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愤青 陈宇:一个普通人怎样靠股票赚到100万

江南愤青的投资逻辑--百度百家
江南愤青的投资逻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过去的社会创业,在过去我们比能力,比专业,现在有点不太对了。因为以前我们的社会发展很缓慢,发现做了十年,这个社会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在一个领域里你只要不断往前走就能逐渐变成一个不可被替代的人物的时候,你就牛逼来。而当下的社会却很难,因为变化太快了,你发现你很努力即将变成专家的时候,这个领域已经没法玩了,整个换了个逻辑。
以下是整理的演讲实录:
这社会并不是靠努力和辛苦赚钱的。拼努力,农民伯伯比我们努力;比辛苦,富士康的员工也比我们辛苦,但是他们都赚不到大钱。另外我们也发现,其实很多赚到大钱的人,他们都不辛苦。这个真理很容易被证明。辛苦和努力都不会成为赚大钱的逻辑。很多人说自己很辛苦,没日没夜地熬夜,用这个来证明自己很值得被投资,这就很难沟通。其实拉投资、赚大钱的逻辑,事实上是比抓风口的能力。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里,你只能和别人比辛苦。人家干五个小时,你就干十个小时。人家干十个小时,你就干二十个小时。但人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干死了也赚不了多少钱。
而你一旦抓住了风口,在一个竞争相对较少的领域,看到了一个市场走开口化的趋势,完全不用很辛苦,只需要做得比你的竞争对手好那么一点点就行了。这样的案例很多,并不是某些人很牛逼,而是因为他有心也好,无心也好挤到了风口进去,在大趋势里,成功概率更高。
找到一块没有被挖掘的,或者说没有充分竞争的领域,你除了眼光,其实需要比一般人胆子稍大那么点,正如走夜路一般,一个人走总归是孤独的,你需要坚守的同时,还要勇于走出去,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其实虽然大钱赚不了,但是逻辑清晰,道路明确,你只要往前走就行了,这个时候就是比能力的时候。
2012年的时候,我一边怀疑P2P,一边开始陆续投一些P2P公司,很能体会当时创业者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态,社会上充满了负面的质疑声,还有很多来自监管的质疑,有时候,往往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因素,他们才屏蔽了大量的比他们能干的竞争对手,获得了逆袭和超越的机会,从投资角度来看,要获得超额回报,必然是要去押注在小起点,大回报的东西,因此不确定性的东西,更值得被投资是必然的。
时间走到了2015年,现在还有很多人就来问我互联网金融P2P公司如何解决法律问题,我会跟他说你现在根本不用涉足这个领域了,当你们还在讲法律问题的时候,人家两年前根本什么都不管已经干了,他们实现了逆袭,当目前国有企业、央企、上市公司还在不断进入的时候,你还要去纠结法律问题,已经注定不需要干了。第二种是直接大资本进入,硬生生的砸出个机会来,第一种机会很少很少,而且还是要靠钱铺路,第二种有机会,但是实际情况是可能性不大,越是后期,可能性越小,当投入的资金获得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的时候,投资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一方面要讲法律问题,一方面又要去抢传统银行的饭吃,这本身就伪逻辑,天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的投资的理解,首先一定是看这个市场机会是不是正在展开,投资和创业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都是需要通过完成一个商业性机会来实现盈利的,所以,开口型的机会还是闭口型的机会,决定了概率。
我看到很多现在的优秀的年轻创业者在做一件没有太大机会的事情。比如前阵子碰到个年轻人,他到现在还想做一款互联网理财(类似于挖财)的东西,我说你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这个风口已经过去了。13年的时候你讲这个事情,会发现有很多人来找你,因为你处在风口上,刚好被需要了,你不需要能力很强,就能赚钱了。所以创业者应该尽可能去贴近一个未来开口型机会且最好站在风口之前一点的位置,这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这个难度也很大,你要很敏锐地捕捉到风往哪里去,还要勇敢加入进去,因为创业,无论伟大的事业,还是微小的事业,时间成本、努力成本都是一致的,我一直想说的是,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多干大事,反正都是创业,为什么不做点大事情。
我自己做投资也一样,做了这么多年,一直在想的事情是未来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这个问题不能想的太远,一个事情,想的太远,基本都是死的,我07年就创业互联网金融,结果熬煎了两年,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发现这个世界,事实上是傻逼主导的世界,当你需要去教育别人的时候,基本上注定了你是落寞不堪的,尤其互联网的时代,浮躁成为主题的时候,没有人会静下心来听你讲一个真理,其实,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这个逻辑也一样,看得太远的人,往往死的很惨,譬如中世纪的布鲁诺,他一定要说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不是,结果被人用火烧死了。这种案例特别多,我们不能比大多数人看的太透彻,否则就没什么好玩,我看到很多创业者都很聪明,能看到很多事物的本质,但是一定要记住,任何事情看到最后,其实都是死的,但是过程一定没机会么?谈恋爱并不一定是为了结婚的。
投资因此往往就需要去想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会被大众接受的事情,哪怕注定是个骗局,你也必须加入其中,市场认同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人也一样,你再优秀,在牛逼,但是如果人家不理解你,不认同你,你回到最后就是傻逼,社会普遍性认定规则从未改变,虽然现在的社会会好点,但是主流社会,一直未曾改变。
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一直时刻提醒自己,别太清高,承认自己是对的,必须要承认别人也是对的,一个人提出一种想法,一定有它背后的道理和逻辑,理解并反省之,但是未必要认同和接受。金融的世界,很多时候就是一场金钱的谎言,最终都是钱玩钱而已,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让你跟着玩,你要意识到这个谎言,加入其中,然后再谎言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退出。
其实我见过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都很会表达,表达这个词,说好听点是表达,难听点就是会忽悠,当然结果是好的,就是表达,结果不好就是忽悠,也可以这么解释。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良好的表达,其实真的很重要,一个人到底是表现出来的是他,还是内在他的是他,也就是所谓外我和内我,那个才是自我?有段时间我困惑了很久,因为我们经常发现别人认知的你跟你自己设想的你,其实是有区别的,那个才是你?
最初我认为内我更重要,那是一个人自我真实意识的表现,但是到后来,我到是认为外我更重要,一个人你说你很内秀,你很有才华,你很能干,但是你却无法表达出来,只能自己跟自己较劲,你就会发现再好的你,也会被埋没,这个烦躁的世界,没有人静下心来听你表达你的才华,你也就可能注定被外界认知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相信这个世界埋没了很多人,梵高在死后很多年被人给挖掘出来,但是我相信更多的梵高,压根就被埋没在何处而不得知。
一个人最终是要通过良好的表达,被投资人认识和欣赏的,如果你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人建立起你对的信任,对你想做的事情的认同,你会发现你在能干,都无法获得机会,这个世界,最终还是靠资本说话的,资本每天在寻找能干的人,给予他们资金,让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如何辨别能力?很多时候就只能通过表达建立最初的信任,然后通过一点点实践来不断增加信任。而最后的最后,其实能力是结果论的,成功的就是有能力的,失败的就是没能力的,良好的表达是你一张入场券,跟别人公平竞争的入场券。
更何况,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成功都不是能力的结果,资本在里面的重要性更重要,更多的钱,可以打掉很多能力强的人,所以拿到大钱的人未必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但是可以通过钱屏蔽很多能力强的人,有钱可以任性试错,没钱就必须步步走对,这个绝对不是单纯能力能解答的命题,前两天有个人找到我,他说想做一个校园分期的产品,希望我能投钱给他,我问他有什么优势,他说他做了18年的银行,我和他说你这个逻辑不对,经验值很大程度上可以用钱买的,我花钱买一个有25年工作经验的就把你搞死了,在资本面前,单纯讲能力意义不大,你靠能力无法去颠覆一个固有领域的先发者,你要强调你用不同的模式和玩法去颠覆他,而不是讲能力。
过去的社会创业,在过去我们比能力,比专业,现在有点不太对了。因为以前我们的社会发展很缓慢,发现做了十年,这个社会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在一个领域里你只要不断往前走就能逐渐变成一个不可被替代的人物的时候,你就牛逼来。而当下的社会却很难,因为变化太快了,你发现你很努力即将变成专家的时候,这个领域已经没法玩了,整个换了个逻辑。两年前开始研究O2O,到现在成了O2O专家,可是现在没什么人和你谈O2O了。很有意思的事,你还没有熬成某个领域的专家,就已经没有人和你谈这件事了。互联网时代,社会变化太快,不断有思想在被抛弃,这个时代要成为专家,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而且你会发现,身处某个行业中心的你,甚至一些业余的人会比你做得好。比如说媒体,我们说纸媒死了,平媒死了,因为以前承担专业的人才,已经在互联网时代被越来越多业余的人所超越。人手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得比记者更专业。
以前钱是一个门槛,可以屏蔽部分不靠谱的人,你可以通过你的能力、专业性拿到钱,这时候你们的打法是有一定的逻辑和规则的。但现在谁都能拿到小钱后你发现,这个领域里出现越来越多没有逻辑,不遵循规则的人,你摸不准他们的玩法,而你往往打不过他们。而你一开始无法打不过他们,就会失去拿到大钱的可能性,这个互联网的世界,没有大钱在后面,只会越来越艰难,前面说过这个话题,就不继续说了,所以,现在的世界很难保证一个能干的人能走到最后,因为你很可能被一些不讲规则的人莫名其妙地打得七零八落,玩过德州的高手,都不会轻易在淘汰赛开始的时候乱进场,因为哪怕你好牌在手,都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垃圾牌给冲掉。意外太多的世界,能力往往被弱化。
互联网时代,拿钱越来越容易了。大家越来越有钱,业余投资人越来越多,但投资逻辑也越来越凭个人喜好,徐小平说谁能把他说哭他就投谁。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看上去不靠谱的项目都拿到了融资,但那些项目真的不靠谱吗,那也不见得。给了他们更多机会,黑马就会不断出现。但它使得那些有逻辑的、有规则的人,靠钱这道门槛进入市场的那波人,在竞争中取胜的难度越来越大。
投资是一件个性化非常强的事情,没有什么逻辑好讲,我早上起来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结果可能非常不一样。随着创业门槛的降低,闲钱越来越多,业余化越来越浓厚,我自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人,我就是因为有些小钱,所以出来做做投资,这时候,项目的靠谱性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最关注的,所以,我们越来越不看重一个人的单纯能力上的经历因素,而是关注是否符合自己对一个人的认知。
创业更多比拼的是试错成本,一方面是时间成本,一方面是金钱成本。为什么近几年我们更愿意去投一些屌丝,因为他们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是最低的。同样给他5个月时间,屌丝可以试错5次,而高富帅只能试错1次。为什么呢?因为高富帅会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之外,而屌丝啥都没有,没车没房没女朋友,只能在单位里加班来变改,前者一天工作八小时,后者一天工作20小时,更勤奋和努力,在同一层面竞争的时候,就是必须品了。而无论从什么条件来看,试错次数越多,成功的概率越大,这是必然的逻辑。金钱成本就简单来,高富帅的机会成本太大,维持生活的必需成本很高,而屌丝,一千块钱都可以去杀人放火,你给他机会去创业赚大钱,甚至可以零成本,一定成本比高富帅要低很多。
社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传统的“雇佣制”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人工作无非为了两个目的,要么有现在,要么有未来,都有最好,但这种机会太少。所以现实是,如果现在你拿了高工资,那你不要和我谈未来,未来公司发展怎么样跟你没关系,以为你没有关系,他也就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情。而这在创业领域很少见,除非是很成熟的创业公司。创业公司里,一般都是你现在工资少一点,未来公司股份你拿多一些,你跟公司是共进退的关系,这个时候利益捆绑,你才会发现更有价值。
所以,传统雇佣制逐步会瓦解成合伙制的道理是对的,现在人越来越理性,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而只有人在为自己做事的时候,他才会拼命。否则也许初期他依附于你,但当有一天他羽翼丰满时,他就甩开你自己干了。忠诚的人往往是不能干的,能干的人往往是不忠诚的。谁都是理性人,当跟着你做比自己做要好,一定跟着你,跟着你做不如自己做,一般都会走,哪怕留下,也必然心里有疙瘩,干的也不会太好。
所以,我建议创业公司一定要走合伙制,对未来利益分配清晰明确,更容易成功。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团队的股份不能占到60%,我自己都不放心。把蛋糕做大是王道,而非拥有多少控制权。
拿到投资 95%会死的,天使轮目前拿到风投的概率很高,到一轮的概率也不低,主要是因为市场钱真的太多了,现在是个人都是投资人,所以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投资的,实在是太丢人了,只能说自己是演讲家,但是现在貌似演讲家也不太值钱了,所以下一步,我只能说自己是开茶馆的了,这个逼格高点,一定要记住,市场上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意味着你们这个行业,最好骗钱的机会来了,这个时候你要学会提升逼格,才能跟他们拉开差距,否则就是辛苦之争。
其实我们在看下去很多拿到三轮以后的投资其实也照死不误,说明什么呢,说明光钱本身是无用的,我们从整体市场上看到的结果是,拿到投资比拿不到投资的企业死亡率更高,所以,当我们庆贺谁谁拿到融资的时候,我更多时候是为他们默哀,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不需要怀疑,如果都是成功的,那里来那么多牛逼闪闪的人物?拿到融资说明了更高的想象空间,一定不是更高的成功率,许多人都不相信,说没拿到投资的死亡率更高,事实上,我们很多行业,路边的包子铺,裁缝店,小卖铺,都能活下来,压根不需要投资,一样能活的还行,拿到投资代表了有人给你钱陪你玩,绝对不是说你就能走到最后了,确切说,从创业角度来看,拿到投资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未来千山万水等着你。且行且珍惜奋斗的时光吧。
就我自己来看,我给大家建议是什么呢。创业初期,别找机构,机构太专业,太聪明,他们会把你商业模式抨击的一塌糊涂,而且也不会给你钱,初期建议各位创业者最好就找找土豪,土豪给不了大钱,但是能给你小钱,让你去尝试,还是比较容易的,一千万以下的融资,你去讲讲故事,讲讲情怀,一般都能骗到些土豪给钱,但是,土豪因为不专业,所以确切说,在后面的路上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所以你要走的远,走的持久,你还是得找专业机构,虽然否定你到心里崩溃,但是一旦说服了他们,他们就能给大钱。
最后谈谈我自己投资逻辑,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人,也就是好玩凑热闹而已,所以,专业投资人别笑话我,我自己的基金规模也不小,但是基本上都是这几年自己赚来的钱,外部资金可以忽略不计,不是募集不到,只是因为有外面的钱,你会发现拿着容易,但是真做起来很累,不自由,你要给人交代有人给你打电话问,业绩如何了,说实话,真挺烦的,尤其像我这么自由散漫,每天晚睡晚起的人,真不是个合格的投资人,而正因为自己的钱,我的投资逻辑就很简单,投资第一看心情,这年头从来没有规定心情好投资成功率就高,心情不好成功率就低,其实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死,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投资一定能赚钱,那怎么办呢?
那就至少保证投资的时候心情要好点,哪怕死了,心里也爽快点,我总跟创业的人说,做不起来不关键,团队只要证明了,你很努力的去做了就可以了,这样我至少收获两点,第一是收获了一个努力的团队,以后有好项目,还可以让他们去做,第二,至少证明了我们当初设想是不对的,那么就都是成功的。一个让你心情愉悦的团队值得你去投资。 投资第三个方面才是看人品,人品是什么东西,只要不违法,讲规则,都是好人品,我比较烦创业者讲所谓的理想和情怀,世界上很多东西,跟内裤一样,没必要天天露在外面给别人看,自己知道有就行了。再好的理想情怀,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不需要说给投资人听,关键的问题是做不出来都是扯淡。(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南1535”)
欢迎大家也添加我微信号:jnfqchen;成为茶馆的股东!感谢支持!
阅读:473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649
热门文章HOT NEWS
对于新一代人来说,劳动几乎无法创造出财富,人生的最巨额财富几乎...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半分钟内能看透问题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百度百家
半分钟内能看透问题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拿较高的薪酬,为什么有人的能力,能得到普遍认同,我想跟他们的思考能力很有关系,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学习。
首先,还是欢迎大家加我的新微信jnfqcy,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推荐一篇在聚秀社区看到的文章推荐给大家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文:张良计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拿较高的薪酬,为什么有人的能力,能得到普遍认同,我想跟他们的思考能力很有关系,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学习。
工作中有一个高效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比重要。
它能立刻让你找到问题的关键,让问题引刃而解。
简单先说一下我对逻辑思维的理解。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目的,是找到解决方法。因此,所有和“寻求解决方法”无关的信息,都是无用信息,都需要剔除。
我很喜欢《教父》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记忆至今: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举个例子,我在工作中经常会给高层领导做汇报PPT。这种PPT通常需要控制在10-15页以内,因为越高层的人,时间越宝贵,就越需要尽快了解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关键
(所以他们才是高层啊!)。底下的人动不动写上十百来页的PPT,没有一个领导愿意看,反而会觉得你工作能力差,废话连篇。
一眼就洞穿事物本质的人,能够抢得先机
。在别人还在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在职场中自然就成长地比别人快了。
下面是我在平时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心得。
一、Be MECE
MECE取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发音读作“Me See”。起源于麦肯锡的一位资深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她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我强烈安利给大家去买)中第一次将这个概念提出,成为后来战略咨询行业的重要原则之一。
相互独立,意味着将能够影响问题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确区分,互不重叠的各个因素。完全穷尽,意味着全面周密,毫无遗漏。
通常运用MECE都是从一个最高层的问题开始,逐层向下进行分解。首先列出你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将问题拆分成子问题,并保证它们之间互不重叠和干扰。同时保证你把能够想到的子问题全部列了出来。
实际运用中你只用不停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虑到了,有没有遗漏的?如果有,再去找。
2.这些因素之间有没有互相重叠的部分?如果有,进行去重。
举个例子,比如你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该不该现在跳槽?” 那么对这个问题的分解可以如下图所示:
二、归纳和演绎
这是两条基本的认知事物和思考的逻辑法则。简单通俗来说:
归纳,是把具备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寻找共通点。
演绎,是把互相之间形成影响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顺序、时间先后顺序,重要程度顺序排列出来,再寻找突破口。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归纳(龙,风,老鼠各为一类)。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演绎(由太极开始,向后递推的顺序)。
工作中所有的问题,你都可以把它用演绎或者归纳的形式进行拆。我喜欢把这个过程称为“解构”。归纳演绎和前面提到的MECE经常会搭配使用,在归纳演绎的过程中,坚持MECE的原则,能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种单一的因素,这个过程犹如抽丝剥茧,将一团乱麻理地条条顺顺。
下面是我思考问题时会遵循的一个思维提纲,大家可以参考:
1.核心问题是什么?(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很多,找到最重要的那个)
2.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来龙去脉,历史原因)
3.和现在这个问题有关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记住MECE法则,用归纳法,一一并列出来)
4.哪些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
5.哪些是次要原因?
6.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用归纳法,写出所有可能。用演绎法,找到每种方法实施的具体步骤)
7.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欠缺哪些条件或者资源?
8.如何去弥补这些条件上的欠缺?
9.你的时间规划是怎样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10.最后一步,just do it.
以上是我思考问题时通常会遵循的思维方法,多运用几次之后,你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个逻辑去面对任何你遇到的问题。
不仅是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复杂,让人不知所措的问题,都能轻松化解。
应用举例:你现在是一名助理,刚刚老板告诉你需要帮她订周日的机票飞往北京,可是你发现周日的机票几乎全部卖光了。此时你手上还有三封邮件没有发,下午还有一个会议要参加。
1.核心问题是什么?(只能有一个)
老板周日要去北京,可是航班机票都订光了。
2.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
(来龙去脉,历史原因)
周日公司在北京将有一场重要的宣传活动,持续两天,因此老板必须在周日之前赶到。另外,周五老板早上有一个会议,下午就没事了。因此周五下午到周六是老板可以前往机场的时间。
3.和现在这个问题有关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
(记住MECE法则,用归纳法,一一并列出来)
你是老板的唯一助理,这个事情只有你一个人负责。老板要坐飞机,因此关键因素是各大航空公司周末飞北京的航班时刻表以及剩余座位信息。
4.哪些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
你得知这个事情的时间太晚,错过了最佳订票时间。
5.哪些是次要原因?
最近是旅游旺季,周末前往北京的人很多,导致航班紧张。但是改期去是不可能的。
6.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
(用归纳法,写出所有可能。用演绎法,找到每种方法实施的具体步骤)
A.自己订票。花一下午时间将中国所有航空公司和旅行网站的信息整理出来,将周五、周六两天飞往北京的航班剩余座位信息做成一张统计表,包括起飞降落时间,座舱等级,机场信息,机票价格,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B.委托自己在旅行社的朋友帮忙,搜寻航班尾票,同样按照起飞降落时间等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C.准备备选方案。如果周日所有飞往北京的机票被订光或者时间不好,那么改去搜寻高铁的时刻表,同样将时间、火车站等信息做记录。
7.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欠缺哪些条件或者资源?
时间。因为错过最佳订票时间,因此需要尽快在网上搜寻剩余的航班座次信息。你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人手帮忙。
8.如何去弥补这些条件上的欠缺?
叫同组的同事或者实习生一起帮忙,告诉他们事情的紧迫性,请暂时手上空闲的人一起帮你搜寻,然后你做信息汇总。
9.你的时间规划是怎样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今天是周二。早上你还需要发送三封邮件,下午两点之前你有一个紧急会议要参加。三点以后到下班前你都有时间。因此现在先委托同事帮忙搜寻航班信息,三点以后你来继续做接下来的工作以及汇总。
10.最后一步
记住,当你信心满满把你的解决方案呈现给你老板时,绝不能是”老板,我给您订周五晚上8点的票吧“这样一句话。
相信我,如果你这么回答,你这个助理干不了多久的。
聪明的助理首先会把之前搜集好的信息做成一张简单清楚的表格,将所有航班的起飞时间、机场、航空公司等全部纳入其中,并且还有高铁作为备选方案。
当她把这个表格呈现给老板的时候会说:
老板,根据我的研究,我觉得最适合您周末去北京的时间是周五下午3点或者周六下午3点半。因为周五早上您有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结束之后赶往机场刚好能赶上飞机,降落北京之后您到达酒店的时间刚好赶上晚饭。而周六您一般起来比较晚,如果是下午三点半起飞,中午您可以好好吃一顿午饭,从您家里到机场的时间也刚好,不会太赶。
这两个航班的航空公司也是在之前经常坐的,相信他们的服务您也会满意。如果您觉得这两个时间都不好,其他的航班时刻就比较尴尬,所以我还准备了备选方案,如果您不建议坐高铁的话......
呵呵不要以为给老板订机票很简单,做好了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啊!这都是血和泪的教训。更别提工作中比这复杂得多的问题了。
但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培养了自己这样一套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以后,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以后再遇到问题就能很高效地去分析和解决了。
三、先说结论
简直是最有用也是最简单的一条经验!
先讲结论,把你要阐述的观点一开始就抛出来,这能节省所有人的时间。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电梯理论:
在进入电梯的30秒钟内向客户卖掉自己的方案。这么短的时间里没人会听不相干的废话,因此第一句话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观点传递出来:我们的方案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是最佳的选择。
记住按照总分总的原则,首先抛出核心观点,即“我们应该做什么”。
这可能是几句话,但是这几句话凝聚了你大量的思考,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去考证和分析。
当阐述完核心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解释,即“为什么这么做”。就像写论文一样,首先是核心论点,接下来是支持核心论点的分论点,然后是二级分论点,依次向下排列。
如下图所示:
“演绎归纳和MECE”,是你的分析思考过程;“先讲结论”,是你思考完以后的表述方法。
先讲结论的人,能够在一开始就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接下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听众就不会迷失方向。
这种例子在日常工作中比比皆是。比如:
结论:我应该转行去做销售
论据:首先,目前这份工作收入不高,在一线城市生活比较吃力(经济收入低)。
其次,现在这份工作是文职工作,每天坐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和人接触的机会较少,不适合我性格(主观原因)。
第三,我希望未来能够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能够帮助我快速成长。而销售,无疑是非常具备挑战性的,虽然工资不会比现在高多少,但是能得到很大锻炼(强调未来成长性)。
最后,现在已经有两家不错的大公司销售缺人,他们也对我表示出强烈兴趣(强调已经有机会向自己靠拢)。
结论:中午我决定吃色拉
论据:首先,昨天我吃的是火锅,吃完之后上吐下泻肠胃不好,今天不能再吃重口味的食物了(主观因素)。
其次,最近我在健身减肥,这周已经连续三顿都吃的大鱼大肉(主观因素)。
第三,今天下午一点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如果吃其他的可能需要排队排很久,时间来不及(强调客观条件)。
最后,听说楼下西餐店新推出了几款色拉,看过介绍我很有兴趣尝尝(主观因素)。
结论:我现在应该立即租下这个房子
论据:首先,这个房子离我公司距离不远,地铁只要三站路(强调距离)。
其次,这个房子的房东人很好,配给我的电器家具都是最新买的(强调居住条件)。
第三,房租很合理,相对于周边的房子,他的价格虽然贵一点点,但还算公道(强调价格)。
最后,虽然这个房子周围生活设施不是很方便,但是一公里以外有一个大超市,我一次性买好生活用品就好(虽然不便,但是可以克服)。
无论是谁,都会喜欢这样的陈述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当你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他们绝不可能听你长篇累牍的解释分析,他们只会听你的结论,或者解决方法。当他们有兴趣的时候,会追问细节,当他们很忙的时候,他们只需要听到最重要的东西。
而当你养成这个习惯以后,相信我,你的领导将会非常喜欢听你汇报工作,因为他会觉得“你和我是一个频道的人”。升职的时候不选你选谁啊!
四、培养洞察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条经验。洞察(Insight) 这个词,在广告行业用的很多。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
换句话说,就像上一篇文章开头说到的,“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你需要洞察的,就是事物的本质。
但是很可惜,洞察这个东西,没有理论和模型可以参考学习。我更愿意把它归咎为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当你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身在一个团队,处理一个项目。你可以思考的是不同项目之间的规则,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常做法和特殊做法,为什么会这么做,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等等。
当你的职位升上去之后,手下会开始管理人,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地相处,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如何调动起手下人工作的积极性等等。
当你在一个行业浸淫时间比较久了之后,你可能会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的是这个行业适不适合自己,这个行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等等。
你所处的岗位不同,需要洞察的事物就不同。这个时候需要脑洞大开,不要给自己设限制,发散去想:
1.事物的现状是怎样的?
2.为什么会这样,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哪些?
3.有哪些原因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
4.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事物会怎样发展?
5.如果改变其中两个因素,又会怎样发展?
这是我通常想问题时的习惯,培养洞察不能只依靠逻辑推理,更需要发挥想象力。
而想象力这个东西,训练是训练不出来的,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勤奋思考。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果这样...会怎样...,如果那样...又会怎样...,久而久之,你的思维就会变得无比活跃。
我自己平时会有一个“资料库”,当我看到好的文章,好的图片,好的视频,甚至好的段子,我都会搜集起来,这样保持自己的大脑里一直有新鲜的东西,当你寻找洞察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涌现。
阅读:483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649
阅读:9033
阅读:4148
热门文章HOT NEWS
对于新一代人来说,劳动几乎无法创造出财富,人生的最巨额财富几乎...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南愤青陈宇个人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