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ipo 再融资资减半,IPO提速了真的是好事吗

社科院研究员尹中立:再融资放缓 IPO提速是正确选择 _ 东方财富网()
社科院研究员尹中立:再融资放缓 IPO提速是正确选择
作者:尹中立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社科院研究员尹中立:再融资放缓 IPO提速是正确选择】最近一段时间,监管部门似乎已经对融资政策进行了修改,11月份的新股发行悄然加快,而再融资数量有所减少。无疑,这是正确的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股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上市公司的“壳价格”不断走高。其主要原因是股市融资政策,具体而言,对新股发行收得太紧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政策放得过松。  所谓“壳公司”是指有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其财务处于亏损状态,必须转让控制权由新的大股东注入新的资产才能确保该股票不被市场摘牌。这些公司在控制权转让时的估值就是“壳价格”。  最近两三年里,上市公司的壳价格行情持续走高。尽管股市在2015年7月份前后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但壳价值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不断上升的。我们以沪市50只最小市值的股票作为壳公司的样本,它们的市值的算术平均在2014年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上涨了近2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当前的股指相比2015年最高点还有40%的差距,但这壳公司的市值指数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6月初的最高点。如果将考察的时间区间拉长,壳价格从2013年开始是不断上升的。2013年初的10只市值最小的壳公司的平均市值只有7.07亿元,这10只股票在2013年平均上涨了91.15%。2016年初市值最小的10只股票的市值平均值为30.30亿元。  导致壳价格不断升值的原因是复杂的,与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都有关。新股发行的核准制,企业上市需要经过漫长的审批程序,等待审批的拟上市公司数量越多,审批的速度越慢,壳公司的价格则越贵。2013年前后新股发行一度停止,2014年中虽然得到恢复,但发行的速度相当慢,而准备发行的公司却越来越多,排队准备发行上市的公司数量从两年前的600多家增加到当前的700多家,这是壳价格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有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高调介入壳公司也是导致壳公司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最典型的是恒大地产,该集团在获得A股“”的控股地位后,再出手上市公司“”,最终成为廊坊发展的第一大股东,导致股价连续涨停板。在“廊坊发展”股权争夺战硝烟未散之际,恒大地产再入“深深房”,欲谋求借壳上市。和恒大集团行为类似的还有很多,这与出现所谓的“资产荒”有一定的关系,在资本过剩的背景下,这些机构试图进行“自主可控”的投资尝试,控制上市公司并对之进行资产重组成为这些资本的选择。  但上述因素在我国股市的二十多年历史中一直存在,而壳价格快速上涨却是最近3年的事情,说明还有新的因素在推高上市公司的壳价格。  笔者认为,导致壳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有关上市公司融资政策的变化。以2016年度为例,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主板市场实现再融资11168亿元,市场和市场再融资分别为5019亿元和2076亿元,再融资的规模合计18263亿元,同比增长140%。  本年度再融资的最大特点不仅体现在总体规模的大幅度增长上,还表现在单个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较大,超过100亿元的融资案例有16宗,、、、、等一次性融资规模超过200亿元。  从股市融资的总体情况看,再融资的规模是首发融资规模的20倍!体现了融资政策偏向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而对新股发行的数量及融资规模均采取严格控制。这样的融资政策导向一方面使等待首发融资的排队数量大幅度增加,提高了新股发行的成本,变相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壳价格”;另外一方面使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的功能迅速凸显,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就意味着可以获取廉价的资金。导致二级市场炒壳之风愈演愈烈。  从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角度看,监管者应该放松新股的IPO并收紧再融资。因为上市公司本身并不缺少融资渠道,它们可以很便利地从获得资金支持。真正需要帮助的是未上市的公司,将资金配置到拟上市公司可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如果说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属于锦上添花的话,新股的IPO则是雪中送炭。  因此,上市公司壳价格飞涨的背后是融资政策失衡所致,要纠正此歪风,股市需要供给侧的改革:增加IPO的核准速度,放缓以定向为主的上市公司再融资。  最近一段时间,监管部门似乎已经对融资政策进行了修改,11月份的新股发行悄然加快,而再融资数量有所减少。无疑,这是正确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  新股改革盘点&&&    券商受益&&&  
(原标题:再融资放缓IPO提速是正确选择)
(责任编辑:DF305)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当前位置: >
  证监会核准IPO的速度加快,同时对A股市场&抽血&严重的再融资则明显收紧,甚至有市场传闻称&定增要被取消&。在这背后,近期A股市场的监管思路也日益明晰。
  澎湃新闻援引接近监管部门的知情人士称,目前证监会的思路就是:对IPO提速、对再融资收紧,&这是大方向,所以确实是有收紧定增的意思,但还没有具体方案,方案还在酝酿。&
  定增&变天&
  近日&定增要被取消&的传闻引发高度关注,该消息尚未得到监管部门的证实。不过投行人士认为,取消不太可能,审核从严会是大趋势。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权益类融资主要有三种方式,定向增发(非公开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其中定向增发要求门槛低、操作灵活、定价方式灵活,在审核程序上也相对简单,目前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股权融资方式,其他方式则早已被边缘化。
  但近期定增项目的推进明显放缓。
  从流程来看,再融资申请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澎湃新闻援引投行人士表示,近两个月来,不少定增项目均被卡在发审会至核准发行的环节。也就是说,很多过了发审会的项目迟迟未拿到核准发行的批文。
  上海证券报也援引南方某大型投行的一位业务负责人称,&现在定增的推进特别慢,我们有一批项目在会里排队,另有好几个已经过会,但批文还没有拿到,现在三个月能拿到应该算比较快吧。&
  据上海证券报统计,今年以来,有303家公司对定增规模进行了&瘦身&,其实际募资金额5809亿元,与这些公司此前规划的融资额8947亿元相比,缩减3138亿元。更有一大批公司直接放弃了定增。
  澎湃新闻援引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称,目前审核再融资的节奏、尺度等都没有变化,只是发行节奏放缓,过会的不给批文。&有的项目已经过会6个月都还没拿到批文。&
  IPO提速
  与此同时,IPO则一再提速。
  据券商中国统计,从IPO批文下发节奏来看,今年前10个月基本保持在平均每月两批次的发行节奏,而月均筹资规模维持匀速增长的趋势。而进入11月以来,频次则升到3次。
  11月1日-18日,在证监会下发的三批新股发行批文中,累计新股数量达38只,募资总额约不超过221亿元。这比上个月多了10只,也接近4-6月连续三个月的总和。
  截至11月17日,IPO排队中(包括已过会)的企业仍多达725家,券商中国报道称,按照11月份的速度,消化IPO排队企业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
  某总部在北京的券商投行人士向澎湃新闻指出,再融资对市场&抽血过猛&,&IPO一单能融10亿就是大户了,再融资随随便便就过10亿,相比而言,IPO才能抽多少钱。&
  &而且再融资融资的效果普遍不好。&上述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指出,IPO的企业是&真缺钱&,再融资除了&抽血&厉害,很多钱拿融资后也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反而有不少人在其中&玩猫腻&。
  暗推注册制向前
  在IPO提速的同时,已经淡出视线的注册制改革也重新引起关注。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开始向IPO注册制过渡。经过证监会两年多的推进,2015年注册制呼之欲出,但A股突如其来的暴跌打乱了改革步伐,注册制被&搁置&。
  同时,IPO堰塞湖也一直是证监会的心头大患。第一财经报道称,只要有大量排队企业,企业无法实现快速上市,注册制就不是真正的注册制,转板也行不通。然而这一困扰市场多年的顽疾,近期出现了消解迹象。
  据第一财经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45家企业获批发行,募资规模预计达1036亿元。无论是获批家数还是募资规模,都超过了上半年的两倍。
  报道援引一位券商非银分析人士称,&如果&IPO堰塞湖&成功化解,就消除了注册制改革一个非常大的障碍。&该人士称,无论是注册制改革,还是新三板转板,都需要理顺上市入口,维持公平的上市顺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称,当前快速的审核及发行节奏,都是在慢慢与未来注册制应有的节奏进行对接。&目前市场对较快速的审核与发行,反应都比较正面。&他认为,如果未来股票发行依然是受欢迎的,那注册制推出时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来源:中投投资咨询网
关键词:证监会 监管 再融资 IPO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政府加大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史上最严格的《新环保法》,明确&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环境监...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粗放式的资源驱动难以为继,新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极,是&基础的基础&,是其他六大战略新兴产业蓬...  &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当前,中国的旅游...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接近3万多亿元,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
  环保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蜂拥而入,跑马圈地,2015年的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连续两年,国务院总理李克...  当前我国传统汽车行业发展正进入缓慢增长的新常态,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却显示出勃勃生机,节能环保、智能化是汽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2015年我国新能源...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既有注重效率、追求收益的共性,又具有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格、凝聚民族精神的特性,对社会...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是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命服务业,影响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第四次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的高度融合,已成为...
  市场人士认为,近期监管部门规范险资股市投资,未来保险机构参与股市投资将回归均衡的配置型思路,举牌等凶猛的打法将不会是主流。
  险资调整布局
  ...  网商制造的&双十二&购物狂欢,引爆了消费者的购物欲;A股的情绪化则在这个&黑色星期一&再度上演。
  市场以较为情绪化的方式回应...  昨日A股大幅下挫,上证指数跌2.47%,创下半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创业板更是再度跌入&1&时代,创下半年新低。
  有分析认为,资金利率持续大涨对...  中国官方12日透露的消息称,中国17个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互联网金融行业第二阶段清理整顿工作重点和要求。
  中国央行当天发布信息称,央行会同互...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强势&举牌&动作,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近日,保监会先后对相关保险机构采取加强监管的措施。对此,专家...
  目前已存在于险资中的&妖精&是不能不捉的,相关保险机构业务结构畸形为保险行业带来隐患,它们担负巨大资金杠杆为资本市场带来风险,它们意图对...  在利差逐步收窄的预期下,保险机构正通过境外投资这一方式,开启多币种、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模式。沪港通、深港通的相继开通,让保险资金看到了通过港股通这一...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2月11日在京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革正式收官。
  国务院于2015年8月批复通过长城资产转...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业内获悉,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国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业务规模超过5万亿元,其中金融租赁2万亿元,外商与内资融资租赁...  上周五,随着高争民爆、如通股份、易明医药三只新股的上市,A股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3000家。
  日,随着上交所&l...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IPO提速、再融资减速 你手中股票会怎么样?
  近期大盘较弱、跌幅不少,尤以中小创指数和深综指为甚。鉴于沪指中的中石油601857近日逆势走强,虽然贡献了不少的指数涨幅,让沪指走势不至于太难看,但已与市场实况不符,其指导意义已经大打折扣。  大盘行情较好时,市场对和再都不太在意:“反正有钱赚,就不用管那么多了~”但近日A股大跌,IPO和再融资就重新成为千夫所指。  一份万人实名大调查表明,超9成投资者认为:IPO过快、会导致市场低迷。新年以来,监管层几乎在以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节奏,高速推进着发行。本周15只新股网上,更是创出了自2015年年底新股发行改革后的新纪录。  众多投资者纷纷质疑“高节奏发行的IPO会否打沉二级市场,巨量融资谁会买单……”,呼吁新股发行提速须顾及市场承受度。而偏偏这个时候,官媒新华社表态:“IPO常态化可以给力实体经济”,更扰乱了投资者对监管层的管理预期,市场的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  坊间热议纷纷,国内知名网媒也开展了“IPO提速对A股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调查,逾万名网友积极参与。其中超90%网友认为,目前IPO过快,会导致市场低迷。具体如下:  1、当前新股发行速度是否过快?  超过9成的网友认为当前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只有不到10%的网友认为当前新股发行速度比较正常。  2、新股发行提速对A股影响几何?  超9成的网友认为,当前新股发行提速对股市为利空,会对A股产生抽血效应,导致市场低迷;也有7%的网友认为此举对股市是利好作用,能够为注册制铺路,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仅仅有2.7%的网友认为此举对股市影响不大。  3、IPO是否应该减速或暂停?  近9成的网友认为IPO应该减速或暂停,只有11%的网友认为IPO不应该减速或者暂停。  4、A股一季度的行情如何?  对于A股一季度的行情,网友们也预测踊跃,67%的网友认为沪指短期会继续,回到3100点之下,24%的网友认为沪指将在点区间震荡,只有8.9%的网友认为沪指将很快企稳回升,冲击3200点。  总的来看,绝大多数参与投票的网友对IPO提速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应该放缓IPO的速度;而大多数网友对一季度的行情持看空态度。  在此,虽然仅是管中窥豹,但也可见一斑。而“网友看空一季度行情”,也符合大多数投资者“见涨看好,见跌看坏”的规律。  虽然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多种多样,并非完全由IPO加快所致,而是受资金面、减持套现、估值中枢下移等多种因素影响。但“IPO增、再融资减”也正在重塑A股的估值体系,由此导致部分个股、特别是那些之前的“大牛股”的走下神坛。  鉴古知今。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年“香港回归”大牛市的龙头股是()600839、发展000001(现())、(),其涨幅均在10倍以上。那个时期的股民,如果你被人知道了你不知“长虹、发展、深科技”,是会被人鄙视的。  但自从沪指在1997年5月见到1510点后,直到2001年6月,整整4年多时间,这三只龙头股就始终跌跌不休、一蹶不振,让其粉丝们亏损累累、徒呼奈何……  而就在这四年多期间内,却跑出了中科健000035(现())、南洋实业600661(现())、深锦兴000008(现())、琼海虹000503(())等一大批让人瞠目结舌的10倍大黑马!  而同期,沪指的波动区间是:1510——1025——1423——1048——1756——1341——2245,即使按最高点位算,也只涨了48.6%。  而与此同时,一批大跌至2折、3折,而另外一批则大涨至8倍、10倍!这笔大账,明智的投资者应该会算。  也许有人会说,年的市场风云太过遥远,不具有可比性。  但的股改大牛市、2009年的“四万亿”小牛市,板块个股几经沉浮,但均未逃脱此规律的指引。  数据显示,在可统计的2802只股票中,至17.01.16日收盘,已有289只个股创出16.01.27日以来的,其中科技、媒体和通信()概念成为重灾区。行业分布上,在这289只的个股中,上轮牛市中风光无限的TMT板块自顶部跌落后,至今仍然一蹶不振,更成为昨日创新低个股的重灾区。  计算机行业占比最大,共有50只,包括()、()、()、()等曾经的大牛股;其次是传媒行业,总共有38只,同样包括很多2015年大牛市中红极一时的明星股:()、()、()、()、()等。通信行业有12只,包括()、()、()等个股。  但并非笔者“见跌说跌”,15.11.24日,笔者撰文《盘面震荡或成常态 这三类股紧急调仓》,明确认为: 
已有--个人赏过
金融财学堂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41关注人气
123文章数量
11090访问量
&&好好学财,天天向上,财学堂以“帮助投资者做好投资”为第一己任。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A股监管思路明晰:再融资收紧&IPO提速_股票期货特训营-陈盛格_新浪博客
A股监管思路明晰:再融资收紧&IPO提速
证监会核准IPO的速度加快,同时对A股市场“抽血”严重的再融资则明显收紧,甚至有市场传闻称“定增要被取消”。在这背后,近期A股市场的监管思路也日益明晰。
援引接近监管部门的知情人士称,目前证监会的思路就是:对IPO提速、对再融资收紧,“这是大方向,所以确实是有收紧定增的意思,但还没有具体方案,方案还在酝酿。”
定增“变天”
近日“定增要被取消”的传闻引发高度关注,该消息尚未得到监管部门的证实。不过投行人士认为,取消不太可能,审核从严会是大趋势。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权益类融资主要有三种方式,定向增发(非公开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其中定向增发要求门槛低、操作灵活、定价方式灵活,在审核程序上也相对简单,目前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股权融资方式,其他方式则早已被边缘化。
但近期定增项目的推进明显放缓。
从流程来看,再融资申请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澎湃新闻援引投行人士表示,近两个月来,不少定增项目均被卡在发审会至核准发行的环节。也就是说,很多过了发审会的项目迟迟未拿到核准发行的批文。
上海证券报
也援引南方某大型投行的一位业务负责人称,“现在定增的推进特别慢,我们有一批项目在会里排队,另有好几个已经过会,但批文还没有拿到,现在三个月能拿到应该算比较快吧。”
据上海证券报统计,今年以来,有303家公司对定增规模进行了“瘦身”,其实际募资金额5809亿元,与这些公司此前规划的融资额8947亿元相比,缩减3138亿元。更有一大批公司直接放弃了定增。
澎湃新闻援引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称,目前审核再融资的节奏、尺度等都没有变化,只是发行节奏放缓,过会的不给批文。“有的项目已经过会6个月都还没拿到批文。”
与此同时,IPO则一再提速。
据券商中国统计,从IPO批文下发节奏来看,今年前10个月基本保持在平均每月两批次的发行节奏,而月均筹资规模维持匀速增长的趋势。而进入11月以来,频次则升到3次。
11月1日-18日,在证监会下发的三批新股发行批文中,累计新股数量达38只,募资总额约不超过221亿元。这比上个月多了10只,也接近4-6月连续三个月的总和。
截至11月17日,IPO排队中(包括已过会)的企业仍多达725家,券商中国报道称,按照11月份的速度,消化IPO排队企业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
某总部在北京的券商投行人士向澎湃新闻指出,再融资对市场“抽血过猛”,“IPO一单能融10亿就是大户了,再融资随随便便就过10亿,相比而言,IPO才能抽多少钱。”
“而且再融资融资的效果普遍不好。”上述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指出,IPO的企业是“真缺钱”,再融资除了“抽血”厉害,很多钱拿融资后也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反而有不少人在其中“玩猫腻”。
暗推注册制向前
在IPO提速的同时,已经淡出视线的注册制改革也重新引起关注。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开始向IPO注册制过渡。经过证监会两年多的推进,2015年注册制呼之欲出,但A股突如其来的暴跌打乱了改革步伐,注册制被“搁置”。
同时,IPO堰塞湖也一直是证监会的心头大患。第一财经报道称
,只要有大量排队企业,企业无法实现快速上市,注册制就不是真正的注册制,转板也行不通。然而这一困扰市场多年的顽疾,近期出现了消解迹象。
据第一财经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45家企业获批发行,募资规模预计达1036亿元。无论是获批家数还是募资规模,都超过了上半年的两倍。
报道援引一位券商非银分析人士称,“如果‘IPO堰塞湖’成功化解,就消除了注册制改革一个非常大的障碍。”该人士称,无论是注册制改革,还是新三板转板,都需要理顺上市入口,维持公平的上市顺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称,当前快速的审核及发行节奏,都是在慢慢与未来注册制应有的节奏进行对接。“目前市场对较快速的审核与发行,反应都比较正面。”他认为,如果未来股票发行依然是受欢迎的,那注册制推出时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股票期货特训营-陈盛格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6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o和再融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