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融情况是怎样的

我国绿色金融现状及发展空间分析
当前位置: &
我国绿色金融现状及发展空间分析
字号:T | T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资源供给压力、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成为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资源供给压力、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成为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成为我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今年4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吹响了加快绿色化发展的号角。
  绿色发展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与依托,不仅要求经济增长摆脱对资源使用、碳排放和环境破坏的过渡依赖,还要通过创造新的绿色产品市场、绿色技术、绿色投资,以改变消费和环保行为来促进经济增长。作为经济活动的血脉和资源配置的中枢,金融可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分布,对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支撑与促进作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表现为资金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引导社会资金从污染性行业逐步退出,更多地投向绿色、环保的行业,其他物质资源(包括土地、劳力)也将随之优化配置。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保、节能、低碳作为投融资决策的考虑依据,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推动经济社会和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国际金融界实践来看,“绿色金融”涵盖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有利于环保的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类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大都采纳赤道原则的标 准。
  赤道原则制定于2003年6月,是由花旗集团、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国际性银行机构共同制定的一套非强制、自愿性准则,以保证金融机构在其项目融资业务中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环境问题。另一是利用金融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表现为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
  1、针对环保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状况
  自2007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现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相继出台以“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就发展现状看,绿色保险与绿色证券在我国目前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绿色金融仍是以信贷为主,直接融资比重小。
  (1)绿色信贷快速发展。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被称为“绿色信贷”政策。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呼吁和倡导下,我国银行业大力推进了绿色信贷业务,相继制定实施了“环保一票否决制”、“节能减排专项贷款”、“清洁发展机制顾问业务”、“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排污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日在全国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兴业银行等29家参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签署了绿色信贷共同承诺。截至2013年底,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5.2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8.7%。2008年10月,兴业银行正式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2012年成立了专营绿色金融业务的总行一级的可持续金融部。
  (2)绿色证券潜力巨大。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绿色信贷是最主要的绿色融资模式,而绿色证券则是最有潜力的绿色融资模式。我国目前仍没有权威的绿色债券数据统计,专门的绿色债券也很少。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发行,这是国内第一单绿色债券。
  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证监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即“绿色证券指导意见”。股票市场对首次公开上市企业的环保要求在增加,作为新型支柱产业,绿色上市公司也在快速崛起。截至2014年8月,A股市场共有147家绿色产业上市公司,其中在沪市主板上市的绿色产业公司共有40家,其余107家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
  (3)绿色保险刚刚起步。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了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2013年1月,环保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文,指导15个试点省份在涉及重金属企业、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首次提出了“强制”概念,但该文件现阶段仍属于“指导意见”。
  目前已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保险企业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2014年,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5000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医药、印染等行业。
全球化工设备网(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
广告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热线:0 传真:6
客服邮件:
销售邮件:
投稿邮件: &&
版权所有&&&浅析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及前景--《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8期
浅析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及前景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金融成为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其在利用金融服务将资金导向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促进绿色产业与金融机构自身的协调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我国应树立正确的绿色金融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32;F205【正文快照】:
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物质文明不断提高,但很多发展是粗放式的。作为粗放式发展的代价,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科学发展观提出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以节约资源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伟;;[J];经济经纬;2008年05期
熊学萍;[J];生态经济;2004年11期
何建奎;江通;王稳利;;[J];生态经济;2006年07期
谭太平;;[J];生态经济;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郜旭芳;;[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王竞;;[J];当代经济;2011年18期
史可山;施永;张建明;雷贵优;张欣;;[J];福建金融;2012年05期
阮芳;;[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吴恒煜;黄飞鸿;朱福敏;;[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郭燚;吴先进;;[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潘小锋;;[J];经营管理者;2011年07期
王定祥;琚丽娟;;[J];西部论坛;2013年01期
岳高社;;[J];经济师;2012年07期
宋晓玲;;[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剧宇宏;赵园园;;[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文同爱;孟岸英;;[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王靖添;马晓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王青;;[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好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彭江波;[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刘勇;[D];新疆大学;2006年
熊学萍;[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剧宇宏;[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翁清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潘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杜嵩;[D];东华大学;2011年
张云;[D];吉林大学;2011年
林啸;[D];暨南大学;2011年
樊静怡;[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冯雯雯;[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郭燚;[D];湘潭大学;2010年
朱教宁;[D];天津大学;2010年
柴佳;[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军华;[J];生态经济;2000年10期
何建奎;江通;王稳利;;[J];生态经济;2006年07期
惠东旭;[J];商业时代;2002年1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洁;;[J];河北金融;2010年05期
马苏南;吉伦奇;;[J];金融经济;2010年14期
谭太平;;[J];生态经济;2010年06期
许文娟;;[J];实事求是;2011年01期
葛晋;赵丽娅;;[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1期
张文中;;[J];新疆财经;2005年06期
张磊;;[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王玉婧;江航翔;;[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邓波;;[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5期
杜朝运;郭永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永达;郭沛源;;[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顺庆;;[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朱斌;;[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徐刚;;[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叶民强;张世英;;[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郭丕斌;;[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王密;屠玉麟;何谋军;;[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孟丽静;;[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王艳秋;;[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姚均芳 王宇;[N];经理日报;2009年
CUBN实习记者
张焱;[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N];吉林日报;2010年
胡其峰;[N];光明日报;2011年
李静;[N];经济参考报;2011年
本报记者刘秀凤;[N];中国环境报;2009年
张华甲;[N];中国工业报;2010年
闫军;[N];工人日报;2010年
王信川;[N];经济日报;2010年
马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桑东莉;[D];武汉大学;2005年
胡建渊;[D];同济大学;2005年
彭善枝;[D];武汉大学;2004年
李咏梅;[D];新疆大学;2005年
蔡自力;[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陈军飞;[D];河海大学;2005年
张周堂;[D];长安大学;2005年
王哲林;[D];厦门大学;2007年
张安顺;[D];吉林大学;2009年
田治威;[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修岩;[D];河南大学;2005年
塔娜;[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刘玉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温小英;[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杨薇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崔雁;[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任鑫鹏;[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宋瑞;[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赵君;[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杨文秀;[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当前位置是: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 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并接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推进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国家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印发《能效信贷指引》,进一步引导发挥信贷工具在能效提升中的作用。  各地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绿色信贷相结合。  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年)的通知》,推广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风险管理、证券发行、信用担保等方面利用信用服务机构的产品与服务。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年)的通知》,要求建立企业环境行为诚信档案与评价机制,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罚。  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引入第三方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企业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信用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后续督管,鼓励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批时积极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  日,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印发《湖南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企业开展颜色评价,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情况抄送金融部门,优先实施绿色信贷,加强对环境不良企业的监管。  银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信贷  银行业探索建立问责机制或专责部门,并且制定有完善配套的绿色信贷政策和分行业指导政策。在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8家银行参照绿色信贷指引的要求建立了责任制体系。  其中,兴业银行制定了考核和奖惩机制;光大银行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部门在绿色信贷方面的职能分工,建立了更易操作的考核措施;工商银行建立了问责制;招商银行明确了各部门在绿色信贷方面的分工,绿色信贷执行情况直接与工资、奖金及评先挂钩;浦发银行总分行均建立了绿色金融团队,绿色信贷基础知识的考核与员工晋级挂钩;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也都设有绿色信贷负责机构,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贯彻绿色信贷战略支持京津冀一体化,节能环保行业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元,占全部法人贷款余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环境保护部发布2015年全国投保企业名单,包括涉重金属、石化、危废处理等重点行业,涵盖近4000家企业,促进形成了全社会对环境风险的监管合力。  截至2015年10月,部分试点省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参保企业情况如下:四川省参保企业共284家,总保额6.31亿元,总保费842.92万元;甘肃省有226家企业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累计风险保额3.7亿元;江苏省有2357家企业参保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总额4634.6万元,责任限额总额39.2亿元。广东、云南等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表10),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实施范围、实施类别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试点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探索工作,部分试点地区进一步明确了参保企业名单,扩大了参保企业范围。  表10部分试点省市区出台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  绿色债券市场取得突破,朝多元化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公告以及绿色债券界定标准,支持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其他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申请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这标志着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指引》明确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绿色城镇化项目、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等12类项目为重点支持项目,为绿色债券发展提供了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还发行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版)》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起草编制,为绿色债券的界定提供了标准指引。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缓解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提升银行长期绿色信贷投放能力。  日,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协调人成功协助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3亿美元境外债券发行,票面利率2.5%,期限3年,成为中资企业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该债券由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提供备用信用证担保,穆迪评级公司给予A1的国际评级。债券在发行认购环节获得了全球66个机构投资者账户近5倍的超额认购,债券的内容主要为风电项目。该笔债券是我国企业发行的首只境外债券。  国内企业与政府类的绿色债券实践也在推进。2015年1月,兴业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券300亿元,资金由环境金融事业部用于节能环保项目并定期报告披露。贵阳市政府也拟筹集申报100亿元绿色市政债券。  日,中再产险发行的巨灾债券(地震险)在境外成功配售,成为国际市场第一只由中国保险机构发行的巨灾债券,标志着中国的巨灾风险开始被国际资本市场分散。  绿色发展基金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写入其中,从宏观战略规划层面为绿色发展基金的建立提供了保障。同时,国内一些环保基金实践为绿色发展基金的设立和实施提供了借鉴。  例如,海通资管与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帮助和推动下成立的海通宝碳基金,是一类专项投资基金,投资金额为2亿元。该基金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中国核证资源减排碳基金。  从长期发展来看,现阶段的绿色发展基金仍处于概念性阶段,与之相关的资金渠道、投资方向、配套设施、运营管理模式等还未建立。
&&&&&&关键词: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电话:010-
电话:010-
电话:010-  北京( / )--7月15日,由海口市政府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的“2016海上丝绸之路金融高峰论坛暨海南省金融博览展”在海口开幕。在“城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分论坛上,中国()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表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在逐步建立,各种类型绿色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对于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六点建议:加大财政贴息力度来支持发展绿色贷款;推行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激励机制,来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基金,根本性地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到绿色市场;完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发展绿色指数来引领绿色投资的理念;推动银行业使用压力测试的方式来量化风险。  以下是演讲实录:  我们这场平行论坛的主题非常鲜明,即城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绿色金融已经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首先在今年年初的B20(Business 20)启动仪式上把绿色金融作为今年的议题提出来,接下来3月份伦敦的G20绿色金融会议、4月份的华盛顿会议上、5月份巴黎的OECD会议上,20国集团的专家们围绕绿色金融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  刚才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金融频道主编陈周阳也讲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也对于节能减排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承诺。金融界相应的一些关于绿色的办法、制度在逐步落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方面都在跟进。  金融对于生态的作用在逐步加强。今天借此机会,代表绿金委,把我们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下一阶段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政策,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的是一条相对粗放的发展之路。这个模式带来的结果是资源消耗非常大,环境被牺牲掉。中国的经济的确由贫穷走向了富裕,但是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跟过去比较起来越来越突出,代价非常高昂。  (一)环境问题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问题不仅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生命,它反过来又会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在空气质量方面,雾霾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按照国家二级标准来讲,386个城市里边能够达到标准的只有20%;除了雾霾以外,大概有82%的人的饮用水是污染超标的。我们的耕地污染超标率接近20%。国内有些部门在测算,中国经济近年来的环境污染的成本大概占到GDP的3%左右。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结果就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成本占GDP的比重是2.1%,水、土壤占1.1%。这表明中国的经济不能再走过去的路子,中国特别需要从资源消耗型的经济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因为只有推动了经济向绿色转型,资源的环境约束才能够解除掉,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  (二)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改变资源配置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要实现实质性地改善环境有很多种方式,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紧紧依靠末端的治理是不够的,包括财政、金融、税收等等一系列的手段,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资源配置的机制。如果在资源配置的机制里边得到了改善,那么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也就能够变得更加优化、更加清洁、更加绿色。在资源配置里面,我们从经济学上面讲,在资源配置里边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肯定是资金,所以资金的配置、资金配置的激励机制如果能够得到改善,那么就有可能实现资金从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企业生产中退出来,变得更加绿色、环保,土地、劳动力、区域结构才有可能得到优化。所以国家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它确确实实需要资金,以及以资金为代表的金融实现绿色化。那么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够去产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实现环境友好和节约的目的。  但是我们生态建设欠账已经非常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广泛地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资金加入到这个体系里边来的话,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恐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绿色金融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的也是通过现有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渠道,把更多的、更广泛的社会资金动员到绿色和绿色发展的途径上面来。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比如说贷款、私募、投资、发行、债券、保险等等这样一些方式,改进金融和金融服务,把社会的资金更多地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等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此外,绿色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金融服务,或者是叫“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金融的绿色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应该发挥作用,比如说通过设定融资的标准来发挥相应的作用,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绿色融资标准以及信贷政策压降退出高风险的环境污染的行业,加大对符合绿色标准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的转型升级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就是投融资顾问,当然,这个过程中是要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因为金融机构总体来讲是具有信息优势的,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管理信息、客户信息、政府信息、市场信息等等,利用这种信息本身的优势,以及多年以来积累起来的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技术,实际上它会使得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基础条件应该更加充实。同时这显然也是绿色金融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情况  最近这些年我国的绿色金融或者叫绿色发展从开始的呼吁、呼声到实施,从理念到措施的落实,这个速度一直是不断加快的。绿色金融也从我们最早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到逐步地一项一项政策的出台、一项一项产品的推出、一项一项创新的推出等等,可以看出来,中国绿色金融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当然,首先肯定还得关注一个大背景——绿色金融的国家战略。重视环境,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重视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把绿色、低碳的增长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是十八大非常明确地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里,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一)绿色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三中全会提出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生态文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这之后国家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等等一系列的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纲领性文件。  去年3月份,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把绿色化和原来的“四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提,形成了“新五化”。9月份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总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被认为是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改革的纲领性的文件,这里面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等一系列重要的内容,提出了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10月份五中全会提出来的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也第一次被写到“十三五”规划里。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是接下来五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国策。  围绕这个国家的战略部署,围绕国家的战略本身,法律法规体系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来推动绿色的发展。比如说环保法正式立法,这是从去年的1月1号起开始实行,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列为立法的目的,提出了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的理念和优先保护的基本原则。其次,环保标准在不断提高,2013年以来,全面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最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已经出台了。第三,执法力度不断加强,2014年底环保部密集地发布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企业信息公开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等相关的管理办法。办法发布以后,各类环境违法违规案件惩处的数量不断上升,执法的力量不断加大。第四,人民银行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来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去年4月22号,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应该说这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成立以来一年多的时间,绿金委各个成员单位积极地推动探索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推广绿色金融的方法和概念,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并且提升我国在这个领域里的话语权。  今年3月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里也明确地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这与绿金委的骨干成员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绿金委和各成员单位在推动我国绿色金融领域里的研究、成果、推广与政策的落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成果。成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绿金委一共组织了30多场各种形式的研讨和宣传活动,绿金委的成员发表了上百篇关于绿色金融的各类文章。关于绿金委的活动、观点的报道有几百篇。各个骨干成员在全国各地进行的演讲也有上百次。绿金委在推动我国宣传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绿金委也支持启动了大概十几个具体的项目,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了具体的成果,包括像环境风险的压力测试、绿色金融金融国内案例、上证180碳效率指数,这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三)绿色金融体系在逐步建立,正助力我国的绿色发展。在绿金委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基本上处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其中()业,我们说过去在绿色信贷的领域发展是比较早的,包括政策流程监管方面实践进程也是比较快的。非银行的绿色金融已经在起步,中介机构的产品和服务也在逐步地出现,但是发展的势头非常好。银行业的绿色金融的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实际上这个监管体系的建立比较早,在2007年7月份时银监会就已经开始发布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绿色金融政策的基础性的文件,2012年2月发布绿色信贷指引,这个指引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最近两年银监会又通过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的统计制度、绿色信贷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能效信贷指引等等这样一些信贷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银行加大对绿色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来防范环境、社会风险,来提升绿色信贷的管理水平。  今年年内银监会还会对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银行评级,这可能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绿色金融加快。另外人民银行、发改委在绿色债券、市场化、碳排放机制等等方面也都作出了明确的安排,去年年底人民银行、发改委就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的发行指导意见。  最近这些年中国银行业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持续地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信贷的规模是逐年上升的,贷款结构也是持续优化的。到去年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投放的余额是8.08万亿,其中21家主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余额是7万亿。这个数字和去年年初比增长了16.4%,这个当然就比我们的常规贷款增加的速度快很多,占各项贷款的余额已经占到了将近10%。这些信贷所支持的项目大体上折算一下,年节约标准煤是2.2亿吨,水7.5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的当量是5.5亿吨,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水平,应该说对于绿色转型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另外各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发展的实践,把绿色信贷融入到它自己的政策体系里,来制定它自己的绿色信贷政策,这是越来越普遍的。比如说国开行就发布了环保生态规划,比如说我所服务的工商银行就建立了绿色信贷建设的实施纲要,比如说()就建立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等等。  (四)风险管理的方法越来越丰富。因为环境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提高,国内的银行就越来越重视环境社会风险的管理,比如说像工行、交行等等一些银行,逐步地把环境风险纳入到信贷的准入、贷款的三查、贷后的管理等等过程里,一些银行还实行了贷款的绿色分类,这是第二个。  (五)中国的银行业在环境风险量化的工具上已经处在全球领先的地位。环境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风险,而且是一个实质性的风险。大多数全球的银行都重视这件事情,把环境风险纳入到风险管理系统里,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一些可持续的信贷投资的原则和标准。但是大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环境风险对于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量化评估,这个问题大家一直没有解决,就是缺少这个评测的工具。这样的话,在环境风险管理、市场开拓方面,多多少少还有一定的盲目性。  去年人民银行、绿金委委托工商银行来做了这样一个事情,叫开展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这样一个研究课题,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基本上完成了这个课题。这个课题打通了环境风险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传导的路径,利用了我们工商银行自己的来量化评估环境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和资产定价的影响。这样环境原本对银行来讲是一个外部的因素,对社会也是一个外部化的东西,但是通过这样一个压力测试把它变成了一个内部化的东西,就是全球环境风险量化研究第一次有了一个工具。  我为什么说这个研究成果是全球领先的?今年3月份,伦敦G20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的会议上,我代表这个课题在这个会上做了一个成果发布,发布以后引起了全球金融行业的一个非常强烈的正面的反响,大家基本上认可这样一个说法:这个成果不仅仅是中国的商业银行首次开展环境风险量化和传导机制的研究,对于全球的商业银行来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六)各种类型绿色融资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绿色信贷作为我们主要的绿色融资方式是不够的,其他的融资方式是要跟上的。现在虽然规模还不大,流动性好像也还不太高,规章制度也还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但是现在基本上可以形成一个判断:未来发挥多渠道绿色融资的空间正在逐步地被打开。  我们的绿色债券一季度就是全球一半左右的水平,碳金融、绿色产业基金等方面未来的发展空间都非常大。  三、绿色金融未来的方向和政策展望  实际上如果真的要把我们的绿色金融体系打造得非常完善的话,我们认为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当然,去年9月份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里边已经提出很多的东西,我想结合这个方案探讨我们后面的一些发展问题。  (一)加大财政贴息的力度来支持发展绿色贷款。最近这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节能环保工作的力度,在财政支出上也陆续出台了几十项政策,大部分都是直接补贴类型的政策。这些补贴对于绿色信贷的发展来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力度相对有限。我们判断它力度有限,是说它撬动民间资金的力度还有限,所以现在主要还是在于银行。如果要健全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机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财政贴息手段在节能环保类财政支出中的应用,扩大财政贴息的资金规模。  第二,适当提高贴息率。建议针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可以按照实际的利率为限,必要的时候可以全额地贴息。  第三,贴息的期限上可以做一些完善。目前我们中央财政贴息政策的期限总体上是不超过三年,有的更短,这对于贴息政策的运用是有限制作用的。建议根据绿色贷款实际运用的情况,取消这个三年期的限制,把期限延长一些。  第四,借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经验,做一个试点,比如由财政部委托商业银行,我们甚至成立一个绿色银行来管理绿色贷款贴息制度。  (二)推行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激励机制,来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比较适合大众型的中长期的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类似于地铁、轻轨、废水处理、新能源等等方面比较适合一些,因为它有两个特征:第一,资金量比较大;第二,回报率不一定很高,但是现金流相对稳定。未来可能会在地方的这些项目里边有30%左右是这样一个比例。  企业要发行绿色债券,现在的体制下它还要承担比较高的一些成本。总体上受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时,它的用途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就是你不能拿募集绿色债券的资金渠投一般性的项目。另外在发行的过程里,对于绿色还需要有认证费,还要单独来支付,这样的话就变成了一个双重的成本,所以它的成本就比较难控制。所以能不能考虑降低绿色债券发行的成本,来提高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的能力,我们的建议就是监管机构比如说向绿色债券的发行人、投资人以及投向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补贴政策,比如对投资购买绿色债券取得的收入是不是能免所得税,比如说由政府向政策的发行人发放一些政策补贴等等。另外是不是可以考虑设立一些担保基金,为发行绿色债券提供担保等等。  (三)发展绿色产业基金,根本性地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到绿色市场。绿色金融发展单纯地依靠绿色信贷的局面是要改的,因为很多绿色的项目,尤其是一些新的绿色项目,它可能不一定是债券问题,它可能需要股权融资。因为只有充足的资本金,才可以去做相应的债权、债务融资。很多绿色项目投资的风险可能还是有一些的,政策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民间资金在进入这些项目里面来讲,现在看起来意愿好像还不是太高。  我们假定一下,如果说有政府背景的基金参与到这些投资的项目里边来,是不是有可能会去降低民间资金对于这些类型的项目的一些风险上的厌恶,带动这些民间资金进入到绿色的市场里来?政府如果通过组建绿色的产业基金、地区性的绿色基金或者行业性的绿色基金等等来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有可能的。  (四)完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环境信息的披露,其实除了它可以直接为投资者提供单个企业环境表现的信息,还可以为资本市场开发绿色的股票指数以及相关的产品、绿色债券的指数以及相关的产品、绿色债券的评级、第三方绿色债券的认证等等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我们目前企业的环境信息的披露是不充分的,已经披露的那些信息其实很大程度上定性的描述比较多,定量的数据用得比较少。这样一来对于相关各个方面去判断企业的环境的表现、绿色相关产品的研发来讲,还并不是很方便,条件还不是很充分。  所以未来是不是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推动建立我国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比如说通过立法,修改证券法,强制性地要求上市公司发债的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比如说交易所和负责审批注册债券的有关机构部门通过一些具体的规定,来明确披露的内容、要求、模板,对于一些关键的信息,尤其是那些主要污染排放指标,要定量、定期地披露。比如说支持培育提供环境信息分析的中介机构来强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评价、监督、引导。比如说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执法,对于违反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的企业,我们认为交易所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从公开谴责到限期改正到罚款以至退市等等方式来进行处罚。这是第四个。  (五)发展绿色指数来引领绿色投资的理念。绿色指数是评价企业的绿色表现,反映行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衡量国家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绿色指数也可以成为投资的标的,把资金引导到绿色产业上来。  我国在建立推广绿色可持续的指数与投资方面,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一个基本的标志就是在我国的ETF这样的产品里,大概我们只有1%左右是绿色的,西方国家大体上是什么水平,比如以欧洲为例,委员的ETF产品里边,绿色的部分大概占到2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和全球的发达市场在资本市场ETF(指数型产品的交易)方面,绿色还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反过来讲,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能不能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加快我国绿色指数的开发和应用:  第一,国际经验已经比较成熟了,来推进绿色指数的研发。欧美市场绿色投资发展应该比较早一些,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成体系的评价和指数的编制方法,国内的机构其实可以借鉴这些成熟的经验来研究、发布更多的绿色可持续的股票指数来用于市场开发相关的投资产品。当然,中证指数公司其实已经在开始做相应的工作。  第二,机构投资者要加强绿色指数的投资的应用,我国目前大型的机构投资者,比如社保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它们在投资的过程里对指数应用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它们的应用更多的是类似于沪深300、180等等这样的指数来作为它们的业绩基准、投资标的。这样确实是没问题,因为我们的主流指数确实是这样。但是我们认为大型的机构投资者还要更多地应用绿色指数,他们对市场的培育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资金的流入量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要鼓励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来开发更加有针对性的、更加多样化的绿色的可持续的投资产品。比如说在基金管理的形式上,传统的公募基金可以逐步加大绿色投资,其实还有大量的资产管理类型的产品在不同的绿色产品上发挥作用。  (六)推动银行业使用压力测试的方式来量化风险。银行开展压力测试,未来有潜力成为推动发展绿色金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全球量价机构在做,一个是英格兰银行,一个是中国工商银行,我们两个做的是不一样的,英格兰银行做的是保险方面,工商银行做的是银行方面。这两个机构所做的尝试目前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的环保政策出台,企业所面对的环保的压力、环境风险的压力,会越来越多地转化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利润会下降,不良资产会增加,对于银行来讲也就必然面临这些企业现金流压力、不良压力的环境。所以如果通过压力测试把这些环境高风险的行业未来的不良贷款能够估算或者统计出来,就可以得出环境风险和未来信用风险之间的一个标准化的严格的量化关系,那么银行就可以重新去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银行会减少对污染行业的贷款,同时加大对绿色的投入等等。  绿色金融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未来发展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明确了绿色金融可以推动绿色发展,可以有助于解决环境社会问题,它是其中的一个工具。而且从银行来讲,或者从金融机构来讲,它也是自己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只要我们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无论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路径和方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也不仅仅是金融机构,包括社会各界要一起来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才会说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才会成为现实,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lq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最近7日年化
最近7日年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