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募基金金:离我父还有多远

私募学习:我国私募基金评级机构有哪些?
中国证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私募基金行业的不断进步,并且随着私募基金越来越完善的规范管理,未来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大量资金的注入将推动其更快更好发展。同时,在私募基金高速成长的背后,是投资者对绝对收益的狂热追求。而科学完善的私募评价体系,对于投资者甄别投资目标,评价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净化私募行业秩序具有重要帮助。
随着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私募基金评级市场并不是一片空白,大大小小的评级机构也逐渐增多。从某种程度上说,私募评级机构增多也反映了阳光私募基金话语权的增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与公募基金的评级工作相比,由于私募基金很多信息都是非公开化的,因此相比较而言,私募基金评级的难度要大很多。
据排排君了解,目前市场上私募基金评级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卖方机构如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申银万国等券商私募研究组;二是私募基金第三方机构如晨星、研究中心、好买基金、朝阳永续等;第三是部分媒体自创,或与相关机构联手也涉及私募评级工作。此外,一些信托公司也加入了私募评级的行列。
现阶段,国内私募基金的净值公布时间并不一致,并存在一定的滞后,因此对评级机构来说,全面、完整的评级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目前我们网站能找到的最好方法是选用每只私募基金最接近月末的净值数据,但净值公布日期不一致确实给基金评级带来不少困难。”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
通过私募基金评级机构的报告,投资者可以更加准确、直观、全面地了解私募行业全景和自己关注的产品排名;而私募基金评级亦可让私募基金本身更加清楚自身的发展情况。应该说,评级机构对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化、透明化、风格化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私募基金评级规范化道路的曲折和艰难是与私募基金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是密不可分的,在私募基金高速发展的同时,排排君也期待更多具有品牌公信力的评级研究机构涌现,以专业审慎的态度,共同开辟私募基金研究评级的新天地。
文章来源:私募排排网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500的精华,你离我还有多远?
楼主:&&[wangjiyufenzhong@sohu]
1500的精华,你离我还有多远?&&周末总是很懒散,上午做了一个小相册,时间也就悄悄的溜走了。去阳台晾晒衣服,发现阳光很是热烈,有了初夏的感觉。阳台旁边的无花果树已经结出了很多无花果,掩映在绿色的叶子中努力长大。很喜欢这里的春天,到处都是花开的树,每一种却是不同。小区门口有一颗大树,开着淡雪青色的像铃兰一样的花朵,一簇簇、一树树的妖娆着。可我却叫不出这种花的名字。&其实还是有一堆工作要做,可总是告诫自己,不要做工作的奴隶,要学会休息。括号说明:貌似我工作很努力,其实经常给自己找一些借口,休息总是放在了第一位。嘿嘿。午睡醒来却不想起床,脑子活跃起来,想起今天去看了一下自己的详细资料,精华1167个,离1500还差333个精华,不禁有些着急起来。玩论坛升级也是一种追求,蛰伏在12级已经很久了,现在开始给自己定下个目标,25天内写出66个帖子,这样基本就够升级了。可能不能做到呢?我对自己有点没信心。&论坛中有人玩礼物,看着别人漂亮的箱子,说不羡慕是假话,可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去收集礼物,总感觉收集礼物是个力气活,自己玩不转,还是不给自己找麻烦了。也有人热衷于积分,每天忙忙碌碌为积分而奔波,那份辛苦感觉自己吃不消,但偶尔也会有跃跃欲试的想法,总是自己告诉自己:你吃不了这份苦,还是老老实实安于贫穷吧。综上所述,我倒是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懒人一个,无药可救。&不管如何,咱还得做个有追求的人,您说是不?所以,咱偷偷的下了决心,短期目标向着1500个精华挺进,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宗旨,以狐天王特殊礼物为动力,以勤奋、坚韧、恒心为标准,向着自己的目标以百米的速度奔跑。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并不带表本站观点
来源:搜狐女人社区
(责任编辑:Newshoo)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阳光私募“十年”进化启示录:离中国版对冲基金还有多远?_网易财经
阳光私募“十年”进化启示录:离中国版对冲基金还有多远?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十年”进化:离还有多远?导读早期,信托公司开展的证券业务曾有过两大经典的业务模式,其中“云国投”模式产品发行人与投资顾问均为信托公司,是主动管理业务的先驱;而“深国投”模式则采用“四方监管”,把原来的草根私募公司聘为投资顾问,作为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的实际操盘人。本报记者 钟辉 深圳报道日,“华润信托·赤子之心成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立,与1个月前(1月22日)成立的“华润信托·赤子之心价值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一起,标志着阳光私募教父-,回归。两只产品成立初的总规模为30亿。时间回到十年前的2004年,也是2月20日,也是赵丹阳作为投资顾问,“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私募基金合作的证券投资信托余额为2359.42亿。十年,阳光私募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并在一路摸索中发展。十年,赵丹阳和赤子之心回归,深国投却变为华润信托。“深国投·赤子之心”之前,私募只能是地下运作,见不得光。而此番“华润信托·赤子之心价值”成立前夕,基协会已于日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不仅实现了阳光化,得到各方承认,而且形成了一种制度,私募基金管理人可独立发行产品。由于没有证券咨询业务资格,许多民间私募基金操盘人只能暗中“盘踞地下”,与投资人私下达成契约,但并没有制度依据,甚至有法律风险。即使在今天,“地下私募”依然盛行不衰。这也说明,证券投资私募基金的市场需求巨大,也正是这种需求一步步自下而上地推动着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制度化。2004年,证券投资类信托为私募基金找到了制度基础和法律依据,信托公司成为私募基金产品的受托人和发行人。2006年,相对“地下私募”而言,媒体把证券投资类信托称为“阳光私募”,与公募基金呼应。2015年,阳光私募进入第二个“十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会否成为新的大变革?模式之辩:云国投、深国投、上国投关于国内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出现在2003年还是2004年,业内曾有争议,其背后,也是云国投模式(原云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云南信托)与深国投模式(原信托投资公司,现华润信托)之争。日,云国投推出“中国龙资本市场信托计划”。云国投模式的核心是,产品发行人与投资顾问均为信托公司。现在看来,云国投模式很超前,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早期的践行者,而主动管理正是信托公司当下苦苦转型的方向。“在当时的环境下,云国投模式并没有与原有的民间私募基金产生关系,都是信托公司自己在搞,其他人参与不了,市场更多地把其当做一只普通的信托产品,私募基金的成分较低,市场认可度也被弱化。”一位深圳资深私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深国投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深国投模式的核心是“四方监管”,即由信托公司、托管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顾问共同参与,把原来的草根私募公司聘为投资顾问,作为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的实际操盘人,但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则在“四方监管”的体系下运行。此后,各家信托公司跟进推广深国投的“四方监管”模式,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深国投·赤子之心”也被广泛认为是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而上国投模式(原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上海信托)也有其创新意义。产品模式采用结构化,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通常由劣后级直接操盘投资股票,其本质上是证券融资信托,可以说早早走在了券商大规模开展两融业务之前。“结构化要求严格的劣后部分达到20%,除此之外,上海发行的证券投资类信托对持仓限制也更苛刻,比如持有单一股票不得超过产品总规模的10%。”上述资深阳光私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上国投模式与深国投模式的差别,在上海和深圳这两大市场中心里,以华润信托、平安信托为主的深圳直接抢占了私募机构聚集的先机,这也是早期深圳的私募基金较上海更为发达的根本原因之一。作为“深国投·赤子之心”相关合约、材料的起草和经办人,华润信托证券投资部董事总经理、投资总监刘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揭示了“深国投模式”的确立经过,其中大部分的合约、条款均成为此后阳光私募合同框架的范本,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国内第一套阳光私募合同框架,全套信托契约共有近十个独立的法律文件组成,这在当时是具有开拓性的。很多东西都由我们自己去设定,刚开始也没把握,后来逐渐完善,一共修订了十几个版本。”刘辉称,“我们主要参考了三方面材料,制度架构以《信托法》、《证券法》为基础,并参考了其他类型的信托产品;产品结构参考了赵丹阳之前在香港发行的一只对冲基金契约;投资规则框架则参考了当时南方基金一只混合型公募基金的募集说明书。而这些只是做参考,多方模式的合约、规则非常复杂,且相互关联,是以前没有过的。”在首只阳光私募产品“深国投·赤子之心”的“四方模式”中,由深国投为主体与投资人签订认购合同,发行集合信托计划,然后分别与工行深圳分行、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咨询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国泰君安”)签订资金托管合同、开立证券账户合同和投资顾问合同,最后四方按各自的角色分工共同签订证券委托监管协议。“当时证券账户还没有第三方存管,从资金安全监管的角度,我们引进了银行做账户托管,可以说开创了证券账户第三方存管制度的先例。”刘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阳光私募“十年”发展历程循迹如果把2004年当成阳光私募的元年,那么经历第一个“十年”后,2015年阳光私募将步入第十二个年头。过去“十年”中,阳光私募随着证券市场改革的发展,其脉络大致可依走势、行业成长性循迹,这种背后深层的发展逻辑和表象恰好与赵丹阳与A股的距离相吻合。可以说,赵丹阳2004年开始操盘“深国投·赤子之心”,2008年的离去和2014年的回归,都成为阳光私募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经历过2006年-2007年的牛市后,A股进入长达6年的熊市。日,“深国投·赤子之心”清盘,赵丹阳认为A股整体估值过高,“无股票可买”。在此之前,阳光私募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产品发行数量很少,规模也很小,行业关注度和成长性很低。2014年年初,赵丹阳回归A股,同时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度的推出,可以说为阳光私募的发展“换轨”。2014年下半年,从1900点上涨至3300点。而在赵丹阳离去的A股6年熊市中,阳光私募在关注度和成长性上得到了长效的发展,机制建设也不断完善。从产品发行数量来看,万德数据显示,2007年前,阳光私募产品不到10只;2007年-2011年分别达到170只、336只、718只、1310只和1996只。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末,私募基金合作的证券投资信托余额仅为466.1亿;而到2014年9月末,私募基金余额已达到2359.42亿。表面繁荣,必有内在活力。2008年以来,阳光私募的跃进,得益于监管制度、市场认可、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充分发展。监管制度方面,日,银监会印发《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对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账户托管、资金监管、操作规范以及信息披露等问题进行规范。这是监管部门第一个规范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的正式文件,也就意味着,运行多年的阳光私募模式得到了监管的认可。日,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后专门增加“非公开募集基金”一个章节,对私募基金做出相关规定。阳光私募作为一种制度,进一步得到正式法律的认可。日,证监会颁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在备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包括阳光私募在内的私募基金监管做出全面规定。如果说监管制度的认可是阳光私募繁荣的根基,那么专业队伍的建设则是阳光私募的主干。由于阳光私募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并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反向推动了证券市场其他方面的专业团队,向阳光私募集聚。日,“深国投·亿龙中国1期”成立,由涌金投资的刘红海担任投资顾问,成为第一只由公募背景基金经理“操盘”的阳光私募产品。“下海”前,刘红海曾担任博时基金的基金经理、宝盈基金投资总监。随后,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在2006年-2007年迎来第一轮潮流,万德数据显示,其间有15位公募基金经理“下海”,包括博时基金肖华、江晖、石波、赵军、张英飚、田荣华、徐大成等“重量级”人物,一时引起行业热议。2009年,阳光私募迎来公募基金经理“下海”的第二轮热潮,原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转投重阳投资,联手裘国根;许良胜、李文忠、曾昭雄、华夏基金孙建冬等公募人士,也均在这一年“下海”。2012年以来,华夏基金、南方基金邱国璐从公募辞职,则开启了第三轮公募团队转投私募潮流。随着监管政策对私募进一步规范和认可,本轮在人数上比前两轮更甚,邱国璐也是正想抓住这种机会,创立一家私募基金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阳光私募。该平台负责产品设计、销售、客户管理、运营等系列繁琐事务,加盟的基金经理可专心做投资。万德数据显示,2006年-2014年,9年中共有128位基金经理从公募转投私募。刘辉认为,公募人士转投私募的根本原因,在于阳光私募采用的是更市场化的绝对收益激励机制和对冲基金管理机制,突出了基金管理人的差异化,吸引了更有能力的基金经理。具体而言,一是,相对公募基金而言,绝对收益的特征使得基金管理人的利益能够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得更紧密;二是,私募基金的机制更为灵活,投资自由度更大,投资策略也更多样化,可以做出差异化的投资绩效;三是,私募基金能够实现基金经理的创业梦,优秀基金管理人能够更好地发挥所长,同时也有获得更高投资绩效收入的可能。中国版对冲基金之辩在国内,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对应;而被中国视为金融改革样板的美国,与共同基金对应的则是对冲基金。因此,阳光私募也被认为是广义上的中国版对冲基金,而狭义上的对冲基金是指运用对冲工具的基金。刘辉认为,作为中国版的对冲基金,阳光私募与公募基金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业绩管理费机制,这也是导致两者在投资策略、操作风格以及业绩表现等方面分化的根源。“公募基金可以公开募集资金,规模一般比较大,主要是按基金管理规模收取管理费,追求相对收益,基本没有业绩提成;而对冲基金属于私募性质,规模一般不会太大,追求绝对收益,大多数对冲基金仅靠规模收费难以支撑其生存,主要靠业绩提成来收费。这就决定了对冲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的动力,而公募基金只要保持足够的规模就可以生存。”刘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赤子之心(国内阳光私募框架的范本)的收费机制就是参照国际对冲基金通行标准而设计的。”他还表示,基于追求绝对收益的内在驱动力,阳光私募对下跌的风险控制较公募更加重视,但由于早期缺少对冲工具,阳光私募做净值管理只能通过控制仓位来对抗回撤。“熊市考验投资能力,一般熊市的时候阳光私募比公募的业绩要好。这些年许多公募基金经理自己做私募,阳光私募队伍壮大起来,也是因为经历2008年的熊市后,大家发现:原来私募也能跑赢公募,甚至还有大熊市里赚钱的。”事实上,A股的对冲工具在过去几年也逐渐丰富;2010年,合约上市,上交所、深交所也同时启动业务;2012年沪深300发售,就在日,证监会宣布将于2月9日开始试点ETF期权……这些工具,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对冲、套利等多种策略,阳光私募也有了“对冲基金”之实。对于阳光私募未来发展趋势,刘辉认为,随着各类投资工具的丰富,国债期货、期权等投资衍生品将会不断推出,未来十年,阳光私募的策略将变得更为多样化;此外,随着备案制的推行,监管可能加强私募牌照管理,阳光私募将逐渐机构化。
事实上,阳光私募行业的投资者结构在过去“十年”中发展缓慢,依然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而在美国,对冲基金则以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和超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为主流。“公募基金是公开地面对普通投资人,除了工具类指数基金外,股票类公募基金基本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作为对冲基金,阳光私募应当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当然,除了我国投资者结构不成熟外,也跟私募基金本身的团队和机制建设规范性欠缺有关。”刘辉表示,“未来的三到五年,私募基金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投资者教育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编辑 冀欣 韩瑞芸)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字号: 】 【】 【】
程定华转投私募亏5.55%:从空谈到操盘有多远
作者:来源:21世纪网
  人怕出名。名声斐然的程定华 ,在离开安信证券后,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人物。以策略分析见长的程博士恐怕没有想到,转战私募后的首份成绩单,“有些扎眼”。  -5.55%!这是今年一季度程定华掌管的常春藤六期的投资业绩。该收益水平,在676只同类型私募产品中仅排名第536位。  去年12月,程定华告别策略分析师岗位,离开效力近7年的安信证券。彼时市场纷纷猜测程定华去向。刚刚出炉的2014年一季度私募数据显示,程定华已入职上海常春藤资本,任基金投资经理,管理兴业信托 -常春藤六期。  上海常春藤资本否认了市场所传的“程定华转投私募近三个月收益为-5.55%”的说法。“这是一种误读。”上海常春藤资本有关人士表示。  程定华做赔了?  “我们注意到这个消息,上午在公司内部也有讨论。不过很明显,市场的解读出现了偏差。”上海常春藤资本有关人士说道。  4月16日,程定华离开安信后的去向随着私募2014年一季度业绩的披露为外界所知:加盟上海常春藤资本。  上海市工商资料显示,常春藤资本成立于2007年,成立以来在业内颇为低调。据悉,程定华加盟的常春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常春藤资本是兄弟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程定华加盟常春藤后,与常春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一道管理阳光私募产品兴业信托-常春藤六期。  据数据显示,常春藤六期成立于日,成立以来,收益率并不理想:成立以来收益率-4.67%;而今年一季度的收益率则是-5.55%,在676只同类型私募产品中排名第536位。  这在今年一季度,各类私募、券商产品整体多数取得正收益的大环境中,收益水平着实不尽如人意。  因此,当转战私募后的第一份成绩单出炉,程定华从明星策略分析师到私募“差等生”,这样大的跨度,引来市场众多议论。  “市场上的说法存在错误。程博是今年3月份,也就是上个月刚刚加盟的常春藤。目前还处于过渡阶段,程博也在熟悉情况之中。”上海常春藤相关人士向21世纪网解释道。  今年一季度私募股票策略产品业绩前十名分别是穗富1号、泽熙3期、安盈1号、泽熙4期、恒复趋势1号、精熙辰龙一期、丰煜1期、稳健增长、精熙优胜回报1期、丰煜2期,业绩均在16%以上。  其中,穗富1号、泽熙3期、泽熙4期的净值增长率分别是40.59%、39.26%和32.66%,远远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的-7.89%。特别徐翔领军的泽熙投资延续着过往的优异表现,其旗下五只股票策略产品一季度平均收益为21.96%,两只产品进入了前十。  而常春藤六期今年以来-5.55%的收益率,在阳光私募产品中排名靠后,更是与排名靠前者拉开较大差距。  即便按照常春藤的说法,程定华于3月份刚刚加盟,常春藤六期一季度-5.55%的业绩与程定华没太大关系。但对程定华而言,接手一款收益率垫底的产品,要想迎头赶上,要做的事情不少。  从研究到实操距离有多远?  且不论程定华加盟常春藤时间长短,现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从策略研究到实际操作,是否有鸿沟?市场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程定华从研究到策略,就是从“嘴上说”到“实际干”,理论玩得转,不代表实操也没有问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程定华刚刚转战私募,需要时间来证明其实力。  某大型券商一位分析师表示,程定华从策略研究到私募基金经理,从之前的卖方转到买方,两个工作的特点不一样的,存在着较大的跨度。  “做研究和做投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做研究你说错了没关系,把你说对的记住就可以了;做投资则是,说对说错都会反映到业绩上。”该券商分析师说道。  “从研究到投资,从吹牛到实干,有巨大的差距。我不是针对程定华,我说的是一般规律。”上海滩的一位私募大佬颇为露骨地表示。  21世纪网接触的部分圈内人士,还是表示了对程定华的“看多”。  分析认为,程定华拥有的分析师背景,对他做私募基金经理非常有帮助的。  “私募赚钱还是亏损都很正常。也许再过几个月,常春藤六期就会赚钱。另外3个月时间太短,很难判断他行还是不行。就算3个月内赚钱,你也不能判断程定华行;3个月亏了5.55%,也不能判断不行。”李春瑜说。  “我和程定华做了两年的同事,这个人的能力我很认可。不是说他出名的时候,他出名前我就很认可,后来媒体才开始广泛报道。现在(收益水平不好),可能是一开始做,正是熟悉情况阶段。”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对21世纪网说道。  诚然,当下时间之短尚无法考量程定华。随着对所管理产品及团队的熟悉,未来的半年到一年,将验证程定华,在投资领域是否还可以延续在卖方的全明星表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公网安备-1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