,阿里巴巴集团不想在美国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沉重的监管压力和严格的会计标准。一位银行家表示,出于尊严和自豪感,阿里巴巴并不愿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大量信息供其审查。另一位银行家则表示,阿里巴巴高管想通过仅在香港上市来表达其“文化观点”。
  阿里巴巴旗下的B2B业务部门阿里巴巴网站()曾在香港上市。为准备集团的IPO,该网站在去年被私有化。
  银行家和分析师此前普遍认为,阿里巴巴至少会选择在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因为美国市场更大,者更多,且在美国科技公司的估值向来很高。
  银行家们表示,阿里巴巴认为,大部分科技类的投资巨头都会选择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股票,而且香港市场能满足其对估值和流动资金的需求。
  2010年和2011年的做空浪潮使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境况更加艰难,无数公司股价受挫,不得不寻求退市。过去两年内,中国公司从美国证交所退市的交易额已超过70亿美元,包括最近宣布私有化的分众传媒(Nasdaq:FMCN))和亚信联创(Nasdaq:ASIA)。
  国际数据提供商Dealogic发布报告称,自去年两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以来,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而在2011年和2012年,共计5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融资超过60亿美元。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将本文分享到:
名家微博推荐:
fluxer小龙女点孤独的大游刃股坛寂寞狂人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10.20-10.26
01.04-02.09
07.01-09.06
12.11-12.18
04.10-04.13
12.11-12.17
赞助商链接[回顾] 红彤彤:
[观点] 涨到崩溃: 
[观点] testi: 
[政策] cyouei: 
[观点] 百搭兔子: 
[照片] 一只清凉菇: 
[评楼] 温岭金少爷: 
[学区] yak007: 
查看: 4632|回复: 40
求科普,阿里这么牛为什么当年香港上市会跌破发行价?
马云前一轮上市的时机没选好,居然在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进场,这说明他本人当时也未预料到金融危机的发生
实际上从04年开始,阿里内部很多持股员工就不断给他施加各种压力,要求上市。这也说明,当时很多人还在那边埋头苦干,就是因为股权的激励。当时阿里的薪资在业内不算高,而加班则过之
上升双子 发表于
马云前一轮上市的时机没选好,居然在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进场,这说明他本人当时也未预料到金融危机的发 ...
金融危机过后好像也一直在发行价下面,还跌破发行价不是一点点
因为B2B已经奥特了,同理……
中原大地 发表于
金融危机过后好像也一直在发行价下面,还跌破发行价不是一点点
我当时也关注过一段时间,记得最衰的时候,已经跌到只有几块钱了,成了仙股,当时阿里内部情绪低迷到了极点
按照常识,表现曾经这么烂的股票是不该随随便便推荐到美国股市的,马云施了什么法术不得而知,公关能力太强
当年1688最低4港币每股,最后强行回购退市,马云耍了一个大流氓,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其实形象很差,IPO火热是因为国际资本要炒作一下,赚钱而已,后面走着瞧。
biglobe 发表于
因为B2B已经奥特了,同理……
为了从雅虎手中夺回控股权,马云后来搞了个黎明计划,这期间涉及到的股权回购和资产腾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反正我这个外行人是看不懂。而这,对于此次赴美上市极为重要
口水杭州123 发表于
当年1688最低4港币每股,最后强行回购退市,马云耍了一个大流氓,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其实形象很差,IPO火热是 ...
为了从雅虎手中夺回控股权,马云后来搞了个黎明计划,这期间涉及到的股权回购和资产腾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反正我这个外行人是看不懂。而这,对于此次赴美上市极为重要
双子你知道员工的股票支持对价是多少吗?
B2B没有前途,就这么简单。但对公司本身来说,做B2B的积累可以帮alibaba厘清所有的行业,对以后的业务很有好处
因为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不包括淘宝。
pangzixiao 发表于
B2B没有前途,就这么简单。但对公司本身来说,做B2B的积累可以帮alibaba厘清所有的行业,对以后的业务很有好 ...
B2B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以后应该是C2C和B2C并举的时代,中间商将无利可图
pangzixiao 发表于
B2B没有前途,就这么简单。但对公司本身来说,做B2B的积累可以帮alibaba厘清所有的行业,对以后的业务很有好 ...
正解!……
sina163 发表于
因为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不包括淘宝。
这个也是原因之一!@
hz009 发表于
正解!……
其实据我所知,阿里员工真正获利只有三次:
第一次是雅巴合并的时候,因为卖了一部分股份给雅虎,一部分老员工套现了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第二次就是赴港上市后一部分高管用港股直通车卖掉了手中的股份;
第三次是两年前黎明计划的时候,又一部分老员工卖股给阿里得到基金公司的回报
上升双子 发表于
B2B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以后应该是C2C和B2C并举的时代,中间商将无利可图
对啊,搞不懂,比如家电,为什么厂家自己不直接做电商,而要让一大批淘宝店主来做。
上升双子 发表于
其实据我所知,阿里员工真正获利只有三次:
第一次是雅巴合并的时候,因为卖了一部分股份 ...
这个不算获利吧,如果股份不卖,现在上市赚的更多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公司在香港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