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帮贫困户增收情况人员增收说明怎么样写

救火在后,防范在先,防火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有些单位却并不把消防安全当回事儿,这不长春市消防支队在对市内部分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排查时,就发现了不少问题。
最近,有网友爆料说,在长春市立信街与同光路交会处有大量的炉灰,这到底是哪来的呢?
最近,长春市民石女士在长春市湖西路上的一家火锅店吃饭,结果这钱包就被偷走了,她一直很纳闷,这贼是怎么下手的呢?
通榆:电商精准扶贫 促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已有0条评论
通榆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年以来,通榆县借助国家政策支持,创新扶贫载体,探索出一条以电子商务促进扶贫开发,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通榆县乌兰花镇的魏晓光,今年五月份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电商扶贫进乡镇”的培训班。依托镇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6月初,魏晓光自己的电商小店就开了起来。尽管店面不大,生意却很红火。魏晓光告诉我们,通榆从来不缺好的农产品,可是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再加之信息不畅通,好东西往往卖不上好价钱,而有了电商平台,这些农产品就可以销往全国各地了。眼下,像魏晓光这样在网上做销售的贫困户,已经有300多人了。而对网络一窍不通的贫困户赵秀来,同样沾着网络销售的光。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陪着淘宝特色中国通榆馆的摄影师在田间拍摄。年初,镇上的合作社就统计谁有意向在网上卖粮,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填了表。没想到这下卖火了。据了解,通榆县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启动以来,已经实现近30万个网络订单,“销售渠道作保障,高于市场的价格做支撑”,曾经农作物种类杂、销路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今年年初,通榆县启动实施了“4+4”电商精准扶贫项目,通过采取扶持贫困人口“直接开网店、加入合作社、成为供货商、参与产业链”4种模式,搭建电商扶贫“培训、创业、服务、金融”4个平台。计划到2018年,帮助12000名以上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电商有关的工作。新闻记者:张旭岩摄像记者:李仲 崔志远
录入编辑:周奕志
相关资讯:
*正文:描述内容不超过500字
上传图片再加一张当前位置: >
张旭晨在会宁县调研电子商务时强调:要通过电商精准扶贫 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中国网-中国视窗
| 发布时间 17:24:07
10月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旭晨在会宁县调研电子商务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全市精准扶贫暨经济运行工作推进视频会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用电商拉动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县委书记甘孝礼,市政府秘书长温旭东,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进军,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伏涛陪同。
会宁县是全国首批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在依禾集团会宁大数聚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伟食用油商贸有限公司、宏德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太平店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大山川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张旭晨同干部和公司负责人及员工进行交流,了解网络设施覆盖情况和网店宣传情况,询问了电商团队的人员结构,核查了卖的最好的单品记录。由于商贸流通欠发达,物流费用高成了制约会宁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张旭晨指出,要发挥会宁在外人员多的优势,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动员,让他们关注家乡农特产品,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要重视培养引进人才,下大力气打通物流瓶颈,打造网货供应平台,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发展电子商务的浓厚氛围。
张旭晨强调,授人以渔教会了群众怎样生产,有了好产品便需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以,政府要鼓励和引导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和广大农户掌握和熟悉电子商务政策,宣传树立典型发挥带动作用,主动把握追逐市场,努力营造良好的电商生态。要主动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参与电商产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通过宣传推介把充满乡土气息的东西变成产品,变成能在网上卖出去的商品。希望电商企业不忘初衷,不满足于现状,切实把企业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优质农产品进城、网货下乡的良好局面,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促进全市第三产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甘孝礼在陪同调研活动时表示,会宁县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用足用好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活动,促进农特产品网上交易,继续探索开展线上、线下协同的运营模式,实现贫困村电子商务活动全覆盖,鼓励更多群众“触网”,以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的电子商务活动促进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见效。
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武永智
》相关新闻
中国网中国视窗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网中国视窗”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网中国视窗,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网中国视窗)”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 有关新闻稿件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邮箱:sc@
友情链接总编:赵秦胜 总顾问:魏晟健 顾问:马秦宁 刘歌 张文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王宏伟 律师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7007 | 对外服务:白领返乡创办电商 帮助21家贫困户半年增收3.1万元
来源:重庆日报&
  “政府帮咱家致了富,我应带动贫困户脱贫”
  白领返乡创办电商帮助21家贫困户半年增收3.1万元
  李成凤(右)正收购贫困户的土鸡蛋。 通讯员 张凯 摄
  李成凤原是一位都市白领,但她家却因妈妈重病、弟弟上学成了贫困户。前年,当地政府帮助协调贷款、流转土地,让李成凤的爸爸种上烤烟、养了山羊和生猪,去年收入11万元,全家顺利脱贫了。
  今年2月,工作本已稳定下来的李成凤辞职回到老家,创办起农村电商,为村民销售农特产品。半年时间,她就帮助21家贫困户增收3.1万元。日前,李成凤向记者袒露心迹:“政府帮咱家脱贫致了富,我也应带动贫困户脱贫。”
  李成凤今年28岁,家住武隆县白云乡红色村。家中有患老年痴呆10多年的爷爷,奶奶又重病卧床不起,在外打工的爸妈只好回家照顾老人。2007年,李成凤考入大学,后来妈妈查出患了肿瘤,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在上学。
  “不但积蓄花光了,还欠了不少债。”李成凤的爸爸李友权说,2014年,经村民评议,他们家被评为贫困户,“本想搞点养殖业,但没本钱。”
  2014年,在红色村扶贫互助协会帮助下,李友权贷款3.7万元,流转20亩土地种烤烟,同时养殖种猪和山羊,当年全家收入达7万多元,还清了欠债。2015年,当地政府又协调为李友权贷款4万元,种植了烤烟15亩,同时种猪增加到4头,山羊发展到20只,这一年全家收入达到11万元。
  “我要回家。”今年初,已在主城一家企业上班多年的李成凤提出回乡创业的想法。
  李友权很不理解,女儿工作越来越稳定,工资也慢慢高了起来,家里现在不用她担心了,为啥放着好好的白领不当,要回到大山里呢?李成凤告诉爸爸,“政府帮咱家致了富,我们也应带动贫困户脱贫。”
  回到红色村,李成凤做起了农村电商,帮助村民通过网络销售农特产品。
  每天一早,李成凤就挨家挨户登记、收购农产品,晚上背着重重的货物回家。城里好好的工作不要,回到山上卖土货,村民不理解李成凤的选择,也不相信她能把大家的产品卖出去。
  “从村民滞销的东西着手。”去年,白云乡为辖区贫困户免费赠送了1.5万只优质鸡苗。今年,正值产蛋高峰期,土鸡蛋在当地销售达到了饱和,贫困户的鸡蛋一时出现了销售难。
  李成凤以高于市场价的方式定点定时到贫困户家中收购土鸡蛋,同时联系上武隆县电商运营中心,在京东、苏宁等网络平台做促销活动。仅仅两个月,李成凤推出的“吉祥白云”土鸡蛋销售量近6000枚,既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保障了货源,又打开了销售局面、催生了品牌效应。
  后来,仙女山O2O线下体验馆开业,李成凤争取到一个很小的展示区域。当时,恰逢旅游旺季,她及时推出了土鸡蛋、干香菇、苕粉、土家腊肉、干辣椒等为主的“白云涧”农特产品,两个月销售量达3000余份,销售金额达7.8万元。
  贫困户谭文林销售鸡蛋4000枚创收3200元,冉世勋销售土鸡900只创收12600元,杨建生销售土家苕粉600斤创收6600元……
  白云乡负责人称,李成凤半年时间完成了电商代销代购金额11.2万元,帮助21户贫困户实现增收3.1万元。冉世勋说,李成凤既帮他的900只鸡找到了销路,又为他节约了销售成本,今年脱贫没问题。
  李成凤表示,下一步,她将建设养殖场,将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养殖场打造成一个产业链,以健康、绿色、生态为核心,全方位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既帮贫困户脱贫,更要带动山里百姓致富奔小康。 本报记者 彭德术 首席记者 彭瑜
【编辑:蒋青琳】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 [] 总机:86-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14网址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