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七十岁了,身体不大好,有点生活费,但要社保怎么报销医药费费,还要进养老院

手机网站:
我今年七十岁了,身体不大好,有点生活费,...
婚姻家庭-老人赡养|
我今年七十岁了,身体不大好,有点生活费,但要医药费,还要进养老院我今年七十岁了,身体不大好,有点生活费,但要医药费,还要进养老院,钱不够,可以要儿孑赡养吗
证据补充:&&本人及服务专家登录可见
风险评测:&&本人及服务专家登录可见
回答数:5325
基本判断及建议:
子女对老人有赡养的义务、包括经济帮助和精神慰既。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才能发表看法!没有账号?赶紧吧!
10分钟快速响应
短信提醒,微信查看
2851849人次得到帮助
99%用户好评
还可以为你提供以下服务
相关法律知识
用户声音:
我怎么离婚?我怎么争孩子抚养权?财产怎么分?这一切千头万绪,咨询了法务在线专业婚姻律师,给我解答的很快,很详细,还很有耐心,切实解决了我的问题。以后再有法律问题要咨询,还会来这个网站,太便捷了,省了跑路去律所。
用户声音:
在法务在线咨询,不用出门,不用求人,在线解决法律问题。不用找关系,不用走弯路,便捷地解决非常复杂的法律难题。当然,问题描述得越详细,越能发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提问者认真,解答者更认真,这样省时间、省金钱,身心愉悦。
—— wyy73430
用户声音:
足不出户上法务在线,法律事务,在线解决!一对一服务,支付少量的钱就可以获得高品质的专业服务,法律专家快速、全面、详细评估案情并分析法律风险,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法律依据帮我解决了问题。
—— hail2008
用户声音:
这里的法律专家服务就是好,回复得及时,而且是一对一的,不像其他地方你一言我一语很凌乱,价格自免费到付费各档次都有,用户可以各取所需,真是我喜欢的法务在线!
清茶(10元)
鲜花(20元)
花束(30元)
锦旗(50元)
花篮(100元)
一帆风顺(200元)&&&&新闻背景&&&&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广西老年人口从603万增加到接近800万,困难老年人超过120万,社会养老工作压力巨大。对于我市而言,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106.69万,占全市总人口21%,远超全国14.9%的平均水平。&&&&与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相比,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却并没有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根据桂林市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320家,床位数22352张。今年7月民政部公布了该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至40张。而目前我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24张,要实现规划的目标,未来三年内桂林市的养老服务业将需要“小步快跑”。&&&&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入住养老院,对于我市的百万老人而言,如何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个严肃又现实的话题,是各级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对我市城市、农村的养老机构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目前我市老年人养老的现状。&&&&□本报记者 秦紫霞 李慧敏 文/摄&&&&小村庄里的养老院&&&&11月下旬一个午后,兴安县兴安镇柘园村安心养老院的院子里,今年90岁的韩久信正在晒太阳。虽然腿脚不太方便,但看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推着轮椅遛弯的“院友”们,韩久信脸上带着笑容。这是他在养老院呆的第二个年头。&&&&韩久信家在兴安严关镇灵坛村委韩家村,在养老院一年多的日子里,他感觉过得还不错,吃的住的都挺满意。他告诉记者,老伴去世快20年了,这些年来他几乎都是一个人住。年纪大了,冠心病、颈椎痛、坐骨神经痛是他的老毛病,需要定期吃药,家里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了,只有他一人守着家里的大房子。一个90岁的老人独自在家,后辈们不放心,就张罗着把他送到了养老院。&&&&虽然人在养老院,但每个月,孙子孙女们都会到养老院里看他,逢年过节也会接他回家。有亲人的定期陪伴,是韩久信最开心的事。&&&&韩久信是我市广大农村老年人的一个缩影。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离开农村,走向城市打工或定居。在农村的老家里剩下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孤寡”老人,他们没办法也不愿意去城里,在农村却摆脱不了无人照顾的现实。所以,他们的养老成了一个当下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几年入住率年年在增长,目前已经差不多住满了。”安心养老院院长陈艳红告诉记者。这个2013年建起的养老院目前入住率已超过90%,老人的年龄段以70-80岁为主,大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村,远的来自灌阳、全州、资源。&&&&“以前来的老人多数是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不过那时送老人去养老院,村里人会说闲话,认为子女不孝不养父母。子女们也觉得愧疚,老人也不愿意来,觉得养老院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住的地方。”陈艳红坦言,她从事农村养老业十多年了,见证了农村老人养老观念的种种变化。“老年人最怕孤独,之前很多老人宁愿在家守着空荡荡的房子,也不愿意到养老院。其实,他们不知道去养老院,子女们放心,每天还有一大群人在一起聊天、下棋,和一个人在家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陈艳红说道。&&&&观念的转变就在这几年。陈艳红告诉记者,最近这三年,来养老院的老人开始多了起来,甚至很多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也愿意来养老院,“只要设施齐全、服务到位,还是有不少农村老人愿意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她说。对于年迈的老人而言,一日三餐不用操心,还能有伴玩玩牌、聊聊天。而从收费标准来看,目前农村民营养老院大致分为几档,完全能自理的老人每月1300元左右,不能自理的每月200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在一些条件好一点的农村老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同样转变的,还有陈艳红。陈艳红告诉记者,县民政局对于民营养老机构进行了培训并作出要求,打破了之前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的试水。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她的养老院逐渐规范起来,有了专门的消防通道、从业人员配备了健康证,并每年进行专门护理培训。养老院和村里的卫生室签署了协议,老人一旦身体有情况,医生不到5分钟就可以到达。养老院硬件的不断改善,来养老院的老人越来越多。&&&&随着农村人口的迁移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从前的养儿防老传统思想渐渐被削弱,送老人去养老院的现象也不少见了。据了解,在我市不少县区,许多民办养老院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开始接受这种入住养老院的养老模式。兴安县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兴安县像这样的民营养老院有3家,几乎每家养老院入住都在八成以上。&&&&民办乡镇养老机构依然偏少&&&&根据资料,目前桂林市100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中,社会福利院9个、民办养老机构50家、农村幸福院367家、农村五保村717个、乡镇敬老院126个,建成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64家(含日间照料中心)。桂林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分布在县和乡镇一级的民办养老机构总共10家左右,并不是每个县区都有。&&&&如今农村的人口分布相对分散而且交通不便,大量留守老人呆在家中,从这一角度来看,养老服务市场的前景应该是广阔的。虽然在政策的鼓励下,农村已经逐渐出现了一些民营养老机构,但总数依旧偏少。那么,是什么阻碍着民间资本流向农村养老机构?&&&&“对达到条件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我们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至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民办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燃料)等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等。”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农村缺少民间资本力量,根本原因还是盈利的问题,“养老不像其他服务业,它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质,盈利周期很长。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资本,能够撑过这一段不盈利的时间;另一方面,农村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相对来说还是低于家庭养老的意愿,而且农村的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养老机构新建、扩建土地审批手续漫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据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严格的消防审批手续也让一些投资者“头疼”。据了解,桂林市各县区的消防验收标准明显高于全区其他城市,特别是对楼层限高的标准,限高3层以下,很多建设项目设计图纸一再更改,申报床位数和上级补助资金也一再缩水,不但耽误了建设工期,更由于容积率大为缩小而增加了建设和运营成本。而区内其他城市的养老机构建筑普遍在4层以上,许多民营资本只能放弃在桂林投资养老产业而转向广西其他城市。&&&&当民办养老机构处于有待发展期时,我市目前乡村的养老依旧主要依靠政府提供服务。“在村一级设立了五保村和幸福院两种机构,前者集中供养五保户老人,后者则是为老人们提供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两者都是纯公办的性质。而到乡镇、县一级则设立有一些公建民营养老院,目前政府依旧是主导力量,民营资本只能说是一种补充。”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走访:乡镇民办养老机构亟待改进&&&&记者观察发现,这两年逐渐增多的民营养老院背后,并不总像许多老人想象的那样美好。在记者走访的几家民营养老院中,养老服务人员一般是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她们专业化程度不高,一些服务人员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有的甚至是半文盲,即使参加培训,也拿不到国家要求的上岗资格证。而且,超过50岁的连参加培训的资格都没有。低学历、缺专业技能的护理已影响到了服务质量。包括陈艳红在内的许多经营者都面临着这个问题,“本身养老院的盈利有限,又地处农村,很难用高薪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她说。&&&&此外,农村养老院数量并不多,大都集中在乡镇或交通较为便利的村庄,这与很多老人就近养老的想法有所出入。除了基本的照顾、医疗保障,对于老人精神需求上的满足则更缺乏,老人在这里仅仅满足了吃、住等基本要求,娱乐设施较少。一位在民营养老院生活了半年的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日常的消遣只有打牌,其他的老人也和自己的情况类似。一些养老院并无消防通道,或在消防通道上堆满杂物,对于老人的管理和护理非常粗放,老人的幸福感并不强。与养老院挂钩的医务室,最多能做检查血压之类的简单护理工作,不具有急救的专业知识。而少数养老院并没有和医务室挂钩,老人们一旦身体出现突发情况,养老院几乎没有能力做出应急处置。&&&&社会力量介入,养老机构转型升级,破解农村养老之困&&&&在阳朔县某村委的五保村里,今年71岁的朱冬生已经生活了15年,如今这个五保村里仅剩他一个人,曾经居住在一起的老人都相继去世,孤独的养老时光已经持续了两三年之久。双腿残疾的他只能以近乎匍匐的姿势“行走”,每天需要自己生火做饭,闲时编织草席挣些钱。老人告诉记者,没有人提供照料,平时只有自己的一个老表不时来探望他、聊聊天。朱冬生老人的处境折射出乡村最底层老人们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政府提供的服务不总是全面的。从2016年3月开始,我市对所有五保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规范化整治,做到一村一档并录入全区五保供养机构管理信息平台,统一进行建档立卡。同时根据排查结果进行升级改造,或转型或撤销或合并。通过排查整治,目前五保村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另外,我市多方筹集资金,对现有的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进行升级改造,增强了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保障能力。不过,何时能够改造到朱冬生老人居住的这个五保村呢,目前还是没有确切回答。&&&&“社会力量介入养老服务或将是破解当前社会养老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财政投入的有限性和养老业的多样化需求都要求社会力量的加入,解决农村养老院的问题应该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准入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据《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未来,现有的农村敬老院应实现转型发展,增加康复护理服务功能,不仅服务五保老人,还要对农村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开放,向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转型。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李教授认为,通过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有利于改善农村民间养老院的现状。他建议,一方面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门槛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要制定详细的民办养老院标准和服务细则,比如准许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定期进行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政府相关部门也制定了许多政策,以促进农村和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办养老机构补贴暂行办法》规定对民办养老机构实行补贴,分为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其中,建设补贴主要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及维修改造,运营补贴主要用于养老机构服务条件的改善及护理人员的薪酬补贴等,以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面向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此外,《广西老年人能力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由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分为能力健全、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4个等级,根据能力等级确定护理等级。同时,将养老机构从低到高评定为一至五星级,并实行动态管理。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结果及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结果均录入全区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老年人分类管理和养老机构申请运营补贴的重要依据。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 2852488 传真:(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别让养老院成为孤老院_网易新闻
别让养老院成为孤老院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别让养老院成为孤老院)
近日,苏州一家养老院推出“奖孝金”制度,以鼓励子女多探望老人,引发公众热议。尽管院方强调子女不会“冲钱来看老人”,仍坦承该制度有所成效。而对于养老院成为“第二个家”的老人来说,子女的探望无疑是巨大的精神安慰。子女常回“家”看看,真有那么难吗?子女履行尽孝的义务,该不该用物质来激励?在北京的养老院中,子女探视老人的情况又会如何?现状探望老人的也是老年人上午九点半,寸草春晖养老院的一层大厅里,102岁的杨女士正跟着大伙一起练歌。她的儿子——已经78岁的朱德政,坐在边上陪着她一起唱。“现在学的是十送红军,我还会渔光曲,不用看歌词。”杨女士耳朵不背,说话清楚,能保持如此良好的状态,与儿子平时的陪伴分不开。每天早上,朱德政都会过来待上一个半小时,陪母亲聊聊天,唱唱歌。其实在两年前,杨女士还和小女儿住在一起。小女儿当时已经年过六十,有一天突然得了病,自己都照顾不好,更没法看护老母亲,权衡之下,只能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说实话,我和我妹妹这一辈人都已经是进养老院的岁数了,有点小灾小病太正常了。”朱德政每天在养老院没法待更长时间,也是因为自己的老伴身体不好,需要回去照顾。兄弟姐妹总共四人,下面还有孩子辈,探视母亲的重任却主要由朱德政一人承担,在他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孩子们工作都很忙,能来探望的也都得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了。可我的弟弟妹妹要么是住得太远,要么是身体有毛病,只能是我多过来一些。”尽管时间不长,但每天都有家里人陪在身边,杨女士也是特别高兴。“儿子孝顺!”杨女士笑得合不拢嘴。对她而言,每天早晨与儿子相处的这一段时间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老年人”探视“更老年人”的情况,在养老院里并不少见。养老院的贾院长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子女前来探视也越来越受到自身身体条件的制约,能像朱德政这样坚持每天都来的更是少之又少:“好在老人一般都有好几个子女,互相可以换着来。总的来说我们这边探视的人还是挺多的。”练歌活动已经结束,但大厅中的音乐声并未停止,一旁的钢琴前,王奶奶正在练习弹奏新曲子:“这是志愿者老师给我留的作业,我自己先练练。”王奶奶今年已经80岁,钢琴是她四年前进养老院之后才学的。不定期的周末,附近学校的学生志愿者会来养老院探访老人,王奶奶就找了其中一名会弹钢琴的学生当自己的老师:“我还怕人家嫌弃我学得慢,可人家特别耐心。”最开始的时候,王奶奶连简谱都不识,经过跟老师的一次次讨教,现在她已能流利地弹奏名曲《小步舞曲》等多首曲子。平时比较爱安静的她,并不习惯和其他老人一起做活动,但她特别喜欢和钢琴老师聊天:“跟孩子在一起我特别轻松。”老师不能常来,好在每周日还有子女过来探访。王奶奶笑着说,她这里已经成了孩子们的联络站。“老大旅游带了点土产回来,会放我这里,老二来了拿走一部分,老三来了再拿走一部分。”子女们住家互相离得很远,养老院也成了他们周日的一个聚会场所。“他们现在都还没退休,平时太忙,但周末能来看我一次已经很好了。”难点“空巢”老人状态差距大二楼的一个房间里,赵女士正在归置着自己的旧东西。今年已经97岁的她,动作仍然十分麻利,与人交流也完全不成问题。“现在眼睛稍微差点了,前两年我还能玩平板呢!”赵女士自豪地说道。儿子、女儿、孙辈全在国外生活,自己在国内已经没有亲人。平时没有子女来探访,赵女士倒是看得很开:“国外离得那么远也回不来嘛,而且我也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了。”早在几年前,赵女士的儿子曾将她接到加拿大住过一年,但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太大,赵女士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最终还是回来住到了养老院。赵女士个性很开朗,也爱交朋友,很快便在养老院里找到了“麻友”,平时也有人和自己聊天。即使子女相隔万里,但赵女士倒不是完全与子女见不着面:“用视频呀!我每天早晨都会跟他们拿视频通话。”虽然眼神不太好,但应该按哪几个图标进行通话赵女士还是驾轻就熟,都不用护理人员帮忙。由于时差的原因,赵女士一般只能在早上八点左右和子女聊上一会儿。虽然表示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每天能跟子女说说话,她还是非常高兴。至于和子女们每天聊些什么,赵女士表示并不重要:“他们能看见我在养老院待得好就行了。”只不过,并非所有老人都如赵女士般能够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我妈90的人了,你让她学着用视频,难啊。”三年前,陈建将母亲送到养老院,自己的身体也不大好,探视的频率越来越小,现如今,他只能保证每月去养老院探访一次:“养老院离家也远,我身体不行,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曾有朋友建议陈建教母亲使用智能手机,利用视频通话等功能,让老母亲随时能够看到自己的儿孙,但买了智能手机,陈建却怎么都无法教会自己的母亲,“需要点的太多”,老人总也记不住。何况六十多岁的陈建,对于新科技本身也是“半瓶子水”。与此同时,市面上现有的互联网视频设备,往往也无法满足养老院的网络条件,如需要稳定的WIFI环境等。陈建坦言,老人听力不好动作慢,就算是普通电话联络,往往也会出现听不到铃声的情况,“视频一来,老人还挺紧张,按半天按不出来干着急,人家工作人员也不可能一个个给老人弄,我们就放弃了。”陈建也建议过养老院,配备一些专门的视频通信设备,大家轮着用:“养老院说会考虑,之后就没信儿了。”试来试去,陈建与老人的联系,仍只能依靠电话进行:“老人家也理解,电话里聊聊也一样。”建议至少握握手摸摸脸让老人体会到温暖对于老人而言,子女探视的意义不言而喻,甚至可以成为养老院老人们“攀比”的内容。松堂关怀医院护士长董伟介绍,为鼓励子女常来看望老人,院里不限制探视时间。据她观察,大部分家属会保持一到两周探视一次的频率,周末比较集中。对脑子清醒的老人而言,每当有子女探视总是很开心:“会跟我们学,我们见到了也会 故意 询问,刚才来的是谁呀?老人就很骄傲地大声说, 我闺女来看我了 !或者 儿子给我买了一大堆吃的 。”而令董伟“无奈又好笑”的是,老人之间居然也会暗自较劲:“有位住在二楼的张奶奶,子女很爱逗趣,探视时给她带吃的,聊小孙子,老人十分开心。同屋另一位老人的儿子可能觉得母亲这么大岁数了,说太多也听不懂,话就比较少。他走了之后老人默默地不言语,后来护工告诉我奶奶不太高兴,还说很馋张奶奶孩子带来的那些吃的。”基于儿女脾气、秉性各有差异,查房的时候护士会提醒那些“不知该做些什么”的家属,不要只在旁边坐着看着,最好能给老人喂喂饭、按摩按摩,聊聊工作和生活。至少握握手、摸摸脸,让老人体会到一种舒适和温暖。而身体较好,还能互相“攀比”的老人,在松堂已是少数。董伟介绍,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3岁,有些饱受病情折磨,脾气十分暴躁。儿女探望时,老人或者不搭理,或者没有好脸色,家属也会委屈地抱怨。“我们就得安慰对方,老人身体不舒服,又上了年纪,跟孩子一样要多些耐心好好哄着。”更有一些患有脑萎缩的失智失能老人,家属来了之后可能根本就不认识了。董伟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她问一位老人,来探视她的家属是谁。老人看了看身边的女儿说,“这是我妈妈”。听到这句话,正忙前忙后的女儿一下就哭了。她告诉董伟,父亲去世得早,母亲独自拉扯大五个子女,十分不易。有能力好好孝敬老人时,母亲却认不得人了。
董伟安慰她,正因为老人能感受到关爱,才会把女儿视作印象中安全和幸福的化身——妈妈。从这一点而言,女儿做得已经很好了。“家属们也挺不容易的,松堂位于东五环外,若是住得远,往返一次路上就得四五个小时。不少子女自己也是老年人,本身应该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但要帮忙带小孙子,父母又不能不孝敬,这都是比较现实的压力。”同时她也感慨,“子欲养而亲不待”终究是一种遗憾。“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我们小时候也希望爸妈多陪陪我们。趁着父母神志尚清,能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应该尽量多来探视,逗他们开心。”主笔&吴楠&莫凡&魏婧&&插图&宋溪&&
(原标题:别让养老院成为孤老院)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药费报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