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农村信用社加快林经济发展的建议对策和建议

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
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
  作为涉农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村镇银行在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村镇银行1152家,资产总规模达到7973亿元,基本上做到了县域全覆盖。但是,经过成立之初的快速发展之后,村镇银行存在的先天不足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一些村镇银行经营状况的研究与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村镇银行经营中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有待强化。一是金融竞争格局发生新变化。近年来,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出现了突破性增长,同时,各商业银行在县域增设营业网点,农行重归“三农”的经营定位,这些都对村镇银行的经营造成冲击。二是对主发起行的依赖性较强。在支持力度、现代化支付系统使用、支付结算渠道、创新营销手段等方面,更多依赖主发起行,独立开创新局面的信心和能力不足,这些都影响了村镇银行职能定位的充分发挥。三是村镇银行成立之初的市场定位,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时间较短,资金较少,对实力不强的村镇银行扶持有限。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时期,政府的外部支持很关键。这造成自身实力和经营规模还处于发展阶段的村镇银行,其在业务拓展上面临着很多困难。
  (二)经营理念有待调整。一是在治理机制上,有的村镇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尚未建立健全“三会”,职责履行存在缺位。二是在吸收存款上,放大“存款立行”经营理念,把吸收存款困难作为制约村镇银行未来发展的瓶颈,全员发动,发挥“人熟地熟”优势,通过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多种渠道,奋力组织存款,形成“你追我赶、力争第一”的揽存局面。同时,受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不高影响,其吸收存款能力尚显不足。当其实行大规模资产扩张时,存在流动性风险问题。三是在业务开办上,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信贷产品都是传统的质押、抵押、担保等业务,对公业务、中间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缺乏竞争优势,尤其是对公业务增长乏力。随着中小企业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门槛降低,中小企业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满意度下降,造成对公业务增长缓慢。中间业务缺乏增长点,收入水平落后于同业。由于加入银联网络的成本大,申请手续繁琐,导致大部分村镇银行尚未发行自己的银行卡,造成银行卡业务缺失。四是在交易渠道上,主要是柜台交易,尚未开通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等交易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三)经营成本有待降低。村镇银行的经营理念衍生了其在存款、贷款和风险管控上的成本很大。一是存款成本。在存款利率上,由于央行多次对存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为保持存款的稳定性,有部分村镇银行采取一浮到顶的揽储政策,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44倍。在存款结构上,高成本资金占比大。如有的村镇银行储蓄存款占比93%,对公存款占比7%。二是贷款管理。由于存款资金成本较高,使得村镇银行信贷产品议价能力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存在一定劣势。加之受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信贷投放压力较大。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下降。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以房屋作为抵押物的风险进一步传导蔓延,可能使银行产生大量坏账。其不良贷款增长情况,以及相应的拨备计提情况,直接影响到村镇银行能否稳健发展。上述问题也反映出村镇银行在经营中受外界影响较大,自身掌控能力有限,贷款管理成本较大。三是风险管控成本。在了解客户上,未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信用调查成本很大。由于村镇银行主要经营对象是小微企业、一般工商户和农户,其交易记录不全,细致调查每个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难度很大,只能借助社会评价并通过走访了解客户信用状况,造成村镇银行对客户的尽职调查成本很大。
  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一)在市场定位上要坚持。要精心打造服务区域内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服务“三农”及社区的贴心银行。要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坚持错位经营,坚持发展定位,坚持壮大实力。要在强化自身实力和练好内功的同时,积极借助主发起行在业务系统配置、支付渠道拓展、营销手段创新等方面支持,抢抓机遇,借力发展。特别是在开通银行卡、信贷业务管理、税库银、农信银行等系统的对接运行方面,争取获得主发起行的支持。要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政府在资金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投放等方面扶持,进一步助力村镇银行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县域经济。同时,要避开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同质化业务竞争,在支农、支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动脑筋、拓思路、出实招、见实效。
  (二)在经营理念上要更新。在着重抓好存款的同时,要加快银行卡业务上线步伐,挖掘吸收农村闲散资金潜力,开辟其它资金来源渠道。要积极申请、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尝试开展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交叉销售。要在开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基础上,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形成品牌效应。重点优化信贷产品,积极探索存货、仓单、定单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实行客户营销一站式服务。创新担保方式,引入专业融资担保公司,整合担保抵押品,提高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创新支农手段,送贷下乡、送贷入户。探索开展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领养”制金融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如代理、理财、保险等。要加快银行卡服务进程,及早加入银联,尽快发行自己的银行卡。在柜台交易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支付系统方便快捷的优势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整合资源,实行线上线下的顺畅交易。开发端口,与各类系统直接联接,拓宽支付结算渠道,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三)在经营成本上要降幅。要注重吸收社会上闲散资金,积少成多。要加强主动负债管理,改善存款结构,降低高成本存款比例。要加强对低成本存款的营销力度,用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并留住客户。要拓宽其他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开展中间业务,如代理业务等沉淀资金,提高可用资金额度。要调整信贷行业投向,限制大额贷款,鼓励发放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优质中小企业贷款。采取建档立案、信用评定、增户扩面等措施,调整经营策略。根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把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抵质押贷款做成风险小、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的信贷品牌,拓展信贷空间。积极利用征信系统,以低成本获取客户信用信息。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科学设定对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如收集企业采购单、订单、存货出入单、工资表、银行对账单、税票等可以体现企业社会面貌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有条件的乡镇或村实行统一授信,整体推进,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范围,做成特色,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作者:龚科 马雅囡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日 14: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0号 邮编:100033 网站编辑:010-170605 客服热线:010-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 京ICP证030355号当前位置: >>>
浅议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快中间业务发展
摘 要: 所谓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并收取服务费的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并列为银行的三大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但农信社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摘 要:所谓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并收取服务费的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并列为银行的三大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但农信社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信用社陆续开展了一些中间业务,但农村信用社开展的中间业务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代理保险业务、部分代收代付业务等。相对其它商业银行来说,仍然面临着品种不多,速度慢、效益低等问题。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代客理财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几乎还是空白,远没有达到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与农信社的发展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间业务;电子信息化
  1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现状   尽管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但是在农村信用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信用社吸存放贷的经营方式根深蒂固,中间业务只是“派生业务”、“辅助业务”,在地位上低于传统业务,对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可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扭亏增盈、防化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步伐非常缓慢,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业务范围窄。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是县域三农,面对的客户群体以县域内中小企业以及农户为主。这些客户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贷款、结算及存款等方面,而对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市场认知度低。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务的延伸,基本限于结算业务、保险代理及一些代收代付业务,品种单一,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级产品。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几乎为空白。   二、中间业务收入份额小、收益低,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不高。从某县农村信用社近两年中间业务收入看,年实现收入52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为0.17%;年实现收入为128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为0.34%,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非常之小。
  2 影响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   我认为导致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电子化水平落后。科技电子化建设还难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从而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中间业务发展必须要借助以电子通讯和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由于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网络普及率极低,即使有的信用社已实现了区域的计算机联网,但由于设备和软件层次低、更新慢、功能不全,不适应中间业务的开发需要,从根本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设施投入不足。在业务开展上,主要集中于支付结算、代收代付等传统业务品种,大多依赖于机构网点数量、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等,部分农信社还未开通网上银行,自助终端也无法满足大客户资金融通多渠道的需要,可收益的项目相对商业银行比较少。高投入、高效益,开展中间业务需更新现有设施,而农村信用社一直面临着家底薄,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对中间业务开展的预期效益估计不足,导致中间业务裹足不前。  三、缺少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经营于一体的特征,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一大批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来开拓。目前,农村信用社一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服务观念相对于客户需求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较之商业银行相对落后的技术手段,中间业务综合营销困难。农村信用社员工整体素质较商业银行偏低,部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创新意识淡薄、开拓能力不强,业务全面、理财知识强的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缺少。
  3 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路对策   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在品种、规模、水平、层次等方面都与其他商业银行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差距还在加大。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在近几年时间内加大力度、舍得投入,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抢占市场份额、稳定优质客户群,摆脱农村信用社此项业务边缘化的可能。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新思想、新观念决定新业务的开发,农村信用社员工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的有效举措,(1)是解决对中间业务概念模糊的问题;(2)是解决对中间业务效益低下、不值得开办的狭隘认识问题;(3)是贫困地区不存在中间业务的谬误认识问题;(4)是解决搞中间业务是不务正业,会影响主营业务的片面认识问题。要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业务并列的支柱业务。  二、深入调查、研发产品   中间业务属中介性业务,其前提是接受客户委托。因此发展中间业务不能一厢情愿,必须适应客户的需要,取得客户的信任。而要适应客户的需要,首先要了解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拓展中间业务不仅取决于我们能办什么业务,更主要的是客户需要哪方面的金融服务。只要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地推出和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系列化金融服务,才能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快速、稳步地发展。 论文代写
  三、改进设施、培养人才   中间业务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信用社正处于中间业务发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业务发展。鉴于农村信用社目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实情,应面向社会高起点、严格要求公开引进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又有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既懂国际金融惯例,又精通计算机专业技术,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又通晓政策法律规范的复合型人才,为中间业务的研发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保证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因此,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更多相关论文
------分隔线----------------------------对当前农信社(农商行)竞争力的探寻及对策思考
湖北武穴网-网头
当前位置:
对当前农信社(农商行)竞争力的探寻及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日 8:24&&
【字体显示:大&中&小】
农村市场是农信社(农商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村金融业务是农信社业务经营的重要支柱。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日新月异,资金需求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投身“三农”市场,形成竞争创新的市场环境。如今,农业银行已在农村每个行政村设点开展业务,邮储银行凭借众多邮递员每天到村送信送报的优势,深入到农村农户揽储,人寿保险公司也在各村发展业务员,还有村镇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机构都在农村大力争夺农信社的客户,与农信社争夺农村市场。随着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农、邮、保等的合围夹击,农信社的农村阵地有丢失的风险,我们农信社不能坐以待毙,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生存意识,要善抓机遇,拓展自身发展,在竞争中站稳农村金融主战场,农村是农信社的地盘,我们不去“接管”,就会有其它银行去“占领”。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组织多样化、竞争交错化的格局,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对农信社进行正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成为每一位农信人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农信社支持“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历史悠久优势。岁月如歌,春华秋实。农信社的发展经历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农信社因农而生,为农而改,靠农发展,与农共舞,做大银行不愿做、不屑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业务,因而与“三农”根基深厚。在农村历史基础远远超过其它金融机构,农信社地位很难撼动,也是其他金融部门不可比拟的,是农村金融机构中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机构,成为百姓身边离不开、不可或缺的银行。同农民关系鱼水相依、血肉相连、亲如一家。
网点众多优势。农信社的分支机构覆盖了广袤的农村。以武穴市为例,我市金融部门在农村网点最多,职工队伍最大,分布最广的是农商行,占农村金融市场主导地位。我市农商行系统现有营业网点34个,在岗员工352人,市农商行的机构网点、员工人数、服务对象、存贷款总规模、纳税总额在全市金融机构中位居第一,极大地保障了广大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在当地同业中连续三年获得当年存款净增额、贷款累放及净投额、年度纳税贡献度三个第一,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银行”、“自己的银行”、“身边的银行”。
机制灵活优势。农信社以县级联社为法人单位,决策链短,经营方式灵活,具有贷款审批权,这就决定了在信贷流程和信贷审批上更为简洁高效。无论是社区、企业,还是农村,在办理存、贷款业务中,决策反应快、效率高。不管是小额信用贷款,还是大额信用贷款,企业和个人贷款从申请到发放的时间快于其它银行,实行优先办理,限时办理。做到了新客户2至3天,老客户、信用户即到即办,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
地缘人缘优势。农信社的员工绝大多数来自本乡本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熟悉,对每个农户的家庭情况了然于心,多年积累的经济和服务形成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非常明显,农民对其怀有浓厚情感,是一种典型的“草根金融”,不是其他金融机构一朝一夕就能替代的。此外,他们还有许多亲戚、朋友在农村,这就为揽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与资源,员工们可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到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家走访宣传,动员大家把钱存到农民“自己的银行”来。
利率产品优势。无论是定期存款利率,还是活期存款利率,农信社的利率都要较高于他行,农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息收益,对农村客户具有较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农信社的银行卡等产品一直对客户免收年费、工本制作费、小额账户管理费(VIP金卡还免收短信费、挂失手续费等),电子银行等产品实现跨行转账免收手续费,到账时间比他行快捷方便,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
二、农信社支持“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劣势
一是竞争性的金融制度扭曲了农村金融的本来面目。尽管在农村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发展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有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实质上是把本不丰富的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往城市和其他回报率高的领域,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有的高息吸收农村资金,但资金不用于支农,而是投向房地产、矿山等高利润非农行业或热衷于追捧财大气粗的高端客户。随着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兴起,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错综复杂,但一个县(市),一个乡(镇),就那么大一块“蛋糕”,都在“抢”,势必造成无序竞争,农村资金被“瓜分”,组织资金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影响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存贷业务。以至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窘况,对“三农”伤害越来越大。同时,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也削弱了农信社对农村的资金投放,信贷支农出现困难,导致出现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无款贷的现象。
二是运营成本过大。农信社承担了90%的国家惠农政策的金融服务和空白乡镇网点的金融服务。在偏远农村、高海拔的地区设立网点,并不断更新现有网点的基础设施,极大地增加了农信社的运营成本及持续经营的难度。加上农村的分散性、季节性和特殊性,许多乡镇以下的网点业务量非常小,每年的盈余有限,甚至无法支付网点的日常开支和员工工资,但为了方便山区百姓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务,农信社坚持让不挣钱的网点照常营业。以黄冈农商行与黄冈农行为例比较,农信社网点数是农行的3倍,农信社人员为4000多人,农行只有1600多人,农信社网点最多,人员最多,点多面广,家大口阔,无疑制约了农信社的盈利成本。
三是员工营销意识淡薄,服务方式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现在农信社产品营销一般都是由柜面工作人员来做,大多是“守株待兔”,“坐等”服务。主动营销产品的少,被动等待上门办业务的多;普通服务人员多,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少。员工素质层次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对新设备等科技手段掌握能力不足,甚至不会使用本行的电子产品,科技运用不够充分,直接制约了业务竞争力。有的服务方式理念落后,对市场的把握欠缺,导致难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真正贴近“三农”的金融服务。
四是农村年青客户逐渐流失。笔者调查发现:农村家庭的祖辈、父辈基本都在使用农信社的存折、银行卡等产品,但是他们的子辈、孙辈使用农信社银行卡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究其原因,由于农村青年的外出求学、务工求职,他行银行卡先入为主、农信社银行卡落后好几年等诸多原因,农村青年客户被其他行的银行卡所吸引,不轻易改变,不再像他们的祖辈、父辈那样习惯使用农信社的银行卡等产品,导致农信社的产品在农村年青客户的市场占有额逐渐下降。
五是金融诚信环境缺乏,惜贷风险大幅增加。由于农村少数企业和个人信用观念比较淡薄,道德失范,屡屡失信,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成为逃债户和赖债户,恶化了当地信用环境,导致银行机构为规避信贷风险而“惧贷”,并殃及守信个人和企业资金紧缺,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难,涉农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现象。从而抑制了银行信贷向农村地区的投放。
六、法律建设不完善,对失信者缺乏有力惩罚机制。由于对不诚信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对逃废债务行为缺乏有力的威慑手段,导致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挫伤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人为捆绑了贷款手脚。
三、农信社实现长远发展的对策思考
首先,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支农“主力军”作用,主要服务“三农”,承担了应由政府或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职能。因此,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对其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政策支持长期化、常态化。政府应根据农信社在“三农”领域承担较高风险的情况,制订相应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总之,今后国家政策导向应该是,无论什么性质的金融机构,谁真正支农就扶持谁,谁支农力度大,享受的优惠政策就多。只有如此,才能引金融“活水”,浇“三农”之树。
第二,不断创新农信社金融产品,应制订措施应对挑战,尽快加入互联网金融之战,应借鉴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主动融入,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积极与电商、互联网的企业展开合作,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生态,把农信社的金融产品搬到互联网上,把“再造一家互联网银行”做为战略目标与追求。农信社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出贴近农村、贴近农户等需求的理财产品。同时,加快服务方式和业务工具的创新,加大产品营销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利率优势、银行卡产品优势等方面,多从农村年青客户入手,降低VIP银行卡开办门槛,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通过“便、利、亲”优质服务来吸引农村青年等潜在客户。
第三,建立培育人才新机制,加大员工教育学习培训力度。农信社要建立自主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培训层次,并逐步实现培训制度化、常态化、系列化,制订灵活性、流动性的用人机制,把好人才“进入关、考核关、提拔关”,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坚持优胜劣汰的用人标准,培养出一批忠诚信合事业、专业知识全面、营销理念意识超前、业务娴熟的人才队伍。
第四,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立法工作,尽快出台相关保护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加大农村金融机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和强索贷款等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农企业和农民进行“金融扫盲”,让法律之手制裁威逼银行强索贷款者和“不良信用户”,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切实维护金融债权,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为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五、加快农村企业和农户的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农户活动,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切实把信用建设作为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一项工作来抓。同时,加大金融知识在农村普及力度,让“诚信是金、诚信是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种植诚信的花朵,培植农户和农村企业金融诚信文化意识和知识水平,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营造重信用、讲诚信的社会风气,增加风险防范意识。
第六、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净化农村金融环境。政府和银行部门通过在新闻媒体、公共场所等渠道宣传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企业和农民的自律能力和守法意识。努力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的正向激励机制,对有偿债能力,一直恶意赖帐不还的企业和个人,要选择时机及时依法起诉,并接受舆论的监督,为金融服务“三农”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把选择正反两方面典型作为宣传工作的突破口,以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让诚信企业、诚信农民获得更加的信贷支持,获得创业发展更多的金融服务,让诚信者得利、发财。对失信者开展媒体曝光,形成让失信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
总之,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之间的竞争必将进一步白热化,农信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农村是农信社赖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农信社的客户在农村、市场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发展在农村,可以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处深藏着丰富的“金矿”,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农信社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站稳脚跟,就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早抓实,攻坚克难,占据先机,牢牢掌握农村金融阵地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客观分析自己实力,定位自身,主动出击,激流勇进,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把得天独厚的优势转化为最大的生产力,这既是巩固农村阵地的需要,也是增强农信社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同时,让农民在高效、快捷、优质、贴心服务中提高对农信社的认知度和吸引力,提升农信社的社会形象。让农信社的金融服务普惠千乡万村、千家万户,从而促进并提升农信社在服务三农金融水平上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作者单位:吴鑫鹏湖北省武穴农商行;吴小美湖北省黄冈农商行)
作者简介:
吴鑫鹏(),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201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武穴农商行太平支行主管会计。近年来,先后在《农民日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华合作时报》、《云南经济日报》、《东方城乡报》、《吕梁日报》、《地方金融》、《人民教育》、《中国绿色时报》、《中国邮政报》、《少年发明与创造》、《教育科研》、《德育报》、《湖北日报》、《农村新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冈周刊》、《黄冈合作金融》、《匡山艺苑》、《人文社科论坛》、《内蒙古农业大学》(社科版)、广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村金融网、中国金融网、中国文明网、湖北信合网、黄冈信合网、黄冈新视窗等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100余篇。
吴小美(1985-&),女,大学学历。200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黄冈农商行城东支行柜员,多次受到市人民银行、市联社表彰。先后在《农民日报》、《东方城乡报》、《吕梁日报》、《地方金融》、《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冈周刊》等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20余篇。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穴市农村商业银行/湖北省黄冈市农村商业银行
邮政编码:435400
电话号码:
电子邮箱:
无标题文档
           
主管:湖北省武穴市市委宣传部 主办:武穴市广播电视台
服务热线: 邮箱: 地址:武穴市公园北路15号(广电台4楼)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使用800x600或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