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互联网需要具备的建筑市场经营应具备的观念有哪些

长期以来建筑业主要沿用拼人力拼设备拼资源的传统经营方式管理观念陈旧技术含量较低高端市场占有率不高
长期以来山东省建筑业主要沿用拼人力拼设备拼资源的传统经营方式管理观念陈旧技术含量较低高端市场占有率不高这句话有错吗
10-01-10 &匿名提问
您好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物业的价值不但取决于座落位置、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室内外装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配备设备的品质性能、系统结构和运行状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入,物业对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事实上,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归纳其功效与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系到声誉和生存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社会声誉乃至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物业设施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人们能安心方便地生活和工作,企业被认可,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竞争力得以加强,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反之,如果一些设备经常处于性能不良或停机待修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物业的功能发挥,降低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社会声誉。甚至无法再取得人们的承认,丢掉市场,丧失生存的根本条件。
 (二)关系到服务的成本和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设备管理对服务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外,还有设备的投资效果、停工损失、维修费用、能源和材料消耗等。
 加强维护保养,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节省维修费用和减少停工损失。
 树立经济运行的意识,注意节约运行中的能耗费用、操作费用,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来减少日常机物料的使用量,杜绝“跑、冒、滴、漏”等缺陷,以减少相关费用开支,使设备一直处于最佳、最经济的运行状态。
 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遍使用,设备所占资金在固定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显然,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设法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而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无疑是关键。具体说,就是取决于设备经济管理的一系列环节是否达到最佳水平。
 (三)关系到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
 若设备的可靠性低,管理不善,在运行中发生意外,不仅破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同时也使国家和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家庭带来不幸。
 若设备陈旧落后,排放有害物质或噪声超标,就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成为社会公害。
 因此,保证安全生产,消除环境污染,有效地预防设备和人身事故及社会公害,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课题。
 物业管理企业的迅猛发展,物业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在迅速上升,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物业管理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筹码。为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而先进的设备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根本保证。 二、设备管理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良好的设备管理要做到:
 (一)建立先进的设备管理体制
 1、按物业管理企业的规模、考虑用设备的数量、复杂程度和设备集中程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检修人员的技术力量和组织形式,结合企业的特性、功能及工作特点(运行班次、有无假日)等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设置设备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力求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先进性。
 2、设备管理负责人必须熟悉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例;必须熟悉设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3、加强设备管理体系的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培训,对操作人员实行使用维护培训,对检修人员实行技能培训,并把各项培训工作列入设备管理工作计划中。
 (二)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的物业管理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2、设备基础资料管理制度。
 3、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制度。
 4、设备检修制度。
 5、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6、培训教育制度。
 7、特殊设备管理及应急制度。
 8、各类机房、变配电房的出入登记制度等。
 (三)做好设备管理的基础资料工作
 基础资料工作是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基础资料必须正确齐全。利用现代手段,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使基础资料电子化、网络化,活化其作用。
 设备的基础资料包括:
 1、设备的原始档案: ①基本技术参数和设备价格;②质量合格证书;③使用安装说明书;④验收资料;⑤安装调试及验收记录;⑥出厂、安装、使用的日期。  2、设备卡片及设备台帐。
 设备卡片将所有设备按系统或部门、场所编号。一台设备有一张设备卡片,设备卡片上登记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基本技术参数、设备价格、制造厂商、使用部门、安装场所、使用日期等。
 按编号将设备卡片汇集进行统一登记,形成一本企业的设备台帐,从而反映全部设备的基本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3、设备技术登记簿
 设备从一开始到报废的全过程。包括计算、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报废,均应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每台设备建立一本设备技术登记簿,它是设备的档案材料。设备技术登录簿中有:
 ①设备概况:即设备台帐上的资料;②设计参数和条件、技术标准及简图;③设备运行状况;④备品配件;⑤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情况;⑥设备大中修记录(包括时间、费用、人员);⑦润滑卡;⑧设备事故记录;⑨更新改造及移装记录;⑩报废记录。
 设备技术登录应及时准确齐全,应反映该台设备的真实情况,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4、设备系统资料。
 物业设备都是组成系统才发挥作用的。例如中央空调系统由冷水机组、冷却泵、冷冻泵、空调末端设备、冷却塔、管道、阀门、电控设备及监控调节装置等一系列设备组成,任何一种设备或传导设施发生故障,系统都不能正常制冷。
 因此,除了设备单机资料的管理之外,对系统的资料管理也必须加以重视。系统的资料包括:
 ①竣工图:在施工时原则上应该按施工图施工,但在实际施工时往往会碰到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变动,把变动的地方在施工图上随时表注或记录下来,尤其是管道及阀门安装的规格、位置、标高及走向等。如果在施工时没有把变动的地方表注或记录下来,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施工结束,把施工中变动的地方全部用图重新表示出来,这样的图纸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竣工图。竣工图应由资料室及管理设备部门保管。
 ②系统图:竣工图是整个物业或整个层面的布置图,在竣工图上各类管线密密麻麻,纵横交错,非常复杂,不熟悉的人员一时也很难查阅清楚,系统图就是把各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也称分系统),子系统中可以用文字对系统的结构原理、运作过程及一些重要部件的具体位置等作比较详细的说明,表示方法灵活直观、图文并茂、使人一目了然,可以很快解决问题。系统图也是对员工培训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教材。 参考物业管理网a href=&www.gywygl/6/9853.html& target=&_blank&www.gywygl/6/9853.html/a  (四)设备管理目标
 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现有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这是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检修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设备技术性能的发挥、使用寿命的长短,固然同设备的先天条件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后天条件,即设备管理的好坏。如果一台设备能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修理,就能保持设备的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降低设备的有效利用率,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引起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的损坏或报废。
 1、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根据统计,设备事故大多是由于操作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由于操作使用不当,没有正确的维护保养,设备必然容易陈旧老化,设备的故障及检修也逐步趋向频繁,花费在排除故障及计划外检修(抢修)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越来越少,设备停机或无效工作时间来越多,势必会大大降低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但是不能任意削减必要的维护保养时间来提高有效利用率,也不能任意加大设备的运载能力,使设备长时期超负荷运行,这样“拼设备”势必加剧设备的损坏直至报废。
 2、设备的完好率:
   设备的完好与否是通过检查来评定的。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不同,评定的标准也不同。一般的完好标准为:
 ①零部件完整齐全、符合质量要求及安全要求;
 ②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功能达到规定要求;
 ③设备技术资料及运转记录齐全;
 ④设备整洁,无跑冒滴漏现象;
 ⑤防冻、保温、防腐等措施完整有效。
 评定为不完好的设备,应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经过维护、维修,消除不完好因素,升级为完好设备。
 如果经过维修,仍无法达到完好的设备,应该加以改造或者报废处理,不能使其长期处于不完好状态。
 (五)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做到专业管理同全员管理相结合
 越是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越应注意对员工的培训、教育。
 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应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管理业务水平的人才。但是单纯依靠少数专职设备管理人员来管好企业的所有设备是不可能的,还应该发动企业全体员工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共同用好管好所管辖区域内的所有设备。因此,对操作使用设备的人员要加以培训教育,要求操作使用人员懂设备的用途、结构、原理、技术性能、使用要点、维护方法、故障的排除及报告等基本知识,教育大家正确使用设备、爱护设备。最后应该做到操作人员会检修设备、维修人员会操作设备,并要求只有取得了国家考核颁布的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实现设备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现代化设备带来的新问题
 现代化设备在各类物业管理企业的大量使用,使物业管理企业在服务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1、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可以获得高效率和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故障损失大、磨损腐蚀加快、严重污染环境和能源资源消耗大等。
 2、设备的投资和使用维护费用大量增加,迫切要求注重设备与设备管理的经济效果。
 3、现代化设备技术综合性强,全过程环节多,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管理,确保服务体系的优化运转。
 4、使用现代化设备,岗位分工较细,经常是单工序操作,设备结构复杂,人的感官能力难以适应。因此,要求加强人机关系的研究,以保证人与设备的协调。
 (二)传统设备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面对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维修型设备管理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1、传统设备的大量工作集中在维修阶段,而较少注意设备全过程的管理。设备维修的目的是为保障服务的单一设备修复,本质是静态管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只能是“复制古董”。因此,不能适应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系统管理的要求。
 2、传统设备管理不能保证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制造与使用分家,前半生管理与后半生管理脱节。因此,不利于有效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新问题。
 3、传统设备管理在技术、经济、组织三者关系方面,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同时对组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4、传统设备管理仍然停留在单纯配角服务的阶段。在企业转变为以经营为中心的情况下,不能为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及时提供技术、经济保证。
 5、传统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参加,没有把同设备有关的部门、人员组织协调起来,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传统设备管理存在局限性,它己不能适应和满足在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形势下,管理好现代化设备的客观要求。
 四、设备管理的内容
 (一)设备管理的范围
 设备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处于运动状态,分别表现为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种状态。设备的物质运动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而产生磨损、疲劳、腐蚀和老化等性能劣化,因而需要修复、改造和更换,甚至报废处理。设备的价值运动是指设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的资金转化,即将设备原有价值和维持费用通过提取折旧和记入服务费用,逐步转移到服务的成本中去,从而导致设备净值不断下降的过程。两种形态形成设备的两种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因此设备综合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技术管理,而且包括经济管理。
 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一般又分为前半生和后半生两个阶段。研究、设计、试制至制造称为设备的前半生;选购、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至报废称为设备的后半生。因此,设备综合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前半生管理,而且包括后半生管理。但是,在目前条件下,设备的前后半生管理多数分属制造厂家和用户两个单位,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很难知晓和管理设备的前半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技术标准和制造规范的不断完善,以及物业管理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最终会实现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一生的目标。
 设备的后半生管理,习惯上又分为设备投产使用前的前期管理和使用后的后期管理两个阶段。前期管理抓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物业管理企业早期介入前期管理工作,这将为后期管理工作和向业主(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后期管理工作抓从设备运行到报废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它是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
 设备管理围绕设备的两种运动状态和整个寿命周期,具体开展以下各项工作。
 (1)组织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展开,组织机构的建立及人员培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贯彻和实施。
 (2)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选型、采购、定货、安装、调试、使用初期管理及信息反馈等。
 (3)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包括设备资产的验收、编号、移装、调拨、租借、封存、报废以及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等。
 (4)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包括设备使用制度、操作维护规程的制定,日常维护与定期维护、组织维护检查评比及润滑管理等。
 (5)设备修理管理包括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修理工艺的设计和新技术的采用,修前技术、生产准备,修理技术文件、工作定额的制定以及备品配件管理等。
 (6)设备状态管理包括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标准的制定,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状态监测、诊断,设备的故障和事故管理等。
 (7)设备技术改造与更新管理包括技术改造、更新项目的确定和计划的编制、改造、更新的组织和实施。
 (8)动力设备(管网)管理包括安全运行、维护检查和供能管网管理等。
 (9)设备经济管理包括设备投资、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用、改造更新资金管理等。
 (10)设备信息系统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的分类和处理,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等。
 五、做好设备管理现代化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归根结底是设备管理思想、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制约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瓶颈。积极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对设备有效地进行综合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达到设备管理现代化是物业管理企业解决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领导必须重视,尽快完善本企业的设备管理体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进一步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开辟道路。
 (一)树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思想
 设备管理现代化首先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即树立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明确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使它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形成有机的结合。运用系统管理理论,改变过去孤立地看待设备管理的观念,做到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完善设备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
 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改革设备管理与维修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与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相适应的全员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专群结合的班组设备管理。健全设备前期管理、状态维修、改造更新和奖惩制度,以适应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三)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
 推广应用设备诊断技术,从状态维修向预知维修发展;应用ABC分类法提高备件管理水平;应用网络技术组织关键设备大修理工作,达到缩短修理工期和维修费用、资源优化的目的,以提高设备寿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经济性。
 (四)使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工具
 根据需要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工具,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应用电子计算机提高设备信息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设备诊断仪器对连续运行的精、大、稀、关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在设备修理中采用各种精密检测器具以提高修理精度等。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经济日益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加速了资金、技术、商品和人才的国际流动。世界经济正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轨,产业结构正向高增值型与知识集约型转变。我国的物管行业要顺应潮流,尽快适应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结合国家和各物管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和方法加以消化和吸收,使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同国际接轨,以适应市场竞争激烈的要求。大力推行现代设备管理,积极学习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考物业管理网a href=&www.gywygl/6/4015.html& target=&_blank&www.gywygl/6/4015.html/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河北省建设厅:河北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
  多年来,河北建筑业在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筑业已经成为河北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河北省建筑业概况  河北省是建筑业大省,共有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4340个(其中金属门窗、起重设备、电梯企业462个;市政企业284个),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342家(其中市政企业102家),占总数7.9%集体所有制企业380家(其中市政企业24家),占总数的8.8%;私营企业53家,占总数的1.2%;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3408家(其中市政企业158家),占总数的78.5%外商(含港澳台)投资企业30家,占总数的0.7%;个体企业14家,占总数的0.3%;其它企业113家,占总数的2.6%。2003年,建筑业年平均从业人数150万人,建筑业总产值1023亿元。勘察、设计企业529个,年产值12.45亿元。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可以满足各种大型工业、交通等专业及民用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国务院关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建筑业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产业规模、结构、所有制形式、生产布局、市场管理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一)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  建筑业2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省建筑业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得到迅速提升,“九五”期间达到高峰,完成产值、增加值、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排位全国前十名。到目前,产业规模增长10倍以上,建筑市场拓展到20个省市、自治区,外出施工人数51.8万人次,部分企业开拓了亚洲、中东和非洲建筑市场,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完成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3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24亿元,占全省GDP的6.16%,全社会从业人数24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7.2%,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做出了贡献。  (二)建筑业改革逐步深化  自1996年开始,我省始终重视建筑业的改革工作,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按照中央和省的改革政策,指导全行业的企业改革。在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相继制订了一系列企业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加快改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到2003年底,全省集体所有制和国有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工作,国有大型建筑业企业改制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截止目前,尚未改制企业526家,其中国有222家,集体304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2%和8.4%。企业改制和政策导向,推动了民营企业迅速健康发展,国有、集体建筑企业不再占行业主导地位,2003年,民营建筑企业完成产值708.0亿元,施工面积98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581万平方米,分别占全省总额的69.2%、76.6%和77.1%,成为建筑业的最重要产业构成。  (三)为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府公共服务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结合我省建筑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支持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全省建筑业实施“提质增速”、“走出去”和“科技兴业”三大战略。进一步进行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实行了规范统一的行政审批制度,建筑业资质管理更加公开化、标准化。建立资质审批绿色通道,对拓展外埠建筑市场的企业,及时办理。欢迎在外长期从事建筑业分包的队伍或个人,注册开办独立建筑企业,在许可的范围内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外资、外埠、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设立建筑业企业。对挂靠形成的国有、集体企业,允许解除挂靠关系转为民营企业,允许将原有的工程业绩、个人从业资格带入新立企业。开放建筑市场,促进队伍、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对企业和个人行为,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干预。加强调查研究,与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了《河北省建筑业发展战略研究》,指导我省建筑业发展工作。  (四)培育和完善建筑市场  为遏止建设领域腐败现象,为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发展环境,我省对建筑市场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治理整顿,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河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成立了建筑市场稽查队伍,加大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和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发展建筑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大力作好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认真开展建筑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根据建筑市场当前的新形势,我省经过积极努力,修改完善了《河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了《河北省建筑条例》,开始全面推行建筑市场的“工程量清单报价、低价中标和工程担保”三项制度,制定完善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对有形建筑市场发展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五)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  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建筑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以省长令颁发实施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机构,多次在国家的质量和安全检查中获得好评,我省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  为确保安全生产,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追究。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市政施工安全督导。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把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安全生产条件达标,大力开展工地文化创建活动。每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大力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完成建筑业企业安全资格年检,编制了《建设工程安全规程》,开展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宣传贯彻活动。2003年,全省共发生建设工程事故39起,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死亡人数46人,比上年下降4.2%,杜绝了特大恶性伤亡事故的发生。圆满完成了年度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和工作目标。  为确保工程质量,相继出台了加强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健全了质量管理制度。在行业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强力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编制了建筑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加强了重点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任务。定期组织了全省工程质量检查和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检查工作,对质量通病和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热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推动环境检测工作向前发展。加强了质监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质监工作规则,改进监督方式,建立巡查和定期报告制度。全面实行了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省辖市城区审查率100%,县(市)辖区施工图审查覆盖率达到92%,有效地保证了勘察设计质量,维护了公众安全和公共利益。  (六)工程建设标准化不断完善,工程造价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标准化和工程造价工作服务于工程建设需要,健全了全省的标准化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完善了相关法规。编制了大量的地方性标准和各种定额。编制发布了近百项项地方标准。积极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宣贯工作,完善了配套政策,及时提出了执行清单计价的原则,制定了做好现行造价制度与清单计价制度的配套衔接措施。开展了宣贯培训工作,对全省造价从业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完成了《河北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中建筑、装饰、安装、古建、市政综合基价等计价依据的编制和交底。制定了《河北省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工程造价的形成规则,工程量清单报价、评标正在成为招标投标评标的主要形式。  我省建筑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劳务企业发展缓慢,改制建制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历史原因造成拖欠工程款较为严重,已严重阻碍了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恶性竞争现象比较突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影响着行业健康发展。  三、今后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完成行业的改制建制工作。  目前,我省建筑业改制已进入攻坚阶段,按照中央及省的总体要求,以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为主,从战略上加速推进建筑业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改组国有企业,努力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要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取向,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全力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造,真正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全面完成全省改制任务。  (二)进一步加快行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按照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根据我省的特点,着力培育和壮大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劳务化发展,使龙头企业真正站起来,专业化、劳务化企业真正浮出来,即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规模经济优势和代表我省建筑业形象的大型集团公司,又发展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小公司,提高社会化协作水平。同时,以多元化经营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打破产业界限,在主营经济的依托下,向其他产业拓展;积极探索跨产业、跨地区发展的可能和优势,努力改变单一发展的传统模式。着力控制长线专业企业的发展,大力培育高附加值专业的企业。在供需平衡的前提下,重点培育高附加值专业企业,以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益,力求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加快开拓省外及国际市场的步伐,拓宽发展空间。  以优化发展环境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为动力,把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建筑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省内外和国际两个市场并举。首先,巩固和壮大京、津、沪、晋等已进入的建筑市场。充分利用原有优势,巩固和发展原有阵地,利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我省建筑业的发展,培育和造就一批整体素质高、竞争力强、工程质量硬、信誉好的特别能“战斗”的企业,以提高我省建筑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其次,以国家投资的态势和政策走向为指导,把重点放在投资规模大、运行秩序好的市场上,有选择地在大西北建立我省的建筑队伍管理处,实施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发大西北市场。第三,加速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对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应着眼于两方面,即国外的国际市场和国内的国际市场,后者是指外商投资中国的建筑市场。为此,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市场的特点、趋势和潜力,采取可行的措施占领市场。以提高现有国际建筑市场覆盖面为基础,着力扶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建筑企业,尽快跻身国际承包市场,提高全省建筑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实力和占有份额;第四,充分利用国家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导向,发展我省建筑业具有对外经营权和劳务输出权的企业,采取不同方式加速进入国际工程承包的领域;第五,加速培育懂技术、熟悉国际金融、国际经济、适应国际工程承包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对外工程承包骨干队伍,推进建筑业向国际建筑市场的转移;第六,着力开展银企或企企合作,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改善企业的资金和竞争状况。  (四)完善的市场运行体制,为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建立健全完善的建筑市场运行体系,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要以两法一条例规范建筑市场的主体行为,把投资方、承包方、中介方都纳入市场监督和管理范围。要规范建筑市场准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管改进理方式、创新监管手段、简少行政审批环节,放宽进入市场门槛,加大依法监督管理市场的力度。进一步调整和简化建筑业各类资质的分类分级标准。积极培育工程承发包二级市场,把总包活动(二级市场)纳入交易中心管理,建立健全市场规则,为专业、劳务公司创造合法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和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标程序和方法,推行招标代理制度,建立起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和运行规则;完善有形建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有形建筑市场在规范工程承发包交易中的作用。完善建筑市场价格体制改革工作,使建筑产品的价格反映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企业技术、管理,装备水平以及工作效益和实际消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推行三项制度的建设,最大限度减少拖欠工程款的现象。  (五)加快科技兴业的发展,提高建筑业企业整体素质。  加大科技兴业战略的实施力度,用先进的技术和方式,代替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意识。积极与国内外先进施工企业、高校、设计、科研机构建立以课题、攻关项目为纽带的科研联合体,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要率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研究开发先进的施工技术,形成以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具有现代意识和战略决策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员。逐步建立我省对建筑业从业人员强制培训制度,提高作业层素质。建立公开、平等、竞争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和落实各项人才激励政策。  (六)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全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快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化“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建立巡查制度,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结构、功能、环境综合质量。健全项目法人、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政府监督管理各司其职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并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责任,突出抓好住宅工程质量和国家、省重点工程,消除质量通病。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七)加强廉政建设,加大立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业与以德治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建筑业的各项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快廉政建设法制化步伐,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弘扬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业管理机制。  (八)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  各级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把建筑业提到支柱产业的高度来分析研究,并以此谋化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既是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也是发展生产、带动和影响其他行业的重要产业部门。建筑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富裕人口的就业问题,对致富家乡、推进城市化进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其它相关产业也有拉动作用,包括建材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房地产业等;第三,高效、优势的房地产商品可刺激居民对建筑产品的需求增长;第四,还可促进社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增长。所以各级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和关心建筑业的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认识实现建筑业大省向建筑业强省跨进的重要意义。把建筑业的发展目标纳入全省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来扶持。以国务院和省政府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问题为契机,尽快研究制定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建筑业发展的拖欠工程款问题,使建筑业发展走上良性轨道。要逐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原有的按隶属关系、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实施以市场为基础,以立法为依托,以政策协调为手段,通过统一的行业管理,对建筑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组织、管理和服务。全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其加速发展,提高全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巩固和发展建筑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实现建筑业大省向强省迈进的目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事量化需要具备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