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给自足的中国小农经济济相反的经济

中国的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小农经济|中国|农民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的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何帆
  说起小农经济,人们往往认为小农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是大的庄园,各类农作物、各类手工作坊齐全,才有可能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是无法自给自足的,许倬云讲到,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重商的小农经济。
中国的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上溯三代以上,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祖上都是农民。将近两千年来,小农经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DNA。中华民族依赖小农经济养育人口、生生不息。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一语道破:中国就是乡土社会,小农意识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国民性格之中。
  但中国并非一开始就是小农经济。从战国时期,直到汉代初期,中国的城市工商业相当发达。如果一直沿着这个方向演变,中国未尝不会出现类似古代希腊那样的城邦文化。历史的洪流在汉代转了一个大弯。根据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研究,中国在汉代才出现了独特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这一生产模式的出现,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商业繁荣。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提到了盐商猗顿、铁商郭纵、畜牧起家的乌氏倮、以及能够获得秦始皇敬重的女企业家巴寡妇清。《汉书》里关于巨商大贾的记载更为详细。《史记》写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商业的兴旺,一是得益于战国时期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而这是借了各国为打仗纷纷修路之便;二是得益于战国时期的大国比春秋时候的封国规模更大,市场规模更大,人口和货物能够流通的范围更广;三是得益于货币制度的发展。汉初的商业繁荣,亦得益于战后的“和平景气”: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是一种以城市为重心、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由此带来的那种意气风发的市井社会,也显得格外别致。《史记·游侠列传》中写到的那些个性鲜明的侠客,大多生于闾巷,而非寄身畎亩。
  由乱至治之后,人口逐渐增长。据估计,西汉时期人口的增长率大约为1.6%。在一个传统社会中,这是非常高的人口增长率。西汉时期,人口总额至少翻了一番,或许翻了两番。在一些核心地区,人口压力逐渐凸显。西汉初期,官府试图减少农民的赋税负担,但仍然无法缓解人多地少的困境。官府支持人口迁移,尤其是迁至具有战略意义的北部边疆。然而,开垦新的耕地的速度始终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四处漂泊的流民。
  早在西汉初年,就有像贾谊、晁错这样有远见的大臣上书,要求朝廷采取措施发展农业。西汉初期的应对措施是重本轻末,认为农业是本,商业是末,一方面提高农业的地位,另一方面打击商业。汉景帝时期就曾经打击闾里豪强,但最具杀伤力的还要算汉武帝时候的“算缗令”和“告缗令”。
  汉武好大喜功,四处出击,大兴土木,自然入不敷出。算缗是官府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一缗折合一千文。富豪家中财产,每两缗抽取一算,约为一百二十文或二百文,税率折合6%-10%。乍看似不高,但这次出台的新税已经比旧税提高了五倍。此外,官府还要征收车船税。《史记。平准书》写到,算缗令公布之后,“富豪皆争匿财”。于是,汉武帝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告缗”运动。
  所谓“告缗”,就是发动群众斗地主,鼓励群众揭发隐瞒财产的商贾。一旦被告发,这些商贾的财产就要被全部没收。告发者将得到大大的奖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富豪家财的一半都赏给告密者了。中等以上的商贾之家大多被告发得倾家荡产。后来,汉武帝派出工作组奔赴各地,清理告缗罚没的财产,得到财物数以亿计、奴婢上千万。大县罚没土地数百顷,小县也有百余顷。大约十年之后,告缗令才最终废止。
  许倬云谈到,这场告缗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之后,富人们不敢再投资于工商业,而是转而购买土地,因为土地不属于征税对象。加之商业税严苛、农业税优惠,这更鼓励商人们投资土地。这导致土地价格上扬,普通农户无力购置大片田地,只能在一小块土地上刨土求食。
  告缗令是一个来自经济系统之外的外部冲击。经济系统遇到外部冲击自然会偏离原有的轨道,但逐渐会调整回去。若从根本上讲,中国的小农经济,很可能跟种植本土农作物需要的技术有关。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就曾经提出过类似的假说。各种农作物差异较大,因此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文明也表现各异。欧洲种植的小麦易收耐寒,但产量太低,大约播一收五,即产量是播种的种子量的五倍左右。东亚种植的水稻产量高,但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美洲种植的玉米易于成活、产量最高。布罗代尔讲到,正是由于种植玉米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而且不占用太多的人工,才有可能调动那么多空闲的人力去修建玛雅人的巨大金字塔、库斯科的巨墙或马丘比丘。
  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是稷、黍、麦和稻。稷、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作物,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物。一说麦来自西亚,也有观点认为中国自己培育出了麦。麦要到汉以后,才获得了主要食粮的地位。中国人的食粮素称以五谷为主。五谷究竟包括哪几种作物,尚有争议,但像稷、黍、粟、菽这些中国北方的禾谷,或是从狗尾草的变种演化而来。
  禾谷的优点是抗风、耐旱,适合北方的气候。但种植禾谷也有不利之处。分量较轻的谷粒很容易从谷穗上脱落,来年自己发芽长出来。要想提高产量,就得不断地除草间苗、深耕保墒(在中国北方,只有将土地的表层翻耕,打碎覆盖耕地地表的细小颗粒,干燥的黄土地才不会很快失去水分)。中国的农夫不得不付出格外艰辛的劳作,从播种之前,到收割之后,都要不断地耕耘土地、芟除杂草,中国的农民在这些农活上付出的劳动和时间,超过了播种和收获时所需的劳动和时间之和。“锄禾日当午”,就是写照。中国的小农经济是精耕细作的农业,这和种禾所需的劳作是有关的。
  种稻亦然。水稻可能是土生野稻的改良后代。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插秧的技术,农民在浅平的秧圃培育稻秧,这能够节省稻田的面积,提高产量,但代价是农民不得不再把秧苗移植到大田中去。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农民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灌溉。布罗代尔就曾经讲到,一位在中国旅行的传教士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农民不用马拉水车,而是自己用脚踩动机器,“轻松愉快”地踩一天。
  由于土地稀缺,汉代农民为了改良土壤,付出了艰辛努力。欧洲的农民土地广阔,可以拿出很多土地休耕,而休耕地可以用来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再用来做肥料。中国的农民不可能这样“奢侈”,他们只能对有限的土地连续耕种。中国的肥料包括绿肥和粪肥。杂草腐烂之后,变废为宝,可以改善农田土质。粪肥则只能用人的粪便、猪和鸡鸭的粪便。用粪肥改良土壤、有限的家畜饲养,表明汉代的农民不得不采用小农经营的方式。
  古代的农书,比如《氾胜之书》的记载上说,汉代的单位面积亩产非常之高,两个劳动力种十亩田,所得粮食可供他们两个人吃26年。这一记录是否可信,仍待考证,但较有把握的是,到了汉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已经大致成型。西汉末年制铁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东汉时期已经可以用熟铁制造农具。但汉代的农具一直流传至今,无论从种类,还是每一种类的细节,居然都和今天的农具极其相似。
  说起小农经济,人们往往认为小农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是大的庄园,各类农作物、各类手工作坊齐全,才有可能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是无法自给自足的,许倬云讲到,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重商的小农经济。
  从九月以后,田间的劳动就告一段落,农闲时光,人们会从事农具和房屋的修整、或是一些可以赚取现金的活动,比如加工食品、纺纱织布、金属加工、制革制陶,甚至做一些运输和买卖。或近或远的交易网络,将零零散散的小农经济交织在一起。农民参与的交易大致在两个圈子里进行,一是方圆五十公里左右的小圈子(赶集趁墟),一是方圆两百公里左右的大圈子(都市城镇)。汉学家施坚雅提出,中国的农民参与市场活动有一个周期循环。若是天下承平,农民就积极参与到市场体系中,集市连着城镇,城镇连着远处的市场,形成了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网络,而到了动乱时期,农民就会回撤,以至于一个村子完全地与外界隔离,形成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中国从汉代开始,就出现了精耕细作的、重商的小农经济。这一转型肇始于政策的剧烈冲击,但归根到底,是在中国独有的资源禀赋条件下做出的一种最优选择。一旦走上了这条演进道路,历史就从此景色大异。两千年一弹指。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当前位置: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英文
英文翻译self-subsistence peasant economy&&&& be able ...&&&&4次方是 The fourth power of 2 i ...&&&&small- small ...&&&&self-contained community&&&& self-sufficient&&&&autarkical economic policy&&&&self supporting and self sufficient rural economy&&&&self sufficient economy&&&&period of self sufficing&&&&semisubsistance low-income sector&&&&self-sufficing&&&&self-sufficient&&&& be able to support oneself (and supply one's own needs);
...&&&&subsistencepeasanteconomies&&&&small- small-s small-scale farming by ind ...&&&&food self-sufficiency&&&&self-sustaining fund&&&&self-contained community&&&&self-sustaining system&&&&the realization of self-supply in grains&&&&autarkist&&&&hard to manage the small peasant economy&&&&theory of the stability of small peasant farming&&&&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the small peasant economy&&&&petty-farmer management
例句与用法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of china is fit for the economy of self - sufficiency in feudal society , unfit for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已经不适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 &&
相邻词汇热门词汇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英文翻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英文怎么说,怎么用英语翻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英文意思,发音,例句,用法和解释由查查在线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All rights reserved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牛当家B.小满芝麻芒种谷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黄牛过河各顾各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牛当家B.小满芝麻芒种谷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黄牛过河各顾各 
D【解析】试题分析:A项内容反映的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所以排除A项。B项是历法的内容,所以排除B项。C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甘肃兰州五十五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位剧作家想写一部有关北宋的历史剧,为了重现北宋商业的繁荣景象,设计了以下四个场景。其中,哪一个场景是不符合事实的 A.娱乐场所瓦肆里说书人正在说汉武帝外传B.“王记”锦帛铺在东京临街设立C.广州的市舶司正在对来往船只征收商税D.马可波罗一边欣赏汴河沿岸风光,一边品尝酸甜的葡萄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甘肃兰州五十五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 A.实行“引进来”战略B.实施“走出去”战略C.建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讲述了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天仙配解说词》请回答:材料二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明·吕坤奏疏材料三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与鸦片战争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材料四 出现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某类企业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农村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4分)(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6分)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现象有何内在联系?(2分)(3)材料四所反映的经济形态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列举其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两个重要事件。(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甘肃嘉峪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位欧洲的环球旅游家,于1918年来到中国的某个大城市,在该城市他不可能见到A.一群年轻人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B.有人在谈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该城市刚好在举办大型舞会 D.读报纸时,看到一则征婚广告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湖南衡阳市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衡阳市八中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一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明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 A.一个纺织作坊遗址中有较多棉纱、棉布 B.一个陶瓷作坊遗址内发现带阿拉伯文图案的瓷器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珐琅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甘肃秦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苏商和徽商 D.徽商和晋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甘肃兰州五十五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交通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 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 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2 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l 349191900年76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 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 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福建省委认为,修建福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1954年 9月,铁道部确定由铁道兵担任鹰厦铁路的施工。……1957年全线开始正式通车,全长约700公里。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当时福建 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10分)(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10分)(3)概述材料三中各派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态度。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5分)(4)鹰厦铁路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7分)(5)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3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下列哪项发明的出现( )A. 珍妮纺纱机 B. 蒸汽机 C. 电灯 D. 汽车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小农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