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甲方评价意见闭嘴》的广告,它的意义在哪里

关于甲方闭嘴,终于有个当事人出来聊聊了
这件事儿,年初曾经沸沸扬扬,然后被各种喷,现在估计快被人遗忘了。年底了,罗老师肯定不屑于出来讲这么件小事,他在忙着跨年演讲,但是对我来说算是大事,毕竟这一个普通人一年能够做出刷屏级的东西不多。
我想了想,小马宋本人今年做到的刷屏级的东西只有两个,一个是甲方闭嘴这件事,一个是写了一篇百万级别的文章《三年,从月薪8K到资产千万,他是我一个同事》。
为什么会有甲方闭嘴?
甲方闭嘴这件事,要从去年罗辑思维做月饼开始。
我一直想跟逻辑思维发生点关系,这个神秘组织让人有很多想象,但是又不想通过会员这种方式,毕竟几万会员,还轮不到你接近罗辑思维核心的地步。
最初是因为我们办北京听道讲坛,罗辑思维的一个编辑约我,想看看跟听道能有什么合作,我很兴奋的去了他们在建外soho的办公室(当时还是申音和罗胖在一起),但是并没有机会接近罗老师,后来的合作也没有谈成。
第二次,是去年8月份,暴风影音要做客户答谢,我想借机请罗胖来做一次演讲,那么我就有机会跟他聊天,毕竟公司花钱嘛,我借机认识罗胖也是顺理成章,但是那时候他在美国,不能来。
我曾经做过一次演讲,题目叫《从结果到方法》,说的是我们常常被既有的方法困住,导致结果无法完成,正确的方式是先确定结果,再寻找任何可行的方法。在见罗胖这件事上,我算是履行了这个理念。为了能见一面罗胖,我又找了很多方法。
当他们出月饼的时候,我觉得机会来了。因为罗辑思维的月饼每盒都有一张节操券,据说集齐十张就可以召唤罗胖。我终于又找到一次假公济私的机会,我们市场部定制了暴风影音的月饼,买了200盒,于是我就有了200张节操券。后来等到机会,我在国庆节后去见了罗胖。
当时一起跟罗胖见面的有20个人,大家交谈很愉快,但是我的目标是引起罗胖的注意。轮到我发言时,我只说了一件事,我说罗老师,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公号,只有两万粉丝,我自己也出了一本书,叫《一本全是广告的书》,在我的公号卖了一万本。因为罗辑思维也卖书,我知道那时他们卖的最好的《战天京》也不过卖了5万本吧。(最近KK的新书已经打破了纪录)所以两万粉丝卖一万本是个很惊人的事情,罗胖当时就说你这个很厉害,我们可以聊聊,能不能一起出本书。关于这件事的过程,我写了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有20个人去见了罗胖》。
总之我拿到了罗胖的电话和微信,然后两周后约他又见了一次面。当时想出《一本全是广告的书(贰)》,但是没什么好噱头。后来罗胖翻看我的书的时候,发现后面有很多品牌的广告,我说这是赞助商,他们付我钱,我帮他们出一版广告然后刊登在这本书里。罗胖觉得这个方式很好玩,于是就拉脱不花一起聊,后来我们就确认了出书的形式:由我来组织一帮牛逼的广告人,帮助甲方做一些广告,以作品集的方式来出一本书。
后来我们觉得,这样还不够好玩,干脆玩狠一点,就是甲方只管出钱,创意的事我们来负责,为广告人打个翻身仗。最后,这个活动叫做“甲方闭嘴”。
本来,我们预计这个活动要在14年底前完成,但是因为罗辑思维当时很多事,就没有推进下去。我在年前就已经集齐了30位作者,当时还包括少林修女、东东枪、作业本等人,但是后来名单有所变动,因为这个事拖得时间太长,比如作业本去创业去了,少林修女那时太忙了。应该说下东东枪,东东枪是我在奥美的同事,却从没见过面,因为他在奥美广告,我在奥美互动。当时约他还是通过同事牵线,但东东枪答应这事儿有个前提条件:这个活动不能叫“甲方闭嘴”。当然后来我们坚持叫“甲方闭嘴”,他也就没参加,一会儿我会说这事儿。
老金也是我邀请的对象,被果断拒绝了,因为他不同意这种价值观,后来甚至连邀请的一位环时的CD也临时退出,应该也是受到了老金的影响。
这就是甲方闭嘴的起因。
甲方闭嘴的亮相
这事儿最后还是启动了,尽管中间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在启动的前几天,我们其实还是挺担心的,甚至当时打算先预先谈几个品牌,以保证活动不会冷场。也聊过,假设报名的品牌不够30家怎么办?30个人怎么分客户呢?
但所有的担心,都在罗胖的一条60秒推送过后化为过眼云烟。两个小时候,罗辑思维的人告诉我,已经有200多家报名了。因为报名有72小时的限制,最后统计结果是1500家企业报名了。最后我们要从1500家企业里挑选60家入围的企业。
我们曾经以为,三天内就能决定报名的企业,应该不是那种大公司。但最后的结果是,这1500家企业包罗万象,不仅包括了诸多互联网行业的巨头(比如最后亮相的京东,因为承诺会为报名的企业保密,所以我只说最后选中的),还有很多传统的知名品牌(比如海尔、护舒宝),甚至包括了三家寺院,加上总督府驴肉火烧之类的奇葩甲方。最让我们惊讶的是,有位姑娘甘愿付5万块,让我们帮她做个征婚广告(这个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未能成行)。
甲方闭嘴亮相的第一周,引起极大的关注。也有挺多有趣的事情发生。比如女人缘特好的陆琪就曾经跟我们各种眉来眼去,结果因为被拒绝,所以一怒之下自己另起炉灶,还发表了一篇长文,截图如下:
结果是陆琪先生自己亲自上阵,要帮客户拍一条无节操但可以狂卖货的广告视频。有意思的是,被甲方闭嘴选中的护舒宝同样找到了陆琪,结果就是《陆琪广告喵》的第一条视频,据说数据很厉害,是的,观看次数绝对是史无前例。我就不拉视频在这里了,各位可以自行百度陆琪广告喵和护舒宝。
至于承诺的卖货效果,大家可以看这篇微博:
算了,甲方闭嘴反正后来也是会被吐槽,我在这里就不要那么刻薄了。
各界对甲方闭嘴的态度
甲方闭嘴这活动在罗辑思维亮相后的一两周,是这个活动最火热的时期,尽管最后创作的第一稿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甲方自然是热情有加,毕竟有人给你创作,又能在罗辑思维发布,就算广告费也值得了。
乙方里就比较奇怪。
叫好的有,认为这是乙方扬眉吐气的机会。
反对的也有,比如老金从一开始就认为不符合他个人的价值观,因为这样显得不尊重客户。跟老金持同一观点的还有东东枪,当然这个事情我在前面也说过了,如果甲方闭嘴不叫这个名字,影响力肯定会弱一个数量级,我们还是选择了保留这个活动名称。但我个人很尊重老金和东东枪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
还有一类,其实并不是反对甲方闭嘴这个活动,而是反对别的东西。比如有个业内的朋友就过来跟我说:我在别的广告群里看到,都在抨击你小马宋,觉得你招摇过市,对文案团的选择大有问题,你的标准是什么?凭什么选了这30个人。
总之,他们认为这些人不配做中国最顶尖的文案团队,因为还有更牛的人你们没挑出来,在这个团队里,我猜只有团长是大家都可以闭嘴的人,因为团长在广告圈的影响力,谁都没话说。我的回答是,我没什么标准,我既不是按照广告杂志的创意人排名来请的,也不是按照其他标准,我只是按照我的标准选人。不服气呢,那就别瞎BB,有本事自己搞一个去啊。
我组织的人选中,当然有像团长这样德高望重的泰斗,也有8090的生力军,还有跨界的玩家。另外,我只能在我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去邀请,我不能保证我认识全国所有的知名文案,所以你也会看到,我邀请的人当中,至少有8个人跟奥美有关,因为我原来在奥美嘛。
我邀请过我的顶头上司林桂芝,她有她的原因不来参加,我不细说。比如陈永泰,也曾经是我的老大,他当初的参加也是有所顾虑,因为公司不希望他们出来做这种事。所以你看到的最后的结果,那就是我努力的结果,绝不能算是中国最顶级的豪华军团,但至少是水平在最高一层的。
况且,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真要说文案能有个排名,那真是一百年也分不出谁好谁坏。就像脑白金的文案究竟是好还是坏?至今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互联网圈子里,则是看重这个事情本身的创新性,至于谁的文案更好,他们倒是不太关心。
如果你想关心大家对此事的评价,可以到知乎去搜甲方闭嘴,好的坏的评论都在那里。
甲方闭嘴的结果
一个半月之后,甲方闭嘴的团队陆续在罗辑思维展示作品。具体内容我不详述了。
后来针对这一波作品,又出现了一次次的品评和谈论话题,总之就是这作品太一般啦,没水准啦,策略不对啦,反正民间的大师很多,假装大师的更多,也还挺热闹的。
当然我承认甲方闭嘴给我带来不少好处,至少公众号订阅量至少因为这个增长了一万多。
最终甲方闭嘴要出的书准备做成电子版,其中包括每个人的作品和创作心得,但成书具体在哪天,我现在也说不好。
最有趣的两个结果是这样的:
申音后来做了开干(专门做营销推广的外脑服务的),他有一天跟我聊天的时候曾经跟我说,开干这个想法的的确确受到了甲方闭嘴的启发,所以他很感谢甲方闭嘴这个活动。
还有一个事情,是上个月才发生的,就是有个不算知名的国外户外品牌,特别喜欢我给猎豹移动创作的那句广告语“技术硬汉,想干就干”,他们想用50万来买这条广告语作为他们的slogan。后来我也跟猎豹去沟通过,但是猎豹没松口,我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50万飞走了。
我个人的总结
1、甲方闭嘴是我个人今年做过的最好玩的一次活动。
2、整个活动在执行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包括跟甲方的沟通(很多大品牌最后反悔等等),以及跟创作团队的沟通,都很困难。毕竟大家都是临时班子,自己有自己的事情,在创作进度和质量把控上,是很难控制的。这直接导致甲方闭嘴这个活动的拖延,后劲不足。
3、很多人吐槽甲方闭嘴这个活动最终产出的作品不够好。我觉得这些作品有一些确实不能算牛逼,但是你也不能保证每个牛逼的人每次创作的东西都牛逼,这是我在做事之初就想到的结果。但是我看到,每个人对待这件事情的太对都是认真的。实际上有些作品,算上摄影师、插画师、演员模特都是创作者自己刷脸或者掏钱来做的,有的作品光拍摄费用可能都不止五万,大家的确希望做一个好东西出来。
4、我个人认为,甲方闭嘴这个活动本身,才是一个最好的创意作品,就像张欣和潘石屹当年邀请各国的建筑师做了长城脚下的公社,虽然没有哪个建筑作品获奖,反倒是张欣和潘石屹在当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了一个“建筑推动大奖”。所以说,“长城脚下的公社”本身才是一个大创意,而不是哪个具体的房子。
5、这个名字当时是为了有传播效应,其实任何时候,甲方是不可能闭嘴的。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甲方和乙方充分沟通并不断审视修改的结果。
本文由授权梅花网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后参与评论
微信公众号:梅花网·今日&>&&>&&有关于"" 的文章列表
看完“甲方闭嘴”中几十位广告大师的作品,脸好疼,心好痛!
文章来源/愚感作者/小愚先声四个半月之前,罗辑思维弄了这么一个活动:【广告业逆袭:甲方闭嘴,不服来战】号称召集了25位中国最牛逼的广告精英,来为中国广告正名。(最终增加到31位)前提是甲方需要支付5万块“尝鲜费”,并且不能在这些大师创作完成之后提任何修改意见,而且这些广告大师拥有自主挑选客户的权力。这个活动在形式上确实让所有广告人都兴奋,好像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机会了,于是这些“代表”了中国广告最高水平的精英,在甲方不干预的情况下,自由展现实力,最终创作出了这么多啪啪打自己脸的作品,看的我的脸和心都好疼。在看这些精英大咖的作品之前,先讲一下我个人评判广告好坏的基本标准吧:1、知道这是哪个产品或品牌的广告2、从广告中知道此产品的优势是什么3、在前面两个基础上,表达形式有意思4、看完广告会对这个产品或品牌产生好感什么?你觉得这四点要求太低了?这是对广告新人的要求,而不是对大师的要求?咱们往下看:【第一位】来,对照上面四点要求的第一条,你知道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吗?知道它想表达这个产品有什么优势吗?【第二位】这个可以看出是方便面广告,“养元气,拼到底”和“黑道粗粮面”到底想说什么?给古惑仔量身定做的泡面?你想体现年轻人勇于拼搏的自信和活力,作为普通消费者到底接收到了多少?【第三位】产品是“Coffee Box”,文案走情感路线,把友情、爱情、同事情都说了一遍,但是哪位亲能在不百度的情况下告诉我,Coffee Box是个啥玩意儿?这个广告到底想卖什么?【第四位】我要是不说这是个APP的广告,你能猜出来不?这个APP的原本诉求是想“赶走一切无趣”,于是就有了“有趣常在”这句Slogan,说的如此有理,我竟无言以对,但是换个底色连出三版就是什么情况?这就算是三支稿子了?【第五位】这配图……全景网不是全程赞助图片吗?这个文案是想体现目标客群有个性?还是傻?这个字体和排版,真不是用word 2003版排出来的?【第六位】浓浓的二十世纪素材即视感,看的出来很努力的想营造国际化气质,但现实却如此残酷,另外,我一贯自认视力很好,但这篇广告的小字我实在看不清,对于第一副海报的文案,你们怎么看?【第七位】是我思想不干净吗?看到这个系列的时候,我所得到的逻辑是这样的:“裙子短一点,胸多露一点,大家就会更努力的念书”这是国产青春片的海报,还是校服的广告?感觉自己智商不够用了,“穿好看的校服,读漂亮的书”哪位高手给解读一下这句Slogan的含义?【第八位】好华丽、好梦幻、好高端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那些突出显示的字有什么特别含义吗?这么玩意识形态,欺负消费者没看过李欣频吗?【第九位】广告创作中有个经典的创作方法,叫做旧元素,新组合上面这个广告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而且结合的很生硬,按照这个套路,一个实习生一天写100条毫无压力。如果你觉得还不够,作者还给出了一些后续的延展。 我已经分不清楚这是广告,还是纯粹借机发泄自己的私欲。广告好歹是大众传播,最基本的底线和节操,我个人认为还是不能丢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第十位】攻击对手的广告我们也见过不少,但是说了半天对手坏话,却丝毫没表达出自己优势的广告,这算是代表之一。换句话说,这个广告除了让人觉得魅族会骂对手之外,毫无别的价值。接下来这个系列,创作者不骂对手,改赞美自己了。这样不明觉厉的鸡汤啊,一个实习生一天写100条毫无压力。对手也骂了,自己也夸了,但我还是不知道魅族手机的卖点是什么,文案、画面、主题之间看不出任何关联,表达的也很无聊,更别说让人对这个品牌产生好感了。【第十一位】这是一篇以故事形式创作的广告,刚看到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点错页面了,这分明是鸡汤账号发的朋友圈鸡汤文章啊,具体我不多评价,自己复制这个链接观看。/v2/feature/rulkwrpq?spm=f8487887-------------------
--------------------看完以上这些广告,是不是对自己信心大增?这个水平的广告,不管是4A还是本土公司,随便找一家,随便找个人,分分钟就能批量生产出来。如果说上面那些是实习生水平,那么接下来这一批作品,质量上稍微要好一点点,但也只是属于有几年工作经验就能完成的水平。【第十二位】可以看出是什么产品的广告,以及这个产品的优势是什么。这个系列一共有二十几张,限于篇幅问题,我没有全部传上来,从这几张也可以看出整体风格了。创作套路是这样的:提炼一句主题:“让全家人身心超愉悦”然后找各种能和这句话沾边的段子往上靠,没有错,但是……很初级。【第十三位】说实话,在这个时代,要给一柄传统宝剑做广告,其实挺难的,这个系列的广告倒是展现了产品卖点,文案上想说一些和客群对位的话,可惜长文案一直自说自话,一场自嗨而已。【第十四位】知道是什么产品的广告,也在小字部分说出了卖点,大标题和图片也算能吸引一些好奇心,没有什么错,就是不够好。【第十五位】这个系列和上一个MINI系列的广告,都是属于比较常见的“创意广告”类型,创作套路都是:说几句“有意思”的文案,配几个产品卖点,没有错,但不够好。【第十六位】 这也是一个大多数甲乙双方都常出的“创意广告”,其实只是一个自说自话的硬广,之所以能大量出街,是因为“安全”。另外我不明白为什么雕爷也参加这个活动,可能就是想看看乙方怎么出丑吧。否则以他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随便搞个活动或演讲,哪怕发5万块优惠券,都比这个强。【第十七位】利用标题的错位含义传达理念,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玩“文字游戏”,如果画面和文字结合的好,这种形式也挺高级的,但若全是文字,我非常怀疑人们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这个系列属于品牌广告,没有明确的产品卖点,只推广新东方品牌价值,没有错,但是不够好。放在十年前,效果可能会好一点。【第十八位】画面简洁、文案简洁,有趣味性、有标识性,已经算是不错了,但距离成为一支好广告,还差那么一点火候。-------------------
--------------------说了这么多不好的广告,那么在这次活动中,就没有一件好作品吗?当然不是,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出现,大家可以拿下面的作品和上面的作品对比,看看是不是真的更好一点。【第十九位】 稍微忽略一下排版,内容怎么样?知道是什么产品的广告吧?知道它的主要优势是什么吧?表达的也还算有点意思吧?看完对这个产品也有点兴趣吧?如果想炒股,是不是还想下载试用一下?【第二十位】知道是什么产品的广告吧?知道它的主要优势是什么吧?表达的也让你很有代入感吧?看完这个广告以后开车也会注意一点吧?买车的时候如果考虑安全系数高的车,沃尔沃肯定是你备选的名单之一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完这些广告,大家有什么发现吗?那些很差的广告,往往不知所云;那些普通的广告,没有错但也没什么效果;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广告,表达都很精准。烂广告,往往是甲方或乙方自以为是的产物,上面的很多作品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有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完全不顾消费者想法,有的貌似站在消费者角度,但其实是“强行代表消费者”。真正的好广告,能设置一个情境,让目标客户能把自己代入进去,清楚你想说什么,知道你卖的是什么,能给他带去什么好处,看完还会认同你说的一切。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消费者才可能接受你的产品,继而产生购买的欲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大家看看我个人觉得还不错的广告,它们出自一个不是做广告的外行人之手。【讲类比】【讲免费】【讲定制】 【讲客群】
高端吗?没有出现一个“奢华、国际”之类的字眼,但是一点也不低端。低俗吗?虽然出现了安全套,甚至在某个视频广告里出现了“Fuck”这个单词,但你顶多会心一笑,并不觉得不雅。与上面那个“割掉小JJ”相比,不知道高了多少倍。而且以上每个广告,都能清晰找到“广告主是谁、卖什么”这两个基本点,有的文案和画面还能让把人逗乐,看完多少也会对老罗英语产生好感或好奇心,我就看到很多人在地铁里拿手机拍这些广告。至于这些广告的效果,老罗英语培训班的生源已经说明了一切。同样都姓罗,老罗用一句话配合一个简单的画面,征服了目标客户和多数接触到这个广告的人。罗胖用一群人配合各种营销,招来了铺天盖地的吐槽和差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这篇文章呢,并不是针对这些创作者,我并没有在任何一副作品下面抨击创作者,只是针对这些作品,说一下我的真实看法。在这批作品的创作者当中,有些是广告公司的高管或合伙人,有些是相关领域的达人高手,有些还是当年培训我入行的老师。总之,每个人的名头都很响亮,在业内都是“很有来历”的人。他们曾经做出了一些很优秀的作品,(有个老师写的长文案还让我看哭了)有些前辈的作品一直被我们当作案例学习,有些人还做自媒体,我也有关注,有些做的还挺好。在这次活动中,他们或许也面临着很多压力,但是作为观众,我只关注最终产出的结果。结果就是:大部分人在这次活动中“晚节不保”。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人还在用老方法创作,老方法虽然是个利器,但也可能砍到自己。如果这些作品是日常服务中的出街作品,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作为代表“这个广告最高水平”的活动稿,这些作品就很难让人满意。把自己推到聚光灯下的时候,就要做好接受更苛刻的眼光的准备。在这次活动中,这批广告前辈是受害者,出钱的甲方算是半受害者,因为他们至少从中获得了曝光,5万块也算没有白花。最大的受益者是罗胖,拿广告商的钱,让广告人干活,自己从中赚了吆喝也赚了钱。名利双收,罗胖给自己做了一个成功的营销。在那篇文章的结尾,罗胖这样畅想了一下未来:这个馊主意就这样扔出去了。不妨想一下,72小时之后会发生什么——1.有些大企业会错失良机。因为他们的流程实在太慢了。2.有些新锐企业会因为参与此役而小有名气。3.市场上出现一本:《甲方闭嘴——一本全是广告的书》。想想就兴奋。接下来没准还可以这么玩——1.企业干脆别参与了。2.广告高手直接给任意企业做方案。3.看到了,想用?可以高价买走。互联网,经常演出“夺权”的戏码。这回轮到广告界了。要我说呀这的确是个馊主意,72小时之后——1、有些大企业庆幸自己错失了这个“良机”。2、有些新锐企业会后悔因为参与此役。3、市场上永远不会有人买一本《甲方闭嘴——一本全是广告的书》想想就来气。接下来还可以这么玩——1、企业出钱就可以了。2、企业出钱就可以了。3、企业出钱就可以了。互联网经常出现“骗钱”的戏码,这回轮到广告界了。对于这个活动,东东枪是这么说的:东东枪是目前在职的广告人当中,我非常喜欢也是非常敬佩的一位前辈,据说他本来也在被邀请的名单里,后来被取消了,这让我对他的敬佩更深了。送给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前辈。写完这篇,我已经得罪了中国广告界的半壁江山,以后基本上无法在广告界找工作了,各位小伙伴,中国广告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UI设计导航:QQ群:罗辑思维PK陆琪:甲方该闭嘴还是广告该死
核心提示:最近,罗辑思维和陆琪相继抛出两大针锋相对的惊人观点,前者声称:甲方闭嘴,后者则称:广告必须死。两个自媒体大V,一个拥有395万的微信订阅用户,一个有3000万的微博粉丝,两者的之间的“对决”,最终结局如何呢?事情的起因是罗辑思维发布了一篇争议极大的文章《广告业逆袭:甲方闭嘴,不服来战》,在文中称请来了25位顶尖创意高手,要为25家接受挑战的企业量身定做4A级的创意广告,这在业界引起不少争议。而就在昨天,围绕着广告业的生态,已经由“甲方该不该闭嘴”演变成为“广告该不该死”的争论。这个导火索主要由另一位极具号
罗辑思维PK陆琪:甲方该闭嘴还是广告该死
最近,罗辑思维和陆琪相继抛出两大针锋相对的惊人观点,前者声称:甲方闭嘴,后者则称:广告必须死。两个自媒体大V,一个拥有395万的微信订阅用户,一个有3000万的微博粉丝,两者的之间的&对决&,最终结局如何呢?
甲方该不该闭嘴?
首先,我们来看看罗辑思维这边的观点:甲方该不该闭嘴?
事情的起因是罗辑思维发布了一篇争议极大的文章《广告业逆袭:甲方闭嘴,不服来战》,在文中称请来了25位顶尖创意高手,要为25家接受挑战的企业量身定做4A级的创意广告,这在业界引起不少争议。一些从事公关广告行业的朋友自然是力挺的多,感觉在被甲方长期&压迫折磨&的情况下,罗辑思维替他们出了一口&恶气&,而很多做企业的朋友却不以为然。
不过,东楼认为,甲方到底该不该闭嘴?这主要取决于创意高手眼里的好创意是否真的能够达到甲方雇主所期待的效果。显然,一则好广告不可能只由乙方闭门造车,脱离开甲方的真实诉求,一味追求酷炫创意的广告只能是看起来很美,甚至最终很可能与雇主的目标南辕北辙,因为作为企业的甲方更熟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因此,对于创意本身,甲方绝不能彻底闭嘴,任由乙方自由发挥。
不过,甲方若是在不理解创意初衷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创意人员,那么这时甲方确实应该闭嘴,应该先听听乙方创意人员到底在表达什么?作为广告公司的乙方更熟悉广告的创意和传播,而且创意这东西有时候是灵感的一刹那闪烁,有时候又必须在很长的时间里苦苦追索,如果创意人员对企业的品牌和产品没有足够深刻的理解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好广告的。
广告该不该死?
而就在昨天,围绕着广告业的生态,已经由&甲方该不该闭嘴&演变成为&广告该不该死&的争论。这个导火索主要由另一位极具号召力的自媒体大V陆琪在其微博上发布一条标题为《广告必须死》的长文公开向罗辑思维叫板引起的。陆琪认为,高大上的广告不卖货,只有接地气的广告才有人看。而且还措辞激烈的称:&广告必须死,精英们高大山牛逼的广告,必须死&。在文章最后,陆琪也发布了一个&招募令&,声称要免费为一家企业做一个亲自出境一分钟的视频广告,并在其覆盖三千万女性粉丝的自媒体平台免费发布,叫板罗辑思维的意味强烈,这也让刚刚在罗辑思维哪里打了一针兴奋剂的广告从业人员有些愤懑。
广告到底该不该死?当然不能死。这个不仅是广告公司要誓死捍卫自己的饭碗,作为雇主的甲方也不能答应,因为没有广告甲方的品牌和产品也就缺少了传播的载体,而且观众也可能不答应,因为广告给他们传递了更多的企业和产品信息,减少了他们的选择成本,节约了时间。
显然,&广告该死&,这只是陆琪一个极端的说法。而在陆琪眼里,该死的可能是哪些秀逼格的高大上广告,而非真正有传播力的接地气广告,因为陆琪在结尾同样招募目标企业,要为企业做一则免费的视频广告。某种意义上说,陆琪只是对概念的偷梁换柱,其实这里他只是用想一则完整的视频广告传播方案来PK罗辑思维25位创意高手们的单纯广告文案或广告创意而已。
陆琪PK罗辑思维,到底谁能赢?
那么,回到最初的话题,陆琪和罗辑思维两大自媒体大V之间的&对决&,最终究竟谁能更胜一筹呢?
事实上,当他们抛出&甲方闭嘴&和&广告必须死&这两大极具争议的观点,并引起业界巨大的关注时,他们已经各自赢了一半了。换一个角度看,这两个惊人观点只是两大自媒体大V之间的行为艺术而已。既然是艺术,这里面的表演成分必不可少,搏出位和求关注的目的显而易见,而一旦观众们&买票入场&围观,那么他们的首要目的已然达到。
而无论是情感专家出身的陆琪,还是央视策划出身的罗振宇,其实都是擅长营销传播的高手,&表演&功力更是难分上下。罗振宇一手创办罗辑思维这个自媒体社群,有395万的粉丝,而陆琪作为情感大V,在微博上3000万的女性拥趸,两者成名之路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罗振宇坚持在早上发一条60秒的语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而陆琪坚持每天在微博上跟三千万女性粉丝说:&上帝保佑,大家晚安&。这成为两者的标志性的&艺术表演&。
因此,这次罗辑思维仰仗四百万粉丝的用户基础请来25位创意高手,理直气壮的让&甲方闭嘴&,而陆琪以一己之力用亲身出演的视频广告来PK罗辑思维请来的25大创意金刚,这本身已经极具看点,而接下来能否引起更大的关注,吸引更多的围观群众,掀起更大的风浪,就要看各自的终极表演是否精彩了?
而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很可能是陆琪和罗辑思维两大V都赢了,一直被打压的乙方创意人员也赢了,而如果两大V的终极表演再精彩一点,那么参与的企业基本上也赚了,最终如果说非要找到一个输家,那就只能是认真围观的群众了。
本文网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方对施工单位的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