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河战鼓联系方式 有关于这个的 方便告知一下 谢谢

白银市+黄河战鼓-综艺视频-搜狐视频
白银市+黄河战鼓
<span class="c-black" data-rss-fanscount=" 人订阅
视频介绍:
、基本内容特征
黄河战鼓是四龙民间传统文化活动表现的一种形式,用鼓槌猛烈打击战鼓,利用鼓声宣刻古代宏大雄伟的古代冷兵器战争场面。黄河战鼓共分为三章八节二十二环,其鼓点节奏感威武感、整齐感、震撼感都比较强烈。
第一章:出兵。分为三个大冲锋,每个大冲锋要打出三个小冲锋及九个环节。以鼓锣钹的缓慢停顿为一个冲锋,以鼓锣钹的第瞬间即停为第一个章节。第二章:歼灭。分为三个冲锋,九个环节,鼓、锣、钹突然齐打劈荆斩棘的点子,进行冲锋。在打法上应用一鼓作气的鼓点,紧急有力,一气呵成为秋分扫落叶,以突然的鼓边收槌猛停的打法为势如破竹。第三章:凯旋。分为二大节四小节,每大环两小节。黄河战鼓以叨喳子的形势口传到今,有五百年的历史。黄河战鼓的严密性、技巧性、配合性、应变性和打鼓的基本功都有要领,熟练的喳子功和耳音是黄河战鼓的关键。
黄河战鼓使用的器具主要有锣、鼓、钹、鼓车等,配合道具有门旗、彩旗、令旗、服装等。
推荐出品人
综艺热播榜您的位置: && 正文
来源: 白银周刊
原标题:气势磅礴的黄河战鼓
黄河战鼓,又名李台黄河战鼓,甘肃省、白银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双合村一带,有500多年以上的历史。
从历史走来
黄河战鼓,又名李台黄河战鼓,流传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双合村一带,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村民节庆和庙会期间举行庆典活动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日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河战鼓源于古代军队作战时的“军阵战鼓”,其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为陇上唯一的军鼓器乐。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境内“三原交汇、大河中流、长城雄北、丝路贯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历代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争战之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四龙镇双合村地处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西北隅,东接剪金山,南临黄河岸,依山傍水,地形险要,为古代屯军戎守之地。
据当地大户刘氏及李氏宗谱载:黄河战鼓为公元(明成化年间)由驻守黄河边塞的四十八门军户带到当地。原系与敌交战时指挥进退、扬威助阵之工具。14-19世纪(明、清时代)尤为鼎盛。随着冷兵器时代的逐渐衰退,黄河战鼓由原为战事服务,逐渐演化为民俗鼓乐、娱乐器具而广泛应用,但一直沿袭古代战鼓的击打套路,延续传承下来。
气势磅礴之战鼓
黄河战鼓用鼓槌猛烈打击战鼓,利用鼓声宣刻古代宏大雄伟的古代冷兵器战争场面,鼓点节奏感、威武感、整齐感、震撼感强烈。
据相关专家介绍,黄河战鼓以叨喳子的形式口传,表演程式以鼓为主,锣钹辅之,严密性、技巧性、配合性、应变性和打鼓的基本功都有要领,熟练的喳子功和耳音是黄河战鼓的关键。
“20多名古代将士打扮的村民手持钹、锣和彩旗分列在左右,随着场中七名鼓手腾挪跳跃、疏密变换的鼓点,16面锣、钹起落有序,一派千军万马、杀气腾腾的气势,让人犹如回归到了古时的战争场面”,整个演出一气呵成,它用鼓点和舞姿基本再现了战争从准备、埋伏、包围、出击、冲锋、格斗、歼灭、凯旋和欢庆的全过程。
黄河战鼓保留了古代战鼓的打击方式,形成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区域性艺术表演形式。
全套击打分三章八节十二环:第一章:出兵,分为三个大冲锋,每个大冲锋要打出三个小冲锋及九个环节。以鼓锣钹的缓慢停顿为一个冲锋,以鼓锣钹的第瞬间即停为第一个章节;第二章:歼灭,分为三个冲锋,九个环节,鼓、锣、钹突然齐打劈荆斩棘的点子,进行冲锋,在打法上应用一鼓作气的鼓点,紧急有力,一气呵成为秋分扫落叶,以突然的鼓边收槌猛停的打法为势如破竹;第三章:凯旋,分为二大节四小节,每大环两小节,在打奏“凯旋而归”时,用以人声配合,全体队员齐声呐喊:嗨!嗨!嗨!嗨!在整个表演中,配合道具为门旗、彩旗、令旗、服装等。辅助表演配以数只狮子,用以增加喜庆气氛。
面临诸多危机
黄河战鼓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符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震撼力。
战鼓是典型的古代军鼓曲艺,是西北地区民间鼓乐艺术,充盈着激昂向上、团结奋进、同仇敌忾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魂魄。
通过欣赏气势磅礴、场面恢宏的黄河战鼓,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古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博击和黄河之滨古朴剽悍的民风,对研究当地民俗演变、传统文化、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然而,斗转星移,朝代更迭,黄河战鼓历经沧桑岁月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却面临了诸多危机:一是由于黄河战鼓是采用单一的口传师承方式,熟悉“叨喳子”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大多数艺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二是由于制鼓技术人才的稀缺和费用的昂贵,战鼓的添置显得特别困难;三是鼓队原始的将士盔甲服饰随着代远年湮,逐渐演化为百姓服饰或者不伦不类的太平军服饰,基本上改变了军阵战鼓原汁原味的本色;四是由于经费的制约,维持全凭当地部分爱好者自发性的组织和民间的自愿集资赞助,表演空间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表演仅限于节庆、庙会极个别场合,不少人担心,黄河战鼓有可能要失传了。
全力抢救保护
黄河战鼓保留了古代战鼓的打击方式,是四龙以及周边的民间传统鼓点打击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四龙乃至周边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调的重要依据。
黄河战鼓是四龙民间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保留了民间艺术、民间打击艺术的原生形态,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团结、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为了抢救保护黄河战鼓,白银市、区两级政府及当地有识之士采取了一些列措施。2006年,白银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完成对黄河战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整理了文字资料,刻录了光碟,建立了档案数据库。
同时,有志之士发起成立了黄河战鼓研究会,加大对黄河战鼓的研究与保护,并积极想方设法对黄河战鼓的主要器物鼓、锣、旗、鼓车、服饰等逐步进行了添置和更新,并对黄河战鼓的传承人给予资助,着手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
现为李台黄河战鼓艺术表演团副团长并兼任总教练刘克坚出生于1950年。他自幼接受黄河战鼓的熏陶,一直参与李台黄河战鼓队的活动,担任鼓手、主鼓手,酷爱黄河战鼓。
尤其是他在退休以后,坚持不懈地学习黄河战鼓的打奏技巧,会同其它传承人潜心于李台黄河战鼓的挖掘、研究、整理等工作,为李台黄河战鼓的传承奉献余力,完整系统的掌握了李台“黄河战鼓”的旋律及打法耍领。
他把李台黄河战鼓的严密性、技巧性、配合性、应变性表演的完美无缺,实为李台黄河战鼓的表演之王。
黄河战鼓主要代表曲目是《出兵、歼灭、凯旋》,每年春节期间在四邻八乡巡回表演和白银市元宵佳节社火表演。
2007年2月,他们还参加了甘肃省“千台大戏送农村”启动仪式和白银市书法协会,白银区委宣传部,白银区文化体育局“千幅书画送农村”启动仪式,进一步扩大了黄河战鼓的社会影响。
随着白银市对黄河战鼓的保护开发力度的加大,黄河战鼓的铿锵之声一定会响彻黄河两岸,响彻神州大地!
分享到:5.36K
】【】【】您现在的位置:
甘肃白银黄河文化旅游节11日启幕
日期: 10:1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点击次数:0
下载文件:&&
  丝绸之路·白银黄河休闲文化旅游节将于7月11日在白银区水川镇黄河假日城湿地公园开幕。
  届时,黄河假日城湿地公园将隆重推出由白银市金凤凰艺术团、爱心艺术团演出以及黄河战鼓、水川秧歌、曲子戏等极富白银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为了着力打造黄河假日城和水川湿地的旅游品牌,活动现场还邀请了省市区书画及摄影界的知名人士进行现场作品交流与创作展示,全面展现白银黄河文化和乡风民俗。文化节当天,省内外百名钓鱼高手将齐聚水川湿地公园钓鱼竞技。伴随着文化旅游节的召开,省市区10家主流新闻媒体记者还将组成采风团,以水川新城、青城古镇、黄河湿地、峡谷风光作为主要采风地,挖掘白银旅游潜力,尽情展现白银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迷人魅力。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四龙镇李台黄河战鼓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四龙镇李台黄河战鼓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
Copyright(C)2017 优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白银市的发现个人意见 [已回复]
匿名网友   15:22
尊敬的市长,您好!&我是一名白银市的市民,您带领白银市向前发展,感谢您对白银市做的所有贡献。在这里我有一些浅薄的建议想要表达一下,错误之处还希望您能见谅!第一,目前我们是引进了很多厂子,必然会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是本身就属于生态坏境脆弱,经不起一点折腾,年降雨量微乎其微,气候干燥。我作为一名白银市的公民,希望市长您能呼吁全体市民植物造林,绿化环境,不要再乱砍乱伐,看到一颗颗树被砍掉,很是心痛。市区里的市民相对意识比较好,但是周围的县镇上,市民们的意识上不够,希望领导们可以找到突破口。第二,希望市长可以重视旅游业,我们资源不多,地势崎岖又不太适合发展,或许旅游业是一个突破口,可以带动经济,四川的九寨沟是开发出的,浙江的西溪湿地甚至是打造出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旅游业,我们总想着出去旅游,而我们却没有自己的吸引点。古镇青城,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很多国外国家,连哪怕一块历史的石头也保留的很好,而我们历史却完全不被重视。第三,希望市长在工程建设方面可以加大力度检查,据我了解,我们的工程队,连基础的地质工程师都没有,很多东西都是凭经验,有一些工程很明显连C级工程,最后却得了个A级工程,农民工工资不高,甚至休息不好,更不要说这一批人得到尊重。希望我们是可以建设处有质量保证的工程,如果今年修的路,明年要去维护重修,路边的防护栏,连最轻型的小轿车都拦不住,那么这些工程意义何在,就是为了展示我们有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希望市长可以加大这方面的监督检查。贫穷导致落后,越落后思想越封建,落后就要挨打!不想感受淘宝上甘肃白银偏远山区不包邮,也不想走出去,上海,浙江地区的朋友说,白银是个没听过地方,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甘肃。(不排除他们地理没学好)如有冒犯,不当之处,请您谅解,总之希望您是一位可以真正带领我们前进的市长,也相信您是这样的。同时也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站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骄傲的告诉全世界我来自白银。谢谢您的聆听祝好来源: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
官方回复回复单位:白银市人民政府信息办公室、白银市林业局、白银市旅游局、白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08:54
网友您好!&&&&首先,感谢您对白银市各项社会事业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感谢您对白银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您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我市市长信箱关于“白银市的发展个人意见”的留言,我办分别转请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三部门协调办理,现我办及上述三部门(白银市政府信息办―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依次答复如下:&&&&白银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们始终把稳增长作为主攻方向,及时分析困难,研究对策,攻坚克难,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13.8%。&&&&白银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我们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12.1:55:32.9调整到13.6:44.7:41.7。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234.4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190家发展到3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618家发展到7147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42%提高到52%。“3+4”产业集群发展,完成工业投资201.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6%提高到10%。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淘汰落后产能395.2万吨,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每吨分别提高756元、1710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企业由410家增加到832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5%,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白银市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我们始终把打基础、谋长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增农村公路(硬化)3196公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到83%。营双高速公路景泰段建成通车。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56.4万亩。建成双永供水和121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68.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中心城区新改建道路56.4公里,建成区由84.6平方公里扩大到99平方公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7%,人均绿地达到8.1平方米。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东大沟流域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市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15年优良天数按新标准达到280天。白银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7.3亿元,园区平台支撑作用逐步增强。&&&&白银市改革创新逐步深化、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努力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以简政放权释放红利,完成“四单一网”建设,取消、下放、调整审批事项488项,全部取消非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机构142家;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矿产出售等全部纳入集中统一监管。通过市场化改革催生经济活力,市场主体增长1.2倍,注册资本增长4倍。围绕重点领域推进改革,靖煤集团整体重组刘化集团,煤矿企业由57家整合至32家,白银公司供热供水系统和白银公司、银光公司职工医院完成移交;233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三权”抵押贷款余额3.6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设施确权工作,流转土地113.5万亩。以园区为平台推动自主创新,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批准,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白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在高新区建成。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8件,科技对经济贡献率由45%提高到51%,白银市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白银市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民生保障不断提高。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政策取向,投入民生资金47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2%。城乡收入比由3.6:1缩小到3.3:1。推进“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农村贫困人口由54.78万人下降到23.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1%下降到17.7%。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改扩建校舍129.6万平方米,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并向行政村延伸,义务教育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巩固率达到99.4%,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成立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填补了白银市普通高校的空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省中医院托管共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挂牌成立,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覆盖农户22.8万户。建成“乡村舞台”395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成功举办全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第九届残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新建“一村一场”43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30个,人均体育场地由0.9平方米增加到1.2平方米。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城市和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分别提高213元、7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2514元,新农合、城市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分别提高320元、220元,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04所。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4.35万套,改造农村危旧房6.8万户。推进“平安白银”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维护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201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4.27亿元,同比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136.95亿元,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474.46亿元,增长10.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65亿元,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38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5元,增长12%。&&&&再次感谢您对“白银市的发展个人意见”。您的美好祝愿同是我们的期盼与向往!让我们一道为我们的中国梦!白银梦而奋斗!愿白银的明天更美好!&&&&&&&&&&&&&&&&&&&白银市人民政府信息办公室&&&&&&&&&&&&&&&&&&&&&&&&日网友您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人民政府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白银市自然条件恶劣,造林难度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更为重要。近年来,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工作,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白银市提出了“全市每年要完成人工造林任务32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林业建设目标任务,白银林业步入了大发展的快车道,也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白银市相继出台下发了《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树木采挖移植管理的通知》及《白银市关于加强林地林权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县林业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个别地方存在只重视经济建设而轻视生态建设的现象,加之广大人民群众中个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出现了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及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保护与发展的突出矛盾,白银市、县林业部门将加大排查力度,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一、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着力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和舆论监督,建立破坏森林资源大要案查处情况发布制度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重大事项约谈机制。扎实推进各级人民政府森林增长指标年度考核评价工作,把森林资源数量增减、质量升降和保护管理好坏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促进责任落实。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作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切实加强管理,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二、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认真贯彻汪洋副总理关于“守住资源底线,生态底线,坚决抵住政府性破坏资源行为”的指示精神,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对破坏森林资源的直接责任人,必须依法查处,不得以罚代刑,不得放弃追究民事责任。对在土地整理、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光伏发电和风电能开发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政府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和相关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办理一些较大、较有影响力的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方面的案件,以震慑犯罪,逐步扭转涉林案件高发的局面。&&&&三、切实规范树木采挖移植行为&&&&对采挖移植树木的行为,必须切实加强监管、严格规范。采挖树木,必须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运输采挖的树木,必须办理木材运输证。假植的树木再次采挖的,必须提供有关合法来源证明。除开展科研等活动必需外,禁止采挖原生地天然濒危、珍稀树木,禁止采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以及国家级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内以及生态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树木。对未办理林木采伐证进行随意破坏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厉处罚。&&&&四、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在城市、农村、学校等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要求,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宣传破坏森林资源的反面形象及典型案例,使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留死角。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植绿、爱绿、护绿和增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增强全社会维护生态平衡、自觉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意识,促进全市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感谢您对林业建设事业的关心,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白银市林业建设各项工作,让我们共同为白银林业生态建设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白银市林业局&&&&&&&&&&&&&&&&&&日网友您好!&&&&收到您关于对白银市的发展个人意见留言后,很感动也很欣慰,首先,感谢您对白银市各项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您的建议很实际也很中肯。&&&&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选择。我市作为新型工业城市,其持续建康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要做大做强服务业,就必须要把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的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通过发展旅游业,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结构,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通过从事旅游服务业分享大工业基地建设带来的成果;通过发展旅游业,为前来我市投资的客商及富裕起来的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条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近年来,我们立足白银旅游实际,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积极拓展旅游市场,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全面加强行业管理,不断提升旅游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走出了一条符合白银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30年来,白银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黄河奇观、红色圣地”的旅游品牌形象基本形成,白银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A级景区6家&(其中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4家)。随着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旅游链条逐步完善,旅游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由建市之初的不到100人增加到2700余人,带动间接从事旅游业从业人数1万余人。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5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3%左右,已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资源枯竭城市,我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通过科学开发转化为产业优势。从整体上看,仍存在规模偏小,层次较低,效益不高;产业挖掘深度不足,结构单一;区域内景点分散,点多线长;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功能不配套;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方式单一;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可以说仍处在“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状态,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上述问题,也是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十三五”时期,白银要走出资源困境,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为此,我们将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从解决“短板”问题入手,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一是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市委发〔2014〕76号),按照简政放权、释放活力的原则,圆满完成黄河石林管委会体制调整工作,着力解决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管理体制不顺、资源条块分割的问题。二是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募集社会资金,放大基金效应,重点支持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市上组建黄河石林开发总公司,全权负责黄河石林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土地开发、旅游配套产业开发。县区政府依托景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明晰权责分工,发挥好各自作用。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事项外,允许旅游开发公司以景区门票、土地质押贷款等进行融资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合作、租赁、入股、承包等方式参与景区开发,形成多元开发旅游景区的发展格局。三是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以白银景点为依托,将周边旅游景区(景点)连接成线,共同设计和推出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效益好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动我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市州旅游业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线路互联、节会互参、市场互动。重点推动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白银―银川”黄河风情旅游线,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兰州―白银―庆阳―延安”红色旅游线,以丝路文化为核心的“白银―河西五市”丝绸之路旅游线,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动、错位发展。四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旅行社引客入银的奖补办法,加大资金的撬动力度,增强奖补的时效性和客观性,切实增加地接数量。逐步完成旅行社服务质量的A级评定工作,到2018年,争取市内1―2家旅行社进入全省知名旅行社前10强。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引进省内外品牌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管理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在我市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鼓励发展和引进策划营销、电子商务、户外运动、演艺等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扶持发展餐饮、客栈、休闲农庄、商品开发、客运、游乐场所等特色中小微型旅游企业。五是打造核心旅游品牌。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旅游资源特色独具、优势明显、基础较好的景区,市上统筹规划布局,集中倾斜支持。市上主导建设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和红军会师旧址2个核心大景区,到2019年,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建成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创建要求。到2020年,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升级为5A级景区。通过大景区建设示范带动,各县区再布局寿鹿山、法泉寺、屈吴山、矿山公园、水川黄河大峡和红军长征胜利景园6个4A级精品景区,建成条山农庄、五佛沿寺、永泰龟城、恒山休闲公园、华辰生态园、黄河假日城、四龙休闲度假区、靖远腾飞体育文化产业园、北武当山、雪山寺风景旅游区、鱼龙山红色旅游景区、南华山文化生态产业园和西岩山康体养生园13个3A级特色景区,全市形成21个不同层次的重点旅游景区体系。按照国家级景区建设标准,支持景区在要素资源配置、金融创新、合作开发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到“十三五”末,5A级景区年接待人数突破300万人次,4A级景区年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3A级景区年接待人数突破50万人次。六是发展重点品牌旅游线路。根据旅游资源特色和区域分布特点,以品牌景区为载体,以交通干线为依托,集中力量开发提升5大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黄河风情游方面,以黄河流经我市258公里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浓缩黄河文化,串联水川黄河大峡、乌金峡、黄河假日城、四龙休闲度假区、北武当山、靖远县城滨河景观带和黄河石林、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五佛沿寺等沿岸旅游景点(景区),着力打造黄河风情游特色旅游线路,形成与兰州、银川相辅相成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红色教育游方面,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为龙头、串联会师圣地、红山寺、虎豹口、西征公园、鱼龙山红色旅游景区、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园、慢牛坡革命烈士陵园、红堡子革命烈士陵园、西路军纪念馆等景区(景点),借助“9.30”烈士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红军会师纪念日等大型纪念日活动,引导省内外游客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追思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延伸开发红色旅游系列产品。丝路古迹游方面,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发法泉寺石窟、索桥古渡、五佛沿寺石窟、寺儿湾石窟、永泰龟城、长城烽燧、钟鼓楼、瓷窑沟遗址等丝路遗迹旅游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始生态游方面,大力开发寿鹿山、屈吴山、哈思山、铁木山等景区(景点)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周边道路和景区基础设施,为游客体验自然、享受生活提供良好去处。工矿遗址与现代工业观光体验游方面,铜城工业游是我市旅游业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以矿山公园和亚洲最大的人工矿坑为核心,筹建蒸汽旅游专列,引入矿山遗迹观光、科普教育等休闲体验项目,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特色工业旅游区。七是完善景区配套设施。集中整合交通、环保、水务、林业、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用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景区道路、绿化、游步道、停车场、星级厕所、游客中心、休息设施、导览标识等基础设施;提升供水供电、通讯、智能管理、应急救援、垃圾污水处理、安全消防、医疗保障等配套设施服务水平;支持发展特色餐饮、星级酒店、乡村农家乐、主题购物中心等特色商业街区;加快景区娱乐性、观赏性、艺术性、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链条,进一步满足广大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凡向游客开放的景区(景点)做到通信、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设施到位,配套齐全,交通便利,标示清楚。八是加快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到交通、生态、水利、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规划中,在项目投资方面优先安排。把改善交通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加快推进白银―中川机场快速通道,景泰―中川机场高速公路,国道341线平川―靖远―白银公路、国道338线景泰―武威古浪新堡段公路、国道247线景泰―平川―靖远公路改造,靖远―会宁公路、寿鹿山―永泰龟城公路和景泰龙湾―平川―靖远―白银―兰州沿黄快速通道等公路建设,实现沿黄河各个景点与干线公路的连接。改造提升城市出口路等级,重点实施白银―景泰石林等级公路建设工程。配合做好干塘至武威南增建二线、包兰铁路扩能改造、庆阳环线经白银至兰州新区铁路建设。同时,与兰州市配合做好黄河大峡旅游航道开发,加快乌金峡―大峡航道开发、四龙―龙湾航道升级、龙湾―北长滩航道二期开发和建设步伐。开通市区、城区至发展成熟的农家乐专业村的公交车。九是加大智慧旅游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旅游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配合省上建设集旅游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览、虚拟旅游于一体的全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加强旅游与携程、乐途、途牛等知名网络平台和工信、商务、交通、公安、气象等部门之间的合作,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城区、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饭店创建工作,到2017年,实现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它主要游客活动场所无线免费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智慧景区,实现“三微”(微博、微信、微视)功能全覆盖。十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加强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积极将张绣、王进宝、岳钟琪、潘育龙、范振绪等历史名人融入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特色产品包装、旅游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中,借名人效应扩大景区(景点)影响。同时,大力发展时尚运动旅游,以靖远腾飞体育文化产业园为核心,充分依托环青海湖自行车赛,汽车拉力赛等平台,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资本挖掘和培育野外拓展训练、黄河水上漂流、山地汽车拉力、徒步露营攀爬、景观科考探险和滑雪、滑沙、垂钓、低空飞行等新兴户外运动。充分依托景泰灌区向日葵基地、梨花基地、靖远石门优质大枣基地和白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国家省市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展示、农耕文化体验、新鲜果蔬采摘,田园风光欣赏、户外踏青采风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强现代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观光活动的融合发展。十一是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加强规划引导,建设一批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支持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乡村庭院建设,积极开发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古镇村落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劳作方式,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休闲娱乐、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以景区(景点)、郊区为重点,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休闲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到2020年,全市建成水川镇、龙湾民俗小镇两个全国旅游名镇,建成四龙镇、王岘镇、宝积乡、水泉镇、五佛乡、中泉乡、平堡乡、东湾镇、北湾镇、石门乡、三滩乡、太平镇和郭城驿镇13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按照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健全、要素功能完备的要求,2个全国旅游名镇整体建成3A级以上景区,13个乡村旅游示范镇达到3A级景区建设标准。积极创建全国省市旅游乡村示范点,到2020年,全市力争建成专业旅游村60个,标准化农家乐1000户,整体带动农村就业3万人,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带动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通过上述努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8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5万人以上,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市战略新兴产业,为全市的民生改善、形象提高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白银市旅游局&&&&&&&&&&&&&&&&&日网友您好!&&&&收到您的留言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承办,现答复如下:&&&&首先,感谢您对白银住建事业关注、关心和支持!&&&&企业按《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规定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后,按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核定的资质范围进行施工。&&&&《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监督与管理的通知》(甘建建〔2016〕46号)、《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施工现场管理机构人员配备有关问题的通知》(甘建建〔号)规定,施工现场管理机构由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等持有省级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岗位证书的人员组成;项目负责人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证书的人员担任。我们严格按省上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管理机构人员配置进行监督。&&&&在日常质量监管和专项检查中,我们按照住建部5号令的要求,结合工程治理两年行动的开展,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责任主体和各方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筑物永久标牌制度等质量公示制度,同时切实加强监督抽查和过程质量控制。对于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甘肃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各个阶段工程验收工作。从未实施过市长信箱留言中所反映的A级工程和C级工程工作评定工作。&&&&我局一向严格要求监督人员严格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在建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亦然。&&&&&&&&&&&&&&&&&&白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日
微信小程序
微信号:dfldlyb
成都全搜索
青海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省白银市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