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告和数字渠道哪个更受中国全渠道时代消费者特征信赖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品牌们看过来,你的广告投放对了吗?
来源:作者:刘晓颖
尽管广告媒介不断细分,但线上广告渠道的丰富并未削弱传统(线下)付费广告渠道的信赖度。”  尽管广告媒介不断细分,但线上广告渠道的丰富并未削弱传统(线下)付费广告渠道的信赖度。
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普遍认为触达、共鸣、反应是构成成功广告营销活动最重要的三大要素。触达目标受众,确保广告积极地引发受众共鸣,进而获得预期的消费者行动。听起来很简单,但尼尔森最近的一项全球广告信任度调查有了惊人的发现。
  “尽管广告主们已经开始关注线上消费者,但是约有三分之一的线上广告项目未能发挥作用。这些推广并没有提高品牌认知度,也没能引发任何购买意愿的提升。”尼尔森中国营销优化副总裁Del Levin说。
  尼尔森的这份调查征询了来自60个国家的30000名受访者关于他们对19类广告媒介的看法,包括付费媒体,赢得媒体和自有媒体。
  结果显示,在中国最可信的广告形式直接来源于消费者所了解且信赖的人。超过八成(8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于来自于朋友和家人的推荐完全或者一定程度上信赖。
  信赖不仅限于对那些处在内部人际圈的人。事实上,70%的受访者信赖编辑的内容,例如报纸文章。同时超过三分之二(68%)的受访者反映,他们相信消费者发布在网络中的观点。上述两种形式在值得信赖的广告媒介中排名分别为第三和第四。
  “口碑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网络传播,其在实现有效触达方面具有诸多优势。”Levin如是说,“但是很少有品牌能够掌握口碑营销技巧,成功的口碑营销可以很快造成病毒式传播。尽管那些热情的品牌推广者可以强化传达品牌信息,但品牌商还是需要给他们一个讲故事的理由。将消费者与品牌间的关系由单向销售发展为双向沟通。品牌商需要保持透明和值得信赖。”
  尽管广告媒介不断细分,但线上广告渠道的丰富并未削弱传统(线下)付费广告渠道的信赖度。
  电视,报纸和杂志依旧是最受信赖的广告渠道。三分之二(66%)的中国受访者对电视广告完全信赖或部分信赖,杂志和报纸略低,信赖度达到61%和59%。
  “数字广告能够带来许多好处,例如精准的广告投放,在投放过程中的实时改善以及更多的创意选择,同时我们看到受众对于数字与传统广告媒介的信赖度都很高。因此,营销者应该考虑结合线上线下广告渠道以获得最好的投资回报。”Levin说。
  成功的营销推广需要选择正确的媒介渠道,传达正确的品牌信息。尼尔森消费者脑神经科学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的广告往往在注意力、长期记忆转化以及情感互动三个维度方面得分较高。
  营销者如何让广告在这三个方面表现突出?关键的因素就是知道如何将受众与最能使其产生共鸣的信息联系起来。
  以健康为主题的广告最能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共鸣,半数的受访者在调查中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健康和安全是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头等大事,因此该类广告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不足为奇。而描绘现实生活情境的广告是第二有影响力的。43%的受访者表示与这类广告能够产生共鸣。尼尔森脑神经科学对消费者学习和记忆方面的研究显示,采用家庭相关主题的广告能够极其有效地形成记忆。
  “一流广告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与消费者关联度高,故事简介节奏感强,能够创造情感联结。”Levin说,“这些特征为创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但并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健康是许多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然而西方消费者则将幽默性作为有效广告的必要条件。”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邓攀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两国数字广告消费者5大不同_传漾科技
两国数字广告消费者5大不同
作者:Adsame&&&&&&&时间:
对于多数企业的发展,&走出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在新媒体广告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应深度思考其新媒体数字战略布局,尤其是海外市场。该使用哪些渠道战略来确保信息精准传递至目标客户,进而创造增值服务?如何架构其社交媒体营销战略?如何在多屏幕上传递高质量内容并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今天,我们为你解读《中国媒体消费者调研》,一起了解中美两国消费者在数字广告的用户画像。趋势总结如下:在广告方面,朋友或熟人推荐最能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美皆然。对于在线广告,视频前贴片和社交媒体广告效果最好,搜索引擎、网游以及应用下载广告则效果不佳。在移动端,若是能获取免费内容以及精准投放,则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愿意接收手机广告推送。1、中美消费者最受口碑营销影响,美国看淡传统广告价值美国消费者最易受到熟人推荐和电视广告的影响;而中国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时,则最容易受到熟人推荐和网络陌生人评价的影响。电视、报刊和影院广告对中美消费者的影响仍较高,传统广告余威犹存。在自媒体时代,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广告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口碑传播者。消费者在购买决策环节,趋于主动搜索口碑评价,广告主在把控品牌形象和影响消费者决策上日趋被动。对于广告主来说,当务之急是化被动为主动,引导消费者变成品牌代言人并利用社会化媒体渠道提升品牌触及率。有三种手段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第一,利用UGC(用户生产内容)社群和社交化电商网站中KOL(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塑造和传播品牌口碑。第二,采取奖励机制,激发消费者对于品牌和产品的评价、晒单、分享的欲望。第三,优化品牌的网站和社交媒体主页,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量身定制原生广告,硬广告和软推送并重。尽管传统媒体势微,但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涵化功能不会顷刻瓦解,因此广告主不应顾此失彼,针对电视和报刊受众投放合适的广告仍能创造价值。2、美国消费者偏好静态广告,中国消费者则相反在所有在线广告类型中,对美国消费者影响力最大的是竞价搜索引擎广告(43%)和条幅广告 (38%)。而对中国消费者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影响力最大的是视频前贴片广告(43%),其次是社交媒体广告 (33%)。对中美消费者影响力最弱的在线广告类型则分别是应用下载广告和弹窗广告。可见,形式突兀且具有干扰性的广告最不受欢迎。新媒体时代,在线广告投放数量激增,渠道众多,然而并非每种在线广告类型都能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广告主若用心规划线上广告的投放渠道,则营销成本增加的同时也造成媒体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制定线上投放策略时,首先,应整体上了解广告受众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偏好。其次,要让广告的形式和内容渗透进受众的线上活动中,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高度活跃的社交网络给社交媒体原生广告、交互式场景应用广告等新型广告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值得广告主和广告商思考的是,如何对受众的社交需求和表达诉求加以利用,引导消费者通过评论、转发、跟帖、晒单等活动为品牌发声。广告代理商可通过深度大数据挖掘,优化视频前贴片广告的投放规模和形式,帮助广告主提升目标消费者触及率。针对在线视频节目的内容量身定制和针对收视人群的兴趣偏好精准推送的前贴片广告已经成趋势。3、相比美国,精准广告更易被中国大众接纳和美国观众相比,中国观众对个人隐私的敏感度较低,有接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愿意在网上提交个人信息以获取更具个人针对性的广告。尽管中国观众对线上个人信息的收集相对宽容,但事实上大部分消费者仍然对信息安全有所担心。高达86%的受访者表示在网上提交个人信息给自己带来了身份会被盗用的担忧。广告公司通过自建数字平台或并购数字广告代理商向精准广告领域进军时,需要在用户隐私和商业价值之间找到的平衡点。随着受众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广告商在开发数据挖掘技术的同时,需在数据安全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在众多的数据当中,如何处理数据&噪音&以提高质量将会比数据算法的本身更加重要,特别是在中国大量的噪声可能对数据分析的结果产生偏差,因此数据前期处理将是数据处理领域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之一。4、广告短小精悍更能吸睛,视频前后贴片广告时长更易被接纳调查显示,大部分受众能够接受的广告时长在 10 秒以内,而超过 30 秒的广告无论是何种类型都无法让大多数受众所接受。可见,短小精悍的广告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在各类广告中,受众对视频前贴片与后贴片广告能够接纳的时长更长。对于广告主和广告商来说,不妨整合各投放渠道的特点,环环相扣,创造与目标用户深度交流的机制。比如,在社交媒体上以 10 秒互动广告为吸睛噱头,吸引感兴趣的受众主动在视频网站上观看完整版广告或微电影,甚至设计互动机制,让受众参与品牌故事的创作过程。5、尽管手机广告更具干扰性,但若能获取免费内容则可接收调查显示,多达 83%的受众认为手机广告比电视、电脑广告更具干扰性,但为了获取免费内容资源,76%的受众仍然愿意做出妥协,收看手机广告。尽管八成用户对手机广告持排斥态度,但是近六成受众表示愿意接受基于定位的广告。对广告主来说,手机广告受众基础庞大、触达率高,成本低廉、性价比高,然而过去受制于手机屏幕相对较小、展示空间有限以及用户对手机的主观控制力强,手机广告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开掘。直到移动类社交 APP 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微博广告、朋友圈广告等原生广告与其载体融合,其价值将不再以广告尺寸和展示空间计算,在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创意和内容相关性将成为重点,藉此将品牌理念和广告内容加以融合。原生广告利用其后台的数据挖掘和前台展现的创意和内容相关性,可以为用户提供价值,激发用户的参与 并提升广告主营销效果,带动媒体营销价值的升级并增强媒体变现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不断拓展,移动广告将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平板广告,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运动腕带等都将成为移动广告的媒介。总结1. 传统广告将着重整合营销,在中美两国,朋友熟人推荐均为最能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电视广告是最&有力&的传统广告之一,但在碎片化媒介环境之下,受众看电视广告难以专注,整合营销传播势在必行。2. 线上投放渠道应有侧重,视频前贴片和社交媒体广告效果最佳,搜索引擎、网游以及应用下载广告则效果低落,精准广告更易被中国大众所接纳,有助于推进程序化购买广告展示的增长。3. 移动端广告须让利给用户,尽管会对消费者造成干扰,然而若是能获取免费内容,以及精准投放,则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愿意接收手机广告推送。(传漾转自全球互联网广告营销方案提供商)
Copyright (C)
Adsame Networks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期。而这样的变革也预示着将为前瞻性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数字化交互的广泛应用也让消费者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拥抱新的生活方式。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无处不在的大数据,如何得心应手地利用瞬息万变的数据淘金亦变得尤为重要。在纷扰复杂的消费市场,要做到深入、持续地了解消费者绝非易事。只有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把握并紧密联系消费者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独占先机。 尼尔森中国消费者360论坛再接再厉,广聚行业精英,力邀产业先驱,用深刻的洞察和新锐的想法为您揭开消费者购买力背后的奥义,揭示如何释放中国消费潜力,在“互联网+”时代拔得头筹,抢占先机。消费市场瞬息万变,如何方能大浪淘沙始到金?一切尽在,尼尔森中国消费者360论坛。 2015年9月8日,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尼尔森期待与您携手,用智慧引领未来发展。市场风云变化,抢占先机舍我其谁尼尔森中国消费者360论坛高手如云武林席位转瞬即逝特别推出#早鸟票#让您无论在哪都尊享先机 #早鸟票#优惠预定或两人以上团队购买每人每券优惠价1000元 今起至7月31日倒计时8天#早鸟票#欲购从速时不待我,阅读原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前往购买早鸟票或查询更多信息论坛详情请访问: 尼尔森中国消费者360论坛
或联系: Ella.操作指引:分享本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查看历史文章,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帐号-查看历史消息订阅微信: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帐号搜索微信账号,Nielsen_China扫描二维码其他渠道获取尼尔森洞察:尼尔森官方微博:尼尔森市场研究尼尔森官方网站: 尼尔森市场研究(Nielsen_China)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Nielsen_China关注尼尔森市场研究,即时获得前沿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资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Nielsen_China关注尼尔森市场研究,即时获得前沿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资讯&&&&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如何在中国进行广告投放:驱动广告信任度与实际购买力 - 推酷
如何在中国进行广告投放:驱动广告信任度与实际购买力
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普遍认为触达、共鸣、反应是构成成功广告营销活动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如今广告形式日渐多样,投放平台众多。能否有效触达目标受众,确保广告积极地引发受众共鸣,进而获得预期的消费者行动,成为广告主们制定广告投放策略的关键。
近期,尼尔森就围绕广告媒介信任度开展了一项全球调查,该调查征询了来自60个国家的30000名受访者关于他们对19类广告媒介的看法,包括付费媒体,赢得媒体和自有媒体。中国方面结果如何?一组数据告诉你!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权威平台让广告更值得信赖】
在中国最可信的广告形式直接来源于消费者所了解且信赖的人。超过八成(8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于来自于朋友和家人的推荐完全或者一定程度上信赖。然而信赖不仅限于对那些处在内部人际圈的人。事实上,70%的受访者信赖编辑的内容如报纸文章。同时超过三分之二(68%)的受访者反映他们相信消费者发布在网络中的观点。上述两种形式分别是在值得信赖的广告媒介中排名分别为第三和第四。
网络自媒体也是中国消费者最受信赖的广告形式之一。实际上,品牌网站在所有广告渠道中信赖度排名第二,有8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完全信任或部分信任这些网站。另外,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7%)对订阅邮件中所传递的信息表示信任。
【数字渠道发展迅猛, 传统广告信赖度依然很高】
尽管广告媒介不断细分,但线上广告渠道的丰富并未削弱传统(线下)付费广告渠道的信赖度。电视,报纸和杂志依旧是最受信赖的广告渠道。三分之二(66%)的中国受访者对电视广告完全信赖或部分信赖,杂志和报纸略低,信赖度达到61%和59%。
至于线上和手机付费广告,超过半数的中国受访者表示能够完全相信或部分相信网络视频广告(54%)和手机广告(53%)。但对于社交平台广告、网络横幅广告和搜索引擎的广告信赖度则稍逊一筹,分别为49%,47%和46%。另有超过四成受访者(43%)表示信赖手机的短信广告。
【强调健康和调动情感的广告 往往更影响消费者】
成功的营销推广需要选择正确的媒介渠道,传达正确的品牌信息。尼尔森消费者脑神经科学研究结果显示: 成功的广告往往在注意力、长期记忆转化以及情感互动三个维度方面得分较高。 营销者如何让广告在这三个方面表现突出?关键的因素就是知道如何将受众与最能使其产生共鸣的信息联系起来。
以健康为主题的广告最能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共鸣,半数的受访者在调查中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健康和安全是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头等大事,因此该类广告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不足为奇。而描绘现实生活情境的广告是第二有影响力的。43%的受访者表示与这类广告能够产生共鸣。尼尔森脑神经科学对消费者学习和记忆方面的研究显示,采用家庭相关主题的广告能够极其有效地形成记忆。
“一流广告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与消费者关联度高,故事简介节奏感强,能够创造情感联结。”尼尔森中国营销优化副总裁林文达说,“这些特征为创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但并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健康是许多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然而西方消费者则将幽默性作为有效广告的必要条件。”
【广告做得好, 还要投放对】
尽管传统广告渠道依然在宣传效果上实力不俗,但线上平台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如今,广告主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已不能完全依赖传统渠道,而忽视对线上平台的考量。但是,对于线上广告投放平台的选择,众多广告主往往拿不定主意。他们会担心投放在某一平台的广告不能有效地触达目标受众,担心巨额广告费打水漂。虽然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权威平台的数字广告信赖度较高,但投放于这些平台的广告对目标客户的真实触及状况如何通常难以预料和评估。广告主在购买投放方案之后也难以对方案进行调整,显得十分被动。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
请加微信号:xiangmu114
> 内容2010后中国消费者研究 全球品牌网 & 请加微信号:xiangmu114,有惊喜!——挖潜2010年后的消费行为&&& 随着“80后”、“”的长大,中国进入历史上第三个消费高峰,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转眼间21世纪的前十年已经过去。近期国内各大传媒,特别是营销界都在分析与思考这十年的变化,进而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依我个人之见,这十年最大特点是经济分化、社会分层、价值多元化从而导致了新的族群的层出不穷。而新的社会族群不断形成同时又在深刻地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这里主要讨论是对营销发展的影响。从新人类到新新人类,从70后到80后再到90后,从月光族到新贫族,从房奴到卡奴,从闪婚族到啃老族再到裸婚族等等。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是意义,可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变化的几个重要侧面来认识这一问题,特别是这一现象对未来的营销与品牌发展有什么新的意义,意味着什么新的市场机会与新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地剖析。虽各大传媒对此有所分析,但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洞察消费者心底就是要了解消费者所想的(认知),他们所体验的(情感),他们乐意去做的(行为)以及能影响这一切的事情和地方(环境),据此认识营销与品牌的意义。做自己喜欢的“80后”消费者行为学中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等特征细分出不同的消费群体。目前最具市场潜力的典型消费群体一定是80后族群、90后族群、女性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特征,特别是消费心理特点是企业开展营销的基础。随着80后、90后的长大,中国进入历史上第三个消费顶峰,消费结构也随着80后、90后的消费习惯的改变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数量上看,目前80后、90后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已达到3亿多,其消费潜力巨大;从能力上来看,这个处于18-29岁之间的消费者,其消费能力旺盛,他们是推进当今中国的消费潮流的主力军,而且他们的购置力、购置认识、购置话语权正在影响着许多企业的营销战略。如今80后、90后一代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并不拥有财富,只不过是纯消费者,但他们出手之间吸引着数以万计厂商的。早在2005国内就有调查表明:虽多年来教育界对这一代人给予了许多负面的评价,比如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自私专横,高分低能,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感情淡漠,沉迷于网络,做不切实际的幻想等等。然而他们在心理上又有特立独行,才华横溢,朝气蓬勃。他们生存在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掌握大量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地人是这样描述这群年轻人的,他们生于上世纪80年代,在波澜壮阔的背景下,进入职场后几乎马上崭露头角,他们不同以往的新鲜气质正在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如今80后正在成为社会主流,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会像上一代人那样,勤苦做事,忙忙碌碌,他们更有个性与思想,“做自己喜欢的”成为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与上一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万年太久,只有创新,才能只争朝夕。可能是这一代人心理的最好描述。到了2010年的调查又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让经营者更多地认识到了这一群体的价值。有关调查(2010)认为80后在消费心理特征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乐观消费,敢于冒险,消费目的更强调追求快乐、享受生活,而非传统的“成就感”,二是消费中注重对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对关系消费、情感消费关注度降低。三是重品牌,重时尚,并愿意为此付费,对低价产品的解读可能不再是“划算”,而是“不够档次”。这一调查我们也可以从目前的各种营销策略中得到证实。|!---page split---|比如80后虽对购买住房和汽车有需求,但却在饮料、方便面、口香糖、类产品中尽情宣泄。正如一位长期与80后打交道的营销人说“不用怀疑,80后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引领着音乐、互联网、产品的消费倾向,短信和彩铃也是他们带动起来的。”不争事实是80后在消费领域的影响崛起并非营销概念的炒作。再如80后一代个性独立、张扬,对多数产品的并不高,习惯在各种品牌间换来换去,这从另一个角度则说明了80后接受新品牌的能力强,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同时,也擅长用搜索工具寻找答案,他们更注重品质,他们追求时尚,倡导个性,价格不是80后一代考虑的首要因素,他们有很强烈的消费冲动,对厂商来说,这正是培养品牌忠诚度的最佳阶段,市场情况表明80后一旦喜欢上了某个品牌,他们会对该品牌更加钟爱有加,很难让他们割舍。这股力量商家不会看不到,市场上各品牌对80后争夺的战争早已发生说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生活在两个世界的“90后”90后一代由于成长的社会与营销环境比起80后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使得他们在信念、价值观,特别是消费观念方面与80后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调查表明(2009),中国的90后一代,有超过80%的人都有上网经历。有超过60%的城镇儿童的家中有互联网连接。这种生活特征致使90后中更多地是所谓“宅女”、“宅男”这一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而言,网络世界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为重要。在消费行为方面,90年代消费者更倾向于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可以说现实中的90后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依赖网络存在,想要使营销适应90后的生活,就绝对不可以忽视网络对其的影响力。对于90后一代消费群来说,喜新厌旧可能是促使他们进行持续消费的动力特点。尽管他们也知道,追求时尚与新鲜的事物不一定具有什么现实的价值,但却能给他们带来时时不同的新鲜感觉与美好心情。90后的这些特点表明,在当今营销情境下具有个性的消费者更多地是将自己视为一个“情感人”,其消费行为是一个消费者受内在动机、价值观等驱动而寻求个体心境体验的情感经验过程。有调查表明喜欢在是90后区别于其它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一个较明显特征。这与90后的消费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等有着密切关系。90后喜欢去网上淘价格更便宜的相同款式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说80后、90后一代与其它年龄段的消费者最大不同就是购买方式差异,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网上购买方式。当年在超女最热的时候,王石要求的中高层都要看超女。正如王石自己所说,以往对他们的感觉往往更多是负面的,像过于自我,比较脆弱,缺乏责任感等。随着《超级女声》的进程,我们应觉察到他们很积极的一面:独立、个性强、有主见。这一代人,将成为万科的最大的,万科未来的雇员也将从他们当中挑选,不认真研究这一新客户群体,就无法以更平等的视角与他们沟通,就无法适应新客户时代的来临。荷包掌握在她手中在过去20年里,获益于发展和社会开放的中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在家庭财务支配中的发言权,大概是上下5000年来最高的。调查表明(2008),在购买大额商品时,如房子、汽车或多种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表示她们能做出独立购买决定,其余的女性会与配偶商量后作出决定,但她们的个人偏好仍然会对最终决定或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在中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加之年轻人经济收入的迅速增长,第三次单身浪潮正在袭来,这也使得单身女性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如今,在中国一线市场,中国女性的消费“决策权”早已经从传统的食品杂货、化妆品、服装,发展壮大到旅游健身、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数码产品、奢侈品(中国女性的奢侈品消费占市场的55%)、房产、汽车等新的精神高端消费领域,而中国二三线女性消费市场,正在迅速成长中。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市场消费已经进入“她世纪”。最新一次调查(2010)显示,在北京的450万驾车者里,女性占到1/3,达150万人,这一趋势在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有强劲表现;从几家汽车经销公司的销售状况来看,目前女性购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平均已经占到总销售量的30%左右,而且根据业内人士预测,这个数目还将有大幅度增长。2009年有关机构的市场调研中有意识地分析了女性轿车的消费情况。调查发现,度身定做女性车在中国还真是有市场的。但女性汽车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她们的特点,如在汽车前座底下设有一个黑色的帆布箱,可以放高跟鞋;遮阳板上有可以拉开的化妆镜;副驾驶前面的储物箱里,设计了纸巾盒和放的地方;后座有可以伸缩的衣架,其中间座位的靠背上设计了收放式小桌板,上面可以放两个杯子和零食等等。 调查表明(2005),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知识女性是未来营销中最有价值顾客群体之一。她们是、与自我发展等营销项目的主要消费者。而且学历越高,收入越多,花钱越冲,追求时尚没商量。调查还表明,年轻知识女性在选择商品时,一般来说影响她们消费的因素依次是品牌、自我形象(体验)、质量、价格,而其它阶层的消费者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未来女性市场关键是深入了解她们的内心欲望,开发满足她们需求的项目,才能财源滚滚。更有意思的是今天的“女人要有自己的房子。”这一观念正在深入人心,现在也成了许多职业女性的座右铭。分析其内在动机,对于女性而言,一间房子在心理层面等同于独立、自主和安全感,在现实层面则等同于长线投资和经济收益。有调查表明,在2009年,以个人名-全球品牌网-义购房的女性比2008年增加了60%,女性由此开始成为购房主力,并且单身女性的买房意识明显强过单身男士。据统计,每10个女性购房者中,就有3个是未婚。面对女性购房者数量增加的现象,社会学的解释是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的社会独立性和自主性正在增强,特别是年轻一辈。在面对房屋这种大宗购买对象时,男性往往首先考虑是否继承父母的房产或者购买的房屋是否适合未来家庭的居住等等,而女性对购房的看法则大多出于是否满足自己当下居住需要。这种社会观念的不同,是造成女性首次置业的年龄小于男性的重要因素。这些对房地产经营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记住:“荷包掌握在她手中”在本世纪它不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甚至还演变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模式,成了影响产品销售观念与策略的根本点。经营者今天如何适应当代女性消费心理特点,设计营销策略正在成为经营的重要问题。|!---page split---|“2000后”的新生代最后谈谈2000年后新生一代消费者。这一代人最大特点是由他们的父母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一切都顺利,没有受到钱的困扰,加上商品的极大丰富,正因为如此,2000年后的孩子消费上更加追求品牌、奢华,他们的家长们也不惜代价,从奶粉、尿布、童车到学习用品、服装,还是各种电子产品那一样不是名牌,尽力去满足他们。他们可能是我们国家最早具有品牌消费理念的一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教育的投入真是不惜血本。如今大城市里的几周的早教培训费就达万元,甚至更多,但有的还是报不上名。各种择校费高的惊人、离谱更不在话下。至于小学生就出国留学,中学、大学组团留学一浪高过一浪,相应的商机一眼看出。80后、90后媒体习惯变化:中国消费者结构与消费心理的变化导致传媒结构也发生变化。最近有研究认为(2010), 80后、90一代的资讯接受模式全面改变,在一份关于80后的收视状况研究报告中,超过33%的80后受众表示几乎不看电视,24%左右的80后观众4-7天才看一次电视,2-3天看一次的人也占24%,只有18%左右的80后会每天看电视。尽管这些数据还需要进一步地验证,但有一点它说明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电视对于锁定和覆盖这些80后的人群,影响力正在减弱,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数字化媒体对于80后人群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数字化媒体主要包括户外液晶电视媒体、互联网以及手机和I-pad等数字终端媒体。而90后的情况则更有过之,他们对电视节目则更有选择与偏爱。80后、90后看杂志的几率较高,特别是自己喜好的题材,但覆盖率不高,整体来说,80后、90后看报纸时间较少(这亦是全球这个年纪的现象)。这种媒体习惯的改变将可能直接颠覆广告主原有的模式、媒体策略和传播策略,这一点正是我们广告人应该引起高度注视的。正因为如此,最近两年有超过60%的广告主正准备降低传统媒体的预算份额,大幅增加数字化媒体的预算,其中互联网、户外电视成为广告预算转移的最主要的方向,而手机则被广告主认为是有潜力的数字化媒体,中国的将开启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媒体的变革。事实上目前数字媒体的更大的价值不在于展示,而在于吸引受众眼球与受众的互动。然而它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现阶段对各种数字化媒体广告仍缺乏信任。早在2000年公司在美国设立了一个职位,类似“80后、90后生活总监”,这位朋友整天与80后、90后青年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观念、文化,喜好,各种媒体使用习惯,有些卧底营销的味道,但肯定比闭门造车好得多。记住:只有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变化特点,应他(她)们而变,才能赢得明天的营销。全文发表在《销售与市场》2011年第4期 欢迎与globrand(全球品牌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研究方向:广告与品牌战略 e-mail:(与我联系时,请说明您是在“全球品牌网”看到这篇文章的。) 相关文章·&·&·&·&·&·&·&·&·&·&·&·&
本站微信号:创业加盟项目大全
关注创业,关注项目,每日精选各领域有趣文章。(微信扫描如上二维码,或者直接添加微信号:xiangmu114)
加入全球品牌网项目库
&|&&|&&|&&|&&|&&|&&|&&|&&|&&|&&|&&|&&|&&|&&|&&|&&|&&|&&|&&|&&|&&|&&|&&|&&|&&|&&|&&|&&|&&|&
&|&&|&&|&&|&&|&&|&&|&&|&&|&&|&&|&&|&&|&&|&&|&&|&&|&&|&&|&&|&&|&&|&&|&&|&&|&&|&&|&&|&&|&&|&&|&&|&&|&&|&
&|&&|&&|&&|&&|&&|&&|&
&|&&|&&|&&|&&|&&|&&|&&|&&|&&|&&|&&|&&|&&|&&|&&|&&|&&|&&|&&|&&|&&|&&|&&|&&|&&|&&|&&|&&|&&|&&|&&|&&|&
&|&&|&&|&&|&&|&&|&&|&&|&&|&&|&&|&
&|&&|&&|&&|&&|&&|&&|&&|&&|&&|&&|&&|&&|&&|&
&|&&|&&|&&|&&|&&|&&|&&|&&|&&|&&|&
&|&&|&&|&&|&&|&&|&&|&
&|&&|&&|&&|&
&|&&|&&|&&|&&|&&|&
&|&&|&&|&&|&&|&&|&&|&&|&&|&&|&&|&&|&&|&&|&&|&&|&&|&&|&&|&
&|&&|&&|&&|&&|&&|&&|&&|&&|&&|&&|&&|&&|&&|&&|&&|&&|&&|&&|&&|&&|&&|&&|&&|&&|&&|&&|&&|&&|&&|&&|&
微信扫描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xiangmu1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 消费者信赖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