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 人均gdpp与冷链的需求有什么关系

当前位置: >
2016中国冷链物流,这些现状和趋势必须了解
  冷链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品质,使其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冷链主要应用在食品、农产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其中食品、农产品冷链占比最大。相较普通物流,冷链优势突出。
  成熟冷链物流涵盖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成熟冷链流程是对整个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都进行冷链处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源头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
  二是在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冷库技术;
  三是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
  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冷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精准温控是冷链核心。易腐食物对温度敏感度高,全程温度需保持在一定范围。成熟的冷链体系有严格的温度带标准,以日本为例,按照《日本冷库法》规定,分为7 等级温度带。
  一 中国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1.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不断发展。
  非冷链运输耗费严重且运送货品安全性差,伴随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我国冷链迅速发展。我国 年冷库储存容量复合增长率为35%,2015 年冷链市场规模达1583 亿元,预计到2020 年冷链将达到3479 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7.1%。目前食品和农产品在冷链中占大部分, 医药化工占比较小。
  商业模式逐渐显现,市场格局初定。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员会的研究表明,国内冷链服务提供商主要有6 种商业模式,分别是运输型、仓储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交易型和供应链型。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可分为四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
  2.我国冷链腐损率较高,仍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冷链水平仍较较低,体系不完善,造成较高腐损。2015 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水平仍较高。
  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冷链主要基础设施包括冷库和冷藏车。二者相较冷库发展更快,2013 年投资达到160 亿美元,2014 年末冷库存储容量已经达到7600 万立方。但是我国人均冷库面积仍比较小,14 年人均冷库面积是0.058 立方米/人,同期美国是0.357 立方米/人。我国冷藏车数量较少,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数据,2014 年我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7.6 万辆,日本是15 万辆,美国是25 万辆。2015 年ITA 对亚洲多个国家冷链发展进行测评,我国综合得分是4.5 分,低于日本的5.3 分和新加坡的5.6 分,在包括政策法规、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和需求在内四个因素中,基础设施是相对得分最低的。
  地区冷链发展失衡。我国冷库分布不均衡,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分布较大,西南片区等内陆城市建设相对较少。
  冷链结点功能缺失明显。冷链流程可细分为预冷,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果蔬等易腐农产品具有大量田间热,不经预冷处理果蔬损耗率为25%-30%,经过预冷处理损失率可降为5%-10%,我国90%以上果蔬不进行预冷就进入流通环节,造成较大浪费。仓储环节我国冷库制冷技术落后,仓储设施设备老旧。运输环节部分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存在中途关停冷冻冷藏设备情况。
  行业集中度低,仍无具有超强整合能力巨头。我国冷链行业发展不均衡,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冷链仓储分会统计,排名前十的冷链仓储运营商2014 年冷库保有量为930 万立方米,占整个市场10.5%;排名前三十运营商2014 年冷库保有量为1531 万立方米, 占整个市场17.3%。运营分散现状使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优化调度, 拖累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3.饮食习惯是我国冷链发展缓慢主观因素。
  美日冷链物流发展经验证实冷链物流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性,有学者提出4000 美元是冷链物流启动关口,超过4000 美元冷链逐渐进入成熟期。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5 年已达31195 元, 但冷链发展水平不及美日当时水平,主要是因为饮食结构差异导致需求驱动力不足。我国有吃熟食习惯,美日更偏向消费生食,如牛肉喜好六七分熟,偏好生鱼片、刺身、沙拉等。生食对食材新鲜度要求更高,我国饮食习惯决定对食材本身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城镇居民虽然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已超4000 美元,但是对冷链有效需求并未达到美日4000 美元同期水平,冷链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高额成本投入是冷链发展主要客观障碍。冷链初期投入和后续运营成本都高于普通仓库。根据第一物流网数据,普通仓库造价为400 元/平方米,冷库由于需要配Z保温系统,所以造价高于2000 元/平方米,建一座中型冷库成本至少2000 万元。同时,冷库运营耗电量巨大,1 平方米冷库月耗电至少为20 元。除冷库建设和运营,冷链运输成本也比普通车辆高出40%-60%。受制于高额冷链成本,以冷链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鲜电商难以盈利,根据第一物流网资料显示,2014 年全国4000 多家生鲜电商,99%都为亏损状态。
  预冷环节缺失、经营分散、运输网络落后、缺乏有效信息管理系统是我国冷链成本高企主要原因。我国常温利润率是10%,冷链利润率是8%,企业选择常温运送符合理性经纪人假设。同时,发达国家冷链利润率为20%-30%,所以冷链发展有利可图。我国冷链不经济现状主要是由现有水平不高,结构不完善造成。我国预冷环节缺失,不经预冷果蔬在流通环节损失率高达25%-30%,提高单位果蔬冷链成本。经营分散减小每家冷链企业可获得货量,造成较高冷库空Z率,抬升冷链成本。同时,运输网络落后, 物流集散中心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高额运输成本一大原因。此外,国外普遍采用先进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中库存数据和销售数据可实现预警,为企业采购提供依据,降低仓储成本和保存期损耗,而我国冷链信息系统落后,导致冷链物流不经济。
  4.冷链是长期发展趋势,短期启动靠大额资本量。
  我国人均GDP 和城镇化水平处于上升通道,同时未冷藏“毒疫苗”流入18 省和果蔬运输过程严重腐损等事件不断引发国民对冷链关注,冷链发展推广是长期趋势。行业整合、技术提升和高额资本投入是推动冷链发展有效驱动力,但是行业整合和技术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冷链启动需要靠大额资本投入支撑,看好具有超强资本实力的政府和民间大型资本。
  政策是冷链发展主要推动力量。迄今为止我国冷链建设主要经历两波高潮。第一轮是在2010 年,主要是因为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冷链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同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从上至下支持冷链发展。此外,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多项政策涉及冷链,工信部13 年发布关于推进实施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提高冷链信息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同时,各大资本巨头开始试水冷链, 带来我国冷链发展第二波高潮。
  民间大型资本推动冷链发展。除政策驱动,民间大型资本也纷纷加大投入抢占冷链先机,其中,生鲜电商是资本重点投资领域。从14 年底到15 年底仅一年期间,生鲜电商领域公开融资就达到16 起,融资总额近30 亿人民币。
  二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1.政策利好再度释放,冷链有望再迎发展高潮。
  16 年4 月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硬瓶颈”,再次引起市场对冷链关注。4 月8 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表示支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重点加强全国重点农业产区冷库建设。同时王炳南表示,今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还要深入开展农产品冷链标准化示范工作。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冷链发展有望提速。
  2.生鲜电商成冷链物流热点需求对象,长期看好具有流量支撑的第三方物流对行业整合。
  政策驱动引发冷链行业发展热潮,生鲜电商受益风起。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15 年全国生鲜电商规模达到560 亿,相较14 年260 亿的水平增长一倍多。若由单个生鲜电商厂商独立承担物流,鲜有具备行业整合能力完成从预冷到销售全覆盖的厂商,且运输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看好第三方物流对冷链物流行业整合渗透。目前国内已形成包括顺丰冷运模式、京东商城模式、河南鲜易供应链模式和九曳供应链模式在内的四种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
  3.冷链物流涵盖冷冻加工,冷藏贮藏,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全过程。冷链行业景气度提升会带动冷库,冷藏运输车和速冻设备等冷链设施设备受益。
  中西部冷库建设存在很大发展空间。中西部承担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 而当前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冷库分布失衡,东部沿海冷库逐渐饱和,但是中西部依然建设不足,未来存在可发展空间。
  以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为主导的环保安全冷库受益明显。我国冷库大多建于上世纪90 年代,主要以氨为制冷剂。氨毒性大易发生爆炸,因此现以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为主导的冷库是发展主流。
  气调库将成为未来新宠。气调库是冷库一种,在普通冷库基础上控制库内气体成分实现保鲜。通常气调贮藏比普通冷藏可延长贮藏期0.5―1 倍,果蔬出库后保鲜期(销售货架期) 可延长 21~28 天,是普通冷藏库的 3~4 倍。美国气调贮藏果蔬高达75%, 法国约为40%,英国约为30%。我国气调库起步较晚,未来伴随冷链渗透会成为发展新宠。
  4.作为冷链基础设施,冷藏车发展预期将加速。
  冷库和冷藏车是冷链两种最基本基础设施,冷库在发达地区建设逐渐饱和,但是冷藏车整体体量依然较小。目前,低温冷冻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3.8%,高温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5.2%。预计伴随冷链发展,冷藏车发展将提速。我国冷藏车主要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由河南冰熊、中集集团、河南新飞及河南红宇四家企业,市场占有率约为64%。第二梯队包括北京晨光、北京北铃、镇江飞驰、河南松川和镇江康飞组成,市场份额约为18%,第三梯队主要是特种车改装厂和小型企业组成。截止到2014 年底,中国共有大小95 家企业生产冷藏车,国内重点企业不足10 家,以小型企业居多,整个行业参与企业的资质参差不齐。
物流产品网官方微信
物流产品网官方微博
手机物流产品网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冷链产业网
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图1各类物品需要的冷链温度
&&&& 目前冷链物流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食品运输,一个合格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技术覆盖需要从&最先一公里&的养殖和采摘,至&最后一公里&的运输及销售环节。
图2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
2、中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预测
&&&&&& 城镇化推动国民食品结构改变,推升冷链需求。城市人口的生鲜消费习惯与农村人口大不相同,城镇居民很大比例地在超市、直营店等购买生鲜果蔬,而农村还是以农贸市场和产地直销为主。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6%,仍在稳步上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需通过冷链运输的农产品包括肉类、果蔬、水产品的数量将会大大提升。
&&&&&& 生鲜电商快速崛起引致冷链物流需求再爆发。作为电商市场中的最后一片蓝海,生鲜电商用其高回头率、高客户粘性、高毛利一直吸引着各大电商前来竞争。2012年为生鲜电商的大元年,顺丰优选、京东生鲜、中粮我买、沱沱工社、京东、亚马逊纷纷上线,并获得大量资本支持。多数生鲜电商品牌的融资额过千万。根据第九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数据,生鲜电商2014 年交易规模达260 亿元,较2013 年增长100%。2015 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20 亿元,2016 年911 亿元,增速分别为100%和75%,随着电商的推进,进口水果、高档水果也逐渐被消费者接纳。而&得冷链者得天下&已成为生鲜电商行业共识。
&&&&&& 冷链行业已具备经济层面上的爆发基础。冷链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不愿意为昂贵的运输费用埋单,是一直以来限制冷链物流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根据冷链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来看,当人均GDP 达4000 美元时,冷链物流行业开始爆发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人均GDP 于2010 年就已超过4000 美元大关。另一个可以借鉴的是,易腐生鲜食品的需求量与收入密切相关,目前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迅速上升,国内冷链行业已具备经济层面上的爆发基础。
图3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
&&&&&& 政策支持将成为持续推动力。再次参照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的发展经验,政府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例如加拿大政府对铁路冷链公司的补贴、改制以及政策扶持,使得国家铁路公司扭亏为盈,盈利率由3%飙升至30.4%,目前成为了北美地区盈利状况最佳的铁路物流运输企业;另一个例子是冷链大国日本,1997 年政府制定《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并对主要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历史上韩国政府也曾建立专项基金,用以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且对新型物流技术的研发单位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
&&&&&& 冷链大国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特点,制定严格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冷链中的所有环节中的食品安全,这些规定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最等方面。
&&&&&& 预计冷链对应的产品价值未来三年增速为12%。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的测算,我国食品潜在冷链物流总额1在、和2015 年将分别达到人民币32,505.0 亿元,37,436.2 亿元,43,233.5 亿元,同比年增幅约15%左右。我们预计进入需求领域的,需要冷链物流的产品价值总额的增长的长期趋势将和社会(食品)零售消费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食品(如肉类、水产、乳制品等)对粮食的替代作用,冷链物流的产品价值总额实际增速应更快。我们保守的估计2015 年后的,食品潜在冷链物流总额将保持12%的长期增速,因此我们预计 和2018 的食品潜在冷链物流总额将达到48421.52 亿元、54232.10 亿元和60739.95 亿元。
图4我国农产品年产量(万吨)
&&&&&& 预计2017 年冷链市场规模达4600 亿。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1090 亿元,冷链成本占食品金额的3.5%左右。结合日本与美国的城市化发展与冷链发展关系的经验来看,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冷链成本占比将迅速增长,达到25%的年增长率。相对应的,、2018 冷链物流成本占食品金额的比例将达到6.8%、8.5%和10.7%。因此,我们粗略预估未来3 年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3310 亿元、4634 亿元和6488 亿元。
3、中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 冷链行业依然供给不足,痛点多多。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的需求迅速增长,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成长有目共睹。根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全国冷藏车预计增长14000 辆左右,冷藏车保有量突破9 万辆,同比增长18.4%;全国冷库新增390 万吨,冷库总保有量达到3710 万吨,同比增长11.76%;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各项指标都达到并超过国家制定目标。但就目前来看,整个行业还是存在着专业服务能力较弱、行业集中度不高、运输效率低、冷链成本高、行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冷链产业的发展。最近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疫苗安全事件,凸显冷链物流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冷链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图5我国冷链行业面临的问题
&&&&&&&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是供给侧改革有效路径。面对供求失衡现状,我们认为有三大解决之道:第一,尽快制定并执行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提升行业规范性;第二,继续鼓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第三方冷链物流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把原来属于内部处理的冷链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冷链物流全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运作与管理方式。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2,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企业物流成本会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办理订单的周转时间从7.1 天缩短为3.9 天,存货总量下降8.2%。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已经是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欧洲的大型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高达76%。在欧洲,第三方物流所占物流市场份额均在25%以上。其中,德国为23%、法国为 27%、英国为 34%。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在30%以上。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完成的占18%;商品销售物流仅占16%。而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仅为 10%。
&&&&&& 第三方冷链亟待供给侧改革。我国冷链物流尚起步,区域性强,市场规模不大。第6 次中国物流供给状况调查,大部分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第三方冷链物流仅5%。除中外运、中粮和双汇等外,其它中小企业,均难达国际冷链标准要求。规模弱小,缺少组织和协调,仅提供冷藏运输服务,无法保证整个供应链低温控制。从中物联冷链委的统计数据来看,2014 年全国百强企业的收入为148.3 亿元。其中,年收入5 亿以上的只有6 家,年收入1 亿以上的只有38 家,5000 万以上的也只有75家。
&&&&&& 上游食品供应商尤其生鲜电商需求倒逼第三方冷链物流加速发展。近年来,大量资本注入生鲜电商领域,而第三方冷链物流明显跟不上食品供应商的需求,导致许多上游企业选择了自建物流。自建物流的代价极大,并且成本回收期可能长达8-10年,这将极大影响食品生产商在主营业务上的发展,历史上也有这样做的反面教材:美国生鲜电商WebVan 经历的冷链灾难,足以让国内的生鲜电商平台重新回顾。创建于1996 年的生鲜电商平台WebVan 在VC 的疯狂注资下放弃盈利,仅建单个冷藏仓储的成本就高达4000 万美元,并且承担10-15 美元/单的配送成本,提供免费送货服务,上市两年总计烧掉12 亿美元后破产。因此,未来第三方冷链物流注定是大的发展趋势。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4年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分析.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其物流成本相对其他物品较高,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要高出40—60%冷链物流产业供应链上游企业 冷链设备制造商冷链技术供应商
生产企业 果蔬、肉品、家禽制品、海鲜等生产企业医药制品企业
仓储环节 冷库企业冷藏中心
流通环节 运输公司配送中心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全球冷链物流现状:2013年全球冷链市场输入达到807.65亿美元,并预期在2017年实现收入1571.42亿美元,从2012年到2017年5年间实现13.2%的复合增长率。其中,北美市场对冷链市场贡献达总体收入的40%。有望在2012年至2017年5年间实现12%的复合增长率。欧洲市场贡献率为30%,预计周期复合增长率10.8%,亚太市场目前只占有22%的冷链市场份额,但预计其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惊人的17%。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对比: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已趋于成熟,以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为基础,信息化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依托,辅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扶持作用,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运营模式。国内冷链物流现状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达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才能实现冷链运输。我国鲜果品腐烂达1200万吨,蔬菜1.3亿吨。在运输环节,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冷藏运输的20%,其余80%—90%左右的食品、水产品、果蔬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有40万吨左右烂掉。由于冷藏运输效率低,易腐保险食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保险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冷链产业蕴藏着20%—30%需求的仓储方面的巨大商机,我国每年约有20%—30%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坏,总量每年达上亿吨,价值约为750亿元,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800多万立方米,冷藏容量仅占货物总需求的20%—30%,冷链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我国冷链流通率:我国冷藏运输率:我国流通腐损率:中国冷链市场发展需求基本需求增长我国是农牧业生产大国,肉类、水产品和鸡蛋等产品的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各种肉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201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795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产量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2011年,全国园林水果产量打到1408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67930万吨,增长28.5%,年均增产幅度为2.8%。2011年中国奶类产量为3811万吨,其中牛奶3658万吨,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为5603万吨,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其中,内陆水产品2695万吨,海水产品2908万吨;人工养殖扩张迅速。2011年人工养殖水产品4023万吨,人工养殖海水产品1551万吨,海水捕捞水产品产量为1580万吨。中国速冻食品从1995年开始以每年20%的增速发展,近三年更是以每年35%的增速极度扩大,远远高于全球9%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厂2500余座,年产量2000多万吨。外在需求催化美国和日本分别在1962年和1968年前后实现城镇化50%的标准,也就是从那时起,美国和日本的速冻食品产量和生鲜产品需求实现了量的飞跃。按照国际标准,当城镇化率超过50%,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是冷链食品需求快速增长的一个标志。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5450美元,城镇化率到达52.6%,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有26个省市级地区。中产阶级的食品消费急需升级,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持续升温,鲜肉及新鲜奶制品等冷链食品的需求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冷链市场供给分析冷链设备市场近年来,新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成了冷链物流行业布局的一大特点,其中对冷库的需求量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据相关人士预计,到2017年,中国冷库容量由目前的900万立方米增加至1.4亿立方米。基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对冷库的地区布局也有明显区别。经济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对生鲜产品的旺盛需求决定了冷库建设主要集中在该地区。各地区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百分比(2009年底)从人均冷库容量来看,我国处于中等国家水平,大致水平在0.1立方米/人。美国冷库总体容积为2200万立方米,但人口却是我国的1/4,导致我国人均冷库容积偏小。主要国家人均冷库容积:人均冷库容积 国家
1.14立方米/人 荷兰
0.3立方米/人 冰岛、丹麦、英国、美国、德国、挪威、乌拉圭和澳大利亚
0.1—0.3立方米/人 俄罗斯、印度、中国、加拿大、法国
&0.07立方米/人 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孟加拉国、秘鲁
国内冷藏车市场主要由几家老牌企业主导,比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3年冷链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3年冷链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斯洛需求 人均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