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品后还没有成立钱去哪了

【一日一闻】理财产品,钱去哪了?
随着39号文的下发,理财产品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但这一“身份”的披露,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银监会近期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39号文)中要求,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而客户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日上线的中国理财网,是中国银监会批准建立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专业网站。
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曾表示,银监会上线的理财产品非现场登记系统,所有商业银行对自身的产品设计和投向、比例以及投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风险,责任人都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进行披露。
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表示,银行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告诉投资者每一笔钱投向何处,过分披露信息相当于泄露机密。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消费者的知情权的尺度一直很难界定。对于资金的投向问题一直是很敏感的话题,银行对此也是遮遮掩掩。
银行理财产品究竟应该怎样进行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边界又在哪里?
中央结算公司前法律顾问柯荆民曾表示,根据银监会的规定,理财产品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进行约定,是一种“约定”的信息披露。不像基金的信息披露,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执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国家对于基金财产的投向以及基金的信息披露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而目前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理财产品的披露责任。
钱都去哪儿了?
让银行遮掩的原因,除了没有完备的规定外,资金池的诱惑也不容小觑。
“现在很多理财产品说明书只给出了大致的方向,即使在项目成立之后也不会发布具体公告,告知投资组合的具体情况,导致投资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投到了哪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之前也有媒体报道,很多理财产品的具体投向“见不了光”。因为目前多数理财产品采用资金池模式,大部分资金被用于包括信贷资产、信托贷款等在内的非标准化债券投资,部分产品还掺入了股权类资产等风险等级较高的投资标的,很难给出具体投资信息。
关注QQ: &——验证暗号:一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6年活期理财产品的钱去哪了?哪些不能买?_p2b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53贴子:
2016年活期理财产品的钱去哪了?哪些不能买?
经常在论坛上看到,很多朋友询问有哪些好的活期理财产品,哪些理财产品值得买等等。对于活期理财,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相同疑惑,那么活期应该怎么买,P2P活期理财产品有哪些呢?第一种模式就是跟基金公司合作。简单理解就是变相的代销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而这类货币基金的投向主要是央票、公司债、国债、大额转定期等等,实际上这种操作模式风险比较低,不过目前“宝宝类”产品收益率普遍在3%以下,平台给投资者收益率往往高于3%,也就是说平台不得不自掏腰包进行垫资。第二种便是“混搭”产品。意思就是p2p网贷将自己平台上面的借款项目跟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打包再做成一个资产包,形成一个分级的产品。投资者对“分级产品”进行投资就获得这些打包类债权的受益权。但是,整个借款过程存在“暗箱操作”嫌疑,投资者无法知晓其资金投资标的的走向,不清楚此类分级产品的具体结构。同时,这种债权转让形式并没有经过债权人同意就形成决策,本身就不合法合规。并且,该种模式对平台技术运营要求较高,容易形成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池风险、期限错配风险。第三种就是p2p网贷平台变相的跟金融机构进行合作。(p2p活期理财产品)也就是把一些高风险理财产品打包成一种新产品,高风险理财产品就比如股票、信托份额收益权、债券、基金等非保本类投资理财产品,虽然表面上是活期理财产品,却存在超高的收益率。
司通科技为交易机构提供一站式MT4交易平台搭建方案,360度全方位服务!
哪些活期绝对不能买?活期的流动性风险、资金池风险是与生俱来的,虽然说我们买活期是图方便,但是不得不说,没有限制的自由是要出问题的。买活期主要注意:1、无购买门槛、赎回限制的活期不要买。说这话可能要伤了很多朋友的心,买活期就是图灵活方便,有限制过后体验不佳,不是自己找罪受么!起初,小编也不是很理解,以为是平台坑钱,但是现在才明白这是限制风险的手段。活期本身就有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如果活期规模过大,资金进出频繁,产品风险很难控制。所以,如果一个活期产品没有购买限额、排队、赎回转让限制等机制的,劝大家要掂量掂量,这样的平台要么是规模太小,要么就是铤而走险在“走钢丝”。2、规模太大的活期不要买。因为活期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所以不少平台能在短时间内把体量做大。但是,活期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买活期不是看平台规模,很多大平台活期都是小打小闹,收益不会超过5%,这就是原因。另外,特别要提醒大家,警惕一些专做活期的平台,如果平台背后不是有“干爹”支持,那恐怕很难承受得了流动性风险。活期身上的这点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道尽其中的复杂,但是,个人认为投资人至少能做的就是“搞懂产品,降低风险”,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总比任人宰割要有希望。多学习,多思考,多考察,摸清楚再下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购买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