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 碳交易和碳交易中国该选哪个

专家:碳税和碳交易推进须注意因地制宜-上海频道-东方网
> 滚动新闻
保护视力色:
专家:碳税和碳交易推进须注意因地制宜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跃群 选稿:袁松禄
  碳交易对物价的影响
  记者:上海碳交易试点启动后,预计碳价会达到多高?
  于洋:碳价格的高低、交易量的多寡,取决于碳市场所覆盖区域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经济活力水平和居民及商业用电习惯等,不能一概而论。这不应成为衡量政策成败的指标。更不应当像欧盟一样,为了抬高碳价而冻结碳许可数量,欧盟的作为干预和扭曲了市场,也等同于经济乏力时提高企业税负,对本已乏力的经济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对碳交易试点的评估,应集中在这样一些指标,如对上海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否起到了作用,是否避免了对物价、就业和经济的冲击,等等。
  记者:中国经济处于下行期,碳排放本身在减少,上海这个时候启动碳交易市场,碳交易是否会陷入低迷?
  于洋: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时期,推出碳税或碳交易,需要担心的不是碳交易量是否会低迷,而应当担心是否给本已处于困境的企业带来额外的沉重负担。因为无论碳交易还是碳税,实质上还是对企业征收税赋。
  更重要的是,要严密监视碳交易对物价的影响,碳排放大户要么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重点行业,如发电、石油等,要么是吸纳就业的重点行业,如制造业。对电力和石油等行业而言,消费者对这些商品需求弹性小,可替代性不强,同时这些商品是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原料,对他们征收碳税或要求他们参与碳交易,极有可能造成显著的物价波动,直接影响底层居民的基本生活。
  就制造业而言,对他们征收碳税,或要求他们参与碳交易,会进一步削减其利润空间,导致工人工资下降甚至面临失业的危险。
  碳排放政策的定位
  记者:上海试点,初始配额采取免费发放,你对配额水平的确定有何建议?
  于洋:应当为未来可能落户的产业预留一些配额空间。总体来说,配额水平应适当放宽。当前暂不宜引入拍卖配额制度。
  理论上,拍卖配额和免费发放、二级市场交易所形成的政策效果是一致的,惟一的区别是拍卖配额的所得归政府,因此更像是碳税,对企业造成的压力更大。
  记者:上海实施碳排放交易后,需不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对受影响企业和家庭进行补贴?
  于洋:引入碳税或碳交易后再补贴,是对市场的双重扭曲,不宜推行。碳交易本身,就能够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选择离开上海或投入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同时,应当通过豁免与重要民生及就业相关行业的碳减排责任,避免碳交易试点冲击物价和民生。
  记者:实行碳交易与实行碳税,哪个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于洋: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区域不均衡的特点,不宜全面铺开碳税和碳交易。中国的重点仍应当集中于节能,注重多种污染物减排的管理。要让碳排放政策,成为鼓励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的辅助性工具。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减排需探索碳税与碳交易最优搭配
来源:中国石油报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并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并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
&&为应对减排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酝酿同时借助碳交易和碳税进行减排,但这两种政策能否在核心设计、机制运行和减排效果等方面兼容并蓄,以及环境政策工具简单累加的效果如何等,都有待商榷。减排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减排主体积极参与,因此应尽量降低对减排行为形成冲击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升减排主体减排意愿。
&&合理组合降不确定性 引入碳税可提升激励
&&减排效果的不确定性取决于污染物排放量与配额价格。相对而言,污染超标排放相比配额价格波动对社会危害更大,碳交易的排放总量限制和政治上的可行性使其赢得众多支持。针对配额价格不确定性,碳税和碳交易的组合模式可对配额予以管控,通过设置价格涨跌区间,控制价格波动幅度,削减对减排成本和经济活动的消极影响。
&&但是,长时间的“价格管制”与实现减排目标相左,因为最高限价意味着配额的增加,最低限价则暗指减少了流通中的配额数量,这样就使排放总量水平处于不确定状态。对此,政策制定者在执行最高限价的时候,可允许其他抵消项目来弥补增加的排放量以消除或减少这种不确定状态。
&&理论上讲,碳交易制度架构中的拍卖具有激励污染者为污染行为付出代价的减排驱动机制,但现实操作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出于保全制度先行推行的需要,削弱甚至放弃了拍卖激励。相比拍卖,免费分配条件下的减排主体获得了具有市场价值的配额,即凭空获得经济收益,这就背离了“污染者付费” 原则。
&&从实用主义和弥补配额拍卖缺憾的角度来分析,引入碳税会导致碳交易下的减排主体支付一部分超边际排放的经济代价,但可提供减排技术革新的激励,保证减排政策符合“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减排主体也可免费获得配额的价值予以部分回收;同时碳税能代替或抵消其他一些税收。这样,减排政策在促进企业积极减排的同时,政府也可利用获得的经济收益资助环境减排技术发展。
&&区域减排促路径探索 配套欠缺致效果甚微
&&试点控排目标对我国未来国家层面碳交易市场控排目标设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当下,我国7个碳交易试点在2010年为基础、2015年为截止期的前提下提出各自的控排目标,即削减单位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含量。
&&日,京、津、冀、晋、内蒙古、鲁六省市区针对二氧化碳减排、核查、建立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等达成框架合作协议,在构建国家层面的碳交易体系之路仍任重道远的背景下,探索区域减排协调机制未尝不是一种新思路。在非绝对总量控制减排目标下,碳税与碳交易不仅不存在必然冲突,反而能协同促进碳排放量削减。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都不失为一种具有减排效果的路径选择。
&&然而,我国碳交易试点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由于我国刚刚开启碳交易试点,控排企业碳交易市场参与意识较弱,通过碳交易进行减排的意愿不强,持观望态度的不在少数。
&&其次,碳排放权额度的合理分配是碳交易机制运行的基础,过度分配减弱了对企业减排的激励和驱动作用。各试点免费分发配额使控排企业丧失碳减排的制度约束和成本激励。
&&再次,相比欧盟碳交易市场100 欧元/吨的罚款,国内碳交易试点的激励约束和处罚机制存在不足或缺失的问题,出现了中国环境法领域老生常谈的问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检验排放设施是否履约主要来自对其排放温室气体的监测、报告及核查,而我国除上海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核算报告和指南外,其他试点都较原则化和概括化,缺乏实施细节,甚至暂无相关规定。
&&现阶段,由于各个碳交易试点的交易量很小,碳价虽有波动,但在极小的交易量面前和制度规制面前难以形成影响力,也就无法对减排成本形成较大不确定性。在碳交易试点和未来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随着交易主体活跃和交易量增加,我国应借鉴碳税和碳交易的组合模式建立“价格安全阀”制度,包括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同时,设立配额存储机制,积极引入项目配额抵消制度,提高控排主体应对减排不确定因素的能力。
&&范围调整需力求稳妥 弥补财政以维护公平
&&由于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采用绝对总量控制减排目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碳税对配额价格的负面影响就会大幅削减。不过,目前国家层面的碳交易市场设计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且可选之路极其有限。而我国当下改变“两高一资”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异常紧迫。
&&笔者建议,我国将碳税与碳交易调解的范围有限重合和适度分离,避免政策中和导致调节混乱或效果错位。极端情况下,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可不征碳税,而缴纳碳税的企业也不必参与碳交易。对于碳税和碳交易的选择权不在企业手中,而根据我国实际由政府掌握。如火电厂是碳交易减排的重点目标,那么火电厂就应该加入碳交易市场,而不能通过缴纳碳税减排。通过两者调整客体分离,推动碳交易与碳税将协同发挥减排作用。
&&目前,国内碳交易试点基本上采取无偿为主、有偿为辅的配额分配原则。从政策实施的角度讲,免费分配是为了获得制度先行推行而牺牲了制度的公平性,它转嫁了企业承担的制度参与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减排意愿,且从长远看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免费分配在减排激励上与拍卖并无差别。此外,除了边际成本,污染企业在获得免费配额的同时,也节省了很多超边际的成本费用。
&&但是,这些超边际的成本费用原是用来资助环保科技发展、造福社会的,因此,通过征收碳税可以弥补碳交易配额免费分配导致的财政收入流失,激励企业积极减排。鉴于我国应采用碳税与碳交易调整对象适度重合或相分离的手段,碳税应主要针对不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对于缴纳碳税的减排主体,政府应积极削减其他税收,如营业税、消费税等,或对敏感竞争行业给予碳税减免,以维护两类企业减排的公平性。
&&受制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非环境原因的诸多现实问题,即使完美的理论或环境政策设计都会遭遇重重制约,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因此,结合碳交易和碳税各自效率优势和理论侧重点,两者组合运用可以有效应对未知和潜在问题,防止出现政策疏漏。
(责任编辑:曾家明)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网友留言(共0条留言)
匿名&&发言
水泥宝会员产品展示
水泥宝会员产品展示
2016年,除北方15省以外,两湖、江苏、四川、重庆也加入错峰生产行列,加上福建、广[详情]
中国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水泥网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企业平台&-&地区频道&-&在建项目&-&中国水泥人才网&-&水泥指数&-&水泥现货&-&水泥备件&-&
杭州总部:1
编辑运营:5
意见或建议:
商务合作:2
研 究 院:0
投稿电邮:
水泥现货:7
北京信息总部:010-
&会员咨询:400-
&24小时热线:3
& 中国水泥网版权所有 |
|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
喜欢这篇文章吗?扫描二维码分享一下吧碳税和碳交易研究动态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碳税和碳交易研究动态
【Author】
Geng Zezhou et al.(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ijing 100091,China)
【摘要】 人口、能源、环境是21世纪3个最大的议题。全球性气候变暖作为环境议题之首,已经并且继续给我们的家园带来灾难与不幸。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刻不容缓。日,欧盟航空业碳排放交易机制正式生效,引起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我国也逐渐将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纳入日程。如何系统而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我国依然处于摸索阶段。探讨分析了控制碳排放的两种最主要手段的优势与缺陷,使我们更加理智地应对环境问题。
【关键词】 ;
【所属期刊栏目】
低碳经济专论
(2012年13期)
【DOI】10.ki.issn12.13.015
【分类号】X196;F811.4
【下载频次】202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
浏览历史:
下载历史:碳税和碳交易的选择
摘要:近年来由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各个国家也针对这一问题寻求一系列二氧化碳减排措施。根据国际上一些国家实施经验来看,碳税和碳交易是降低二氧化碳的两种比较有效的减排方式,它们的存在在减排作用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本文分别分析了碳税与碳交易两种减排制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最后从政治可接受度,实施成本,和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上等方面进行优劣势比较,提出近期以环境税过渡到碳税模式,中长期则过渡到以碳交易模式的减排方案。
关键词:碳税; 碳交易; 二氧化碳减排措施
当今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世界范围内气候发生异常。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逐渐受人们的重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将“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最终目标。1997年12月,《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上通过了《京都协议书》,这是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环保协议,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根据《京都协议书》签约国在2012年之前,他们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并在日正式生效。2007年12月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政府高官在巴厘岛举行了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议在经过激烈的谈判后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而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
对气候问题又有了新的进展。此外,由减少传统能耗所带来的低碳经济也将成为全球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减少及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一个发展目标。
一般来说,各国家主要采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控两种手段来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这两种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分别对应碳税和碳交易。碳税是通过相对价格的改变来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以达到降低排放数量的目的;而碳交易是在规定排放配额的前提下,由价格机制来决定排放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前者是政府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企业的征税,刺激企业往高效清洁,节能减排的方面发展,最终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后者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最终随着排放的总批准额度的减少,温室气体也逐渐减少。这两种手段在减排的操作和效果上各有千秋,且因各国国情不同,效果也大相径庭。而与欧盟等国相比,我国在减排问题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碳交易和碳税的比较来探讨我国合适的减排方法。
一、碳税的优点和缺点
(一)碳税
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石油制品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由于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碳税在理论上被设定为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管理体制,以实现最优产出。碳税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税收制度,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阿瑟皮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从环境经济学观
点来看,因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燃料含碳量直接相关,因此按含碳量征税较合理,故称为“碳税”。又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成本支出,对于生产、消费并不造成影响,却给社会带来不利,因此政府有必要干预,针对排污者收税,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间的差距,将污染成本加到产品价格中,因此碳税又称“外部成本”。与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等不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通常不能利用清洁设备来消除,征收碳税则可以通过鼓励人们节约能源使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从而促进环境保护。
碳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先行者是北欧的瑞典。瑞典早在1991年就实行了全国范围的碳税制度。之后,欧洲的芬兰、荷兰以及挪威相继在上世纪90年中前期制定了碳税政策。1997年,瑞典提高了碳税的税率,意大利在1998年年底也通过修改法律的形式引入了碳税制度,相继的加拿大法国也出现了碳税制度。总的来看,通过合理的碳税制度设计,以上国家在不减弱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取得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但是征收碳税也会给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整个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至今就是否应该征收碳税都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在中国征收碳税的利弊。
(二)征收碳税的优点
根据目前碳税在其他国家实施的经验来看,碳税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上有以下方面的优点。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挪威统计局联合进行《征收碳税对中国经
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的研究预测,财政部财税研究所对中国实施碳税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碳税成为中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开征适度的碳税,有利于抑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同时,征收碳税有利于鼓励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工艺,研究和使用碳回收技术等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管理成本低,可行性好
碳税制度是一种税收制度,因此碳税制度的执行可以依托于现有的税政机构,无需新设机构。所以碳税制度的实施难度较低,不存在行政制度上的阻碍。碳税制度也具有计量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检测的特点,对税务人员来说操作相对容易,也不需要复杂的检测。同时,其他国家的碳税实践为我国碳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包括合理设计碳税的税负水平,充分发挥碳税的调节功能,并规避其对低收入群体和高能耗产业的冲击等。
3.提高生产效率
碳税的征收,短期内可能使能源更加昂贵,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减产,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为减少这种效应,可采取减征其它税或提高能源效率之类做法来弥补。但是就长期而言,碳税使政府收入增加,资本累积,从而提高生产率,会抵消掉能源成本提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碳税的征收对产业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能源部门因此衰退,建筑业反而成长最快,农业则几乎不企业财税会员
您的位置:&&&&&&&>&正文
专家:碳税和碳交易推进须注意因地制宜
来源:转自互联网&   |
  8月16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北京近日也被传年内将完成碳排放交易的规则制定和平台搭建,2013年启动碳交易。中国的碳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开启。  根据上海方面的安排,上海约有200家企业参加此次试点,初步预计,这些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1亿吨,占到全上海的&半壁江山&。  上海试点时间为2013年至2015年,其中2013年为起步试点交易,2015年进行总结评价和完善。而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是上海全面推进试点工作的关键时期。下一阶段上海将加快制定出台上海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科学核定企业碳排放基数,明确碳排放合理分配方法,加快碳排放电子报送系统、配额登记注册系统和交易系统等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碳排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一个国家的发电和运输等国计民生行业,以及制造业等消纳就业的重点行业,影响非常巨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主攻环境与新能源政策的斯坦福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系博士于洋称,在实施碳排放交易试点过程中,应周密考虑可能会遇到的难点。  于洋认为,环保预算是否会被碳交易所挤压,企业成本有无上升,居民生活和就业是否会受影响都需要考虑。&经济下行期,这些问题尤其需要在试点过程中进行监测,注意碳排放交易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于洋同时提出,在碳交易的初期,碳价格低、交易量少未必是坏事,而是正常的市场选择。  于洋此前曾参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办公室(WorldResourceInstituteBeijingOffice)的中小企业节能项目融资项目,以及美国加州电网的新能源整合项目。  碳管理政策的挤占效应  记者:怎么看待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前景?  于洋:上海试点有政策意义,为研究碳排放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和物价等可能存在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可间接地辅助上海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前景并非该政策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试点,研究平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和节能减排三方面的碳管理机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国际碳减排压力的策略,才是更大的意义所在。我认为,该政策的重点和焦点不应集中在交易价格高低和交易量多寡上,而更应当关注政策实施过程中未预期到的难点,跟踪监控该政策对上海市经济发展、产业和就业结构,以及物价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要研究碳排放交易对其他环境管理政策的影响,研究碳管理政策是否会挤占其他污染物控制政策的环保预算,是否会影响政府应对其他一些亟须整治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是否能通过碳交易形成一个成体系、全方位的节能减排和环保的政策框架。  记者:2013年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试点,时机如何?  于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京都议定书,并没有议定书附录一中的发达国家同等的碳减排义务;同时,较宽松的环境政策和碳排放标准,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之一,对中国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和摆脱贫困有着相当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能耗和碳排放量快速升高,中国承受的国际压力也逐渐加剧。此时选择最发达的上海地区推行碳交易试点,恰逢其时,颇有前瞻性。  上海具有经济发达、正值产业调整期、以外地调入电力为主、居民平均收入高和就业结构多样等特点,是试点碳交易的理想地点。  碳交易对物价的影响  记者:上海碳交易试点启动后,预计碳价会达到多高?  于洋:碳价格的高低、交易量的多寡,取决于碳市场所覆盖区域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经济活力水平和居民及商业用电习惯等,不能一概而论。这不应成为衡量政策成败的指标。更不应当像欧盟一样,为了抬高碳价而冻结碳许可数量,欧盟的作为干预和扭曲了市场,也等同于经济乏力时提高企业税负,对本已乏力的经济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对碳交易试点的评估,应集中在这样一些指标,如对上海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否起到了作用,是否避免了对物价、就业和经济的冲击,等等。  记者:中国经济处于下行期,碳排放本身在减少,上海这个时候启动碳交易市场,碳交易是否会陷入低迷?  于洋: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时期,推出碳税或碳交易,需要担心的不是碳交易量是否会低迷,而应当担心是否给本已处于困境的企业带来额外的沉重负担。因为无论碳交易还是碳税,实质上还是对企业征收税赋。  更重要的是,要严密监视碳交易对物价的影响,碳排放大户要么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重点行业,如发电、石油等,要么是吸纳就业的重点行业,如制造业。对电力和石油等行业而言,消费者对这些商品需求弹性小,可替代性不强,同时这些商品是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原料,对他们征收碳税或要求他们参与碳交易,极有可能造成显著的物价波动,直接影响底层居民的基本生活。  就制造业而言,对他们征收碳税,或要求他们参与碳交易,会进一步削减其利润空间,导致工人工资下降甚至面临失业的危险。  碳排放政策的定位  记者:上海试点,初始配额采取免费发放,你对配额水平的确定有何建议?  于洋:应当为未来可能落户的产业预留一些配额空间。总体来说,配额水平应适当放宽。当前暂不宜引入拍卖配额制度。  理论上,拍卖配额和免费发放、二级市场交易所形成的政策效果是一致的,惟一的区别是拍卖配额的所得归政府,因此更像是碳税,对企业造成的压力更大。  记者:上海实施碳排放交易后,需不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对受影响企业和家庭进行补贴?  于洋:引入碳税或碳交易后再补贴,是对市场的双重扭曲,不宜推行。碳交易本身,就能够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选择离开上海或投入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同时,应当通过豁免与重要民生及就业相关行业的碳减排责任,避免碳交易试点冲击物价和民生。  记者:实行碳交易与实行碳税,哪个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于洋: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区域不均衡的特点,不宜全面铺开碳税和碳交易。中国的重点仍应当集中于节能,注重多种污染物减排的管理。要让碳排放政策,成为鼓励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的辅助性工具。【】 责任编辑:Alice
相关资讯:
财务经理班
形式:直播班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