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之下,为什么房价没跌,物价飞涨工资不涨

房价没跌,物价飞涨,为什么
我的图书馆
房价没跌,物价飞涨,为什么
房价没跌,物价飞涨,为什么  曾经,我们无比怀念一位智慧的总理。他的政策,总是使绝大多数人受益。或者至少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    今天,我们正在面临困境。所有的人都受损。          9.27宏观调控的结果,房价没有跌下来,物价却涨上去了。在这场游戏中,售房者,购房者,财税局,买菜的大妈…………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的。          一)池子说      其实关于货币,一个“池子说”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货币就象是洪水,水来了总得有一个地方盛放。对于大宗市场而言,池子一共就只有三个:房产,证券,物价。    但是,令人惊异的,是9.27之后的物价飞速上涨。如果说,9.27之前物价其实也在涨,但不过每月1~2%,每年约15%的涨幅。    但9.27之后,物价一下子变成了30~50%的涨幅。现在的涨价,是3元涨到5元,38元涨到48元。似乎没有30~50%的涨幅,根本就没涨过瘾。    为什么会这样呢。房价并没有下跌,物价为什么要“加速”上涨呢。这是“池子论”所不能解释的地方。          真正的解释,哪怕房价没有跌,仅仅是房屋“交易量”减少。对物价影响都是灾难性的。    一个池子的大小,不是和“房价”成正比。而是和“房价*交易数”成正比。          二)货币公式    关于物价,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项著名的“货币流通速度公式”:QP=MV      Q:商品数  P:价格  M:货币数  V:流转数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公式。好比一个商场内,成交了50个鸡蛋,每个价格2元。如果商场上有4张拾元纸币,那么每张纸币上必然是2.5个指纹。            这项公式还有一种写法:M=QP/V。其中V基本上是常量,大致维持在3~3.5左右。    这个公式说明的是什么呢,说明一个池子,可以容纳多少M(Money),是和Q*P成正比的。          一个池子有多大,不仅和“物价”有关,还和“商品数”有关。譬如一幅吴道子的画,可能价值1亿人民币。但他存量稀少,一共就1幅。所以他对于货币的池子“容量”仍然是非常小的。可能就/3.5=3000万。    也就是说,吴道子的艺术画,吸纳了人民币“发行量&#万元。        再比如说,粮食市场,这是一个万亿规模计的市场。按人均年消费365斤计算,每斤2元。就是一个730*13亿=10000亿的大市场。但是,1万亿粮食市场中,60%是农民自己种自己吃的,不进入流通市场。所以粮食市场消耗的池子“容量”是10000亿*40%/3.5=1200亿。粮食市场并不是一个大型的市场。      再比如说,中国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大约为25万亿。但池子的“容量”不是看总市值,而是看交易量。目前沪深股市,日均大约交易量2000亿元人民币。二百个工作日总共交易2000亿*200=40万亿。而股市中股民是疯狂的,M=QP/V。股民们的V流转次数,远远超过3.5,大约在20左右。所以股市中冻结掉的资金,在2万亿左右。      再举一个楼市的例子,2009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在9.4亿平方米左右,销售金额4.4万亿。如果算上二手房,按50%:50%计算。则房地产总交易金额8.8万亿。假设楼市中的资金,一年周转1次。则M=QP/V,楼市可以“池子”掉8.8万亿货币。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名义上有66万亿M2。其实你可以把M=QP/V,一个个逐项累加起来。包括大蒜市场消化了200亿元货币,绿豆市场消化了150亿元货币,生姜市场消化了120亿货币,股市消化了20000亿货币,楼市消化了88000亿货币。。。。。。    我们这个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千千万万种商品的M累加起来,就是我们的M2总数字。千千万万种商品“池子”累加起来,就是我们的总池子。        如果现在我们的货币继续增加,譬如从66万亿增加到80万亿。那么我们就要把多出来的洪水,分配到池子中去。可以注意的是,某些池子非常地小。譬如“蒜泥狠”“姜你军”都是很小很小的池子,只要轻微地再涌入几百亿元的资金,价格就可以翻几倍。    粮食市场其实也不大。房价如果少涨10%,那粮价至少得补涨十倍。。          三)微观生活      讲宏观的结构,可能很难让人体会。我们再来具体地讲一讲。老百姓日常家居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假设我是一个小白领。一个月赚5000元。当每月一号我的工资发下来以后,我大致会怎么用呢。    我会把工资分成几份,按照每个月的预期开销。    1)吃饭:1000元  2)交通:200  3)通讯:200  4)衣服:300  5)房租:1500  6)娱乐:500  7)购物:300  8)筹首付:1000      其中,安排好某一方面的开销,就意味着该方面的“池子”有多大。譬如我准备的每月服装费是300元。那么每年就是3600元。十亿中国人就是36000亿元。按照3.5的流通速率,“服装”这个池子就可以消化掉10000亿元“货币供应量”。    在所有的开支中,也有一部分钱是不能动用的。譬如最后一项“筹首付”。这1000元就是储蓄。可能是银行里的一张定期存单,可能是买了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可能是参股投资了一项实业,也可能是为我自己准备的养老金计划。    那么,大家发现了这张表的问题了没有。这张表问题在于,我的实际消费,仅仅有我收入的80%!收入五千元,消费仅仅四千元。          那么,还有一千元去哪里了呢。原来被我储蓄了起来,“哪怕今天紧一点省一点,攒钱明天买房子”。或者“年轻的时候投资股市,复利养老成为大富翁”。    这其实是一场骗局。    再深刻地想一下,假如某一天,我们的非储蓄比例不是80%,而是60%呢。我的工资是6666.66元,每个月花4000元。    再想一想,比例50%呢。我的工资是8000元,花4000元。    再想一想,比例20%呢。我的工资是20000元,花4000元。          这个,就是切实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因为通货膨胀,这个社会的钱其实是不断增多的。当然,增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公务员很容易获取大量好处,普通工农还在日以继夜地劳作。此为侧话,暂且不提。    当整个社会钱多出来以后,就会烧得慌。    但是奇怪地是,一直到几年之前,无论银钱增加得如何迅速。居民消费始终增加不多。            通俗点说,就是无论你工资从5000涨到20000。你的个人消费,仅仅仍只有4000元。或者4040元。    那么多出来的钱哪里去了呢:“存钱买房子”。    那为什么我已经二万高收入了,还天天吃泡菜呢,因为“存钱买房子”。    为什么存款几十万了,还不敢下馆子呢,因为“存钱买房子”。            几年前,中国有一个非常弱智的专家。他希望“均贫富”。    他的主张是,富人这么有钱,穷人这么没钱。假如把富人的钱平均分给穷人,那么穷人会很富。    假设我们现在把Bill Gates杀了,穷人每人分掉20000元。那么,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变得更好呢。    答案是绝对不会!          因为当我捧着20000元,到市场上去购物时,我买牛奶,则牛奶涨价。我买面包,则面包涨价。我买草莓,则草莓涨价。我买汽油,则汽油涨价。    你要搞清楚,纸币财富是“虚”的。是虚拟财富。实物财富才是实的,是实体财富。    小白领现在看着3毛钱一个包子,2元钱一个大梨,28元一次足浴;那是因为你“省吃俭用”,守着20000元的月薪,只消费4000元,不去购买。          等你一旦去购买,包子涨价,鸭梨涨价,足浴涨价,连钟点工都涨价。    你可以有20000元的工资,可以有“名义上”非常富裕非常富裕的生活。但你只能花4000元,只能看不能动。    一旦你用了,物价就会涨。你实际就享受不到这么多生活。    中国上亿小白领,只有大家都摒住,你这20000元才可以享受二万元消费生活。如果你一旦去开始消费,物价就会上涨。只有别人都摒住你不摒住,你才可以消费714次足浴。          感觉是不是很拗口?但这就是货币悬河下的实情。    整个社会的骗局,就是M2远远大于GDP。我们的人民币,其实没有“真实物资”支撑的。            四)宏观调控后的灾难        如上所述,中国的M2/GDP已经高达170%以上。有太多太多的人拿着20000元的工资,白的黑的。但市面上的物资,却仅有4000元左右。    在之前的动力下,主要的维持功能,是靠老百姓“省吃俭用”。    哪怕我赚一万、二万、三万的工资,赚再多的钱。我就是不舍得花。我要“攒钱买房子”。          这就是“工资20000,有效物资4000元”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一种不平衡但暂时有效的方案。    但在“宏观调控”之下,这一切都被毁了!    宏观调控之后,买房变得非常地困难。不仅仅刚需初次买房困难,改善性换房也很困难,甚至连富豪们想买第三套住宅都很困难。          刚需们付不出三成首付,改善型不能接受110%利率,富豪们全款买房还要受“限购令”限制。    大家一合计,还“攒钱买房子”干啥呀。拿出来花吧。    本来“月收入20000元,有效物资4000元”就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当人们一旦“死心塌地”,不再为房子准备做一辈子房奴的时候,这些资金就会涌入消费市场,就会发生灾难。          想象一下,你原本每个月花4000的。现在一下子每月花20000。弄得不好,还会把以前积蓄储蓄的二三十万首付也拿出来花。    而我们国家,其实没有这么多“真实物资”的。我们的M2/GDP是170%。正常是70%。    我们的纸钞,把商店买空三次都不够。          我们前面再三重申,大蒜是一个池子,生姜是一个池子,绿豆白糖是一个池子,股票是池子,房产是池子;M=QP/V,整个社会的66万亿货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池子M累加起来的。    而现在,房价的价格P没有动。但房屋“限购”了,政府为交易设置了重重障碍。房产的交易量Q急剧下降。房产的这个池子容量Q*P就迅速变小了。        人们对买房“死心塌地”了。每个月也不把工资的50%拿出来储蓄“攒钱买房子”了。这50%的资金就涌向社会,享受生活。物价就完了。          五)完美的正义        什么是正义,什么才是对老百姓好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说,“为了买房子,我们省吃俭用,钱都储蓄起来。衣服也不敢买,馆子也不敢下”。这么多么万恶的KFS,这么多么万恶的令人控诉!          其实,在货币供应量M2/GDP=170%的情况下;房贵,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的策略,就是尽一切可能地把房地产这个“池子”做大。让你把50%,60%,70%的工资都存起来。每个月就只花4000元基本生活费。省吃俭用一辈子为了一套房子。    这是痛苦的么,是痛苦的,但仅仅是“一项”商品的痛苦。总体而言还是99%的幸福。一样东西涨价总比9999样东西涨价好。    就象60年代的上海牌手表,手表特别贵,一块表相当于二年工资,但又是“老三件”丈母娘娶女儿之必备物品。知识青年为了一块手表,勒紧裤腰带加班加点,多干少吃,三班倒做得象老黄牛一样。1961年的时候中国也滥发纸币,但痛苦的只有知识青年,只有手表,底层工人农民日子还好受一点。          但是,在愚蠢的9.27房产调控之下,房产“池子”变小,他不仅不能蓄纳水,反而涌出来许多水,把“蒜泥狠”“姜你军”各小池子都满溢得无法忍受。这实在只能叹息上位者~不学无术。    目前北京已有声音,说“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又接近失败。9.27新政骂声一片,叶檀女士正在鼓吹“最最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唉,你属驴子的么,撞墙了,说明你方向不对该往回走。为啥非要死驴犟前呢。中国目前需要的是房地产交易,交易,再交易。M=QP/V,让二手房交易量增加10倍,100倍,200倍,才是宣泄货币压力的正道。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关于拿房地产作泄洪口”,你这个说法不对,你的做法完全属于旁门左道。    用房地产作泄洪口,是增加了城市刚需的痛苦,增加了千千万准备结婚、进城、拜见丈母娘的小白领们的痛苦。无论哪种痛苦,都是痛苦。    最最完美的正义,应该是根本没有“洪水”。完全不需要池子。M2/GDP=70%。我们不需要讨论是让一万种商品涨价,还是让房子一种商品涨价。最好是什么商品都不涨价。甚至还如朱瑢基时代,人民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给力。          唉,我们只是~智囊。当M2/GDP=170%,大祸已经发生。智者只能想办法来补救或者辅佐。    智者并不是Prime Minister,想从根本上根本没有“洪水”。我们得换一个更有责任心的首相才行。          (yevon_,日午)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房价没跌,物价飞涨,为什么曾经的政策,总是使绝大多数人受益。或者至少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今天,我们正在面临困境。所有的人都受损。    9.27宏观调控的结果,房价没有跌下来,物价却涨上去了。在这场游戏中,售房者,购房者,财税局,买菜的大妈…………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的。          一)池子说      其实关于货币,一个“池子说”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货币就象是洪水,水来了总得有一个地方盛放。对于大宗市场而言,池子一共就只有三个:房产,证券,物价。    但是,令人惊异的,是9.27之后的物价飞速上涨。如果说,9.27之前物价其实也在涨,但不过每月1~2%,每年约15%的涨幅。    但9.27之后,物价一下子变成了30~50%的涨幅。现在的涨价,是3元涨到5元,38元涨到48元。似乎没有30~50%的涨幅,根本就没涨过瘾。    为什么会这样呢。房价并没有下跌,物价为什么要“加速”上涨呢。这是“池子论”所不能解释的地方。          真正的解释,哪怕房价没有跌,仅仅是房屋“交易量”减少。对物价影响都是灾难性的。    一个池子的大小,不是和“房价”成正比。而是和“房价*交易数”成正比。          二)货币公式    关于物价,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项著名的“货币流通速度公式”:QP=MV      Q:商品数  P:价格  M:货币数  V:流转数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公式。好比一个商场内,成交了50个鸡蛋,每个价格2元。如果商场上有4张拾元纸币,那么每张纸币上必然是2.5个指纹。            这项公式还有一种写法:M=QP/V。其中V基本上是常量,大致维持在3~3.5左右。    这个公式说明的是什么呢,说明一个池子,可以容纳多少M(Money),是和Q*P成正比的。          一个池子有多大,不仅和“物价”有关,还和“商品数”有关。譬如一幅吴道子的画,可能价值1亿人民币。但他存量稀少,一共就1幅。所以他对于货币的池子“容量”仍然是非常小的。可能就/3.5=3000万。    也就是说,吴道子的艺术画,吸纳了人民币“发行量”3000万元。        再比如说,粮食市场,这是一个万亿规模计的市场。按人均年消费365斤计算,每斤2元。就是一个730*13亿=10000亿的大市场。但是,1万亿粮食市场中,60%是农民自己种自己吃的,不进入流通市场。所以粮食市场消耗的池子“容量”是10000亿*40%/3.5=1200亿。粮食市场并不是一个大型的市场。      再比如说,中国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大约为25万亿。但池子的“容量”不是看总市值,而是看交易量。目前沪深股市,日均大约交易量2000亿元人民币。二百个工作日总共交易2000亿*200=40万亿。而股市中股民是疯狂的,M=QP/V。股民们的V流转次数,远远超过3.5,大约在20左右。所以股市中冻结掉的资金,在2万亿左右。      再举一个楼市的例子,2009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在9.4亿平方米左右,销售金额4.4万亿。如果算上二手房,按50%:50%计算。则房地产总交易金额8.8万亿。假设楼市中的资金,一年周转1次。则M=QP/V,楼市可以“池子”掉8.8万亿货币。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名义上有66万亿M2。其实你可以把M=QP/V,一个个逐项累加起来。包括大蒜市场消化了200亿元货币,绿豆市场消化了150亿元货币,生姜市场消化了120亿货币,股市消化了20000亿货币,楼市消化了88000亿货币。。。。。。    我们这个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千千万万种商品的M累加起来,就是我们的M2总数字。千千万万种商品“池子”累加起来,就是我们的总池子。        如果现在我们的货币继续增加,譬如从66万亿增加到80万亿。那么我们就要把多出来的洪水,分配到池子中去。可以注意的是,某些池子非常地小。譬如“蒜泥狠”“姜你军”都是很小很小的池子,只要轻微地再涌入几百亿元的资金,价格就可以翻几倍。    粮食市场其实也不大。房价如果少涨10%,那粮价至少得补涨十倍。。          三)微观生活      讲宏观的结构,可能很难让人体会。我们再来具体地讲一讲。老百姓日常家居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假设我是一个小白领。一个月赚5000元。当每月一号我的工资发下来以后,我大致会怎么用呢。    我会把工资分成几份,按照每个月的预期开销。    1)吃饭:1000元  2)交通:200  3)通讯:200  4)衣服:300  5)房租:1500  6)娱乐:500  7)购物:300  8)筹首付:1000      其中,安排好某一方面的开销,就意味着该方面的“池子”有多大。譬如我准备的每月服装费是300元。那么每年就是3600元。十亿中国人就是36000亿元。按照3.5的流通速率,“服装”这个池子就可以消化掉10000亿元“货币供应量”。    在所有的开支中,也有一部分钱是不能动用的。譬如最后一项“筹首付”。这1000元就是储蓄。可能是银行里的一张定期存单,可能是买了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可能是参股投资了一项实业,也可能是为我自己准备的养老金计划。    那么,大家发现了这张表的问题了没有。这张表问题在于,我的实际消费,仅仅有我收入的80%!收入五千元,消费仅仅四千元。          那么,还有一千元去哪里了呢。原来被我储蓄了起来,“哪怕今天紧一点省一点,攒钱明天买房子”。或者“年轻的时候投资股市,复利养老成为大富翁”。    这其实是一场骗局。    再深刻地想一下,假如某一天,我们的非储蓄比例不是80%,而是60%呢。我的工资是6666.66元,每个月花4000元。    再想一想,比例50%呢。我的工资是8000元,花4000元。    再想一想,比例20%呢。我的工资是20000元,花4000元。          这个,就是切实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因为通货膨胀,这个社会的钱其实是不断增多的。当然,增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公务员很容易获取大量好处,普通工农还在日以继夜地劳作。此为侧话,暂且不提。    当整个社会钱多出来以后,就会烧得慌。    但是奇怪地是,一直到几年之前,无论银钱增加得如何迅速。居民消费始终增加不多。            通俗点说,就是无论你工资从5000涨到20000。你的个人消费,仅仅仍只有4000元。或者4040元。    那么多出来的钱哪里去了呢:“存钱买房子”。    那为什么我已经二万高收入了,还天天吃泡菜呢,因为“存钱买房子”。    为什么存款几十万了,还不敢下馆子呢,因为“存钱买房子”。            几年前,中国有一个非常弱智的专家。他希望“均贫富”。    他的主张是,富人这么有钱,穷人这么没钱。假如把富人的钱平均分给穷人,那么穷人会很富。    假设我们现在把Bill Gates杀了,穷人每人分掉20000元。那么,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变得更好呢。    答案是绝对不会!          因为当我捧着20000元,到市场上去购物时,我买牛奶,则牛奶涨价。我买面包,则面包涨价。我买草莓,则草莓涨价。我买汽油,则汽油涨价。    你要搞清楚,纸币财富是“虚”的。是虚拟财富。实物财富才是实的,是实体财富。    小白领现在看着3毛钱一个包子,2元钱一个大梨,28元一次足浴;那是因为你“省吃俭用”,守着20000元的月薪,只消费4000元,不去购买。          等你一旦去购买,包子涨价,鸭梨涨价,足浴涨价,连钟点工都涨价。    你可以有20000元的工资,可以有“名义上”非常富裕非常富裕的生活。但你只能花4000元,只能看不能动。    一旦你用了,物价就会涨。你实际就享受不到这么多生活。    中国上亿小白领,只有大家都摒住,你这20000元才可以享受二万元消费生活。如果你一旦去开始消费,物价就会上涨。只有别人都摒住你不摒住,你才可以消费714次足浴。          感觉是不是很拗口?但这就是货币悬河下的实情。    整个社会的骗局,就是M2远远大于GDP。我们的人民币,其实没有“真实物资”支撑的。            四)宏观调控后的灾难        如上所述,中国的M2/GDP已经高达170%以上。有太多太多的人拿着20000元的工资,白的黑的。但市面上的物资,却仅有4000元左右。    在之前的动力下,主要的维持功能,是靠老百姓“省吃俭用”。    哪怕我赚一万、二万、三万的工资,赚再多的钱。我就是不舍得花。我要“攒钱买房子”。          这就是“工资20000,有效物资4000元”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一种不平衡但暂时有效的方案。    但在“宏观调控”之下,这一切都被毁了!    宏观调控之后,买房变得非常地困难。不仅仅刚需初次买房困难,改善性换房也很困难,甚至连富豪们想买第三套住宅都很困难。          刚需们付不出三成首付,改善型不能接受110%利率,富豪们全款买房还要受“限购令”限制。    大家一合计,还“攒钱买房子”干啥呀。拿出来花吧。    本来“月收入20000元,有效物资4000元”就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当人们一旦“死心塌地”,不再为房子准备做一辈子房奴的时候,这些资金就会涌入消费市场,就会发生灾难。          想象一下,你原本每个月花4000的。现在一下子每月花20000。弄得不好,还会把以前积蓄储蓄的二三十万首付也拿出来花。    而我们国家,其实没有这么多“真实物资”的。我们的M2/GDP是170%。正常是70%。    我们的纸钞,把商店买空三次都不够。          我们前面再三重申,大蒜是一个池子,生姜是一个池子,绿豆白糖是一个池子,股票是池子,房产是池子;M=QP/V,整个社会的66万亿货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池子M累加起来的。    而现在,房价的价格P没有动。但房屋“限购”了,政府为交易设置了重重障碍。房产的交易量Q急剧下降。房产的这个池子容量Q*P就迅速变小了。        人们对买房“死心塌地”了。每个月也不把工资的50%拿出来储蓄“攒钱买房子”了。这50%的资金就涌向社会,享受生活。物价就完了。          五)完美的正义        什么是正义,什么才是对老百姓好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说,“为了买房子,我们省吃俭用,钱都储蓄起来。衣服也不敢买,馆子也不敢下”。这么多么万恶的KFS,这么多么万恶的令人控诉!          其实,在货币供应量M2/GDP=170%的情况下;房贵,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的策略,就是尽一切可能地把房地产这个“池子”做大。让你把50%,60%,70%的工资都存起来。每个月就只花4000元基本生活费。省吃俭用一辈子为了一套房子。    这是痛苦的么,是痛苦的,但仅仅是“一项”商品的痛苦。总体而言还是99%的幸福。一样东西涨价总比9999样东西涨价好。    就象60年代的上海牌手表,手表特别贵,一块表相当于二年工资,但又是“老三件”丈母娘娶女儿之必备物品。知识青年为了一块手表,勒紧裤腰带加班加点,多干少吃,三班倒做得象老黄牛一样。1961年的时候中国也滥发纸币,但痛苦的只有知识青年,只有手表,底层工人农民日子还好受一点。          但是,在愚蠢的9.27房产调控之下,房产“池子”变小,他不仅不能蓄纳水,反而涌出来许多水,把“蒜泥狠”“姜你军”各小池子都满溢得无法忍受。这实在只能叹息上位者~不学无术。    目前北京已有声音,说“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又接近失败。9.27新政骂声一片,叶檀女士正在鼓吹“最最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唉,你属驴子的么,撞墙了,说明你方向不对该往回走。为啥非要死驴犟前呢。中国目前需要的是房地产交易,交易,再交易。M=QP/V,让二手房交易量增加10倍,100倍,200倍,才是宣泄货币压力的正道。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关于拿房地产作泄洪口”,你这个说法不对,你的做法完全属于旁门左道。    用房地产作泄洪口,是增加了城市刚需的痛苦,增加了千千万准备结婚、进城、拜见丈母娘的小白领们的痛苦。无论哪种痛苦,都是痛苦。    最最完美的正义,应该是根本没有“洪水”。完全不需要池子。M2/GDP=70%。我们不需要讨论是让一万种商品涨价,还是让房子一种商品涨价。最好是什么商品都不涨价。甚至还如朱瑢基时代,人民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给力。          唉,我们只是~智囊。当M2/GDP=170%,大祸已经发生。智者只能想办法来补救或者辅佐。    智者并不是Prime Minister,想从根本上根本没有“洪水”。我们得换一个更有责任心的首相才行。          (yevon_,日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Mark之,在这里告诉你上面二个问题的原因: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01366.shtml      研究
  沙发啊?
  唉,你回来了。。。!!!
  按照这个理论,其实这个池子也应该是由    
房地产供应量X房价 来组成的,     
增加同样大小的池子,可以由增加四倍的供应量,房价下跌50%来组成,    
也可以由增加二倍的供应量,房价不变来组成,    
最差的就是楼主鼓吹的涨房价, 即供应量不变, 房价上涨一倍来组成,  
最差中的最差,就是楼主大力鼓吹的, 供应量下降一半,房价上涨四倍来组成.      
朱时代为什么货币供应在增加,房价物价却不涨, 因为大量增加了商品房的土地和房产供应, 深圳可以看得很清楚,几乎所有的供应是在2005年前建成的,即在2003年之前已经批地的. 2005年之后,供应大缩.    
when时代,控制土地供应,放松货币供应,制造了恶果.
  欧成效说他不是智者是完全错误的, 没看到家里从事的什么行业:房地产业,黄金珠宝业,搞原始股权的私募股权业, 全部是最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业.
完完全全是最智慧的智者啊~
  回复4楼的usd2012:    不是供应量,是“交易量”。    在原贴中说得很清楚,股市的池子容量,也不是看总市值。而是“日均交易量*交易天数”。        看供应量你就走偏了。    哪怕供应为0。只要二手房反复交易100次,也能吞噬货币。  
  我说的供应量就是你意思中的交易量,     
每年国家统计数字中的一手房供应量,就是当年的一手房交易量.       
二手房供应量也即为你意思中的交易量, 每年国家统计的二手房数据实际上是交易量.
  震惊:绝对无法反驳的宏观数字证明:20年后中国将有四亿人被赶出大城市!         解决中国房价泡沫问题,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扩大供应,第二是收缩货币。其它所有技术性手段都治不了本。          所以我们应该增加供应, 建设二十个5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大幅增加大城市房地产的供给。就这样还有三四亿中国人一定会被赶出这20个城市, 要大幅增加大城市房地产的供给, 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                   不增加供给,难道房子是从天下掉下来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没有任何其它办法, 只有一个:扩大城市。我认为是中央低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速度, 以深圳发展的速度来看, 深圳的规划远远跟不上城市实际的发展速度。深圳应该以5000万人口的规模来规划这个城市。应该大幅提高城市容积率。想一想,全球大部分大城市都是在30 公里X30公里的规模之内的,相当于900平方公里,住入大约800万到1500万的人口。假如能按照60X60公里的规模来规划,即相当于3600平方公里了,再提高容积率到香港的程度,在这60X60公里范围内,能容纳5000万人口,在城市中, 以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如果全国规划20个5000万人口的超大都市,则全国可以有10亿人住入这20个超大都市,20个大都市之间使用高铁交通。其它三四亿人,还超过美国人口,这三四亿人口空间分布上,可以类似现在美国的分布,也有七八百万,一二百万的城市。尽量减少农林牧渔业人口至5000万以下,美国才几百万。除了粮食,增加大量经济作物,才能提高生产率。                 中央发展新农村,发展中小城镇,建材下乡,完全是错误的政策。是逆经济发展规律的,城镇化,集中化,分工化,效率化, 是经济发展不可逆反的规律。 一个超大规模城市的经济弹性和产业弹性,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繁华, 是一个产业单一的中小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看看国际,我们可以看到,韩国首尔地区人口占了全国的2/3,利马占了国家人口的一半,法国巴黎地区占了全国人口的2/3,泰国曼谷地区占了全国人口的44%,墨西哥首都附近聚集了全国1/3的人口,小小的东京湾产业和人口聚集也十分惊人。&
  谢国忠认为:“房地产市场拐点出现,原因有三。其一,流动性收紧;其二,政策引导;其三,供求关系变化”             但这些都是人为的原因,指望人为是不可靠的这七八年早就证明了,比如, 包括第一流动性: 你见过2003年以来真实收紧过流动性吗,年年都负利率? 第二,你见过2003年以来,政策引导了增加供应吗?每次调控都限制供应,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打击小产权房,控制大城市容积率,对屯地企业网开一面,以全球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控制土地供应,同时伴以全球最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真实的现在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美国的数字10万亿以上.第三,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中国每年毕业大学生650万人,每十年就是6500万人, 相当于需要再增加三个北京上海深圳的规模大城市以容纳年轻人从父母的分户居住. 而中国仅80年代出生的人口就有2.2亿人, 而去年新增供应,北京是19万套,上海是17万套,深圳仅有7万套,深圳还在控制容积率今年仅出让一块地, 国务院一直强调不要扩大城市,现在深圳事实是1800万人口时,国务院却规划深圳2020年为1100万人口,这种闭门造车的规划,实际上是用以控制深圳的城市扩张和土地供应.这样的规划, 如何满足六七千万大学生加上几亿中专生中职生,对大城市生活和工作机会的追求?      =====================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6%;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5.6%。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19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9%;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3006万平方米,下降19.9%。                            供给+货币, 基本上决定了中国房价。
  最关键就是城镇深化, 大城市化。中国需要二十个5000万规模的大城市,才能装得下十亿人口,多出还有三四亿,这多出的还超过美国的总人口呢。 5000万人口的城市,如果容积率达到香港水平,就约需要60公里X60公里的城市面积。知道二十个60公里X60公里的城市要占多少国土吗? 约占1%,20个紧密型城市,就需要占去1%的国土,而中国七成的国土都不适合开发,如果森林面积以后要达到日本的70%水平,那还得占去多少适合开发的国土? 所以选择超大城市化,是中国必须走的一条路。 从今天就必须出台规定, 无论是一线,二线,三线城市, 所有的住宅都必须地上三十层以上地下三层以上。 套型面积90平的约束必须严格执行。
  作者:yevon_ou 回复日期: 17:43:53   
    回复4楼的usd2012:        不是供应量,是“交易量”。    ====  
为什么我说的供应量刚好跟你说的交易量是一样的,是因为新房基本上只卖一次,所以新房供应等于新房交易量, 二手房供应量为什么跟你说的交易量是一样的,是因为只有成交了,这套二手房才被统计数据认识到是一套供应.没成交之前的所谓&二手房供应&数据是不可能存在的.
  好帖要顶
  祸已出,无法避免。。。。。。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楼主,30一碗的面全国会实现的。
  犀利啊,调控房地产市场等于是炸了货币的三峡大坝…有了不冷,民众对奸相就有了很形象的认知…
  MARK  LZ这么说,9.27前不冷是不是有点冷幽默,房子10年筑了最大的池子,吸收了最大的洪水,现在收一下,民粪四起,就又可以有理由回头继续空调了?  8冷这镜子照的...
  调什么什么涨
  作者:未知之翼 回复日期: 21:18:57   
    很简单的道理,    去年社会上流通的商品总量多少?今年社会上流通的商品总量多少?——假设商品总量保持不变!        然后你以及其他人的工资涨了10%以上,也就是说:和商品流通领域所对应的钱变多了(原本就是国家印钞,把钱变多了...)        然后,商品价格也就上涨啦~        接着,你的钱变多了,别人的钱也变多了,你的钱一部分要存款(没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但比你有钱的人(富人,贪官,以及那些工资比你高的人)在它们的钱变多之后,它们的钱也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因为市场经济是价高者得,由于他们买一样东西的钱拿出的比你多(根据他们的所拥有财产承受能力和支付),商品或者好东西就买给了他们!        于是,商品价高上涨,根据你那个地方流入‘商品流通领域’增加的货币总量(支付能力增加——你不是工资增长了10%了吗),商品价高重新达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流入市场的钱多了,但商品价高不变?-你觉得这可能么?)        于是,商品涨价,涨价!涨价!涨价!涨到去年的130%!(嗯,考虑到成本,人力,消费,购买能力等以系列的平衡,今年大概也就就这样一个价位了!)        PS:是的,明年国家继续印钱给你加工资怎么样,你还愿意不愿意?(嗯,市场上的商品是不会像变魔术一样凭空变出来的,但钱嘛~不过就是纸嘛,继续开印钞机印就得了!)          绝不仅仅是3%!——中国真实的通胀率!            用计算机按了一下:      1.03^60(年)=5.89...(倍)      1.05^60(年)=18.679...(倍)      1.08^60(年)=101...(倍)      1.1^60(年)=304.48(倍)——这个貌似差不多了!(从建国那年算起)            1.03^30(年)=2.427...(倍)      1.05^30(年)=4.321..(倍)      1.08^30(年)=10...(倍)      1.1^30(年)=17.449..(倍)      1.15^30(年)=66.2...(倍)——貌似应该是这个!            1.03^10(年)=1.3439...(倍)      1.05^10(年)=1.628..(倍)      1.1^10(年)=2.593(倍)      1.15^10(年)=4.045..(倍)——貌似这个                  1.03^3(年)=1.092...(倍)      1.05^3(年)=1.157...(倍)      1.1^3(年)=1.331(倍)      1.15^3(年)=1.520..(倍)      1.2^3(年)=1.728..(倍)      1.25^3(年)=1.953..(倍)      1.3^3(年)=2.197.(倍)——貌似这个      先查一下当时的国民资产总值,然后再对比一下现在的国民资产总值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
  深刻!
  好久没见到欧兄的大作了,先顶了在看
  mARK,好帖子!
  因为LZ你傻呗
  池子的“容量”不是看总市值,而是看交易量  ——————————————————————   为什么?这个没看懂,总市值不是算投在里面的总钱量么,也存储了钱呀。 有谁来解释下?
  先膜拜下···    从楼主那里学了不少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钱多了···该怎么办···        现在只有股市了····
  能用简明清晰的话说清一个道理的人不多,所以楼主被称为欧神。
  天量的货币终于出现了········      原来贪污受贿和国企倒闭那么好···国有资产流失的越多··    蒸发的货币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前十多年物价没有涨那么高的原因了      现在真的找不到那么大,那么多的资产给国家拿去蒸发了···    
  继续膜拜····      冻结多余货币······国家现在不知道能做什么```      真的能不多发货币以通胀促发展了?这可是要了中国银行业的命了···      一旦坏账浮现······中国经济就真的悲剧了
    作者:jclhp 回复日期: 22:21:46 
      池子的“容量”不是看总市值,而是看交易量    ——————————————————————     为什么?这个没看懂,总市值不是算投在里面的总钱量么,也存储了钱呀。 有谁来解释下?   ==========================================================    因为 商品价格*商品数量=货币量*流通速度    这是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的内容
  %想想刘军洛的预言      中国政府如果明年反通胀···      房子肯定跌70%
  08的一幕会不会重演?  货币洪水淹没一切。  
  师傅说大排面三十一碗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应该是吧。
  是通胀导致的不稳定危险还是大量失业,破产的不稳定危险?
  作者:yevon_ou 回复日期: 17:43:53 
      回复4楼的usd2012:        不是供应量,是“交易量”。  ######  不能保值的货币,不能作为财富储藏手段的货币,也只能在货币的交易功能上做文章。  所以,货币供应洪流之下,只有在“非民生商品爆炒”的情况下,民生商品才安全。  但那是玩火。一旦被聪明的资本嗅到短缺,“民生商品”马上翻番再翻番。  部分“民生商品”价格翻番,是在房地产火爆的同时发生的。  
        作者:yevon_ou
发表日期: 17:14:00      曾经,我们无比怀念一位智慧的总理。他的政策,总是使绝大多数人受益。或者至少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        今天,我们正在面临困境。所有的人都受损    =====================    每次最恶心你这样的话,那头猪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他的任内是绝大部分人受损,除非你认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不是人。    难道象他那样把大部分工人撵回家同时大幅度给公务员提高工资就对吗?    难道象他那样弄到大米8毛前一斤,鸡蛋1.5元一斤,弄的农民做什么都赔钱,出去打工还要被拖欠工资,还要创新性地发明农业税来压榨农民,才好吗?    你多大?记得90年代末期的民不聊生吗?    你绝对是公务员或公务员家属,如果你不是却还帮猪说好话,那么你绝对属于低只能那类人,要不怎么能被人欺负了还帮那人说好话?被人给卖了还帮人数钱?    对了,忘了告诉你,提出用地产拉动经济的就是1998年时候那孙子在人带会上提出的,而且中国大幅度增发货币也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M2/GDP的颠峰就是在那孙子滚蛋的2003年,是189%。    当然这不等于我要为现在说好话。      
  作者:mhawk007 回复日期: 23:07:45 
      08的一幕会不会重演?    货币洪水淹没一切。  ######  粮食供应紧张情况,比2008年严重。  目前有分析认为1年内,国际泰国大米有再涨200%的潜力,超过2008年涨幅。  当然国际大米价格可以和国内大米价格作某种程度的割裂,2008年上半年,泰国大米涨80%(后来跌回去了),而国内没有怎么涨。  
  受益匪浅,真知灼见
  强,但是把房市作为池子的假设有待商榷,如果老百姓都有房子住,商品房炒上天也没关系,因为虚拟的财富在变化;另外货币的超量发行是不能以牺牲百姓住房的福利来承担的
        至少我不认为现在农民利益受损了,和那头猪比(他任内农民种地连赔五年,入世贸协议也出卖了中国农民的利益),起码这位把农业税给免了,起码种地是挣钱的。    难道大米象猪任内8毛钱一斤就对吗?    楼主这种货还恬脸说他任内大部分人受益?那时候农民都快卖儿卖女了,受益了?    难道中国人绝大部分不是农民,而是公务员???????????    你要骂现在,你随便,但是我就是接受不了你说那头祸国殃民的猪好!        
  作者:宁水格 回复日期: 23:14:05 
      是通胀导致的不稳定危险还是大量失业,破产的不稳定危险?  ######  为了保就业--》放弃货币币值稳定,外贸平衡-》泡沫起来,房价暴涨-》继续造房子,供富人收藏-》因为房地产,就业超乎寻常的好,都民工荒了-》经济过热,奢侈品消费极其旺盛,低端消费也旺盛-》通货膨胀一轮又一轮恶化-》底层慌了-》高层也慢慢慌了--》货币收紧了 -》房价不涨了 --》物价继续暴涨中 --》货币政策不得不继续收紧 --》临界点发生。  ————》》1997年东南亚的事情发生。希望不是印尼式。能有马来西亚式就不错了,韩国式就不要奢望了。      
  我看我能发言了不?
  能了,那我说几句.  不是经济不能搞好,是某个集团想不想国民富.  大家在理论讨论上轰轰烈烈,其实,人才是决定因素.心坏了,什么理论都论证不了.
  又见楼主
  指望房价下跌,真是痴人说梦。  有几个当官的没有亲朋从事房地产的?
  楼主胡说八道  请回答一个问题  是不是买了一幅一亿元的画之后,这一亿元就不流通了?被消灭了?  买了画之后,只是钱物被交换,钱继续在社会上流通。买了房子,钱被开发商拿去,仍然流通。  现在的关键是每一次所谓的刺激,都是借刺激之名,把钱印出来后,发到了那部分即得利益者手里。被沉淀、被消费。所以,效率很低。  现在如此,将来也是,所谓改革,不痛不痒之处,天天喊口号改革,关键之处,处处沉默,P民哪里懂得玄奥之处。
  N年前看到 LZ的帖子,还以为LZ是房托。    现在看,真是有眼无珠啊。
  这项公式还有一种写法:M=QP/V。其中V基本上是常量,大致维持在3~3.5左右。  不对V是8。
  名人多
  房价不会跌的,但是我也不会买,农资的打压告送我们,农民就该受穷
  货币洪水淹没一切。  
  人民币贬值了。。。
  继续顶
  买春药的
  最后一句是亮点~
  支持…
  啥也不说了,你懂得。
  楼主能分析下走出当前困境的具体措施吗?
得换一个更有责任心的首相才行!!!
  学习了。。
  的确如兄弟所言.当下解决大众通胀预期的最好办法是让房价继续涨上去,而不是相反.
  楼主,你这样只会加剧贫富差距的。  问题症结还是人民币发行的太多了。
  问:房价没爹,物价飞涨,为什么?    答:因为中国人太弱,说别的没用。    羊天生就是狼的食物,所以羊们在总结狼的种种“腐败”,是非常愚蠢的。    既然是羊,就老老实实任狼宰割吧。
  智者并不是Prime Minister,想从根本上根本没有“洪水”。我们得换一个更有责任心的首相才行。    
  这贴子有几位高手也发言了
    作者:136937a 回复日期: 08:56:55 
      的确如兄弟所言.当下解决大众通胀预期的最好办法是让房价继续涨上去,而不是相反.    ===========================================================  NO
    让股市涨上去才是最好的方法
  现在是稳健的宽松,继续保持对农副产品价格的高压,牺牲这个人数最大的群体利益才是最大的池子。 既保证了你的吃饭不会高得你要自杀,同时让房子吸收部分,集中一些优势资源再次攻坚所谓的高新科技,希望在一定时期内的高新科技的附加值带来的利润缓解一些池子的压力。 呵呵,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了。成败在此一把。    继续看吧  
  物价上涨.就等于,房价跌了.
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房价的上涨预期维持住,交易量维持住,才可能有股市的大涨.可以看看银行和地产的权重.
  大家应该先搞清楚,你们每年赚的钱是谁的钱,其实全国人民都在赚印钞厂的钱,明白这个很重要。
  dj说的是一个方面,但不能说师傅说的是错的。套住货币和消灭货币是两个不同的方面。
      成绩主要地  机遇难得地  增长必须地  房价上涨地  物价次要地  干预临时地  工资不涨地  屁民生活地  可以奋斗地  叫苦徒劳地  牢骚可发地  上妨要抓地  闹事坐牢地  罢工开除地  游行闭校地  我爸李刚地  前世修来地  草根命贱地  是无所谓地  美帝演习地  抗议强烈地  爱国必须地  屁民义务地    唉,都是他们地  屁民一无所有地  盛世万岁地  兴亡辛酸地    唉,仰望行空地  弹词说赋地  文采灿烂地  笑容真挚地  眼泪感人地  唉  ...    
    作者:海华3 回复日期: 23:28:50 
                  作者:yevon_ou 发表日期: 17:14:00          曾经,我们无比怀念一位智慧的总理。他的政策,总是使绝大多数人受益。或者至少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            今天,我们正在面临困境。所有的人都受损        =====================        每次最恶心你这样的话,那头猪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他的任内是绝大部分人受损,除非你认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不是人。        难道象他那样把大部分工人撵回家同时大幅度给公务员提高工资就对吗?        难道象他那样弄到大米8毛前一斤,鸡蛋1.5元一斤,弄的农民做什么都赔钱,出去打工还要被拖欠工资,还要创新性地发明农业税来压榨农民,才好吗?        你多大?记得90年代末期的民不聊生吗?        你绝对是公务员或公务员家属,如果你不是却还帮猪说好话,那么你绝对属于低只能那类人,要不怎么能被人欺负了还帮那人说好话?被人给卖了还帮人数钱?        对了,忘了告诉你,提出用地产拉动经济的就是1998年时候那孙子在人带会上提出的,而且中国大幅度增发货币也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M2/GDP的颠峰就是在那孙子滚蛋的2003年,是189%。        当然这不等于我要为现在说好话。            
  -----------------------------------------------------    唉,祸国殃民的猪啊  说它什么好呢?  三大改革始于它,乱印废纸始于它,压榨农民始于它,下岗工人更爱它  一头不折不扣的蠢猪啊    可笑的是,它下台了,竟然成了英雄,成了大公无私的典范  呵呵,可悲啊  中国历来不缺戏子    中国最好的戏子是猪八戒而不是瘟扒皮    
  楼上各位同学各说纷纭,其实这世道已经很明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换一部分美元吧,将来某个时侯能保命!
  郎说过这一代的中国人是最悲惨的,的确如此.
  首页Mark!~~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价飞涨 民不聊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