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威尔泰要重组准备谈长春一东重组借壳上市市是吗

  “战略新兴板”被删除的消息使A股市场的壳资源再次走俏,近日多家券商已经开始密集推荐壳资源股票  市场原本预期,介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的战略新兴板年内设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但随着十三五《纲要草案》将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忙于私有化的中概股被泼了一盆冷水。尽管有意见认为,战略新兴板被删除是由于其准备已基本完成,无需写入“十三五”计划纲要,但市场主流普遍认为,战略新兴板可能会被暂时搁置。  中概股回归之路又变得迷茫,但几家欢喜几家愁。近日多家券商研报分析称,曾扯紧市场两根神经的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相继被搁置,会让部分计划登陆战略新兴板的企业不得不考虑转奔新三板、创业板或在主板借壳上市,A股市场的壳资源价值再次凸显。  中概股回归难度增大  数据显示,整个2015年,收到私有化邀约的中概股达到33家,这一数字达到近几年来的峰值,总额超过300亿美元。毋庸置疑,战略新兴板是期望回归的中概股,以及部分高科技公司首选的目标市场。  如今,对于一些中概股而言,私有化之路陡增变数。有投行人士表示,战略性新兴板被搁置对于欲私有化回归的中概股是重大打击,尤其是近几年没有连续盈利记录的公司。这当中包括近三年(截至2015年中报)没有盈利记录的世纪互联、优酷土豆、艺龙等,而私有化价格溢价率较高的陌陌、人人网、空中网,或面临下调私有化定价的风险。  不仅仅是私有化回归的中概股,一些不满足盈利条件但有很高成长性的未上市科技公司也会备受打击。按照《证券法》,在主板挂牌上市的公司需要满足:最近3年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这意味着,对于意图上市的公司而言,在A股上市的路径又少了一条。此前,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已经公开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准备。  券商转而推荐“壳资源”  注册制、战略新兴板都暂停后,除了排队IPO,借壳上市就成为了优质公司进入或回归A股市场的重要通路。海通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战略新兴板搁置后,之前热议的中概股回归可以选择借壳上市等方法实现A股上市,因此壳资源将大受追捧。兴业证券、民生证券等多家券商在研报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近日,一些券商适时推出关于壳资源的分析,梳理壳资源的特征,筛选出成为壳资源的潜力公司。如东北证券对上交所壳资源的梳理,上交所所有未停牌的ST股;市值小的上市公司(借壳成本往往更低);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被借壳或者资产注入程序更为复杂,时间成本更大);业绩差的公司(保壳的压力更大,卖壳或者资产注入的可能性相应增大).  而国金证券策略报告则显示,对于目前两市优质壳资源的筛选条件大致包括四项,第一是小市值,便于重组方接手,市值小于40亿元;第二,盈利能力较差,公司主营业务低迷或者没有主营业务,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小于5%;扣非和摊薄后每股收益EPS小于0.1元;第三,股权较为分散且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4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50%,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第四,大多倾向于收购比较干净的壳,负债比例较低,负债率小于50%。此外,考虑到创业板公司不允许借壳,剔除创业板公司。  可以预见,在突然膨胀的需求面前,A股市场壳的价格会继续飙升,对已经在主板里的既得利益者、控制壳的券商们,这或许是更为有利的局面。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万达借壳威尔泰 王健林称万达或将采取借壳上市 万达借壳概念股有哪些?_飞扬网万达借壳威尔泰 王健林称万达或将采取借壳上市 万达借壳概念股有哪些?标签:万达借壳威尔泰发表时间: 0:47:57近日,众人瞩目的万达商业私有化方案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以88%支持的高票通过,相信一旦万达回归A股,必定成为A股市场蓝筹股中的佼佼者。8月23日,据路透报道,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路透记者专访的时候称,万达商业将在沪市重新IPO,或采取借壳上市。并且视形式不同将需要2至3年获得批准,因借壳上市需额外1年审核期。王健林称计划在年内宣布在美国电影行业的20亿美元交易,那么万达私有化概念股有那些?万达商业借壳概念股有哪些?关联原因:以3.78亿元受让鹏欣集团在赛领基金的10亿元出资额,该10亿元出资额占赛领基金注册资本的比例为11.10%。目前A股唯一上市公司参股基金直接参与万达私有化概念股。2.泰达股份关联原因:大股东天津泰达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出资10亿元。3.杉杉股份关联原因:杉杉股份的间接控股股东杉杉控股是WD Knight的控制方,WD Knight占万达私有化要约总额比例为15.99%。4.上海九百关联原因:主营于万达相同,并且在上海拥有大量价值不菲的土地,因此传出借壳绯闻。同时万达旗下上海万达金服收购了上海九百旗下上海海鼎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7.57%的股权。5.皇氏集团关联原因:Red Fortune GloBAl Limited为万达私有化要约收购财团成员之一,皇氏集团参股的上海賽領皇氏股權投資基金是Red Fortune Global Limited参与人之一。6.新文化关联原因:传出绯闻参与万达私有化。7.新华都关联原因:分析认为新华都于万达商业处同一行业,并且新华都股权分散、业绩巨亏,卖壳意愿不小,加之公司传出被借壳正处于停牌,又给予了市场更多遐想。仅限于瞎想。8.中航资本关联原因:旗下中航资本国际参与万达商业私有化。9.红星发展关联原因:红星发展的控股方为青岛市国资委,万达投资500亿元在青岛建全球最大电影产业园,这一名为“东方影都”的电影产业园计划2016年6月项目一期开业,2017年6月全部建成开业。万达商业若是要在上海证交所寻壳上市,青岛市必将投桃报李积极促成此姻缘。携景财富网认为,不管万达商业是IPO排队上市,还是借壳上市,相关概念股将受到市场资金青睐,万达商业私有化概念股股价将暴涨。相关阅读昨日,“蛇吞象”的借壳大戏再度上演,中房股份发布公司称,拟以新疆中房100股权(作价2亿元)与拟置入资产忠旺集团100股权(作价282亿元)中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无独有偶,昨日大杨创世也发布公告称,拟以12。“战略新兴板”被删除的消息使A股市场的壳资源再次走俏,近日多家券商已经开始密集推荐壳资源股票市场原本预期,介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的战略新兴板年内设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但随着十三五《纲要草案》将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基本面风险
股市时刻存在风险,这个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面是否能支撑得住当前股价,二是技术面上该股是否已经进入高风险区域!
该股当前位置(单位元)
基本面风险该股每股收益小于零。据不完全统计,战略新兴板暂停后,“中概股”回归最可能的方向为A股借壳上市。自2015年至今,总共有36家“中概股”公司宣布拆除VIE结构,私有化回归A股上市。其中包括,航美传媒、世纪互联、优酷土豆、艺龙、爱康国宾等。本文详细梳理如何选择和操作重组股,给大家提供最佳标的,告诉大家操作方法和要诀。让大家真正能找到开启重组宝藏的那把“金钥匙”!更重要是笔者将新建一个【2016十只壳资源】组合,让大家见证重组股的魅力!今天要介绍的主角是威尔泰。  昨日,“蛇吞象”的借壳大戏再度上演,中房股份发布公司称,拟以新疆中房100%股权(作价2亿元)与拟置入资产忠旺集团100%股权(作价282亿元)中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无独有偶,昨日大杨创世也发布公告称,拟以12.34亿元将全部资产与负债出售予蛟龙集团、云锋新创。同时公司拟以7.72元/股,向圆通速递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合计22.67亿股,作价175亿元收购圆通速递100%股权。  事实上,一些业绩较差的小市值A股被借壳上市后所上演的“乌鸡变凤凰”戏码,使得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此类事件。在此之前,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上市时,艾迪西公司股价自日复牌至日短短13个交易日涨幅高达245.30%,出现连续13个交易日涨停的“戏码”。可以说,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上市时,世纪游轮更是上演了连续20个交易日涨停,阶段最高涨幅达572.80%的神话。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注册制推出的放缓和战略新兴板的搁置,A股的壳资源再度紧俏,借壳上市也成为部分公司快速介入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共有22家公司发布借壳上市相关的公告,其中长生生物、大橡塑、万鸿集团、桐君阁、南极电商、联创电子、深信泰丰、成商集团、恺英网络等9家公司公告显示,已被成功借壳,另外大杨创世、中房股份、联美控股、方圆支承、*ST兴业、天山纺织、世纪游轮、星美联合、兰州黄河、海航基础、啤酒花、万里股份和铜峰电子等13只个股的借壳事项仍在进行中。  从上述22只个股近期市场表现来看,除大杨创世、中房股份、深信泰丰、兰州黄河、万里股份、成商集团仍处于停牌状态外,其余16只个股中,有11只个股月内股价跑赢同期大盘,其中,铜峰电子、长生生物、方圆支承、海航基础、啤酒花和南极电商等6只个股月内累计涨幅均在20%以上,分别为:31.69%、29.90%、26.25%、23.05%、21.82%和20.95%,另外联创电子、恺英网络、联美控股、大橡塑和星美联合等个股涨幅也均在10%以上。  而据记者观察,并非所有的借壳事件都会造成大牛股的生成,只有当借壳公司本身处于新兴产业,且为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时,被借壳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才会较大。  那么,当前A股中有哪些公司未来有可能成为被借壳的对象呢,对此,上海证券表示,按照以下六大标准:1、剔除创业板公司;2、民营企业;3、总市值35亿元以下;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以下;5、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每股收益在0.1元以下;6、如果以前有重组记录则更佳,此外,剔除掉正在重组、第一大股东2015年以来发生变更、退市停牌或重整,以及负债率偏高、重组隐性成本高的公司。推荐10只潜在壳资源股分别是威尔泰、精伦电子、圣莱达、哈高科、天润控股、国农科技、金宇车城、武昌鱼、海源机械和亚太实业。  【壳资源魅力大】    因注册制未被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加之设立战略新兴板计划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删除,外界预期A股壳资源或再度受到资本热捧。  相较于排队申请IPO,借壳上市则可省去一定的时间成本,加之方案中可嵌入配套募资环节,故可与IPO募资实现等同的效果。  绩优资产借壳所带来的股价上涨,也可为股东方带来可观的投资浮盈。  未出所料,停牌许久的栋梁新材 3月23日复牌即被巨量买单封至涨停。显然,万邦德集团的高溢价入股为公司股价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从另一角度而言,万邦德集团敢于以超出市场价两倍的价格收购股权,也显出其对资本平台的极度渴求。同样在昨日,大名城旗下的康盛投资宣布对博信股份实施了二次举牌,其对壳资源的追逐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因注册制未被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加之设立战略新兴板计划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删除,外界预期A股壳资源或再度受到资本热捧,而从上述最新动向及记者采访情况来看,“干净”的壳资源在市场中的确颇为“紧俏”。  栋梁新材昨日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陆志宝日前与万邦德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陆志宝将其所持栋梁新材2247.17万股股权(占总股本9.44%)作价7.3亿转让给万邦德集团,交易完成后双方并列成为第一大股东。据此,掌舵万邦德集团的赵守明、庄惠夫妇也连同陆志宝,实现了对栋梁新材的共同控制。  不得不提的是,就在本次交易前,万邦德集团曾与栋梁新材共同筹划过资产重组事宜,栋梁新材原计划收购万邦德制药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然而由于本次重组涉及环节较多,交易各方就重组所涉及的资金方案、盈利预测补偿方案及申报文件准备等相关事项或方案仍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达成一致或协调完成,重组最终无奈告吹。  如今来看,在因客观条件导致重组未果之后,万邦德集团并未就此“作别”,反而出高价进一步锁定对栋梁新材的共同控制权。栋梁新材停牌前股价为10.21元/股,而万邦德集团本次购股成本则达到每股32.49元,溢价率高达218.2%。“一般而言,溢价部分是股权受让方支付给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壳费’,万邦德集团本次交易也应如此。”有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当然,在通过高价购股曲线支付“壳费”后,万邦德集团也如愿获得了对上市公司的共同控制权。根据约定,本次交易的买卖双方在栋梁新材董事会、股东大会上行使董事、股东权利时,应保持一致行动,这无疑也为万邦德集团后续资本运作提供了施展空间。在同时发布的权益报告书中,万邦德集团称在实现对栋梁新材的共同控制后,计划在合法合规且不违背相关规则和承诺的前提下,通过资产重组或兼并收购等各种合法有效途径,不断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  而就在栋梁新材公告实际控制人变动的同一日,博信股份也宣布被康盛投资二度举牌。加上前期举牌的安纳达 ,作为大名城控股子公司的康盛投资已大规模入股两家A股公司。有意思的是,尽管康盛投资强调举牌是“秉承价值投资理念”,但事实上其入股的两家标的都具有明显的壳公司特性。先看博信股份,公司近年来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且总股本较小,最关键的是其原大股东杨志茂已表露出隐退的意愿,并在去年末将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给了烜卓发展,但后者持股比例相对较低。其另一举牌标的安纳达2015年则预亏过亿,而公司整体市值较小,有关其重组的传闻也不时在坊间流传。  记者另注意到,不止是产业资本,一些具有整合资源的投资机构也在密切关注壳资源动向。“我们最近也想找个壳,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标的。”一家私募公司老总日前向记者表示。  进一步来看,一些知名绩优企业也正果断加入到“借壳队伍”中,最新案例即是忠旺集团和圆通速递 ,两者借壳方案于昨日同时出炉,对接壳公司分别为中房股份和大杨创世 。在分析人士看来,相较于排队申请IPO,借壳上市则可省去一定的时间成本,加之方案中可嵌入配套募资环节,故可与IPO募资实现等同的效果。另一方面,绩优资产借壳所带来的股价上涨,也可为股东方带来可观的投资浮盈。基于上述原因,各路资本对壳资源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来源:上海证券报)  最后盛宴&&&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并购重组之——借壳上市模式分析
借壳动机和结果?
众多企业IPO未果寻求捷径成为借壳交易风行的主要原因。迫于对赌协议压力、以及VC/PE机构缩短退出进程成为助推借壳上市的另一驱动力。
宏源证券并购部总经理认为,在反向并购收壳交易完成之后,注入资产后壳公司市盈率会有权益损失,摊下来市盈率比原本标的资产PE高一些,但通常仍低于同行业的二级市场估值,出于同板块的市场法估值比价效应,股价大涨成为普遍现象,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实现市值飞跃。
借壳上市的法律界定
借壳上市指: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重大资产重组。
但如在本次重组前,已通过收购、无偿划拨等方式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本次为再次向收购人购买资产,无需按借壳上市处理。
借壳重组行为,当前并无专门的监管规则,分散于多个法律条令中。买壳环节,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监管;资产置换重组环节,依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借壳重组后上市公司应达到的要求进行规定。
借壳上市步骤
借壳上市主要分为:寻找壳资源、净壳剥离、资产装入几个步骤。
(1)壳资源
按照业内券商律所等中介机构人士的观点,优质壳资源的定义大致如下:净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一两千万左右)、无负债或少量负债、主营业务明晰、员工较少,维持运营,无债务纠纷及官司。目前A股市值低于10亿的壳资源为最珍贵、最适合被借壳的体量。优质壳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导致壳资源挑选难度很大。
在找到买方可以接受的壳资源并报批通过之后,通常首先需要进行净壳剥离。所谓净壳,即“四无”壳公司,包括无资产、无负债(或少量负债)、无业务、无人员。操作方式一般是由壳公司的大股东或大股东的指定方负责清理壳公司的全部债务和零对价受让对应资产,剥离为净壳。
(3)资产注入
借壳企业通过以拟注入资产认购壳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来实现借壳。
“壳费”如何支付?
壳费的存在,主要来源于A股壳资源的稀缺性,而借壳方则节省了IPO排队等待的时间成本。对于壳公司来说,在净壳剥离过程中,其剥离掉的往往是一块亏损资产,通常是由原大股东接手,而该交易过程中必然需要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补偿,实现净壳剥离成本由最终承接方所负担。
借壳费常常暗藏在正常的借壳重组过程中,借由资产置换、溢价转让股份和募集配套资金等步骤来隐秘的完成,“壳费”的支付手段包括低价或免费向原大股东转让置出资产、溢价收购股份、股份转赠等方式。
(1)低价或免费向原大股东转让置出资产
济川药业借壳洪城股份案例中,洪城股份在公告中透露,待重组完成后,重组方将置出资产无偿转移给原大股东洪泰置业,或者在置出资产交割时根据实际情况由洪泰置业从洪城股份直接承接。重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洪城股份此次拟置出资产达到4.67亿元,评估值为6亿元,意味着洪泰置业不花一分钱,就可以拿到原在上市公司之中属于众多股东的资产。
(2)溢价收购股份
山鹰纸业重组方案显示,重组方泰盛实业采用了溢价收购,以2.6亿元现金协议收购山鹰集团持有的山鹰纸业1.19亿股股份,收购价格约为2.2元/股。当时山鹰纸业二级市场股价为1.8元/股,每股溢价0.4元,山鹰集团将获得5000万元收益。业内人士称,这5000万元很可能正是“壳费”。
(3)股份转赠
山西天燃气借壳ST宏盛案失败案例中,ST宏盛上市公司方面提出增加发行股份,要求宏展房产和田森物流各将1000万股股份转赠给其指定的第三方,以索要壳费。
近期A股借壳信息速递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威尔泰大股东屡次抛售 各路抢壳者露面紫江不松口 _ 东方财富网()
威尔泰大股东屡次抛售 各路抢壳者露面紫江不松口
作者:吴爱粧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也错过了最好的时机,现在重组的条件跟IPO的条件是一样的,壳就没啥吸引力了。”
  12月,威尔泰(002058.SZ)大股东紫江集团突然减持1434.48万股股份,套现近1亿元。理财周报记者从接近威尔泰人士处证实,此次套现背后是机构接盘。
  早在9月份,市场上已疯传众机构在争夺威尔泰这一优质壳资源,大股东减持让此事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理财周报记者目前从多方获悉了解到,“不愿意卖壳,大股东紫江集团也一直没有松口”。
  作为上海鼎鼎有名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外界评价紫江集团资本运作能力高超,旗下已拥有2家,不过其经营能力则一般,威尔泰自2006年上市以来经营情况不甚突出。
  大股东套现1亿元,机构接盘
  每一家大股东减持背后似乎都有故事。
  12月27日晚间,威尔泰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紫江集团”)于12月27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股票717.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减持后,紫江集团仍持威尔泰2338.0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6.30%,仍为公司控股股东。
  值得指出的是,自12月初公开减持计划以来,紫江集团已不只一次减持股票。早在12月12日,紫江集团已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同样减持了威尔泰717.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据理财周报记者计算,紫江集团通过上述两次减持抛售10%股份,共套现约9955.45万元。
  这也是紫江集团自日解禁以来首度减持威尔泰股份。而紫江集团控股另一(同时也是威尔泰的第二大股东)——(600210.SH)则曾在日减持威尔泰118.3万股股份,套现约1717.72万元。
  据威尔泰公告,紫江集团减持是“因自身资金需要”。日,理财周报记者致电威尔泰董秘殷骏希望了解大股东进一步计划,他的回应是,“这个我们该披露的已经披露了,其他的我也不清楚。”
  理财周报记者统计交易数据发现,紫江集团12月12日进行的大宗交易共分两笔(折价率均为0),卖方营业部均为“申银万国证券上海关岳西路证券营业部”,而买方营业部则包括交易单元(353800)和上海西藏南路证券营业部;12月27日的大宗交易同样分两笔(折价率均为0.88%),卖方营业部也都是“申银万国证券上海关岳西路证券营业部”,而买方营业部除了同样包括招商证券交易单元(353800)外,还有招商证券上海世纪大道证券营业部。
  公开资料显示,所谓交易单元,就是券商本身作为会员在证交所的一个业务单位,享有使用权。华南某券商老总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这个股权卖给了机构,第一买卖转让的席位就是机构席位;第二是折扣,一般机构买过去折扣都是比较少的。”
  随后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从接近威尔泰的人士处证实到,“问过公司权威人士,确实是卖给了机构,它的减持量比较大,怕影响股价,所以它就找了个机构,机构刚好想建仓配置这个股票。这样紫江集团卖出的股权就直接跑到机构的账户,不会对的股价产生影响,这是对最好的选择,既达到了减持,机构又完成了建仓,而且成本都低,利空变利好。”
  不过,当记者就机构接盘一事向威尔泰董秘殷骏求证时,其表示,“这个问题你要去问大股东,我不清楚。”记者进而致电紫江集团,但前台人员以实名转接为由不予通传,至截稿日未能取得联系。
  值得指出的是,尾随紫江集团其后,任副总工程师的威尔泰高管人员李程生也于12月31日抛售威尔泰1.8万股股份,套现约12.8万元。而据记者统计,自解禁后李程生共计24次减持威尔泰16.98万股股份,套现约195.09万元。
  “目前没有重组计划”
  而随着大股东抛售威尔泰股权,近年来市场上关于“威尔泰卖壳”的传言则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人士表示看不清,这是紫江集团在应买壳方要求于重组前进行减持,还是大股东根本没有卖壳打算转而套现。
  早在2013年9月,有华东投行并购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我们看上了一个好壳威尔泰,找公司的同行都踏破门槛了,挤不进去。压力太大了,好壳竞争太激烈了。”
  彼时,IPO已停滞11个月,一壳难求,好壳更难。求壳者众,买壳者和投行中介使出浑身解数找壳。
  投行看壳,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看壳市值,因为市值决定重组后新股东的持股比例。
  在借壳市场,投行找壳的市值标准是“市值最好不好超过15亿,股本2亿以下,”10亿市值以下的壳最为珍贵,注入资产的体量最好控制。
  而记者根据统计,当时整个A股2467家公司中,市值10亿以下的公司仅有16个,其中就包括威尔泰。并且,威尔泰的总股本也仅有1.43亿股。
  “市值意味着重组后的持股比例,意味着钱。对买方而言,持股比例非常重要,关系到注入资产被别人分享的问题,壳越小,借壳后新股东持股比例越大。”深圳某投行并购部负责人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第二步是判断壳的干净程度。一般而言,干净的壳账面资产负债表比较简单,负债少,没有官司或纠纷。截至2013年3季度末,威尔泰总负债仅5503.88万元,净资产只有1.88亿元,也较符合这条标准。
  第三步是判断股本大小和股东构成。同等市值下,股本越小,机构投资者股东越少越好。而就威尔泰而言,截至2013年3季度末,威尔泰前十大股东中并无机构股东。
  鉴于壳资源优质,重组预期已让市场闻风而动。
  据威尔泰2013年中报显示,早在2013年2季度已有众多超级牛散提前集结其中,南京香水大王周信钢(同名)与其夫人李欣(同名)都是新进股东,分别位列第9、第4,周信钢的女儿周晨(同名)则是加仓26.55万股,为威尔泰第5大股东;一家三口合计持有401.84万股。另外多次联手炒作的超级牛散周爽(同名)和周宇光也合计持有577.50万股。
  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 money-week)记者查阅披露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时还发现,自日后未有机构光顾的威尔泰今年共有2次调研记录,让市场浮想联翩。
  日,广州罗尔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姜绪荣、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李晓辉以及广东至高律师事务所柳菁曾到威尔泰调研。
  日,东兴证券侯建峰也曾登门造访威尔泰。
  “像律所会去调研,应该是受人委托。”记者从接触到这些调研人员的人士处了解到,“他们也是因为听到借壳传言想去了解情况的,但本身好像没有那个意思。”
  这与前述华东投行并购部人士的说法同出一辙,“是去过很多机构谈借壳,但是这个企业好像一直没松口,对卖壳不同意。我们也通过内部人士了解过,公司说不重组,但如果有消息会披露。”
  日记者就卖壳一事向威尔泰董秘殷骏求证时,他的回应也是,“目前我们没有卖壳的计划,比较明确。”当被问到大股东减持是否为了进一步卖壳,他表示,“这个是大股东自己的安排,它只是减持了之后通知我们。”
  接近威尔泰的人士则认为,“11月证监会就提出了注册制,现在就算是想谈借壳,威尔泰也错过了最好的时机,现在重组的条件跟IPO的条件是一样的,壳就没啥吸引力了,想上市还不如自己去排队好了。”
  背后操手沈雯:重资本轻经营
  “紫江集团下面有两家,一个威尔泰,一个紫江企业,它是民营企业,不知道怎么想的,应该不会借壳。”前述接近威尔泰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熟悉紫江集团的市场人士也认为,“沈雯(紫江集团董事长,威尔泰实际控制人)自己就是资本运作高手,会愿意卖壳吗?他自己还要玩,不太可能卖。”
  在上海,紫江集团是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蛮大的,是那种都听说过的企业。”就职于上海的一位资深律师告诉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紫江集团创始于1981年(成立于1991年),是上海地区一家以实业投资为主的民营企业。其资本运作能力在市场上皆有口碑,早在1999年紫江集团旗下即有一家沪市主板——紫江企业,主营新型包装。
  “紫江集团是从一个小小的包装厂以3万块发家的,发展到现在以包装业(对应紫江企业)为核心,涵盖高新区、房产置业、(对应威尔泰)等行业的一个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沈雯的资本运作能力可见一斑。”
  目前紫江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紫江企业和威尔泰,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紫竹高新区,一家五星级酒店——万豪虹桥大酒店,控制资产规模达200亿元,整个紫江帝国十分庞大。
  不过,在外界人士看来,沈雯的经营能力远不如资本运作高明。“沈雯很少插手经营的事情,也不怎么到上市公司去。”前述接近紫江集团的人士表示。
  据威尔泰2012年年报披露,截至日,紫江集团(母公司)总资产仅为2.83亿元,净资产为1.05亿元,净利润2783万元。主营包装业务的紫江企业尽管创收80.57亿元,但仅实现净利润1.62亿元,盈利能力不高。而从事通用仪器仪表制造和销售的威尔泰的经营形势最为严峻。
  自2012年一季度起,威尔泰的业绩开始大幅下滑。2012年全年仅盈利515万元,同比下降近6成。到了今年,威尔泰依旧受下游行业影响严重,上半年净利润亏损61万,三季度才勉强扭亏,但净利润也只有97.87万元,同比下滑63.82%%。
  而伴随,威尔泰高管离职的情况频频发生。
  日威尔泰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提名委员会委员顾洪涛离职。日,制造总监陆春亮离职。日,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梁怀喜离职。步入2014年,1月4日,威尔泰公告称,内部审计负责人陆荣也提出了辞职请求。
  高管离职之频繁,实属罕见。不过当记者向威尔泰董秘殷骏了解为何高管纷纷离职时,其只是强调表示,“公司的经营没有任何问题。”
(责任编辑:DF070)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达借壳威尔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