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高速增长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印度在经济方面发展得不如中国好?印度落后于中国吗?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印度在经济方面发展得不如中国好?印度落后于中国吗?
【程毅南的回答(287票)】:
发展落后于(这是确定的),我尽量避免讨论“”或“专制”的问题,而着重从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源提升上讨论。
1. 改革和改革后的排外性
印度在改革后确定了发展民族工业的基本方针,但在这个改革明显带有排外性质,主流意识形态中认为一切来自于外部的都是不好的,因此拒绝几乎一切外国资本和技术。在经济体发展初期,资本积累和技术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那样一个一无资本、二无技术的“穷屌丝”国家,引进外资和技术都是对其经济发展相当关键的,但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排外性,基本没有引入外资,因此导致发展的滞后。时至今日,印度逐步虽然加强了对外合作,但其在经济领域依然相当排外。
(与之相对的,中国在五十年代大规模引入苏联的资本和技术,在七十年代大规模引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应该说,这些引进的资本和技术为中国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印度在发展初期所极度缺乏的)
2. 城市(工业)贵族与农村(农业)贵族的对立
印度是民主体制,但发展非常不均衡,城市经济虽然已经相当现代化,但也还存在相当封建的农村社会,部分农业贵族在农村实际上过着奴隶主/大领主一样的生活,由一个家族支配一片土地上的生杀大权。反映到经济上,印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有限,对工业部门的投入已经不多,再加上农业贵族在政府中的影响力,又抽走一部分资本和政策倾斜,导致工业发展进一步减慢。现阶段体现出的基础设施缺乏(比如大规模缺电)即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缩影:工业要发展需要土地、劳力和自然资源(如水利),但农业贵族对土地、人口流动和自然资源的控制阻挠了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发展瓶颈(工业发展对资本很敏感,资本投入对工业发展、以及工业发展后对整个经济体的带动作用,都要比资本投入到农业中效果要大)。印度政府缺乏在经济发展中执行必要的干预的能力,这也是个历史问题。
(与之相对的,中国在过去的社会运动中,基本将土地的使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巧取豪夺,中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基本没有面临严重的土地制约和资源制约。农村反倒成了城市转嫁危机的软着陆区,比如你们都听说过的知青下乡,事实上政府就是利用领袖的个人魅力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爆发的就业危机的一种方式,印度不存在这样解决问题的渠道。注意,这里没有做政治判断)
近来,印度随着计划经济的弱势和政府更强的新自由主义倾向,原本在社会福利领域倾向穷人的政策逐渐倒向资本,以提高社会总产值为目标,减少了社会补贴,增加了企业补助。政府从农村“退出”对农村社会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印度农村居民出现了大量的营养不良和欠债。据统计,年约二十万印度农民通过自杀避债。中国近年来也显露出新自由主义倾向,但在资本管制和农村补贴上并没有太大放松。
3. 民生与教育
印度的基础教育比中国要落后很多,尤其是农村地区。2011年,印度识字率为74.4%(一部分邦的对“识字”的定义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中国为95.9%,青年识字率接近100%。以下链接给出的是印度的识字率分布()。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出,印度也体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色,即区域不均衡,而若仅从教育方面讨论,则这种不均衡要比中国严重得多。
(中国基础教育是厉害,同为金砖四国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其识字率是88.6%,还是低于中国)
一项综合了教育、民生(人均寿命期待)和人均收入的数据(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人类发展指数)显示,2013年,中国HDI为0.699,在186个世界排名101,而印度HDI为0.554,排名为136。
如上,印度与中国存在很多相似的发展问题,比如发展带来的不平等、文化上的男女不平等、社会矛盾加剧、环境的破坏等等,这其中有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而且不同不能仅仅归咎于政治制度问题,这其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文化、历史问题。
【堂主的回答(632票)】:
鉴于题目已经修改,本答案可能不适合,但也懒得再修改答案了,所以关闭评论,请大家谅解。如有值得讨论的,可私信。
——————————————————————————
我原本答案是摘抄了一段黄亚生的文章,但似乎有些人并没有仔细看,或者看了也并没有仔细琢磨文章的意思。
并且这些人还坚持中国经济状况大大好于印度的观点。
我把我在底下回复评论中写的一段话,拿出来放在前面。这段比较短,可以比较容易有耐心看完:
堂主(作者) 回复 靳晓楠
我的看法,经济受到伤害还是获得发展,最关键点的不在于它是否给消费者带来利益,而是取决于它是否对经营者造成打击。因为经济的发展靠的是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
再退一步,无论什么时代,一个国家在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和提高门槛保护本地企业,二者之间,都要做一个精妙的平衡。印度和香港都在这方面都比我们做的更精妙,所以他们的巨无霸价格都比我们低,印度尤其低,以购买力平价换算大概只有我们的6-7成水平。这是促进经济发展。
相比之下我们的经济决策者做得很糟糕,才会导致同样品牌型号的一条牛仔裤从中国制造,运到美国后,再通过海淘从美国买回来,加上国际运费和关税,仍然比中国门店的价格便宜很多。这才是真正地伤害经济。
=======================以下至结束为原始答案=======================
「民主制度下的印度落后于中国」,根本就不成立。事实上印度在经济的各方面都比中国健康得多。黄亚生在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书里有专门讨论中印经济的一章「龙象之争」,我只节选其中一段放在下面,全书请自行购买(中文版叫做《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蓝狮子出版)。这本书有很多值得一读的东西,尤其是它试图说明为什么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我们的整体经济状况仍然这么糟糕。
——————————————————————————
请你猜猜下面哪一个国家是印度。
A国在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374美元,与此同时,B国是465美元。到了2008年,A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714美元,而B国是650美元(所有引用的数字都是以2000年的美元为单位的)。你可能会说B国是印度,A国是中国。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以平价购买力调整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一直落后于印度。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不仅超过了印度,而且把印度远远甩在了身后。威权模式似乎已经赢得了经济竞赛。
事实上,A国是印度,B国是巴基斯坦。在2007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印度归为世界上54个“有缺陷的民主制度”国家之一,而巴基斯坦则被列为世界上55个威权国家之一。
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远比许多中国学者和官员所想象的复杂。那些相信威权体制拥有经济发展优势的人经常以东亚奇迹为例证。如果我告诉你,赢彩票的概率是百分之百,你肯定会认为我在胡说八道。如果我告诉你,我得出上述结论的证据来源于调查所有来领奖的人,你可能会觉得我是疯子。
然而,“东亚奇迹”的支持者却经常会犯这个错误。他们只去挑选那些成功的东亚经济体作为“东亚奇迹”这一观点的例证,却完全忽略了那些经济上失败的东亚经济体。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方法论,其结论也必然是荒谬的。所谓“东亚经济威权论”在中国相当流行,在印度也有很多人相信这个观点。
每一个东亚威权体制成功的故事都有一个对应的失败故事。中国台湾地区变得富裕,而独裁的缅甸却没有。韩国发展迅猛,而朝鲜仍然停滞不前。新加坡的强人统治成功了,但是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的香港也成功了。如果把视野越过东亚,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上,一些民主政权成功了,而另一些民主政权却失败了,对于威权政权也是这样。这正是社会科学研究所揭示的:威权政体并不会比民主政体在经济上更成功。
许多中国人都喜欢把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低增长归咎于其民主制度。这种观点只是为了证明自身政治体制的优越,其实根本就不符合事实。20世纪50~80年代,印度的经济增长确实是极为缓慢的,平均增长率只有3%左右,这被学界称为“印度式增长率”。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经济也没有起飞,虽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威权式的。很多人喜欢将经济增长过分归结于政治特征,但经济增不增长实际上更多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开始改革之前,印度的经济体制是模仿苏联模式的。“印度式增长率”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而不是民主制度的政治失败。许多采取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比如民主德国、朝鲜、罗马尼亚,在经济发展上都失败了,它们没有一个是民主政体。
与以前3%的增长率相比,印度目前年均增长率为6%~7%,而且它仍然是一个民主政体。在当下的全球性衰退中,在几乎没有实施强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印度依然保持了6%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中国出台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较之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对中国投资驱动型增长的可持续性抱有很深的怀疑态度,但是很少有人担心印度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印度的政治体制没有改变,而它的经济体制改变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开始推行私有化、金融改革以迎接全球化,并且鼓励竞争。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一样,印度的经济改革也提升了其经济增长率。
没有证据表明印度的民主制度对其经济增长造成了伤害。恰恰相反,印度今天的民主制度尽管有很多缺陷,但较之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今天印度的政治体制更加自由、问责性更强,更加透明。很多中国人和西方观察家都忽略了下面这个事实,即“印度式增长”的年代也是印度政治体制最威权的年代。
印度政治在20世纪60~80年代完全被英迪拉·甘地夫人和她的家族控制。甘地夫人领导下的印度可以被比做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外交》杂志主编)所说的“不自由的民主制度”国家。印度当时具有民主的形式但不具有民主的实质。1975年,甘地夫人取消了民主选举,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她以铁腕方式统治着国大党,多次推迟或者取消了国大党的选举,也多次废除了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力,实行中央集权。印度宪法第356条授权联邦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可以接管州政府的运作。在年,甘地政府动用宪法第356条多达36次;在年,又动用这一权力13次。印度政治体制最威权的年代也恰恰是其经济表现最差的年代。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度政府高度管控传媒业。所有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是国有的。随着经济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也开始推行政治改革,开放新闻报道并推动传媒业的全面私有化。印度的电视台现在都是民营的,其互联网是不受管制的。在过去的20年,印度的独立媒体揭发了多起印度官员腐败的案例,形成了制约政府的一股重要力量。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据我了解,印度所有政治改革的措施都是在它经济起飞的时代实施的。印度最早通过“知情权法案”的是泰米尔纳德邦(1997年)和果阿邦(1997年),其他几个邦在2000年通过了类似的法案。“知情权法案”要求政府和由政府资助的组织给予人民更多的知情权,政府和政府部门必须有专门机构负责向公民披露政府所掌控的信息。2005年,印度国会通过了全国性的“知情权法案”。在印度,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和经济增长都是正相关的关系。中国很多学者所认为的印度的民主阻碍了其经济发展的观点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
多年来印度政治体制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少数城市精英垄断了政府决策过程。这是由于印度广大的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封建制度的统治。如今民主制度也被引入了印度的农村地区。这一起步也是在印度经济起飞的时代实施的。1992年,印度通过修改宪法和推广乡村自治的方式推进了草根民主,也就是“五人长老会”,即由五位高级种姓的村社长者组成一个乡村自治性质的治理机构。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政治改革的措施将极大地提高印度政治治理的质量,帮助印度克服腐败。
中印模式展望
印度很容易被低估。它所取得的很多成绩主要是在看不见的制度领域,比如金融改革和私有化,而它主要的不足恰恰又都是在能看得到的硬件基础领域。如果我们分析问题时仅仅用我们能看得到的信息来对一个问题下结论,那是一种极为错误的分析方法。在统计学里这叫变量遗漏偏差。但是,我们的官员、中国和西方的学者在观察印度的时候却一次又一次地在犯同样的错误。
和印度相比,我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普及教育水平,而不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不去投资教育和公共卫生而去建楼、建路,将教育和卫生的成本转嫁给中国老百姓,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策。印度现在正在大力加强它的基础教育投资,力争补回它在“不自由的民主”期间(20世纪50~80年代)所犯下的忽视基础教育的巨大错误。要赶上中国并不容易,因为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太强大了,但印度正在不懈努力。
【刘大可的回答(118票)】:
印度存在的缺点与民主无关,更多的是「非暴力不合作」这项运动策略的结果。对于不改变政体的改良性社会运动来说,非暴力不合作是一项极佳的策略方式,但涉及到更换政权的问题,非暴力不合作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早期光环的褪去,人们发现印度和南非这两个因非暴力不合作而闻名于世的国家,并未如早期想象那样发展,有些人于是开始反思这项运动策略。
革命有革命的缺点,不革命也有不革命的坏处。印度今天的局面恰是因为缺乏暴力革命打破传统的社会结构,而现有政权的统治者则大多脱胎于原政权的相关利益者。因而印度的民主制的多样性并非是政治见解的多样性,而是种族及宗教的多样性。这是很致命的缺陷,但由于缺乏革命,对这样的缺陷并未能打破,因而至今还存在着很严重的种姓制度以及依附于这项歧视的各项政治特权。
近两年印度经济的发展似乎掩盖了印度存在的问题。但是究竟是什么为印度经济提供了动力各方说法不一,不过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就是廉价劳动力——而这种廉价劳动力,很难说是民主制度的优点——也就是说,印度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归功于其制度上的优越性,相反而是如秦晖所言的低人权优势,而形成这种优势的,恰恰是缺乏革命打破的——吊诡的是,我国的所谓低人权,却正是由革命成功者强制建立。从这点来看,倒真如一些学者所言:民主是随机事件。
另外,决定印度经济近几年高速发展的,有一点不能不提的是其绝大多数人会讲英文以及其有着完善的普通法系统,这对吸引外资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条件。但这个更多应该归结于英国的殖民统治而非印度制度上的优点。
印度经济有发展也有问题,其存在的问题可能并不比中国少。国际唱衰印度的学者也不比唱衰中国的弱。但好在印度找到了一条可能打破原有怪圈的道路——「平民窟」,虽然现在普遍认为平民窟在推动印度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在政治方面则需要更为长期的观察——不过现在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对于印度的所谓低等种族人来说,他们更愿意生活在流动性强的城市而非乡村,多少能够说明平民窟在推进印度平等进程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最终结果如何,谁也不能预知(主要是因为印度的贫民窟老打架啊,又被政党把持)。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平民窟的作用被严重的低估,毫不夸张的说哪一天中国存在了平民窟,哪一天中国的制度才存在着希望。所以,我乐见中本届政府推行城镇化,因为城镇化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农民的大量进城。
有关贫民窟,可以看看第三方美国的报道:。贫民窟不可怕,绝望才可怕。
【Eddy的回答(131票)】:
如果是从经济总量和社会生活水准发展角度讨论,印度的确和中国有不小的差距,如上表。如果是从经济总量和社会生活水准发展角度讨论,印度的确和中国有不小的差距,如上表。
每个人对个中原因都有自己的解读,很难被说服,也不想说服别人,因此只陈述事实,不讨论原因。
【陶良吉的回答(60票)】:
2013年8月份以来,印度的股市下跌25%,卢比汇率下跌13%,孟买房价下跌一半,通货膨胀和银行坏账率都在10%以上,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只有4.6%,相当于金融危机之前增长速度的一半。仅仅5个月之前,很多国外投行还在唱多印度经济,声称其度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明珠,但如今,大量资金开始从印度的股票、债券市场出逃,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严重程度,印度正面临着一场实质意义上的经济危机。
借着印度这次的经济危机,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楼主的这个问题。如何理解目前印度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直接的原因是两个,一是资金大规模从包括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撤出,二是严重的通胀。
资金为什么会撤出新兴市场?两个原因,一是美联储释放出了强烈的推出QE的预期,意味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长达5年的廉价资金时代的结束,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从1%上升到3%,更高的国债收益率使海外资金回流美国的意愿强烈。二是欧洲经济慢慢步入复苏通道,对欧洲乐观的经济成长预期使得欧洲股市成为近几个月来资金的投资热点。近一个月,欧洲股市上涨3%,美国下跌2%,包括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则普遍下跌10%以上。
为什么资金外流对中国的影响很小,而对印度却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是投资,投资拉动了60%-70%的经济增长;而印度恰好相反,60%以上的经济增长是依靠消费拉动的,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这一投资水平是过低的。此外,印度政府对投资的介入程度远不如中国,其投资的主要来源是私人投资和国外直接投资。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直接投资曾是中国投资的重要来源,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如今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但印度对国外资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类似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本就较低的投资水平,加上国外资金的外流,大大打击了印度的经济。
10%的通胀水平看起来不高,但如果单看洋葱这样印度人吃得极多的食品(印度人爱吃咖喱,你懂的),就能知道其严重程度,相比一年之前,洋葱的价格上涨了300%!如何理解印度现在的通胀?和中国一样,印度的通胀来自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推出的刺激政策,大量货币被投放到经济当中,整个经济处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中国过剩的流动性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一路走高,但食品价格的上升幅度有限,而印度的流动性则流入了食品市场,食品价格上升迅速。要知道,印度是一个三分之二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国家,食品价格高涨威胁到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面对着资金外流和高速通胀两个巨大的威胁,印度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就值得商榷了。具体来说是三项政策,一是紧缩流动性、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减少资金外流的压力,二是直接减少居民的外汇兑换额度以防止国内资金的外流,三是发放数百亿美元的食品补贴以缓解底层居民对食品价格高涨的不满。三项政策都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印度经济的严峻形势。第一项政策推高了利率,打击了国内的私人投资;第二项政策使国外机构担心自己的资金被锁定,加大了外逃的倾向;第三项政策推高了印度政府本已很高的财政赤字水平,加剧了市场对印度政府陷入债务危机的担忧。
相比中国,印度有着更加巨大的人口红利,经济学家对印度潜在经济增速的预期也一直高于中国,但印度几乎从来没有实现其潜在经济增速,两国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原因在哪里呢?首先要排除的是政治制度的影响,经济学研究里有充足的实证证据可以表明,是不是民主制度对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在专政体制下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典型案例包括朴正熙当政下的韩国、皮诺切特当政下的智利、蒋经国当政下的台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等等。
一个专制但高效的政府,要比一个民主但低效的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更大。相比欧美等民主国家高效率的政府机构,印度的民选政府基本就是个笑话,效率极其低下,并且贪污腐败程度远远超过中国。洋葱价格一年暴涨300%,怎么想都不是正常现象,这其中有大量的商人囤积居奇,但印度政府基本不管;放到中国,政府早就出拳打击了。此外,印度的民主还有一个非常恶劣的倾向,就是民粹主义。最近的食品补贴计划是印度民粹主义的又一个典型案例。印度的民粹主义已经成为其推行更深层次的经济改革的重要障碍。
在经济起飞时期,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要远高于消费,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崛起,以及韩国和台湾的发展经验,都证明了提高经济中投资占比对经济起飞的重要性。而随着经济起飞的完成,经济增速逐渐下滑,消费才会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目前正在沿着这么一条路走下去,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以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政府需要减少对经济的介入程度,逐渐变成西方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转型能否成功还不知道,中国有自己复杂的利益集团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印度,其问题在于投资不足,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过小,无法保证足够高的投资水平,如今印度那糟糕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巨大障碍,要知道,在任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政府都需要发挥很大的作用。
此外,种姓制度导致的对劳动力的限制,从煤炭到铁路等行业的国有垄断,众多行业(零售业最典型)对国外资本的封闭态度,都是印度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印度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红利,也很可能变成人口负担,印度的资源和环境真的能支撑那庞大的人口吗?
【梁笑王的回答(14票)】:
印度在50年代的经济水平是远超过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方面也一直自认为是亚洲的老大。
但是现在为什么不如中国呢?
政治方面,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拼凑起来的组合,从来没有进行过彻底的改革。印度本身并没有一个党派真正地统一过。地方势力及其强大,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有个去印度旅游的人的帖子,介绍的很不错,当地政府高级官员在见到当地的大地主时,依然要跪下吻脚。未经地主同意,任免的官员基本无效。对种姓制度依然残存,地主才是主要支柱的印度而言,那根本就是封建制。
经济方面,印度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当然全世界曾经有过完整工业体系的也不过就是美苏中三国,而现在只有中国了。本身的经济偏向农业和软件类,其实和当殖民地的时候一样,都是销售给宗主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现在相当一部分印度农民还依然是每天吃一顿饭的,吃两顿的就已经算是地主仁慈,中产以上才能吃三顿。有句话形容印度的构成,1百万的精英,一千万的中产,十亿的牲口,确实很贴切。
文化方面,印度城市还好点,除了脏乱差强奸多点外,基本上还算得上是一个文明地区,农村就不好说了。记得龙腾网曾经翻译过一部《来生不做印度女》,建议看一看,然后才会知道生在中国有多么幸运。
军事就不用详细说了,反正和经济关系不大,就是为了面子大笔钱经常要打水漂而已。
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年印度其实一直在进步,只不过他们进步1,我们进步10。没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力政党,想做什么大型工程项目都是白扯,包括欧美。其实一开始就选错了对手啊,印度的目标只是亚洲的老大,中国可一直盼着取代美国呢,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啊
【知乎用户的回答(18票)】:
为什么民主制下的A国却落后于B国?
为什么专政制下的C国却落后于D国?
以上可以套无数国家,怎么比较?体制和经济之间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
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没有灵丹妙药。
【白晋忠的回答(24票)】:
印度是民主国家,我干!多看看网上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现状吧!如果网上流传的众多帖子是事实的话,我认为印度不要说是民主国家了,简直他妈是奴隶国家。原来我还认为印度是中国巨大的竞争对手,但自从看了那些帖子,我个人认为印度在不进行翻天覆地的革命之前,永远不能和中国相提并论。
【飞借寇的回答(26票)】:
去过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去年转了印度两个月,回到广州我差点哭了,尼玛终于离开地狱 。
【黄飞的回答(15票)】:
我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堆砌一大堆文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么
有甲乙丙丁四个商人。
甲是个好人,做生意发财了
乙是个好人,做生意亏本了
丙是个坏人,做生意发财了
丁是个坏人,做生意亏本了
然后有人跑出来问:是好人做生意会发财,还是坏人做生意会发财?
有个狗屁关系!!!
【知乎用户的回答(10票)】:
民主制度不是万能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各方面因素,就像一个木桶,其盛水的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板,而非最高的那块,虽然印度在名义上的体制上优于中国,但其他方面,比如民族性格,行政质量和效率,历史发展水平,教育质量和水平,都在中国之下。
印度的民主制度不过是沐猴而冠,就像辛亥之后的中国共和是伪共和一样。一个有问题的民主制度是很难在效率上超越威权制度的
【FengHenry的回答(10票)】:
没有任何一种制度在所有条件下,在所有方面都能够保证完美的高效率。民主有其优势但也有局限性。权威体制也是同样。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必定是各个方面相互妥协的结果。国力是否能快速增长关键在于体制是否有利于缓解社会主要矛盾,而不是激化。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是成功的,因为政府决策决断方式有利于消除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假如体制运作模式不作修正与改变的化,中国经济未必能在未来的30年里继续成功——当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改变,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与昨日相比已是不同,新的社会问题也会突显——在你快饿死的时候,有人给你一碗饭,你真的会在意那是转基因还是地沟油?但反过来,当你衣食无忧时候,真的会不介意做饭用的食材是否健康?
民主也好,权威也好,都是工具。就好比起子和扳手。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而无所谓好与不好。今天印度不如中国,就是因为印度看见美国用扳手拧了100多年的螺母,于是信了“唯扳手论”,但却没看见自己要拧的其实是螺丝——累个半死却找不到发力点,总结一下经验教训,还说用扳手一定没问题的,问题其实在于自己用扳手的技巧不够。而中国在过去的60年中,头30年企图拿十字起对付一字纹螺丝,结果惨败。后30年果断换了把称手的起子,没有改变思路但却修正方法,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正所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玩法,即便是美国,类似的修正、补充在历史中也很常见。只有傻子才真正相信以不变应万变的说法。中国现在把螺丝拧好了,接下来又要再上一颗螺母,中国是要如何应对?是坚信用起子的技巧足够纯熟时也能搞定螺母,还是换扳手?要不看看钳子行不行?又或者去找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这就是考验一个国家智慧和魄力的时候了。
另外,个人一直认为,民主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权威也一样。甚至也存在有“有限制条件的民主”和“具备部分民主特性的集权”体制——二者虽时常界限分明,但也不能单纯地看作非此即彼的关系。体制虽不是决定经济的唯一因素,但经济一定会受体制影响。
【知乎用户的回答(8票)】:
个人观察,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两方面都落后于中国,还是体现在:穷。上面很多人都给出了解答,我提出一点补充:女性。
中国的女性地位已经不是印度女性所能比,一方面是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抬头,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和法律上也减少了对女性的歧视。
印度女性在就业人口的规模远小于印度男性而失业率却更高,印度女性的文盲率也大大高于印度男性,遑论印度整体的文盲率又远高于中国。
理论上,印度与中国都享有几乎同样的人口红利,但是甚低的女性参与度,直接给这印度的红利大大打了折扣。
看一篇文章:
多说一点,两国的竞争不是战术层面的而是战略层面的,如人口老龄化、民主政治、环境污染、耕地消失以及地缘政治等等,中国并不是占尽优势。着眼于2050年,老实说,胜负难料——虽然,目前情况看,中国的胜算大些!
【知乎用户的回答(10票)】:
虽然非专业,但是有必要有必须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来驳斥上面很多人的观点.
首先政治是否对经济有影响?.答案是.有.而且巨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被政治制度影响的经济环境.那么.印度的经济滞后和中国经济的腾飞.政治作为两个国家发展区别的因素是巨大的.
第二个问题.民主一定就比威权好?
答:民主只是个工具.选不选择民主对于成不成为大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因素.但不是绝对饿因素.
第二,民主制度是否损害了印度的发展?
洋洋发展起来的大国中.在发展阶段.在成为大国之前.以直接的民主立国.并贯穿整个发展史的.只有美国.(美国在国内战争之前的民主也不纯粹.).
那么有没有以民主立国而发展起来的国家.有.都是小国.依附于大国关系.在大国的斗争中获得各种利益而实现抓住机会实现腾飞.
你们说的民主典范.韩国.台湾.不好意思.不是因为美国为了对抗中国.他们根本没有希望实现经济腾飞.日本也是.
你们在讨论为什么民主的印度落后于专制的中国.就已经承认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在于.你们潜意识认为民主就是好的.民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但是我告诉你.大国的崛起的核心不在于民主.在于一个独立而有统一意识的民族.以及这个整个民族的载体.成熟而安全的边界.民主只是内部政治的手段.当然民主运用好了.国家可以实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威权政体下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使力量集中.记住是威权政体.不是独裁政体(个人觉得以民主体制下的独裁.耗费的资源往往比威权更多.).在一个国家没有形成统一的边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种体制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民族的形成.就像拿破仑时代下的法兰西.就像俾斯麦下的德意志.这就是我们痛恨的威权政体.为什么历史有时候像反过来的车轮.还是帝制的普鲁士既然打败了共和的法国.因为德意志通过基础教育完成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大国政治博弈.远比想象的复杂.民主不是万能药.
当然你会觉得我说的都不是要点.没有说到重点.但是一个国家都不能独立的时候.即使经济发展再好.也无法有能力运用这笔财富为人民铸造真的福利.就像日本.只要美国说不.日本就要为美国打十多年的免费工.
印度的整个基础工业本来就薄弱.然后各项工业都没有发展起来.整个普及的教育投资也不够.
同时在普及基本教育投资都不够的情况下普及精英教育.那么对于整个印度人民的素质提高,对于整个印度统一的民族的意识形成.都有着极大的负面效果.
当然你会觉得这个民主没关系.但是实现普及教育.只有通过政策的引导来强制完成的.尤其是发展不平衡的地方.
同时在印度的发展中.因为民主制度的原因.同时又没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原因.
整个军事工业受制于苏联.没有形成自己的军事体系.同时代在当时中国那么缺钱的状态下.也完成了整个军事工业的体系的建设.
虽然在和平时期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一旦国立提升,在处理边境纠纷和在国家威慑的情况下.独立的军事体系意味着国家的安全和势力范围.
同样因为民族素质的关系.和民主制度的关系.招商引资的能力也无法相比于中国.同时更加难以控制国际资本和制定资本规则.
关键点是.威权政治可以以一种普及民族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来加速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形成.
缺点是.大国形成过程的原始积累.欧美国家在初始阶段.是通过战争和贸易掠夺的方式来形成的.苏联当时通过的方法是剥削农业的方法.小国的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国外资本来实现积累.
中国不具备这个条件.那么用的方法是通过高房价来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加速城市化过程.那么代价是我们的生活必须为整个中国免费而辛苦的打工.这是一种不公平.
同时这样的经济有着很大的泡沫.不安全.一旦产业升级跟不上.不仅是经济会受到巨大的伤害.政治体质也会.
威权造成的腐败问题就不多说了.
但是.这一点总比印度强.
【武又同的回答(6票)】:
因为印度根本就不是民主国家,哪有民主国家是某个党派某个家族能长期掌握政权的
【张源的回答(4票)】:
上面有个哥们儿说去年到印度溜达一圈回国都快哭了…哈哈哈,我身边一群人当年有个项目去印度交流(印度软件业是全世界好像仅次于美国的,不知道和他们漕点太多的交通业有没有关系),去之前有几个愤青,还说是去考察一下自由社会,回来之后清一色的改口~还是共产党好啊…………
【宋利斌的回答(3票)】:
被顶最多的回答,原始回答还有点说服力;后来楼主的补充实在太烂了,本身的逻辑混乱,而且实在看不出这个补充和问题有什么关系,
【bigbighill的回答(2票)】:
印度的工业基础太薄弱了…
发表评论:
馆藏&5783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印度经济增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