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某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市场当前死结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秦洪看盘:A股港股化,市场参与者破解“死结”看到新通道
我的图书馆
秦洪看盘:A股港股化,市场参与者破解“死结”看到新通道
金百临咨询 秦洪
18:24 来源:澎湃新闻
受外围市场不振的影响,周二A股市场出现了小幅休整的态势。不过,个股行情却渐趋活跃,尤其是一些优质股的日K线图渐有上升通道的态势,比如说复星医药(600196.SH)、潍柴动力(000338.SZ)、爱建集团(600643.SH)等品种。看来,A股的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强化,这有利于A股的中长线走势。无处可逃,躲进优质成长股对于当前A股市场参与者的心态来说,渐有形成死结的态势。一方面是因为维稳资金的存在,A股是难以出现下降通道的,更不会大幅下跌的。所以,A股估值体系的并不便宜的特征难以有效改变。既如此,场外资金就不愿意大批量地进入到A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持股者也不愿意抛售股票。因为套现的资金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而且指数也不会大幅下跌,套现之后,也不可能以更低的价格轻松买回来。所以,只能死扛。更何况,持有股票,还有新股申购作为补贴,如此一来,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参与者的持股心态。如此一来,持股的,不愿意卖。持币的,不愿意买,死结由此形成。当然,那些嗅觉灵敏的市场参与者渐渐找到了破解死结的方案,那就是精选个股,既可以分享上市公司的成长红利,也可以享受到新股申购的补贴,所以,一些优质品种渐渐买力增强,从而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上升通道,比如说得益于基建投资力度加大,重卡销售回暖积极影响的潍柴动力,再比如说医药商业改革受益的复星医药等品种均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上升通道。有意思的是,它们对应的港股股价走势在近期也是相对强硬,说明港股与A股的互动、关联度越来越紧密。甚至有分析人士称,目前A股的情况渐渐与港股类似,从而有了A股港股化的猜测。那就是优质成长股渐渐走出了上升通道,从而给A股市场参与者破解死结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得益产业升级,A股优质股群体扩容这通道似乎有越来越宽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产业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比如说在芯片制造业方面,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下游需求的旺盛,以及资本市场提供资本的支撑,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挖国际大厂的墙角,有能力成批量、成团队地聘请国际大厂的技术骨干、技术队伍,所以,我国芯片制造的发展速度喜人,这其实也是中芯国际(00981.HK)、紫光国芯(002049.SZ)等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加速成长的背景。与此同时,在硬件制造业方面,也取得了令人兴奋的长足进步。比如说在手机领域,华为等品牌已经成为全球知名手机生产厂商。而在汽车制造领域,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的SUV汽车,也基本上由国产品牌的相关汽车制造商所垄断。而且,从家电自主品牌的崛起之路来看,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产业领域,可能会催生千亿市值的相关上市公司。因为格力电器(000651.SZ)的市值都超过了千亿元,那么,单位销售价格高达10万元乃至20万元的汽车产业领域,也应该出现市值超千亿元的相关个股,这无疑就为A股提供了新的优质股群体,进而有利于A股市场的长期发展。如果再考虑到中产阶层的崛起,追求品牌效应、休闲功能的消费升级,那么,在食品饮料、旅游等产业领域,也会出现业绩持续快速成长的优质股群体,这其实在贵州茅台(600519.SH)等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演变趋势以及相关股价走势中得到佐证。据此,的确可以推测,通过选择优质股,是可以化解目前市场参与者心中的死结的。故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可以积极跟踪优质股群体。只要有着相对确定的业绩成长或者未来有着积极乐观变化的个股,均有望得到存量资金的青睐,抱团取暖,必然会催生一批行走在上升通道的慢牛股。其中,长城汽车(601633.SH)、北部湾旅(603869.SH)、潍柴动力、涪陵电力(600452.SH)、西藏药业(600211.SH)、凯莱英(002821.SZ)、京东方A(000725.SZ)等品种可跟踪。
发表评论:
馆藏&31955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您(@)目前可用积分:333990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全流通问题是中国A股市场的死结
533 次点击
14:57:39 发布在
&&&&&&&&&&&&&&&&全流通问题是中国A股市场的死结&&&&&&&&&&&&&&&&&& 日 10:48:55 证券市场周刊   今年以来,H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上涨,与H股股票涨幅几乎翻番相比,A股市场的股票走出了完全相反的走势。同样是基于中国经济高增长和企业利润大幅提高,两个市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更有意思的是,在A股市场上如招商银行等股票再融资计划被诟病之时,法国巴黎百富勤近日却在香港市场成功配售了海螺水泥H股。近日,法国巴黎百富勤董事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陈兴动对《证券市场周刊》讲述了他对这种矛盾现象的看法。   海外投资者对H股进行价值重估   《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 您认为今年H股的一轮翻番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陈兴动: H股的上涨主要是投资者对H股的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其实中国在海外上市的股票开始是被高估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H股股价被大大高估。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增长很快,大家看好中国概念,海外认为只要是中国的股票就是好的,但随着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他们发现不能只去买一个概念,他们更多地去研究这些股票是不是有价值。结果他们发现中国股票有没完没了的政策风险。打个比方,外国人想吃中国菜,中国政府说,“好,那你们等着,我到厨房里去给你做菜,端什么你们就吃什么吧,反正都是好东西。”那外国人就会说,“不行啊,我要去厨房看看,我想知道你们给菜里放了什么,我要看看你在厨房里究竟怎么做,你如果不让我看厨房,我就不吃了。”等大家都明白,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有问题,一股独大,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的钱,企业管理层的不断变化,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等等,中国股票的价格就跌下来了,这些股票就不值那么多钱了。中国对能源、化工的需求非常大,但为什么中石化、中石油跟全球同类公司的股票相比却还是比较便宜,就是这些因素的作用。   但当这些股票折价到了一定程度,投资者就会觉得目前中国企业的股票价格被低估。随着去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满足了投资者对他们的期望,特别是在SARS时期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政治表现,让投资者更有信心。同时,全球经济回暖,中国赶上了全世界制造业重新布局的机会。而国内房地产、汽车、电子等行业蓬勃发展,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也在增长,这个增长幅度超过投资者期望,因此他们就会重估中国股票。   《周刊》: 那您认为现在的H股价位是合理的还是已经存在很大泡沫成分?   陈兴动: 说实话,我当时觉得香港国企股指数涨到3000点应该就不错了,可是它最高涨到了快4000点,现在还在点调整。最关键的原因是市场上有钱,资金能够把股票的价格保持在一个高点上。   其实每个市场都是在逐步摸索中发展的,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水平,所以在对H股重估时肯定会矫枉过正,“过正”多少谁也不知道,但是没人愿意在顶点到来之前把股票卖掉。还有就是,目前这种市场状态下,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中国股票,如果这笔钱锁定在中国股票上,那么卖掉这些股票的资金也没有其他可以投资的途径。所以尽管H股已经涨了很多,但是如果资金充裕,而投资其他领域又不会比投资H股能挣到更多钱,这些资金还会在这个市场寻找机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个预期使得很多投资者愿意将资金转换成以人民币为主的资产。换个角度看,人民币目前至少没有贬值的风险,也就是说已经形成了坚实的底部,所要考虑的只是上涨的空间有多大。   《周刊》: 目前,监管层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推出QDII(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是迟早的事,您也强调过,实施QDII机制或者容许红筹股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将为红筹股找到一个新的“价值参照系”,现在的H股是不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陈兴动: 这一轮上涨,更多的人只是把QDII看做推动H股上涨的炒作因素。QDII无非是把已经投资在H股的资金合法化,这部分资金不会太多,第一批也就是50亿-60亿元。QDII只是让这些资金更加透明一些。   《周刊》: 您觉得现在H股的价格是不是合理,接下来的走势会怎样?   陈兴动: 目前比较普遍的判断是,H股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是顶部了,在顶部持续多久还很难说,市场在找上涨或下跌的理由,调整也都是微调,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较多。我看不到H股大幅度下调的可能性,因为底部已经抬高了。现在中国股票是13-14倍的市盈率,那么市盈率在16倍的股票会往下调一点,但不会调回到以前9倍的市盈率。   H股股价合理是因为不存在全流通问题   《周刊》: 国内资本市场由于股权割裂问题,投资者谈再融资变色,认为再融资有利于非流通股股东,是一种加紧圈钱的行为,海外投资者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你们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陈兴动: 海外不存在这个问题。海外投资者没有不流通的概念。他们认为所有的股票都是全流通的,所以一开始投资者就是以整个市值来估价的。我们把H股拿到海外上市时,也不会说它的国有股部分是不流通的。   国外在对某只股票进行评估时,对这只股票值多少钱是按全流通的概念去计算的,所以股价比国内低,市盈率也比国内低。部分流通这个概念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但存量问题最终是要解决的。国内股价被人为地提高了,因为国有股不流通,所以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国外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供求是平衡的,这只股票买不到,买其他的,中国的买不到,买其他国家的。海外投资者一开始就有一个判断,中国股票有一个风险,因为这个风险股价要打折,中国股票现在部分流通,但总有一天会全部流通。因此他们不会不顾一切地把股价推高。   但他们也会看到,现在H股的股价和国内股价在向中间走,H股价上升,国内股价下跌,原来两者差别很大时,H股上升的空间就大,但现在差距逐步缩小,H股上涨的空间也在变小。   《周刊》: 我记得两年前采访您,您当时说你们公司为国内公司做海外路演时,有海外投资者说,市盈率在25倍以上的公司不要,有人说流通市值在5000万到1亿美元之下的公司不要等等,您觉得现在还是这样吗?海外投资者现在比较认可的市盈率是多少?   陈兴动 :以前海外有一种看法,就是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股票总是在跌,他们看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因此他们投资时就会很小心。他们会对股本规模、市盈率做一个界定,选25倍市盈率是因为全球的股票都是20-25倍。但现在,中国企业业绩明显提高,中国有些股票可能会有一个溢价,所以市盈率超过平均水平也会有投资者买。另外,市盈率不是衡量一个公司的惟一指标,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衡量指标,比如对基础设施行业来说,市盈率就不是很好的标准,市净率、或者现金流可能更重要。   现在,尽管投资者对中国H股进行了重新评估,但大多数市盈率还只有13-14倍,基本上是合理的。有些股票像中国电信,市盈率40多倍,中旅市盈率也不低,也会有人买,就是因为市盈率不是衡量所有行业的惟一标准。   《周刊》: 全流通问题的解决会不会使A股与H股股价相同?   陈兴动: 不一定。H股市场应该还会有一个折价,因为中国股票对外国投资者来说还会有一些风险,比如汇率风险、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风险、中国的政治风险,这些使得海外投资者会提高预期回报。比如国际市场预期回报是7%,但由于投资中国股票要承担更多风险,所以预期回报也会要高一些,比如加3个点到10%。如果预期回报低于这个比例,投资者就不会买。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预期回报越高,股价就要越低。   国内投资者不一样,他们只能投资A股市场,不能拿人民币去购买以美元或者港币计价的股票,除非资本项目下管制取消,即使如此,因为投资者结构问题,H股和A股股价还会有一个差价。比如新加坡有两个交易市场,A板给本国投资者投资,B板给外国投资者投资,很多时候B板股价比A板高,为什么呢?因为新加坡股票的投资风险很小,而本国的投资者又有限,因此B板的需求比A板大。   全流通问题阻挡了申请QFII的脚步   《周刊》: A股市场经历了几年大的调整,您认为目前的A股市场是否已经比较理性?   陈兴动: A股在全流通问题解决之前不会理性。它会向理性方向调整,非理性也在减少,但如果等待市场自己调整,资本市场很难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不解决全流通问题的中国市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有些人仍然会把这个市场当做投机的市场。   我认为中国A股股票里肯定有一些是值得买的,现在股价不算太高,而且业绩也很稳定,像宝钢、海螺水泥等。但是市场有一个铁律,就是绝对不要跟大势作对。中国有句话,叫形势大于人,就是当整个市场向下的时候,所有的股票都会倒下去。当然,有些不该垮下去的,最终肯定不会垮下去,但是作为一个投资者,能否经得起剧烈的震荡,有多少投资者能跟这些股票一起走过困难时期,如果走不过去,就只能出局了。   《周刊》: 我记得两年前你们做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报告开了国际投行对中国资本市场深入研究的先河,您当时说做这个报告是吃力不讨好,吃力是工作量太大,不讨好是时机未到。但实践证明,现在已经有9家QFII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我想肯定其中很多都看过你们的报告,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申请成为QFII,你们认为现在做这种研究时机是否已经到了?   陈兴动: 我们现在没有申请QFII,但并不代表我们以后不会。如果我现在拿QFII的钱进来,首先要问自己,“买什么”,你可能会告诉我,“买好股票啊”,“那什么是好股票”,“相对便宜的啊,”“什么算是相对便宜的”,“业绩稳定,有增长潜力,价格又不高的”。按这个标准最后可能找到10家,但这时候又会发现,首先这10家的价格已经不便宜了;第二,哪天全流通的方案出来,市场会有一个下跌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我能不能承受?覆巢之下,哪有完卵?在砸下来的过程中,所有股票都会先下跌,然后再分化,但在下跌的过程中,如果正好是我作为资金管理者要向股东做年度报告,那么账面上出现的亏损就无法向股东交待。   另外,虽然我们现在不是QFII,但不代表不可以投资中国股票,我们不买A股,可以买H股,先申请QFII,的确可以跟政府部门建立好的关系,可以更多地了解A股市场。但是,市场总是在变的,昨天参与进来的人可能没有什么工作可做,但今天参与进来可能就有很多工作可做。如果市场不变,先来者肯定有好处,但如果变化,后来者就不一定差。   据我所知,QFII申请的10亿美元额度中,投入A股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他的买了国债、可转债,还有相当多是现金。他们在很辛苦地挑选股票,但是他们明白,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就是全流通问题。中国A股市场的死结是全流通,关键是定价,这问题不解决,中国A股市场没法前进。   《周刊》: 那您认为全流通问题不解决,A股市场就没有机会吗?   陈兴动: 全流通问题现在不解决,市场难以昂头向上。病根没治之前是走不了多久的。全流通方案出来之前,没有人知道某只股票究竟该值多少钱。也许有的股票在全流通之后岿然不动,也有些可能会一直跌下去,但跌到很低的时候,有人不断卖出的同时有人会认为它到了可以买进的价格,最后这个股票还会重新定价,但那些一开始股价没怎么跌的股票,可能反而没有人要,配售不出去,融不到资,最后可能会破产,所以这些都要通过市场进行重新估值。   陈兴动简历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务院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1986年作为第一批中国中央政府年轻官员被派送到英国牛津大学。年先后在国家体改委生产体制司和宏观司参与有关企业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和政策推广。年,任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经济研究员。年任法国兴业高诚证券公司总经济师,1997年至今任法国巴黎百富勤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及总经济师。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晓晨资讯]
[无助股民]
[拒绝谎言10]
[动静聚散]
[马猴烧酒]
[说穿说透说清]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本版块主题总数:262539 / 帖子总数:2203200
今日论坛共发帖:1052 / 昨日发帖:2296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全流通问题是中国A股市场的死结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破译死结的8种方法-搜狐财经
--------------- &
破译死结的8种方法
时间:日20:57
【来源:《经理人》 】
【作者:黎冲森】
  死结的内在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如能理清其脉络,也就找到了破译它的密码
  当管理咨询死结出现后,合作双方该怎么办?TCL智能家电设计公司副总经理李劲认为,“双方应调整思路,明确各自职责、合作方式和内容。”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人士则表示:“通过双方沟通,把合理的留下,不合理的剔除。”但尽量避免管理咨询死结的出现,可以从管理咨询公司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有关“破译”方法。
  从企业层面说,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方法一:识破伪包装法
  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一般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和不少成功案例,并在业界有良好的口碑。因此在寻求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时,企业首先应该对其做一番考量。《打败“麦肯锡”》一书的作者王瑶把管理咨询公司的“伪包装”经典地归纳为“两夸两虚”,即夸大公司形象、夸大公司业绩、虚拟组织结构、虚拟公司团队。
  在夸大公司形象方面,管理咨询公司常把自己吹嘘成行业内顶尖或一流之类,俨然自己就是中国的麦肯锡,甚至比麦肯锡还麦肯锡。
  在夸大公司业绩方面,常用以下三板斧:一是化私为公。即把个人过去的咨询业绩说成是现在公司的成功案例,甚至还有职业经理人把自己以前就职过的企业当作自己新成立的咨询公司的案例。二是小中见大。即把小项目夸张成大项目,如本来只为某集团的某一方面或子公司做过咨询,结果对外说成给某集团做过咨询。甚至还有的采取“把大化小”策略,如给某集团做过咨询,而该集团有四家子公司,于是就说为五家企业做过咨询。三是无中生有。把根本没做过的项目说成自己做过,策略是以“替客户保密”为由,不便列出客户名称。还有就是把明明不成功的项目说成是成功的项目。
  在虚拟组织结构方面,本来公司规模很小,却设有战略咨询部、投资银行部、业务发展部、行政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客户服务部等等。
  在虚拟公司团队方面,如对外号称拥有上百人的咨询人员,并列出一大堆教授、专家名单,其实公司可能只有一二十个专职咨询顾问。企业可以从管理咨询公司的这些伪包装中去研判真伪,以避免贸然与之合作后出现不测。
  方法二:观察谈判法
  在与管理咨询公司谈判过程中,李劲认为,可以考察管理咨询公司的工作效率。企业在对管理咨询公司把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观察这些主要环节: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流程是否科学,是否拥有广泛的知识面,是否提出了创新性论点,是否在深入了解本企业,是否熟悉本行业,是否有类似的实践经验,是否是在现学现卖,甚至是否只是在外面“忽悠”行骗等等。通过对这些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出管理咨询公司的实力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的所需能力是否匹配,进而决定是否与其合作。同时在此过程中,企业还应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既不夸大管理咨询公司的能耐,也不漠视其价值。这样就把管理咨询死结规避在双方签约之前。
  方法三:研判方案法
  管理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方案后,企业可以对以下方面进行关切:
  一是方案是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晶。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汪霞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一个好的咨询方案是通过结合企业实际并深入企业调查后作出的。”因此,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之间是否形成过有效互动是关键。一个真正好的管理咨询方案的出台,离不开企业密切合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投入力度。只有企业自身积极融入其中,才能让管理咨询公司更多地深入企业肌体,诊断出企业的病机和病理,在企业的支持下不断加以修正,最后形成一个被企业认可而又是实际需要的管理咨询方案。
  二是方案是否真正切中了企业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企业本应关切而又忽视的重要东西,并提供了相应的原创性解决思路。
  三是方案可执行性有多大。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在咨询方案中常提供大量的解决模块,并提供了看似合理的理论和调研依据,其实它们常常华而不实、好看不中用。同时,还要看其执行程序是否合理。
  四是要对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在既有和可预测的企业内外环境条件下,这些风险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企业有没有能力与条件去规避这些风险?
  方法四:洞悉落实法
  在实施咨询方案时,企业可以洞察管理咨询公司的有关变化。上海交大昂立股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邓晖说:“管理咨询公司给企业开出方子后,往往执行力会滞后,使‘治疗’的过程与结果不匹配。”为此,上海昊科营销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许瑞和詹强提出了三点“注意”:
  一是双方各自或联合成立的项目执行小组是否融合。如果是联合项目小组,那要看项目小组成员组合是否合理,最好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如果是双方各自成立项目小组,那两者之间应是由不同的项目块面去对应不同的人,使项目组有机交融,犹如一个虚拟的法人组织,共同去保障项目高效运行。
  二是关注管理咨询公司派遣人员的变化。管理咨询公司谈判时,往往会派遣其最强阵容参与,但项目谈下后,就换一帮人马,甚至在服务执行过程中还经常调换人手,而这些人员的职业素质可能大打折扣。在服务过程中,其核心人员也可能忽隐忽现,或者只挂个职。当付款期要到时,其核心人员可能就露面了。同时要关注其派遣的项目总监的职业素质。由于双方在咨询信息上的不对称,因此项目总监的职业素质可能就决定着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是谨防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咨询服务“虎头蛇尾”。为客户持续产生价值是衡量管理咨询公司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不少管理咨询公司开始时还能释放“亮点”,但稍执行一段时间就光芒暗淡了,因为其往往服务流程和咨询体系涣散,不能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死结”也可能由此而生。
  方法五:谨防交易法
  企业在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中还要预防因“一锤子买卖”而造成“死结”不解。“一锤子买卖”是指企业和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作局限于某个具体管理咨询环节或企业的某个权宜的需求。这类合作往往时间色彩很重,但对外意图暧昧。比如,企业要做高层人事调整等,或管理咨询公司明知自不量力要伺机退出咨询服务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合作特征是各自心知肚明,但又有难言之隐。企业的心态是要“借刀杀人”;管理咨询公司的心态是“乘虚而入”,不赚白不赚。“一锤子买卖”其实对企业和管理咨询公司来说都是一种风险,因为企业有可能使变革半途而废、目的不遂,管理咨询公司也有可能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所以,双方最好不要把它当作一锤子交易去做,而是把合作当成一个过程进行运作。
  其实,作为合作当事双方之一的管理咨询公司,“死结”一旦形成,同样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管理咨询公司也需要找到预防“死结”出现的入手角度。
  方法六:弄懂意图法
  企业有病找管理咨询公司医治,但真正要完成“治”的过程,主动权在企业。如果企业只看不治,管理咨询公司再高明也将无可奈何。因此,搞懂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变革决心和行为意识是管理咨询公司从“死结”中解套的第一道关。
  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人士说:“通过深度和多层次的沟通,管理咨询公司要去了解行业,了解企业家,不能把模块拿出来就用,而应该把眼光放宽点。”
北京蔚蓝远景营销顾问机构总裁曾朝晖则提醒说:“合作前应对企业作充分了解,有把握才合作,否则付钱也不要干。”
  星际国际传播机构资深品牌营销顾问张兵武进一步分析:“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变化,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沟通机制容易导致双方沟通不畅。尤其与大企业的前期沟通比较麻烦,常常在与部门经理沟通了半天后才发现原来只属于他个人的观点,最后还得与他上面的领导重新沟通一遍。比如,我们曾与佛山一个做照明的企业谈合作,先与该公司的市场总监谈。其实他自有成见和想法,他的目的是想通过与我们交流看看自己的市场感觉如何,当然他对我们比较满意。接下来,我们与他的老板再讲了一遍,当然老板也比较满意。但最后还是没有合作成,因为那市场总监说:‘就是过不了我这关!’小企业好一点,其老板往往自己就冲锋陷阵。”
  其实,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决策层是否真有引进管理咨询服务的诚意与激情,而不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甚至三心二意,因为他们的意志力将决定企业变革的宽度与力度。没有他们明确的全力支持,管理咨询方案再在理,也只能是等着管理咨询公司把“死结”套在自己脖子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另一个“托辞”是,企业决策者轻易委任二线工作人员去应付这摊子事。这时管理咨询公司自己就要留个“心眼”以应付合作后的不测了。二是企业管理层(包括中高层管理者)是否对引进管理咨询服务达成了共识。因为要作出一个优秀的管理咨询方案或最终要使咨询方案得到有效执行,很大程度上都得仰仗他们,获得他们真心的支持与合作,否则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责难和陷阱。这就看管理咨询公司自己有没有优秀的沟通能力,能否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变革氛围。
  方法七:远离执行绳套法
  对管理咨询公司而言,企业是否拥有强有力的组织执行系统至关重要。曾朝晖说:“咨询结果好坏与企业执行配合力度息息相关。除了必要时修改方案外,企业应加强团队培训力度,提高执行力。”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咨询师李彤说:“企业常不按照设计方案去实施。其实,企业普遍不重视人力资源工作,而且有关管理平台也很落后。”
无锡蓝哥智洋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于斐更担忧地说:“好方案常得不到好的执行,或者执行力不够。”某咨询公司老总接受采访时甚至气愤地说:“某某公司里的那帮人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什么都做不了!”他的话中可能有相当的气话成分,但要是自己也遇上了这类客户,恐怕也难保不发出这类感叹,因为很多咨询公司的人都渴望自己成为“英雄”。
  本来要作出一个好的管理咨询方案就不容易,要是做了一个优秀的咨询方案又因客户没有强大的执行力而不能执行到位,这不仅对客户(企业)是一大损失,而且对管理咨询公司来说更是一大委屈,因为在外界看来,企业引进管理咨询服务后的成败在很大意义上都是管理咨询公司的能力因素所致。所以,自信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时最好先摸摸企业执行力的脉,以免自己“无缘无故”就踩上了“死结”的绳套。
  方法八:不含糊定位法
  管理咨询公司习惯给企业定位,却常常忽视给自身定位,由此也可能带来“死结”缠身。
  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人士指出:“管理咨询公司定位要清晰,是服务职能,不能把自己定位为行业制定者、管理者。”张兵武也认为:“国内咨询业还处于成长期,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对自己的定位都很模糊,还没有专业化,几乎是有业务就接。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相对比较明确,跟自己的专业相关的业务就接,不相关的就不接。从客户(企业)方面说,定位也很模糊。企业有时也不知道自己的病到底在哪里,只知道自己有病,不是从专业角度去认识和请进自己实际需要的咨询服务,如在品牌、战略等咨询方面,盲目找医生。企业往往会把业务都交给一个咨询公司去做,而不是分专业分别交给不同的专业咨询公司。其实,企业需要不同的服务就应去找不同的咨询公司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以免管理咨询公司给自己开出的药方只是‘安慰剂’。”
深圳市爱基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刘爱基补充说:“企业不能寄望于咨询公司为自己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具体问题千差万别,咨询公司没有能力一一做到,以免导致失望;也不要自始至终对咨询公司表示怀疑,因为这样,双方的合作也很难进行。”
  其实,这也是管理咨询公司缺乏专业基础和自信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的另一种常见情形是,为迎合企业需求,常常惟命是从,一味地迎合企业主或主管人的个人好恶,而不是从满足企业市场、品牌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这最终既贻误了企业发展,也伤害了咨询公司自己。所以,咨询公司的服务观念也有待转变。
  附文:
  死结的“变异”
  双方合作时间长了该不该换?这也是一个不可回避和忽视的选题。其实,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时间长了也可能出现问题。于斐接受采访时指出,企业由此可能会加重依赖思想,抱着等、靠、要的心态,缺乏主观能动性,一旦出现问题,自己不是想着怎样去解决,怎样防患于未然,而是一味地推卸责任。为此,张兵武说:“双方矛盾可能会激化。咨询公司不想再服务这个客户,客户也会有其他选择的意向。客户可能会认为,咨询公司为自己服务久了,也会像自己一样麻木,所以需要再从外界吸取新的理念、想法。这对咨询公司来说是个压力,但这不是完全负面的矛盾。”因此,咨询公司或企业一旦遇上这类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断。(责任编辑:丁潇)
共找到 127911
个相关新闻.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11/03 10:28)·(11/10 13:18)·(12/13 20:43)·(04/10 14:31)·(07/19 11:55)
精品专题推荐
&精彩生活&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秋天不回来
频道精彩推荐
城里的月光
···········
财经专题推荐
·&&·&·&·&&
24小时点击排行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前股票市场趋势展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