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目前最好最新的连锁便利店的管理模式模式和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浅析当前中国便利店存在的问题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
>> 浅析当前中国便利店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前中国便利店存在的问题
点击:4257  添加时间: 15:32:00  信息来源:
& & 中国的便利店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如何走出困境?这些一直是业界和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关于当前我国便利店的问题本文归纳为五点:&
&&&&(一)连锁程度低、网点布局不合理
& & 国外的零售集团都把一个地区的所有的便利店作为一个紧密衔接的网络加以管理。连锁形式上主要采取特许加盟方式,建立联合配送中心。经营上统一采购,集中送货,以降低销售成本。&我国的便利店规模普遍偏小,除了几家大的便利店如可的等具有一定的规模外,大多只有几十家甚至几家连锁店,打着便利店招牌由杂货店转变而来的单体便利店的数量也很多。从经营模式看,我国便利店主要是以直营店为主,加盟店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由于是直营店,必须考虑房租、人员工资、店面装修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店面形成恶性竞争,租金过高,使得这些便利店一开业就已注定不可能赢利。
&&&&尽管连锁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数量增长却非常迅速,布局混乱,竞争激烈。上海是我国便利店发展最快的城市,从GDP水平看,上海便利店网点数量存在着过多、过密的问题,在部分街区,便利店甚至是每隔10米就有一家,一条不到100米的街道竟有4家便利店,盲目跟风投资现象严重。再加上各类便民超市、折扣店等对便利店带来的冲击,使便利店经营陷入困境,尤其是社区便利店,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二)市场定位模糊,业态特征不明显&
&&&&在美国,由于地域辽阔和郊外住宅区的分散,便利店的目标顾客主要是以驾车的男性蓝领为主,其便利性主要表现为购买时间的便利性和场所的便利性。因此,美国的便利店主要选址于公路两侧的加油站,并以经营食品、饮料、香烟等商品为主。日本便利店是为了适应妇女进入社会所带来的购物时间的变化,以及年轻一代饮食的西洋化、生活的快节奏化和使用的简单化而应运而生的。因此,日本便利店不仅表现在时间、场所的便利性,更加突出商品的即时性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于以年轻人为目标顾客,因此日本便利店大多选址于商店众多的市街区,并以快餐、食品、饮料等日配品和生活必需品为主。
&&&&目前我国的超级市场和便利店在经营的商品结构上差别还不大,都是以包装食品和杂货为主,惟一有些差别的是,在冷冻食品供应上超级市场要多于和好于便利店。很多城市的便利店一般都具有双重性,即满足居民每日必需商品和满足即时性需求相结合。照搬一般超市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去经营便利店,从而使便利店小型超市化成为了一种最普遍的现象。由于在成本上没有优势,所以,在很多地方便利店在与超市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另一方面,在某些地方,由于便利店刚刚兴起,没有经验可循,很多以前的杂货店、便民店,换一下招牌,就成了便利店。这既误导了消费者,又使得便利店的发展处于劣势。
&&&(三)经营缺乏创新,没有独立品牌支撑
&&&从国外便利店的经营成败经验来看,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即使像7—11、罗森、FamilyMart等国外著名的连锁便利店其高价格的定位也依托其购物的便利性、经营的独创性和商品的个性化上。只经营常规品牌商品的便利店,销售额和毛利率肯定会下降。比如7—11便利店目前食品基本独创,日配品80%独创,加工食品20%独创。在开发产品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投入相当的广告费,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企业声誉。为使商品结构适销对路,&7—11便利店保持每月一定比例的商品淘汰率。
&&&&而我国的大多数便利店达不到这一要求,造成所经营的商品缺乏特色。在商品的开发上十分不够,完全是超市食品,没有做到商品的差别化。即使有比较好的商家,新产品的开发也是引进供应商的新品,而很少有与供应商共同开发的,因而商品缺乏个性。很多便利店由于怕承担新品经营的风险,即使有的商品销路不好,也不加以更新,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四)服务功能不健全,无法体现其便利性的优势
&&&&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是便利店优于其他零售业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外便利店不仅仅提供商品,还提供综合化的服务项目。经过几十年发展,便利店利用其网络优势,服务范畴已经有很大范围的延伸。比如象&7—11便利店,除经营日常必需的商品外,还协助附近&的居民收取电费、煤气费、保险费、水费、有线广播电视费,甚至包括快递费、国际通讯费。与此同时,伊藤洋华计划通过其连锁店和餐馆开办自己的银行,吸收居民存款,处理消费帐单,借助便利店使消费者享受到便利的银行的服务。
&&&&由于便利店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很多政策和制度上还不完善,对便利店的一些服务还没有放开。同时受信用制度、公用事业行业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便利店现在还很难为顾客提供象7—11等著名便利店所提供的全方位的服务。开展存取款、代收公用事业费、速递、烟草、药品以及汽油的买卖在很多城市都还没有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便利店便利性功能的发挥。
&&&&(五)政府体制制约,相关制度不健全
&&&&便利店以及整个零售业也大规模的发展,就需要相关的政府体制的支持和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仍然存在着很大不足,尤其是对那些实行连锁化经营的便利店,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税收政策与税收征管体制的问题。连锁便利跨城市开设分店,就会产生一个“分店就地纳税”还是“总部统一纳税”的问题。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在这一问题上还很难达成一致。
&&&&2、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限制。连锁便利店在总部所在地作为法人登记注册,而其分店不具独立法人资格,因而其登记程序应该简化。而很多地方政府却把门店当作常规的企业来处理。这样很多总部已经申请且批准了许可证,其门店再经营则要再申请。&&&&
&&&&3、专卖商品体制的限制。目前,我国对卷烟、食盐、药品、音像制品、邮票实行专卖或专营体制,一方面便利店总部已经申请了这类商品的经营权,跨城市的连锁店仍然要重复申请;另一方面,对卷烟、食盐等专卖商品,其总部不能统一进货,跨地区不能统一调拨。限制了便利店实行连锁化经营的实现。
版权所有(C) 2013& 珠海友之友福利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本站采用技术开发&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_最新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_最新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学习啦【商业模式】 编辑:耀聪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以其灵活、便利、服务多元化及高速准确的信息反馈等优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在的便利店都是怎么样经营的?最新的便利店经营模式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欢迎阅读。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1993年3月上海出现了第一家便利店,到2010年在上海市已达到5000余家,销售规模更达到100多亿,纵观上海便利店17年,是世界零售史上现代零售业态创新高速发展的典范,尤其是创造了用小型店铺来改造传统小商店发展现代零售业的模式。但回顾上海便利店发展的10余年我们也不容乐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没有一家便利店公司在盈利,内资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仅为4000元左右,经营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1.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
  总体情况。从1995年到2001年前,上海先后出现了 &可的&、&罗森&、&联华&、&良友&、&85818&等便利公司,并成为五大主导品牌。曾有媒体预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便利店市场将由这五家分占。但到了2001年,由于&好德&、 &喜士多&、&21&三个新品牌的诞生,打破了媒体预言,上海便利店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2004年全家进驻上海再次打破原有格局。
  目前好德与可的合并后门店数已达2300余家,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便利公司,联华快客门店数达到2000余家,而营业额只有15亿,日本品牌罗森一度亏损,在华联控股后,现已实现扭转,加盟率达到76%,全家便利则后来居上,目前已达400余家,加盟率也在38%,仍保持高速增长状态,日,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11如期在上海四店同开,并且创下上海便利店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家门店。
  而上海本土便利店的盈利水平尚在1%左右,目前仍然是&亏多盈少&。以上海大型便利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比较,经营业绩提高的潜力很大。如单店日均商品销售,7-Eleven约为1.5万人民币,上海平均不到4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元;商品毛利率前者为30%,后者为16-22%不等,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为25-29%,比前者的综合收益率也要低7-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前者在5%以上,后者在1%以下,做十几个亿的公司,净利润在万不等。
  2.上海便利店经营模式分析
  上海本土品牌便利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快速发展模式。最典型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农超市集团创办的&好德便利&,日创办,当年开店150家,仅用了三年时间店铺总数就达到了1000家,以后连续盘整三年于2007年收购了拥有1000多家店铺的&可的便利&,如今2000多家店铺实施&双品牌&运作。我国内资便利公司为了快速发展,首先瞄准较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便利店,如&罗森&,用&跟、卡、围、堵、截&等方法,地毯式开发市场,实践结果是:尽管单店业绩不如最强劲的对手,但店铺数、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却遥遥领先,从而建立了难以撼动&地盘优势&。
  然而,规模的取得是以巨额的亏损为代价的,总体开支过大,虽然目前账面已有盈利,但利润率非常低,不足1%,仍然是亏多赢少,而海外品牌则是相反,如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是先总结成功,慢慢地开,时刻琢磨,把亏顺的道理想透了再快速扩张,发展初期8年只开了100家店。
  发展趋势
  便利店最早诞生于1930年代的美国。顾名思义,便利店是满足顾客便利性以及应急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根据美国便利店协会(NACS)的描述,不同于其他零售业态,便利店出售的更多的是&时间&&&在消费者眼中,便利店往往意味着便捷的、延长的营业时间、一站式购买、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快速的结账,从而迅速满足其消费需求。 总的来看,便利店业态具有营业时间长而方便(&便&)、体量小而分布密集(&遍&)和提供针对性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变&)等特征。
  新型便利店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
  传统便利店经营包装食品、百货、洗化类商品等,千店一个样,经营没有特色。而加强型便利店则可融入生鲜元素,突出、新鲜、便利等特色,提升库存周转。
  增加配套服务
  在加强型便利店中要有独立的社区服务空间,代缴水电费、物业费、电话费、收发邮件、网上代购等,这是原来便利店不具备的,也是大型综合体不具备的,却恰恰是顾客所需求的。
  送货上门
  加强型便利店可以在有限距离内,为顾客提供社区送货上门的服务。
  突出特色
  突出自己门店的经营特色。重点是要做好鲜活类商品还是加工糕点类商品,这一点老板们必须明确清晰。
  形成社区消费圈
  适度选择店面周边的经营范围,自己不能实现的靠大家的经营品类来补充,在有限的范围实现经营的互补,形成小范围的社区消费商圈,提升对顾客的吸引力。
  改变盈利模式
  由原来便利店纯粹的商品利润盈利模式转变为商品利润+服务利润的模式,并且逐步扩大服务利润的份额。
  线上线下结合
  结合020线上线下操作模式,扩大顾客消费群体,提升顾客体验,同时迎合现在的零售发展趋势,得到更多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资源整合。
  投资成本少
  这种加强型便利店,因为面积不大,店面投资成本小,并且目前正是布局的黄金时期。
  日本便利店,独特的运营模式
  桃子在冰箱内保存三小时最为甜美。这句话被印在日本一家 7-Eleven 便利店海报上,以提醒顾客桃子要这样吃才最味美。初到日本的人,往往很难抵抗这种入微的关怀。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自东京一间小小的家传酒坊里开出。时至今日,像这样面积在60-200平米之间,全年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已经遍及全日本,总数超过56,000家,平均每百万日本民众拥有388家便利店,在中国,这个数字是54。而在便利店最为密集的东京,便利店数量超过5700家,平均每10万人就拥有49家便利店。
  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另一组数据:2014年日本便利店的国内市场规模首次超过了10万亿日元,远超百货商场和药妆店6万亿日元的规模,仅次于超市(18万亿日元)。其中 7-Eleven 的销售额为4万亿日元,全家以近 2 万亿日元的销售额首次超越罗森位列第二,前三名便利店销售总额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便利店在日本提供的服务,从最开始的24小时营业,到支付水电煤、甚至是、税金等各类非公共事业费,以及开设ATM机,收发快递,到现在的送货上门,日本便利店把&便利&几乎做到了极致。
  在中国,年轻人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而在日本,覆盖的则是各个年龄层。&少子老龄&的趋势使得便利店推出了很多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全家、7-Eleven 都开设了送货上门的服务。
  &便利店的价格、专门店的美味&是日本便利店食物服务的宗旨,除了标配的关东煮、冷热饮等,便利店推出的特色食品已经越来越多,比如 100日元的现磨咖啡、甜甜圈、煎饺味的炸鸡块,他们似乎对消费者喜好有精准的把握。
  东京一家全家便利店店长告诉《好奇心日报》,便利店的面包很重要,人们偏向买带有叠词形容词的产品,可能刺激食欲,如用もちもち(软糯)等包装广告词的面包卖得特别好。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期间,7-Eleven、全家、罗森三大便利店集团 80% 的东北地区分店在两周内恢复正常营业,为灾民提供卫生间、自来水以及生活必需供给。
  &即使震感已经缓和,但只要看不到 7-Eleven 的灯光像往常一样亮起,心中就还是会有隐隐的不安。&
  这大概就是便利店的魅力。即便消费税上涨,7-11的店铺利润也能够连续32个月创下新高。
  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
  1954年5月,7-Eleven 开出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 年间,各个品牌的连锁便利店开始扩张,7-Eleven连锁公司创始人铃木敏文曾把这段时间称为&便利店在日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之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上班族开始把邻近的24小时便利店视为&自家的另一个冰箱&。但到现在,便利店早已超越了另一个冰箱的概念。
  根据网站 nifty 在 2013 年的调查:
  从早到晚都有营业
  到处都有门店
  可以借用洗手间使用
  能够支付公共事业费
  食品种类丰富
  一般想要的东西便利店都有
  可以在 ATM 机取钱
  可以使用一体机
  能够收发快递
  可以在便利店买各类门票
  以上是日本人最喜欢便利店的十大理由。
  从消费行为来看,单纯只为了购物进入便利店的顾客只占20%,也就是说高达八成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抱有其他目的,比如打印、缴费、取钱等等。
  说便利店是日本民众的一站式生活服务也不为过。这些店内服务不仅增加了顾客的到店频率,也确实拉动了商品销售额的增长。
  以7-11为例,其ATM机平均每天交易次数约为120次。同样是排队等待取钱,消费者在便利店展现出的耐心要远胜于在银行的表现,大多数顾客都会选择浏览货架,或是在报刊区翻上几页杂志,&站读文化&也是日本便利店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便利店的Wifi服务也是如此,很少有顾客会站在店里什么都不买,只是埋头使用。7-Eleven 甚至利用门店的Seven Spot无线网络服务在集团内的店铺间实现对顾客的相互引导。例如,通过7-Eleven门店的 Seven Spot免费赠送顾崇尚&西武的活动入场券,从而将便利店的顾客引导至百货商场。
  而除了这些服务,到处都是的便利店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便利。
  不止是便利,还注重细节
  一位曾在日本东京 7-Eleven 打工的中国生告诉我们:在7-Eleven 工作,首先要学会如何快速的包装。
  在日本便利店购买女性卫生棉、卫生巾等用品,便利店都会提供贴心的包装服务。店员会用像 The Body Shop 一类的高级纸张像礼物一样包装好,既更卫生,也防止尴尬。
  即便世界上大多数便利店都会提供易于保存的食品,日本便利店却热衷于根据季节变化推出层出不穷的应季食物。比如每年的春季,便利店都会推出品类丰富的樱花便当、樱花寿司、樱花与玫瑰味冰淇淋等。
  日本某网站曾罗列出日本便利店在外国游客中人气超高的五大理由,头一条就是&高品质的食物&。要知道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在便利店解决掉一餐多少是有点凑合的感觉,但在日本,即便是一碗便利店出售的泡面,也是通过员工自己挨个泡水、试吃,找到了最佳口味的水量,然后贴上一个标签贴告诉消费者怎么泡。
  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家便利店品牌在食品研发上都卯足了劲。SUNKUS 每周都会推出5-8种新自有甜品。全家也会每周与甜品制造商研究自有的商品研发,每次会议都会讨论30多种新商品,而最后能够商品化的甜品仅为2-3种。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_便利店的经营模式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_最新便利店的经营模式]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447人看了觉得好
950人看了觉得好
1084人看了觉得好
【商业模式】图文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连锁便利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我国连锁便利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7|
上传日期: 19:33: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连锁便利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锁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