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5岁3,重庆在岗乡村医生补助,工作43年了,向领导养保险政策,领导说暂时

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前不久,我省出台《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分参保人员待遇政策的通知》,将曾经从事乡村医生的人员与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农村电影放映员等一起,列入养老金待遇享受政策调整的范围,按其在岗工作时间,增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以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 此次我省调整待遇标准是,曾经从事乡村医生等人员,按其在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原在岗工作时间,增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月增发标准为原在岗工作时间帐户化额度除以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确定。原在岗工作时间帐户化额度,以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条件时当年当地平均缴费额加上政府缴费补贴为基数,乘以其原在岗工作时间计算。缴费年限养老金月增发标准按认定的本人原在岗工作时间分段计发,计发标准与其他参保缴费人员相同。&&&&& 对于已参保缴费尚未达到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的,先确定其原在岗工作时间,待其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条件时,按当年当地平均缴费额加上政府缴费补贴为基数,乘以其原在岗工作时间计算帐户化额度,增发个人帐户养老金。缴费年限养老金按本人实际缴费年限与原在岗工作时间之和计发。&&&&& 我省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和工作时间由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日前完成审核确定。乡村医生在岗工作时间,以其从事乡村医务工作之日起至离岗或年满60周岁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实际从事相关工作之日止,不满1年按1年计算,超过60周岁后的年限不计算,原在岗工作时间和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之和累计不超过44年。据测算,乡村医生按工作年限15年计算,养老金月待遇发放标准为323元。&&&&& 目前,我省有在岗乡村医生1.8万名,离岗乡村医生约1.2万名,至2010年,已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仅为8000余名。&&& 为解除乡村医生养老之忧,留住和吸引更多卫生人才扎根农村基层,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自2011年起,我市在全市初步建立村医养老保险制度。&&&&   该制度规定,凡我市具备乡村医生从业资格的在岗人员,原则上男性60周岁以下、女性55周岁以下的在岗乡村医生将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比照各地村计划生育专干标准执行,财政补助60%、个人承担40%。财政补助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适时提高。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各地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工作主管部门,各县、区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为具体业务经办机构,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养老保险费以乡镇卫生院为征缴单位,每年8月份各乡镇卫生院将缴费花名册报县、区卫生局审核确认,9月份将乡村医生个人承担的保险费一次性地解缴到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市、县财政将各自承担的保险费于9月份划拨到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乡村医生,又被称为“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偏远的乡村,医疗条件不便,乡村医生就是乡亲们最贴心的家庭医生。他们常年奔走在崎岖的乡村道路上,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让这些最美的“天使”拥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国家也出台了相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 社保亏空、储蓄不足、子女压力大,30年后拿什么来养老?  一,凡三证齐全(乡村医生证,乡村医生职业证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上乡村医生在村级连续不断执业35年以上者(含35年),每人每月按1080元左右退休解决。
  二,凡三证齐全,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上乡村医生在村级连续不间断执业30年以上者(含30年)每人每月按800元左右退休解决。
  三,凡三证齐全,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在村级连续不间断执业25年以上者(25年)每人每月按600元左右解决。
  四,凡三证齐全,并持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乡村医生,可参加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证和执业医师证书。
  五,符合上述三项而死亡的乡村医生,国家给予2000元火化费予以安葬,并继发10个月工资用于安抚。
  六,凡三证齐全,而达不到退休年龄的男女乡村医生,国家给予考试转公的制度,对于考核考试合格的转为公办医生,工资待遇国家按排解决;对于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国家执行淘汰制度,一次性淘汰名正言顺,考核考试标准不能降低,必须从严执行,不得降格以求,降格以求是对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七,考试转公须持国家承认的学历参加,否则,乡村医生须再次学习,获得学历后,再考试转公。
  八,退休后和淘汰掉无乡医生的村镇,国家执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制度,工资待遇由国家从优安排解决,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九,本办法于2010起在全国执行,2015年结束,乡村医生被取缔,国家执行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制度。乡村医生是工作在最基层直接服务农民群众,被称为农民的“家庭医生”,是一群常年奋斗在农村三级网底的乡村医生,他们常年坚持在防病治病的第一线。是一个曾被人们习惯性地冠以“赤脚医生”名号的最基层医务工作者,是农民健康的“第一守护人”。时至今日,改革开放30余年都过去了,他们却依然没有养老保障,基本上是“自生自灭”,医生和农民的双重身份定格了他们不合时宜的尴尬处境,但是他们担负的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职能从没有变过。由于交通、通讯落后,所有工作、通讯完全是挨家挨户的走。白天一身汗,晚上一身泥。在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上,无不倾注了乡医们的心血和汗水辛苦的劳动付出,消磨尽了他们的青春。人到暮年,换来的是今日的无依无靠和无奈的尴尬,风雨人生一辈子,没有达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政府的认可,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几十年来,乡村医生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奈何收入无保障。
  乡村医生的户口虽然是农村户口,但乡村医生的许可证和执业证是卫生局颁发的。这已经不容置疑的构成了乡村医生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实质的劳动关系。六七十年代,乡村医生在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带领下,把农村卫生落后的面貌彻底改变了,历尽的艰辛与收获的辉煌,世人皆知。就是最近几年来,在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率领下,乡村医生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公共卫生工作上。诸如非典时期,乡村医生没有防护措施,自己掏钱买口罩、体温表,那时的乡医都是赤膊上阵,与国内各地返乡的疑似病例全是零距离接触……乡村医生冒着可能被返乡农民工感染的危险,把生死置之度外,村里跑,家中窜,查体温,劝隔离。几个月下来,没有要求过一分钱。禽流感来了,哪家鸡鸭有几只,谁家耕牛有几头,几个月过去了,汗没少出,同样钱却未挣。甲流来了,乡村医生一家一户走村做宣传,送资料、清环境、搞消杀,半年过去,钱袋里空空没个子。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为村民服务了几十个春秋的老乡医,现已年迈花甲,白发苍苍,但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在看到所管辖区内无传染病爆发流行、儿童健康成长,他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乡村医生待遇普遍偏低,收入主要靠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经营差价,缺乏稳定性,养老更是一个后顾之忧,自2006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乡村医生在收入上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当地农民也得到了实惠,更离不开乡村医生,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巩固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提高了乡村医生业务素质,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保证农民看病和用药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乡村医生以前称为“赤脚医生”,他们在农村走家串户,维护着广大农民朋友的健康,然而他们自己的待遇、权益却很难得到保障。政府现在虽然重视乡村卫生公共事业,把乡村医生的补助由以前的每月5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每月200-300元,但现在大多数乡村医生还没有买养老保险,一旦退休,他们将什么都没有……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最基本的单位,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队伍的重要力量。乡村医生担负着农村公共卫生任务,担负着防疫、医疗、保健、协助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工作,但政府补贴不足,而且为了照顾农民,政府把村级卫生室的收费标准定得极低,收费项目也少,药品利润不多,导致村卫生室运转困难。但现在上级部门通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乡村医生也就可以说是又没有了收入他们。现在乡村医生是自己养自己,到老了干不动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实解决好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险、退休等实际问题,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愿意干,乐意干,许多乡村医生呼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在农村辛勤工作,到了晚年不但生活没保障,而且为贫困村民垫付的几千甚至几万元药费也无法收回。由于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无着落,乡村医生人心思动,后继乏人,部分村级卫生室关门停办,出现了一些村医‘空白村’,不少乡村医生选择弃医改行。这不仅增加村民看病难题,而且威胁到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安全。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解决不好,农村社区卫生工作就无法开展,农村对65岁老人体检、居民健康档案以及防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上报等工作都是由广大乡村医生来做的,可提到待遇问题是却总是把乡村医生排除在外。有关部门对乡村医生提高待遇好像只是为了回应广大乡医的强烈呼声,总不见玩真格的。
  解决乡村医生的待遇及养老问题,给“赤脚医生”一双“鞋”,让他们在农村走得更稳更踏实。这样农村卫生岗位才能吸引住人才,才能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之苦。
  为政府、为人民奉献了半辈子,现在他们都老了,身体也不如前了,干不动了,难道落到无依靠的晚年?一群朴实的乡村医生不求纳入政府编制,更不求享有相同的国家卫生院医生一样的利益。但人老了,求的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求的是养老的问题。总之,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这直接体现了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对乡村医生的认可,也体现了对乡村医生生活的关怀和支持,是对乡村医生工作的肯定。
  一群朴实的乡村医生深信――他们的倾诉是理性的,乡村医生一定能享受养老保险,政府一定不会抛弃他们。养老保险问题政府一定会帮他们解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养老待遇 &
“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图片新闻
如果这条信息您不满意,您可以:
1、查看最新的相关信息.
2、查看养老金待遇,养老退休金,养老保险补贴信息.
对“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乡村医生养老待遇”的评论:
信息打分:
最新以下值得您关注的社保信息
养老金待遇,养老退休金,养老保险补贴信息办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
稳定农村卫生人员队伍--《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3年07期
办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
稳定农村卫生人员队伍
【摘要】:正 乡村医生对于农村实施PHC,搞好农村医疗卫生预防工作,是一支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在实行集体办医后,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办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应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在广泛听取乡村医生意见基础上,多方协商,并根据乡医管会建立2年多来资金积累的实力,与保险公司进行了反复核算,对几个不同投保方案,进行可行性比较,最后于1992年9月,确定了一次投保、3年付款的乡村医生养老金保险制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乡村医生对于农村实施PHC,搞好农村医疗卫生预防工作,是一支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在实行集体办医后,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办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应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在广泛听取乡村医生意见基础上,多方协商,并根据乡医管会建立2年多来资金积累的实力,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柯青林;徐凌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卉;[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治超;[J];保险研究;2001年07期
毛健;[J];劳动保障通讯;2000年11期
张佳楠,王海岭;[J];财经科学;2002年S2期
;[J];党建研究;2007年03期
李珍,孙永勇;[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3期
丁宁宁;[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李慧迪;;[J];市场论坛;2006年02期
陈迪桂;[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32期
崔力夫;[J];吉林财税;1998年02期
蔡益民;;[J];江苏卫生保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文明;[D];天津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宇;欧阳铮;;[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21期
陈麒;周令;;[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闪闪;[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林丽雯;[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梁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张海龙;[D];新疆大学;2012年
蒋蒙蒙;[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雪松;肖红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2年04期
杨益平;;[J];考试周刊;2009年48期
林天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11期
孙阳;;[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22期
高志强;;[J];中国社区医师;1992年08期
徐桂金,夏永年;[J];中国乡村医药;1998年09期
史甲奇;贾红英;高鸽;;[J];医学与社会;2010年01期
涂国银;;[J];中国社区医师;1988年06期
王兴仁;;[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9年12期
周开岳;;[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家恒;张海燕;刘安丽;;[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申曙光;周坚;;[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刘莉;刁文丽;李宁;孙素娟;姜永成;穆慧娟;王岩;潘国伟;;[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马建根;沈林仉;;[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孟国民;;[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杜新坛;夏怀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顾继昌;;[A];全国第七届农村基层中西医结合学术暨工作交流会论文汇编集[C];2002年
李宁;王旭东;穆慧娟;魏国学;于泉福;潘国伟;;[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张书全;黄刚;;[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丁百林;;[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曹政;[N];健康报;2009年
陈力;[N];昆明日报;2009年
李己平 通讯员
冯耀云;[N];经济日报;2011年
钱丽花;[N];中国民族报;2011年
;[N];联合日报;2010年
楚燕 实习生
王张叶;[N];厦门日报;2009年
彭杰 屠继东;[N];南充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任丽梅;[N];中国改革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李韶辉;[N];中国改革报;2009年
本报记者 刘洪文 通讯员 庄海东;[N];阿克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珍珍;[D];复旦大学;2010年
金建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林志宗;[D];复旦大学;2005年
邹德新;[D];辽宁大学;2007年
王建聪;[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李星;[D];吉林大学;2009年
石宏伟;[D];江苏大学;2007年
睢党臣;[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韩宏华;[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周国良;[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代云;[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邓宏林;[D];苏州大学;2010年
郭立厦;[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陈倩;[D];苏州大学;2010年
田秋园;[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刘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海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邵宏博;[D];吉林大学;2010年
李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黄海明;[D];吉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乡村的实践 - 中国乡村发现网--从这里发现中国乡村
位置:&&&&&&&&&&&&&正文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乡村的实践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乡村的实践
[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录入:何冰 ]
――基于安徽省和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情况的调研和思考
中文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经济对农村传统经济的冲击,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等多种原因,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显示出诸多弊端和缺陷,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目前农村养老的需求,对此,2009年,中央重拳推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安徽省和县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新农保的试点地区,安徽省和县在推行新农保政策过程中,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和创新,这些都将为今后新农保制度的全面铺开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和县&& 养老保险&& 制度框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经济对农村传统经济的冲击,以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显示出诸多弊端和缺陷,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目前农村养老的需求以及整个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对此,2009年,中央重拳推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选择全国10‰的县作为试点,这一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度,是由国家财政来全额支付农民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并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的一种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目的是把经济不发达乃至贫困地区的农民也纳入新农保制度之中,从而使全国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社会养老保障,使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再实现“养老不犯愁”。新农保制度的推进,对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全面和谐,以及建构国家权威,整合乡土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和县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早在2007年7月即开始在本县范围内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在2009年7月,提前一步在当地开展了“中农保”(介于老农保和新农保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新农保在当地的顺利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于2009年底成为国家新农保的试点县。为了了解新农保在和县的试点情况,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联和************巢湖市委党校的调研人员于2010年3月初走访了和县,并选择和县善后镇早林村作为重点调研点,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调研。在调研中,我们既看到了新农保制度在和县推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也发现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农村养老方式的转变。
我们重点调研的是和县善厚镇,选择的调研点是早林村。善厚镇是个农业大镇,早林村是个典型的空巢村庄,问卷和访谈的对象多是留守在家的老人,30份农户问卷中,中青年填写的只有5份,其它问卷都是留守老人填写的。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老人们十分支持,表示“靠儿靠女不如靠政府”。从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农民的养老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起初的养儿防老,到后来的集体养老,再到如今的国家养老、社会养老。那么,农民养老观念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其背后的助推因素又是什么呢?经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农民养老观念发生巨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土地保障功能弱化。长期以来,农民的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以土地为中心的非正规保障,特别是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被部分赋予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和农民收入,土地的保障功能得到强化。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及农业本身的发展变化,土地的保障作用正在削弱。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农业经营绝对收益越来越低,有的地区甚至出现绝对亏损状态。另一方面,土地的流转价格较低,在一些地方,发生土地流转时,出于人情等多种原因,转出户不能从土地转让中获得丝毫利益。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农民所占有的土地大大缩水,依靠土地养老已不再保险。由此,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靠,农民依靠土地的保障局限日渐增加。
其次,社会变迁削弱了家庭代际契约的约束力,家庭养老保障受到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村庄,与外界联系日益密切,大量外流到城市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受到城市文化强烈影响,年轻人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崇尚年轻”“追求自我”的无功德个人主义日益盛行,传统的家庭至上,父母至上的家庭道德观念日益淡化、没落,家庭原有的代际契约的约束力逐渐示弱,年轻人在心理上逐渐弱化了子女对老年人经济支持的信念,家庭保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们调研走访的农户中,大家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与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的居住条件和其子女的居住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的房屋多是在子女正屋旁边搭建的瓦房或帐篷房,生活用具也比较传统。即便一些子女外出务工,老人在家帮忙照顾孩子,但依然不能住在子女的房间内。这从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地位带来代际关系的转变,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父权权威每况愈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孝道推崇的尊老、敬老、养老的价值观念的日益没落,依靠子女养老也不是农民养老的最优选择。
再次,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20世纪70、80年代,为控制人口规模,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三十年中,农村家庭的结构逐渐由扩大家庭、核心家庭纷纷解体为核心家庭、空巢家庭。资料显示,我国的家庭规模已从1987年的4、4人下降为2005年的3、13人,在笔者调研的30个农户中,年迈父母独居(包括住在子女偏房的)或与配偶共居的有18户,占60%,与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4户,占13.4%,与未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8户,占26.6%。其中三人户以下的(包括一人户的,二人户的,三人户的)其比例达到总户数的70G。由此可见,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村人口得到一定控制,却导致农村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这在养老上就表现为赡养系数大大提高,家庭成员面临的赡养风险不易分散,子女的人均养老负担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子女面对年老的父母不堪重负。
最后,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在中国,农村人口老年化问题远比城市严重。从老年人口总量来看,全国65%的老龄人口在农村,农村老龄人口的绝对数是城市的1.7倍。据人口学家推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将达到14%――18%。人口老龄化现象在我们调研的县、镇、村也有所显现:和县全县55.75万农业人口中,符合参保对象的16岁以上农业人口有45.57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9.28万人,占参保对象的20.4%,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16.2%;善厚镇全镇农业总人口29883人,60周岁以上4697人,其比例约占到16%,早林村是山区村,耕地面积3320亩,人口2650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人约占17%;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跨地区或城乡迁移的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提高,而迁移者大多是青壮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所有这些情况都使得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和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
和县政府自2007年7月开始在本县范围内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在2009年7月,提前一步在当地开展了“中农保”(介于老农保和新农保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些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与2009年底在全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新农保实施的制度框架内,对新农保的实施与推行进行了大胆的摸索和创新。
(一)和县新农保实施的制度框架。
1、参保范围:凡该县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县农业户籍、年满16周岁、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都可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原则上应以农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缴费标准和财政补贴: 和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部分构成。个人缴费标准为缴费基数[年缴费基数为本县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县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的8%,参保人员可选择多缴,最高不得超过30%,县政府对参保个人以缴费基数8%的10%予以补贴。新农保试点的个人缴费标准暂定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十个档次,由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按年缴费。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鼓励参保对象踊跃参保,多缴多补:参保人缴费档次选定为100元至3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3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20元,县财政补贴10元;参保人缴费档次选定为400元至7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4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20元,县财政补贴20元;参保人缴费档次选定为800元至10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5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20元,县财政补贴30元。而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则由政府按照最低缴费标准(100元/年),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
3、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筹集:和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主要包括: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政府养老保险费补贴;上级安排的补贴、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益;其它收入。
4、待遇标准: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基础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50元 (从统筹基金中支出)。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个人缴费存储额及利息÷计发月数(从个人账户基金中支出)。计发月数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执行。
5、缴费年限:参保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累计缴费年限不得低于15年。对本办法实施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参保人员,可采取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办法,同时享受政府补贴。参保对象参保时,年龄达到或超过60周岁的,每超一周岁个人缴费总额递减150元,但最高递减不得超过1500元。 参保人员应按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特殊情况也可按当年缴费基数一次预缴15年养老保险费。
6、资金管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财政专户存储、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根据国家和省市规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统计和审计等管理制度,按时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报送财务统计报表。
(二)、新农保工作的开展情况
新农保试点工作在和县得以顺利展开,关键得益于和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领导在思想上的重视以及在工作中所做的切实有效的努力,具体来说,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提前谋划,稳步推进。自2008年以来,该县主管单位和劳动保障部门历时近一年时间,走访了全县十几个镇二十多个个村,深入农户,有针对性地对就如何设定参保对象、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保障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在学习吸取周边地区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十几轮的反复修订,在“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四项原则指导下,制定了《和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和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
2、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取的圆满成功,县里已经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镇和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推进领导组,积极强化组织协调。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从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到督促检查,都全程参与。县劳动保障、财政、公安、审计、信用联社、广电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抽调精干工作力量,吃透政策,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举行各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业务知识培训会,提高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政策熟悉度和工作主动性。针对新农保业务的特点,本着“优化、简化、科学、规范”的原则,统一和规范新农保各类表、单、卡、册的设计与管理,加强新农保业务、财务、档案管理,完善征收、运营,发放等基金管理的上下环节,使新农保制度在起步阶段就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广泛宣传,追求实效。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通过电视专题、报刊报道、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编印“新农保信息”等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使农民朋友知晓新农保政策,让广大群众自学自愿、积极主动地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培训成宣传工作新力量,自拟了致全镇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干部以及全体党员家庭,带头参保,目前,“新农保”已成为该县农民谈论的最热门的话题,农民们的参保意愿普遍较强。
4、优化服务,积极推动。一是加强基层工作平台建设。对镇所、村站积极建立有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加快形成镇有机构、村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经办网络。二是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各镇和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科学设置参保、缴费、申领、审核、发放等流程,提供政策咨询、参保登记、待遇享受等一条龙服务。三是加强业务操作规范建设。要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特点,本着“优化、简化、科学、规范”的原则,统一规范各类表、证的设计管理,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财务、档案管理,完善征收、运营、发放等基金管理的上下环节。四是加大便民服务建设。和县政府将便民服务作为落实新农保政策的立足点,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作用,以服务来促动新农保工作。政府制定了 “一证、一簿、一确定,一趟路”的四个“一”便民服务参保流程,金融、派出所相应作了服务配套,在参保过程中严格执行该流程,既方便了群众,又有利于新农保工作的开展。具体说来,群众只需要提供一张身份证、一个户口簿,当场确定一种缴费方式和缴费比例,整个参保过程中,群众只需要去信用社缴费时跑一趟路,所有事情就可办好。这极大地简化了群众的参保手续,提高了群众的参保热情。
通过以上努力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县新农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劳保局的负责同志告诉笔者,截止我们调研时,全县参保人数合计460894人,已缴费农户363628人,9万人已拿到发放的养老金。
(三)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在调研中,笔者了解到,虽然在和县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当前新农保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行速度快、力度大,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的副作用:一是硬件配置不到位。电子平台先是实用性差,后是断档时间长,造成了工作开展的诸多不便和安全管控效率低。二是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服务队伍建设滞后。一般乡镇主管,服务人员一共就两到三个人,而新农保工作重,事情杂,很多工作人员都感到力不从心,这必然要影响到新农保工作开展的质量。三、制度设计后完善时间短,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
&2、从老农保到中农保再到新农保,制度变化快,群众认识跟不上,导致以下两个问题的出现:一是中农保参保对象认为和参加新农保的人相比,自己多交了钱,享受待遇却差不多,自己吃了亏,所以思想上有排斥。二是前后对比新农保的普惠制增加了群众的社保社会依赖性,许多农民认为,现在不参加新农保,以后会有更优惠的参保政策。这些都影响了群众参保的积极性。
3、虽然新农保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多,但因缴费金额低,到期养老金仍然相对较少,导致部分群众参保积极性不高。
4、少数年龄大的群众,一次性要交的钱比较多,自己没有能力出,子女之间在拿钱时会有分歧;同时部分年轻人,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打算,对新农保缺乏热情,也是群众参保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5、整户参保的规定,虽然是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也增加了扩大参保面的难度。
6、农保资金的监管和增值问题。农民在缴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均建立了个人账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财政专户存储、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农保资金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农保资金有效营运和保值、增值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7、地方财政压力大。据统计,和县全县55.75万农业人口中,符合参保对象的16岁以上农业人口有45.57万人,如果有二十万农民参保,每年要财政补贴800多万元,如果全部参保,每年要财政补贴近2000多万元,这对一个欠发达的县来说,财政负担是比较重的。长期下去,这将会给农保基金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四)政策建议。
&针对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在新农保试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建议
一、要以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纯收入作为考量标准,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确定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包括新农保的工作人员、乡镇主管干部,参保群众都一致认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已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才55元,太低了,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这必然影响到农民的参保意愿。因此,像东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一些,基础养老金也要相对高一些。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民的养老观念,激发他们的参保意识。一方面,积极广泛地开展对青年和子女的尊老、爱老、养老教育;另一方面,对老人进行相关养老观念转变的教育,要引导他们有意识地、主动地从思想上变“依靠子女”为“依靠自己”。
三、要加大对新农保制度的人力和硬件投入。一方面,针对新农保政策推行中任务重、工作量大的情况,适当增加人员配置,从县级劳保部门到村级劳保专员,要有充足的人力以保证新农保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各地要规范信息平台建设,保证信息不漏报、不误报、不迟报。
四、要实现农保基金的有效营运和安全监管。完善缴费记录,有效管理运用农保基金,实现其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安全监管和审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社保制度的内在规律,提高社会的公信力,努力构建新农保制度的长效机制。
五、国家应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为确保“新农保”政策在该县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切实减轻县财政压力,从而促进此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
六、应做好老农保、中农保、新农保之间的制度衔接,同时,使新农保的参保人员受惠的同时,也使老农保和中农保参保人员的受保待遇相应提高,其利益得到相应体现。七、根据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一味以户为单位办理的做法,可以对已年满60周岁缴费后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家庭,规定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但对于不足60周岁的参保对象应不予一味以户为单位。
三、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意义。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立新农合制度之后做出的又一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重大决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改变了农村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
与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千百年来,和县农村主要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主。实行新型农保以后,广大农民的养老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养老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一直以来,农村家庭矛盾时有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养老问题的分歧的,养老问题成为引发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因为为了赡养老人,往往造成婆媳不和、兄弟不睦、夫妻反目、老而无依等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实行新型农保制度后,农村老人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分担了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实现了老有所养、老人不再看儿女的脸色过日子,生活有了自信和尊严;兄弟、夫妻也不再为父母的养老推诿,在一些家庭还出现了兄弟争相养老的好风气。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新农保开展以来,当地村干部参与调解的养老纠纷少了,村庄更加祥和了,社会更加和谐了,农民对生活的预期也提高了。
(三)、进一步密切了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传统社会中,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很单一,仅仅是存在农民对国家的赋税义务,这种交往是一种单向度的交往。2006年农业税取消后,农民与国家的交往仿佛一夜之间步入了真空化,国家与农民个人间几乎很难发生什么直接的关系。然而伴随着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等惠民、利民政策的推行,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满足了农民共同的利益诉求,这些政策有如一双无形的手,再次将农民与国家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一次新型老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农民更多的是享受到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这是国家力量向乡土社会渗透,对传统的分散落后的乡村社会进行改造和整合的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方式,通过“政策下乡”树立国家权威,这对于现代国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四、为新农保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展开积累了重要经验。
试点实践证明,和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相关政策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农民心理及农村实际,得到了省领导及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实惠利民,可以真正实现农村老人的“老有所养”,可以破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如何覆盖农村居民这一难题。也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农民热切期盼这一惠民制度尽快推广普及。同时,和县县政府在新农保实施的制度框架内,对新农保推行过程中进行的大胆摸索和创新,对全省乃至全国其它地区的推广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而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为今后新农保在全国的全面铺开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四、结语:
作为新农保的试点地区,安徽省和县在推行新农保制度过程中,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任何一项制度的推行和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渐进展开和完善的过程,新农保制度亦是如此。我们深信,随着新农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在全国的全面铺开,九亿农民必定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那时公平正义的阳光必将更加灿烂。
作者汪敏(1977――),男,汉族,安徽无为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调研员,主要从事基层治理和中国政治研究。
来源:三农中国
声 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和中国乡村发现网共同所有,只要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便可自由转载。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最 近 更 新
点 击 排 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在岗乡村医生补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