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管理的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术的定义是什么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介绍
图书书名 图书作者
图书书号发行号系列名
&当前位置: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冉文学\宋志兰
书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定价:¥34 元
丛书名: &
免费资源下载:
本书PPT下载:
目录和样章下载:
模拟试题库下载:
教学资料包下载:
实例素材下载:
标准书号:&978-7-03-
字数(千):&
出版日期:&
发行号:&F-
点击热度:&10338
习题答案下载:
教学视频下载:
电子教案下载:
.........................................................................................
.........................................................................................
.........................................................................................
&&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为主线,以培养物流管理信息人才为目的,从“信息视角”分析物流系统,介绍了与物流信息管理相关的各种理论和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并附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和复习思考题,以便于读者系统地理解各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自学用书。
.........................................................................................
&&很是庆幸,从事技术工作20多年,一直处在高新技术的前沿,没有出过废品和技术差错,也就心安理得地进了大学,开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一直在关注学生们的成长,我总希望他们有理论基础,还有技能,能够吸取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及技术经验,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能够适应各种需求,少走弯路。感谢刘小卉老师,从进了高校当老师的那天起,我即用其著作加自己的经验,给学生上课。时间一晃,学生已经毕业了三届。&&在浮华的时代里,要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写点东西,很难,特别是编著教材。近两年过去了,本书终于脱稿了。&&本书分为基础理论篇、技术篇、应用篇三篇,共12章。1.基础理论篇&&第一章物流与信息概论,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作用;信息的基本概念、特性、信息流及信息资源说;研究物流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讲述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及其重要性;物流信息的基本内容、特点、分类及其作用,对物流信息总体认识;物流管理信息的概念、特点及其模式,对物流管理信息的认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其主要功能,以及国内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三章系统管理与物流组织建设,介绍系统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决策;物流组织的概念、分类、设计原则;传统及几种典型企业中的物流组织结构及物流组织建设演进。&&第四章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讲述EOQ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模型;传统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MRP、MRP&Ⅱ,ERP管理理论,准时生产和精益思想,最优生产理论以及敏捷供应链的内涵和特征。2.技术篇&&第五章物流信息化技术,介绍条码技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的基本概念、技术及作用;射频识别技术概述,RFID技术的分类、工作原理、特点及作用。&&第六章物流信息存储与传输技术,讲述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拓扑结构及体系结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总线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几种典型现场技术等。&&第七章物流系统监控技术,介绍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过程、关键技术及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及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手机定位技术的方式、工作原理及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第八章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集成,讲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所包含的八个步骤;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六个阶段及各子系统的集成;系统测试的相关概念及主要方法。3.应用篇&&第九章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介绍生产物流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生产物流与信息流的关系;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考虑因素。&&第十章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讲述运输的概念及其在我国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合理化运输的含义、合理化运输的意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及改进措施;运输管理业务流程;运输信息分类和具体管理内容,运输信息管理的重要数据特点以及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第十一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介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概念、运营特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和特点;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体系和功能结构。&&第十二章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讲述配送及配送中心的定义,配送的功能要素,配送的意义和作用;配送业务流程、特殊业务流程;配送信息管理的内容及特点;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本书由冉文学、宋志兰任主编,负责总体构思和统稿工作,王家鹏、杨浩雄任副主编。参加编撰的有王家鹏、杨浩雄、王珂、王凤云、周媛、惠春梅、蔡媛媛、刘婷、熊丹丹、许阳阳、孔凡平、朱大鹏、董昕、曹杰、刘云华等。&&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云南财经大学李严锋教授、解琨副教授、张丽娟副教授以及科学出版社任锋娟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已尽可能地列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但其中仍难免有遗漏,在这里特向被遗漏的作者表示歉意,并向所有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及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冉文学&&&&&&&&&&&&&&&&&&&&&&&&&&&&&&&&&&&&&&&&&&&&&&&&&&&&&&2010年8月
.........................................................................................
第一篇&&基础理论篇第一章 物流与信息概论&3第一节&&物流基础理论&3一、物流的概念&3二、物流分类&6三、物流的作用&9第二节&&信息基础知识&11一、信息的概念&11二、信息的特性和信息流&13三、信息资源说&14第三节&&研究物流的基础理论和方法&16一、基础理论&16二、研究方法&19案例分析&20复习思考题&21第二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2第一节&&管理基础理论&22一、管理的定义&22二、管理的职能&23三、管理的重要性&23第二节&&物流信息基础理论&24一、物流信息的概念与特点&24二、物流信息的分类&25三、物流信息的作用&27第三节&&物流管理信息&28一、物流管理信息的内容&28二、物流管理信息的特点&29三、物流管理信息的模式&30第四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32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32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33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34第五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趋势&36一、国际发展现状&36二、国内发展现状&37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39案例分析&40复习思考题&41第三章 系统管理与物流组织建设&43第一节&&系统概论&43一、系统概念&43二、系统的特性&44三、系统的分类&45第二节&&物流系统&46一、物流系统&46二、物流系统的功能、特点及作用&49三、物流系统分析、评价与决策&54第三节 物流组织建设&58一、物流组织的含义&58二、物流组织的结构&60三、物流组织建设的发展&65案例分析&66复习思考题&68第四章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70第一节&&EOQ、MRP及MRP&Ⅱ&70一、EOQ&70二、MRP&72三、MRP&Ⅱ&74第二节&&准时生产和精益思想&76一、准时生产(JIT)&76二、精益生产方式&80三、最优生产理论&84第三节&&ERP&90一、ERP的概念&90二、ERP系统的管理思想&90三、ERP的主要作用&91四、ERP的实施&91五、ERP的发展趋势&93第四节&&敏捷供应链&95一、敏捷供应链的内涵及内容&95二、敏捷供应链的特征&95三、敏捷供应链的竞争优势&97四、敏捷供应链对企业物流运作的影响&99案例分析&100复习思考题&103第二篇&&技&&术&&篇第五章 物流信息化技术&107第一节 条码技术&107一、条码技术概述&107二、一维条码技术&111三、二维条码技术&113四、条码识读设备及应用&115第二节 射频识别技术&117一、射频识别技术概述&117二、RFID技术的分类及工作原理&119三、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22案例分析&126复习思考题&128第六章 物流信息存储与传输技术&130第一节 数据库技术&130一、数据库及其特征&130二、数据库系统&131三、数据库管理系统&135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137一、计算机网络及分类&137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拓扑结构&139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41第三节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145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概述&145二、EDI的系统结构和工作过程&149三、EDI的设计与实施&154第四节 总线技术&156一、总线技术概述&156二、总线技术的特点&156三、典型的技术总线&157案例分析&159复习思考题&162第七章 物流系统监控技术&164第一节&&视频监控技术&164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164二、现代视频监控的关键技术&167三、视频监控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68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169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169二、GIS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69三、GIS的基本构成&171四、GIS的基本功能&172五、GI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73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174一、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174二、GPS的基本组成&175三、GPS的工作原理&176四、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77第四节 手机定位技术&177一、手机定位方式及工作原理&178二、手机定位在物流中的应用&180案例分析&180复习思考题&182第八章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集成&184第一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184一、系统开发原则&184二、系统开发步骤&186三、系统开发过程&188第二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集成&194一、系统功能指标要求&194二、系统的实现&199三、系统的集成&201第三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203一、系统测试的相关理念&204二、系统测试方法与技术&206三、系统测试的主要活动&211案例分析&212复习思考题&215第三篇&&应&&用&&篇第九章 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19第一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化&219一、物流与制造系统&219二、生产物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22三、生产方式与生产物流&223第二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228一、生产物流与信息流&228二、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229第三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231一、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231二、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234第四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237一、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237二、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238三、生产物流管理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239四、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240案例分析&243复习思考题&246第十章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248第一节 运输管理概述&248一、运输的概念&248二、运输的作用与意义&249三、运输合理化&251第二节 运输管理业务流程分析&257一、零担运输业务流程&257二、整车运输业务流程&260三、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分析&263第三节 运输管理信息的内容&267一、运输信息分类和具体管理内容&267二、运输管理信息的重要数据&269三、运输管理信息的特点&272四、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273案例分析&276复习思考题&279第十一章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281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概述&281一、第三方物流概述&281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特点及价值&285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287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287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289三、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的特点&291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293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概述&293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295三、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297案例分析&300复习思考题&304第十二章 配送管理信息系统&306第一节&&配送管理概述&306一、配送及配送中心的定义&306二、配送的功能要素&308三、配送的意义和作用&309第二节&&配送业务流程分析&311一、一般业务流程&311二、特殊业务流程&313第三节&&配送管理信息的内容&314一、配送管理信息的具体内容&315二、配送管理信息的重要数据&317三、配送管理信息的特点及应用&320四、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322案例分析&324复习思考题&328参考文献&33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青云当代大厦21层2109&& 邮编:100086
站长QQ: Email: 电话:010-
版权所有:科学出版社 职教技术出版中心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学习:第八章& 供应链管理
8、1供应链
8、1、1供应链的基本结构
1、供应链的的概念。
供应链是涵盖着从原材料的供应商经过开发、加工、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
2、供应链的构成要素:供应商、厂家、批发及物流、零售行业。
8、1、2供应链的四个流程
供应链一般包括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四个流程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向。
1、物资流通。这个流程主要是物资(商品)的流通过程。这是一个发送货物的程序。该流程的方向是由供货商经由厂家、批发与物流、零售商等指向消费者。许多物流理论都涉及如何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将货物送出去。
2、商业流通。这个流程主要是买卖的流通过程,这是接受订货、签订合同等的商业流程。该流程的方向是在供货商与消费者之间双向流动的。目前商业流通形式趋于多元化:既有传统的店铺销售、上门销售、邮购的方式,又有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购物的电子商务形式。
3、信息流通。这个流程是商品及交易信息的流程。该流程的方向也是在供货商与消费者之间双向流动的。目前,学术界已达成共识,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流通体系是成功的关键。
4、资金流通。这个流程就是货币的流通,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动作,必须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否则企业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经营体系。该流程的方向是由消费者经由零售商、批发与物流、厂家等指向供货商。资金流程独立于其他三个流程,但是资金流通是其他三个流通过程的结果,只有正确把握其他三个流通过程,才可能保障资金流通畅通无阻。
8、1、3供应链的主要活动
根据供应链的概念,它涵盖了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始,经过工厂的开发、加工、生产至批发、零售等过程,最后到达用户之间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因此供应链的内容也涵盖了生产理论、物流理论和营销理论等三大理论。
供应链的主要活动包括:1、商品的开发和制造;2、商品的配送;3、商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8、2供应链管理
8、2、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就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流程连接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供应链包含了由企业内部和外部为顾客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各职能部门所形成的价值链。这一定义比较完整,它主要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说明了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理论源于产品的分销和运输管理。更着重于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所有关键业务流程的集成。后半部分说明价值增值是供应链的基本特征,有效的供应链必定是一个增值链。
2、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能够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使整体物流效率得到提高。它能够使渠道安排从一个松散地联结着的独立企业的群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力的合作力量。从本质上,它是从每一个独立参与者进行存货控制,变为一种渠道整合和管理。供应链管理还能增加渠道的竞争力,合作行为将减少风险,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排除浪费和重复努力。
8、2、2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8、2、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
供应链管理的要旨之一是通过建立链上各个成员之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物资流、商业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准确的流动,以实现供应链上整体最优。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划分为三个部分: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管理的基本策略;流通配送环节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有机连接的基本策略。
1、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个基本的思路:用相对而言全家的住处获取来避免相对而言昂贵的采购与库存。
2、流通配送环节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
1)建立合理的配送渠道。这一策略中,一般使用“业务流程重组”来建立合理的配送渠道。因为在流通配送的环节中没有产品工艺方面特点的约束。因此,可以从组织行业和工作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减少流通配送环节,或者使流通配送环节更趋合理。2)合理设定各环节的库存。流通配送环节的库存一般都是成品库存。3)降低流通配送过程中层层增加的成本。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的合理配送渠道,使得供应链的成员趋于合理。但是即使是合理的供应链成员,它在流通配送环节仍然在降低成本的潜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成本分解,对各个成本的构成因素分别制订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和降低成本。
3、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有机连接的基本策略
这种连接目的是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在整个链上的合理、快速、准确的流动。在一个供应链上,物流的起点是市场需求信息,由需求启动生产,由生产计划启动物流的运转。因引,要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有机连接,必须在供应链上建立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1)合理设定不同环节的衔接界面;2)对各个环节信息沟通方式及信息内容进行统一化、标准化;3)建立整个供应链上各个成员间的有效的合作机制。
8、2、4供应链管理的行动步骤
供应链管理的行动步骤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战略和运作目标的确立;供应链管理变革的设计实施。
1、战略和运作目标确立。
2、供应链管理变革的设计实施。
8、2、5供应链管理的性能评价
检验和评价供应链的性能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有:速度、柔性、质量、成本、服务和库存水平。
速度是指原材料、零部件、最终产品、各种信息经过供应链的快慢程度。它反映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在一个拥有高速度的供应链中,每一事件能迅速行动,快速完成,从而使产出时间缩短,库存水平降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柔性是指响应新的市场需求或需求变化时的能力,包括设计柔性和生产柔性。设计柔性是企业设计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的能力。生产柔性是企业快速改变产品品种进行组合生产的能力。
质量是指设计、出售、生产、交付产品、售后服务和传递信息的优良程度。它是用来检验信息、产品、零件等与预期的要求符合的程度,包括外形、适用性、功能、可靠性、一致性和精度等。
成本是指供应链中变换为单位产品的费用。供应链中物料的流动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其中的单位产品的价值增值量是它的生产率的量度。
服务是指包括在规定的交货期内的产品交付率,未及时交付时的处理方式,售后服务态度等用户服务质量。用户满意是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用户满意度通常就是以用户服务质量来检验的。
库存水平包括原材料库存、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库存和最终产品库存。库存还包括供应链中不同层次、不同地点间的仓储和配送中心、库存消耗成本等。
8、3供应链管理原理
8、3、1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共有七条,具体包括:
1、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
2、设计企业的后勤网络
3、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
4、时间延迟
5、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
6、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
7、建立绩效考核准则
8、3、2推式与拉式市场原理
根据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方式的不同,市场的供应链系统可以划分为推式市场的供应链系统和拉式市场的供应链系统。
1、推式市场的供应链系统
在一个推式市场的供应链系统中,必须根据长期预测进行生产决策。一般来说,产品的制造商是利用从零售商仓库接到的订单来预测顾客需求。
2、拉式市场的供应链系统
在拉式市场的供应链系统中,生产是由需求驱动的,因此生产是根据实际顾客需求而不是预测需求进行协调的。为此,拉式市场的供应链系统使用快速的信息流机制来把顾客需求信息传送给制造机制,如销售点数据系统(POS)。
拉式市场的供应系统对需求信息的把握更加准确与及时,因此目前的供应链系统都正在朝着拉式市场的方向进行改革。
8、3、3双赢策略
供应链的各个成员必须考虑双赢策略来避免资源的浪费。它们必须相信它们的合作关系与共同的未来。供应链的各个成员这样做不仅满足客户的直接需求,也符合供应链的整体的长期利益。因为长期竞争与短期行为不同,短期内一个供应商或客户可能会轩为失去竞争力而被取代,但是在供需情况基本平衡的长期竞争下,如果整个供应链太虚弱,不具备竞争力的话,它们将被整体淘汰。综上所述,合作的双赢策略是供应链各个成员的首选策略。
8、3、4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指供应链的各个成员间建立长期亲密的关系,供应链的各个成员就像伙伴一样合作。
供应链各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的优点包括:能够获得世界级的质量标准,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缩短提前时间,增强对市场波动反应的灵活性;减少库存、管理好成本和节省资金;能够通过供应链各方长期信息交流的合作更好地进行计划;减少制造商生产故障时间,增加生产能力;减少进入市场时间,即减少确定市场和向市场介绍新产品和服务所需的时间;能够帮助来自客户和供应商良好的信息进行创新,并可以从各方获得技术资源。
8、4供应链管理的应用
8、4、1供应链的体系结构模型
供应链体系结构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系列企业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包括:供应链作业参考模型(SCOM),ROCKFORD咨询公司供应链管理开发三维模型(SCDM),LUNMAS等的七步供应链战略结构。
8、4、2虚拟供应链
1、虚拟供应链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虚拟供应链一般是一种网状结构,因此它的体系结构是以VSC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系统作为支撑,包括客户、供应商、制造商、承运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其它合作伙伴等参与者。它可以从目标、任务、信息和技术等方面来描述。
2、虚拟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可以分为七个步骤:市场信息获取;虚拟供应链发起与组织;合同投标与获取;产品制造与递送;售后服务与产品回收;利益分配;虚拟供应链的解散。
8、4、3敏捷供应链
1、敏捷制造与敏捷竞争模式
通过敏捷制造来达到敏捷竞争,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敏捷制造是企业在无法预测的持续、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扩大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的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的模式。它强调通过联合来赢得竞争;强调通过产品制造、信息处理和现代通讯技术的集成,来实现人、知识、资金和设备的集中管理和优化利用。
敏捷竞争的核心内容包括:新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树立正确的竞争价值观(双赢战略);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组织和生产过程的快速重组;企业范围的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整、重组。
2、敏捷供应链的概念
敏捷供应链区别于一般供应链系统的特点在于,敏捷供应链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的重构和调整。敏捷供应链要求能通过供应链管理促进企业间的联合结盟,进而提高企业的敏捷性。
3、建立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研究内容之一是,随着动态联盟的组成和解散,如何快速地完成系统的重组。这不可避免地要求各联盟企业的住处系统也能进行重组,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对现有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和重组,保证它们和联盟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畅通,是供应链管理系统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另一项核心研究内容是多种异构资源的优化得用。在跨企业的生产计划高度和资源控制方面,联盟内各企业的住处系统往往是异构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是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敏捷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一些关键技术,包括:统一的动态联盟企业建模和管理技术、分布计算技术,以及互联网环境下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的安全保证等。
8、4、4供应链管理的展望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学习:第九章物流组织与人员
9、1物流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一个组织通过对任务和职权进行分解、组合就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结构。物流组织从属于整个组织或公司,是组织中的一部分。对物流的任务和职权进行分解、组合,就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就称为物流组织结构。
9、1、1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特征
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特征是物流活动分散、对于物流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做统一的规划、设计和优化,而只是被看作各部门的必要流动,配合各部门目标的实现。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物流活动分散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和财务部门中。成为一个组织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明确的组织目标。
2、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物流活动分散的传统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活动目标冲突和物流活动效率低下两个方面。
1)物流活动目标冲突。企业各部门都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评价体系,总的经营目标经分解变成各种活动的分目标。在传统企业中,由于各部门的经营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了各部门的物流活动之间出现目标冲突。
2)物流活动效率低下。物流活动的分散处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业务运作互相牵制,物流效率低下。如在一些小型的流通性企业中,即使企业内部已实现信息化,由于物流活动的分散处理,也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形:采购部采购的货物已达到仓库,但采购部未及时对其验收确认并做正式入库处理,所以库存中没有相应的货物数据,这使得销售部无法配送针对这些货物的订单,而只能是“望货兴叹。对于这种情况,各部门之间往往是互相推诿责任,导致职责不明、物流活动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9、1、2几种典型的物流组织结构
传统企业中由于存在上述储多的问题,使得有必要将某些物流活动提升出来,组建一个独立的物流部门。该物流部门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任务,物流目标和任务经分解形成各种子目标和子任务,这些子目标和子任务分别由相应的子部门负责实现和履行。物流部门内部子部门的设立方式、子部门与物流总部、子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构成了物流组织结构。
1、几种典型的物流组织结构
顾问式。是一种过渡型、物流整体功能最弱的物流组织结构。在顾问式结构下,物流部门在企业中只是作为一种顾问的角色,它只负责整体物流的规划、分析、协调和物流工程,并产生决策性的建议,对各部门的物流活动起指导作用,但物流活动的具体运作管理仍由各自所属的原部门负责,物流部门无权管理。
直线式。是指物流部门对所有物流活动具有管理权和指挥权的物流组织结构,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直线式物流组织结构下,物流总经理一方面管理下属各部门日常业务的运作,同时双兼顾物流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规划,,这对物流经理的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直线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物流经理全权负责所有的物流活动,先前出现的互相牵制现象不现再出现,物流流动效率较高,职权明晰。缺点是物流经理的决策风险较大。
直线顾问式。在直线顾问式结构中,物流部对业务部门和顾问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具有指挥和命令权利。处于第一层的子部门是顾问部门,其职责是对现存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规划和设计并向上级提出改进建议,它们对下层的业务部门没有管理和指挥权,只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业务部门负责物流业务的日常运作并受物流总部的领导。
2、第三方物流组织结构
第三方物流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兼顾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它的宗旨是利用自身专业化、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先进的物流设备,为客房提供个性化的各种物流服务。
资本的合理应用、不断发展的技术和动态变化的外部客户需求对第三方物流内部的组织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上述的物流组织结构很适应物流资本、技术、客户三方面动态需求的变化。而采取事业部的组织结构能较好地对第三方物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作。
所谓事业部,是按产品或服务类别划分成一个个类似分公司的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事业部实际是实行一种分权式的管理制度,即分级核算盈亏,分级管理。第三方物流的事业部相当于一个个物流子公司,负责不同类型的物流业务。
事业部制是一种集权-分权-集权的管理方式,分权主要体现在各事业部拥有计划制定、自主决策和指挥领导的权力,集权表现为总公司对各事业部在资金管理、利润管理和营运方面实行集权式管理。在事业部制的第三方物流组织中,事业部长为事业部的最高负责人,其地位相当于独立公司的经理,事业部长全权处理该事业的一切事务,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自主采取对策;总公司的职能部门不要求事业部的职能部门上报材料,不实行垂直领导,而是为事业部的职能部门提供服务。事业部的职能部门只对事业部长负责,从而保证了事业部长的决策能切实得以履行。各事业部严格采取独立核算制,决不用盈利的事业部去弥补亏损的事业部。各事业部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利润增长。事业部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竞争的关系,通常按市场竞争的原则建立合同关系。
总公司在资金管理、利润管理和营运方面对事业部采取集权式管理。1)资金管理。由总公司向事业部提供“内部资金”,作为事业部的总资本。这个内部资金的额度根据一定的标准计算。总公司对内部资金的限额控制极严,尽可能压低标准,而且,内部资金不是无偿提供,总公司收取利息,不管盈利与否,各事业部都必须支付“资本利息”。2)利润管理。总公司每隔一定时间向各事业部公布总方针,给各事业部下达盈利率指标。各事业部按照这一盈利率,制定事业部的计划,获总公司承认后,即需对此负全责。事业部一经批准,总公司可随时监督其执行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注意事项。总公司还负责监督事业部的账务、财务状况等。3)营运监督。总公司通常采用一种称作“经理职员”的制度,该制度通常从财务管理方面入手,对各事业部起到了营运监督的作用。所谓“经理职员”,其地位相当于准经理,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员工,而是专门担当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总公司派遣经理职员到各事业部,协助事业部长的工作,并向总公司送交结算及资金状况等报告。他们可以拒绝事业部长提出的违反总公司对部门经理权限规定的要求。
第三方物流组织结构采用事业部的优点是;第一,各事业部按物流服务类别划分,有利于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优势,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第二,各事业部采取独立核算制,使得各部门的经营情况一目了然,便于互相比较,互相促进。第三,各事业部由于权力下放,分工明确,因而形成一种责任经营制,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出精通物流经营管理的人员,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但是事业部的组织结构也不是完美的,主要存在诸如管理费用高和综合能力差等问题,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和分散倾向。
3、物流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
当前,管理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世界范围内从传统的层次式管理转为全员参与管理的根本变革,这种变革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网络型组织、虚拟公司和水平型组织的创建。
9、1、3设置物流组织结构需考虑的几个因素
1、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指组织结构层次中决策权所处的位置。如果决策权集中于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可以责成下层管理人员执行决策,这便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形式。如果企业决策权下放到最底层,使最底层管理人员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决策,这便是一种高度分权的组织结构形式。集权组织结构适用的条件是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少、市场需求稳定则宜采用集权式的物流组织结构。分权组织结构适用的条件是当企业规模较大、产品品种较多、产品特性差异明显,宜采用分权式的组织结构。
2、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
物流业务是一个整体性的业务,物流业务的目标和任务经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形成目标明确、职权清晰的各种不同的物流活动。协调包括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纵向协调通过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本着权责对等和系统最优的原则,实现有效协作。实现横向协作首先必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规范物流活动流程,而后通过各种横向沟通的渠道,实现横向协作
2、管理幅度。物流组织结构每个结点上的管理者直接有效管理其下属的人数在客观上是有限度的。企业在一定的物流组织结构下,安排具体人员时,应结合本企业物流活动的特点、物流人员的素质和物流信息化的水平,决定每个管理职位上的管理幅度。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越高,管理幅度越大。反方,管理幅度越小。
9、2物流人力资源
9、2、1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
1、物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成为一个合格的物流业务人员,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一定技能外,还需具备以下能力:要具备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能力;要具有系统考虑问题的能力;要具备理解和分析信息系统的能力;
2、物流人力资源的培训内容
1)运输、保管、装卸、配送系统、库存系统、集装系统等物流基本活动和物流基本管理方面的知识。课程有物流基础、物流管理等。2)相关法律、物流机械、运费制度等知识,课程有经济法、公路运输条例等。3)物流信息处理、物流组织结构、生产和销售结构、本公司商品特性等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所需的知识。课程有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等。4)为推进物流合理化和提高物流战略地位所需的物流成本分析、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战略规划等方面的知识。课程有物流系统工程、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战备策划等。
3、物流人力资源的培训方式
在职培训。工作指导、工作轮换、特殊任务委派。
脱产培训。新员工培训班、讲座会议和集体讨论、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
9、2、2物流人力资源的管理
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雇员选择与替换、员工业绩评估、培训与开发、工资管理等活动。
通过物流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可使物流人员加深对企业和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水平,为顺利实现物质组织目标提供高素质的人力保障。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学习:第十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与物流
10、1ERP概述
10、1、1ERP的定义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能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形成了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提供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0、1、2ERP的发展
1、ERP的发展历程
1)物料需求计划MRP阶段。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了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的物料需求计划,达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2)制造资源计划MRP2阶段。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包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以为核心的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产、供、销的全部过程。3)企业资源计划ERP阶段。进入ERP阶段之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流程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高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4)电子商务时代的ERP。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强了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推动了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ERP系统相应地增加了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能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10、1、3ERP的作用
企业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赢得这场竞争,就必须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并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要打破过去大而全的模式,扩大社会化合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住处技术和住处资源,支持经营决策。而ERP的应用正是代表了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现代化方向的认同。ERP强调的是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步曲”的统一。它是集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它是对经营过程或作业流程进行重新思考或再设计,创造出一个适应新环境需求的管理组织结构,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关键竞争要素上获得显著提升。
10、2ERP的功能组成
10、2、1ERP的主要功能模块简介
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简单地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模块已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2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他类型的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型、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
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地集成在一起对企业进行管理。
10、2、2ERP的扩展功能模块简介
一般ERP软件提供的最重要的三个扩展功能模块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学习:第十一章客户关系CRM与物流
11、1CRM概述
11、1、1CRM的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新颖的管理机制,实现这种管理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CRM始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顾客驱动的模式,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优化的管理方法的结合,对客户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有关老客户、新客户、潜在客户的档案,从中找出有价值的客户,并且不断地挖掘客户的潜力,开拓企业的市场。
11、1、2CRM的产生
11、1、3CRM的作用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新颖的企业战略和管理手段,CRM与ERP系统形成前后台的无缝结合,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客户关系管理在开拓市场、吸引客房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等方面双单纯的ERP软件的运用将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1、开拓市场。通过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多种工具与客户进行频繁的交往,扩大了销售活动的范围,增加了与客户往来的信息,掌握了市场的最新动态,把握了竞争的最好时机。
2、吸引客户。由于客户与企业有较多的渠道进行交流,企业联系客户方便,客户服务和支持加强,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吸引住了客户。
3、减少销售环节。由于与客户交往的任何企业员工均能通过系统所组出的由四面八方所汇集的客户信息,全面地了解客户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将自身所得到的客户信息添加进系统,这样会使销售渠道更为畅通,信息的中间传递环节减少,销售环节也相应地减少。
4、降低销售成本。由于销售成本的减少,必然会造成销售费用的下降。
5、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馆藏&4668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存储技术与实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