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产品返工单的因素有哪些,该怎样去杜绝

怎样一次性地将事情做好,从而避免返工和重复?
【周召的回答(961票)】:
我条件反射地想起了巴甫洛夫的一个小故事:
据说,有一次,巴甫洛夫在上课时,发现台下有个学生头也不抬,十分紧张地记。他马上中断了讲课,对这个学生说:“你在写什么?亲爱的先生,你打算当速记员、秘书,还是当科学家、生理学家呢?”
作为一个处女座及严重的强迫症拖延症患者,在工作中做PPT的时候,追求完美的我以前总是想一次性做一个光彩照人亮瞎众人狗眼的PPT出来,结果总是一直纠结呀痛苦呀这样做也不行那样做也不爽拖了很久直到deadline快到了最后只能随便弄一个敷衍了事。后来我发现,还不如先做一个看似很垃圾的框架出来(你会发现虽然不完美但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差),再慢慢改。结果现在的PPT越做越漂亮。
这就叫产品的迭代。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成熟靠谱的方法论。
【知乎用户的回答(173票)】:
关于如何把事情一次性做好,刚好有些传统行业的经验可以分享,虽然有可能离互联网行业的你们有点远,但我想这个是互通的。
一次性做好,在生产制造领域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
首先是培训和资质确认,也可以说是要持证上岗。每个生产人员的技能要得到精确的确认,能干一个工种还是多能手。同样,如果是外协厂家,要对外协厂做能力和资质的评价,是否做过类似的工作?在行业内属于顶尖还是需要进行培训?这些流程都不能少。欧美的厂家考察一般都是委托第三方来做的,非常规范,获得的数据更客观和真实。
把事情做好,一个关键环节是如何把工作分解成可以被量化、重复、检验的活动。生产制造领域我们叫从设计文件到工艺文件的转化。只要按照工艺文件一步一步执行,就会尽可能减少差错。一个工序完成后再输入到下一个工序时要做checklist检验,这个检验可以是自检,也可以是互检。我们所谓的零缺陷在实际操作中是指不带着缺陷进入到下一环节,在上一环节识别和排查错误。尤其是重要的不可逆的环节,如果出现差错就导致整个过程的失败。知乎里有很多软件工程师吧,每个设计阶段结束前都有评审环节,对照checklist检查是减少工作返工的重要手段。
说到设计,什么是设计呢?我们就来百度一下:“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实际上设计是一个推演过程,并不是拍脑门靠感觉就能做好的,设计是有输入的,要达到什么目标要事先被定义。回到一次性做好这个命题,定义一个可以被实现、满足你预期的“好”的目标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对好的定义不一样,你认为什么是好,可以描述吗?如果一件事情涉及到甲乙双方,那么甲方和乙方对好的理解是否能达成一致?
怎样能做好,无论是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乃至各个行业,如果一个活动能被量化,那么一切就都在掌控之中。而获得的行业有效数据,就是核心。为什么建筑行业的成熟度这么高,就是因为已经积累了一整套数据和算法,使得每个过程的规范化程度非常高。一个好的例子是互联网行业借助自动化工具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
来源:来源:
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去识别和分析用户的属性价值,什么事件带来了突发的增长订阅?有多少人读完了图文?有多少转发?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了解用户的喜好,有针对性地提升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这样就不会象个无头苍蝇一样摸不着方向,容易把事情做好。
我发现一个事情,在我们传统行业,是比较依赖规范性文件,作业指导书什么的。但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规模小的公司,大家没有习惯写文档,建立规范,维护checklist,甚至测试也经常是由非专业人员来实施。我个人觉着,规范的确容易抹杀创新性,在团队规模小的时候,并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但随着队伍的扩大,项目的增多,怎样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复制在新项目上降低风险就是紧迫的事情了。一个项目能做好容易,但每个项目都会成功如果没有之前的踏实积累是不可能的。
写的比较散,总结一下,怎样一次性做对事情?
1、执行主体具备基本的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来达成;
2、定义一个可以被实现、满足预期的“好”的目标,这个目标是被利益相关方认可没有歧义的;
3、把工作分解成可以被量化、重复、检验的活动,建立和维护checklist,积累经验数据;
4、如果一个活动能被量化,那么一切就都在掌控之中。获得的行业有效数据,就是核心;
5、在适当的时机将成功从个人机会主义转变成团队资产,手段是建立制度规范和经验数据库。
关于本题问的记笔记的问题,我有点无力回答,是个小命题。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你觉着不重要,没有执行的意愿,没有定义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缺少能力或者说方法。别好高骛远要达到顶级的,一步一步来吧,也许换支好钢笔、一个有意思的笔记本来提高执行的意愿是好的开始呢!
【苏莉安的回答(100票)】:
如果今天你能一次性把事情漂亮地做好,那么你之前一定曾经有过无数次的返工、试错、总结、学习、思考、重复……
【知乎用户的回答(80票)】:
我高中的时候,做数学选择题,可以一眼出答案,并且还是正确的。
嗯,不是吹,是事实。包括高考的数学试卷。
原因是我发现,所有的数学选择题,都有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非常简单的做出来。
然后每次数学老师讲题的时候,就到了我显摆的时间了。先是数学老师把题讲完了,然后开始我讲。
然后数学老师,包括同学就开始崩溃了。
依然记得数学老师有次怒了,说,不要我来讲了,说我的方法不适合一般人。
好吧,你一定也很想知道我是如何做出来的吧。
原因是我闲的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去研究,花着大好的时间不干别的,就在那儿研究数学。把每一道题拆分成最小的知识点。
举个小小的比喻,不会做的人基本没花时间学,会做的人花了单位A的时间学,而我却花了单位10A+的时间学。
然后到了考试的时候,不会做的花了10B的时间做不出来,会做的人花了单位B的时间做出来了,而我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就搞定了。
当然这里不是在显摆,要显摆也是在显摆自己的愚蠢。
单位时间的利用,当时的我简直弱暴了。我大可以用着单位时间A的时间学会,然后再去学别的东西。可是当时太傻了,就爱折腾这个。自己还不是
这种天才,然后华丽的偏科。
当然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后来我学很多东西的时候,研究起来简单的不要太开心了。
想要结果简单,过程必然复杂。过程简单了,结果必须简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泪水,你总得选一样。
【樊士则的回答(58票)】:
刚进公司的时候,一老师傅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跟我说:“开始图省事后来就费事,开始费点事后来就省事,省事就是费事,费事就是省事”。老师傅的“省事哲学“我一直谨记,真理就是生活中浓缩的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获益匪浅。
----------------------------------------------
发现跟题主问题不太符合,想删之,就只看问题而言还可以,有效避免各种无谓的工作返工与重复,先撂这儿吧。
【桔汤的回答(28票)】:
1.首先要有一套自己的惯用框架和体系。比如分几层标题,重点怎样标注(符号,下划线或者彩色)。
熟练之后以后不管翻到多久前的笔记,自己大眼一扫就能了然于心。
2.分情况建立思维逻辑。
如果是节奏比较慢的或者可以自己掌控(如看书和休闲讲座),先理出大概的逻辑线索,按这个去分区和记录;
如果节奏很快或不清楚流程,就将关键词作为框架去记录,最后再对关键词做好分类和整理。
3.重要、需要拓展和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做好特殊标注,下课后马上去解决(搜索,请教,任何方式)
4.进阶步骤。
可以把自己在阅读和听讲中乍现的灵感和思索同时记录在一旁,相信我,好处大大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26票)】:
首先,我想说的是,做事分为两种:给自己看的,和给别人看的。目的是相同的:解决问题。题主说的是前一种。
上学时,我的笔记也是出奇的烂,总是随手记在书上。为此,老师没少拿我将负面典型。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的成绩。
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看。我能看懂那些凌乱的笔记,而不是打算用来给别人当范本。节省下来的时间,我用来专心听讲,使听课更有效率。
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没有必要纠结于它的形式。但是,当自己看不懂所记录的内容时,说明这个过程你没有走心,而纯粹是记录。解决方法很简单:少做笔记多听课。因为,笔记对你没有用途。
但是,还有类事情是做给别人看的,就像我们工作中的大部分内容。这时候你就要做到尽善尽美,避免返工和重复,因为是为了让别人方便。
如何做到一次性做好呢?多花费些自己的时间,这样就能节省别人的时间。当你拿给别人看的东西,加个封面就能出书时,就算做好了。具体方法楼上已列举许多,无外乎细心负责。
还有,产品的更新换代跟做好事情并不冲突。迭代应是思想上的进步,而非形式上的完善。
【知乎用户的回答(6票)】:
1.学习人家不错的模板。
2.初次做笔记之后,不断地修改提出新思路,完善,下次立即使用。几次之后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路。(一定要用,否则会遗忘自己的想法)
3.提前设计好可能要使用的笔记分类,并在旁边留出空白。这个过程可以在纸上完成,也可以在电脑里的word完成,我个人倾向于先整理好电子档,然后再打印出来,使用的时候再用水笔添加,这样会区分比较清楚,而且不需要使用五颜六色的笔。
4.尽可能使用有条理的本子,学习下文具的使用技巧,比如如何做手帐。我没有特别的文具使用技巧,只是粗略的知道,这里给你推荐豆瓣的文具小组和手帐小组,会有很多人经常po自己的东西上去,你可以看看。
5.千万不要本末倒置,笔记只是为了记忆更清晰,追求过度美观就糟糕了。
(之前用抓鸡答的,特来补充一下)
【洪涵滴滴的回答(4票)】:
以前也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上来,基本上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这方法套。
一、从整体出发,确切理解自己要做的事。
二、理清事情的思路,知道自己如何去做,保证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三、落实到每个细节。
具体举些例子罢,比如
看书。我们会先读下“前言”或“序”,以快速理解这本书是讲什么的(这里是“整体”)。可能还会看下“目录”或“章节”,把整本书先划分消化(这里就能够大致了解书中章节,“理思路”,安排自己阅读)。接下来再是深入读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某些地方会记下笔记(细读)。
画画。凡是我遇到的几位老师都会唠这句“整体到局部”“整体到局部”。所以说是画画改变了我做事的态度也不为过-v-这里简单举例写生步骤:观察、打轮廓(整体);铺大色调(大感觉);深入刻画和调整(细节)。
最后说下题主的例子,也就是上课记笔记的事。
我学生时成绩没有很碉堡,但论学习方法私认为绝对冒尖。只是少年心在四方,教室只是一方牢啊。
我认真上课的时候大多不记笔记,但听老师讲,他讲的好我还会笑声出来,内心一片崇拜。大概想着我怎么没想到这样的方法来做这题,老师给力啊~(这里是“整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这么认真地听,基本上这块知识点我能完全理解了。听老师说完,讲其他简单的东西或没啥意思的东西了,我再快速捋一遍刚才老师讲的,或者这么有意思的知识说是回味也不为过^_^。(这里是“理思路”,将知识梳理一遍,印象更深,并能保证自己下次遇到可以搬出来解决)
最后才开始把自己容易忘的记下来。注意是容易忘的,而不是照搬记录。(抓“细节”)
个人经验,与君共勉。
【木小透的回答(3票)】:
一件事通常可以分为若干件小事来完成。
经过多次的试错、返工、总结、修正,会找到事物的规律。
【丑少女的回答(2票)】:
记得初中数学老师一句很经典的话,欲速则不达。
后来发现,这句话真的,每次做什么事,说一遍,就可以更加用平和的心,仔细,用心完成好。
【姜颖锋的回答(4票)】:
因为我还是学生,做笔记这件事情也做了十年左右了并且上了大学后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所以这里看到题主提的问题就很激动想回答了。
在说相关内容之前我想先讲的是:
1、我不敢说我的建议一定有用,偶只是觉得很适合我自己,所以才有强烈的欲望和题主分享。
2、对于题主提到的例子,我觉得那个例子和问题主体的关键词“避免返工,重复”不是很搭。
和得到赞最多的答案所给我传递的信息一样,得到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就是:从自己最烂的笔记开始记起,然后去迭代。
我的修改过程:
我大学第一学期的课堂笔记还是和高三一样,老师说啥我记啥,还是几乎等价于书本知识的重新排列,只不过版权属于那个老师。到了期中期末我还是得去从头看起,笔记记过之后开始还能回头来看看,但是一旦有个量的积累之后真的是不想去翻了。
我问自己:这么多知识点像公式一样我怎么能掌握的全面点呢?
我百度、google。它们告诉我有个东西叫思维导图。于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画大量的思维导图,每个细节都照顾到了,但是做到最后我发现。卧槽= =好乱!更不想看了。纸有课桌那么大。
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我问自己:画那么详细的思维导图太累了怎么办?
于是我再改:一本课本就画了简单的提纲式的草图,课堂笔记的知识点表上编号然后对应到思维导图上的主干上。(平时画了图所以也没怎么详细复习)
到了期末,感觉最起码知道这本书到底在告诉我什么东西。可是为什么我还是忘了很多= =。于是又重来,只不过确实轻松很多知道重点在哪里了。
到了di第三学期我问自己:这方法无论对学校的课程还是对自己喜爱的领域都有一个问题:还是会忘啊我去= =!
这时候我摸摸我的头对自己慈祥得说:学习想一劳永逸?醒醒~~~喂~~
不管怎么说那时候我很清楚的意识到:题主说的避免返工什么的是不靠谱的- -。每个人都需要返工,但是因为每个人记忆能力不一样于是需要返工的次数也不一样。
我又问自己:该怎么解决这个返工的问题?于是我从摄取知识途径入手开始分析问题:人学习靠眼睛看(我们看书),耳朵听(老师讲课),手练...... 等等!!我发现自己是那种更习惯听故事的人,优酷罗胖子的《罗辑思维》啊,高晓松的《晓说》很多信息我听了就能快速记住了!
好啊,那我就从这里入手了,我手机下了录音软件开始看书,我把书本知识的框架画下来然后每看到一个章节就做一个录音。(就是把书合上看自己记得多少有用的。)然后在电脑上将录音文件都统一起来编号。从那以后,我返工这个环节基本就是有空都在做了,因为每个录音就一分多钟,最长就5分钟,我在回宿舍路上听一两个,向呆得时候听一两个。。。。慢慢就记得很多东西了。
总结下的话就是说:
1、好面子的笔记、到头来自己不看的笔记= =简直就是浪费纸。名车名表有了很气派能得到很多东西,自己不看的笔记你当手纸啊?
2、返工这个东西能给你很多新的东西,没有必要觉得不耐烦。
3、找到自己喜欢的途径去返工能让你很有效率。
4、一劳永逸不可能。(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是还是相信大神的存在的~,神啊,无视我吧,我只是很笨笨的笨鸟。)
题外话:我曾“怀想天空”的时候想起了google glass,我觉得这玩意好使啊,什么东西都能过目不忘啊。拍下来标记下然后查看的时候就一点问题都木有拉~如果作为人类记忆能力的扩展的话Google Glass我比较喜欢~~当然,题外话嘛~楼主可以一笑了之~
【丁海洋的回答(3票)】:
这个回答可能有一点偏题,因为我自己的笔记水平一般般。
笔记做的好需要经验积累,你可以向人学习,甚至套用一下模板。然后多花一点时间来总结自己这样做的优点缺点,因为别人的方法未必是适合自己的方法。
但此外我还想说一点: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
意思和现在排名第一的
的答案差不多,你学人家做笔记的方式也好,整理资料的也好,一定不能以“做出和他/她一样漂亮的笔记”为唯一的目标,始终要记得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学好这一门课,是学会“学习知识”,是用更有效的手段把事情做成(同时还让自己和别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这不容易)。不要因为一时学“做不出漂亮的笔记”而烦躁,有些事情在自身能力暂时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懂得“有舍有得”的道理,习惯是需要时间培养的,但是人生的目标是不会等你的。
希望你早日拥有自己的漂亮笔记,学业有成。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返工和重复肯定会有,在心态上不要排斥这个。
自己在做事时,每一次提出出去的成果,都要在你能力范围并且是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尽量的好。
也就是说,如果你感觉哪个地方还能再改进一下,哪怕你是浅浅地感觉,你也要去把这个做了。
不要侥幸,领导和老板比你更明白。你想侥幸混过去的地方都会被发现。
【城年的回答(4票)】:
不同的事情,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提主说的避免返工和重复的结果,但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全盘考虑和做好提前量,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的。
对于上课的笔记来说,从初中到大学,我几乎没有完整的课堂笔记,老师非逼着写的除外,面对这种解决方法也简单:抄!
我不记笔记,是因为之前做预习,课后做复习,知识点愿意拢就自己拢,好处是上课可以更专心,坏处是有些老师考的不是知识,是死记硬背的句子。
至于这种方法是好是坏,很难说。
我赞同了 的回答,那位老师傅说的就很贴切。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负责十几个人的工资考核,有着严格的考核细则和打分项,每月自行提取各种数据(类似营销量、收入、维系指标、、拖欠账款、推进进度等等),然后每个人每个人换算,每个月需要耗时两天。
我就发现这些数据都是硬性的,然后花了四、五天的时间,把所有数据处理成公式表,提取数据之后,改名,放到指定文件夹,打开工资文件,工资就,做,完,了!选择性粘贴成数值,就全部OK,耗时五分钟左右。
以前的人,月月耗时两天,我一次性耗时四天,以后月月分分钟出结果。这是避免了重复劳动,对吧?
可是我的公式不能轻易变更,当它们执行四个月之后,某个人对工资有异议的时候,我就需要耗费一些时间来熟悉当时的公式,来解释给他,每(半)年考核细项变更,我都需要重新仔细检查公式链接。
为了保证连接表经得起各种细则改变,就要预留数据区;为了防止静态量变化,就要预留手工输入区域;为了防止原始数据表顺序更改,就要考虑是公式关联还是绝对引用,等等,这在前期是很折磨人的。
每年第一个月,我都是最后一个交工资,之后每个月别人在做工资的时候,我都是闲着的,刷知乎,嗯哼。
现在工资不用我做了,可是那份工资表还在使用,我负责定期维护,代价是有好吃的。
“开始图省事后来就费事,开始费点事后来就省事,省事就是费事,费事就是省事“--引用自的回答。
【SunnyWoo的回答(2票)】:
被香港人深深的细节观念打败后。。
首先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用心
不要追求速度,做完了检查三遍,人往往很浮躁,会觉得我做得太好了内容太熟悉了肯定没问题,恰恰是这个时候就有问题看不出来
最后一定程度上紧张怕做错太想成功会做错很多事,把心态放平稳,然后一件件来,
做的慢一点总比返工要快,并且不需要承担领导潜移默化中觉得你不靠谱不细心的帽子。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在运作管理课上老师说的一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成本最低。
我理解的“把事情做对”起码包含着两个层次:1.做正确的事情 2.正确的做事
拿题主说的记笔记一事来说,先问一问投入精力把笔记记得非常好看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吗?
如果不是,那就不做。如果是,那就进入到下一步——如何正确的做事。
关于如何正确的做事我认为应该首先从设计上或者说从流程上先着手,不断优化做事的流程,不断对这个流程进行改进,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详细情况推荐题主去阅读《丰田生产模式》《运作管理》等书籍
【弯月的回答(1票)】:
笔记干嘛写那么好。听得懂的记脑子里,有疑问的写几句提示,然后弄懂记脑子里,完全不懂的把老师说的重点提示记下来,然后看书问老师。那些笔记写的多,写的漂亮,通常都只是记而已。一本课下来。笔记和书本一样厚,你觉得那些同学真学得好一门课?
【想喝鸡汤的回答(3票)】:
不要这样想。千万别这样想。
真有,那只是幻觉。
你知道设计的精髓是什么吗。
改图。改图。改图。直到你想杀人的时候。
然后你会听到。把这里再改改就可以了。辛苦你了。
【余振波的回答(1票)】:
不要给返工和重复的机会。
这样你就会更专注于目标,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框架和方法。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返工率怎么计算
返工率怎么计算
09-09-16 &匿名提问
返工的数量除以总数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建筑项目管理论文1 建筑项目管理的历史检验 商业时代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论有效监控有限工期的高层建筑项目管理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谈中小型建筑项目的管理 四川建材 2008/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浅谈建筑项目管理在启动阶段的工作意义与方法 科技资讯 2008/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化工建筑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8/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论如何控制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工程质量 四川建材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意义重大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从Partnering模式分析我国建筑项目管理的发展路径:一个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观点 有色金属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意义重大 科技资讯 2007/2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经济师 2007/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建筑业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探析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1-17 13:38:00 ]   作者:李美云    编辑:studa20【摘要】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文章通过对上述四个环节的深入论述,指出了我国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指明了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在现代竞争中不断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分析了成本预测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其次详细论述了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以及成本控制与成本预测的重要联系。再次阐述了成本核算的内容。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文章简要介绍了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了以产品生产过程为对象,并仅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在分析作用上,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总之,对建筑企业而言,企业间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减支增效,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就是工程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由项目经理组织人员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2 成本管理中的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2.1 人工、材料、费用预测  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超支;其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价,与实际价的差异。2.2 机械使用费预测  投标施工组织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2.3 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人工、材料、机械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3 成本控制3.1 成本控制的对象及一般原则  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3.1.1 节约原则  节约就是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3.1.2 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包括两个涵义,即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a)项目全员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b)项目全过程控制,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3.1.3 目标控制原则  目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它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3.2 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3.2.1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3.2.2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包括:①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杜绝窝工返工现象,及工人的熟练程度。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②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最后合理施工不发生返工,不进行材料浪费。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③机械费的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工程成本还包括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④其他直接费的控制:其他直接费的控制应从项目耗用水、电、风、气的管理和辅助生产单位成本等方面加以控制,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的控制。⑤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⑥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4 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核算  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项目管理成本。4.1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4.1.1 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4.1.2 成本核算成果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5 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历史上看,我国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分析都是薄弱环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 成本分析局限事后的定期分析,没有开展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分析方式主要是根据成本报表进行分析。5.2 成本分析局限于产品成本分析,由于缺乏责任成本核算的资料,没有开展责任成本分析。5.3 成本分析在一些企业仅限于经济分析,未能深入开展技术经济分析。5.4 成本分析仅限于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没有开展成本效益分析。  所以,我们认为对传统成本分析要进一步改革,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只以施工过程为对象,并仅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在分析作用上,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在分析时间上,增强分析时效,把分析由事后分析为主发展为事前分析为主;方法上,在分析范围上,不但要开展企业成本分析,还要推行责任单位成本分析。  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先进管理方法,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若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项目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项目成本管理,才能使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更完善、更加科学。----------------------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设管理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3-03 13:47:00 ]  
作者:王永红 刘军虎    编辑:studa9ngns摘要:21世纪将是建筑智能化时代,本文对智能建筑的实施流程作了简要论述,使业主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智能化建筑的管理。  关键词:智能化 流程 实施 工程管理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集各种现代高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大厦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各大跨国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的形象标志,因而建设智能大厦已成为新世纪的开发热点。 我国智能建筑始建于90年代,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建成一批具有一定智能化的大型公共建筑。国内各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已经成为智能建筑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智能系统设备商、系统集成商、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建筑是高技术的结晶、系统集成商、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建筑是高技术的结晶,既是技术密集型建筑,也是资金密集型建筑,它的设计和施工都不能照搬传统建筑的方法,需要有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和承建商。 2.智能建筑的实施流程 2.1客观独立的市场需求分析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就有不同的需求,需求是推动和促进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在目前国情下,普通工薪阶层的安居房中,大量应用千兆网络布线就是一处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客户暂时没有这种需求。所以了解客户需求,是有效进行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工程建设的环节中,由专业顾问公司进行需求分析。顾问公司代表业主的利益,根据业主的实际要求,结合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招标文件和监管工程的实施过程。顾问公司通过编制技术规格书规定系统技术性能,对产品选择和实施方案具有否决权但对产品不具备推荐权。   在合理的工程实施架构里,顾问、设计的角色与承建商、集成商的角色一定要分开。道理很简单,设计者具有工程方案主导能力,并依据设备技术发展,修改设计。如果方案的主导者?修改者?与方案的实施者分开,两者就可以互相约束,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就有保障。如果设计和施工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就有可能引起方案偏向乙方和在工程实施中产生偏向乙方和工程变更。另外,每个系统集成商都有既定的合作伙伴?即其所代理产品的供应商?,他所提供的方案不可避免容易产生不客观的偏向,从而很难产生有利于客户的需求分析。所以,相同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难于得到符合国情的合理方案,容易引起“求高、求全”的浪费。 2.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目前有些公司提供的方案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每个工程都不一样,方案书实际早就储存在电脑中,所以十天半个月内即可出炉的方案不能适合于不同建筑的实际需求。 智能建筑的建设特别应该注意“皮”和“毛”的关系,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应该看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建筑本体之间,建筑本体是“皮”,智能化是“毛”;在楼宇控制系统和机电设备之间,机电设备是“皮”,控制系统是“毛”,如此等等。    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假设建筑师和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分别来自不同的公司,实践证明其配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建设部专门发文,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  “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2.3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   系统设计是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详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它已基本完成各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   整个系统设计施工图作为日后的招投标工作、深化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2.4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    目前智能建筑的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目前国内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2.4.1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为一个个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选择一个承包商,协调工作由业主完成。 2.4.2业主将弱电系统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由土建总承包商来作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管理工作。 2.4.3业主选择一个弱电总承包商协调管理各子系统、分包商,弱电总承包商的工作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监督。   以上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就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而言应是弱电总承包即第三种模式,原因有几个: 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像模式一,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包,就要求业主具备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的经验。而目前的情况是,一般单位的业主对弱电工程缺乏较深的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单位,在组织机构上设有基建处,有一些负责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这些人熟悉的又只是结构、电气、水暖等建筑的常规系统,而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这就难免造成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各子系统不考虑对外开放通讯协议,造成总集成的麻烦。负责的人员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效果不好,巨大的投资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案例屡见不鲜。即使业主能招聘到一些有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的员工,但这会使业主的基建班子变得很庞大,而且一旦大楼竣工,这些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业主单个系统分包的这种办法要求业主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而这又是目前实际情况很难达到的。   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弱电系统的分包和管理,应当说,这可以使弱电和其他专业的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以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必然与智能建筑的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弱电方面的技术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   由弱电总承包商对整个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符合国际上专业化的趋势,由于一直从事建筑智能化方面的工作,弱电总承包商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班子,这些人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已经具备很强的弱电各子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对关键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弱电总承包商是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作的,力求自身的不断发展,他们会不断跟踪新技术,力求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综上所述,弱电总承包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凡事有利便有弊。对业主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合格的弱电总承包商是一个存在很大风险的问题。目前,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声称能做建筑智能化的承包商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大潮下,难免泥沙俱下,抛开没有“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的班子不说,就是具有“建筑智能化专项”的公司的水平也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弱电总承包商对工程至关重要,这也是最终交工的工程能否达到业主要求的关键。2.5深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实施指南    不同产品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电源供应方式等具体工艺不同,所以设计方不可能在产品确定之前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在优化设计完成后,应由弱电总承包商或各子系统承包商根据优化的设计资料和中标产品的技术资料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详细施工图应经总体设计方确认批准。确认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明确的设计责任和强制性的工作效力。 2.6规范的安装调试是智能建筑建设的有力保障   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遵守现行的规范和规定,必须有效的监管。批准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法定的指导意义,不能随意修改,此时的系统集成商等同于传统意义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天职就是“按图施工”。任何施工中的变更必须总体设计方确认,否则就容易发生与原设计不符的质量问题。   系统调试时,集成商获取机电设备厂家提供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后,就可以组织缩写相关的接口驱动程序。该驱动程序应该可以让其他程序合法调用而不需要对具体设备有详尽的了解。比如,通过驱动程序可以读取系统的温湿度而不需要考虑温湿度用何种方式进行测量,通过驱动等距离可以控制机组的运转而不需要考虑从哪个路径进行控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二次集成创造条件。有了驱动程序后,就可以按照软件工程技术的规则来组织编写用户界面语言。当所有的一次集成系统设备安装完毕、调试成功、提交完备的通用系统接口硬件、符合要求的系统接口软件编制完成,此时一次集成就完成了。 2.7全面的客户培训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必要手段   由于智能建筑队伍的高速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不可能要求物业管理公司不经培训就能熟练地操作系统。所以在系统竣工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 2.8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本保证   智能系统的开通运行是该工程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志,而智能建筑的业绩、成果、投资回报才是智能工程实施的最终目标。因此智能化系统虽然通过了验收、评估,但系统维护和管理仍然很重要。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应用技术的产物,但其系统运行操作更需配备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人去操作、维护、运行。尽管设备是一流的、质量可靠,但必须有人去维护、保养,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系统维护和运行的队伍和建立具有智能化工程特色的物业管理体系,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个名符其实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智能建筑。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是龙头,是智能建筑功能与水平的体现。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系统总承包商的选择,确保以确定的工程界面实施为中心的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严格按设计、产品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和质量控制是工程成败的三要素。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历史实绩或成果的基本保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土流失的认为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