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养老公寓规划设计规划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为什么要进行养老规划
[导读]:正如同我们前面所讨论的那样,因为老年人没有了劳动能力,没有了收入。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地安排工作期间赚取的收入和消费,安排足够的钱用于储蓄和投资,为我们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因此,正式的财务计划和养老规划,能够保证我们年老后有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避免陷于老年贫困。
  为什么要进行养老规划?老难有所养是全球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养老规划?
  正如同我们前面所讨论的那样,因为老年人没有了劳动能力,没有了收入。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地安排工作期间赚取的收入和消费,安排足够的钱用于储蓄和投资,为我们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因此,正式的财务计划和养老规划,能够保证我们年老后有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避免陷于老年贫困。
  老年贫困现象不仅发展中国家存在,发达国家也存在。
  消费支出中食物占的比重,即所谓的恩格尔系数。一般来讲,越富有,消费支出中食物占的比重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越贫困,消费支出中食物所占比重越高,恩格尔系数越高。国际粮农组织把食物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大于60%,即恩格尔系数超过60%的人口界定为贫困人口。根据这一标准,2004年&我国城市老年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有27.8%处于贫困状态,农村则高达4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老年贫困现象,或许可以解释为这些陷入贫困的老年人,在他们年轻时、工作时,收入不高,储蓄不多。但老年贫困现象在韩国这些新兴经济体中也存在。据报道,2009年,&韩国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率高达35.1%,这表明韩国有1/3的老年人家庭收入达不到最低生活水平&。韩国政府&2009年7月发布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韩国人当中,只有27%的老人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做好了充分物质准备&。因为生活所迫,越来越多的韩国老人开始递简历找工作,但适合老年人的工作机会极为有限。
  即使美国这一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中,老年贫困也并非个别现象。&据美国社会保障局介绍,目前美国有11%的老年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全国的老年贫困人口将高达50%。&
  这些现象表明,老年贫困似乎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导致老年贫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有良好的终身财务计划、有良好的养老规划,老年贫困现象可以大大降低。老年贫困现象在全球的普遍存在,表明了养老规划的必要性。
医疗费用-100元
身故/残疾保障
本附加合同的保单账户价值与(已缴纳的保险费-领取的金额)取大者
身故/残疾保障
特定轻症保障
基本保额*0.30元
身故/残疾保障
身故/残疾保障
身故/残疾保障
交通意外保障
更多精彩尽在社会保险频道
的更多内容
本周精彩推荐
·给年迈父母买保险 小心保费倒挂
·一家三口如何侧重意外和重疾险
·49岁女性买重疾险 根据自己的
·平安人寿金彩人生,理财保障双精
·平安智盈人生:保障投资双赢险种
·无忧养老就选平安鑫祥终身寿险
·太平福禄双至,畅享品质生活
·40岁考虑养老还不迟
·推销人寿保险秘诀
·40岁中年人买保险 有病保病没
·传统寿险作用
·夫妻族买保险 按照家庭成员的投
·太平人寿新险种:金泰人生
·生命价值体现,泰康永利
·太平人寿保险迈入全国通保通赔时
·理财规划师谈如何做好养老规划
·如何设计养老规划享受退休生活?
·退休人员养老规划三步走
·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养老规划
·农村养老保险金
·养老规划的三点建议
·济南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统筹规划
·怎样做好养老规划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真正需要养老规划的是年轻人_读书频道_新华网
您的位置:
真正需要养老规划的是年轻人
日 16:55:38
】 【】 【】 【】&
<font color="#年后谁养你 孙绍林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我很坦然地说,这是一篇读书心得,也是一篇读书建议。我不讳言,我认识这本书的作者,但是,我还是非常坦荡地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我已经实实在在地自己掏钱买了三本。一本我自己看,一本送给了我的弟弟,一本送给了我最好的闺蜜。
这是我送他们最好的新年礼物。
几年来,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种种原因,我的内心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全感。而这本书,正是一本有针对性、有实用价值的通俗读物。它谈到了如何获得更多钱,但更说到了别的。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需要自己掌控自己的未来。我今年30岁多点。回顾过去20年,如在眼前。可以预期,将来进入老年,也是一眨眼的事。
关于养老,除了理财,更有许多别的规划要做。这也是我把此书送给最亲的人作为新年礼物的原因。
我年轻,但我更需要养老建议书
看到《30年后谁养你》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找了好久,它终于出现了!
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就开始筹划自己的养老。尽管我刚刚30出头,但是说真的,除了自己,我对别的什么都不敢抱太大希望。
《30年后谁养你》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触动很深。它说:如果你的年轻时代已经够辛苦了,那一定不能再有一个同样辛苦的晚年!
其实一个老年人是不太需要养老规划的,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现实了。真正需要养老规划的是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因为我们真正面对很多的未知数。我希望自己的未来,可以牢固地掌控在自己手里。
这正是我天天在想的。
我曾经试图在市场上找一本真正同类的书,但是没有找到。当然也有的书,面向年轻人,提到养老,但是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挣更多钱;也就的虽然直接谈养老,但是限于学术层面和社会宏观层面。
针对年轻人的养老规划进行建言,给出全面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展示,《30年后谁养你》是第一本。
这本书说的是,在养老规划当中,挣很多钱,设法增加资金和资产储备,当然很重要,这方面它也做了很多的讲述,但是这也只是养老规划的一部分。一份适合你的养老规划,还包括很多个性化的变量,比如子女、家族状况、亲友关系,应急机制,身心健康,其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等等,都可能实质性地影响一个人养老规划的实施。而这些,都是需要在年轻时代就开始筹划的项目。
如果让我概括此书的特点:
一是注重以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特点、心理、生活习惯,来进行叙述和提出建议,我们不提倡把国外的养老情形直接套用到中国人身上。最基本的,在家庭关系上,中国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所以谈中国人养老,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自身特点;
二是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各种养老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展示,但是它更多的是一种启蒙。它展示出来的是,养老规划既要考虑尽可能多的变量,同时,它一定是个性化的和动态调整的。
还发现,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家庭工具书来用,比如说计算家庭开支、投资效果等等,书里面都有大量的项目和数据模型可以使用,就好比一系列的软件,读者把自己的变量输入进去,就可以很方便得出自己的所需要的结果。免得大家一遍一遍自己去想了。
当我们老了
此书前言中说,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10%,这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了。中国老年人口在2008年底就已经达到12.79%了。这同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30年后,每三个人里面大约就有一个老年人,当然,那时候的60多岁的老年人,正是现在的年轻人。
从整体上说,更大的压力在哪儿?
对比一下,许多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人均GDP在美元,而中国在2010年8月公布的数字是3800美元。我们知道,GDP和财政收入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人均GDP增长可以提升政府在居民养老保障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就是“未富先老”。大家要体会这一层含义,就是作为个人,我们在规划养老方面,必须要更努力,更早规划。
尤其是,当我们回头去看,大多数年份经历的都是通货膨胀,只有很少的年份CPI是下行的,这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长期注意了。
书里面告诉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绝大部分年份都是CPI上升,只有很少的年份是在下降,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计算,30年来CPI年均增长率,准确地说是年度复合增长率是是5.51%。30年前100块钱的购买力,到今天只剩下大约20块钱了。
这更让我意识到年轻人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尤其是,当通货膨胀可能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共同政策选择……人人都知道,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利好,甚至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所有的结果我们要有充分的预料……钟伟教授去年说,一线城市居民20年后养老,1000万可能都不够,我觉得,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一点都不夸张。
所以,我格外地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的未来都是可控的,好日子的。
走出养老规划的误区
老龄化社会背景之下,同龄的年轻人都是怎么想的。概括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种心态:
一是已经开始关心养老,甚至经常进行零星的思考,但是缺乏全面、合理的规划,也不知道从何入手。这个就不用多说了,《30年后谁养你》这本书,就是在这方面给出一些建议的。
还有一种心态,就是我已经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所以退休之后像现在的老年人一样按月领养老金就行了。对这部分朋友,这本书里面专门进行了许多提示,包括30年之后现有养老金体系的资金压力问题,我们就不再展开重复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做一个提示,就是基本养老金,它只是养老规划的一个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大家要领会“基本养老金”的“基本”两个字的准确含义。也就是说,单靠养老金不可能使一个人在退休后保持年轻时的消费水准,更何况,由于现在年轻人已经养成的消费习惯,到老年之后可能不会像现在的老年人这样,那么喜欢节省。但是,即使是那些养老保障水平很高的国家,也不会满足所有居民全部的消费需求,那是显然的。所以,个人进行积极的养老规划非常重要。
还有第三种心态也很有代表性,就是不去想养老这件事。感觉我当下的生活还挺有压力呢,我规划什么养老啊,早着呢。
针对这种心态,书中也做了有针对性的答复。
无论是不富有,还是比较富有,没有才华,还是很有才华,都应该有一份养老规划。
有的人说,虽然我不富有,但是我很有才华,我可以凭自己本事工作到老。这话又是一时意气。
养老需要的不仅仅是赚钱
现在发现一个问题,必须要扭转过来才行。很多理财规划书,会专门开辟出一块,讲养老规划。也就是说,把养老规划作为理财规划的一部分。这就给人们一种误导,好象只要有了很多很多钱,那养老就万事无忧了,这肯定是有些问题的。很简单,你跟任何一个老年人谈谈,他们都会告诉你,人老之后,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比钱重要的东西有很多。
《30年后谁养你》这本书,既讲到了理财,更讲到了理财之外的养老规划内容,这是它的可贵之处。
包括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包括应急机制的建立,包括对各种风险的规避,包括养老地点的选择。等等。
比起老年人来,年轻人更有可能进行规划,更有可能把生活变得更好。养老规划建立和实施得越早,达成目标就越轻松,越有效果;动手越晚,效果就越会打折扣,腾挪和调整的空间就越小。对于这些,书里面有很多介绍,现在就不多重复了。
现在回想20年前,几乎是历历在目,好象刚刚发生过,那么20年、30年之后的老年,基本上也是一转眼就到。一句话,现在是过去决定的,将来是现在决定的。
倡导提前进行养老规划,并不是以牺牲现在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恰恰相反,把未来的养老规划做好,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
孙绍林,70年代生于山东。朴素,自知,关注财经领域和公众生活。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和中国新闻学院。曾任《证券市场周刊》深圳记者站主任、《国企》杂志创始团队编辑部主任、《投资与合作》杂志副主编等职。著有《康师傅背后的魏氏家族》、《30年后谁养你》、《婚奴》(近日出版)等。miang@
序:当你老了
30年后,养老需要多少钱
你的青年时代已经够辛苦了,不能再继续有一个这样的晚年!
第一节 这一代人!
第二节“夫妻养老需700万元”算耸人听闻吗
令人瞠目结舌的巨额总支出
养老的钱从哪里来
建国以来,有三次大的生育高峰。
就养老金体系而言,2010年左右,是“后两次高峰出生的人,开始养第一次高峰出生的人”。但是,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变,30年后,会出现“非高峰出生的劳动年龄人口,出钱养后两次出生高峰的老人”。后者情形的资金压力,将超出前者的双倍。
千万不要鄙视工作
千万不要鄙视节俭
养老保险能帮多大的忙
老年社会,不是“421”,而是“N421”
第三章 规划之前的基本提示
所谓“持续稳定的收益率”,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为了尽可能地达到这种状态,灵活地转换投资品种是必须的。如果你坚持永久性地持有任何单种投资品,包括号称最能“抗通胀”黄金和房子,最终都可能会输得很悲壮。
通胀,万诛不灭的窃贼
第二节为什么知道复利的人多,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少
第三节 不要永久持有任何单种投资品
第四章 建立适合你的理财工具体系
通过任何合法方式实现财务自由都可以。但是,哪些方式最有效呢?答案是:让你感到最简单、最愉快、最顺手的那种。
你要做的,就是把终于找到的正确方式,不停地去复制、复制、复制。这时候你才发现,哦,原来挣钱可以不累,可以如此轻松和愉快。
第一节 储蓄:亲切而温暖的老奶奶
第二节 房产:巨无霸投资,机会当然还有
第三节 基金:把钱交给什么样的人
股票:不是谁都能玩的游戏
创业:最大手笔的理财规划
个性化理财:人人都能成高手
第五章 保险必须要有,但这远远不够
把那些象征风险的野兽锁进笼子里,即使它们怒吼,甚至伸出利爪挠你几下,至少会把对你的伤害降到最低。但更好的办法是,让它们尽量不要醒来。
规避风险,留下的才是幸福
什么是合适的保险规划
最重要的,尽量不让坏事发生
养老规划案例
养老理财规划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它主要的含义不是钱和技巧,而是选择和生活态度。
并且,再好的养老规划,也无法准确预知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所以,每年应该回顾现有规划执行之得失,并根据家庭财务状况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好的规划应该是简洁的,有效的,容易理解和执行的。而不是精算的,繁复的,必须天天有个理财师跟着你才行的那种
三口之家的案例
三代同堂的案例
丁克家庭的案例
独身一族的案例
第七章 你还可以有其他选择
人永远是钱的灵魂。钱的性格,都是人性格的物化。一个老人,有亲人关怀,钱就会变得温情脉脉,否则,那只是一些干巴的数字,一堆由化学元素构成的纸片。
非常明确,必须让亲友成为你养老应急机制的核心组成。而这些,需要你一生的维护。
第一节 让我们换一个地方养老
第二节 重视我们的亲友,以备养老应急
第三节 最“中国式”的养老:让孩子洞悉关爱和理财
【】 【】 【】
(责任编辑: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北京市4050人员享受社保补贴政策是怎样的?4050人员享受社保补贴有什么条件,享受补贴的年限以及补贴标准是怎样的?请看本文的政策说明。
北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灵活就...
中国社保网为上海市市民提供社保个人信息查询、养老保险账号查询、医保卡余额查询、公积金查询的政府官方入口,包括上海市各区县社保机构的办公地址及查询热线。...
点击排行榜周燕珉:对“十三五”期间养老项目建设发展思路的建议
来源: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
时间: 15:09
  一.引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望过去几年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成形,养老相关产业也正在快速发展当中。近日,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也已经启动,笔者在参加养老项目建设部分的相关讨论中,针对&十二五&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对&十三五&规划中养老项目的建设发展思路进行了一定思考,并形成了几点建议,希望在下文中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二.&十二五&期间养老项目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及地方相关鼓励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地产、险资、大型央企等企业纷纷投入养老项目的建设,养老项目建设可谓如火如荼,大型项目更是层出不穷,床位数也随之逐年快速增长。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涌现出许多问题。
  在机构养老方面,目前供需错位问题突出,床位空置日益严重。据统计,自2008年至2014年七年间,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由19%上升至48%(图1)。床位的空置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尚处于低龄化时期,护理需求相对不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老服务资源供给需求的不匹配:大量新建大型养老项目多建设在郊外,医疗等配套设施不足,不适合护理型刚需老人居住;一些高端项目收费昂贵,更使绝大多数工薪阶层老人望而却步。并且,产品模式尚未成熟、目标客群类型定位不清、规划建设标准引导性不足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建设的盲目性与供需失衡。
  图1 我国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至2014年)
  在居家及社区养老方面,老旧社区居住环境亟待改造,养老服务资源匮乏。当前大量老旧社区老龄化程度严重,住宅内部空间、楼栋公共交通空间、户外环境等方面不能满足无障碍使用的需求,给许多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改造呼声很高。然而,由于改造责任主体不明,相关设计建设标准与实际情况适应性差(如加建电梯后无法满足日照间距要求)等原因,这些问题却迟迟无法得到解决。在服务方面,由于专业化运营团队的缺失,提供目前所需的老人小饭桌、助浴、上门护理等专业性服务的能力有限,大部分为老服务设施仅作为活动中心或家政服务中心使用。同时,许多设施也存在着面积过小、环境质量差等局限。
  养老项目规划设计方面,相关经验缺乏,与运营团队配合不足、规划设计与实际使用需求不匹配。大量项目前期难觅合适的运营管理团队参与,只得规划设计先行。而规划设计者往往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运营管理需求缺乏足够的理解,致使建成后出现适老性不足、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在一些高端项目中,片面地将&高端&理解为美观、豪华,忽略了老年人使用的舒适性、安全性。同时,一些项目更是希望照搬国外成熟老年项目的建设模式,却因中外老人文化背景、管理团队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最终项目难以落地或水土不服。
  因此,虽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适老环境与养老项目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但仍旧涌现了许多问题,亟待在&十三五&期间修正与完善。以下将从建设模式、建设标准与建设思路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尝试提出建议。
  三.对&十三五&期间养老项目建设发展思路的建议
  (一)推进硬件建设的宜居性,强调建设模式的本土化
  1.在建设上要努力提升品质、控制收费,考虑未富先老的国情
  出于对我国未富先老这个特殊国情的客观考量,应当将老年人普遍收入不高这一事实作为各地定位养老设施建设档次的大前提之一。因此,各地的项目建设需要首先照顾到目前绝大多数的、仅有较低经济承受力的老年人,保证社会化养老产业为民服务的本质。例如,可以要求各养老居住项目都要有一定比例的&经济型养老床位&,并根据各地居民的收入情况,划定&经济型养老床位&的收费上限,进而控制高端豪华养老床位的总体比例。
  同时,建设项目宜考虑到未来的可变更性,留有余地。考虑到我国老年人群正处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经济状况逐步富裕的过程中,许多当前的设施恐怕难以满足未来老年人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将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改造需求。对此,可以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在建设过程中运用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变性的建设策略。具体而言,就是鼓励新建项目在结构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可改造性。这不但可以从长期上节约经济成本投入,还能为未来逐步提高设施的品质留有余地,减少重复性拆、改建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2.创新本土建设模式,鼓励设施的多功能化、联网化、社区密着化
  由于我国社会养老的资源较为稀缺,就需要鼓励在建设模式上有所创新,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比如,对于小型养老设施来说,可以倡导建设社区密着型、小规模、多功能的养老设施,通过减小项目的辐射半径、增强可达性、承载多样的服务内容来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同时也能减少单个项目的投资和占地面积、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又如,对于大中型养老设施来说,可以鼓励相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联合化和网络化。提倡将住区内一个中、大型的综合型养老设施作为联合周边单项养老服务设施的总枢纽,通过汇总周边服务提供方的相关信息来帮助老年居民方便地获得有关床位入住及服务变动的最新信息。这样不但能帮助该综合型养老设施提高服务使用率和入住率,更能通过与周边各个设施形成服务联盟的形式,高效地整合住区范围内的空余养老资源。而且,这一模式既能帮助降低中小型养老设施的宣传成本,又能帮助老年居民和服务提供商及时了解当地的养老服务信息,最终形成一体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网络。
  3.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建设更加健全的适老生活环境
  建立无障碍的适老生活环境不可仅仅停留在消除物质方面的有形障碍,更要扩大到消除其它多个方面的无形障碍,诸如信息、交流、就医无障碍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市政建设、公共交通、信息交流、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例如,对于出行无障碍,应当从交通工具、公交站点、人行设施、换乘体系、道路安全等各个有形和无形的方面入手,让行走不便的人士也能够顺利地自主出行,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高生活的信心。又如,对于就医无障碍来说,除了达到医疗设施环境本身的无障碍,更要健全医疗服务体系,让异地医保结算、陪同就医、家庭医护等便民服务都能顺利实现。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在建筑空间和步行道路无障碍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效,这些领域的经验表明,除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更需要从立法层次上具体明确地将各项建设标准和奖惩办法规定清楚,并保证其实施到位,才能使建设活动有依据和保障。所以,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诸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并对交通工具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无障碍等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还要根据各个城市自身的发展状况,将目前法规中自愿执行的条款逐步转为强制性执行的条款,进一步推动我国无障碍的适老宜居环境的发展和成熟。还可以在各地重点建立一批无障碍适老环境的示范区、县,广泛提高我国无障碍环境体系的建设水平。
  4.实施老旧社区与住宅适老化改造标杆工程
  我国尚在适老环境建设初期,大量老旧社区中人口老龄化严重,适老化改造需求迫切。然而,目前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开展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案层面,缺乏普适性经验,评估、建设、检验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旧住宅适老化改造必须依靠政府在政策与资金上加以引导扶持,同时需要全产业的配合。首先,须将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作为旧城更新进程的一部分,纳入建设发展计划之中,有专门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管理,持续跟进、落实适老化改造的推广与实施。其次,在改造开展初期,可由政府牵头、出资补助打造少量适老化改造标杆工程,并在过程中不断得到反馈、积累经验。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起到宣传普及作用,提高老年家庭对住宅及社区环境适老化改造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制定相应标准规范提供具体参考,为适老化改造的推广奠定基础。
  (二) 推动规划布局落实,加快制定标准及评估体系
  1.合理规划布局
  在保证养老设施总量稳步增加的同时,需要及早规划布局,科学指导各地区、各市县范围内养老服务设施的分布,提高养老项目在建成后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社会养老效用。特别是护理型床位数量的分布要与省市范围内的各区县一级的实际养老需求相吻合,以保证养老设施的就近可达性,和养老资源分布的公平性。此外,由于养老设施在选址上需要满足老年人的特殊要求,达到他们就近养老、方便就医、交通便捷,环境宜居等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除了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管外,还需要重点加强对各地养老设施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制定并完善相应建筑环境的建设标准
  应当加快推动对现行涉老相关标准规范的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工作。注意理顺从国家政策法规到标准的落实思路。例如应在标准中明确国家政策所提出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概念的实施范畴,针对不同概念中的建设项目类型给出相应建设标准。同时,应加快编制有关城市环境的无障碍建设标准、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工程标准,以及居住区室外适老宜居环境的相关规范标准。对于现行标准内容中不协调与不一致的条文,应当及时给予修正和统一。此外,还应注重标准规范的时效性和前瞻性,紧密跟进时代发展步伐,加快针对新技术、新设施(例如智能化技术、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养老社区)的标准制订。
  3.打造灵活化、适应性标准,建立建设项目落成后的检验、评估体系
  在规范编制与项目设计审查上,应注意灵活性。标准的制订不是简单的标准化,而是应密切结合设计及使用实际,采用以性能规定为基础、技术规定为保障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系。提高设计自由度,注意指标要求的&弹性化&,避免成为创新的束缚。
  同时,老年建筑是养老服务的硬件载体,除了规划设计审批环节之外,还应开始组织对建筑使用情况进行长期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检验与评估,对其是否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符合运营管理团队的空间需要进行评定,才能促进其规划设计与实际运营使用需求的全面对接,从而使老年建筑更好地实现为老服务。因此,需针对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制定相应的检验、评估标准,从老人日常生活、运营管理两方面的需求出发,对其空间规模、功能布局、使用效果、维护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可将评估结果与奖励措施相结合,以带动促进老年建筑品质与效率的整体提升。
  (三)更新建设理念,开展知识普及
  1.加快编写有关适老宜居环境建设的教材和图集
  为了让我国加速发展的养老设施基础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应当为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便学习掌握的各类教材和图集。首先,需要尽快为广大师生、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人群编写各类专业培训教材,这是一项基础工程,应当积极支持、促进完成。另外,需要完善和丰富各类养老设施的标准建设图集,来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比如近期编制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图集》就可供建设单位、管理单位、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专业人员、设施、设备厂直接选用与参考。然而,像这样能够切实指导实践的图集目前种类还非常有限,空白点很多,也是今后需要重点攻关的方向。
  2.建立培养机制,加强专业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是改变我国目前从业人员基础知识相对不足,专业技能相对有限局面的根本途径之一。对此,可以鼓励让学校和社会上有相关经验的团体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通过引入学习国内外的真实项目和案例,着重培养专业人员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开发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和培训资源,通过互联网等便捷的手段,帮助社会上更广泛的行业人员获得相关知识。
  3.鼓励建设人员到实地考察与学习
  由于老年人对宜居环境有多样的、特殊的、随时间而变化的需求,这就要求相关建设人员需要在真正理解老年人和管理人员的使用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基础上再进行适老化设计。因此,应当鼓励建设人员多到养老机构参观学习,提高实际生活的体验。这不但有助于让建设人员了解实际需求、提高专业素养,更有助于前期生产方和后期运营方的对接协调,提高项目可行性,避免不实用、不必要的建设浪费。
  4.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目前,中国的适老宜居环体系建设尚属起步阶段,通过有选择地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和理念,能够帮助我国构建一个长期适用的、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比如,前文中所提倡的发展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的模式,和发展以综合养老设施带动周边单项养老服务设施模式就源于对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因此,应积极开展与养老服务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交流、项目合作以及教育合作。
  5.加强对住宅适老化改造及适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普及
  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会面对养老问题,但绝大多数家庭在居住环境是否适老、如何才能适老这些方面却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在居住安全性、易用性、灵活性等适老特性方面缺乏具体认识,往往是等到遇到实际难题,或者出现意外的时候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应当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住宅适老化改造及适老环境建设的相关知识、方法和产品信息。 比如,可以通过组织群众参观养老试点设施内部的适老化环境,让人们通过语言和新媒体宣传平台(手机、互联网等)再把这些知识和信息传递给熟悉的人,就可以较为快速而高效地达到普及知识、提高认识的教育目的。
  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养老项目进一步明确定位、产品分化的阶段,也将是由求&量&逐渐迈向重&质&的阶段。我们需把握住绝大部分地区老龄人口还呈现低龄化的关键时期,加紧优化布局养老服务资源,根据需求调整结构平衡,加强投资、规划建设、运营等各环节间的产业链衔接,从而使项目真正为老年提供优质、高效养老服务,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原载于《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文集》
  作者:周燕珉 李佳婧 贾敏
  (周燕珉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会晴)
亲仁公社为响应国家号召,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导语 近日公布的一个官方数据显示,非法集资在去年达到了历史第二高峰。其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养老产业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