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网上查询陕西省老龄补贴惠民补贴名单

详细内容页
宝鸡市陈仓区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使用指南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切实加强惠民补贴资金管理,整合资金发放渠道,简化发放程序,减少发放环节,降低发放成本,提高资金发放透明度,构建一条快捷、便利、安全的惠民补贴资金发放“阳光通道”。确保惠民补贴资金准确、及时的兑付到城乡居民手中,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按照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农村居民惠民补贴资金“一卡(折)通”兑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宝政办发[2016] 63号)精神,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兑付方式改革(以下简称“一卡通”改革)。为了切实理顺部门关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和政策衔接,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上下统一协调、整体配合联运的工作机制,实现惠民补贴资金财政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补贴项目整合打卡,“一个漏斗”向下、“一卡”发放的管理方式。使惠民补贴资金能够快捷、方便的发放到群众手中。
1、“一卡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切实加强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整合资金发放渠道,建立科学规范的发放机制和监管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基本原则:
一是权责不变、分工协作。各项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遵循“补贴政策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原则,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二是规范透明、方便高效。制定“一卡通”操作规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规范快捷的发放机制和严明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手续简便、公开公正。
三是集中整合,一卡发放。将各项惠民补贴资金发放渠道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和发放。
2、什么是“一卡通”发放?
答:“一卡通”发放就是将财政安排的各项惠民补贴资金,由区财政局按照业务部门审核批复的分户补贴清册,通过陈仓区信用联社营业网点直接划转到补助对象个人“一卡通”账户的兑付方式。
3、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资金范围有那些?
答:现陈仓区纳入“一卡通”发放共57项补贴,种类如下:宝鸡市陈仓区纳入“一卡通”发放项目表
退耕还林补贴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农村医疗补助
城市大病医疗救助金
农村五保补助资金
60年代精减职工补助
城乡临时救助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孤儿生活费
救灾补助资金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金
三属伤残补贴
农村劳模补助
社会救济定期补贴资金
抚恤(优抚)
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奶牛良种补贴
养殖大户补贴
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
奶牛布病、结核病补助
羊子布病补助
能繁母猪补贴
冬小麦一喷三防补助
地膜玉米补贴
农业产业补助
玉米扩种补贴
整村推进扶贫补助资金
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贫困母亲求助
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
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补助
财政扶贫“雨露计划”
农业产业补助
残疾人生活补偿款
残疾人专职委员补助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残疾人托养服务补助
残疾人自主创业
贫困残疾学生助学补贴
残疾人驾驶员技术补贴
残疾人产业补贴
扶贫移民搬迁补助
异地扶贫移民搬迁补助
义务教育阶段贫因寄宿生活补助
大学生资助
阳光助学工程补助
国家助学金补助
农业机械推广站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农村深松整地补助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
村医门诊补助
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费
4“一卡通”发放有那些好处?
答:(1)集中整合、一卡发放。
实行“一户一卡一号”(即兑付系统内家庭编号)为主,“一人一卡一号”为辅的管理方式,每张卡可附带一本存折,方便城乡居民支取,查看明细补贴项目、补贴资金。
(2)补贴项目名称清晰
补贴名称为四字简称,57项不重复,清晰明瞭,让城乡居民做到心中有数,领到“明白”补贴资金。
5“一卡通”怎样开卡?
答:“一卡通”支持批量申请开卡和个人申请开卡两种开卡方式。
批量申请开卡流程:
(1)镇街政府主管人员提供开卡人的名单及身份证复印件。
(2)财政所填制开卡清册、身份证复印件及介绍信到信用社集中开卡。
(3)财政所将开设的卡片发给持卡人,持卡人在卡号清单上签名确认签收。
个人申请开卡流程:
(1)申请人持本人身份证件、证明向财政所提出开卡申请,财政所审核具备开卡条件的,开具介绍信。
(2)申请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财政所介绍信到当地信用社办理开卡业务及领卡。
(3)申请人将介绍信回执送返财政所,以便财政所依据回执变更基础信息。由于回执传递不及时造成补贴资金无法转入“一卡通”账户的,由申请人自行负责。
6、一卡通”如何使用?
答:(1)激活:持卡人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卡片,到宝鸡市陈仓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任意营业网点柜面办理改密激活后正常使用。
(2)使用:陕西信合“一卡通”,是由陈仓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面向城乡居民发行的,该卡不仅是用于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发放、结算的人民币IC借记卡,而且也可当作普通银行借记卡进行资金结转。持卡人可在陈仓区农村信用联社任意营业网点、自助设备、助农POS代理点进行现金存取、转账、余额查询等业务,同时也可在具有银联标识的国内外特约商户POS 终端上完成消费付款。
(3)补贴资金查询;城乡居民可持相关有效证件(身份证)到就近财政所、区级业务主管部门或财政局兑付中心任何一处查询补贴资金。
7、一卡通”丢失或变更信息怎么办?
答:(1)卡片挂失:当卡片丢失后,由本人持身份证向原开户信用社正式声明挂失,防止存款被意外支取。书面挂失当日即可办理补卡或支取手续。如遇特殊情况,可口头(拨打客服电话:262)或者函电形式申请挂失,但必须在五天内补办书面申请挂失手续。
(2)补卡、换卡流程:个人申请办理补卡、换卡时,申请人应持村委会开具的介绍信到当地财政所登记,财政所登记后给申请人开具介绍信,申请人持本人有效证件及介绍信到原开卡网点填写相关开卡申请表等资料,办理补卡、换卡手续,办理完毕后,申请人必须将介绍信回执送返财政所,以便财政所依据回执变更基础信息。由于回执传递不及时造成补贴资金无法转入“一卡通”账户的,由申请人负责。
8、一卡通”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1)免开卡手续费;
(2)免年费;
(3)免陕西省内农村信用社系统存取款手续费;
(4)免跨行ATM查询手续费;
(5)免费账户变动短信通知功能;
(6)免费签约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客服电话:962);
(7)免费签约自助设备转账业务;
(8)跨行ATM取现每笔仅收取2元手续费。
Copyright & 2005 - 2016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 主办: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宝鸡市陈仓区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电话:&& 邮编:721300关于发放2016年6月第一次惠民补贴的通知-大荔县财政局
欢迎光临大荔县财政局!
当前位置: -&
关于发放2016年6月第一次惠民补贴的通知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275 次  来源:一折办
各镇政府、村委会(社区)、基层财政所,信合各网点:
以下补贴已由大荔县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支付中心全部发放到各受益城乡居民“一卡通”账户,请各相关单位周知并通知有关受益群众及时查询、领取:
1、月社区工资;
2、2016年1季度医疗救助;
3、2016年受灾群众救助款。
如有问题,请咨询大荔县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支付中心,电话:3221499。
大荔县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支付中心
&&&&&&&&&&&&&&&&&&&&&&&&&&2016年6月1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大荔县财政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电话:5管理维护:大荔县财政局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 陕ICP备号欢迎访问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政府网站,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关于发放2017年1月第一次惠民补贴的通知
来源:财政局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各镇政府、村委会(社区)、基层财政所、信合各网点:
以下补贴已于日由渭南市华州区财政惠民资金管理支付中心全部发放到各受益城乡居民“一卡通”账户,请各相关单位周知并通知有关受益群众及时查询、领取:
1、2017年1月份五保、低保补助资金;
2、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
3、2016年残疾人生活、重度护理补贴。
信用社已在各村设立了惠民支付服务点,广大群众可以持惠民卡到就近的各村服务点办理查询、支取等业务。
咨询电话:4736272
渭南市华州区财政惠民资金管理支付中心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政府主办() & 华州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邮编:714100 电子邮箱:hxxxb@ 陕ICP备号陕西省信息中心
& & && & &
信息与决策研究
2015年第五期: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简要分析报告
作者:陕西省信息中心 &&&&日期:
    一、民生改善情况  (一)居民收支持续增长,处于加快追赶全国平均水平阶段  1、居民收入增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上半年,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4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较去年同期提高8位。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186元,居全国第17位,同比增长8.4%(全国为8.1%),增速居全国第10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8元,居全国第22 位,比上年同期前移一位,同比增长10.8%(全国增长9.5%),与重庆并列全国第6位。  2、与全国差距继续缩小。今年以来,全省紧抓追赶超越发展阶段机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已进入加快追赶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阶段。上半年,全省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9.3%,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如果我省居民收入保持年均10%的增速,全国为年均8.5%的增速,预计到2030年,我省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3、居民收入结构持续改善。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1:1,较上年同期缩小0.06。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大收入构成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6.3:14.1:6.3:23.3优化为54.7:13.7:7.0:24.6,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比重明显上升,财产净收入增长最快为22.9%,转移净收入也增长了16.4%。分城乡看,城镇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工资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全部收入的82.7%,经营和财产净收入占17.3%,整体呈现“两强两弱”态势;农村居民工资收入、经营和转移净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97.8%,财产净收入只占2.2%,整体呈现“三强一弱”态势。  4、居民消费持续升级。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76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消费动力强劲。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73.6%,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居民消费八大类构成全面增长。城乡居民保健意识增强,医疗保健支出增幅达到22.8%,位居居民消费增幅之首;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幅均超过10%,居民消费更加注重舒适性、便捷性,消费品质和内涵提升,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二)CPI继续处于低水平阶段,并有温和回升态势  1-6月,陕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全国上涨1.3%),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5%,非食品价格上涨0.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工业品价格上涨0.4%。八大类商品和服务同比呈“六升二降”态势。其中,衣着类价格上涨最快为2.5%,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0.8%、0.2%。整体来看,全省CPI自年初达到最低点(-0.1%)后稳步温和回升,并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下半年,在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CPI温和回升态势会继续保持。需要注意的是,近几个月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政府需要密切跟踪市场,提前做好肉价进一步上涨的市场预案,确保市民“菜篮子”消费基本稳定。  (三)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保障房建设快速推进  1、房地产投资出现回暖态势,增速仍低于全国水平。上半年,我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93.67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比2014年回落4.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0.7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821.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比一季度提高22.1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108.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7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527.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2.7个百分点,比2014年回落42个百分点。自年初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滑落,到前3月降至近年来最低点,此后房地产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房地产开发投资回暖,但仍低于全国水平。同时,全省房地产施工速度有所加快,尤其是新开工速度加快明显。由于竣工速度持续放缓,待售面积增速持续大幅回落,已回落至2012年以来最低点。  西安房地产投资先降后升,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降。上半年,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824.85亿元,同比增速呈先降后升趋势,1-3月下降8.2%,为历史最低点,此后扭负为正,并在前6月增速扩大至6.6%,但仍较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呈持续下降态势,但降幅逐月缩小,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69.87万平方米,增速由去年同期增长6.0%转为下降10.2%;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4%,环比价格保持平稳。近年来由于常住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加快、收入增长减缓等原因,西安房地产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所减缓。  2、保障房建设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上半年,全省保障房建设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其中,新增  保障性安居工程31.23万套,占目标任务的70.85%;基本建成18.63万套,占目标任务的69%。截至5月底,保障性住房共完成投资79.29亿元;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278.83亿元。上半年,全省继续开展保障性住房小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活动;探索推进回购商品住房作为租赁型保障房、收储社会房源作为公租房、试点共有产权住房等;与国开行签订合作备忘录,继续推进货币化安置,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启动编制我省“十三五”住房保障规划。  (四)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创业活力持续迸发  1、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3.05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4.03%。全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34.1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上半年求人倍率0.94,岗位数小于求职数,二季度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供需双降”现象。面对新形势,全省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各地已建成或正在加速建设一批市场化的创业孵化基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深入推进,登记失业率3.39%,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  2、创业扶持力度加大。上半年,全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38亿元,其中个人创业贷款17.61亿元,占72.24%,而农村劳动力在个人创业贷款中占比达53.49%,成为个人创业“主力军”。与此同时,上半年陕西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较上年同期减少5万人至505.1万人,下降1%。全省创业投资热情持续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18.75万户,同比增长34.4%。从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启动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贷款365.64亿元,直接扶持创业48.98万人,带动就业163.98万人。  (五)社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社保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最大。上半年,我省民生支出完成1685.1亿元,占到财政支出81.69%,同比增长10.6%,其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比最大,达到337.11亿元,比重为16.34%。  2、最低工伤和各项社保待遇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持续上调,调整后一类地区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480元/月,在上半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12个省份中,陕西居第7位,高于甘肃、西藏、湖南、海南。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一连调”,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2300余元。上调工伤保险待遇,1至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月人均增加297元。调整失业保险有关待遇标准,其中一类工资区失业保险标准由现有的每月960元提高到1110元。出台《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的实施意见》,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每年可按照不超过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所有市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并探索试点建设城乡一体的大病保障制度,在新农合、城镇居民和职工医保基本医疗报销的基础上,力争把大病报销范围确定在基本医疗封顶线到最高可报销30万元左右。新农合报销范围2015年新增20种大病补助,初步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其中政府补助400元、个人缴费100元,困难人群陕西新农合报销比例为90%。  3、社保服务经办更加便民利民。符合条件愿意承担省级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可在网上进行新增定点申请和签订服务协议,为医疗服务机构持续扩围提供便利。省内异地医保结算不断推进,各市职工到西安就医已实现异地直接结算,西安到咸阳、安康已实现部分异地直接结算。跨省职工医保异地直接结算起步,省本级的职工到海南已实现异地直接结算。加快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障、疾病应急救助、民政医疗救助制度衔接机制,实现“一站式”报销。  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一)医疗卫生改革向纵深推进  城乡医改同步快速推进。城市推行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全国首家城市医联体——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农村推进县镇村医疗一体化,西安首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新模式,建设农村片区村卫生室,结束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个人承办的历史。颁布实施《陕西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指导意见》,城市医院分级诊疗工作步入实质性探索运行阶段,远程会诊项目建设进入业务应用阶段。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已取消药品加成,出台《关于进一步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意见》。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考核试点工作。出台实施意见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25个县区启动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试点项目。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加快。举办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开展中医药下基层进校园到家庭活动,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陕西中医学院和海南三亚中医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陕西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获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医学领域协同合作有了新突破。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预防医学研究院。西北医学教育联盟在西安成立。卫生疾控成效明显。上半年,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6127例,比上年同期下降0.71%。全面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工作,食源性疾病县级哨点医院由2014年的60家增加到141家,实现省内全覆盖。  (二)科技事业发展亮点频现  金融引领和带动效能凸显。近年来,我省推动成立12家持牌科技支行,建立科技支行科技贷款台账,创立科技支行联盟,联建400科技金融热线,主导推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及落地措施,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纳入重点考核范畴,实现辖内科技金融从制度、机构、对接、贴息、补偿及考核配套的系统化推进与保障。截至今年3月末,辖内科技贷款余额403.05亿元,近2000家科技企业得到信贷支持。与互联网巨头公司合作力度不断加大。我省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数字互联网陕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和培训电商人才,推动公共服务、医疗、旅游、金融等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建设以西安为枢纽的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关键节点。咸阳市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咸阳“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智慧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高校与新区合作搭建创新平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正式签约落户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打造产教互动与创新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生态体系。“众创空间”孵化体系逐渐形成。由全省16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高等院校、众创空间、创投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同组成的陕西创新创业联盟在西安成立,联盟将通过平台建设整合国内外创新创业新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孵化机构与服务机构合作创新。  (三)教育事业有效发展  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体现。今年全省所有县(区)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划片入学,实现100%的公办小学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上每所小学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启动持续三年的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并与“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名师示范课、校长教师培训会等形式,提高课堂效率,缩小教育质量差异,实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莲湖区、岐山县、略阳县、安塞县等29个县(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至此,全省已有50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占全省107个县(市、区)的46.7%,数量和占比均居西部第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省高等教育数据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学揭牌,同时,依托西北大学成立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做高校数据融合与共享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为省教育厅提供教育信息化政策咨询和宏观规划建议,并为其他相关部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提供相关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和咨询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从今年起,全省将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7年前,形成中职、高职、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线纵向贯通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与普教、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市场横向衔接、进出灵活、开放立交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制定颁布第二个《陕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年)》,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力争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分别达到90%和100%,开展“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工作。  (四)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上半年,我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优秀剧目创演和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推进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造陕西特色系列文化品牌,陕西文化正从文化厚土变身文化热土。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实施“从长安到罗马”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和“今日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创作工程,《丝路彩虹》、《丝路长安》、《大汉苏武》等作品获多项大奖。成功举办首届陕西省现代艺术月,启动中国陕北民歌传承与创新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无缝对接。大力实施“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省第二图书馆、省戏曲研究院实验剧场、省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全省各地优秀文艺院团深入村镇社区,包括“优秀儿童剧走进山区小学”,“国粹京剧进校园进工厂”等,开展各类惠民演出近千场。启动第六届“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特色文化传播影响广泛。上半年完成陕西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评审工作。搭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文化产业平台”,形成对陕西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整体性的传播和推广。举办“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承办“第19届西洽会暨丝博会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暨主宾国文艺演出活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合计362.96亿元,同比增长14%,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同时启动《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工作,制定《陕西省关于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西安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打造文化产品跨境电子交易中心,建设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挂牌启动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筹备“十一艺节”、“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十一艺节”为契机,成立全省艺术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多个艺术团分赴美国、瑞士、意大利、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演出。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舞蹈夏令营,及第11届“艺海流金——丝路寻根之旅”内地与港澳文化联谊活动。陕北少年秧歌腰鼓现身美国加州。  三、环境质量与公共安全情况  (一)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改善显著。上半年,国家考核我省的10个设区市平均达标天数66.6%,比全国高出6.3个百分点。关中各市(区)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2~55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1~25天,PM10和PM2.5下降两成以上。西安上半年优良天数为134天,在“三区十群”2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位,比2014年和2013年同期分别增加54天和77天,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较2014年同期下降了40%和30%。从今年2月起,连续5个月退出全国后20位,逐步迈入全国空气质量良好的第二梯队。《2015年“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作方案》首次将农村大气环境管理提上日程。  (二)公共安全稳定向好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上半年,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同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852起,同比下降1.12%;死亡568人,同比下降35.75%。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2824起,同比下降9.55%;死亡262人,同比下降35.31%。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特大安全事故1起,死亡35人,较大事故6起,死亡19人,同比分别下降14.29%和9.52%。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总体趋好。全省1300多个乡镇均建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半数以上的行政村设立了村级监管员,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位于全国前列。截止6月30日,全省已有137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我省药品生产企业总数的60.9%。省食药监局开展了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飓风行动”。截止5月底,全省共立案查办违法案件4583起,是去年同期的2.7倍,结案4210起。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交通、火灾事故。截至4月底,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摸排环境污染犯罪各类线索347条,查处治安案件272起,侦办刑事案件立案174起、破案1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1人、刑事拘留226人,均位列全国前四。互联网络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生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上半年,陕西互联网应急中心共协调处理各类网络安全事件65463起,其中僵尸木马受控事件43734起,僵尸木马控制事件1785起,飞客蠕虫病毒事件19680起,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事件264起。  四、民生满意度指数  陕西省民生满意度指数借鉴国内民生满意度指数编制方法,在省信息中心对全省十市一区城乡居民生活情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设置了“公共服务”、“环境安全”和“幸福感受”三大类共11个主观感受调查指标,各项满意度指数界于0—100之间,50为中值。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陕西民生满意度指数为53.3,较上年同期提高0.9,其中公共服务为53,环境安全为51.4,幸福感受为57.5。分城乡看,农村居民整体的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从具体指标来看,幸福感和交通便利情况满意度最高,食品安全和劳动就业满意度最低,低于指标中值(50)(指标详情见表1)。对比分析近4年来主要指标变动趋势(见图4),发现指标呈波浪向上走势,公共服务、环境安全和幸福感受在这4年中均有一定程度提升,民生满意度指数也在稳步增长,表明我省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同时可看出,上半年的指标值往往低于年终指标,居民满意度呈现周期波动特征;各时期受突发事件影响,居民的主观感受易发生较大波动。鉴于数据的周期性,这里选择将2015年上半年数据与2014年上半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一)民生改善效果突出,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近年来,我省坚持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的“两个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交通基建、文体项目、支持就业等方面表现突出,尤其侧重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成为提升最快的指标,其中城市满意度指数为48.8,农村为57.2,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52和2.85,全省均值提升了1.68。分城乡看,农村居民对交通便利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教育状况最为满意,文体设施改善、交通便利化、劳动就业、就医环境等方面满意度提升较多,社会保障和教育方面也有一定提升;城镇居民对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满意度最高,劳动就业、文体设施改善和教育状况满意度均有小幅提升,看病贵、住房贵、养老压力大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不断提高,使得就医环境和社会保障满意度有所下降。  (二)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好转,城乡环境安全满意度有所提升。我省治污减霾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仅上半年就筹集6.5亿元专项用于大气污染治理,较上年增长了30%,同时将燃煤锅炉拆改奖励范围从关中地区拓展至陕南陕北地区,调整淘汰“黄标车”的补贴政策,支持燃煤企业超净排放,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显著,城乡居民环境满意度都有所提升。在食品安全方面,支持开展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等,加大检查频次和处罚力度,及时发布“黑名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和食品生产企业召回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较快,其中城市提升1.4,农村提升3.2,全省提升2.3。  (三)城乡居民社会环境评价满意度双下降,农村居民下降明显。社会环境评价主要包括对社会公平、城乡协调、社会包容、社会秩序等的感受程度。上半年,城市居民社会环境评价满意度较去年同期下降0.8,农村居民下降2.4,全省下降1.6,表明社会还存在很多体制机制弊端,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对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运转体系抱有不信任态度,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居民,构建法治社会,端正社会价值体系,建立开放、和谐、协调、共享的社会秩序任重而道远。具体分析样本人群,发现高收入者的社会评价满意度较高,而低收入者满意度较低,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相比,由于生存条件比较艰苦,对社会更缺乏安全感,更多人对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不满。因此,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提高社会环境评价满意度最直接的措施。  (四)城乡居民幸福感与去年同期持平,城市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上半年城乡居民幸福感指数为61.8,与2014年同期持平,其中城市居民为62.5,比2014年同期提高1.1个,比2013年同期提高3.3;农村居民为61.1,比2014年同期下降了1,比2013年同期下降3.3。城市居民幸福感持续提高,而农村居民幸福感却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城市居民受益于环境质量的改善、食品安全的提升,就业保障和业余文化活动的丰富,客观环境和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升,让城市居民感到更加幸福;农村居民虽然在交通、文体设施、就医、就业等硬件环境上有所改善,但更多体会到生活的压力、健康的挑战、人际交往中社会地位和话语权的弱势,进而影响了对幸福感受的主观评价。  五、当前社会民生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措施建议  (一)充分抓住追赶超越阶段机遇,全力提升居民收入  上半年,我省居民收入8664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也低于西部的重庆(10407)、四川(8733)。按照我省居民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全省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必须紧紧抓住追赶超越阶段的众多机遇,系统推进、形成合力,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建设富裕陕西。一是以国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为契机,理顺工资收入增长机制,促进居民收入与全省经济实力相匹配。全省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较大的关键因素是工资性收入,只占全国水平的75.1%,而工资性收入又占到全省居民收入的50%以上。二是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和改革红利,拓宽个体工商户、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盘活居民经营性收入。上半年,全省居民经营净收入在四大收入中增幅最低,为6.6%,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更低,为6.1%。要尽快出台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意见,建设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启动千家农村物流站点建设工程,激活农村商贸市场,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相关部门对新设立企业实施跟踪服务,在金融、财税等领域加强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站稳市场。  (二)以推动就业创业为改善民生福利的有力杠杆,从制度到精神全方位形成不竭动力  一是针对不同创业群体谋划更富特点的支持策略。划定创业扶持重点群体,加强政策实施灵活性,如对大学生,在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的同时,特别要对高科技创业项目加大帮扶力度,对其中代表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性项目进行必要的持续性帮助,对农民工及一些特殊群体就业创业要及时了解他们在资金、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基于各个就业创业重点群体的需求特点,构建稳定的就业培训体系,提供市场认可的有效培训服务,使求职者、创业者能够获取稳定的培训预期。二是将扩大就业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系统性地结合起来。在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领域加快破解基层人才荒困局,在各项公平公正制度的保障下,帮助大学生树立这样一种可期的愿景:即从实际出发、从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干起,同样有着充足的机会拓展人生舞台,使事业的价值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使更多大学生有信心在基层沉淀下来成长为行业名家,逐渐改变名师名医等代表优质公共资源的软实力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局面。三是以就业的稳定和活力筑底社会民生的大和谐。构建城乡劳动者公平公正的就业创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来激发和保护全社会勤劳实干、诚信友善的良好精神理念,使得人尽其能、各尽其才,将全省人力资源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将全省人民积极向上创造生活的精神希望稳固下去,成为幸福感不断生发的源头活水。  (三)将解决入学难作为民生工作重点,系统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省教育厅5月出台严格“就近入学”政策,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有效减少“递条子”和赞助费等现象,但同时也给社会民众带来了隐忧,如现有学校之间确实存在师资、管理、生源好坏的差异且差异较大,也有不少人担忧是否会带动“学区房”新一轮涨价。对此,一是应全力促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分布。继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小学改造和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全面推行学区制改革和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名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手拉手等,将师资、管理等多方面资源向薄弱校倾斜,真正做到教育均衡发展。对已实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反思,以便及时修正。二是改革应试教育制度。尽快研究提出“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校长职级制、教师管理和培养培训、社会力量办学体制、社会参与监督体制等进行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并个性发展,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三是应严格施行就近入学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网站、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确保就近入学政策公开透明。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坚决打击“权力择校”等现象发生。  (四)加强新时期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当前,随着互联网新业务新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与现实社会高度融合,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攻击、网络传播暴力恐怖信息、网络诈骗、窃取网民个人信息,以及网络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多发,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刻不容缓,要把增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是要着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障,数据和内容安全是基本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着力构建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二是要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宣传,强化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避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积极防范各类信息泄露和欺诈。三是完善信息安全的社会监督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举报机制,鼓励新闻媒体、公众对信息被非法获取利用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举报,实行群防群治,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信息泄露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网络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高度重视各种新技术的运用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监管和防范措施,提高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互联网法律体系,及时开展相关立法或法律修订工作,同时加大网络巡查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各类违法活动。  (五)因地制宜多管齐下,提升环境整治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是将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继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加强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面源治理;进一步加强秦岭生态区、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加大支流沿线治理力度,增建污水处理工程和排污管网设施。二是因地制宜,区域协调推进。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力度,关中地区进一步减少和限制燃煤使用,积极推广燃气锅炉和燃煤超低排放技术及设备,逐步淘汰小火电,大力实施集中供热;陕北积极推进绿化造林、固土防沙、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同时促进先进环保科技与当地石油和煤化工业结合发展,打造经济发展绿色“引擎”。三是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市场化。针对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技术、环境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引入市场化机制。四是推广新做法,扶持新力量。积极宣传和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通过行政立法等方式逐步实现分类垃圾清洁直运;推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从技术、充电基站建设、价格补贴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在环保方面的力量,对其成立和运营给予一定的引导,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审定:李振平  编辑:刘晓玲& 李& 静& 褚惠娟& 罗& 林& 时新良& 李& 飞
访问次数:426&&&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陕西省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省政府大院信息楼 邮政编码:710006 传真:0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通讯费补贴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