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行业现在怎么样,我想开个店,现在全是质押和抵押的区别,会不会客户不认可质押啊,有没有前辈指导下

P2P 平台为什么不开展存货质押这套业务模式?
【林伟的回答(66票)】:
货押稳不稳健很难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大宗商品跌成狗的现在。
第一你要分品种,品种决定了这个东西好不好处置、市场价格是否透明、价格波动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你押一堆铜和押一堆红土镍矿处置起来肯定是不一样的概念;没理由相信p2p处置渠道会比手上一堆接盘侠的银行更丰富;
第二监管库的操作风险问题,银行一般是跟大型仓储公司签监管合同,监管库凭借银行指令放货,在监管商和客户勾结(行情好的时候不好说银行会不会睁一眼闭一眼),违规放货重复质押等问题并不少见,事例请百度“青岛港”。没有根据相信p2p会在监管上做得更好;
第三是价格波动风险。这个也涉及到质押率的问题,例如你押了1个亿的油给银行,质押率80%,三个月之后跌到了7000万,那你是选择补保证金呢还是不还钱呢?
单纯的货押其实是银行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操作风险市场风险都不低,收益不对等,费力不讨好。包括现在很多p2p在做的事情都是银行放弃的次级市场(并不是说每一个,请不要殴打答主),抱上互联网金融的大腿,监管暂时懒得管,就拿出来忽悠投资者。
总之单纯的货押在业务层面其实挺原始挺初级的,银行现在做大宗更多是从产业链角度更多地介入交易中,以预付款、商品回购、商品租赁等多种方式更加精细地参与到每一步的风险控制,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敢说绝对稳健。
实在看不惯一些所谓互联网公司拿一些过时的粗糙的概念出来唬人了,抱歉。
【妙脆角斗士的回答(26票)】:
存货质押的业务模式平台确实很少涉足,原因大体如下:
1,针对P2P行业,没有很完善的风控体系和稳定的业务渠道,常见的业务分类还是以 房,车,信用,票据为主,行业里做的熟门熟路,而做存货这套的P2P平台比较少,少数做这套业务的平台针对紧要环节也是藏着掖着并不分享,而且市场需求不明,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大部分公司并不愿意涉足。
2,前期的成本投入较大,银行一般是找第三方仓储公司签监管合同,P2P公司为了减少一些不可预估的仓储公司道德风险,一般是自有仓库直属监管,这就涉及到仓库租赁,维护修缮,监控设备,管理人员等一系列成本投入,凭我的经验(我所在的P2P公司是做存货质押),一但有3-5条稳定的存货业务渠道,并且开始线下铺点, 一两个仓库根本不够用,而这一切投入都建立在业务开展以前,成本较大。
3,盈利很低,前面提到了成本的投入 ,那么回到根本上说 ,以浙江为例, 不管是做什么业务,可以长期合作的民间贷款正常利率一般不会超过3分,扣除线上给投资人的利息,扣除线上公司的人员,办公,运营成本,线下铺点(仓储,人员,设备)成本,还剩下多少 ,我连算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之前根据我公司的情况大致算了下,不计算不可预估的网站运营推广成本,基本上做1亿业务,盈利在180-200万左右,如果老板是想靠民间借贷吃利差赚钱,看到这个数字,估计就放弃这个业务模式了。
4,存货质押从风控环节上说,原则上就是三点,一是公司能直属控制存货,二是存货足值,三是回购商可靠,解决这三点,基本就不怕借款人逾期,第一点前面就仓储问题已经提到过了,第二点存货足值问题,我遇到一些做过存货质押的平台,后来都失败了 ,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存货是否足值的问题,就比如存货的属性没有搞清楚(珍珠当奢侈品质押,实则为农产品),把一些成品当作原材料质押(比如木质桌椅当木材),质押一些价格不明确的货物(艺术品是典型) ,所以业务端在选择的时候 ,尽量选择有流通性的,有市场的货物,避免借款人出现逾期后,货押手上无法变现或者被迫亏本变现。
5,不可预估的风险,这个很难一次性说清楚 ,但是最主要的就是针对前面4点做足了准备,公司付出了那么多 ,最后发现存货质押并不能成为公司的业务核心,那公司的所有成本基本都打了水漂,从头再来,这是非常影响员工士气和信心的。
由于工作比较忙,断断续续写了点 ,语言比较粗糙,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可以联系我,后续我有时间会做一定的修改和添加,谢谢。
--------------------------------分割线--------------------------------
这是第一次得到了赞同,上述内容我今天下班的时候给风控总监看了下,他整个人在我面前张牙舞爪了好几分钟,不断对我说,我是有多不专业,他眼中的存货质押该怎么做,(公司的风控在内部是个话痨,打开话匣子就刹不住车)于是我只能鼓励他也在知乎上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到话题讨论,哈哈,当然这是题外话。
针对一些疑问,我想做个简单的回复,可能会比较口语化:
1, 二抵风险,就拿我所在的城市 杭州为例,车辆抵押给贷款公司之后,开走找车辆装潢公司把GPRS拆了,再通过黑车渠道卖掉(黑车渠道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应该是行业里很常见的现象。而房产也是,先到银行比如抵70%,剩下30%额度很多贷款公司也愿意做,一旦借款人出现逾期,银行是第一债权,优先赔付,贷款公司和他的投资小伙伴们欲哭无泪。
反过来说存货,我所坚持的存货模式,是要公司自己租仓库,直属监管,任何想要提货换货都要经过风控的验证认可,我想如果这批货原本已经抵给别人了 ,别人也不会对货物完全不上心,而让货物就放在我们公司的仓库里的,如果这批货物在押给我们之后 ,又想押给别人,那就必须要来我们仓库验货提货换货,不管怎么样,从仓库里拿出去多少,当天必须补回等价值货物,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2, 为什么不做房抵或其他业务,就房抵为例,房产变现真的很有问题,一旦借款人出现逾期,而借款人不愿意搬走的话,正常走流程3-6个月,我遇到时间最久的持续了3年,即便法院仲裁下来,也遇到一个执行问题,如果遇到该借款人的房产中居住亲属较多,且没有其他房产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从道德关怀的角度上,最终有可能会不执行(这个真遇到过)。其他业务像消费贷,单笔额度小,一般就几千一万,但是风控流程还是一个不拉的要走,确实不像想得那么轻松写意。
3, 质押物怎么估值,其实我觉得这方面的担忧或许有点低估了风控的能力,我所在公司的风控总监以前做信用贷风控做了3年,在他看来没有比信用贷更坑风控的,针对质押物来自不同领域的问题,他通过借款人所在地市场,借款人上下游公司,回购商的调查,基本不存在估值困难的问题。至于价格波动,首先我选的业务都是押原材料,其次,借款期限不超过3个月,第三货物只抵估值的50%爱借不借,如果一种有市场的原材料在3个月不到情况下价值掉到成本的一半以下,我只能说点太背,自认倒霉。
最后说一下我的感受,现在车,房,信用都被做烂了,大部分优质的借款人都去银行借钱,而小贷公司经手的业务并不像看起来这么美好,反过来想,又有多少真正优质的借款人愿意借高利贷呢。目前中国小微企业目前平均寿命差不多就3-5年,企业主借款逾期几乎不可避免,当企业主丧失第一还款来源的时候 ,我希望我手上能掌握他的第二还款来源,能够立即委托代理公司处理变现,公司也能迅速对投资人做出垫付,而不是走那些几个月都走不完的仲裁流程,一旦发生集中逾期就垫付得捉襟见肘引人猜忌,毕竟做借贷其实就是做口碑。
很多人也觉得P2P很高级,其实在我看来P2P无非是傍着互联网的大树做高利贷的行当,概念本身就非常原始,并没有真正先进或者不不先进的业务模式,不管用什么业务模式原则只有一个,有借有还的业务才能再借不难。
------------------------------第二条分割线-----------------------------------------
我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引起其他答主的不满,我刚开始接触知乎,但针对其他答主的回复,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到的几位应该都是我的前辈,得罪之处请海涵,这里我简单说一下
首先是 的回复
我有一个疑问,把货放在核心企业真的好吗,诚然核心企业可以看管仓库,可以估值,也有渠道处置货物,但是从做业务做风控的角度来说 ,我提出以下不太认同的观点
1:借款人几乎没有隐私可言。因为他的货放在核心企业,而贷款公司肯定也会上门对核心企业做出考察,所以核心企业针对借款人的借款行为不可能不知道,而作为借款人的上游,可能同时供应几家借款人本地企业,很可能会让同行都知道,对借款人的隐私是不是应该多考虑一点。
2:开展风控工作的时候 ,除了要考察借款人,还要考察核心企业,因为核心企业出现问题,危害更大,也增加了工作量。举个例子,如果核心企业倒闭,他的仓库多半会被他的债主哄抢(这很常见吧,我自己也参与过),届时怎么去保证质押物的安全。
3:怎么解决核心企业与借款企业的勾结问题。借款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关系是长期合作建立起来的 ,相互勾结的事例并不是没有,我作为贷款公司,很难去信任核心企业。
4:如果在占用核心企业的仓库期间,影响到核心企业本身正常生产保管怎么办。没道理临时再把货拉出来,找场地存放,这不是更繁琐。
当然这位答主也提到业务模式很多环节是保密的,所以可能是我多虑了。
再是 的回复
您的回复我绝大部分都同意,这里我说一些我的改进方案,希望能得到你的建议。
1:“第二监管库的操作风险问题”,这里如果贷款公司使用自己的仓库,在当地设立分公司,所有提货换货都需要分公司负责人和派驻风控审核,由总公司风控同意后关闭电子报警设备 ,并授权开门入库操作全程监控,我是这样做的,从我的角度考虑,可以规避一部分风险。
2:“第三是价格波动风险”,这里提到质押率和时间,我觉得80%真的挺高的,在实际操作中,我把质押率控制在50%左右,并且期限在原则上是不超过3个月的。
另外提一下,我并不认为货押现在已经变得粗糙过时了,我的对业务好坏的评判标准,钱借出去能按时还回来 ,就是优质业务,反之都是什么鬼。
语言比较粗糙,难免有得罪之处,请海涵。
【heeAngel的回答(5票)】:
还是有人做的,只是目前比较少。
存货质押这种模式其实是前几年银行玩剩下的,在钢贸、青岛港等多个地方集中爆发了几次风险,银行现在都小心翼翼的了,P2P没什么经验,更是不太敢玩。
麦麦是银行领域的前辈,做贸易融资非常有经验,她说的已经非常全面,我再补充一些。
做存货质押该怎么做?
捆绑着核心企业做下游的采购商存货质押。
这样做的好处是:
货物得到实际看管:采购商的货物一般存放在核心企业的仓库中,核心企业能够真正保管起来,保证存货不会被其他人拉走(即重复质押后其他人来仓库行权时候能拦住)。核心企业对于货物的品质和价值有丰富的经验:存货的品质和数量极具欺骗性,外行根本无法辨认货物的品级和好坏,核心企业因为是长期供货,对于货物有丰富的经验,对存货能够真正判断价值。一旦存货价值不足,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核心企业能够代为处置存货:核心企业本来就是销售该类货品的,有销售渠道,有稳定的客源,一旦质押率够低,核心企业是能够很快销售出去拿到回款的,解决了存货质押处置的问题。
我知道有些P2P,在与国内大型生产资料流动领域的国企合作,以存货质押的形式为核心企业的下游来提供融资。甚至可以允许融资企业在质押过程中进行换货,只要保证货物总价值一直保持不低于约定的价值即可。这样的话,直接盘活了融资人的存货,对融资人来说获益匪浅。
--------------------------------题外话---------------------------------------
其实,这种物权担保类的融资,核心问题都是担保物的价值和处置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担保物价值有保障,处置起来容易,风险还是可控的。
我还知道有的P2P,在做艺术品质押融资。这种融资模式,是将艺术家已经完成的艺术品直接交给质权人作为担保,由P2P发放融资给艺术家,如果到期艺术家无法归还融资,则质权人对艺术品进行处置用于归还P2P融资。
听上去风险很大,艺术品这东西,听上去就不靠谱,但真的有人在做啊。
但这里面如果能够捆绑着一些艺术品鉴定和销售机构一起做,风险还是可控的。由艺术品鉴定机构来对艺术品进行估值,将质押率放的低一些,同时拉上销售机构一起,在出现风险时,由销售机构对艺术品进行回购或代为处置。如此,即可保证质押艺术品的价值和处置的问题。
以上只能说个大概,现在业务模式的东西都是保密的,有问题的可以私下详细探讨。
【陈昱全的回答(0票)】:
红岭第一笔大坏账不就是做的这个,主要我觉得有三个问题
一个是重复抵押问题,红岭就出在这里
二是产品价值问题,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价格不一样,做这个成本可能略高
三个是存货处理难度大,他自己都销售不出去,你怎么销售出去呢!
【袁梓谦的回答(1票)】:
钢条下的泡沫,是塑料的,就像被骗的我,是幸福的。
追究什么对错,你的谎言,基于你还借我。
【魔术师Charmer的回答(0票)】:
存货市场不稳定是很大的一个因素,而且存货的估值对一般的平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试想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去评估未接触过的行业存货价值,你觉得靠谱吗?显然这点不太靠谱的。目前有几家做红木抵押和石材抵押的P2P平台,但并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人气不高。如果一定要从事这块市场,那么建议要从某个垂直的行业进入,而且要有垂直行业经验的团队。
【王亮的回答(1票)】:
本人以为并非存货质押业务模式风险大到无利可图,不能操作。而重点是该模式的金融风险目前不适合P2P投资人的投资心态和认知。当若干时期后P2P投资人具有了小贷投资的风险承受力时,项目风险深度将不止于存货质押。
【黄宇的回答(0票)】:
存货质押难谈稳健,好比钢铁煤炭曾经是多少银行贸融业务的香饽饽,过去两年行情一下跌,坑杀多少银行员工。
【华龄的回答(0票)】:
大家都说,货物不好估值,看来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小依的回答(0票)】:
由于存货属于流动资产,一般会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用于抵押,容易造成存货不能及时变现,不能抓住经营的有利时机获取最大利润。且存货的管理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储存空间、温度、湿度等,如果抵押后,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将加快存货减值
【牛刀的回答(0票)】:
因为开展P2P的人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那一堆货物回来。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抵押和质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