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中职生创业计划书的成功事迹,(开药店的,要药相关,其他不要,谢谢)

杭州一中专生创业无证开药店 当街吆喝卖假药-中新网
杭州一中专生创业无证开药店 当街吆喝卖假药
  无证开店当街吆喝贩卖假药& 临安破获特大销售假药案
  案发地点:浙江省临安市
  案发缘由:警方接到药监部门转发的假药线索
  “李阿姨,只要吃了这个药,保证你血糖下降,现在公司搞活动还能送你一个血糖仪。”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马溪路“时代盛世”店铺里,30多岁的严某热情地向顾客介绍产品。
  正在此时,临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赶到店铺,阻止了交易。民警在严某的店铺里查获2000多盒“同仁康克”等降血糖的假药,涉案价值100多万元。民警随后顺藤摸瓜,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药案,涉案价值1388万余元。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临安警方了解到此案详情。
  网上搜索药品信息
  严某,江西人,35岁,中专毕业后在老家一家工厂里打工。11年前,严某下岗,于是背起行囊到处闯荡,其间当过服务员、推销过产品。2010年,严某到了临安,做起了推销保健品的工作。严某发现,只要口才好、服务好,就能很容易把产品推销出去,也容易赚钱。严某盘算着,如果自己开一家药店,直接找货源,就能赚更多的钱。
  严某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药品的招商信息。去年10月,严某在网上找到一家“99健康招商”的网站,在网站里看到“同仁康克”的招商信息,商家承诺前期免费铺货,完成一定销量后还能返利。严某看后,在网站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
  没过多久,严某就接到了一名自称是“同仁康克”的工作人员王鹃(化名)的电话:“前期免费铺货,销量目标完成的话年底返利20%,每件货5000元,一件100盒。每盒可以按500元左右的价格卖出去。”
  严某一听,觉得利润相当可观,每盒几乎能赚400多元。严某决定立即开药店。
  摆摊促销忽悠患者
  供货商王鹃没有要求严某出示身份、场地、营业执照等书面证明,就给严某寄了一份协议书。严某也没有去调查供货商所在公司的资质,就签字把协议书寄了回去,又向王鹃交了1800元保证金,要求尽快发货。
  订好货源,严某租了一家店铺,取名“时代盛世”。尽管没有工商执照、没有职业资格证,严某还是把店开了起来。
  严某做了近8年的保健品推销,对于怎么推销、怎么拉顾客很有一套。严某隔三岔五就会到大街上摆摊,免费测血压、免费咨询,趁机把“同仁康克”等产品以每盒498元的价格推销出去。严某还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如买三盒送一盒,有时还送个血糖仪。
  严某口才好、服务周到,经常打电话给客户询问治疗效果,请老客户吃饭,还在高血糖患者的微信群里做起了广告。就这样,严某在临安高血糖俱乐部等类似组织中的名气越来越大。
  患者起疑拿药送检
  严某名气大了之后,许多高血糖患者慕名而来,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吴先生有着近5年的高血糖病史,4月初的时候在微信群里得知严某从事“同仁康克”降血糖保健品销售,很多患者服用后效果明显。吴先生立即从严某店里买了一盒服用。
  服用几天后,吴先生发现病情迅速好转,血糖降低明显,这反倒让吴先生起了疑心。吴先生拿着剩下的药品到临安市药监局检测,经临安市药监局将样品送到上级药监部门检测后,发现样品中含有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盐酸二甲双胍等西药成分。用这些西药成分制成的“同仁康克”不仅对降低血糖疗效毫无益处,而且副作用巨大,重者会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4月9日,临安市药监局将此线索移送临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立即立案侦查,当日将涉嫌销售假药的严某抓获。
  顺藤摸瓜破获大案
  经查,严某的供货商王鹃自2010年以来,委托不符合生产医药、保健品资质的单位加工“同仁康克”等假药,对外声称该产品具备“降低血糖、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生津止渴”之功效,以“先期免费试用、年底返还销售额”等优惠政策在全国招聘代理商。
  经侦大队民警顺藤摸瓜,梳理出涉及北京、河北、陕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60余条制假、售假案件线索。临安市公安局向上级部门汇报后,公安部立即发起遍及全国的集群战役,组织涉案地公安机关开展落地查控,深挖扩线,锁定涉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
  8月19日,公安部组织指挥浙江、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公安机关协同作战、全线出击,成功破获这起特大制售假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捣毁销售、仓储假药窝点13处,查获假冒“同仁康克”药品两万余盒,涉案金额达1388万元。(见习记者王春 通讯员盛静童国祥)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中职学生成功创业故事
中职学生成功创业故事
  中职生
  5人公司小老板
  郑震,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0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虽然不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但也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总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怀着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课和职业指导课尤其感兴趣,在课堂中努力地汲取创业知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创业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创业的郑震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下,向银行贷款成立了无锡本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小规模公司的法人代表,专门从事钢材批发和销售,最初的公司人员只有5名。
  创业初期,自认为从小耳濡目染生意环境、有一点生意头脑的郑震,雄心勃勃,但却屡屡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实施起来却很难,公司有货但接不到订单,好不容易接到订单,又找不到货源。郑震深深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几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郑震选择了坚持,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公司已有10名员工,钢材销售和批发的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无锡市拓展到江苏省各城市,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也开始赢利。
  眼下,郑震又为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江苏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业务量增加两倍,经营利润翻番,同时进军汽车维修和装潢领域。
  网上开店来卖菜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中职生张昕毕业没几年,开了家农产品店,继而又开办&绿悠悠&电子商务网站,称得上是首批蔬菜农作物&网上超市&之一。近日,&绿悠悠&网站引进风险投资,创业前景看好。
  张昕在中职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4年毕业那年,他集结同学中的&电脑高手&组建了学校第一间&设计工作室&,当时接洽了几宗&大生意&,帮索尼等企业制作官方网站。毕业后,他开了家IT公司,从事广告设计。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后,张昕想在&网上超市&进行尝试。张昕做了小型的市场调查,发现当时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农产品还是个空白点,因为它的网上购物人群还没形成。家庭买菜的多以老人为主,他们不是网络购物的主力消费者。于是,张昕把创业范围缩小在&有机蔬菜&领域,定位于白领家庭。2008年初,张昕投资30万元,在安远路开了间180平方米的&绿悠悠&农产品店。
  因为年轻,张昕的想法与众不同。一次市场考察中,江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向他介绍:他们那儿的鸡蛋是绿色的壳,蛋清和蛋白更有营养。民间有一种说法更吸引人:土鸡中极少有产绿壳蛋的,母亲都留给最疼爱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疗老人头晕、目等疾病。张昕听后顿受启发&&现在卖东西都是卖商品,我能不能&卖故事&?
  回上海后,张昕将店里几十种商品一一归类,从网上搜集了从产地到用途等的各种信息,编成一个个&产品故事&,教消费者怎样从颜色、大小、形状等细节分辨农产品的好坏,并把一些有机农作物和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对号&,比如东北某个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软化血管等。
  赋予商品故事和文化后,消费者的认可度马上提高了不少,两个月后销售额就突破了40万元。在张昕的店里,商品旁边不再是单一的价格标签,还有五颜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费者挑选适合自己的种类。
  一名中职生的传奇
  从中职毕业走向社会,职校学生用历练和技能找准定位。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经过多年的就业积累,不少优秀的中职学生或已踏上了管理阶层,或是成功创业。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在《教育风》职教版块陆续推出优秀职校生的成功故事,为读者带来&十万俱乐部&里的中职成功者。
  成功感言: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当然付出一定是必然。中职学生绝不能养成浮心态,必须厚积薄发,规划好职场生涯,在就业过程中去找准定位和契机,这样才能志在成功。&
  &&谢展鹏
  不断尝试
  在过程中发现商机
  &现在年薪十万比起一些其他领域的成功者,我们只能说是刚起步而已。&第一次采访到谢展鹏时,他的谦虚给记者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谢展鹏,今年32岁,2002年毕业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原名为峨眉一职中)电子专业。他告诉记者,当初选择中职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成绩在初中班上并不出色。而想学一门出色的技能,却成为当时自己的另一种奢望。&我的父亲告诉我,既然成绩不好读不了大学,不如趁早学一门技能。有技术在手,很快就能在就业中找到定位。&谢展鹏说,自己当时并不理解父亲的这一番话,但当自己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才懂得,原来每天枯燥的专业课是为他今后的就业打好了基础。
  &刚毕业,那时我们只能在一些私人企业做用电设备的安装、维护等。其实就是电工工种,我毕业后就来到了犍为县某电器设备厂工作。&2003年初,谢展鹏带着憧憬从峨眉山市来到了犍为县。作为电子专业的技能好手,刚到这家电器设备厂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成为了这群年轻人中的技术尖子。当时谢展鹏的工资只有900多元/月。
  &作为一名电工,我感觉自己对于电子仪器的判断嗅觉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是天生就喜欢的原因。&谢展鹏谈到。大概在2005年5月,谢展鹏决定离开这家电器设备厂,去外省开拓下眼界。他支身一人前往浙江义乌的某电子产业基地试水。&那年去浙江的决定对我今后的创业带来很大帮助。&谢展鹏说,当他带着满腔热情前往浙江时,他在义乌找到了一家负责承接农村太阳能电器安装、仪器电工应用与维护的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特别需要谢展鹏这类有经验的电工人才,也给谢展鹏开出了3200元/每月的工资,每年还有两万多块的年终奖金。当时这样的待遇着实让谢展鹏感到惊讶。
http://m./gushi/anli/546167.html
[创业案例]相关推荐
[创业案例]热门推荐
[创业案例]最新文章
[创业案例]相关栏目推荐中专生创业故事_中专生成功创业的故事
中专生创业故事_中专生成功创业的故事
学习啦【创业故事】 编辑:晓敏
  中专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中专生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中专生创业故事一:
  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的上海姬凡贸易有限公司内,年轻姑娘们一个个在前聚精会神地接单、打单或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上忙碌。这家有着50名职工的企业,主人是位只有23岁的年轻姑娘宋旭兰,这个身价过千万年轻企业家为5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开创了80后创业的神话。
  自小贪玩的宋旭兰的创业实属偶然。在上中专时,她对电脑上的各种滚瓜烂熟,所有账号都练到99级。此时,网上刚兴起电子商务,宋旭兰带着打游戏的轻松状态,向父母要了500元本金,陆续开了5家网店,专卖品。边上课,边开店,1年下来宋旭兰赚到了1万元。
  一人的艰辛创业小试牛刀就获得了成功,宋旭兰想到了帮手。那是2007年4月,宋旭兰经人介绍,认识了比她大3岁的冯美娟。冯美娟中专后待业在家,她聪明能干,与宋旭兰一拍即合,来到闵行共同为宋旭兰的网店打拼。宋旭兰有了帮手后如虎添翼,网店很快进级为两个皇冠。由于经销的商品不断增加,宋旭兰有了做大网店的进一步设想。
  2008年,小宋把网店搬到了金山,不仅租借了办公场所,还租借了1000多平方米的库房。随着网店生意越做越大,她还注册了一家姬凡贸易有限公司,并与区职介部门联系,陆续招聘新员工进企业。经过近2年的努力,现在,小宋经营的公司按接单、打单、配货、检验、售后、采购、美工等工种配备员工,至今已有员工50名。就以接单来说,这家公司24小时有人接单,光接单的操作员就有12名。
  在招聘的员工有本地的员工,也有外来打工者,也有就业的困难者。有位青年待业在家无所事事,家长连续三次上门为其求职,小宋录用这名青年后,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在仓库干上架活认真负责,货物很少受损。
  现在,公司有着一批能干的年轻人成了宋旭兰的左膀右臂。与宋旭兰一起打拼了3年的冯美娟,成了公司的主管来自浦东24岁的邱晓丹成为公司采购主管,公司经销的2000多种产品都在她的撑控之中还有担任售后服务的石春艳艳,两年来,她始终抱着真心对待客户的真诚,为网店争得了一个个桂冠。
  4年打拼让宋旭兰成为一名。但年轻气盛的她并不满足,开店4年,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而且作息时间还与常人颠倒,常常为了选货、作价、开发新品而忙碌到凌晨4、5点钟。宋旭兰说,互联网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我一个网店能为50名兄弟姐妹有了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奇迹,我将为之而更加努力。
  中专生创业故事二: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中职生张昕毕业没几年,开了家农产品店,继而又开办&绿悠悠&电子商务网站,称得上是首批蔬菜农作物&网上超市&之一。近日,&绿悠悠&网站引进风险投资,创业前景看好。
  张昕在中职校学的是专业。2004年毕业那年,他集结同学中的&电脑高手&组建了学校第一间&设计工作室&,当时接洽了几宗&大生意&,帮索尼等企业制作官方网站。毕业后,他开了家IT公司,从事广告设计。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后,张昕想在&网上超市&进行尝试。张昕做了小型的,发现当时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农产品还是个空白点,因为它的网上人群还没形成。家庭买菜的多以老人为主,他们不是网络购物的主力消费者。于是,张昕把创业范围缩小在&有机蔬菜&领域,定位于白领家庭。2008年初,张昕投资30万元,在安远路开了间180平方米的&绿悠悠&农产品店。
  因为年轻,张昕的想法与众不同。一次市场考察中,江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向他介绍:他们那儿的鸡蛋是绿色的壳,蛋清和蛋白更有。民间有一种说法更吸引人:土鸡中极少有产绿壳蛋的,母亲都留给最疼爱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疗老人、目眩等。张昕听后顿受启发&&现在卖东西都是卖商品,我能不能&卖故事&?
  回上海后,张昕将店里几十种商品一一归类,从网上搜集了从产地到用途等的各种信息,编成一个个&产品故事&,教消费者怎样从颜色、大小、形状等细节分辨农产品的好坏,并把一些有机农作物和各项身体指标&对号&,比如东北某个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软化血管等。
  赋予商品故事和后,消费者的认可度马上提高了不少,两个月后销售额就突破了40万元。在张昕的店里,商品旁边不再是单一的价格标签,还有五颜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费者挑选适合自己的种类。
  中专生创业故事三:
  5人公司小老板
  郑震,上海市城市学校2010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虽然不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但也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总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怀着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课和职业指导课尤其感,在课堂中努力地汲取创业知识,并在活动中培养创业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创业的郑震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下,向银行贷款成立了无锡本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小规模公司的法人代表,专门从事钢材批发和销售,最初的公司人员只有5名。
  创业初期,自认为从小耳濡目染生意环境、有一点生意头脑的郑震,雄心勃勃,但却屡屡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实施起来却很难,公司有货但接不到订单,好不容易接到订单,又找不到货源。郑震深深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几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经过不断地和总结,郑震选择了坚持,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公司已有10名员工,钢材销售和批发的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无锡市到江苏省各城市,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也开始赢利。
  眼下,郑震又为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江苏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业务量增加两倍,经营利润翻番,同时进军维修和装潢领域。
猜你感兴趣:
本文已影响 人
[中专生创业故事_中专生成功创业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908人看了觉得好
775人看了觉得好
718人看了觉得好
【创业故事】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职就业创业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